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殿万斯年,十二丹楹日月边。
伞盖威蕤当御榻,珠光照耀九重天。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介绍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篇诗作。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任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请而创作的一组组诗的总题名。共120首,每首七绝,内容主要写男女爱情,抒发作者对爱情的热烈憧憬和执着追求。
其中第一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与所爱之人相见时的不易以及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感。诗中写道:“相见时难得,别离也太难。相思本无期,相忆总难忘。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通过描绘两人相见时的难得和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以及对彼此的深深思念,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情。
相关推荐
【注释】 1.辇下曲:唐代宫廷歌曲。一百二首,即《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玉树后庭花》。 2.黄金大殿万斯年:形容殿宇金光闪闪,辉煌无比。 3.十二丹楹:指殿内柱子涂有红漆,色呈深红。 4.日月边:指殿前有楼阁耸立在天边。 5.威蕤:伞盖的流苏。 6.御榻:皇帝坐卧之处。 7.珠光照耀九重天:形容宫殿中珠宝璀璨,光彩夺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辉煌壮观的黄金大殿,金碧辉煌,气势非凡
【注释】 辇下曲:唐代宫廷宴乐时所用的乐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五垓:即“五色”,指五彩。这里借指皇帝。 千陛:台阶。 槛首:殿槛(阑槛)的头部。铜雕:铜铸的装饰品。翎:古代帝王仪仗中的一种旗杆。也指凤尾。 不待来仪:不必等待鸾凤等吉祥之物到来。来仪,指凤凰等吉祥之鸟。威凤:指高贵的凤凰,比喻皇帝。 日闻:每天听到或目睹。韶濩:指《韶》、《濩》两首古乐曲。韶,为舜时的乐名。《书·益稷》
【注释】拜伏:跪拜。珉龙:指石龙,古代帝王陵墓前雕刻的石刻。天潢:皇族的封地或封爵。黄道:即日行黄道,即太阳运行的轨道。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歌颂唐宣宗李忱而写的一首颂歌。诗中用“州桥”、“下”等词来突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用“仰瞻”和“贯当中”来表现天子的威仪。 首句“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表明这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上所吟咏的《辇下曲》中的一首,而且已经排定第一。 次句写州桥上的拜伏场面
【注释】 辇,帝王的车。曲,乐曲。一百二首指《乐府诗集》中“汉郊祀歌”中的十二个题目。 方:方才、刚,这里指刚刚。 朝犹是未明天,玉戚轮竿已俨然。意思是说:才刚来到京城,还没有看清天的颜色,就已被仪仗队威武的气势所震慑,而已经显得庄严可人了。 百兽蹲威绘幡下,万臣效职内门前。意思是说:各种动物都威风显赫地在旗帜下面蹲伏,众多的臣子都在宫殿的大门前效力尽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朝廷仪礼的诗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是元代张昱所作的一组诗,共一百二十首,描述了元代京城的风土人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昌盛时期的赞美,以及对皇帝仁慈和英明的颂扬。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原文与注释: 东楼绯服唱鸡人,击到朱鼙第几声?楠寐奉常先告备,驾行三叩紫鞘鸣。 - 东楼绯服唱鸡人:指的是在东楼上穿着红衣服的官员负责敲钟报时,这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礼仪。 - 击到朱鼙第几声
【注释】 辇:帝王的车。至元典礼,指元代的典礼制度。当朝会,指朝廷的集会。宗戚:皇帝家族的亲属。前将祖训开:把祖先留下的教诲展开。圣子、神孙:指帝王的子孙。千万世:指亿万年。俾:使,让。大业:国家的大事。此中:此处。来:出现。 【赏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元代宫廷盛大庆典的热闹场景。全诗语言典雅,对仗工整,意境宏大,富有时代特色。 “至元典礼当朝会,宗戚前将祖训开。” 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注】辇:古代皇帝坐的车子;曲:乐调,这里指诗篇。 【译文】 在皇帝的车下,百官们依次站立,把名册上的官职一一填写。 用竹席铺在台阶上,镇住下面的兽形石座,使上面的大臣们能够清楚地看见名册。 站在台阶旁的官员,鹄立着环视四周,仿佛是千官绕画阑。 【赏析】 此诗描写了皇帝出行时百官朝见的场景。开头二句写班列整齐、秩序井然。第三句通过“注名单”三字,点出了这是一次朝廷会议。第四句“簟铺”两句
【注释】 辇下曲:唐时宫廷歌曲。一百二首,《教坊记》有其歌名。有序:指《乐府诗集》中《车驾宴百僚篇序》。国戚:皇亲国戚。总盛容:指帝王仪容盛美。左班:汉代官制中以东为尊,班次在东者称为左班。翘鹖(kui):古代的一种鸟,此处借指文臣。王封:古代诸侯王之封地。带砺:即“带砺山河”,形容誓死报国的决心。河山:指国土。万岁千秋:指永远传颂不尽的功绩。 【赏析】 《辇下曲一百二首》
注释: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这是一组宫廷宴乐的诗篇,共十一篇。第一首是序言。 静瓜约闹殿西东,颁宴宗王礼数隆: 在静谧的瓜州,宴会热闹得像闹市一样。颁发宴会给宗室亲王的礼仪隆重而盛大。 酋长巡觞宣上旨,尽教满饮大金钟: 酋长们轮流拿着酒杯,宣读皇上的命令。让他们尽情地喝光大钟里的美酒。 赏析: 这是一组宫廷宴乐的诗篇,通过描绘宴会场面来反映当时宫廷生活和宴乐情况。全诗以“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所写的《辇下曲一百二首》。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相应的译文和注释。 1. 万方表马贺生辰,班首师臣与相臣。 释义:全国各地都在庆祝马贺的生辰,班首师臣和宰相大臣都来祝贺。 注释:万方表示全国各地,表马贺即庆祝马贺生辰。班首师臣和宰相大臣都是来祝贺的人。 2. 喝赞礼行天乐动,九重宫阙一时新。 释义:欢呼声中,礼仪之典进行,九天之上宫阙显得更加壮丽。 注释:九天之上指的是天上
【注释】: 辇下曲,指宫廷宴饮时所吟之诗。一百二首为序,有序其一。皇,皇帝;宝扇,即团扇,古代的一种文房用具,用竹片或木条制成,可以折叠。合鞘,收起;催放,催促;哄散,使分散,使四散。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御前宴会上所作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宴席上各种乐器和歌舞场面的描绘,表现了皇帝与臣子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的盛景。 “三司侍宴皇情洽”,这一句描写的是侍宴的官员们心情喜悦,皇帝的心情愉悦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授时历已经进献给皇帝,太史官在皇帝面前近前。 御用粉笺书写“国”字,黄色绢帛封在榻西。 注释如下: 1. 授时历:一种天文历法,由唐代僧人瞿昙悉达制定。 2. 太史:古代官职名,掌管天文历法。 3. 御用粉笺:皇帝专用的纸张。 4. 国字:此处指“国家”二字。 5. 帕黄:黄色的丝织品。 6. 榻西边:皇帝身边的榻子西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注释】辇:古代帝王所坐的车子。下曲:宫廷歌曲。有序:有次序。 这首诗是《辇下曲》的第一首。它描写了一个内官在皇帝身边侍奉的情景。开头三句写内官的服饰和行动,接着一句点明内官的身份地位,最后两句抒发作者对这种情形的看法。 泥金沥水顺飘扬(释义):用泥金装饰,沥水顺着衣边流走。 掌扇香吹殿角凉(释义):手拿着扇子,从殿角里吹出阵阵清凉的气息。 内官亲执御(释义):内官亲自持扇,为皇上扇风。
【注释】 辇:古代帝王在车子上。下曲:曲艺的一种。百二:指数量多,此处指很多。 只孙官样青红锦,裹肚圆文宝相珠。(只孙是唐代的服饰名称) 羽仗执金班控鹤,千人鱼贯振嵩呼。(羽仗是仪仗,执金班是持金戈。控鹤是控制仙鹤。千人鱼贯振嵩呼是形容军队整齐划一,如同鱼贯而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皇帝出行时盛大场面,体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昌盛。全诗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辇下曲:唐时有《霓裳羽衣舞曲》,因在宫中演奏,又称“霓裳羽衣曲”,后来就泛称宫廷音乐为“辇下曲”。 全装节仗冒金钱:指仪仗队全部武装,装饰着金钱。 振竦高擎玉陛前:指仪仗队中有人高举着玉制台阶。 亸袖行交太平字:指仪仗队中有人的袖子下垂,行走时与“太平”两字的笔画相交错。 回銮犹是步蹁跹:指仪仗队中的人们仍然保持着优雅的舞蹈姿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仪仗队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
【注释】 辇下:指皇宫。 黄金酒海赢千石,龙杓梯声给大筵:用金做成的酒海装满了千石,酒杯里倒满了美酒,宴会开始时用金勺子为宾客斟酒。 殿上千官多取醉,君臣胥乐太平年:在宫殿上,众多的官员都喝得醉醺醺的,君臣们一起欢乐,享受太平的年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辇下曲》中的一首。全诗描写了皇帝举行盛宴,群臣饮酒作乐,君臣共同享受太平岁月的景象。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太平盛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这是《旧唐书·乐志》中记载的唐代宫廷音乐作品,是唐代帝王宴乐时所奏的乐曲。 第一句:“西天法曲曼声长,璎珞垂衣称艳妆。”意思是:在西方天上的音乐曼声悠扬,美丽的服饰和饰品装饰着华丽的衣裳。“曼声”指音节延长、拖长,这里用来形容音乐旋律优美动听;“璎珞垂衣”是说佩戴着精美的首饰;“艳妆”即浓艳的妆容
《辇下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职贡蛮夷通海徼,筦(guǎn)衣毳帽步逡巡。 翠华阁下颁缯(zēng)币,圣主留恩柔远人。 注释: - 辇下曲:《唐史·艺文志》载《乐府杂曲》中有“辇下曲”三篇。 - 职贡:指各诸侯国向天子贡献特产、财物、使者等。 - 通海徼:指通往海边的道路。 - 筦衣:古代官员的衣服。 - 毳(cuì)帽
【注释】 竹扛:用竹木制成的伞。金铸:用黄金铸造。百寻:古代八尺为一寻,一百寻就是一丈。万国书:指各国的使节文书,也泛指各国的文字和图象。禁得下方雷与电、声光不敢近皇居;“方”、“下”均为古汉语词缀,无实际意义,“雷与电”指雷电,“声光”指声音和光亮。近:接近。 【译文】 用竹木制作的伞高有百丈余,上面刻有各国的文字图象。 它禁得住上方雷声电光的威胁,不敢走近皇宫居住的地方。 【赏析】
【注释】 崇天门:指宫阙。唐时,皇帝出行时于长安城北门置一高台,称“崇天门”,以观礼百官。 万姓:百姓。 岂独:何止、不仅。 罪人:有罪的人。 大宥:宽赦,原谅。 普天:天下。 率土:全国。 【赏析】 这首诗写在皇帝下诏大赦天下时,人们欢欣鼓舞的情景。全诗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首句“崇天门下听宣赦”,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崇天门是皇宫的正门,诗人是在皇宫前听到皇帝宣布要大赦天下百姓的消息。
黄金大殿万斯年,十二丹楹日月边 张昱的《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是一篇描绘皇家宫廷生活的佳作。诗中描述了皇帝出行时的盛大场面,以及宫中官员和侍从们整齐划一、严肃庄重的态度。 诗句“户外班齐大礼行,小臣鸣赞立朝廷”描绘了官员在皇宫外列队等候,准备为皇帝举行大礼的场景。这里的“班齐”意味着官员们排成一行,而“鸣赞”则是宫廷中的小官,负责引导和辅助。这种描述体现了元代宫廷的严谨与规范。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墀左朱阑草满丛,世皇封植意尤浓。 艰难大业从兹起,莫忘龙沙汗血功。 【注释】 墀:台阶前的石阶。 朱阑:红色栏杆。 封植:栽培和培植。 难:艰难。 大业:伟大的事业。 从兹:从此。 龙沙:即流沙,沙漠。 汗血:古代良马名。 赏析: 这首诗是《辇下曲》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一个宫殿前的台阶上的草丛郁郁葱葱,这暗示了皇帝的英明和伟大。"世皇封植意尤浓"表明皇帝对这个位置的重视
【注释】 辇下:宫中。朱张:指汉代的朱浮、张堪,均为东汉初年名臣。 国初:国初之际,即东汉初期。 海运:海上运输。 百万楼船渡大洋:意思是用巨大的楼房船在大洋上航行。 有训不教忘险阻:意思是有了教诲却不去学习,忘记了危险和困难。 御厨先饭进黄粱:意思是厨师先吃了一锅黄米饭,然后才进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属于《调笑令》类。诗中以朱浮、张堪为典故
【注释】 (1)辇下曲一百二首:唐代宫廷宴乐时,由教坊乐工所奏的乐曲。一百二首指《霓裳羽衣舞》。 (2)缀旒旓:皇帝车驾外出,以玉饰缀于车前,象征天子至尊。 (3)玉瓘(guàn):帝王祭天用的大樽。 (4)藉白茅:在祭祀前将草席垫在坛上。 (5)卤簿:天子出行时仪仗队。 (6)安排法驾事南郊:准备仪仗队,祭祀天地。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南郊大礼而作。南郊祭天地,乃国家大典,非一般宴会可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评价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把握要求,注意题干的规定。本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此首写祭祀活动。“清庙上尊元不罩,爵呈三献礼当终”,写祭祀活动。清庙指宗庙。上尊指献上美酒敬神。三献指三次献酒祭奠。“巫臣马湩望空洒,国语辞神妥法宫”两句写祭祀时巫现向空中洒马湩(用马尿洒在供品上的祭礼)。“马湩”即马矢
【注释】 辇下: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羞贡:进献贡品。神厨:皇帝的厨房。 祭鲔专车:专车运送祭鲔。祭鲔:祭祀鲔鱼。鲔:一种鱼。 有加:更加。 铏豆:盛放菜肴的器皿。 杂鲜腒(fǔ):用多种鱼肉、肉皮、肉丁等制成的美味。 【赏析】 此诗是《初入秦川途中作十三首》之一,写作者在长安做官时的生活琐事。前两句写进献贡品,后两句写祭礼。 “辽东羞贡入神厨,祭鲔专车一丈馀。”辽东,指古代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注释】 辇下:皇宫之下,指京城。中霤:古时祭祀用牲礼时,将羊悬挂于屋梁,谓之神主。中霤,即屋梁。毡车、毡俑:古代皇帝祭天用的祭坛上,有供牺牲的牛羊车和牛、羊头等,都是以毛毡制成。挂宫灯:指悬挂灯笼。神来鼓盏:指祭祀时鼓乐齐鸣,盏酒自飞。妖自人兴:指祭祀的人兴起妖术来求取祭祀之物。 【赏析】 《辇下曲一百二首》,乐府旧题。唐玄宗所作。《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此诗写在祭祀中由神灵自己起舞
【注释】 辇下曲:唐代宫廷歌曲。一百二首,序第一。 狼髋(huān)且抛何且咒,女巫凭此卜妖祥。 狼髋:一种木制乐器,形如琵琶,用五根弦,音调哀怨。 何且咒:指巫觋之语,意谓“何时才解除这种灾祸呢”。 女巫:古代迷信的人,以祭祀求神保佑。 凭此:凭借这。 妖祥:妖术和妖人。 手持朴樕挥三祀,蠲洁祈神受命长。 樕:同“抟”,木棒。 三祀:三次祭祀。 蠲洁:除去污秽,这里指除妖术之污染。 受命长
【注释】: 辇下曲:唐代宫廷中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内容多是描写帝王的逸乐生活。 当年:指作者年轻时。 大驾:皇帝的车驾。 滦京:唐时称幽州为滦京,这里泛指京城或帝都。 象背:指皇帝御用的大雕,背上驮着御帐。 幄殿:即御帐。 国老: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手炉:古代的一种取暖器。 白头:指年纪已高的人。 联骑:并马而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在《辇下曲》中自注
【注释】 辇:指帝王的车驾。曲:歌曲。一百二首:此为作者创作的一组《辇下曲》。清暑:避暑。滦,即滦州,今河北省迁安县。当番:值班守卫。见大臣:接见朝中大臣。夜半:深夜。暗中:偷偷地。偷摸:悄悄地。主朋巡:主管巡逻的官吏。 【赏析】 《辇下曲》是唐玄宗时李林甫、杨炎等人所编的组诗,共一百零二首,这是其第一首。诗中描写了玄宗皇帝在滦州避暑,三天时间就接见了大臣,晚上还偷偷地教他们如何夜间巡视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注释:这是第一首。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马钰所作。它以生动的意象描述了当时军队中的各种情形,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祖宗诈马宴滦都,挏酒啍啍载憨车。 向晚大安高阁上,红竿雉帚扫珍珠。 注释: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辇下曲》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乐章。一百十二首是其数量。有序指《乐府诗集》中的“序”部分。 诈马宴:古代帝王设宴款待外宾或赏赐有功之臣的一种方式。诈马宴即假马宴。 滦都:即卢龙,古地名。此处泛指北方边陲地区。 挏酒啍啍载憨车:意思是在宴会上,人们载着马车
【注】辇下:京城。草棚: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所。公:官长、长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历年间诗人白居易任左拾遗时,在长安做官,与友人游宴时的即兴之作。诗中通过描绘当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验。 首两句“驾起京官聚草棚,诸司谁敢不从公?官钱例与供堂食,马上风吹酒面红”直接点明主题。诗人以轻松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当时京城官员们的生活情景。他们聚集在简易的草棚下
【注释】 辇下曲:即唐玄宗所作《幸蜀》诗。 千门万户:形容皇宫的门户极多,戒备森严。 留守司官:指京城的守卫官员。 “仰候”句:仰望等待秋风吹来的驼队、车驾等。 “郊迎”句:在郊外迎接皇帝南还。 【赏析】 《辇下曲·百二十首,有序其一》: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四载(745)作的一首应制诗,内容大意为:长安城千家万户紧闭门户,京城的守卫官员也不得闲着。我翘首盼望秋风中的驼队和车驾归来
【注释】 驼装序入日精门:指皇帝的仪仗队从午门进入皇宫。 铜鼓牙旗作队喧:指仪仗队伍中的铜鼓和大红彩旗在行进中发出声响。作队喧,是说声势浩大。 一听巡阶铃钹振,满宫俱喜出迎恩:《新唐书·乐志》记载:“上元元年,改用大内悬钟磬于朝堂及诸宫悬,以代鼓吹。”又据《旧唐书·礼仪志三》:“每有大事,则鸣金奏鼓,以戒众官。又设大角、黄钟二音,以警百神。凡军行,亦鸣铙吹以严其部伍。至大驾卤簿时,皆用之。”所以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月华门里西角屋,六纛幽藏神所居。 月华门是皇宫的正门,位于长安城东。这里指的是皇宫内的一个角落,即月华门里的西角屋。六纛是指六根旗杆,它们象征着皇家的威仪和权力。 大驾起行先戒路,鼓钲次第出储胥。 大驾是指皇帝出行时使用的车辆,其中“大”表示其规模宏大,“驾”则意味着乘坐在车上的人。“戒路”是指皇帝出发前对沿途道路进行检查,以确保安全顺利。鼓声和钲声响起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华缨孔帽诸番队,前导伶官戏竹高。 白伞葳蕤避驰道,帝师辇下进葡萄。 注释: 这首诗是《辇下曲》的第一首。诗中描述了华美的帽子和长袍,以及各种队伍的引导者,他们手持乐器在道路上演奏。还有一顶白色的伞,上面有花藤覆盖,用来遮雨或遮阳。最后提到帝师,即皇帝的老师,他带来了葡萄。整首诗充满了热闹的场景和丰富的细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text 守内番僧日念吽,御厨酒肉按时供。 组铃扇鼓诸天乐,知在龙宫第几重? ``` 注释: - 守内番僧:指的是京城内部的佛教僧人。 - 日念吽:僧人每日重复念诵“唵”字,这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咒语。 - 御厨酒肉:皇帝的御用厨房提供的美食。 - 按时供:按照预定的时间供应食物。 - 组铃扇鼓:使用铃铛和鼓声来表达音乐的节奏。 - 诸天乐:来自天空的各种神乐。 - 龙宫
诗句原文 御前亲拜中书令,恩赐东宫设内筵。 译文注释 手署敕黄唯一道,任谁祗受付双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昌盛时期的赞美,以及对皇帝仁慈和英明的颂扬。诗中“外臣豪杰得神仙”一句,既展现了外臣的非凡才能,也暗示了皇帝的慧眼识才
在元代张昱的《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中,“鸡人唱罢内门开,千骑前头丞相来。”描绘了一幅京城朝堂的生动画面。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内外的繁忙景象,同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鸡人唱罢内门开, 千骑前头丞相来。 2. 注释与译文: - 鸡人唱罢内门开:指的是宫廷中的钟声响起,宣告天明,此时负责打更的宦官会结束工作,打开宫门。 -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端本堂:指翰林院,是皇帝的书房,学士们在这里工作。 绣榻高:绣有花纹的床铺很高。 风骚:指文学才能。 星河骑士:指马球运动员。 金笺玉兔毫:用金色的纸张和白玉色的笔尖制成的笔。 译文如下: 在端本堂深绣榻上,满前都是学士们都在风骚。 在星河中驰骋的骑士们都知道只有马才能驾驭,他们习惯了金笺玉兔毫的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翰林院学士们在端本堂深绣榻上的工作情况
【注释】 辇:古代帝王所乘的车子。储皇:指太子。储皇即储君,皇帝的儿子。震方:震动四方。柳行春出震方:形容太子在储位上,如同杨柳迎着春风吹拂一样。储皇即储君,皇帝的儿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辇下曲》中的一首。诗中以“储皇”自比,表达对储君的祝愿和期待。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美好期望。
注释:在京城下,有一棵朴樕树,史臣以代铅椠事。 百官翻译高昌国的书,龙蛇又出现古文字。 赏析:这首七绝描写了唐朝盛世的景象。诗中描绘了沙中朴樕笔,史臣以代铅椠事。百司译写高昌书,龙蛇复见古文字等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辇下曲一百二首》。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仪台铁表冠龙尺,上刻横文晷度真。 - "仪台"指的是皇宫中用于测量时间的仪器,通常由铜或铁制成,形状像古代的圭表。"铁表冠龙尺"指的是这个仪器上刻有龙形图案的铁制标尺。"上刻横文晷度真"指的是这个仪器上刻有横向的日晷,用以测量时间准确无误。 2. 中国失传求远裔,犹于回纥见斯文。 -
注释:在京城,皇帝颁布诏书让儒臣修撰三史。丞相兼任总裁,负责主持修撰工作。学士院官员传令赐宴,黄羊湩酒装满车来。 赏析:此诗描写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宴会盛况,以及他们的豪情壮志。诗人用生动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宴会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采。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画面,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经筵进讲天人喜,宣索金缯赐讲臣。 已觉圣躬忘所倦,教将古训更前陈。 注释: 辇下曲:指唐玄宗时宫廷中流行的歌曲。 经筵:皇帝为政论道的场所,这里指皇帝讲经筵。 进讲:在皇帝面前陈述道理、讲解《五经》等。 天人喜:天上和人间都非常高兴。 宣索:向皇帝索取。 讲臣:向皇帝进讲的大臣。 已觉圣躬:已经感觉到皇帝的龙体(帝王的身体)有些疲乏了。 教将:把。 古训:古代的教训。
文明天子念孤寒,科举人材两榜宽。 赏析: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是元代诗人张昱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元代京城的风土人情,通过对皇帝的描绘和对科举制度的描述来展示当时社会的状况。 诗中“文明天子念孤寒”这句话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之情。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被赋予了极高的权力和地位,他们的决策往往能够影响到无数人的命运。而“文明天子”则暗示了皇帝的智慧与仁慈并存,能够体恤百姓的困苦。
诗句:冑监诸生盛国容,大官羊膳两厨供。 译文:元朝的贵族子弟在京城中接受教育,享受着极为丰盛的膳食。他们的课本中充满了关于君臣关系的六经内容,许多有才能的官员都聚集在首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了元朝贵族子弟的生活状态和教育环境。他们生活在宫廷之中,受到极好的待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治理国家、处理人际关系等政治学问。诗中的“卿相”一词
【注释】 辇:古代帝王坐的车子。夹道:两旁。祥风:吉祥之风。彩楼:指皇帝所住的宫殿前华丽的楼阁。赭(zhě):红褐色,柘黄即赭色。 【赏析】 《辇下曲一百首》是李商隐的一组咏史之作。此诗第一句写香炉中香烟缭绕,象征皇帝威仪,第二句写皇帝出游时的盛况,第三句以女乐声势之大,烘托皇帝权势之大,第四句写皇帝身着赭黄袍,在半天中高高在上。整首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极富画面感。 【译文】 香炉中香烟缭绕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放教贵赤一齐行,平地风生有翅身: - “放教”意为“任凭”,“贵赤”指地位尊贵之人或物,这里可能是指官员或有特殊身份的人。 - “一齐行”表示所有人一起行动,没有区分。 - “平地风生有翅身”形容众人行动迅速而有序,如同在平地上刮起一阵风,有如鸟儿的翅膀一般。 2. 未解刻期争拜下,御前成个赏金银: - “未解”在这里是不理解、不知道的意思。 - “刻期”即定下时间
【注释】 辇下:宫中。国子题名金仆姑:唐代国子监的考试制度,考生中选者皆赐金仆姑冠。树篱比射:以树为靶,以箭数多寡定胜负。百步中:射箭百步之内命中目标。侯:指射中目标者。踊跃:形容高兴的样子。宗王:指皇帝的儿子,即亲王。舞袖呼:挥动袖子大声呼叫。 【赏析】 《辇下曲一百首》是元稹所作的组诗。第一首写科举考试中的射箭比赛,第二首写射箭比赛。作者用“国子”二字作为题目,就暗示了这是描写科举考试的内容
【注释】 辇:帝王所乘的车。朋角:同辈朋友。相招:相互邀约。黄鼠:一种小动物。生烧:烤熟后吃。入地椒:一种植物的名字,这里指辣椒。马湩(mù):马的乳汁。轮金铎(duó)刺:用金制的乐器敲打。顶宁:宁愿。割发:表示极强烈的拒绝。不相饶:不让步。 【赏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南征诗》之一。诗中描写了作者在南方征战途中的一次宴会的情景。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这一句说明这是作者写的一组诗
诗句翻译:柳林深处,弄臣刚刚返回,他手中紧握一个黄金盒子。皇帝的旨意直接下达,让他前往紫禁城内,告诉他这是草芽的种子。 关键词解释: - 辇下曲:古代宫廷歌曲之一,通常与宫廷生活、皇族活动相关。 - 柳林密遣弄臣回:暗示在柳林中发生了一件秘密事件,弄臣被派遣回去执行某种任务。 - 封印黄金盒一枚:表示这个黄金盒子有特殊的用途,可能是用于传递重要信息或物品。 - 天语直将西内去
注释: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在京城的宫殿中,创作了《辇下曲》一百二十首,其中的第一首。 直:径直。海子:即今之昆明湖。蓬莱:传说中仙山名。青雀:指使者。传言:传递信息。日几回:多次。 为造龙舟载天姆:为了造船来载送天姥。天姆:神仙之母,指仙女。 院家:宫廷画工、工匠等。催造画图来:催促绘制船的图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北征》(共十二首)中的一首,是其中的开篇之作
【解析】 这是一首宫体诗。此诗为《辇下曲一百韵》之一,作者自序云:“天宝中,太真妃以霓裳羽衣之舞,始得幸于上。后居清溪别殿,帝赋《清平乐》词,以赐妃。”可见本诗应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借对歌舞的描写,抒发自己对玄宗、贵妃的无限怀念与深情厚意。 “西方”,“西”指长安。唐代时称西域为西方,故此处“西方”即指长安。“舞女”,指杨贵妃。“天人”指仙女。唐时称皇帝为天子,其妻为天人,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
诗句:鸭绿江波胜鸭头,鱼龙变化满中州。 译文:鸭绿江水的波澜胜过了鸭的头部,水中的鱼龙变幻莫测,充满了整个中州地区。 注释:鸭绿江,又称鸭儿水,是流经中国辽宁省的一条河流,以其清澈见底的河水和丰富的鱼类资源而闻名。这里的“波”指的是江水的波澜。“胜”在此处表示胜过或超越。“鱼龙变化”中的“鱼龙”通常指代江河湖海里的各种生物,如鲤鱼、黄鳝等,这些生物在水中翻腾游动,形态多变,故称“鱼龙变化”
诗句原文 昭君遗下汉琵琶,拗轸谁弹狈获沙? 诗句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昭君离开汉朝后,被安置在草原上的荒凉景象。她弹奏着琵琶,但无人能够理解她的悲伤和孤独。她的故乡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是芳草依旧茂盛,象征着她的哀思永驻。 注释与赏析 - 昭君:指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美女,因被选为和亲使者前往匈奴而闻名。 - 汉琵琶:古代的弦乐器,常用于演奏悠扬的旋律,这里用来比喻昭君的琵琶声。 - 拗轸
玉窦桥边日月明,金棋界脉直如绳。 世皇存此为殷鉴,上刻宣和示废兴。 注释:玉窦桥边的日与月显得特别明亮,金棋界脉像一根绳子一样直。 世人皇帝保存着它作为殷代的借鉴,上面刻着宣和年间的兴衰。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辇下曲》。诗中描述了玉窦桥的美景,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首句“玉窦桥边日月明”,描绘了玉窦桥的美丽景色。玉窦桥位于杭州西湖上
诗句原文: 金计倾辽至可哀,为车为马枉豗隤。 岂知万岁山中土,载得龙沙王气来? 注释: - 金计倾辽至可哀:形容为了征服辽朝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策是极其悲哀的;“金计”指代金朝的决策或策略,“倾辽”表示全力以赴地向辽朝进攻。 - 为车为马枉豗隤:这里表达了为了战争而动用大量人力和物力,但结果徒劳无功;“枉豗隤”意味着徒劳无功,无谓的浪费。 - 岂知万岁山中土:表达了对胜利的意外和惊喜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那吒城。 谶言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 注释: 辇下曲:指唐代诗人李峤的《北门行》。 大都:即长安。 周遭:周围。 十一门:指长安城的十三座城门。 草苫(shān):用草皮覆盖。 土筑:用泥土修筑。 那吒城:指坚固的城墙。 谶言:预言、预示的话语。 砖石裹:用砖石包裹。 甲兵:兵器。这里泛指武器、盔甲。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冕,他生于元朝至顺二年(1331),卒于明洪武四年。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与唐寅、徐渭、张羽合称“元四家”。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八思巴师释之雄,字出天人惭妙工。 八思巴是西藏喇嘛教的创始人藏传佛教萨迦派创始人萨迦·仁钦珠布的弟子。释之雄是指八思巴的弟子释迦牟尼,字出天人是说释迦牟尼的名字是梵文,出自天上。惭妙工意思是谦虚地认为妙不可言。 -
【注释】 辇:古代帝王的车。 刘太保:即刘禹锡,字梦得。 卜年:占卜之年。 卜世:占卜之代。 际:遇。 昌期:昌明的时期,指盛世。 神武:英武之神。 鱼水君臣:比喻夫妻之间如鱼水般融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的第一句,原诗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一句“学贯天人刘太保”中的“学贯天人”,指的是学问广泛,通达天理人道
【注释】 辇下:京城。 致君:使君为尧舜之君,即实现尧舜的仁政。 中统元年:指忽必烈即皇帝位的第一年。 【赏析】 许衡是元朝初年的一位大学者,他博学多才,尤其精通《易经》。他一生致力于传播儒学经典,对后世影响很大。《辇下曲一百二首》是他在京城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此诗第一首写许衡在军中传播儒家学问,弘扬儒学精神,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译文】 天意要许衡来军中,没有丧亡这门文化就靠他传。
【注释】 辇:古代帝王的坐具。 昌期:盛世,太平年头。 不偶然:不是偶然的。 外臣:指藩臣、大臣等在朝廷之外的人。 得神仙:得到成仙的资格。 一言:皇帝下诏书。 杀:赦免。 感:感激。 天听:上天的听从。 教主:指皇帝。 长春:长寿。 亿万年:千万年。 赏析: 《辇下曲一百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此诗是第一十二首。此篇写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盛世景象及对皇帝的颂扬。全诗四句一韵,语言简练
【注释】 辇下曲:即《宋亡后挽歌》之一部分。 文丞相: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期抗元将领和诗人,被俘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绝食死节。 信国公:赵孟頫的封号。赵孟頫曾被封为魏国公,后因受牵连而免官。 祠庙:祭祀祖先或已死的名人的场所。 世皇盛德及孤忠:指皇帝有很高的德行,也体现了作者对宋朝灭亡的不满与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抗元将领和诗人文天祥的《宋亡后挽歌》中的一首
诗句:龙虎山中有道家,上清剑履绚晴霞。 译文:在龙虎山中,隐藏着一位道家高手,他的剑法和步伐如同晴朗天空中的彩虹一般绚丽多彩。 注释:龙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鹰潭市西南,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道家:指古代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清剑履:“上清”指的是道教的最高境界,“剑履”则象征着道家的武功和地位。绚晴霞:形容景色壮丽,色彩斑斓。 赏析:这首诗以龙虎山为背景
【注释】: ①辇下曲:指宫苑中的乐曲。一百二首,是唐代宫廷音乐之一,共一百零八个曲子。马湩盛浑脱,是一种用马匹拉的乐器,也称为“大鼓”。 ②相官:宰相之官。马湩盛浑脱,是唐高宗时的一种乐器,由西域人传入中国。 ③骑士:指骑马的人。题封:在书信上署名并盖印章。抱来:送来。 ④内厨:皇宫内厨房。供:供奉,供应给。上:皇帝。 ⑤有时:有时候。直到:一直到。御前:皇帝面前。 【赏析】:
【注释】 辇下:皇宫。西番僧,指西域和尚,唐代时对佛教徒的称呼。果(guǒ),果然。依时供,按时供献。小笼黄旗,是西域僧人的标志。带露装,沾着露水装束。满马尘沙,指沙漠中尘土飞扬。兼日夜,即昼夜。平坡红艳,形容春日里山坡上红花烂漫、鲜艳夺目的景象。犹香,仍然散发着香味。 赏析 这首诗写西番和尚按时在宫廷中供奉,在沙漠中穿行,为皇帝驱除沙尘,又描绘了春天里山花烂漫,景色美丽动人。诗中用典较多
【注释】 辇(niǎn)下曲:指唐代宫廷中的曲艺。辇,帝王所乘的车子;曲,曲艺。大金书:指黄公垆的匾额上写有“大金”二字。黄公垆: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县。右姓车:指王公贵戚的车驾。宫缯:皇帝赏赐的丝织品。悲歌:悲凉的歌声。始是醉之馀:方才是喝醉酒以后的余音。 【赏析】 本诗为诗人自题小传。诗中以黄公垆、宫缯、右姓车来比喻自己,说自己像黄公垆那样被人捧场,又像宫中的缯帛那样被人赏赐
【注释】 辇下:京城中。 圆殿仪天:指皇宫。 黄道:古代以二十八宿为黄道,以区分方向。 帐房:指侍卫值宿的地方。 左右:这里指侍卫值宿的左右两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时所作的一组宫词。这组诗共十二首,这是第一首,写的是皇帝居住的殿堂。 “圜殿”“仪天”,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 “向前黄道不教行”,意思是说皇帝居住的宫殿前有黄道,皇帝不许人们通过。黄道
注释: 玉德殿位于清灏西面,蹲伏的龙形琉璃瓦与檐头相接。 卫兵学会了高丽语,连臂低唱井底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辇下曲一百二首》中的一首。诗中描写了玉德殿的建筑风格和卫兵们的歌唱情况。 玉德殿是唐朝皇帝在宫中的主要宫殿之一,其建筑风格宏伟壮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中的“蹲龙碧瓦接榱题”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玉德殿的建筑特色,蹲伏的龙形琉璃瓦与檐头相接,象征着皇权的威严。
棕毛四面拥龙床,殿角凉生紫雾香。 上位励精求治切,不曾朝退不抬汤。 注释: 1. 棕毛四面拥龙床:描述皇帝的龙床周围被棕毛环绕着。 2. 殿角凉生紫雾香:描述宫殿的角落散发出凉爽的气息,仿佛有紫色的烟雾缭绕。 3. 上位励精求治切:形容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追求治理国家的精确性。 4. 不曾朝退不抬汤:意味着皇帝从不退朝,即使在离开朝堂后也不愿意休息,总是保持警觉。 赏析:
```markdown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张昱 斜街木局尽闲房,御史微行自不妨。 从立宪台曾有旨,代天耳目付贤良。 注释 1. 斜街木局:指京城的街道,这里指的是繁忙的街道。 2. 闲房:空闲的房间。 3.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和执法。 4. 微行:秘密行走。 5. 立宪台:政治机构或平台。 6. 有旨:皇帝的命令。 7. 代天耳目:代表天子的耳目。 8. 付贤良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是元代张昱创作的一组诗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元代京城的风土人情,也展示了作者对皇帝恩典和盛世的颂扬。下面将逐句解读此诗: 1.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描述了张昱在元朝都城中创作了一百二十首诗歌,并有序排列了其中的一首。 2. “上都半道次榆林”:表明诗人正在前往大都的路上,途径榆林这个地方。 3. “是处鸳鸯野泺深”:描绘了榆林周围水域众多
少年马后抱熊罴,便佞相倾结所知。 少年即指年轻的官吏,这里指年轻有为的官员。马后比喻地位低下的官吏,他们依附于高位者,以获取升迁的机会。熊罴比喻那些心狠手辣、善于玩弄权术的人,这里的“抱”表示依附或利用。便佞相倾结所知,意思是这些年轻人善于阿谀奉承,结交有权有势的人。 一日搭名帮草料,好官多属跨驴儿。 一日是指某一天,这里用来指代某个具体的时间点。搭名帮草料,字面意思是给官府帮忙准备食物和饲料
【注释】 辇:帝王所乘之车。 蓝棒:即鞭,古代驱赶马、牛等畜牲时所用的一种长木棍。 小公侯:泛指贵族。 相随:相伴而行。 打毬:击球游戏。 金鞭:皇帝的仪仗用的金柄马鞭。 街头:街衢之间。 赏析: 此诗作于天祐三年(906)春,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时期。诗中描写了京城长安贵族子弟们的生活,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之风。 首句“闲家日逐小公侯”,是说豪门贵族子弟每日追逐嬉戏,无非小官儿而已
【注释】 辇下:指皇宫。 黄:这里形容草初生的颜色。 锦袋牙牌:指用锦缎和象牙制成的牌,是古代贵族子弟的玩物。 闹市闲坊:热闹的街市和僻静的地方。 寻搭对:寻找配对的人或事物。 红尘:原指人世间的繁华尘世。后多用以比喻世俗生活。 走杀:使……丧命。 【赏析】 此诗为宫体诗之“应制”之作,是唐宣宗时所作。诗人应诏写《辇下曲》一百二十首,这是第一篇。 前二句写宫中游乐之事。鹌子斗草游戏刚结束
【注释】: 辇下曲:指唐代教坊中为天子演奏的乐曲。 顺时秀:顺应时代的美女。 倾城:倾倒城郭。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时诗人李白所作的,当时他正在长安任职,此诗就是他任翰林院待诏期间所作。诗的前两句写乐工的才艺,后两句写乐工的美艳。 全诗用“教坊女乐”作引子,然后从不同角度描写乐工的才艺和美艳。第一句说教坊的女乐工都是天生丽质、天生聪颖、天生聪慧的少女,她们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传扬天下
《争抱荆筐拾马留,贫儿朝夕候鸣驺。不知金印为何物,肯要人间万户侯?》是元代诗人张昱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和译文翻译,并附上赏析: 1. 诗句释义:争抱着荆筐来拾马粪,贫穷的孩子们早晚等候着驾车人。 2. 译文翻译:在京城中,有一群贫穷的人,他们争先恐后地抱着荆筐来到马场,只为捡拾马粪。他们的孩子们则在早晚时分,站在马场的边缘,等待着那驾着马车的官员们经过时,向他们挥手致意。 3.
诗句:北方九眼大黑杀,幻影梵名纥剌麻。 译文:头戴髑髅踏魔女,用人以祭惑中华。 注释:髑髅是死人的头骨,这里指代邪恶之物;魔女则是恶魔的象征;用人以祭惑中华表示用活人祭祀来迷惑中华。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元朝京城中的场景,展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不稳的状态。诗人以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和天魔为题材,通过夸张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宗教信仰的依赖。同时
【序】 高昌国,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据《后汉书》及《魏书·西域传》,高昌为西突厥所辖,其国人信仰佛教。 【其一】 高昌国神灵崇拜以羊为主,头戴山羊形冠,手持宝剑,气势如虹。 十月十三日,是高昌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欢聚一堂,用萝卜和面饼祭拜神灵,庆祝丰收。 【译文】 高昌国的神灵戴着山羊的头饰,手持宝剑骑羊,显得气势磅礴。 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是高昌国人民庆祝丰收的日子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十宇寺神呼韩王,身骑白马衣戎装。 手弹箜篌仰天日,空中来仪百凤凰。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神祗在十宇寺中的诗,其中描述了神祗的服饰、坐骑和乐器,以及他弹奏箜篌的场景。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神祗在十宇寺中的威武形象和神圣气质。诗中通过对神祗的服饰、坐骑、乐器以及弹奏箜篌的场景的详细描述,展现了神祗的尊贵地位和威严气势。同时,诗中的“空中来仪百凤凰”一句
【注释】 辇(niǎn)下曲:指佛教中的经文。旃檀佛像身丈六:旃檀木雕刻的佛像,长一丈六尺。三十二相:佛教中对佛的形容。止于:终归、到。西天:指古印度。 【译文】 旃檀木雕的佛像高丈六尺,佛像身上有三十二位不同的相貌,都是佛的形象。 这些佛的形象是由释教僧人亲手雕刻,流传至今,是释教僧人亲口说过的话。 这些佛的形象终归要到达古印度的西天。 【赏析】 此诗为《辇下曲一百二十首》之第一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辇下曲一百首》中的第一首歌。它描绘了一盏重量达百斤的西番灯,以及这盏灯在供佛和题写大臣名字时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西番灯盏重百斤,刻铭供佛题大臣。 - “西番灯盏”指的是一种来自西域(今新疆一带)的灯具,其造型独特,色彩鲜艳。 - “重百斤”形容灯具的重量之大,达到了百斤,即一石左右。 - “刻铭”指的是在灯盏上雕刻文字或图案,以纪念或祈福。 -
【注释】 辇下曲一百二首:指《乐府诗集》卷三十一“鼓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收录的一百二十首乐曲。 有秩序的第一首:指《新唐书·乐志》所载《唐雅乐十二律调》。 生眉(méi):形容眉毛秀美如画,这里指月色之美。 白日:白天。 不食:不吃。 圈户:指歌舞伎。 阿弥:梵语,意为“吉祥”。此处泛指歌舞伎。 【译文】 花门齐侯月生眉,白天吃不饱晚上吃香美。 缠头向西礼歌舞伎,出浴升高唤阿弥吉祥。
【注释】 ①辇:古时帝王车驾。辇下,即帝王所居住的地方。曲:歌曲、乐曲。一百二首,指《辇下曲》共有一百二十首歌。 ②西天咒师:指佛教中的高僧或巫师。 ③首蜷发:头发盘绕成髻。 ④不澡不颒:不洗头、不梳洗。 ⑤殷:红润。 ⑥倒垂璎珞:佩戴的珠宝下垂。 ⑦披红罽:穿上红毛织的衣服。罽(jì),毛织品。 ⑧螭坳(chī áo):石上的凹处,古人多以螭形作装饰。 ⑨识圣颜:辨认佛像或菩萨的面容。
【注】:辇,古时帝王所乘之车。此为一比喻,言佛法如明镜高悬,普照众生。 似将慧日破愚昏,白日如常下钓轩: 犹如明亮的太阳穿透厚重的云雾,照亮了整个大地;就像白天在屋檐下垂钓一样。这里比喻佛的智慧如同太阳和月亮一样明亮,能够破除人们的愚昧。 男女倾城求受戒,法中秘密不能言: 男女老少都争着去受戒,因为佛法中有许多深奥的秘密和智慧。这里的“法中秘密”指的就是佛教中的许多教义和智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总结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首先注意“辇下”指的是宫廷,“康禅”,即安于佛道;“绿发”指僧人。“蛾眉自可怜”,是说女仙之容美,用“蛾眉”来比喻女仙的眉毛
【注释】 辇:皇帝的车驾;下曲:宫庭乐府。一百二首,《唐音癸签》卷一引《唐书·乐志》,开元中作《霓裳羽衣舞曲》,因以名乐府。 拱皇居:围绕在皇宫周围;宿卫亲兵:守卫皇宫的禁军;饱有馀:吃的很饱。 苑鹿:宫中的猎场。与:给。分食惯:习惯于和人共享食物。朝朝:每日;群聚:聚集。候麋车:等候皇帝的车驾。 【赏析】 此诗为《辇下曲》组诗之一。诗人以“辇下”为题,意即写在皇帝辇下所见所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枢密院家家赐宴,金符三品事奔趋”:描述了枢密院中家家户户都受到了宴会的招待,且拥有金符三品官职的人忙碌地奔波。 2. “教坊白马驮身后”:描绘了教坊中骑着白马的乐人,他们负责在皇帝出行时驮运后妃和随行人员。 3. “光禄红箫送酒车”:展示了光禄寺中的红箫乐队,他们在皇帝的车队中演奏音乐,为随行的车辆提供音乐伴奏。 4.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是元朝著名诗人张昱的一首杰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繁荣昌盛景象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原文: 四面朱阑当午门,百年榆柳是将军。 昌期遭际风云会,草木犹封定国勋。 2. 译文: 在午门前四周环绕着朱红色的栏杆,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榆树和杨柳见证了无数将军的荣耀。 正当昌期之际,风云际会,草木皆显荣,定国之勋被永远铭记。 3. 注释: - 朱阑
注释 鴐(ù)鹅,野鸭。毰(hǎo),大雁。风起,喻指政治清明。白毰毸(xiāng),白色大雁,这里代指高官显贵。三面网:比喻朝廷的罗网政策。登盘玉食,喻指享受着高贵的待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诗中以鴐鹅、白毰毸、圣主、登盘玉食等为意象,通过对比,表现了圣主开明的政治和国家富强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赞美
这首诗是关于清朝的一位妃子——守宫妃子的,她是住在东头的。她不需要为皇帝提供任何衣服和粮食,这一切都是由皇宫内部提供的。她还拥有许多保护她的卫兵,这些卫兵都是穿着穹庐(即蒙古包)的人。她还遵守着一定的礼仪,以侍奉皇帝的游猎活动。 译文: 守宫妃子住在宫殿的东头,无需为皇帝提供衣物和食品。 她的卫兵穿着穹庐,守护着她,并遵循礼仪侍奉皇帝。 注释: - 守宫妃子:指在宫殿中居住的妃子。 -
【注释】 辇下曲一百二首:指汉乐府《杂曲歌辞》中的一组诗,共十二首,其中第一首为《长安道》,是唐德宗贞元年间诗人戴叔伦所作的。除夜:除夕之夜。驱傩:古代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巫臣:古代巫师。湩:乳汁。组烛:儿童们点燃的蜡烛。相哄:互相嬉闹。环视:环视四周。莫如何:无可奈何。 【赏析】 此诗描绘了除夕之夜,宫廷中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将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绯国:即高丽。女工:缝纫女工。衾禂:用布包裹的草垫子。当番:在高丽做官,为高丽人。顶入宫:被选入宫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写高丽宫女的生活,反映了当时高丽妇女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全诗语言平实,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一、二句写高丽宫女的日常活动。她们每日从早到晚都在女工坊中从事缝纫工作。“绯国”是朝鲜古称,“女工”指的是缝纫女工。这两句以“直”
壁衣面面紫貂为,更绕腰阑挂虎皮。 大雪外头深一尺,殿中风力岂曾知? 注释:墙壁上穿着紫色貂鼠皮的壁衣,还围着腰带挂着虎皮。大雪在外面有深达一尺,但是殿中的风力却从未感知到。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对外界严寒与内部温暖的对比感受。首句“壁衣面面紫貂为”描绘了室内壁衣的颜色和质地,以及它给室内带来的温暖。第二句“更绕腰阑挂虎皮”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室内装饰的奢华,不仅壁衣是紫色的
【注解】 辇下曲:宫廷中的歌曲。一百二首,指《唐会要》卷三十一所载的宫廷歌曲一百二十首。 禽(qín):古代称鸟为禽,这里指鹰,即“名鹰”。 柳阴:柳树成荫的地方。 立马万夫齐指望:形容众多将士在马前观看。万夫:古时以“丈夫”作为男子的美称,万夫是泛指众多的战士,表示众多。 鹅影:鹅群飞过天空留下的阴影。雪沈沈:形容大雁南归,天色渐晚,一片苍茫。沈沈:沉沦的样子。 【译文】
注释: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大安阁是延春阁,峻宇雕墙古有之。四面珠帘烟树里,驾临长在夏初时。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辇下曲》中的一首。这首诗是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任翰林学士时所作,描写大安阁的宏伟壮丽以及自己在此避暑的情景。全篇语言简练、明快、通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万岁山中琼岛居,广寒宫殿画难如。 回銮风过黄金镫,飘下炉香十里馀。 注释: - 万岁山中: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万岁山是皇帝的私人园林。 - 琼岛居:琼指美玉,这里形容山中的岛屿如同美玉一般美丽。 - 广寒宫殿:指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也用来形容华丽的建筑。 - 回銮:皇帝返回京城时的景象。 - 黄金镫:古代皇帝出行时使用的豪华交通工具,用金子装饰的马镫。 - 炉香:焚香祭拜的场景
【注释】 辇(niǎn)下曲一百二首:唐代宫廷音乐,共一百零二首。 有序其一:这是《辇下曲》第一百零二首歌的第一首。 栏马墙:栏杆围成的马道旁有围墙。 海子:指昆明湖。 雨露:指雨和露。 【赏析】 《辇下曲》是唐代大曲,共一百零二首歌,按宫商角徵羽五声排列成章,每章一阕,共一百零二阕。其中第一百零二首为“序”。此诗为第一百零二歌的开篇之作。 诗前两句写景,后一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