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街直。残照镕金漾碧。依依是、槐目马缨,送两城、愁作行色。鹃魂恋旧国。应识春如过客。龙池里、涛愤浪惊,潜沸哀潮几千尺。英雄总陈迹。奈帝网隳纮,妖竖临席。桑田占麦虚新食。
嗟一旦魂断,八州云委,寰瀛行问遍海驿。恨天限南北。伤恻。衅尤积。叹戢影弥天,空国沈寂。高丘远海瞻何极。怕漆室忧啸,不如邻笛。铜仙铅泪,共暗雨,竟夜滴。

兰陵王·夏至日行经新华门,次清真韵

九街直。残照镕金漾碧。依依是、槐目马缨,送两城、愁作行色。鹃魂恋旧国。应识春如过客。龙池里、涛愤浪惊,潜沸哀潮几千尺。英雄总陈迹。奈帝网隳纮,妖竖临席。桑田占麦虚新食。嗟一旦魂断,八州云委,寰瀛行问遍海驿。恨天限南北。伤恻。衅尤积。叹戢影弥天,空国沈寂。高丘远海瞻何极。怕漆室忧啸,不如邻笛。铜仙铅泪,共暗雨,竟夜滴。

译文:

九条大街直通。夕阳把金色的光线和碧绿的水波都融化了。依依不舍的是槐木做的车轮和红缨装饰的马车。在长安城门外,我们为两城的人们送上祝福,他们的愁绪也随着我们出发而散去了。那杜鹃的魂魄依恋着故土,它一定知道春天就像客人一样匆匆离去。龙池里的水波因为愤怒而动荡,波浪冲击的声音有几千尺高。历史上的英雄都成为了陈迹,现在的皇帝却仍然被奸臣所困扰。桑田变成了新的农田,小麦已经成熟。我不禁要感叹,那些曾经的英杰如今都消失在了天空中,只剩下空荡荡的国家,让人感到寂寞和绝望。远处的高坡和大海,我看不到尽头。我怕听到邻笛的声音,那声音让我感到不安和恐惧。我看着铜制的仙人和铅制作的泪滴,它们都被泪水浸泡着,雨水一滴滴地落下。

赏析:

《兰陵王·夏至日行经新华门》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写夏至之日经过新华门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政治的批判和对现实社会现状的不满。全词通过对古代帝王政治的描述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第一句“九街直”,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九条大街直通,车马络绎不绝,人流如织。然而,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

第二句“残照镕金漾碧”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长安城的景象。阳光照射下,金色的光线和碧绿的水波相映成趣,给人一种美丽而又凄凉的感觉。这里,诗人用“镕金”和“漾碧”两个动词来形容夕阳的光芒和水流的颜色,既展现了长安城的美丽景象,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

第三句“依依是、槐目马缨,送两城、愁作行色”,则是诗人对长安城的感慨。槐木做的车轮和红缨装饰的马车,象征着长安城的历史和文化。然而,当这些车辆缓缓行进时,长安城的人们却被忧愁所笼罩。这种忧愁来自于他们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四句“鹃魂恋旧国。应识春如过客”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观点。杜鹃的魂魄依恋着故土,它一定知道春天就像客人一样匆匆离去。这里的“鹃魂”象征着那些为国家付出牺牲的忠诚之士,他们虽然忠诚于国家,但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种悲哀的情绪弥漫在整个长安城里。

第五句“龙池里、涛愤浪惊,潜沸哀潮几千尺”则描绘了龙池中波涛汹涌的场景。龙池里的水波因为愤怒而动荡,波浪冲击的声音有着几千尺的高度。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不平。

第六句“英雄总陈迹”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历史上的英雄们虽然曾经威震四方,但他们的成就最终都成为了陈迹。现在的皇帝仍然被奸臣所困扰,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这里的“英雄”和“皇帝”分别代表了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第七句“奈帝网隳纮,妖竖临席”则是对现实的批评和讽刺。现在的皇帝虽然身处高位,但他的统治却像一张大网一样破碎不堪,奸臣们趁机作乱。这里的“妖竖”指的是那些奸臣,他们如同妖魔一般危害着国家的利益。这里的“临席”则暗示了奸臣们的地位和权力之重。

第八句“桑田占麦虚新食”则是对农业变迁的描述。昔日的农田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新的农田,小麦已经成熟。这里的“桑田”和“麦”分别代表着农田和小麦,通过对比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变迁和进步。然而,这种变化却是虚幻的, 并没有真正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 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困境。这种无奈的情绪让读者深感忧虑。

第九句“嗟一旦魂断,八州云委”则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一旦离开了长安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这里了。这里的“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命运, 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第十句“寰瀛行问遍海驿”则是对游历的描绘。诗人为了寻找答案, 走遍了四海各地, 甚至询问了海边的老渔夫。这里的“寰瀛”指的是整个宇宙, 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追求。

第十一句“恨天限南北”则是对空间距离的感慨。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 使得诗人无法实现与故乡的距离, 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怨恨之情。这里的“南北”象征着空间上的距离, 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无奈。

第十二句“伤恻。”则是对情感的抒发。诗人在看到周围的景象时, 心中不禁涌起了悲伤之情, 这种情绪让他感到痛苦和不安。这里的“恻”表示悲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第十三句“衅尤积”则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总结。历史上的皇帝们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和矛盾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混乱。这里的“衅”指的是问题和矛盾, 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和警示作用。

第十四句“叹戢影弥天,空国沈寂”则是对现实的描绘和感慨。如今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 没有人愿意去关注和治理它。这里的“戢影”指的是没有生气的样子,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国家的失望和忧虑。同时, 这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空虚和冷漠现象。

第十五句“高丘远海瞻何极”则是对远方和未来的恐惧和迷茫。站在高高的山丘和辽阔的海洋之巅, 放眼望去却看不到尽头。这里的“高丘”和“海洋”分别代表着高处和广阔空间, 通过对比展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

第十六句“怕漆室忧啸,不如邻笛”则是对生活环境的担忧和选择。诗人害怕生活在一个充满恐惧和不安的环境中, 宁愿选择听邻笛的声音, 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忧虑之中。这里的“漆室”象征着一个充满危险和威胁的环境, 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环境的担忧和恐惧;而“邻笛”则是一种平和和宁静的象征, 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七句“铜仙铅泪,共暗雨,竟夜滴”则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思考。诗人看到铜人和铅泪被雨水淋湿后滴落下来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思考。这里的“铜仙”和“铅泪”都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祭品,分别象征着金属和泪水, 通过对比展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命运的无常变化。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