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楸直,西向鱼山更碧。残阳外衰草乱鸦,犹作苍茫阵云色。归魂念报国。空识青蝇吊客。英雄泪,长使满襟,花落荒丘委三尺。丰碑感陈迹。剩藓墨留铭,樵采分席。城南空见乌争食。
嗟百战身世,一抷榛莽,邯郸今古梦里驿。眺风雨原北。哀恻。古怀积。但乐府声流,旋凯歌寂,啼鸰夜月悲何极。更玉树同壤,紫庭孤笛。千秋华表,有坠露、带恨滴。
【注释】
垄楸:垄,田间小路旁;楸,一种树木。直,笔直地。西向:面向西方。鱼山:即鱼山寺,在今安徽当涂西北,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于天监元年(502年)所建。碧:指苍翠的颜色。外:之外。衰草乱鸦:指荒凉的野草中飞来许多乌鸦。犹作苍茫阵云色:还像一片浓重的云雾。归魂:指阵亡将士的灵魂。报国:为国家立功。识青蝇吊客:知道有苍蝇一样的小人在背后诽谤自己。吊客,比喻讥讽自己的人。英雄泪,长使满襟,花落荒丘委三尺:英雄之泪,长留襟上,直到花落荒丘,化为尘土。感陈迹:感慨陈迹,指英烈的事迹已随时间消逝而成为遗迹。剩藓墨:只有苔藓的痕迹。留铭:留下铭文。樵采分席:伐木采柴的人各自占据一个座位。城南:城之南面。空见乌争食:只能看见乌鸦在那里争抢食物。嗟百战身世,一抷榛莽,邯郸今古梦里驿:可惜啊,我历经百战,身处荒野之中,就如同邯郸城里的古人一样,只能在梦中过客驿站。百战:多次战斗。身,身体。一抷(tuò):一掬,一捧。榛莽:荒芜的原野。一抷榛莽:比喻身处乱世,身处荒野。邯郸今古梦里驿:邯郸,地名。梦驿,梦境中的驿站。指梦中也如同在古代的邯郸城中那样,到处是车马行人和来往的旅客。眺风雨原北:眺望风雨原上的北边。眺,远看。原,平原。风雨原:指代风雨原这个地方。
“叹人生”八句:感叹人生百态,世事无常。百战身世,一抷榛莽,邯郸今古梦里驿:经过多次战斗之后,身处荒野之中,就好似邯郸城里那些古人一样,只能在梦中过客驿站。百战:多次战斗。身,身体。一抷榛莽:比喻身处乱世,身处荒野。一抷榛莽:比喻身处乱世,身处荒野。邯郸今古梦里驿:邯郸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地名。梦里驿,梦中驿站,指梦中也如同在古代的邯郸城中那样,到处是车马行人和来往的旅客。
“望江汉”四句:望着江汉一带的大地,心中充满了哀痛之情。江汉:长江汉水。流涕:眼泪流淌。带恨滴:带着悲伤和遗憾的泪滴,指流下的眼泪。
【赏析】
此诗为《兰陵王词》组曲之三首之一。这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景抒发作者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生死的思索。
第一、二句描写了一幅辽阔的田野景色,并点明了时间是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接着两句写出了眼前的景象——残阳之下,衰草之间,乌鸦成队结队地飞翔,它们仿佛在为苍茫的天空中飘动的乌云而感到悲哀。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第三、四句写作者的内心感受——他思念着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灵魂在战场上被杀害,他们的忠魂却永远留在了战场上。同时,作者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却最终只能沦为被世人唾骂的叛徒。
第五、六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作者的一生与历史上的英雄进行了比较。作者感叹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棵枯树一样,在荒野之中孤独地生长着,但却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的精神却如同繁星一样闪耀在天地之间。
第七、八句则是作者对于死亡的思考——他希望死后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静静地安息,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灵魂可以在天堂中得到永恒的安宁,不再受到世间的痛苦折磨。
整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其中既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生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