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蛩悲切。向虚檐底,碎语无歇。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
驹光到眼须臾别。劝且将、酩酊酬佳节。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
【注释】蛩:蟋蟀,这里代指秋天。
【译文】蟋蟀声声哀切,向虚檐底下,诉说着没有休止的话。高秋的天气晴朗无比,桂花正含烟香而初发。鸿雁飞过,流水呜咽,自己映衬着带子、千里芦苇的倒影,凉意吹动野云宽广。
时光如驹,转眼间就要分别了。劝酒吧,且借这美酒,酬答这个佳节。铜盘里盛满清泪,知道几时能再见到圆圆的月亮?子夜歌翻唱,怎忍心用弹拨乐器演奏,来空设呢?何况镜子里的容颜还像朱颜,笑指金樽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残”字写出了蟋蟀声声凄切的特点;“向”字又写出了蟋蟀声声悲切地向人倾诉衷肠的情景。接着二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色图。“高秋霁景何限”,是说天空晴朗,秋高气爽;“丛桂”、“岩香”,又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接羽新鸿过也”,鸿雁南飞,暗示着离别之恨。“任流水呜咽”,是说江水奔流不息,似乎也在为离别的人儿呜咽。这几句把一个送别人面对萧瑟秋风,目击秋景,耳闻虫声,心系离人的凄凉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自映带、千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三句承上启下。“自映带”、“千里蒹葭”都是形容眼前景物的特点,“寒玉”、“远岫”则是作者眼中所见。这几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在作者看来,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笼罩着一种离愁别绪的色彩,都与自己的离愁别绪相联系。
五六两句由景入情。“驹光到眼须臾别”,是说转眼之间就要分别了。“劝且将、酩酊酬佳节”,是说暂且借这杯酒,以消解离别之痛吧。“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四句写别筵上的饯别之情,也是全词中感情最强烈的一句。“铜盘满贮清泪,”是说酒杯中盛满了自己的眼泪,“知几见、古时圆月。”是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圆月。这两句话既表现了词人惜别时的伤感心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回顾。“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子夜歌”是南朝民歌,“蛮弦楚管”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争忍”是说不忍弹奏这些乐器来为离别的人儿助兴,因为此时此地,他无心欣赏这些乐曲。“况镜里、犹是朱颜”,是说即使从镜子里看,自己依然保持着青春的容颜,但那又能怎么样呢。“笑指金樽说”,是说对着金杯笑着告诉别人:“我还有这么多的岁月可以消磨!”这两句是全词的收尾之笔,也是全词感情最为激昂的一笔。
全词通过写景抒情,抒写了离别之时的伤怀和惜春之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中寓情,情中见景;景情交融,情景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