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辘轳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介绍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注解
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髮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髮的头巾。
少年:古义,指十到二十岁的男子。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姝:美丽的女子。
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冉冉:走路缓慢。
相关推荐
【注释】 - 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 - 东南隅:东南方向的角落,这里指的是秦氏的楼阁。 - 秦氏:指秦姓人家。 - 罗敷:一个名叫罗敷的女子。 - 蚕桑:养蚕和采桑。 - 城南隅:城南边的地方。 - 青丝为笼系:用青色的丝线编成笼子系住。 - 桂枝为笼钩:用桂枝编成笼子的提手。 - 倭堕髻: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向下梳成一个坠形的髻。 - 明月珠:指耳中的明珠。 - 缃绮:浅黄色的绸缎。 -
【解析】 此诗写仙人驾赤虹霓、乘赤云,登上九天之上的九疑山、玉门关,拜谒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并拜见东君;与赤松子、羡门高仙结交,修炼长生不老之道;吃芝英、饮醴泉,拄着桂枝佩带秋兰,超脱世俗的纷扰,游于混沌未分的天地间,疾如风飘,翩翩起舞。最后以寿比南山,不忘愆尤作结语。全诗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 “驾虹霓”,驾着彩虹和云霞,指神仙乘彩云飞升。“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陌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 远离家乡,离家出走。 远从军旅万里客。 长途跋涉,奔赴万里之遥的战场。 披荆棘,求阡陌。 穿越丛生的荆棘,寻找田间的小路。 侧足独窘步,路局苲。 艰难地行走,只能单脚站立,道路崎岖不平。 虎豹嗥动,鸡惊禽失。 凶猛的野兽咆哮,使鸡惊慌失措。 群鸣相索。 各种鸟儿争鸣,发出刺耳的声音。 登高山,奈何蹈盘石。 登上高高的山巅,却不得不踩在坚硬的石头上。 树木丛生郁差错。
【注释】: 1. 陌上桑:即《陌上桑》,是一首汉代民歌,描写秦罗敷在陌头采桑时被使君(刺史)诱奸的故事。 2. 望云际:指站在高处远望云端。 3. 真人:仙人的别称。 4. 轻举:超然高飞的样子。 5. 继清尘:意思是追随仙人,飞升到天上。 6. 执电鞭:手持电鞭(闪电),形容驱赶雷电,比喻有法力。 7. 骋:奔驰;驱驰;驰骋。 8. 飞驎:麒麟,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禽兽。这里代指神马。 【赏析】:
注释: 令月:美好的月份,这里指春天。 开和景:开放和谐的景象。 处处:到处,每个地方。 动春心:触动了人们春天的情怀。 挂筐:在竹篮里挂着。 须叶满:意思是篮子里的叶子已经长满了。 息倦:歇息,这里指摘下果实后休息。 重枝阴:靠在树枝上,遮挡阳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令月开和景,处处动春心",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注释】 陌上桑:汉乐府《相和歌辞》旧题。 陌生桑:不认识的桑树。 未晓已含光:早晨还没有天亮,桑叶上已经泛出微光。 重重相荫映:层层重叠在一起,互相遮映着阳光。 软弱自芬芬:柔软无力,自己散发出阵阵香气。 秋胡:春秋时人,曾三娶三丧妻。 倚马:《汉书·扬雄传下》:“雄校书,常横写一边,左右取之,援笔如悬针画沙,势利圆转。”后因称作文为“校书”、“倚马”。 罗敷:古代美女名。 春蚕:比喻勤劳。
【注释】陌:田间小路。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清晨,太阳从秦城楼上升起,露水沾在桑叶上还湿漉漉的。因为蚕儿太饿了,所以蚕妇心里很着急。她打开蚕匾一看,发现蚕儿已经不吐丝了,于是她只好把蚕儿重新放回桑篮里,准备养肥再作茧抽丝。 此诗描写了一位妇女为养蚕辛苦劳作的情景。诗人用“心自急”、“妆不成”等词语,写出了蚕妇的勤劳和辛酸
陌上桑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注释:在渭桥的东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春天来了,她开始忙于养蚕了。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注释:五匹马像飞龙一样奔跑。青丝结成金色的络头。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注释:不知道是谁家的公子调笑来戏弄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注释:我是秦地的罗敷,我的容颜美丽,名声远播。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注释:绿色的柳枝映照着白皙的手,我在城角采桑。
佳人名莫愁,采桑南陌头。 困来淇水畔,应过上宫游。 贮叶青丝笼,攀条紫桂钩。 使君徒见问,五马亦迟留。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佳人名莫愁 - “佳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名莫愁”则暗示了她的真实姓名是莫愁。这里通过“莫愁”二字表达了对这位女子深深的思念和关切。 2. 采桑南陌头 - 描述了莫愁开始了她的采桑活动,选择在南方的路边进行,可能因为这是她熟悉且方便的地点。 3. 困来淇水畔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于《杂曲歌辞》。这首诗描写一位采桑女子的生活。诗的前四句写蚕食桑叶;五至八句写采桑女子的劳动和生活;九至十二句写使君对采桑女子的询问;十三至十六句写女子的回答。全诗以女子的口吻,从她的角度来写,通过叙述,表达了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译文: 春天来到郊外小路上,桑树茂盛养蚕正需要。 鞠蚕妾的事,采桑妾的职,桑树老了蚕茧成,幸运地用筥筐装满了。 缫丝又纺线
【注释】 陌上桑:指采桑的地方。薄情郎:对情人无情的人或事的称呼。 赏析: 《陌上桑》是一首乐府民歌,内容是说一个叫罗敷的女子,容貌漂亮、才艺出众,在乡里很受人们喜爱。一天,她去田里劳动时,突然来了个男子调戏她,遭到她的拒绝后,那男子就离开,但没走多远,就被她追上并痛打了一顿。 后来,这个男子又来骚扰她,这次她没有再打他,而是巧妙地让他“十日”采桑,十天后,她发现这个男子又来骚扰她
陌上桑 罗敷女,秦氏之女也。皓腕洁如霜,宝钏闪烁如明月,领巾疏长如水草。柔桑正茂盛,采采桑花满官路旁。 诗一:描绘罗敷女的美丽与气质。 - 罗敷女:罗敷女是诗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位来自秦氏家族的女子。 - 皓腕洁如霜:她的手腕洁白如霜,表现出她的皮肤白皙细腻。 - 宝钏瑳明月:她的手腕上戴着的手镯在阳光下闪耀,如同明月的光芒。 - 领巾疏以长:她的领巾宽松而长,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蚕为题,通过描写蚕的生命周期,抒发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首句“旭日曈昽飏拂羽”,写初夏清晨,太阳刚刚出来,天空中的云彩像被太阳光照射着一样闪闪发亮,阳光透过云缝,洒下金黄色的光斑。 次句“落葚空条生晓雾”,写桑叶上还挂着一些未成熟的果实,树枝上挂满了桑叶,早晨,当雾气笼罩在田野上空,给桑田披上了一层轻纱,显得朦胧而美丽。 第三句“人生颜色逐春妍”,说春天到了
陌上桑 陌上无人采,绿荫深深似海。行人来往得清凉,借问蚕姑何处在? 蚕姑不在,询问官布何在?大家小家皆捉去,岂许蚕姑独能住? 日间绩麻夜织机,养蚕种田俱失时。田夫奔走受鞭笞,饥苦无以供支持。 蚕姑将官布办,桑老田荒空自叹。明朝相对泪滂沱,米粮丝税将奈何? 【注释】 - 陌上桑:一种古代的诗歌题材,常描述农村生活和田园景象。 - 无人采:没有人采摘的意思,表达了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句释义 1 陌上桑:指的是田野中的桑树。 2. 采之不盈筐:表示采摘的桑叶并不足够装满一个筐。 3. 云何:如何,为何。 4. 欢子:指采摘桑叶的人。 5. 大国王:指尊贵的大人物。 6. 呼妾欲共载:呼唤女子一同乘坐车马。 7. 恐惕:害怕,恐惧。 8. 涕沾裳:眼泪滴湿了衣裳。 9. 君民分:古代将君王和民众分开,强调君臣之间的界限。 10. 敢乱夫妇纲:不敢违反男女之间的伦理关系。
陌上桑 清筝且徐徐,听我歌罗敷。 罗敷入,艳里闾,提笼采桑当路隅。 使君停五马,顾问何温如。 黄莺自啼蝶自舞,罗敷有夫君有妇。 此身肯学野鸳鸯,岂得提笼自采桑。 妾家夫婿侍中郎,黄金为门玉作堂。 腰间碧雪鹅肪佩,耳畔翠云鱼鬣珰。 人人矜妾佳夫婿,雄才英英照天地。 生来一诺重千金,人夸金张窃独鄙。 夫才妇色两恢谐,各有节义临身乖。 使妾家贫成独处,梦魂亦绕青陵台。 君早去,莫延伫。 君妻肯采桑
【注释】 1. 阳上:地名。桑林茂盛,故称阳上。 2. 绸缪:缠绕。 3. 春月:指农历二月。蚕吐丝时,正值春天。 4. 采采:形容桑葚多而饱满的样子。 5. 方郁忧:正忧虑不安。 6. 贱妾:地位低下的妇女自称。 7. 执戟:古代官员持戟侍卫,这里泛指做官。 8. 宸旒:帝王的冠冕和车驾。 9. 宕子:唐玄宗时的诗人李白的字。 10. 娼家流:娼妓之家,泛指妓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诗的内容描绘了罗敷的美貌,以及她与使君的关系。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陌上桑 - 描述在田间小路上的情景。 曈昽晓日艳阳天,此时秦家蚕正眠。 春深桑叶嫩芊绵,罗敷采摘出城边。 东条西条相紏缠,满目淑景丽且妍。 繁红芳紫万仍千,辉煌宫锦绚晴川。 照见罗敷貌婵娟,鬓云倭堕鸦色玄。 步摇斜插钗凤偏,素姿何曾屑丹铅。 香龈皓齿疑贝编,眉横青山黛绿填。 杏脸细腻霞晕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宴会上的场景。下面是对每句的逐字释义以及译文和注释: 陌上桑 - 扬麾分符领兵权:挥舞着军旗,分发兵符,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这里指的是官员的职权和地位。 - 雕戈画戟拥旌旃:装饰着精美图案的兵器,旗帜飘扬。这描绘了官员仪仗队的壮观景象。 - 流苏复帐驼绒毡:装饰着流苏的帐篷,铺设着骆驼毛织成的地毯。这些细节展现了宴会的豪华和奢华
《陌上桑》的诗句及译文如下: 1. 邯郸大道好经过,邯郸少妇采桑多。 - 注释:邯郸的大道非常热闹,很多妇女都在采桑。 - 赏析: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诗歌的背景和场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充满活力的邯郸大道图。 2. 琼窗日出褰珠箔,绮陌春还驻翠娥。 - 注释:早晨阳光照进美丽的窗户(琼窗),女主人公掀起珠帘;春天再次回到她身旁,使她更加美丽。 - 赏析
【注释】陌:田间小路。催丝人:织女。咄咄:声色急促、粗鲁的样子。 【赏析】《陌上桑》这首诗,是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旧题。诗写一位女子在陌上采桑,被一个过路的织女看到,于是便产生了一段故事。全诗以“陌”字贯穿全诗,“陌”即田间小路,是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主人公所在的地方。 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 陌上桑,是乡野中最常见的植物,春天里长出嫩绿的叶子,而春天正是雨水最多的季节,因此,“叶叶带春雨”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关于采桑女子的爱情故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艳质不自惜,采桑上南陌。 译文:美丽的女子不顾自己的美貌,独自在南边的田野里采摘桑叶。 注释:艳质,指的是美丽的容貌。自惜,意为自己珍视自己。 2. 秦楼多鹿姝,见者潜夺魄。 译文:华丽的楼阁里有众多如鹿般的美丽女子,看到她们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以至于神魂俱灭。 注释:秦楼
陌上桑 旭日嵌璅窗,泛澜煜绮疏。 流辉绕玉镜,敛粲曳华裾。 苞兰甲韶岁,昭质中破瓜。 清扬睇远山,朝云烂缃襦。 开轩对南陌,光耀倾城隅。 城隅共翘首,杲日出秦楼。 提筐跂遥隰,倾城逐嬉娱。 皓腕捋远扬,秀泽掩银钩。 双环映女桋,女桋失修姱。 蛾眉列翠卷,翠卷避鲜华。 脱絇登条椅,葱倩烨凝脂。 上攀摇淑景,下盼生流霞。 如何陌上人,见此不踟蹰。 【注释】: 1. 旭日嵌璅窗:朝阳从窗缝透进室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默写和赏析的能力。默写古诗文名句,重点记忆的诗句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解答此题时,要结合所给句子及提示进行默写,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注意字形。 【答案】 ①行者(行人)看到罗敷②居者(居家者)见到罗敷,弯腰作揖③坐者(坐着的人)见到罗敷,立刻站立起来④立者(站着的人)见到罗敷,快步向前奔来⑤使君看见罗敷,起身整衣
【注释】 1. 陌上桑:汉乐府曲名,内容多咏叹女子。 2. 罗敷:指采桑女子。 3. 清矑(yì):青翠的草叶。 4. 前致辞:上前表白心迹。 5. 善:擅长。 6. 弦调音疏:弹奏时声音不协调。 7. 濮上:地名,泛指平原地区。 8. 阳春调:古曲名。 9. 通都:大城市,指长安。 10. 秦家姝:即秦罗敷,美女。 11. 快且殊:快乐而且不同一般。 12. 何用识夫婿:用什么认识丈夫。 13
【解析】 这是唐代李端所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杂曲歌辞》中的名篇。此诗写一个女子在陌上采摘桑叶,并借以抒发了思恋之情。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隽永,情韵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柔条未全劲,碧叶纷低昂。”首句写女子采桑,其枝柔软,还未长壮。次句写桑叶繁茂,颜色鲜绿,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第三句写女子年仅十五,青春年少,朝气蓬勃。 “朝日成妆把筐筥。”第四句写女子打扮整齐,盛装打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长门怨》。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艳色世所□,大义中自持。 注释:美貌在世间都是被羡慕和追捧的,但大义却要自我坚守。 2. 岂不畏行露,蚕妾悯朝饥。 注释:难道不怕因为露水而遭受寒冷,或者因为早晨没吃上饭而受苦吗? 3. 提笼行采桑,初日共容晖。 注释:提着笼子去采桑叶,初升的太阳洒满大地。 4. 皓捥筑琼瑶,纤指削璠玙。 注释
【解析】 “贱妾”是第一句,意思是:我是地位卑微的罗敷。 “条桑向路隅”是第三句,意思是:我正顺着路边栽桑。 “卷衣伸玉腕”是第四句,意思是:我解开衣服露出白皙的双臂。 “掩袂谢金夫”是第五句,意思是:我掩着衣袖感谢那个男子。 “干弱摇丝笼”是第六句,意思是:我轻轻地晃动着丝质的笼子。 “枝繁罩绣襦”是第七句,意思是:树枝繁多,像罩在衣衫上的锦绣。 “蚕饥归去急”是第八句,意思是:为了养蚕
【注释】: 秉烛理残妆,秉烛:拿着灯。秉烛:点燃蜡烛。理:整理。残妆:未完的妆容。为虑桑叶稀,为:因为;虑:担心。桑叶稀:桑叶稀少。伤丝不成疋,伤:伤害。丝:指蚕丝。疋:一匹。成疋:指蚕丝成匹。 【赏析】: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之一。它描写了一位采桑女被太守调戏的全过程。诗中通过一个女子的口吻,将太守调戏她的过程描绘得惟妙惟肖。在这首诗里,“秉烛理残妆”和“涉露持筐出”是两个重要的动作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陌上桑 - 解释: 陌上指的是田间小路旁,桑是植物名。 2. 郁郁陌上桑 - 注释: “郁郁”表示茂盛的样子。 3. 泥泥露为霜 - 译文: 泥土和露水凝结成了霜。 4. 莎畔吟芳草 - 注释: “莎”是草名,此处指草丛旁。“吟”是低声吟唱。芳草指春天的草地,常绿且香气四溢。 5. 入户鸣寒螀 - 注释: “寒螀”是一种昆虫
【注释】 陌上桑:古代民歌。陌,田间小路;桑,蚕食的植物。 沃若:指桑叶初生时嫩绿可食。 萎黄:枯萎变黄。 喂蚕不了喂牛羊:比喻桑叶不能养蚕,只能喂牛、羊。 【赏析】 这首诗写桑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桑叶是养蚕的重要饲料,但桑树本身却没有什么用途,它既不能当粮食吃,又不能用来做布帛,更不能用来喂牲畜。然而,桑树却生长在田间,随处可见,因而也就被人们所重视。作者从桑树和蚕的关系入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东城璧日曙煌煌,流照泰家文杏梁。 罗敷初起郁金床,妆成曳履出兰堂。 纤纤柔荑携玉篚,逐伴紫陌采绿桑。 陌上丽景正春阳,鲜华丰草竞纷芳。 映见罗敷好容妆,丹唇含贝眉黛长。 瓠犀皓齿粲晨霜,脸边匀饰和赪黄。 宫腰冉弱盈把强,澄澜娟娟溢娇眶。 倭堕宝髻低复昂,翠钗翩翩翘凤凰。 耳畔明月缀双珰,广衣窄襦巧束装。 鲛绡方领湘绮裆
注释: 1. 今年专城绾金章,瑶璠结佩响锵锵。真珠飒纚垂香囊,府中出入善趋跄。六衢三市生辉光,可怜意气能骄张。还家别有欢无央,九华帐列东西厢。 2. 译文: 今年特地穿着金边的官服,佩戴着珍贵的玉石,腰间系着发出清脆响声的绶带。真珠串成的袋子下垂,散发出阵阵香气。在官府中出入时举止优雅。京城里繁华的街道和市场也显得更加明亮。可惜他志得意满,骄傲自大。回到家后,还有无穷的快乐,西厢房里摆满了酒宴
《陌上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府诗,其原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楼上有好女,自名秦罗敷。 罗敷贵家子,足不逾门枢。性颇喜蚕作,采桑南陌头。 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堕髻何缭绕,颜色以敷愉。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故绸缪。 少年见罗敷,袒裼出臂韝。樵者忘其薪,刍者忘其刍。 来归但怨怒,且复坐斯须。使君自南来,驻我五马车。 遣吏前致问,为是谁家姝。罗敷小家女
陌上桑 青丝为马缰,黄金为辔头。 腰中千金剑,自名为鹿卢。 起家府小吏,拜为朝大夫。 稍迁郡太守,出入专城居。 月朔朝京师,观者盈路衢。 为人既白晰,鬑鬑有髭须。 四十尚不足,三十尚有馀。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 1. 陌上桑:在乡野间种的桑树。 2. 青丝为马缰:用青色的丝线来绑住马匹的缰绳。 3. 黄金为辔头:用黄金制成的辔头装饰在马的头上。 4. 腰中千金剑
【诗句释义】 1. 陌上桑:古代民歌名。 2. 望云中,见真人,驾两赤龙乘飙轮:在天上看见神仙驾着两条红色的龙,在空中飞驰。 3. 邀仙舆,祈长年,赐我灵药一玉柈:邀请神仙的车子,祈求长寿,神仙给我一块玉石。 4. 服神丹,忽飞升,手排阊阖登紫清:服下仙丹后忽然飞天而起,用手推开了天门进入了紫微宫。 5. 谒木公,朝寥阳,爵以上卿佩琼章:拜见木公,朝见少阳君,以高官显爵佩戴着美玉的冠章。 6.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共四句,第一句是“执懿筐”,第二句是“遵微行”,第三句是“掺掺女手”,第四句是“爰采柔桑”。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执、循、掺、采、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