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雪风尖,回霜雾薄,兽炉寒尽。宵沈睡浅,数到更香灰烬。谢芭蕉、替裁寸笺,雁书空远长安近。叹旧游零落,缁尘难浣,酒痕犹凝。光景。
还追省。记璧沼秋吟,露台春枕。南汀北畔,几误钗盟鸾信。更何人、图写上河,梦梁遗事飞电影。怕重来、泪洒觚棱,万劫莺花恨。
锁窗寒·次中仙韵
【注释】①酿雪:指下雪。②回霜:转霜。③更香灰烬:更替的香灰已烧尽。④谢芭蕉:指书信被谢绝。⑤雁书:指书信。⑥缁尘:指世俗之事,尘埃俗气。⑦露台春枕:指春天的枕头上还留着露水。⑧南汀北畔:指南方的汀洲和北方的畔岸。⑨钗盟鸾信:指女子头上的金钗被抛弃,鸾铃被折断的信物。⑩上河图:指《上河图》。⑩梦梁遗事:指梦中见到梁朝旧事。⑪怕重来:担心重游。⑫万劫:一万代。⑬莺花恨:指春天的怨恨。⑭觚棱:古代宫门两侧像觚形的木栏杆。⑮泪洒觚棱:形容伤心落泪。
【译文】
下雪了,风尖转着霜,雾薄透出寒冷,炉子里的火已经熄尽,深夜里只听到更鼓声声。谢芭蕉替我裁纸写情书,但书信却飞越长安,到了边塞。感叹过去那些游玩的地方都零落了,世俗之事难以清洗我身上的酒痕。时光易逝,让人追悔不已,记得在璧沼边吟唱秋天的诗歌,露台边睡过春夜,南方的汀洲和北方的岸边,几度错过与情人相会的机会。如今又有何人为我画图描绘上京的繁华景象?梦中又见到了梁朝的遗迹,仿佛看到那飞动的影子在银幕上闪过。只怕一旦重游,泪水就会洒湿宫墙,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让莺花的怨恨永无休止。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之词。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以今昔之感,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全词意境开阔,感慨深沉。
此词起笔即用“酿雪”二字点题,为全词定下了基调——“冷”。接着,又以“回霜”、“转雾”等字眼,烘托出了一种萧瑟、苍凉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全词所要表现的主要环境氛围——一个冷寂的环境。
下阕“谢芭蕉”三句则从时间上展开,写词人由眼前的冷境联想到了过去的温暖之境。“谢芭蕉”,典出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故事。她因楚怀王梦遇神女而失宠;后来,神女又以神女自居,拒见神使,令楚王失望而死。“谢芭蕉”意谓神女不理睬楚王,神交断绝。此处暗喻词人与友人的关系也如神女与楚王的关系一样,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雁书空远长安近”,则是说词人的友人虽然远隔万里,但书信却能飞越重重阻碍,直抵京城。“雁书”,指书信;“长安”,借指京城。此言词人虽身处异地,但友人的书信依然可通达远方。
接下来三句,写友人寄来的书信的内容。“叹旧游”三句承上启下,由思念友人转到自己的处境。“旧游”,指昔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如“璧沼秋吟”、“露台春枕”;“缁尘”,指世俗之事,“红尘”即红尘俗世,“燕雀”,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子,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歌谣》)此言词人曾一度沉溺于歌舞酒色之中,而今沦落为一介布衣。“酒痕犹凝”,既指词人酒后留下的痕迹,又暗示了词人此时仍不能洗刷身上的世俗之气。
过片两句,由回忆转入现实,写词人所处的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光景”一句承前启后,既承接上文所写的环境氛围,又为下文的感慨作引。此言词人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之中,不免要产生种种感伤的情绪,于是便有了下面几句的感慨。“还追省”三句写词人在这样冷寂、荒凉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悲哀。“璧沼秋吟”、“露台春枕”,皆是指词人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南汀北畔”,则表明词人身在偏僻之地,远离故土;“钗盟鸾信”,既指男女间的婚约,又暗指朋友间的承诺。言其既与友人约定相好,又因友人的失信而感到痛苦。“更何人”一句则由己及人,由对方想到自己的处境。言自己身处僻地,无人问津;而对方却有许多人关切、牵挂,这怎能不让词人痛心疾首呢?“上河图”,据传说为张僧繇所画,画中有神仙乘黄鹤飞过天河,遂成绝响。后人常以此比喻世事的变迁。此言自己的境遇与画中之景相似,不禁悲从中来。
末三句收束全词,再次感叹往事不可追挽的痛苦心情。“怕重来”一句,既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对现状的留恋,同时又隐含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向往;“万劫”一词则表明这种美好的憧憬将永远延续下去。“莺花恨”一句则直抒胸臆,以春天的哀怨寄托了词人的愁苦情怀。此言词人之所以如此悲伤,是因为他无法摆脱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此词情景交融,融情入景,通过冷色调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凄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