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落落碧山椒,往事茫茫玉辇遥。
故垒风回残虎啸,荒祠雨过老龙朝。
千秋精卫愁沧海,一曲湘灵泣洞萧。
知是英魂长不散,倚篷休作楚人招。
厓山吊古
介绍
。
《厓山吊古》是明代著名爱国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凝练的笔触、沉郁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原文
厓山吊古
厓山南望气萧然,万劫千秋一梦间。
海内英雄皆变骨,人间忧乐两相关。
风尘暗淡乾坤窄,日月分明造化宽。
欲向孤峰问归路,乱云飞渡几时还。
诗词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厓山的吊古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首联“厓山南望气萧然”描绘出一幅凄凉壮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英雄豪杰在乱世中消逝的感伤之情。“万劫千秋一梦间”,
相关推荐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行宫落落碧山椒,往事茫茫玉辇遥:行宫在碧山中显得孤独而荒凉,往事如同遥远的玉辇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2. 故垒风回残虎啸,荒祠雨过老龙朝:故垒在风雨中回荡着残存的虎啸,荒祠在雨后迎来了老龙的朝拜。 3. 千秋精卫愁沧海,一曲湘灵泣洞萧:精卫鸟年复一年地填海,湘灵女在洞箫声中哭泣。 4. 知是英魂长不散,倚篷休作楚人招:知道这些英魂永远不会消失
【注释】 《厓山吊古》是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作者被俘北去,途经海门时。全诗通过描绘海门之景和海门祠的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首句“海门斜抱大江流”描绘了海门的自然地理特征。海门,即今天的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险要。诗人用“斜抱”、“大江流”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海门地势的雄壮与壮观。
【诗句】 1. 航海东南计已穷:航海东南,计划已尽。 2. 逢厓今日运将终:在今天,命运已经走到尽头。 3. 枫林魂散千山黑:枫林中的魂魄消散,使整个山峰变得黑暗。 4. 瘴海龙归百战空:瘴海上的龙回到大海,但百战过后却空空如也。 5. 惨结玄黄迷极浦:惨淡地结束了战争,使得极浦之地陷入混乱。 6. 泪随寒雨陨霜风:泪水随着寒冷的雨滴坠落,像冷风一样飘散。 7. 悠悠今古兴亡恨:悠悠古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选项进行分析。 (5)“乱云斜日隐荒宫”句是说残阳西下时,一片昏暗的云霞遮蔽了荒废的宫殿。这一句写景很有特点。从“乱云”、“斜日”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天气阴沉,天色渐晚,残阳西坠,云层四布,天幕上一片昏暗。“荒宫”二字说明宫殿荒芜破败。一个“隐”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僻冷寂
【注释】 播迁:流徙迁徙。海国,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乾坤黯淡中:天地昏暗无光之中。玉玺:皇帝的玉印。王气散:帝王的威势已尽。铜驼:铜铸的骆驼。月冷帝图空:月亮冷清,皇帝的画像已经不在。寒厓:荒凉的海岛、崖壁。归鹤:归巢的鹤。松楸:松树和楸树,均为祭墓时用的树木。断鸿:失群的大雁,此处代指失去亲人的人。翠华摇落后: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将宋朝皇室的旗帜换成了青花瓷制成的“翠华”
【注释】 厓山:山名,在今福建南端。 两厓:指崖山左右两侧的山峰,这里特指南明的抗清志士张世杰、陆秀夫等。 千古:指历史上许多代的人。 异代:不同的朝代。 罨画:绘画。 云杪(miǎo):云的尖端。 千载升沉地:千百年来兴亡变迁的地方。 击楫: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慷慨悲歌,以抒发壮志豪情。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的诗。 “逝水东流”是说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
【注释】 1、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的一个小岛,是南宋末帝赵昺被元军俘虏处。 2、度:过,行。楼船:战船。 3、地转穷荒别有天:天地间一片荒凉。转:一作“改”。穷荒,指边远荒漠地区。别:另外。有天,指别有一番天地。 4、百战雄图今已矣:百战的雄图如今已经没有了。百战,指长期征战。雄图,指宏伟的谋略。 5、九霄龙驭竟茫然:天上的龙驭(皇帝的御车)竟然显得迷茫而不知所往。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层,喻指帝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主题的把握。 “崚嶒奇石倚晴霄”是说高耸的山峦,突兀的岩石,屹立在晴朗的天空之下。“峥嵘怪石”,形容山形奇特险峻。“崚嶒”指山势高峻的样子。“砥柱中流”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砥柱中流”指山势险要如铁砧般插入黄河中流砥柱。此处指山势高大而险峻,屹立在晴朗的天空下。“大海风云压暮潮”,指海中的巨浪与天上的风云,将黄昏时分的海浪推向了岸边
【注释】: 厓山:在今广西省梧州市西南。 濒危:濒临灭亡。 已失:丧失。 三千士:指元军,当时元军兵败后,被俘士兵有三千多人。 誓死犹存六尺孤:誓死不降仍保持气节。 龙蟠跨宝鼎:传说伏羲氏画八卦于河图洛书之中,其中龙、马、虎、龟四种动物各居其位,象征着天、地、水、火四象。 鳌背奠皇图: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一只巨大的鳖背负着黄土,用来垫高地面,使洪水得以排泄。后来人们用“奠”来表示安置或奠定。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厓山吊古》。诗中描绘了陆游对南宋覆亡的悲痛之情。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废寝遗陵落照间,白云苍雾洒空山。 译文:我因思念故国而彻夜难眠,直到日出时分才睡去。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我站在空旷的山岭上,只见那飘渺的白云与浓密的苍雾交织在一起,仿佛笼罩着整个空寂的山谷。 注释:废寝遗陵 - 因思念故国而整夜失眠。遗陵 - 古代帝王或贵族死后葬于陵墓。废寝,即整夜不寐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汴杭回首即荒滨” - 注释:汴杭,指的是宋朝时的首都汴京(今开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回想起汴京时的景象,发现它已变得荒凉。 - 译文:当我回望汴京时,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荒芜之地。 2. “三徙逢厓事竟真” - 注释:三徙,可能指的是多次迁徙或流亡。厓,指崖岸。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流亡中历经艰辛,最终到达了崖岸,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 译文:我三次流亡,终于来到了崖岸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矗矗丛祠隐隐碑,荒陵何处到今疑。 注释:矗立的祠堂和隐藏的石碑,荒芜的陵墓在何处?我对此感到疑惑。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祠堂和石碑的雄伟与陵墓的荒芜,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伤心岭海浮征舸,回首陈桥卷战旗。 注释:在岭海上漂浮的战船,令人心痛;回首当年陈桥兵变时,卷起的战旗。 赏析
【注释】 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 万古英魂瘗此间:英魂,指抗元英雄。瘗,埋藏。“瘗”同“埋”。 日抱孤忠翻浪赤:孤忠,指陆秀夫背负小帝昺跳入海中。翻浪,波浪。 波飘血泪点苔斑:血泪,指陆秀夫投海殉国后,血水和泪水洒在江滩上。 元腥已扫龙犹泣:元,指元朝。腥,血腥味。龙犹泣,指南宋灭亡后,元朝仍以血腥手段镇压汉族人民。 宋愤长含玺未还:宋愤,指南宋遗民对故国灭亡的怨恨之情。 吊魂只凭江上笛:吊
诗句逐句释义 1. 宋主潜踪何处寻: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在探寻宋国的君主(可能指赵宋)的踪迹和所在。"宋主"指的是宋朝的统治者,“潜踪”则表示隐秘或不公开的存在。 2. 厓云愁色昼阴阴:这里的“厓”(即崖壁)是暗指某种特定的地理标志,“愁色”则表达了一种悲伤或忧愁的氛围,而“阴阴”则增强了这种气氛的沉重感。 3. 若非塞北金牌急:这句话中的“塞北”通常指的是北方边疆地区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陈孚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1句: - 注释:江南无地著征轮,痛哭秦庭合怆神。 - "江南"指的是中国的南部地区,这里泛指中国。"无地"表示无处安放。"著"的意思是停留,这里是停驻的意思。"征轮"指的是战争的车轮,即战乱。"痛哭秦庭"出自《左传·定公四年》,秦伯使孟明视等西伐郑,过阙门不入,曰:"吾知所过,秦穆公之庙,皆藏矣;以其国毁于师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以“厓山吊古”为题,通过描绘历史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一、航海频年势已非,何堪落日仆龙旗 1. 航海频年:指长时间航海,经历了许多年。 2. 势已非:形势已经改变,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了。 3. 何堪:怎么承受得住?表示难以忍受。 4. 落日仆龙旗:形容战况危急
诗句释义: 1. 宋帝乘舆南狩日:指南宋末年,皇帝在金兵进攻下逃亡的情景。 2. 厓门山色郁嶙峋:形容厓山(今位于广东珠海)的山势险峻、壮观。 3. 拟凭冠履回天步:意指想通过恢复宋朝来改变局势。 4. 岂谓旌旗仆海滨:意思是说哪里想到金军已经占领了沿海一带,无法再战。 5. 周社讵令移九鼎:周朝的社神象征国家安危和政权稳定,岂能轻易转移呢? 6. 商家犹喜见三仁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翔龙殿上瑞光浮”:“翔龙殿”,可能暗指皇帝的龙座或者宫殿,这里指皇帝或其座位。"瑞光浮"指的是皇帝的座位上方有祥瑞的光芒闪烁。 2. "奇石峰前王气收":这里的"奇石峰"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性的岩石。"王气收"意味着帝王的权威或气息在这里消失了。 3. “玉辇何缘归北极”:"玉辇"指的是皇帝的御辇,"北极"通常指的是北极星,这里可能是指皇帝的位置或权力
【注释】 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古时这里曾是南宋的都城,1279年元军攻破宋军,宋少帝赵昺被俘到崖山,绝食而死,史称崖山之役。吊古:凭吊历史遗迹。白鹤:传说中的一种仙禽,栖息于华表之上。华表:古代宫门两边立的木柱,上有龙形雕刻,用以引导行人。黄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暮潮:傍晚的潮水,潮汐因天时地利而涨落,有时在日落后仍继续上涨。庙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器,荒山:荒芜的山野。前朝:指宋朝
诗句释义 - 山河零落海为池:形容国土沦丧,如同大海变为池塘。 - 祀夏原图一旅支:指对夏朝的祭祀和纪念仅是一支军队的力量。 - 岛上不归齐壮士:比喻英勇的将士虽在岛上,但无法回归故乡。 - 天涯犹索赵孤儿:赵家孤儿仍在天涯寻求救援或帮助。 - 藤萝影挂深宫梦:形容宫廷中的景象如同梦中的影子,虚无缥缈,难以触及。 - 鹦鹉魂涵逝水悲:鹦鹉象征着悲伤和死亡,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 -
这首诗的标题是《厓山吊古》,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诗人高启。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不等,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从龙入海悉臣工,举国同倾朔漠风。 - 从龙入海:比喻国家被征服或灭亡,如同龙从大海中飞走一般,形容国家的衰败。 - 悉臣工:全部的臣子,指朝廷官员和百姓。 - 举国同倾:全国上下都感到震惊和悲痛。 - 朔漠风:指的是北方的寒风,这里比喻北方民族入侵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注释】 厓山:今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南的一个小岛。宋末,元军进攻南宋,文天祥被执送元朝,在海上被元军杀害于此。 兴亡地:指厓山。 胡强由挟战:指元军攻宋时,蒙古军队恃强凌弱,用武力迫使南宋屈服。 宋弱本言和:指宋朝国力衰弱,被迫向元称臣纳币。 帷幄图功少:指文天祥虽为抗元名将,但在朝廷内却不得其用。 金缯误国多:指元统治者以金缯贿赂南宋,使元朝得以吞并南方。 朱镇事:朱镇,即朱文忠,文天祥的弟弟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此诗为五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访古时所见到的景物与渔樵;颔联点出诗人的伤感之情;颈联抒发诗人的爱国情感;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胡元统治者的蔑视和对明朝的期望。 【答案】 ①“访古问渔樵”意思是:我探访古迹、询问渔人樵夫。 译文:我在探访古迹时,也向渔人和樵夫打听。 ②“英雄泪未消”意思是:英雄的血泪还没有消除。 译文:我的悲伤的眼泪还没有消失。 ③“宋魂徒自远”意思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在南明灭亡后所作的《厓山吊古》,表达了作者对南明灭亡的深切哀痛。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江上徘徊未罢兵,南来愁傍帝星明。” - 诗句释义:我在江上徘徊,战事还未结束,心中充满了忧虑。南明的灭亡让我感到悲伤,就像夜空中明亮的北斗星。 - 关键词解释: - 「徘徊」:表示犹豫不决,这里指诗人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南明未来的不确定。 - 「罢兵」:停止战斗的意思。 -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王世贞的《厓山吊古》。以下是诗句与译文及注释: 朝事艰危转见遭,只将哀些重挥毫。 肉缘赵氏孤应切,目满遗弓远自劳。 乱世君臣虚石画,青天龙虎散旌旄。 只今窑鳖滋苔藓,日落苍茫寒暮涛。 注释: - 朝事艰危转见遭:朝廷事务困难而危险,形势突然变得不利。 - 只将哀些重挥毫:只是再次挥笔写下哀悼的诗作。 - 肉缘赵氏孤应切:因为赵氏家族遭受不幸(可能指南宋末年
这首诗是宋朝灭亡后,诗人面对故国的废墟而作。 第一句“赵家诸将气如虹”,描述了宋末将领们的英勇气概,他们如同一条条巨龙一般,在战场上威风凛凛。 第二句“多难能堪辇路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多难时期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宋室的衰落和覆灭。 第三、四句“组练久虚军戍垒,楼船俄卸帝王宫”,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军队已经空虚不堪,防御工事也已经废弃,帝王之宫也已经空无一人。 第五
【注释】 1. 厓山:即崖山,今属广东。宋末抗元名将陆秀夫以身殉国处。 2. 玉辇:指皇帝的御用车辆。南来:指南行至南方。 3. 战血腥:形容战场上的鲜血弥漫。 4. 茫茫:广阔无边。 5. 凋零:凋谢零落。 6. 英魂奋:英勇之魂奋然挺起。 7. 烈气:威武之气。 8. 帝子灵:对亡国之君的哀悼。 9. 山起暮云空黯淡:傍晚时分,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一片昏暗。 10. 天垂霪雨自沉冥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文天祥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侵略者的愤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中原杀气随胡马,南粤楼船作帝宫。 - "中原"指的是宋朝统治中心所在的中原地区,"杀气"指战争带来的死亡气息。 - "胡马"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的战马,常用以形容战争或入侵。 - "南粤"是指当时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一带。 - "楼船"是指古代用于海上作战的战舰,这里特指南粤的战舰。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天涯舟楫泣途穷”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天涯海角的孤寂和旅途的艰难。 - 赏析:诗人通过“天涯舟楫”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身处异地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和不易。“泣途穷”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助、悲凉的情感。 第2句:“惨澹山河王气终”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山河的衰败景象,以及随之而来的王朝气数已尽的感觉。 - 赏析:这里的“惨澹”、“王气终”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宋濂的作品。他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简洁、质朴和深沉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古祠牢落对行宫,朝市荒凉夕照中。" 古祠:古代的祠堂,这里指的是南宋的行宫遗址。 牢落:凄凉、冷落之意。 朝市:朝廷的市集,这里指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荒凉:荒芜、破败。 夕照:夕阳的余晖。 赏析:诗的第一句描写了南宋行宫遗址的景象
诗句解析 1 草市行宫古木阴:在草市建立了行宫,周围是古老的树木。 2. 闽杭回首一沾襟:回想起当年在福建和杭州的生活,感到悲伤和怀念。 3. 双龙北去金瓯缺:两条龙向北飞去,象征着国家的分裂和衰败。 4. 六马南来玉玺沉:六匹马向南归来,但皇帝的印章已经沉入水中。 5. 尝胆未消干隧愤:尽管他曾经忍受过痛苦和愤怒,但这种情绪仍然存在。 6. 攀髯无限鼎湖心: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这首诗是明朝将领郑成功在1659年收复台湾后,于10月27日抵达台湾时所作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无尽的哀怨。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频年航海计难成,一旅扶天势易倾。 - 意思是:“连续几年的航海,计划难以实现,一支军队却轻易地被推翻。” - “频年”表示“多次”,“航海”指郑成功的军队试图攻占台湾,“计难成”意味着他的计划难以实现。 - “一旅”指的是一支军队
【注释】 楼船:指大元军战舰。 厓山:即崖山,在今广东省南澳县东南海面。南宋末年,元兵进逼崖山,宋将张世杰率水师与元军激战,后被元军围困,全军覆没。 万古魂:形容厓山沉舟的悲壮景象。 驻跸:帝王车驾停留或暂住的地方。 藏舟无壑:意思是说,有山可驻,草犹碧绿。“无壑”是说没有深沟,暗指无险可守。 酸风:比喻凄凉、悲伤的气氛。 田横:战国时齐人,曾与汉高祖刘邦为争夺天下而战,战败后自刎而死。他死后
【注释】 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县南。宋亡后,元军曾至此地。 风卷元氛海上来:元兵如狂风卷地而来。 江流疑是汉地灰:江水好像变成了汉代的土地一样。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队,也代指皇帝。蛟龙泣:神话说,蛟龙因感动而流泪。黄屋:古代帝王的车盖。这里泛指帝王。王气:皇帝所特有的气运。 竞逐中原鹿:争相追逐像鹿一样的猎物。中原,指金朝故地。 五百昌期:指五胡乱华时期,即晋室南迁。 【赏析】
【注释】 厓山:即崖山,位于今广东新会南。 烈风:猛烈的风。 竖鳄涛:象竖起的鳄鱼一样的波涛。 白日江天暝:白天的江上天色已昏。 但闻松柏声,不见松柏影:只听得到松树柏木的声音,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作者在这首诗中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人民遭遇的悲愤之情。全诗通过描写崖山之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首句“烈风竖鳄涛”,描绘了崖山的恶劣自然环境。这里,“烈风”形容风势凶猛
【注释】 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是南宋末年抗元斗争的名山。吊:凭吊。精光:指月光,这里借指光辉。 【赏析】 此诗为登厓山凭吊之作。诗人夜宿山下,雨后望见山中流萤飞舞,远山时隐时现,于是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写下这首诗以抒怀。全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释】 厓山:在今广东省新会县东。古时广东的门户,这里指崖山。 突兀:高耸的样子。 奔涛:汹涌的海浪。 艰难:困苦。 祚:福。 仓卒:仓促,匆忙。 海泊:指海船停泊。 蛮烟:指蛮荒之地。 杜鹃啼:杜鹃鸟鸣声哀转凄切。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作者对南宋灭亡之后,元兵南下,宋朝君臣南逃崖山的历史事件的感慨,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沉痛谴责。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崖山地势险要,元兵来攻的凶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赏析能力。 (1)首联,“谁向沧波问钓徒”意思是:谁能到苍茫的大海中询问那个垂钓的人呢?“荒陵故垒日模糊”,荒废的陵墓,旧垒,在朦胧的天光下显得模糊不清,这两句是说:是谁来过这里,在苍茫的大海中问那钓鱼的人,而荒废的陵墓,旧垒,在朦胧的天光下显得模糊不清呢?“荒陵”“故垒”,荒凉的坟墓和古垒,“日模糊”,天色昏暗,看不清,“钓徒”,指隐士、渔人。这两句是说
【注释】 厓山:山名,位于今广东新会县南。宋亡后,宋帝赵昺被俘至此,后自刎死。 阳九:指末世。 擎天:撑天的。比喻支撑、支持。 黔黎:黔,指贵州;黎,百姓。 层厓:即厓山,山名。 华夷仰止:华夷,华夏与蛮夷,指南北各族。层厓石,即厓山,在广东新会县南。传说中,这块石头是古代禹治水的功臣大禹所立。 洪涛:大浪。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五月,作者为元朝的翰林学士承旨。当年四月
【注释】 厓山:位于今广东新会县境内。宋元战争时,元兵攻宋,元兵大败宋军于崖山,宋室被俘。覆:倒伏。强:勉强。社稷:指国家。杜鹃:《诗·周南·卷耳》有“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之句,后人据此以杜鹃代指悲伤的情怀。社鼠:《史记·李斯列传》载:“二世使李斯为相国,事皆决于李斯。”后遂用“社鼠”喻奸佞之臣。 【译文】 崖山的波涛万派奔流,宋朝曾经在这里覆灭了元朝的王舟。君臣空切声声元齿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当年谁共戴祥兴” - 注释:这句话回忆了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当时有人共同庆祝和期待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当时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记忆。 2. “只道存孤计未能” - 注释:“只道”表示当时的人们认为(或以为如此),而“存孤计”是指为了保持国家的完整和独立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张元干所作的。 以下是诗句及相应的译文: 1. 厓山驻跸此何时,满地尘氛势莫支。 注解:「驻跸」是指帝王到达某地临时停留的意思。「厓山」是指今天的南京附近的一座山。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座山上停留的时候,我不禁思考,我们这次的停留究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满地的尘埃和战乱的气息让我无法支撑下去。 2. 赖有忠臣同效死,空令战士尽含悲。 注解:虽然我无法理解这场战争的结果
【注释】 厓山:即崖山,今属广东省。 吊古:凭吊先烈的遗迹,抒发感慨。 故陵:指南宋都城临安。风雨怨啼鹃:指宋亡后,人们哀叹中原沦陷的痛苦。 乾坤:天地。成魍魉:比喻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 青山宫阙:指被元兵占领的临安。锁云烟:形容战乱之后,江山一片苍茫。 松阴寂寞旌旗冷:指南宋灭亡后,南宋军队溃散,草木皆秋的景象。旌旗:指战旗,这里代指军队。 草色凄迷俎豆悬:指南宋灭亡后,百姓生活困苦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陆游的《厓山吊古》。全诗分为四段,每段由四句组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段:千万貔貅共汩波,运移无奈羯胡何 释义 - 千万貔貅(指勇猛的战士):这里用“貔貅”来比喻英勇的军队。 - 汩波:波涛汹涌。 - 运移无奈:运数已变,无力回天。 - 羯胡:指金朝统治者。 - 何:为什么? 译文 千万勇猛的士兵在波涛中奋勇作战,无奈运数已变,他们无法改变命运。
【注释】 厓山:即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 两厓:指崖州、万安二郡的山崖。 兴王地:指崖山,因陈朝遗臣张世杰在此称帝而得名。 三仁:指杨廷和、方孝儒、练子宁。 赤羽:指元军舰队。 蓬莱:这里指崖山。 【解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诗,借吊崖山古迹来表达作者对南宋灭亡的痛惜之情。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联“水国波涛昼自阴”,是说水国的波涛在白天也是阴沉的。这一句是点出题目中的“水国”。次联写崖州
【解析】 1.诗句赏析: ①“驻跸当年帝子魂,鹃啼陵木不堪论”,这是说当年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建都时,皇帝曾在此驻跸(即驻扎、停留),如今这里只有帝王的尸骨和杜鹃的啼叫声,使人们难以论及。 ②“翠华影没馀云树,黑气烟沉向海门”,这是写翠华宫的遗址。 ③“正笏朝衣谁劝讲,断维祭器竟先奔”,这是说当时有人劝说后主投降,但后主不听劝告,最后却把祭祀用的器物先于自己奔向海门。 ④“只今独有厓前月
【注解】 厓山:今福建厦门,是南宋灭亡之地。 田家义士:指文天祥,他曾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为元军所俘,坚贞不屈,被杀害。 鲁仲尼(孔子):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井澳:即井澳岛,今属广东省。 平章:即宰相,古代官名。 喷薄:水涌起的样子。 凌霄汉:直上云霄。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诗。作者以文天祥的遭遇来抒发对南宋灭亡的悲痛心情。全诗感情沉痛悲壮,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悲凉苍劲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文天祥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对敌人的强烈谴责。 诗句: 1. 祥兴国脉仅奄奄:国运已到尽头,如同奄奄一息。 2. 海上奔亡自景炎:从海上逃亡,自景炎开始。 3. 万里何人归马革:千里之外,谁能归还战马的皮? 4. 九渊无地挽龙髯:在深深的九渊之中,没有地方可以挽起龙头。 5. 心存死难应千折:心怀死亡之难,经历重重困难。 6. 事去焚香更一拈:事情过去后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凄凉的画面和抒发诗人沉痛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金牌痛哭朱仙日,玉玺飘零瘴海边”一句中“金”“玉”为典故,金指南宋的灭亡,玉玺指皇帝传国玉玺,这里用来比喻南宋灭亡后被掳掠到南方的徽、钦二帝。“草市行宫锁断烟”中“行宫”即“故故宫”,指的是北宋汴京(今开封)被金人侵占以后,宋室南迁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所建的新都城。“何人更觅前朝恨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末年的词人张炎。他一生经历了宋朝灭亡和元朝建立两个历史阶段,对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和民族矛盾的尖锐,都深有体会。这首《厓山吊古》就是他在宋亡之际,面对故国沦亡的惨状所写下的一首感时伤世之作。 首句“行朝谁更一登坛”,意思是说,在这风雨飘摇、江山变色的时刻,谁还能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诗人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概括。 第二句“借手无人为复韩”,则是说没有人可以依靠了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 “人生怀古不胜悲,况向前朝说盛衰。” 释义: 人生在世,总是难免要回忆过去,对往昔的辉煌和衰落感到无尽的哀伤。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体验——对于历史的感慨与哀思。古人常以历史为镜,借以反思自身的成败得失,故此处用“怀古”来概括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 第2句 “白浪泣声如恨宋,青山排戟欲诛夷。” 释义: 海浪拍打的声音像是对宋朝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