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云孤,寻秋地窄,凤城今夕。岸苇无情,盈颠为谁白。荒坛废宇,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灯火几家,矗高楼西北。
尘香九陌。如梦笙歌,春深旧京国。兰台再试,赋笔惘然忆。谱入水风残调,一片鼓笳声急。算燕鸿来去,乔木百年能识。

【注释】

永定门(今北京城西门)秋望过眼云空,寻秋地窄,凤城今夕。岸苇无情,盈盈颠为谁白。荒坛废宇,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灯火几家,矗高楼西北。

尘香九陌。如梦笙歌,春深旧京国。兰台再试,赋笔惘然忆。谱入水风残调,一片鼓笳声急。算燕鸿来去,乔木百年能识。

【译文】

眼前白云飘渺,秋天的景色狭小,京城的凤城今夜显得特别凄冷。岸边芦苇没有一点生机,它们摇摆着身子好像在向谁哀鸣?荒凉的祭坛和废弃的房屋,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破败不堪,神鸦的颜色依然如昔。只有几盏路灯亮着,照亮了高楼的西北角。

尘土的气息弥漫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梦幻中的笙歌一样。春天已经过去很久了,京城的旧都城还在吗?我又一次来到这个曾经做过御史大夫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感慨。我的笔下还残留着过去的曲子,那片鼓笳的声音急促而又凄凉。燕子飞来飞去,百年之后,这些乔木是否还能认识我呢?

【赏析】:

此首咏怀之作,写于诗人罢职后闲居期间。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京城的怀念之情。

“过眼云孤,寻秋地窄”两句点明题旨——秋景之寥落。“过眼”即转瞬之意,“寻秋”指秋日里寻找秋天的景象,而“地窄”则暗示了诗人心境之狭窄与悲凉,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后的失落与无奈。“凤城今夕”,以凤城代指京城,暗寓作者身处京城却身不由己、心已远离的悲哀。

“岸苇无情,盈盈颠为谁白”两句描写了京城中荒凉的场景。“苇无情”既指京城中人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朝廷政治的失望;“颠为谁白”既指苇叶随风飘动,又暗示了作者心中的茫然与迷茫。

“荒坛废宇,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三句描绘了京城中破败的景象。“荒坛废宇”既指京城中许多庙宇已被拆除重建,也反映了作者自己被贬谪之后的孤独与凄凉;“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既指斜阳照射下的神鸦形象依稀可辨,也暗示了作者心中对往事的回忆与感伤。

“灯火几家,矗高楼西北”两句描述了京城中灯火通明的场景。“灯火”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暗示了作者心中对往日京城繁华景象的留恋与怀念;“高楼西北”既指作者居住之地,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与迷茫。

“尘香九陌,如梦笙歌,春深旧京国”几句描写了京城中热闹非凡的景象。“九陌”既指京城中街道众多,也暗示了作者内心对繁华都市的向往;“笙歌”既是京城中常见的乐音,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欢乐与满足;“春深旧京国”既指京城中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作者心中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兰台再试,赋笔惘然忆”两句回忆了自己的仕途经历。作者曾在京城担任御史大夫等职务,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边疆地区,如今又回到京城任职并重新参与科举考试,但心中仍然充满了迷茫与不安。这两句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经历的反思与感悟,也反映了他对朝廷政治的失望与无奈。

“谱入水风残调,一片鼓笳声急”两句描绘了京城中音乐场景。“水风”既指乐曲中的水声,也暗示了作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鼓笳声急”既指京城中鼓声与笳声交织在一起,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这两句既表现了京城中音乐的繁荣与欢快,也暗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算燕鸿来去,乔木百年能识”两句表达出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燕鸿”既是作者自喻,也暗示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乔木百年能识”既指乔木长成百年后仍能被人们所认识,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思考与期待。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接受,也表达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