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旗风影,漾回波,不断春愁千斛。中有过江,名士泪,销得新亭一掬。老子婆娑,英雄割据,莫举伤高目。江南春好,送人惟有哀曲。
谁念玉尘风流,虚元谈未,了神州沈陆。空吊金城衰柳色,依旧江潭悽绿。故国鹃声,荒山龙气,终古苍黄局。歌尘如梦,野花开遍陵谷。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石调”、“小石调”。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江南春:词牌名,又名“江南春色”。

兼寄金陵怀古:兼有寄怀南京金陵的意思。

金陵:今南京。

兼:兼及。

怀古之什:写怀古的诗歌。指《金陵怀古》。

感事因题(ti):感慨时事而写的诗。题:题咏。

过江:指从金陵渡江北到江北地区。

名士泪:指东晋谢安等人在西府宴集时流泪之事。

老子婆娑:形容老态龙钟的样子。

神州:这里泛指南方一带,特指北宋的中原地区。

沈陆:指山河沦陷、战乱不止。沈:沉沦。陆:陆地,指国土沦陷。

虚元:指虚无缥缈的道观。

谈未:尚未谈到。

神州沈陆:即神州沉沦陆沉,指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土沦丧。

空吊金城衰柳色:指吊丧者只能凭吊金城附近的衰败杨柳颜色。金城:指金銮城,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江潭悽绿:指临安附近江河两岸的荒凉景色。

故国鹃声:指故乡杜鹃啼声凄切。鹃声:指杜鹃的鸣叫声。

荒山龙气:指荒芜的山中龙蛇之气。

歌尘如梦:指歌声如梦一样消散了。歌尘:歌声。

野花开遍陵谷:意为春天到来,百花竞艳,但到处是坟墓。

【赏析】

此词为作者于公元115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所作。当时作者任枢密院编修官,因与同僚王炎等忤旨出京,闲居上饶。词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的情怀,抒发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开头两句写江南春天的景色。“酒旗风影”二句,写江边酒肆前酒旗飘扬的景象,“荡漾回波”三字,把酒旗随风摇曳的情状描绘出来,使画面生动而有动态感;“不断春愁千斛”,用夸张手法写出自己内心的忧愁之多,感情之深,从而为下文抒情蓄势。接下来两句说,在这江南春天里,有位过江名士,流着眼泪,似乎在为新亭的陈迹而伤心。“老子婆娑,英雄割据,莫举伤高目”,这几句是对历史上三国时期江东孙权称帝的故事的概括。其中“老子婆娑”一句,既表明了词人的豪迈气概,又表现出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结尾两句“江南春好,送人惟有哀曲。”意思是说,江南春天美好无比,可是却要送人去面对北方,只有哀乐的曲子可以表达自己的伤感之情。

下片开头“谁念玉尘风流”三句,是说那些曾经在神州沉沦中流连忘返的人,如今都早已消逝无踪,他们当年留下的只是一些虚无缥缈的道观和谈玄的言论罢了。“空吊金城衰柳色”,是说人们只能在吊丧时凭吊金城的衰败杨柳之色来寄托对逝去故国的思念之情。“依旧江潭悽绿”两句,则是说,虽然故国已不复存在,但是长江两岸仍然笼罩在一片凄凉的绿意之中。“故国鹃声”一句,则是指杜鹃声声悲切地叫着故国之土,而“荒山龙气”一句,则是指荒废的山中充满了被束缚的龙蛇之气。最后以“歌尘如梦”作结,是说歌声如同梦幻一样飘然而散。“野花开遍陵谷”,则是说春天来临,百花盛开,可是到处是坟墓。全词通过描写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词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