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台城路”是周邦彦在《齐天乐》一诗中使用,因诗中有“绿芜凋尽台城路”句而得名。
“台城路”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它源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画家周邦彦的作品。周邦彦在其作品《齐天乐》中首次使用了这一名字,诗中有“绿芜凋尽台城路”。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周邦彦精湛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词牌名“台城路”是周邦彦在《齐天乐》一诗中使用,因诗中有“绿芜凋尽台城路”句而得名。
“台城路”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它源自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和画家周邦彦的作品。周邦彦在其作品《齐天乐》中首次使用了这一名字,诗中有“绿芜凋尽台城路”。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周邦彦精湛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这首诗的内容是描述对一位高士的怀念之情,通过对古代文人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高士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第一句“台城路 友石轩印谱”,描绘了一幅友人在友石轩中整理印谱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感。第二句“鄱阳石帚飞仙后,何人更溯三古”,则以“飞仙”比喻友人的高洁品格。第三句“虿尾形存,蚕头迹渺,空忆埤苍训诂”,则是对友人遗文的追忆与赞美。第四句“往册销沉,摩挲贞石半风雨”
诗句 - 千秋未了齐宫怨,年年断魂谁诉。 - 槐荫当檐,柳丝拂井,又听琴弦如许。 - 故园残暑。 - 我亦能清,萧条同饮夜深露。 - 西风又送冷雨。 - 柴门倚杖处,落叶满户。 - 野渡秋残,沧洲人远,多少别离情绪。 - 琐窗独苦。 - 向帕子红罗,一双描取。 - 剩有吟蛩,砌苔寒共语。 译文 - 在千年之后,齐宫的怨恨依然未消,每年都有人因无法排解心中的悲情而感到痛苦。 - 庭院里
【解析】 “归云阁外梅风软,藤窗正临芳渚。粉箬评茶,香罗浥酒”,首句交代地点,第二句写景,第三四句描绘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生活画面;“短屐黄桑,踏泥更上翠微路”两句描写了作者的行程和心情,“分襟重唱南浦。向沧浪长笛,时梦渔父”三句描写了作者的心境与对往昔的回忆,“柿叶湖亭,荭花水港,已近残秋节序”几句是写眼前之景,“吟朋甚处?想门掩柴桑,砑笺题句”二句是想象未来之景。赏析:此词为怀人之作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台城路·其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注释: 1. 一从律管灰飞后,月痕又圆过五:自从律管中的灰尘被清除后,月亮的形状已经完整地显现了五次。 2. 可怪湘累,魂依故国,遗俗尚沿三楚:令人感到奇怪,屈原(湘累)的灵魂还依附在旧的国家之中,他流离失所的遗风还流传在楚国。 3. 休夸绣虎:不要吹嘘自己像织锦的老虎一样才华横溢。 4. 算绝代骚人
江南五月寒如许,惊心又移芳序。 梅子初黄,冰荷渐展,倦客谁题纨素。 薰笼频贮。 但镇日、惟消水沉烟缕。 重试春衣,如今那是旧情绪。 莺声尚留深树。 笑耽诗殢酒,懒寻青羽。 润遍红绢,香消珠络,转忆萧娘眉妩。 层楼凝伫。 挨不到黄昏,便添凄楚。 暮霭沉沉,远天都是雨。 注释: 1. 江南五月寒如许:江南的五月天气寒冷得如此厉害。 2. 梅子初黄:梅子开始变黄了。 3. 冰荷渐展:荷叶逐渐展开
【注释】 1.台城路:词牌名。此调又名“台城春”、“台城路·江行作”。双调,五十三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 2.忽:忽然、突然 3.轻装:轻盈的装束 4.又来长道:又来到漫长的道路上。 5.水咽青溪:水声如咽在青溪。 6.苔荒露井:苔藓荒芜,古井露出。 7.故国:故乡。 8.登临倦了:登上高高的楼台,因思乡而感到疲倦 9.只一点愁心:只有一点忧愁的心绪。 10.芳草:指芳草萋萋的春天
【注释】 碧云:碧色的云。一抹:一弯。秋意:秋天的意境。拄颊:摇动脸颊。猿鹤:指隐者。多情:有情。勾留:滞留。画图里:指山水之中。商歌:悲凉的歌曲。又:还。林梢:树林顶端。酒阑:酒尽。离绪:别离的思绪。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表达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的词作。上阕写在清幽的山水间与好友相聚饮酒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相知相亲的情感;下阕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眷恋
【赏析】 此词为作者在金陵作。上片描写金陵的夜景,下片写宴席上的情景。 “层城已下葳蕤锁,华堂更浮春酌。”开篇点明时节是“十四夜”,即元宵佳节,金陵城灯火通明,繁华似锦,故有“层城”、“华堂”之称,“葳蕤锁”指灯饰。“水浸银屏,花移火树,人在瑶天笙鹤”,描绘的是灯节夜晚的美景:银色的屏风映着如水的灯光,花枝摇曳,火树银花相映生辉;人们在如瑶台一般的夜空中翩翩起舞,笙歌鹤舞,好不热闹。 “微风绣幕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夏日,同对岩、荪友、西溟、其年、舟次、见阳,饮若容渌水亭: - “夏日”指夏季。 - “同对岩”可能是指与某人一同面对岩石或山峰。 - “荪友”可能是对某种植物的雅称或朋友的昵称。 - “西溟”“其年”指诗人的朋友们。 - “舟次”表示船停泊的地方,“见阳”可能是在阳光明媚的地方。 - 整句描述夏日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共同欣赏美景。 2. 一湾裂帛湖流远,沙堤恰环门径
诗句解释 1 "新霜未染香山叶,黄花已开秋圃。":这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新霜尚未覆盖香山路上的树叶,而菊花已经盛开在秋圃中。 2. "侧帽风前,囊萸酒畔。不分故人先去。匆匆里语。":这里描述了一个情景,诗人在微风中戴着帽子,手中拿着装有茱萸的袋子,旁边是酒杯,但似乎因为匆忙而没能好好告别。 3. "忍别了吴侬,竟归樊楚。一色鱼天,车湖争似鹤湖住。":这几句表达了离别之情
《台城路》解析与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荷衣换了。任京洛尘沙,冷凝风帽。见说吟情,近来不到谢池草。 - "十年前事翻疑梦" 表达了对过去事情的怀念,好像一切都如梦一样。 - "重逢可怜俱老" 表示重逢时发现彼此都老了。 - "水国春空" 指春天的水乡景色空旷无人。 - "山城岁晚" 描述山城在冬天的萧瑟景象。 -
台城路: 清时乐事中园赋,怡情楚花湘草。 秀色通帘,生香聚酒,修景常留池沼。 闲居自好。奈车马喧尘,未教闲了。 把菊清游,冷红飞下洞庭晓。 译文: 在宁静的时代享受美好的时光,在中园赋诗,愉悦心情。 美丽的景色透过帘子展现,散发着花香聚集着人们。 美好的景色常常留在池塘边,让人流连忘返。 悠闲地过着生活,但繁忙的车马喧嚣让生活不得宁静。 带着菊花的清新游玩,冷红色的荷花飞落到洞庭湖的早晨。
【诗句】 台城路 一庭芳草闲春书,疏疏弄帘花影。鼓子风喧,苔痕雨润,还听蛙声鸣井。沉吟坐暝。正绮席杯空,蕙炉烟冷。老去无情,好春不减旧芳景。 天涯谁念倦旅,闭门风雨意,独自禁领。南浦歌长,西堂梦远,往事不堪追省。沧浪望迥。记那日归舟,此怀犹骋。莫倚危楼,乱红愁万顷。 【译文】 台城路(其一) 庭院里的芳草悠闲地铺展开来,就像春天的书写。窗外的梅花在轻风中摇曳,花影也显得格外清晰。微风拂过
【注释】: 1. 台城路:词牌名。 2. 秋风摇落江潭柳,攀来遽牵离绪:秋风把江潭边的柳树吹的摇曳不停,我一去攀摘它,就牵动了离愁别绪。 3. 野馆星飞,寒窗叶碎,都是梦难成处:在野外的旅馆,星星像要飞起来一样,寒窗中叶子被吹的四散飘零,这些都是梦很难实现的地方。 4. 流年迅度。记淅淅零零,暗宵疏雨:时间像水一样流逝,我还记得那潇潇洒洒的细雨声,还有深夜里淅淅沥沥的疏雨声。 5. 门掩梨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我们来看第一首诗《台城路》。 晨红才射南窗影,犀帷被谁惊起。啅雀争枝,寒梅吐萼,搅得雪花都坠。暗香簪未。早湿了当风画罗衣袂。简点熏笼,辟邪炉火陷灰细。 昨日回忆并坐。问何曾酒酽,宿酲如是。橄榄浆酸,蛤蜊汤俊,犹道不消残醉。曲屏斜倚。看旧扫眉峰,渐低穹翠,半枕瞢腾,到日高翻睡。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平韵。 渡江桃叶歌,指《桃叶歌》,南朝民歌之一。 “伤”:悲叹。 “竟”:终了。 “打桨”,指划船。 “想煞”:想得厉害。 “护花”:《诗经·小雅·采薇》中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后来用它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有障掩”:即有遮拦、遮挡的意思。 “妆阁”,指女子装饰用的梳妆台。 “肩随”:指女子跟在男人身后。 “画帘”
【解析】 “台城路”即题目所指。 “两三闲屋临湖岸,青山对人如笑”两句,点明题意。这两句诗写景抒情,以景衬情。作者先描写自己居处环境,再写与友人的交往。诗人在湖岸边建有三四间房屋,青山环抱,风景宜人,十分幽静;而诗人又常与朋友往来,谈诗论文,十分欢洽,仿佛青山也对他们笑眯眯地点头致意。 “十里莺花,半床书画,仙吏合居蓬岛”三句,写自己与友人的交往。诗人说,他们常在一起品茶论诗,吟诗赋词
台城路 一家终日楼中住,千株万株华绕。借月传神,团香入指,点笔嫩寒春晓。鸥波梦悄,正写出双身,索来双笑。如水瑶台,问君修得几生到。和云低覆纸帐,看床头卷轴,深护多少。玉茗清才,缟衣仙侣,蛾绿两弯刚扫。重商画稿,记东阁吟馀,西湖吹老。解事雏鬟,并栖怜翠鸟。 注释: 1. 楼中住:在高楼中居住。 2. 千株万株华绕:形容花木繁盛,如同千株万株围绕着楼。 3. 借月传神:用月亮来传达情感或意境。 4
【注释】: 南湖:指西湖。绿净:形容湖水清澈碧绿。无今古:不因时间而改变。年年:每年。红湿:夕阳映照下的红色水面。卖酒人家:卖酒的酒家。试香:试新花。池馆:池塘边的亭台馆舍。一样:相同。帘波:帘后的水波。三尺:一丈(古代长度单位)。荒凉:衰败破落。曲曲阑干:曲折婉转的栏杆。旧日妆台:旧日梳妆的台子。杏梁:红色的屋梁,常借指女子。除是燕相识:只有燕子能识别它。 袈裟:和尚穿的衣服。初地:刚刚开始时
【注释】 ①台城路:词牌名。 ②一重帘子:指屏风、帐幕等隔开的空间,也指一种帘子。 ③新秋:初秋。阑暑:暑气尚未消尽。 ④香兽金疏:香炉上雕花的装饰品。 ⑤酒螺翠减:指用酒螺制作的首饰颜色已褪去。 ⑥文窗:有雕花图案的窗户。 ⑦听雨:在雨中倾听。 ⑧黄梅:夏季雷阵雨的别称。 ⑨夕阳红驻:夕阳余晖留在天边。 ⑩玉井阑:井边石栏。 ⑪候蛩(qióng)语:蟋蟀的鸣声。 ⑫罗纨:丝织品,泛指丝织品。待
台城路 麦尘波暖闲鸥梦,盟鸥又添佳士。柳浪平桥,梅阴小屿,游屐一双初试。荷花桂子。漫凉入陂塘,月明山寺。半筑云窝,半邻酒市半茶市。诛茅曾记旧隐,自逋仙去后,何限芳思。画里偎香,吟边饮绿,分列琴樽图史。儿童笑指。笑蝴蝶飞来,坠红黏翅。点染春浓,两峰凝翠紫。 注释: 1. 台城路:词牌名。 2. 麦尘波暖:麦子收割后留在田里的尘土被波浪冲刷干净,使得湖水变得温暖。 3. 闲鸥梦:悠闲的鸥鸟之梦
【注】: 晓莺啼破纱窗梦,东风又催花舫。水傍花流,花围水住,春水桃花新涨。兰棹画桨。有人影如云,坐来天上。认得仙源,一襟芳思幻霞想。——清晨的莺声唤醒了梦中的人。春风又一次催促着船儿驶向花港。水面旁的花随着水流漂转,而岸边的水也环绕着花儿。春天的河水和桃花一起涌上心头。兰香般的小舟划过,如同云朵一样的人坐在船上。他们认出了那片美丽的仙境,心中充满了幻想和思念。 清游放舟最小,苇绡千万树,都在曲港
【注释】钿车:镶嵌金玉的车。西泠路:在今浙江杭州。跳珠:雨中飞溅的水滴,像珍珠跳动。云痴:形容天空如醉如痴的云色。愁水愁风:形容春末夏初,风雨交加。才放些晴:刚刚有些晴天。绿阴浓逗:浓密的树荫下。蜻蜓:指柳树。段家桥畔:指白堤。 【赏析】词人写于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4—1198年)。 上片写春日游赏西湖,以反衬自己心情的落寞。起首二句点出地点,“钿车不到”四字,说明自己与西湖的距离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平韵。 绿阴:树荫。浓到山深处:浓密的树荫到了山的深处。 溪流:小溪。半湾:一半。 步屧(tuò):步行。邀凉:邀人乘凉。 青子:指果实。垂垂:高高的样子。 芳期:美好的约会。 桃叶桃根:泛指桃花,桃叶是传说中为西施洗过纱的河阳女子,桃根是汉乐府诗《江南》中的美女。这里借指情人。 曲港桥头:曲折的小河岸边。楝花:楝树的花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又名“台城思”、“台城路·春雨”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此为小令。 笔床茶灶:指文人雅士品茗、挥毫的用具。 重游翠深深处:再次游览那幽深之处。 蚕房:养蚕的地方。蚕房中蚕食桑叶,吐出丝来,所以此处以蚕比人。 抽雪成丝:喻丝之洁白如雪。 茧香新煮:用新茧做的茶,香气扑鼻。 一两三家:一两家农家或渔家。 光阴未暑:天气还未热起来。 载酒明年:明年继续乘船载酒游玩
【注】残照:夕阳。飞飞:形容落叶飘舞的样子。孤芳:指梅花。聊:暂且。哀蝉:寒蝉。谢家庭院:谢娘家庭院。 一丝残照西园路,飞飞渐忘春事。冻抱孤芳,轻团落叶,聊伴哀蝉身世。琉璃扇子。自扑过流萤,粉痕休渍。瘦草荒烟,谢家庭院黯诗思。 【赏析】 台城路·丝丝残照西园路,飞飞渐忘春事。这两句是写诗人漫步在台城路上所见的景物。“丝丝”是说落日的余晖;“飞飞”是说柳絮随风飘飞。这里用两个叠字
台城路·园林暮寒时候 【注释】: 一襟幽思无人会,园林暮寒时候。小阁迟灯,闲阶就月,漠漠香凝衫袖。花师替否。恰鸦嘴轻锄,软苔冰溜。遍插横枝,碧纱窗外画阑右。 姮娥乍惊睡起,镜奁凉照影,清艳同瘦。警梦霜禽,梳翎雪鹤,偷掠疏烟寻久。梨云半亩。似金屋安排,未容春漏。漫唤红儿,弄妆呵素手。 【赏析】: 《台城路·园林暮寒时候》是北宋词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以“园林”为题,上阕写景抒情
【注释】 虬柯:指树木。虬,盘曲的样子。苔蚀金源字(金源,金朝的国号): 指树根上长着的苔藓侵蚀了“金”字,就像古代帝王的名字。𦉥象山河(𦉥象,即山形似象):指山形像象。枝悬日月(树枝高悬在日月之间),形容树高耸入云。宸游清撰:皇帝的游玩之地。清撰,清幽的撰写。霞轩雾卷:指日出和日落的景象。黛拂天眉(黛,指青黑色的山): 山色倒映在天上,好像眉毛一样。镜平波面(镜子平放在水面上):
【赏析】 《台城路》是一首词,作者为宋代诗人辛弃疾。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见景物和由此而生的闲愁;下片写对京洛、南州之景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壮志未酬之情。全词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笔力遒健,情感豪迈,是一首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名篇。 注释: - 台城路:词牌名。 - 玲珑月:明亮的月光,也形容女子容貌美好。 - 柳外横琴: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在柳外弹奏音乐。 - 横琴:弹着琴。 - 吹笛:吹笛子。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 南岭、海北春飙早,是处饧箫腊鼓。红灿木棉花,牡丹才放,又是梨花飘雨。 春思良苦。待风信至,那时说与。只恐见时,相看脉脉更无语。 过尽韶华几许。叹被冷香销,倚楼何处。敲柝玉钗,写残锦字,虚向梦中凝伫。朝朝暮暮。算只有东风,知人心绪。便向东风,再寻梦中路。 赏析: 此词上片抒写春思之苦。起三句点时序,言春到南岭、海北之时都早于北方,而南方的春节习俗却比北方繁盛得多
【注】: 1. 台城路:词牌名。 2. 年来憔悴:指作者近来身体消瘦,心情烦闷。 3. 锦幔围香:形容香气四溢,如同被锦缎围护。 4. 银篝倚玉:形容灯烛明亮如玉,犹如倚靠玉石一般。 5. 风雨送春归早:形容春季的风风雨雨,将春天早早地送回了。 6. 天涯芳草:指远方的草地,常用来比喻离别的人或事。 7. 怎生怀抱:如何能解忧思,消除心中的烦恼。 8. 煞是无聊:非常无聊,形容非常空虚。 9.
【注释】 扁舟:小船。约:约定。幽讨(qiǎo tǎo):幽静的游赏。浦迥:水边。烟凝:云雾缭绕。横塘:水边小池。篷窗:船篷窗户。欹(yī)帽:斜戴着帽子。一抹遥山:一道远山。鹭(lù):一种水鸟,也泛指野鸟。鸥(ōu):海鸟。禅枯僧老(shàn kuí sēng lǎo):形容寺庙空寂,僧人老迈。汲水煎茶:打水来煮水沏茶。篝(góu)灯:用布蒙在灯上以保温。秉烛还来:拿着蜡烛回来。胜游归莫早
诗的原文:台城路 城西一角临官柳,阴阴画楼低护。冶叶倡条,年年见惯,露里风中无数。谁家怨女。有一种工愁,天然眉妩。红烛欢场,惺忪敛袖正无语。 相逢纵教迟暮。者春潮别馆,牢记迎汝。我亦频年,弹琴说剑,憔悴江东风雨。烦卿低诉。怕女伴回眸,晓人心绪。归去啼痕,夜灯瞧见否。 译文: 在城西的角落里,有一棵官柳,它低矮地守护着一座画楼。每年春天,都会看到无数的冶游男女,她们在露水和微风中欢笑
【注释】 山陬、法物、牧儿扣声、谁信、当年、楗棰、吼撤、幽光、灵气、伺候、景阳宫里、怕阅兴亡、何如、移向草间置、漫漫评尽古今、便汉家长乐、难寄身世、也称人间、帝王宫殿、也称斜阳萧寺、鲸鱼逝矣、竟一卧东南、万牛难起、笑煞铜仙、泪痕辞灞水。 【赏析】 《台城路·山城访古》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春,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安置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作答时,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如“蜡屐寻山”“小有逢迎今雨”是说作者在山间游玩,“怀沙辍赋”是说作者因怀念屈原而停止赋诗,“梦不到南州”意思是说作者梦不到南方的故乡,“邓林夸父”是说作者梦到过夸父追日的场景
【注释】 台城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流莺:指春天的黄莺。啼遍含桃叶:莺鸟在春暖花开时啼鸣。 溟蒙:雾气朦胧的样子。 嵌石红凹:红色的石头上嵌着一个凹陷的地方。 补花绿罅:绿色的花朵间镶嵌着缝隙。 缀金铃宝兽:用金色的铃铛装饰的神兽。 古铜环锈:古老的铜环上已经生满了锈。 乍搭上帘衣,海绡冰绉:刚把帘衣挂在上面,就像海绡那样皱了起来。 小坐临风
【诗句解释】 画楼几曲疑天上,天台落霞凝赤。碧滤屏□,绿沉窗拓,缕缕烟痕疏织。明月重拂。记擪到银箫,曼声轻拍。凉转芳阴,粉香飞过碧蝴蝶。 【翻译与注释】 在华丽的楼阁中,仿佛置身于天上一般,天台的晚霞像凝固的红色。碧绿的屏风上绘满了山水画,绿色的窗帘也显得格外深邃,一缕缕的烟雾在室内弥漫开来,就像一幅细腻的画作。月光再次洒落下来,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刻,那时我听到了银箫的声音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连环六尺珊瑚骨,遥通画眉深庑”: - 注释:这里用“连环”比喻珍珠的排列,而“六尺珊瑚骨”形容其长度。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珍珠的华丽和珍贵。 - 译文:珍珠如同连环一样,长达六尺,宛如画眉深处的珍宝。 2. “宛转当阶,盘纡映槛,隐约帘波如水”: - 注释:“宛转”描述珍珠在台阶上曲折的形状,“盘纡”则形容其环绕的优雅。“映槛”指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
诗句解析 1. 柳丝不绾离人住,篷窗一枕残醉。 关键词:柳丝、篷窗、残醉 - 注释:描述的是诗人在离别后的情景,通过“不绾”和“篷窗”表达了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感受。 - 赏析:此句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孤独的夜晚景象,诗人独自饮酒至醉,反映了离别后的寂寞与哀愁。 2. 衣上香痕,酒边愁绪,小梦暗随潮尾。 关键词:香痕、愁绪、小梦 - 注释:诗人回忆过去与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诗句释义及译文 生绡画出江南梦,而今果饶归兴。 生绡画江南: 使用生绡作为画作的材料,生绡是一种轻薄、透明的丝绸,常用来绘制精细的图案或绘画。 江南梦: 指梦中所见到的江南风光,这里的江南是作者理想中的故乡或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归兴: 归乡的念头,这里指对故乡的向往和思念。 绿拗盈阶,红尖照水,徬佛图中风景。 绿拗: 形容绿色植物生机勃勃的样子。 盈阶: 满地都是
【诗句释义】:这首词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长吟平子归田赋,翩然遂吾初服。调水符闲,清人树老,无恙家山新绿。浪翁水乐。爱别有宫商,不关琴筑。贮月分云,不劳远去向甘谷。眼前尘事都遣,向林泉胜处,管领清福。冷缬冰花,香凝雪乳,抵得明珠十斛。燃将楚竹。看鱼眼匀圆,嫩汤初熟。破睡风来,万松凉谡谡。 【赏析】:这是一首写思乡之作。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台城路是一首宋代词,由苏轼所作。全诗如下: 一肩茶具随行屐:带着茶具和行旅的鞋一起行走 朅来锦城闲憩:来到锦城(成都)休息 巴峡寒流,峨眉飞瀑,可似江乡风味:巴峡和峨眉的寒冷溪流和瀑布,就像江边的风土人情 邮筒频寄:频繁地通过邮件寄信 问蒙顶春初,雪芽生未:询问蒙顶山早春的雪茶是否已经发芽 折脚铛中,空明满贮冷云髓:用折脚的铁锅煮茶,锅中充满了凉爽的云状物质 轩窗长日无睡:长时间坐在窗户旁
【注释】 ①台城路:词牌名。 ②明霞:明亮的云霞。逗:引诱,引动。 ③凉蟾:即秋月,指月亮。银汞:银子、金属等的光泽。 ④“三中”二句:指词谱中的“三中”、“四上”,是词人对《清平乐》词调的运用。笛吹:指吹笛。 ⑤轻飔:微风。 ⑥纨扇:指手执团扇的人(古代妇女)或指女子。惊秋:惊破秋天。 ⑦芳池:荷花池塘。 ⑧鹭鸶梦:形容月光如鹭鸶羽毛那样洁白,如在睡梦中。 ⑨湿萤:萤火虫。 ⑩槐影:槐树的阴影
雕栏几曲层台上,旧是广寒宫宇。 绮缀迎风,珠钱漏月,想见玉虹金露。 秾花无据。 但锦石生苔,秋花点土。 艳粉香脂,佩环声作疏疏雨。 堆云桥外徒倚,尚澄湖一片,晚霞孤鹜。 雁柱调弦,鸾笺写怨,无限当年情绪。 长安砧杵。 共蟋蟀悲吟,惹人词赋。 系马垂杨,依稀听梵语。 译文: 台城路 曲折繁复的雕栏围绕在层层高台上,那里曾是广寒宫宇。 绮丽的装饰迎接着风,珍珠般闪耀的钱形图案,映照出月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台城路·露台高筑鸳鸯宅》的全文。下面我将逐句翻译并附上赏析: 露台高筑鸳鸯宅,三层鬟华天上。 小玉才情,飞琼年纪,十二雾鬟风氅。 银笙叶唱。惹扇底眉飞,灯边愁荡。 洞户桃花,一千年别可无恙。 注释:露台(或称为露台轩),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通常建于高处,有观赏风景的作用。鸳鸯宅,形容庭院中楼阁、亭台错落有致,如鸳鸯戏水般和谐。三层鬟华天上
诗句 - 台城路:这是一首词,题目为“台城路”,通常用于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怀念或对某种情景的描写。这里的“台城路”可能指的是作者对某一历史遗址的描述,如古城墙、古塔等。 - 几人呼酒登临去:这里描述的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一起喝酒并登上高台。 - 楼高径回阑窄:描述了建筑物的特点,如高楼、曲折的小路、窄小的栏杆。 - 落叶敲风,枯荷战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叶在风中摇曳,荷花在雨中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