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王谢。溯燕子、来时潇洒。对叆叇、白云亲舍感,嗟回首、十年心挂。溟海腾澜风雨里,怎钓得、金鳌六驾。历十二、屏山处处,展卷词源倾泻。
风雅。楞严写就,许增声价。正举案、相庄眉黛妩,凝水绘、红阑低亚。楼阁参差人影伴,伫双凤、齐飞管下。恁清籁微吟,秀色同餐,欢莲元夜。

【注释】

  1. 二郎神:传说中的神名,相传为杨戬。冒鹤亭(1650-1721):明末清初诗人,字君升,号鹤亭。柳屯田(1698-1775):明代诗人,有《柳屯田集》。螺川、柳屯田:均为地名。
  2. 王谢:指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燕子:指燕子矶,位于南京长江边。叆叇:云气。
  3. 溟海腾澜风雨里,怎钓得、金鳌六驾:指海上的风云变幻,怎么能钓到金龙呢?金鳌:神话中的龙王。六驾:即玉皇大帝的六骏之一,即六匹骏马。
  4. 楞严:佛教经典名。许:希望。增声价:增加声望价值。
  5.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6.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7.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8.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9.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0.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1.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2.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3.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4.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5.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6.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7.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8.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19.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0.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1.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2.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3.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4.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5.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6. 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
  27. 二郎神: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神。冒鹤亭(1650-1721):明末清初诗人,字君升,号鹤亭。二郎神: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神。
  28. 第十二卷螺川合作,次柳屯田韵:指二郎神画写《十二卷》图时与柳屯田合作作画。螺川、柳屯田:均为地名。
  29. 高堂王谢:指高堂明镜,王谢之家。王谢:东晋世家大族的代表。燕子:指燕子矶,位于南京长江边。
  30. 溯燕窝、来时潇洒:追溯燕子矶的过去,它当时很潇洒自在。溯:追溯,回顾。燕子矶:位于南京长江边的著名古迹。
  31. 对叆叇、白云亲舍感,嗟回首、十年心挂:遥想当年燕子矶上的白云,令人怀念,感慨自己已过十年,心中依旧牵挂着这里。叆叇:云雾弥漫的样子。
  32. 溟海腾澜风雨里,怎钓得、金鳌六驾:海上风云变幻莫测,怎么能够钓到金龙呢?“金鳌”:神话中的龙王,也指帝王。六驾:即玉皇大帝的六骏之一,即六匹骏马。
  33. 历十二、屏山处处,展卷词源倾泻:经历了十二卷的描绘,每处屏风都展现了诗词的原貌,如同流水般倾泻而出。
  34. 风雅:指高雅的文学艺术。楞严写就:指佛经《楞严经》被写成了文字。楞严:佛教经文名。许增声价:希望《楞严经》的文字能够增加声望价值。
  35. 正举案、相庄眉黛妩:正在端坐书桌前写作的人,神态庄重而美丽。举案、相庄:都是指恭敬的态度。
  36. 凝水绘、红阑低亚:在红色栏杆旁静静绘画。凝水绘:指用水彩画。红阑:红色的栏杆。
  37. 楼阁参差人影伴,伫双凤、齐飞管下:楼阁错落有致,人影相伴,等待两只凤凰在音乐中飞翔,翩翩起舞。
  38. 恁清籁微吟,秀色同餐,欢莲元夜:你轻轻地吟唱着清澈的旋律,美丽的景色与你共享这欢乐的夜晚,如同莲花盛开在月光下。恁:你。清籁:清脆悦耳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是冒鹤亭为二郎神所画的《十二卷螺川合作》所作的序跋诗。冒鹤亭为明代诗人,字君升,号鹤亭,明亡后曾隐居不仕,诗作多抒发其怀古伤今之情,风格豪放,语言流畅。
    此诗首联总括全篇,点明作品主题,即燕子矶之胜景及其历史变迁;颔联以燕子矶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展开联想与想象;颈联由燕子矶联想到作者自身经历及内心感受;尾联则总结全诗主旨。整首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燕子矶的赞美,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感叹;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