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尘劫,问苍苍、主宰其中何物。舜蹠孳孳同尽耳,谁遣湘累呵壁。七圣曾迷,四凶非罪,一蹶终难雪。云雷天造,古来安用英杰。
遥睇莽荡神州,咸池夕浴,瞰扶桑鼌发。廿四陈编俱点鬼,狐貉一邱生灭。共此销沉,流芳遗臭,也不争毫发。潜移舟壑,有人麾日不修月。
【注释】
大千:指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苍苍:指宇宙广大无边。主宰:主宰者,主宰者是天。
舜蹠孳孳同尽耳:舜帝勤苦劳作,竭尽所能,但最后也不免于被尧杀死。
谁遣湘累呵壁:是谁让屈原在楚国的宫殿墙壁上写下《离骚》呢?
七圣曾迷:周代的七个圣王,曾经迷失方向。
四凶非罪:商朝的四个凶人,并没有罪过,只是由于他们的行为不当而被处死。
一蹶终难雪:一次失败,难以挽回。
云雷天造:自然之力,天意安排。
古来安用英杰:自古以来,那些有才能的人都很难有所作为。
遥睇莽荡神州,咸池夕浴:远眺辽阔的大地,沐浴在夕阳下。
瞰扶桑鼌发:俯瞰着东方升起的太阳。
廿四陈编俱点鬼:二十四史中记载了无数的鬼神之事。
狐貉一邱生灭:狐狸和貉子一类的东西,一个窝巢里生出来又死。
共此销沉:一起沉沦下去。
流芳遗臭:留下美好的名声,流传下坏名声。
也不争毫发:也不在乎一点小事。
潜移舟壑:悄悄地改变着江河湖海。
有人麾日不修月:有人指挥着月亮而不去修饰月亮。
【赏析】
《念奴娇·丙辰端午后一日书事》,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丙辰年(公元1076年)端午节后一日所作。“念奴”,即念奴鸟,唐时称歌女为“念奴”。词中以写屈原之冤屈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为主线,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上片起首三句:“大千尘劫,问苍苍、主宰其中何物。舜跖孳孳同尽耳,谁遣湘累呵壁。”开篇便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为什么舜帝会因勤劳而最终被尧所杀?是谁让楚国大臣屈原在汨罗江畔写下那悲愤的《离骚》呢?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深深忧虑。接着,词人通过对“舜”与“楚”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他认为,舜帝之所以勤劳而死,是因为他的努力并未能得到认可;屈原之所以写下《离骚》并最终投江自尽,也是因为世人对他的误解和排斥。这些历史事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一个人多么努力,只要他的行为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那么他的命运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却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词人便直接切入主题:“遥睇莽荡神州,咸池夕浴,瞰扶桑鼌发。廿四陈编俱点鬼,狐貉一邱生灭。”这里,词人通过对古代神话传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之情。认为祖国大地一片荒芜,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同时,他也对一些奸臣小人横行霸道的现象表示不满。在词的结尾,词人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共此销沉,流芳遗臭,也不争毫发。潜移舟壑,有人麾日不修月。”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他认为,只要心中有信仰、有理想,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苏东坡词作所一贯具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