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次仲,伯蚤卒。高祖既为沛公,景驹自立为楚王。高祖使仲与审食其留侍太上皇,交与萧、曹等俱从高祖见景驹,遇项梁,共立楚怀王。因西攻南阳,入武关,与秦战于蓝田。至霸上,封交为文信君,从入蜀汉,还定三秦,诛项籍。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而上从父兄刘贾数别将。
汉六年,既废楚王信,分其地为二国,立贾为荆王,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先有功也。后封次兄仲为代王,长子肥为齐王。
初,高祖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鉴中有羹,繇是怨嫂。及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得侯。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七年十月,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于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
高后时,以元王子郢客为宗正,封上邳侯。元王立二十三年薨,太子辟非先卒,文帝乃以宗正上邳侯郢客嗣,是为夷王。申公为博士,失官,随郢客归,复以为中大夫。立四年薨,子戊嗣。文帝尊宠元王,子生,爵比皇子。景帝即位,以亲亲封元王宠子五人:子礼为平陆侯,富为休侯,岁为沈犹侯,执为宛朐侯,调为棘乐侯。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
汉书 · 传 · 楚元王传
介绍
《汉书·传·楚元王传》是西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记载了楚元王刘交的生平事迹。
楚元王刘交是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他在少年时期就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多才多艺。他与鲁穆生、白生、申公等人都曾经在浮丘伯那里学习《诗经》,而浮丘伯则是孙卿的学生。这种教育背景使得刘交不仅学识渊博,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秦朝末年,由于政治动乱,书籍被禁止,刘交和其他一些学者不得不各自离开。刘交后来回到楚国,他的好友穆生、白生和申公也随他一起,三人成为了楚国中大夫的重要成员。高太后执政时,他们又随同刘交前往长安,并在那里继续深造。在文帝年间,听闻申公的诗歌创作最为精湛,因此他被提拔为博士。
刘交不仅在个人修养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而且在政治和学术上也有显著的成就。通过这篇传记,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相关推荐
诗句 ``` 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于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 译文 ``` 元王即位后成为楚王。在位期间,他任命了鲁穆生、白生和申公为中大夫。在高帝时期,浮丘伯仍在长安,元王派他的子郢客和申公一同完成学业。到了汉文帝时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解 1. 王戊 - 这是指汉景帝时期的楚元王刘戊(字游),他是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 2. 淫暴 - 形容王戊行为放纵、残暴。 3. 削东海、薛郡 - 被削减的地域包括东海国和薛郡,可能是由于政治或军事行动导致的领土缩减。 4. 吴通谋 - 与吴国的谋士进行了密谋。 5. 胥靡之 - 被囚禁,并穿上赭衣,被迫进行苦役。 6. 休侯 -
诗句:“初,休侯富既奔京师,而王戊反,富等皆坐免侯,削属籍。” 译文:最初,休侯富已经逃离京城,但王戊反叛了,富等人都被免职并被剥夺了封邑。后来听说他多次劝谏王戊,于是改封他为红侯。 赏析: 这首诗是《汉书·传·楚元王传》中的一段,描述了西汉初年的故事。诗中主要讲述了休侯富逃离京城后,王戊反叛的事件及其后续发展。休侯富因为数次劝谏王戊而被改封为红侯,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剥夺了封地。最后
{诗句: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昭帝初,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父为宗正,徙大鸿胪丞,迁太中大夫,后复为宗正,杂案上官氏、盖主事。 译文:德字路叔,精通黄帝和老子的思想,有智慧和策略。年轻时多次上书谈论政事,被召见于甘泉宫,武帝称他为“千里驹”。昭帝初年,担任宗正丞,处理刘泽诏狱的事务。他的父亲也曾经担任过宗正,后来迁任大鸿胪丞,再升任太中大夫
向子政,字子政,本名更生。年仅十二岁,因其父亲德的官职而得以进入皇宫成为辇郎。成年后,因品行端正而被提拔为谏大夫。在宣帝时期,他遵循武帝的遗愿,招揽了一批有才能的儒士,以供陛下左右之用。向子政治治有方,能写文章和辞赋,与王褒、张子侨等人并称,一同对皇上进行进谏,献上了许多赋颂文。皇帝复兴了神仙方术之事,淮南王刘安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一书中,记载着一些关于神仙的法术和重道延命的方法
萧望之与董仲舒:忠正与理想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生活在汉武帝统治的汉朝。他以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学识,以及在政治风波中保持坚定立场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同时,董仲舒作为西汉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对“天人感应”理论的贡献,也体现了其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两人虽身处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儒家思想,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担当。 当道路人言传,汉元帝时期
诗句: - 《汉书·传·楚元王传》中,“望之”指的是王吉,“地大震”指的是地震。 - “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表明作者认为应该让恭和显离开权力的中心,将王吉等人提拔上来,以彰显善政。 - “书奏,恭、显疑其更生所为”,指皇帝的上书被恭、显怀疑是王吉所为。 译文: 汉朝的诏书说: 前些时候,弘恭等人上奏说望之等人的案子应当如何判决,三月后,地果然发生了大的震动
诗句: 臣前幸得以骨肉备九卿,奉法不谨,乃复蒙恩。窃见灾异并起,天地失常,征表为国。欲终不言,念忠臣虽在圳亩,犹不忘君,忄卷々之义也。况重以骨肉之亲,又加以旧恩未报乎!欲竭愚诚,又恐越职,然惟二恩未报,忠臣之义,一杼愚意,退就农亩,死无所恨。 译文: 我先前有幸能够作为宗室的后代担任九卿这样的官职,因为不遵守法律,又受到恩宠。我看到灾难和异常同时出现,天地失去了正常的秩序
下至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 到了周幽王、周厉王时期,朝廷政治不和谐,大臣之间的互相指责和怨恨。 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歙訿々,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 一些小人在朝廷中占据高位,却跟随邪恶的议论,相互吹捧,背弃了君子的原则。他们的诗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歙歙訿々,亦孔之哀
下面是对《汉书·传·楚元王传》诗句的逐句解读和翻译,以及对其中关键词汇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 自此之后,天下大乱 译文: 从那时起,天下开始大乱,篡位、杀君等灾祸接连发生。 关键词: 自此、大乱、篡位、杀君 注释: “自此”表示从某一事件或现象开始;“大乱”指社会混乱,政治不稳;“篡位”是指君主被推翻,由他人即位;“杀君”则涉及君主被杀害的情况。 赏析:
诗句 ``` 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 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章交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胶戾乖刺,更相谗诉,转相是非。 傅授增加,交书纷纠,前后错缪,毁与浑乱。 所以营感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 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陷正臣。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
诗句翻译: 原其所以然者,谗邪并进也。谗邪之所以并进者,由上多疑心,既已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谮之,则贤人退而善政还。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义邪进则众贤退,群枉盛则正士消。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则政日乱,故为“否”。 译文: 原其所以然者,谗邪并进也。谗邪之所以并进者,由于君主的多疑心,既然已经任用了贤人并且实行了善政,如果有人诬陷他
【诗句】 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诚足愠也。 【译文】 那些奸佞的小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权力寻找机会,在言语上歪曲事实,制造谣言诽谤,在民间散布流言蜚语。正如《诗经》所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结队,确实令人感到厌恶。 【注释】 1. 是以:因此。 2. 窥见间隙:寻找机会。 3. 缘饰(yun shì)
诗句释义 1 幸得托肺附:意为有幸依附于某人,得到庇护。 2. 诚见阴阳不调:真诚地观察到天地之间的阴阳关系失衡。 3. 不敢不通所闻:不敢不传达我所知道的。 4. 窃推《春秋》灾异:私下推测《春秋》中记录的灾害异常现象。 5. 以救今事一二:用以补救当前事务的一小部分。 6. 条其所以,不宜宣泄:详细分析原因,不要随意宣扬。 7. 臣谨重封昧死上:我恭敬地密封奏折,冒死呈上。 8. 恭
《汉书·楚元王传》是一篇关于西汉时期楚国王子刘交的传记,由班固编撰。此文记载了楚元王刘交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汉朝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以下是该文献的详细翻译及注释加赏析: - 诗句原文: 汉兴,高祖皇帝初定天下,既黜布氏而立代亲,欲以广宗室,开天下之利而休诸侯,故遂祖申公而封咸王也。楚元王交,字游,少修诗礼,年十八,以明经为兰台令史。 - 译文与注释: 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诗句: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数奏封事,迁光禄大夫。 译文:成帝即位之后,王莽的同党被诛杀,刘歆得以重用,改名为刘向,被任用为九卿之官,后又召为中郎,负责管理三辅地区的水利事务,多次上疏提出封赏的建议,因此升任为光禄大夫。 注释:王莽(前57年-23年),字巨君,号新室,西汉时期政治家、巫师。他在公元前9年废汉昭帝自立为帝,建立新朝
诗句:孝文皇帝居霸陵,北临厕,意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慼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译文:孝文帝在霸陵的墓穴中居丧时,他北临厕所,感到十分哀伤和悲伤。他转身对大臣们说:“哎!以北方的山石作棺椁,用细丝棉填充棺内,外面涂抹上一层陈漆
下面是对《汉书·传·楚元王传》诗句的逐句翻译: 1. 诗句: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 翻译与注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对待兄长(周武王)的葬礼非常简约。 2. 诗句:孔子葬母子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尺坟,遇雨而崩。 翻译与注释:孔子将自己的墓地选在了母亲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母子防”。他建造的墓地只有四尺高,但遭遇雨水后崩塌了。 3. 诗句
诗句赏析 《楚元王传》中智慧与哲思的体现 1. 诗歌背景 - 楚元王刘交生平及《诗》学传承 - 西汉时期文学与历史背景 - 《汉书》成书及其历史价值 2. 诗歌原文 - 楚元王交诗词全文及翻译 - 诗歌中象征意义解读 - 诗歌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3. 诗人解析 - 分析楚元王性格特点与作品风格 - 探讨楚元王生活哲学与思想观点 - 评价其在文化史上影响力及贡献 4. 文化影响 -
``` 楚元王传:书奏,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计。(《汉书·传·楚元王传》) - 注释: “上”指汉成帝。“甚感向言”表示汉成帝非常感激刘向的意见。“不能从其计”表示虽赞赏但因故未能采纳。 - 赏析: 汉成帝深受刘向的建议所感动,尽管他意识到刘向的建议中可能包含对当前政策的批评或建议,但他并未完全采纳。这反映出皇帝在政治决策中需要权衡多种因素和利益,同时也显示了刘向作为谏臣的重要作用。
诗句 ``` 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 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 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僣盛,并作威福,击断自恣,行污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
《汉书·传·楚元王传》诗句: 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柳起于上林。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
诗句输出: ``` 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敖; 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亦言汤以桀为戒也。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蚀三十六,襄公尤数,率三岁五月有奇而壹食。汉兴讫竟宁,孝景帝尤数,率三岁一月而一食。臣向前数言日当食,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
诗句 1 "及项籍之败,亦孛大角。" 2. "汉之入秦,五星聚于东井,得天下之象也。" 3. "孝惠时,有雨血,日食于冲,灭光星见之异。" 4. "孝昭时,有泰山卧石自立,上林僵柳复起,大星如月西行,众星随之,此为特异。" 5. "孝宣兴起之表,天狗夹汉而西,久阴不雨者二十余日,昌邑不终之异也。皆著于《汉纪》。" 6. "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天之去就
楚元王刘交的传奇一生与文化影响 1. 早年生活背景 楚元王刘交,字游,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学习与探索,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一同在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这段经历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基础。 2. 政治生涯与影响力 尽管秦朝建立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许多学者被迫中断学业,但刘交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汉书》记载他与萧何、曹参等人跟随其兄刘邦投奔景驹,归了项梁
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汉朝初期,大司马王莽举荐了楚元王的后代、著名学者扬雄(字子云),他因其家族中有才华和品行而受到赏识。扬雄被提升为侍中太中大夫,后升为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并得到皇帝的宠幸。扬雄还整理了六艺群书,种别成《七略》。扬雄与当时的另一位学者刘向一同研究易学,并在宣帝时期,接受了诏命学习《穀梁春秋》,花了十多年的时间,精通了这门学问。在杨雄编辑秘书时
``` 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兴。圣帝明王,累起相袭,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礼乐不正,道之难全也如此。是故孔子忧道之不行,历国应聘。自卫反鲁,然后东正,《雅》、《颂》乃得其所;修《易》,序《书》,制作《春秋》,以纪帝王之道。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重遭战国,弃笾豆之礼,理军旅之陈,孔氏之道抑,而孙、吴之术兴。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汉兴
诗句: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 译文:楚元王交字游,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注释:楚元王交字游,是西汉初年的著名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许多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楚元王交字游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诗中通过对楚元王交字游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关系
诗句 1. 今圣上德通神明,继统扬业。 2. 亦闵文学错乱,学士若兹。 3. 虽昭其情,犹依违谦让,乐与士君子同之。 4. 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 5. 冀得废遗。 6. 今则不然,深闭固距,而不肯试。 7. 猥以不诵绝之,欲以杜塞余道,绝灭微学。 8. 夫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此乃众庶之所为耳,非所望士君子也。 9. 且此数家之事
诗句 楚元王刘交,字游,高祖同父异母的弟弟。 译文 楚元王刘交,字游,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他喜欢读书,多才多艺,年轻时曾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向浮丘伯学习《诗》。 注释 - 楚元王:楚元王刘交,字游,是西汉初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对研究汉朝初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高祖:即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皇帝,开创了西汉王朝。 - 同父异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