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注解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凝妆:盛妆,严妆。
翠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陌头:路边。
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悔教:后悔让
觅封侯:觅,寻求。从军建功封爵。
相关推荐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逐句释义: 第一首 闺中少妇不知愁 - 注释:闺中指的是妻子所在的女子居住的地方,即内室。少妇指的是已婚的女子。这句话表达了这位妻子在家庭中无忧无虑的状态,她没有感受到忧愁。 - 赏析:这句表现出了妻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她的幸福生活让她忘记了忧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 注释:凝妆指的是精心打扮妆容。翠楼可能是指色彩鲜艳
【注释】 戚戚:忧愁。淄右:即齐州左,指山东一带。兰蕙心:比喻女子的芳情幽韵。琴中说:借琴来诉说衷曲。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抒写了她对丈夫去边塞征战、自己独守空房的悲怨心情。 “戚戚彼谁人”,起句写女主人公独处空闺,愁思满怀,其感情之深,难以抑制。一个“戚”字,将女主人公的忧愁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明眸利于月”,是写女主人公的美貌和眼力。“利于月”即有明亮如月之意
【注释】1、闺怨:女子思念远行丈夫的诗歌。 2、征客:外出作官的人,或远行的客人。 3、金微:地名,在今陕西。 4、愁闺:愁闷闺中。 5、半榻:指卧榻。 6、花絮落残机:比喻织女之巧,如花絮落于残机的织梭上。 7、褪暖蚕初卧:形容春蚕即将吐丝。 8、巢昏燕欲归:燕子将要回到自己的巢穴了。 9、春风日向尽: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 赏析: 此诗写一位闺阁中的思妇,从春到夏,由昼到夜
【注释】 人世:人间。夫君:指妻子的丈夫。破黑山:指金朝将领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后,他的弟弟完颜雍夺取了帝位的事件,即“乌江自刎”。归:归来。今又:现在。征南策:指宋将刘锜在楚州之战中打败金朝将领纥石烈志宁所率领的部队后,提出的北伐计划,史称《三策》。催缝带号衣:催促妇女缝制战袍。带:系在衣服上的宽带子,代指妇女,号衣是士兵穿的盔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妇思念远征边地丈夫的诗
注释: 白袷衣的行人又远游,太阳斜照空寂的楼上。 愁思如丝如絮相缠绕着,被春风所绊未能停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白袷衣的行人又远游”,描绘了一位身着白色夹衣的男子远行的情景。这里的“白袷衣”指的是白色的夹衣,是一种轻便的衣服。而“行人”则是指外出的人,可能是诗人的丈夫。这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
【注释】 1. 征客:指远行的人。 2. 寒衣:冬天穿的单衣。 3. 断:断绝,失去联系。 4.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闺怨的诗,通过描写主人公思念远行亲人的情景,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远行亲人的关切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注释: 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手中的香草已经满了,我正独自哭泣着看着夕阳西下。” 闻道邻家夫婿归:“听到隔壁的丈夫回来了”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这句诗的意思是“昨天的南来的大雁才刚刚离去,今天的北来的大雁又往南飞去”。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了,秋天去了,我的思念还在;秋天去了,春天来了,我的信息却很少了”。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寸心杳与马蹄逐,如蜕形容在锦帷。 江上月明船发后,花间日暮信回时。 五陵夜作酬恩计,四塞秋为破虏期。 待到乘轺入门处,泪珠流尽玉颜衰。 注释解析: 1. 寸心杳与马蹄逐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对前途的不确定感,就像他的心跳(寸心)与马儿的步伐(马蹄)同步,无法分离。 2. 如蜕形容在锦帷 - 这里的“蜕”指的是蝉的蜕皮,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
【注释】: 1. 君戍三城北:指丈夫到边疆戍守。 2. 雁来虽有书:指书信往来,表示思念之情。 3. 衡阳越不得: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省。越不得,无法越过衡阳。 4. 别久情易料:别久,离别时间很长。料,预测,预料。 5. 岂在窥翰墨:在,助词,无义。翰墨,指书信。 6. 塞上无烟花:塞上,边塞。烟花,即“花”的繁体字“花”,此处借指美丽的女子。 7. 宁思妾颜色:宁,愿。思,思念。妾
注释:时间悄悄逝去带来深重的凄凉,我懒得对着菱花镜在晨光中梳妆。秋天刚到,满园的菊花就都凋零了,只有青草在后院疯长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日里独处的情景。首句写时光流逝,带来了深深的凄凉感。次句以“懒对菱花”形象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对镜自怜的心态,同时也反映出她的孤独和寂寞。第三句“初坼秋千人寂寞”,用“初坼秋千”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最后一句“后园青草任他长”
注释:看花却无言,泪水已经如泉般倾泻而下。多少次在春风的吹拂下,我满怀怨恨地离开家乡。我不认识通往玉门关外的那条路,但是昨夜梦中,我却来到了边城。 赏析: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来表达对春天的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看花无语泪如倾,多少春风怨别情”,写闺中女子因看到盛开的鲜花而悲伤落泪,感叹自己无端被卷入离别的苦海,心中充满了对春风般的男子的怨恨。后两句“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
【注释】 时光潜:时间悄然流逝。 菱花:指镜子,这里指梳妆镜,因古代女子常用之。 秋千:一种荡秋千的游戏。 青草:泛指草木。 赏析: 这首诗写闺中人的寂寞。首句点题,“时光”二字暗用唐人诗句“日长惟是梦相妨”,说明诗人对光阴的无奈和惆怅。二句以景衬情,“懒对菱花晕晓妆”,描绘出闺中人慵懒的样子,暗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三、四两句则直接描写了闺中人的生活状态,“初坼秋千后园青,任他青草任他生”
【注释】 1、闺怨:女子思念丈夫,怨恨男子的诗。 2、病起伤春独倚门:病中起,因伤春而独自倚着家门。 3、唤人鹦鹉隔帘闻:叫来的人用鹦鹉隔着帘子说话,听不清楚是谁在说话。 4、无情最是东风恶:无情的是东风,最讨厌的就是东风。 5、瘦却梨花一片云:把花吹成一朵一朵地落下了,好像一片云彩。 赏析: 《闺怨》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一个因病起后,因伤春而独自倚门的女子的形象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分析,指出手法、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点出诗句中运用的典故、作者的情感等。 本首小诗写的是闺怨。“晓起鬓𩰀松”,写女主人公在早晨起床后梳理着散乱的头发,梳妆打扮;“枕肉初生酒晕红”,写她的睡姿,她刚从睡梦中醒来,还带着几分酒意,脸上映着淡淡的红晕;“一把柳丝挪在手”,写女主人公将手中的柳条递给他
《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下面将逐一赏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谁怜人去锁朱楼,终日凭栏只带愁。 燕子也知人薄幸,飞来略不傍帘钩。 2. 逐句释义: - “谁怜人去锁朱楼”:没有人怜悯我的孤单,我只能锁上门,独自在华丽的朱楼上度过寂寞的时光。 - “终日凭栏只带愁”:我终日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忧愁。 - “燕子也知人薄幸”
【注释】 别恨:离别的愁怨。迢迢:遥远。天涯:天边的边际。音书:音讯,书信。羞见:羞于相见。羞见双双蝶:指双蝴蝶在花间飞舞。水上愁寻六六鱼:指鱼儿在水中游动,如同人在水中寻觅伴侣一般,这里暗喻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 译文: 别离的怨恨绵延万里还不止,不知天涯何处才能得到你的音信? 羞于在花丛中与双双蝴蝶相遇,水中又像寻找着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全诗抒发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深深怀念之情
【解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闺怨之作。“君居楚尾妾吴头”,起句点明了两地分居的境况,楚尾与吴头,一南一北,相隔遥远。“咫尺天涯作许愁”,言两地虽近而心却远隔万里,令人生愁。“谢”字双关,既是谢江上的明月,又是感谢有情月的分照之恩。“夜深分照两家楼”句,以景写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答案】 ①此诗为抒写闺中女子因思念远方丈夫而产生的忧愁之情。②诗的开头一句“君居楚尾妾吴头”
【注释】 1. 闺怨:女子在闺房中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 别后:别离之后。 3. 妆台镜懒开:妆台前的镜子因为懒得擦拭而蒙上了灰尘。 4. 倚门:站在门口。 5. 望书来:等待书信的到来。 6. 衡阳雁:指南去的雁群,因为衡阳在湖南,所以用“雁”代指远在他乡的丈夫。 7. 归回:回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期盼。她每天站在门口,盼望着丈夫的书信能够到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从诗的题材、作者、注释等入手,然后逐句分析,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最后对所给诗句进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芳草绕池绿”这句诗。这两句是写芳草长满池边,人却未归,以芳草的萋萋来反衬人的孤寂。 【答案】 译文:芳草环绕着池塘碧绿,可天涯游子还没有归来。春天来临了,更让人消瘦了,衣服都快要穿不下了! 赏析
【注释】: 百宝钗:指妇女头上插着一百个金钗,这里借指女子的头发。 终身:一辈子。 鸳鸯席:用鸳鸯图案装饰的坐席。 承欢:受宠爱。 【赏析】: 《闺怨》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怨恨的短诗。首句说头发上戴着许多珠宝首饰。次句说虽然这样,但自己却终生不与情人分离。三句说只有那鸳鸯图案的坐席,才能使自己感到快乐;但这种快乐是难以全部得到的。最后一句以“唯”字作结
【注释】 房栊:指闺房。 虫思:指蟋蟀鸣叫。 青苔色:绿色的苔藓。 换衫:换下衣服。 开镜:打开镜子。 别意:离别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一位女子在雨中思念远行的丈夫,盼望他早日归来的心境和情感。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这位女子的内心世界。 首句“房栊微雨过”,写诗人在雨后推开房门的情景。“房栊”指的是闺房的门窗,这里的“房栊”是借指闺房
注释:一整个春天的心思都寄托给了谁,柳絮轻飘,仿佛在耳边细语。我奇怪地发现,枕中的黄鸟竟然在呼唤我,却不知道窗外已经盛开了海棠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深深的闺怨之情。她整日都在思念着一个人,可是这个人却一直没有出现。春天来临,柳絮飘飘,她仿佛听到了黄鸟在耳边低语,可是她却不知道是谁在呼唤她。最后,当她看到窗外的海棠花盛开的时候,她突然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个人给她安排的
【注释】 回廊:曲折的走廊。曲径:弯曲的道路。荷花:指池中或水边的荷花。绣鸳鸯:指妇女绣制鸳鸯图案的衣裳、鞋袜。理琵琶:弹拨琵琶。 【赏析】 《闺怨》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远方亲人,内心充满痛苦和矛盾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展示了她的矛盾心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注释】: 1.闺怨:女子思念远行的人。 2.玉箫传远意:用玉制的箫吹出远方的思念之情。 3.难将彩笔写秋光:难以用彩笔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景色。 4.翠屏金鸭芙蓉冷:翠绿的屏风,金色的鸭子,白色的芙蓉花都显得冰冷无情,无法传达我的思念之情。 5.梦短却嫌秋夜长:梦的时间太短,无法满足我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反而觉得秋夜漫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
【解析】 题干是“储雪成酥饤玉盘,劝郎抄取一匙餐。金针指冷愁花冻,侍婢添香却夜寒。”这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答案】 (贮雪成酥饤玉盘)把雪盛在酥里放在盘子上,(劝郎抄取一匙餐)请他尝一小口。(金针指冷愁花冻),绣花针都因寒冷而变得僵硬了,(侍婢添香却夜寒),侍女们也添了香来驱散寒冷。译文:把雪盛在酥里放在盘子上,请她尝一小口;绣花针都因寒冷而变得僵硬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语言,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赏析。“空留可怜影,不见可怜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闺中女子比作月亮,突出了其孤独寂寞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闺中女子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昨晚中秋月圆,我含着愁意凝视自己的倒影。只留下那可怜的月影,却不见可怜人的踪影。 注释:①可怜:值得同情,怜爱;②顾:看;③频:多次。赏析
【注释】辽阳:今辽宁辽阳。乌臼(yòu ju):一种草,又名乌臼树,其果实有苦味。 【赏析】此诗以梦境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苦闷。全诗意境凄迷,情韵悠长,构思精巧,耐人寻味。首句“欲作辽阳梦”表明诗人有去辽阳的打算,却因内心愁苦而无法成行,这一句是全诗的伏笔。次句写诗人因心中充满烦忧而难以入睡,从而产生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梦。第三句“错嫌乌臼鸟,半夜隔窗鸣”是诗人进入梦境后的所见所闻
诗句释义: 1. 露颗珠团团 - “露颗”意味着露水,通常在清晨或夜晚出现。这里的“珠团”可能指的是露水滴落形成的小圆珠,形象地描绘了晨间的清新景象。 2. 冰肌玉钏寒 - “冰肌”形容皮肤像冰一样清冷光滑,而“玉钏”是古代女性佩戴的一种装饰品,此处用来比喻肌肤的细腻与纯洁。"寒"字则增添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3. 杏梁栖只燕 - "杏梁"可能指的是房屋的横梁上长满了杏树,而“燕”则是燕子
【注释】 闺怨:女子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 画眉夫婿客游梁:男子是外出做客的客人,妻子在家绣着眉毛。 独理瑶琴山水长:独自弹着瑶琴,听山歌水曲。 莫上翠楼凭几望:不要登上高楼,倚着窗前栏杆眺望远方。 陌头无数碧垂杨:路旁有无数杨柳,垂丝飘动,随风轻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期盼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女子绣眉、弹瑶琴、登高楼、望杨柳等动作,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注释】 惜春:惜春光逝去。惊:惊动。回心院:即回心亭,在苏州市平江路北半塘街口。合照:相会。妾:古时对女子的称呼。也逐花阴转:随着花瓣的飘落而转动。花阴:花荫。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诗。全诗语言质朴,风格平淡,却能表现出深沉的情感。 第一句“惜春惊白日”,写出了女主人公对于春天的喜爱和珍惜。她看到春天的到来,内心充满了欣喜和期待。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反而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惊恐
【注释】 ①妆台:梳妆台,指女子梳妆之处。②尘暗锁愁眉:灰尘蒙蔽了梳妆台上的镜子,使得她只能通过镜子来锁住自己的愁眉。③瘦倚东风似柳枝:她瘦弱地依偎在春风里,仿佛是柳树的枝条。④侍儿:侍女。⑤只言:只说。⑥蚕早叶归迟:蚕早早就吐丝结茧了,而叶子还没有来得及回来,比喻时间紧迫。⑦“侍儿”二句:意思是说,我担心侍女催促问病吃药的时间到了,只是说我的桑叶还没长成,蚕宝宝还没到该吐丝的时候。⑧无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释义 - 一自刘郎出剡溪:这里的“刘郎”通常指代诗人自己,因为刘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男子,此处指代诗人本人。“出剡溪”则是指离开故乡、去往远方。 - 箫声长伴乳鸦啼:箫声和乳鸦的鸣叫相伴,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悲伤的氛围。 - 魂销秋水玉蝉翼:形容思念之情深重
【注】微力:微不足道的力量。展:施展,展开。运:命运。荷:承蒙。休:停止。绯金:红黄相间的丝织品。比王侯:比喻尊贵的人。肥马脂车:指华丽的车子。燕幽:燕国的北边,指京城洛阳。辉光:光彩夺目。烁目:耀眼。翚翟:鸟名,指鸾凤。孤翔:孤独地飞翔。偕不俦:独自不成双。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妾肠:女子的情思。纷缪:纠缠。飞花:飘落的花瓣。委波流:随着水流漂落。涕咨怨:哭泣叹息,表示怨恨。倏:忽然。岁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重要字词的意象和诗句的含义,理解诗人的情感。 “当年人对月”意思是:去年的人对着明月。“人”是代词,指去年的人。“对月”是指赏月,“共说两团圆”意思是:去年的人也对着月亮说两个都圆满,“两团圆”即双圆。“当年”指的是去年。“如何人不见”的意思是:去年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人不见”即人去不回(指去年的人)。“明月又今年”,意思是
别时荷未花, 别后花生子。 结得苦心成,红香抱霜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流贵妇在赏春时的心理状态变化。首句“别时荷未花”,通过对比荷花的开放与离别,表达了她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二句“别后花生子”,则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期望,希望丈夫归来时能再次欣赏荷花的美丽。三句“结得苦心成”,反映了她在等待丈夫的过程中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末句“红香抱霜死”,则揭示了她最终无法承受这种等待的痛苦
【注释】 少年轻薄何去:指年少时与妻子情爱不专。何去,何往、何处。几载音书未通:几年里书信往来断绝。 江头朝朝暮暮:形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江边送别妻子的情景。朝朝暮暮,朝夕。愁中雨雨风风:形容在悲伤忧愁之中,像风雨交加一样无法排解。 【赏析】 又名《捣衣曲》、《秋捣衣》、《捣衣诗》。此诗写一位闺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少年薄倖何须去”,点出了诗人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基础
注释: 闺怨:女子的怨情。 玉颜长日带离忧,未写鸾笺泪已流。 长日:漫长的日子。鸾笺:用彩笔在纸上写成的书信或信札。 离忧:离别之苦。 不信今朝秋已尽,九边诸将尚防秋。 不信:不相信。防秋:防止敌人入侵。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因丈夫出征边疆而感到的忧愁和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女子容颜美丽,但却因为丈夫出征而长期忍受离别之苦,这种痛苦让她无法安心生活,只能默默流泪
注释:花朵刚开放就沾满露水,柳树刚发芽却无法抵御风。还没到春天就已盛开得烂漫,但已经提前变绿又厌恶红色的花朵。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首句“花才吐蕊偏宜露”描绘了花儿在露水中绽放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颔联“柳正抽芽不任风”则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景,生动地勾勒出了春风吹动柳枝的动人画面。颈联“未到春光成烂漫,已先羞绿更憎红”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
【注释】 每:一作“但”。卧蚕:蛾眉下垂,形如卧蚕。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首联点明了时间是长夏和深秋两个时期。颔联用“学”字写出了女子的心事,她本想学习古代美人卧蚕眉,可是眉已低低地垂下,再也不能扬起了;她想流下眼泪,可是眼泪只能像江水一般不停地流淌着。这两句写女子内心的忧愁。颈联进一步描绘她的愁思。她本是无心的,然而却偏偏有情,所以她虽然终日在闺房之中,却无一日不思念着丈夫
【注释】 软草:指柔软的草。芳郊:芳香的郊野。绿吐茵:绿色的草地上长出了嫩芽。邻娃:邻居家的女孩子。相约:约定好一起去。寻春:去赏春景。最怕:最害怕的是。逢桃树:看见桃树。桃叶桃根:桃花的叶子和根部,泛指桃花。恼人:使人烦恼、心烦。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物、抒发闺中少女情思的小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春”为线索,通过少女的眼耳口鼻的感受来表达她对春天的喜爱与渴望
【注释】 银汉:银河。初斜:刚刚斜过。玉漏:古代计时器,形如漏斗,以铜或玉为壶,以水充之,壶口刻十二生肖,每夜从子时开始滴水,共五更。迢:远。兽炉:兽形的青铜香火炉。篆烟:燃烧后结成的烟。秦楼:泛指高楼。凤箫:相传为楚人萧邦所制,长八尺余,七孔,吹时有凤鸣声。引凤箫:指弹奏凤箫。 【赏析】 这首闺怨诗写一位女子在秋夜思念远方的情郎。诗一开头“银汉初斜玉漏迢”,点明时间是在秋夜。“玉漏”即漏壶
【注释】 妆楼:女子梳妆用的楼。镜不开:指不打开梳妆镜。流苏: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长条形垂饰,用珠玉等串成,下垂时像波浪一样摆动。 【赏析】 闺怨是写女子在夫婿远行后,独自守空房的孤寂心情。此诗描写的是闺中少妇的愁思和期盼。诗的前两句为第一层,以景衬情;第三句为第二层,以物传情;第四句为第三层,以情作结。 首句“人在妆楼镜不开”,从对面着笔,突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人”与“妆楼”、“镜”相照应
注释: 花覆在墙头,白天时把门掩上;梁间亲眼见过燕子交飞。 行人不及随春燕,每年春天来临时就归去。 赏析: 《闺怨》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独守空房的寂寞生活,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首句“花覆墙头昼掩扉”,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庭院景象。花覆盖着院墙,使得院内显得更加安静、幽深。白天时,人们常常将门关上,以保持室内的安静和整洁。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个场景,为下文的抒发内心情感作铺垫。
【注释】 镜中容貌:指女子梳妆打扮时照镜子的样子。镜中花:比喻美貌如花。内里分明:内心明白。自夸:自我夸耀。为春憔悴:为春天的来临而憔悴。莫令终日废铅华:不要让自己整日不修边幅,荒废了打扮。 【赏析】 《闺怨》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女子思念远出在外的丈夫,因春光易逝而感到惆怅。 诗前二句写女子梳妆打扮时的情态,后二句写女子因春光易逝而感到惆怅。全诗以“闺怨”为题,却无一字直接道出闺怨
【注释】: 背烛卧秋雨:背着蜡烛,在秋天的细雨中等他。 忆君临别言:想起你离别时说的情话。 虽知归信误:虽然知道你的信被耽误了。 犹望故心存:还希望他的心里有我。 捣练临溪水:把布匹放在溪水中捣成线。 裁衣寄塞垣:把衣服裁成小片,用丝线缝好装进信封里寄到边塞。 要知常泪落,开箧看啼痕:要知道经常是泪水盈眶,打开箱子看看那些泪痕吧。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忆”字领起全篇,写她独处异乡
【注释】 1. 试罗衣:古代妇女用丝线织成的单衣,叫“试罗衣”。 2. 燕山:今河北北部一带。 3. 子规:即杜鹃,俗称布谷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全诗以“试罗衣”为线索,写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表现了一个思妇对故乡的怀念和眷恋之情。诗中没有直接点明思乡,而是通过描写春天景象,烘托出思乡之情。 第一句:“江南二月试罗衣”。这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身份——一位江南的女子。“二月”
《闺怨》 六七鸳鸯戏一溪,愁人二十四桥西。 半天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 蚕作百千丝已尽,乌生八九子初齐。 丈人何处听鸣瑟,尺寸长垂双玉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闺中少妇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如“三十六座鸳鸯瓦,七宝装成的琉璃瓦”和“二十四桥明月夜”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场景,与现实生活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同时
以下是对《闺怨》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桃三李四已成溪,六七花东八九西。 一尺髻高愁堕马,五更衾冷怨鸣鸡。 游丝百丈全难断,舞柳千条半欲齐。 十二双边无寸字,鸳鸯都作万行啼。 2. 译文: 桃树和李树已经长到可以淹没小溪的程度,花朵在东方、南方盛开,在西方、北方凋落。 我的头发梳成一尺高的发髻,忧愁却足以让我从马上跌落;五更时被子冷得让人难以入睡,怨恨地叫着公鸡。
【注释】 二六巫峰:指巫山十二峰,二六即东、西两处。 七十溪:指长江三峡中的七百里水道。 半槁三花树:指松柏,因为松柏经冬不凋,所以称“半槁”。 不及:比不上。 四角盘:指棋盘。 九枝灯:指九宫灯。 春丝百丈:指织女牵牛星的相思之线。 方寸:心。 罗巾五尺啼:指织女因思念而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闺怨诗。诗的前三联都是描写七夕,最后两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之情。
注释: 望尽瓜期犹未回,月明清露思难裁。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着秋天的收获季节已经过了,但丈夫还没有回来,我对着明亮的月光和清新的露水思念之情难以表达。 秋风不顾飞蓬首,更度千门笛里来。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风吹过,不顾忌那些飘动的草茎,又吹过了千家万户的窗户,那悠扬的笛声也随风而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望”、“清”、“思”等字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
飞光冲烟露花湿,芳丛委艳低如泣。 闲房窈鴥閟娇春,蓦地香风愁得入。 缫丝百箔经时断,縠幔长垂昼不倦。 镜台钗匣生尘埃,二十四番吹未半。 蘼芜遮地柳着黄,津头沙暖梦鸳鸯。 可堪更问关山月,越水秦城双断肠。 诗句释义 1. 飞光冲烟露花湿:形容春日里光线穿过轻薄的云雾,使花朵沾满了晶莹的水珠,显得格外湿润。 2. 芳丛委艳低如泣:描述花朵因露水而更加鲜艳,花瓣低垂的样子仿佛在低声哭泣。 3.
【注释】 那年离别去,只道投京国。 京国人不归,音书到塞北。 少年夫妇不同欢,纵使封侯有何益。 还家拜母心内伤,何不当时委道傍。 【赏析】 《闺怨》是乐府旧题,属于《杂曲歌辞》。本诗为五言绝句,内容上承前代乐府旧题的抒情传统,表现了闺中女子因丈夫长期不在、音讯断绝而引起的悲怨之情;艺术构思精巧,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鲜明,感情真挚细腻,是唐代七绝的名篇之一。
注释: 幽人:指隐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畏人知:害怕被人知道。 深闺:内室深处。 莫令秋月入:不要让秋天的月亮进来。 照见妾空帷:让秋光照耀着妾的空帷。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独守空闺,深锁重门而不得与外界联系的怨诗。首句写女子因深居闺中,怕人知而不出门,第二句写她独自闭门,不与外界往来,第三句进一步写她不让秋月照进屋中,免得引起男子注意,第四句则写女子空室独处的寂寞心情
注释:春天的景色朦胧而模糊,处处都充满了迎春的意态。园子里,烟雾缭绕,整夜未散。在绿杨树底下,我悠闲地来往于其中,仿佛自己真的在行走在行人的梦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春日游园的诗。首句“春态溟蒙处处迎”,用“春态”二字点明时令是春天,“濛濛”二字写出了春风轻拂的景象,“处处”二字表明了这种情景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迎”字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无处不在的生动场面。接下来
【注释】 鸳鸯锦:用鸳鸯作图案的锦。良人:对已婚男子的称呼,这里代指远出在外的丈夫。 【译文】 绣了一对鸳鸯锦,我停下针线不开口;倚靠在南面窗户边,愁思难遣。昨晚丈夫乘船远去,恨不能随他去大江那边。 【赏析】 《闺怨》是一首闺妇思念征人的小诗。诗人借闺妇之口,倾诉了她对远役丈夫的无限思念和深切怨恨。此诗首句写她绣得一双美丽的“鸳鸯锦”,但停针不语,只是倚在南窗下凝神沉思。次句则写这位闺妇的情思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别时梨树栽后园,结实垂枝秋正繁。 摘来堆盘甘可食,游子不归空叹息。 长叹临风疏叶下,青楼还系紫骝马。 夜深梦着难挽君,满天愁结湘江云。 注释: 1. 别时梨树栽后园:离别的时候,种在后花园里的梨树已经成熟了。 2. 结实垂枝秋正繁:梨树上的果实累累,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 3. 摘来堆盘甘可食:将梨子摘下来,堆在盘子里,美味可口。 4. 游子不归空叹息:游子不回来
注释: 春意在到处弥漫着蒙蒙细雨,园林之中整日笼罩着烟雾。 绿杨树底下闲适地来往,就像行人行走在梦中一般。 译文: 春意在到处弥漫着蒙蒙细雨,园林之中整日笼罩着烟雾。 在绿杨树底下悠闲地来往,就像行人行走在梦中一般。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上片写春景,下片写人物心情。全词以“春”为中心。首句“春态溟蒙处处迎”,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春的朦胧、迷蒙的特点,为下文描写春景作铺垫
【赏析】 《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这是一首咏物言情的小诗,描写了一个独居深闺中女子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全诗以“闺怨”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吹拂着罗袂,使女子感到春寒料峭,她担心自己的多愁善感会惹人厌烦,因此不敢去欣赏那娇艳欲滴的桃花,生怕自己多情的样子破坏了这美好的春色。整首诗歌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第一句“曲曲回廊十二阑”
【注释】 1. 妾:这里指女子。 2. 凭谁寄:凭谁向谁诉说? 3. 君怀:指女子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4. 祇:仅仅,只有。 5. 堂前双燕子:在屋外筑巢的燕子。 6. 岁岁赴春期:每年春天都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闺中女子对远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妾恨凭谁寄”,描绘了女子孤独寂寞的情感状态。她无法将这份深深的怨恨向任何可信任之人倾诉,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痛苦。
闺怨 日长香树锁芳蕤,枕簟青青午倦时。 好梦不成喧坐鸟,偷将梅子打莺儿。 注释: - 香树:指香樟木做的花架或花树。 - 芳蕤:花的枝梢。 - 枕簟青青:形容床席整洁,没有灰尘。 - 莺儿:黄莺。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诗,通过描绘闺中女子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注】①“侍儿”:侍女。 诗句赏析: 露华粉湿啼清晓,井梧凉思风袅袅。 清晨露水打湿了女子的妆容,井边的梧桐树随风摇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珠帘不卷玉钩垂,当窗娇语青禽小。 珍珠窗帘没有拉开,玉制的钩链垂落下来,女子在窗户旁娇滴滴地说话。 榴裙半皱睡新起,临镜芙蓉袅秋水。 穿着石榴花裙子的人刚刚醒来,镜子中的自己如同盛开的芙蓉花般婀娜多姿。 侍儿为整绿云鬟,不使兰膏污纤指。
【注解】 闺怨:妇女思念丈夫的诗。 花信:指花期已过,花开已尽。 【赏析】 这首诗是写女子对远去郎君的怨恨。首句写桃花已经开尽,海棠又开了,而她的夫婿还远在千里之外。二句写她早知道春光易逝,花儿有它的周期,因而不会像春天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她不会把夫婿唤回家来。三、四句说:“如果知道花儿会再开,就不会让夫婿回来。”意思是埋怨夫婿不在家,辜负了妻子的相思。 全诗用比兴手法,以花喻人
【解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首句写女子起得很早,“觉衣松”,指醒来后衣服宽松的样子;“怪底幽情似酒浓”的意思是说,这奇怪的幽情就像酒一样浓烈。第二句是说,她奇怪自己的幽情为何如此浓烈?第三、四句是说,她立尽了斜阳,但是人却不见。“目随征雁到回峰”意思是说,她的目随那飞去的大雁而到了回峰。 【答案】 小窗睡起觉衣松(清晨从卧室里起床,感到衣裳松垮)
【注释】 闺怨:妇女思念情人时所唱的情歌。啼鸟惊回晓梦醒,起来无力倚银屏。起,起床。蛾眉,女子眉毛修长,像蚕蛾的翅膀。张郎,男子的代称,此处指男子为女子所爱的对象。柳眼青,形容柳树枝叶翠绿欲滴。 译文: 清晨的鸟儿叫醒了我,惊醒了我那刚刚入睡的梦乡, 我一骨碌爬起身来,无力地靠在屏风旁。 我的眉毛还没有画好,羞于见春风拂动的柳树,柳叶翠绿如碧玉,似有情有意。 赏析:
【注释】 合欢床:古代床上的装饰,用彩线系着流苏。 长征:远行。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临别泪:夫妻离别时所流的眼泪。 浣衣裳:洗去衣服上的污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妻子送丈夫出征,思念之情深长的闺怨诗。首句“流苏空系合欢床”,写妻子将彩线结在合欢床上的流苏上,以期丈夫归来。次句“夫婿长征妾断肠”,写丈夫远征不归,使妻子悲痛欲绝。第三、四句“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注释】 柳色:柳条的颜色。新:鲜艳,鲜明。 去:指送别。 郎:丈夫。 今:现在。 何处:哪里。 赏析: 以女子的愁怨为主要内容。这首诗是一首写女子对远出丈夫思念之情的诗歌,它通过“柳”这一景物,把女子的内心活动和所思所想表现出来。首句用一“新”字,点明时间,说明春天来了,去年的柳树已经长出了新的叶子,可是她还是送别了远行的丈夫。“新”字既点明了时令,又暗示了离别的时间之久。次句写春江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