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介绍
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咏雪》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独特的语言形象,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为何说谢道韫作的词句更好呢?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比喻更讲究神似:盐在空中唰唰地撒,重重地下落,躲都来不及,何谈欣赏?无美感可言。比作柳絮,一扫滞重之感,因风而起,漫天飘飞,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
注解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咏雪”,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含义,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诗是谢安和儿女们在一起赏雪吟咏的趣事。谢安问孩子们雪景如何,侄子谢朗说像盐粒在空中飘;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柳絮随风飞扬来得美丽动人。谢安听了大笑
【诗句释义】 清晨的田野洁净透明,如同被日光映照;台阶上的石砖上挂着夕阳余晖。 雪花像树木上的玉树挂满枝头,像波浪般飘洒着晶莹的珠子;雪光映照着妆台和彩绘的屏风。 洁白的雪花洒落在梳妆台上,点缀着精致的粉底;飘舞的雪花落在绮丽的席上,覆盖着绣花的衣裙。 雪花纷纷进入扇中,萦绕在离匣之上,点染素色的残机。 【译文】 清晨的田野洁净透明,如同被日光映照;台阶上的石砖上挂着夕阳余晖。
解析: 第一句 - 诗句: 愁云残腊下阳台 - 译文: 残破的冬云覆盖着下阳台,预示着新年的来临。 - 注释: 这里的“愁云”可能指的是冬日的阴霾或者即将到来的寒冷,而“残腊”指的是年末的残余,通常与冬季和农历十二月相关。“下阳台”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部分,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建筑结构。 - 赏析: 诗人通过描述天气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即将过去的时间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新的一年的到来。
【注释】 1. 飞雪度天山:飞雪覆盖了天山。 2. 言是落花朝:意思是说这白雪就像春天落下的花瓣一样。 3. 惜哉不我与:可惜它不来和我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4. 萧索从风飘:萧条冷落,随风飘散。 5. 鲜洁凌纨素:洁白如绢。 6. 纷糅下枝条:纷纷扬扬落在枝头。 7. 良时竟何在:美好的时光哪里去了。 8. 坐见容华销:坐看自己青春美貌逐渐消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花的美丽和纯洁
这首诗是一首咏雪的诗,其内容如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注释: 1. "龙云玉叶上" - 这里用"龙云"和"玉叶"来形容雪花,描绘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画面。在传统文化中,“龙”通常象征着吉祥和尊贵,“云”则常常与神仙有关。而“玉叶”则是指像玉一样的叶子,这可能意味着雪花的美丽和纯洁。 2. "鹤雪瑞花新" -
【注释】 郊野:郊外,泛指野外。鹅毛:比喻雪花。江湖:泛指江河湖海。雁影空:大雁南飞后留下空旷的江面。 【译文】 野外飘洒着鹅毛般的雪花,江湖水面上只留下雁影空空。 【赏析】 此诗首句写“鹅毛”,次句写“雁影”。诗人在雪天观赏到的景物,就是那鹅毛似的雪花、那被雪光映衬得空荡荡的湖面。这两句是一幅画面,而画面上的中心,则是那些洁白如银的鹅毛般的雪花和那些空荡荡的湖面。诗人以“郊”对“江”
咏雪 白榆风起匝天来,透隙穿帘醉眼开。 毡衬庭阶茸妥贴,带盘山径玉萦回。 根行万国将宜麦,香动千林独放梅。 闲把银杯评柳絮,始知谢女亦非才。 注释及赏析: 1. 白榆风起匝天来,透隙穿帘醉眼开。 - 关键词: 白榆风、匝天来(形容风势很大,覆盖了整个天空)。 - 解析: 描述了一场大风吹拂的场景,树木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仿佛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2. 毡衬庭阶茸妥贴,带盘山径玉萦回。 -
注释: 青女,指天空中的云。酿雪方,指云彩凝结成冰的过程。雪儿,指雪花。曲露为浆,指云彩凝结成的霜露。一朝雪熟,指云彩凝结成的雪。飞廉醉,指飞廉鸟因雪而陶醉。酘得东风一夜狂,意为春风使得东风猛烈吹拂,使得大地回暖,使雪花融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诗人以“青女怀中酿雪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云彩凝结成冰的过程,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着,“雪儿为曲露为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咏雪》。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一、译文: 雪花纷纷扬扬从四面飘来,连山连水一片洁白皑皑。 天地间晶莹剔透,如同一个玲珑的世界,苍茫而和谐地融为一体。 庾岭的腊梅在寒风中散乱,章台的柳絮在空中萦绕回旋。 自言自己只有空有孤吟癖,却羡慕谢灵运那样有才华的人,可以欣赏这美景。 二、注释: - 六出飞花:形容雪花像无数颗珍珠般密集落下。 - 四面来
【注释】 书窗:指书房。蔡州捷:《资治通鉴》记,北宋末年,蔡州(今河南汝南)被元军攻破,宋徽宗赵佶、少帝赵构等出逃,途中为元军所俘,押送到蔡州。捷:胜利的消息。梁苑诗:梁园,即东都洛阳,汉末曹操筑此以居,称魏武台。后多用为文人的居处或才士的聚会地,也泛指文人雅集之地。此处指作者与友人的聚宴之地。餐毡:指牧羊人吃羊肉充饥。雁使:指北归大雁。羔儿:指小羊。无酒羡羔儿:没有美酒来招待客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考查的要点,如本题为“对这首诗逐句释义”题;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重点注意标题、注释和难词;最后结合注解、注释和难词等,理解诗意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兴来赖有乘舟客”一句中的“乘舟客”指的是作者自己。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中行舟的乐趣。“梁王相命赋”是指汉景帝时辞赋家邹阳曾为梁孝王的门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雪》。 译文: 半夜时分,风威壮烈,今天早晨,瑞雪纷飞。 雪花飘舞仿佛有待,附著在大地之上轻盈无比。 层层叠叠的云朵筛落下来,绵绵密密雨滴聚集形成。 雕刻、琢磨不是大众所擅长的,融化和结合却像没有经过什么技巧。 银河悄悄隐藏在天幕之下,整个空间仿佛要与天地融为一体。 尽管天空中飘着大片大片的白,但触处之处却已纵横交错。 枯萎茂密的树梢全被雪妆点出来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物喻人,以景传情。首联借“雪”的“清”“寒”,描绘了一幅幽静、素雅的画面;颔联借“松”的“老”“伴”,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人格操守;颈联借“冰”“梅”,赞美了雪的洁白、坚韧和梅花傲霜斗雪、凌寒开放的品格;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的深深祝愿,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时事的政治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疏疏几棵枯树
朔雪三冬暮,同云万里间。 昊天还质素,长路失幽艰。 舞急低仍举,吹多去复还。 增高元稍稍,投隙故闲闲。 积卤输盐浦,飘沙聚玉关。 怒涛狂振海,叠巘坐移山。 喜厚犹多积,憎繁讵得删。 旗幡高卷野,尘壒密通阛。 点缀林芳乱,装褫石藓斑。 户斜遗尺剑,窗缺置连环。 圭璧衣裳会,闾阎米粟颁。 折篁终不屈,乔树顿堪攀。 纨洁裁歌扇,珈明耸髻鬟。 运筹思巧历,语异叱神奸。 冻笔无由捉,强弓不易弯。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咏雪》。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檐罅风号劲 - “檐”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用来遮雨的檐口。 - “罅”是裂缝的意思。 - “风号”描绘了风吹过檐缝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风势很大。 - “劲”表示强劲有力。 注释:风穿过檐下的裂缝,发出响亮而有力的呼啸声。 2. 炉灰火逗殷 - “炉”是指火炉。 - “灰”指的是燃烧后的灰烬。 - “火逗”意为火焰跳跃或摇曳。 -
【注释】: 1. 至日阳复:《易经·复卦》“复自道,其义不繁”,至日,指冬至。阳初复,指冬天的太阳开始复生。复,回复、恢复的意思。 2. 丰年瑞遽臻:“瑞”是吉祥之兆,此处借指丰收;“遽”是突然、迅速的意思。丰年瑞遽臻,指丰收之喜事迅速到来。 3. 飘飖初未积,散漫忽无垠:形容雪花飘飘扬扬,没有积累成雪,又随风飘散,仿佛无边无际。飘飖,飞扬貌。积,聚积。散漫,散布。忽,忽然、突然。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台上魂消犹似蝶”的意思是:我仿佛看到在台上的你像蝴蝶一样,随风飘散,不知所踪,让人心魂俱碎。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句,通过“魂销”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看到眼前雪景时内心的伤感之情。“楼中妆暖不成梅”意思是:你在楼上妆扮温暖如春,可是却无法将梅花装扮得美丽动人。这句是承接前一句,通过“妆暖”一词,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看到眼前雪景时的伤怀之情
这首诗是咏雪的。首先,我们来逐句释义: 1. 密雪乘新腊,凝阴混太清。 - 密布的雪花在新年的腊日降临,使得天空显得更加阴沉。 2. 洒空寒送色,著物静无声。 - 雪花飘落在空中,带来寒冷的气息;落在物体上,静静地没有声音。 3. 舞恨庭除隘,铺宜原野平。 - 雪花在空中跳舞,似乎在为庭院增添了一些狭窄感;铺在地上,使得原野变得平坦。 4. 枯株资点缀,朽壤藉包并。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主旨。然后逐句分析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最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全诗的内容主旨,理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咏雪”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写雪的洁白和寒冷,颔联写雪花飘落时对人没有暖意,对物有消溶作用,颈联写草木皆畏寒霜,唯有松树不畏严寒,尾联写雪停日出后,雪地不须清扫
【注释】 咏雪:吟咏雪。 三日连:三日不停。 丰年:丰收之年。 阴寒:寒冷天气。 驱瘴毒:驱逐瘟疫和瘴气。 刑杀:杀戮。 助天歼:帮助上天消灭邪恶。 片片寻衣袂:寻找飘落的雪花,像寻觅衣服上衣袖上的花纹。 花花:雪的颜色。 饤屋檐:堆在房檐上。 来时须浩漫:雪花来临时候是茫茫一片。 到地即微纤:到了地面就变得很细了。 狼籍:零乱不堪。 虚空:天空。 溪流成瀺灂(chāncán)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诗中借雪景抒写了诗人的苦闷和不平。首联“岳渎何曾补,尘泥渐觉添”。写雪原野上的景色。山岳河渎本无瑕疵,可是经过岁月的风化雨蚀,却渐渐有了斑驳的痕迹,这自然使人感到惋惜。次联“饥贫逢道路,富贵隔帷帘”是说:那些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人们,与那些富贵人家相隔着一道帷幕。第三联“饱得儿童戏,稀令乌雀觇”,写的是儿童在雪地上嬉玩;乌鸦很少窥视人们
《咏雪》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北国风光图。 首联写风停雪住,天晴日暖的初冬景象。“短日悠悠生复灭”与“朝含沧海满天云”,一明一暗;“暮断行人千里雪”与“并包华夷德岂薄”,一暗一晓,对仗工整,相映成趣。 颔联写冬景中人行远道。“初通壑谷气先冷”,“初”字暗示着这是初冬之始,“寒”字表现了冬天的特点。“渐蔽郊原路疑绝”则描写了冬天的景色,“疑绝”表现出一种迷茫的感觉。
【注释】 严严:形容雪的密集。层冰:厚厚的积雪。塞川泽:堵塞河流湖泊。汹汹:形容风声如雷。鸣木石:风声撞击树木岩石发出的声音。黄云:大雪初降的景象。平明:天刚亮的时候。两仪:指天地、阴阳等。去纤间:去掉细微之处。万类韬藏:万物都隐藏起来,不露形迹。岌起:高耸。抱峦冈:依偎着山岭。江海横奔:江海汹涌奔腾。阡陌:田间小路。缥缈:隐约可见。庭树:庭院里的树。鲜妍:鲜艳美丽。开门:推开窗子看外面的景色
【解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五言绝句。诗中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描绘了一幅洁白无瑕的雪花图景。首句“茅君失却三神鹤”,以神物喻白雪。第二句“王母应添五色麟”,“麟”为瑞兽,这里指祥瑞之兆。第三句写自然界的变化,第四句写自然景观。全诗语言简炼,意境优美。 【答案】 ①茅君: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卷八:“茅君字君卿。……居山中,学道于西河真人。”三神鹤:神话传说中的三只神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北风吹朔雪,楚塞亦凝寒。” 注释:北方的强风席卷着寒冷的雪花,即使是遥远的楚国边境也感受到严寒。 2. “天地浮云满,江湖行路难。” 注释:天空中弥漫着厚厚的云层,使得视野受限,行走在广阔的江湖间变得艰难。 3. “醉宜乘马出,高爱倚楼看。” 注释:适合骑马出行欣赏雪景,喜欢高处欣赏美景则偏爱倚楼而望。 4. “会是丰年候,居人意似宽。” 注释
【注释】壶天:指天空。杨花:指柳絮,比喻飘浮的雪花。轻盈态:形容雪花轻盈飘逸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是咏雪而作的七绝诗。首句“碧玉壶天白玉尘”用比喻手法描绘大雪纷飞时如玉壶盛满白雪的景象。第二句“十分添起月精神”则是说这大雪使月光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三、四句“学杀杨花不是春”以杨花比喻雪花,说它学着春天的杨花一样轻盈飞舞,可雪是冷清、寂寞的象征,它不可能有春天的气息,所以说雪没有春天的气息
【注释】 ①漫天:满天。 ②坠:落下来。 ③吴民:这里泛指老百姓,吴地的百姓。 ④难道:怎么?是。指雪是瑞兆。 赏析: 《咏雪》是唐代诗人刘叉的作品,此诗以咏雪来比喻朝廷的奸佞小人,抒发了作者对朝政腐败的愤慨之情,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三句写雪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覆盖了大地。这几句描写了雪花飘舞的场景
【注释】 才聚还消似可疑,天公深意许谁知:雪花凝聚后融化消失,好似天公有深意似的,谁能知道呢? 但令海宇均滋润,不使闾阎起怨咨:只要天下到处都得到滋养,就不会使贫民百姓产生抱怨。 裁剪六花如有意,斡旋一气本无私:雪花像裁剪过的花瓣那样有意地排列着,而天地间运转的气流本来没有私心。 登高望远空吟赏,谁和阳春白雪词:登高远望,徒然吟诵赞赏,谁能与《阳春白雪》相媲美呢! 赏析: 是一首咏物诗
【诗句解读】 1. 素绡幂岫浅黄通,倒影青冥一片浓。 - 注释:白色的绢纱覆盖着山峦,呈现出淡黄色的朦胧色彩。山的影子在清澈的天空映照下显得浓重而鲜明。 - 赏析:这里通过描绘雪后山间的白色绢纱,形象地勾勒出了山峦的轮廓和色彩,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层薄如蝉翼的雪白覆盖在山峰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纯净的氛围。同时,“倒影青冥一片浓”这句诗也巧妙地运用了视觉错觉,将山的影子映照在天空中的青色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联: - 注释:霰(xiàn),一种小冰粒或雪。闲飞几片轻,轻轻飘落的雪花。 - 译文:窗外纷纷扬扬的雪片,轻盈地飞舞着。 第二联: - 注释:回瞻平甸巳盈盈,已盈满了整个视野。 - 译文:我回头望去,满眼都是被雪覆盖的大地,已经盈满了整个世界。 第三联: - 注释:梅趺出色翻红栗,草甲栖心映绿晶。 - 译文:梅花落下时露出红色,如同翻滚的栗子,而草地上
《咏雪》 皑光晨射凝脂肥,海日轮孤腻不飞。 红药隐尖疑月冷,梨花摇梦想春晖。 池云压顶团鱼阵,松粉铺翎散鹤衣。 遥想玉峰辰似此,清寒应悔学仙飞。 注释: 皑光:明亮的阳光。 晨射:清晨的阳光照射。 凝脂肥:像凝固的油脂一样丰满。 海日轮:大海上的太阳。 轮孤:一轮孤独的太阳。 腻不飞:像油膏一样的光泽,却不飞溅。 红药:红色的芍药花。 尖:尖锐的部分。 疑月冷:好像寒冷的月光,让人感到寒冷刺骨
注释: 1 清空无际奈寒何 - 描述天空的清澈与广阔,但面对严寒也显得无力。 2. 万岫参差卷白波 - 形容山峰起伏,山峦之间云雾缭绕,仿佛波浪一般。 3. 人在冰轮迷海岸 - 描述人们在寒冷中被月光照耀,如同在海上迷失方向。 4. 天回平野倒云窝 - 天空中的云朵倒映在平静的田野上,形成美丽的景致。 5. 松风吹咽笙三叠 - 风吹过松林,发出声音,如同笙乐的三次重唱。 6. 槠叶微留碧半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四百八十九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尖风中宵来,势力两具足。(尖风中宵来,形容雪花的形状像针一样尖锐,飘落的时间在夜晚,暗示了雪的力量之大。) 寒威侵人肌,素色绚我目。(寒威侵人肌,形容雪花落在身上带来的寒冷感觉。素色绚我目,形容雪花的颜色洁白鲜明。) 高观银河迷,远望翠岭没。(高观银河迷,比喻雪花飘落的高度很高,仿佛连银河都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城上寒云满翠微,四郊雨雪晚霏霏。 城上的寒云覆盖着山的青翠处,四周的田野在傍晚飘落着雪花。 忽惊万树梅花开,转觉千门絮乱飞。 突然听到万树梅花竞相开放的声音,却看到千家门户中飞进飞出的柳絮。 高阁夜阑斜映烛,疏帘风入细沾衣。 夜晚的阁楼里斜照着微弱的灯光,风吹进窗户中把衣服都染湿了。 歌钟处处留欢赏,谁念袁安卧掩扉。 到处传来欢乐的歌声,可有谁知道袁安卧着关门不出门。 赏析:
注释: 咏雪:咏赞雪花。南国:南方地区。冬深:冬天的深处,指寒冷天气。朔气严:北风凛冽,寒气逼人。千崦(yān):山坳。花神:春天的神,这里指柳絮。月姊:月亮女神,这里指月亮。卷帘:收起窗帘。偶缀梅梢:偶然落在梅花枝头。故依(wēī)鹤氅(chǎng):故意依靠着披着的鹤氅。柳营:军营。貂裘:用貂皮制成的衣服。高卧:闲居无事时躺卧的样子。 赏析: 这首咏雪诗通过描写雪花飘落的景象
我们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要求: 输出诗句; 对应翻译; 注释关键词; 赏析。 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旅榻宵来半似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住宿环境,夜深人静时,床榻仿佛被一层薄冰覆盖,形象地表达了寒冷的氛围。这里的“旅榻”指的是诗人的临时住处,“夜来”表明是夜晚,“半似冰”则形容了床榻上薄薄一层冰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寂静的夜晚气氛。 2. 起看寒色太崚嶒:当诗人从睡梦中醒来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咏雪的情境下,通过对雪花的描绘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倬汉经时轸睿谟”一句,意思是说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国家的大事,并且有睿智的策略来治理国家。这里的“倬汉经时”指的是汉朝时期,而“轸睿谟”则是指关注并制定明智的政策。 “新随环佩列嵩呼”一句,意思是说新出的玉佩随着环佩一起被陈列出来,并且有人在那里欢呼
诗句释义: 1. 晓霁千门拥彗劳:早晨的雨后晴朗,整个城市的大门前都有人在用扫帚清理雪。"晓霁"指的是天亮后天气放晴,"千门"泛指众多的大门,"拥彗"是古人扫除积雪的动作,"彗"是一种用来扫雪的工具。 2. 茸茸积素自江皋:洁白的雪覆盖了大地和江边。"茸茸"形容雪花密而柔软,"积素"则表示雪层厚密,"自江皋"说明雪从江那边开始覆盖。 3. 拚随湛露迎阳德:即使是在阳光普照下
咏雪 - 注释: - 虚馆都门里:虚,空旷之意。虚馆,即空旷的书房。都门,指都城的城门。 - 遥空雨雪时:遥空,指天空辽阔。雨雪,指雪花纷纷扬扬飘落。 - 云同山受锁:云,与山一样被雪花覆盖。 - 霰集地承筛:霰,是小冰粒或霜。集地,意味着雪花落在地面上。 - 初对无还有:开始时,没有看到雪花落下。 - 徐看正复差:渐渐地,可以看到一些雪花飘落了。 - 霏霏旋布密:飞雪纷飞,逐渐变得密集。 -
诗句解释 1 看山莫笑野云闲:这句话的意思是,观看山峰时,不要嘲笑或轻视那些在山间自由飘荡的云朵。这里的“野云”指的是那些在山间自由飘荡、形态各异的云朵,它们不受拘束、悠然自得。而“闲”则表达了这些云朵的状态,既不急迫也不焦虑,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 2. 五岳峰头自往还:这句诗描述了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的山峰上,云朵自由自在地来去。五岳是中国著名的山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及思想。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理解诗歌大意,并结合注释进行理解。本题考查对这首诗的赏析,首先概括内容,然后逐句翻译,最后点明主题。 【答案】 ①雕刻:指雪的形态像刀刻一样整齐。②飞扬:指雪花飘飞的样子像在天空中自由飞翔。③熔化:指雪花融化成水。④狂絮:比喻雪花纷乱地飘落。⑤轻尘:比喻雪花飘飞时尘土被吹起的样子。⑥六出:指雪花的形状像梅花。⑦一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我们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赏析和评价。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冯夷剪水作冰花”,冯夷是神话中人名,这里泛指神巫,他以神奇力量剪开河水,形成冰花。“幻出人间富贵家”,冰花在民间传说中是神仙的幻术所成,因此诗人认为冰花是由神巫的神奇力量幻化而成,并幻现于人间富有之家。“檐溜凝寒珠错落,庭柯压翠玉交加”,檐上滴下的水珠晶莹剔透
【注释】 ①六出:本指雪花形状像梅花,后多指雪花。②树树:形容树枝繁茂。白垂枝:形容树上积雪垂下来。③幽芳:指香气清幽。④堪羡:值得羡慕。剡(shàn)舟:用玉装饰的船。⑤鹤氅(chǎng):用羽毛制成的衣服。步迟迟:走路缓慢的样子。⑥阳春调:指《阳春白雪》曲,是一首表现高尚情趣的音乐作品。⑦敌:抵挡、抑制。受欺:受到欺压和侮辱。⑧“堪羡”二句:意思是说值得羡慕的是剡中之水波皎洁,令人向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乍逢天女散花时,纵有槎枒亦发枝。” - 诗句释义: 刚刚遇到仙女散下雪花的时候,即使树枝参差不齐,也能长出枝条。 - 关键词注释: - 「乍逢」:突然遇到,意味着这是一次不期而遇的自然现象。 - 「天女散花」:形容雪花如同仙女撒下的花瓣。 - 「槎枒」:树木分叉的样子,这里指树枝交错、参差不齐。 - 「聊生韵」:略带诗意的比喻,形容雪花虽然轻盈但能带来美感。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的飘忽、纷纭,以及它在松林、竹林中的分布情况,也描述了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的第一句“飘忽来何处”,描绘了雪花的飘忽不定。这里的“飘忽”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雪花的轻盈和不稳定。而“何处”则让人不禁想知道雪花是从哪里来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间的巧夺天工? 第二句“纷纭势不齐”描绘了雪花的纷纭状态。这里的“纷纭”一词,既描绘了雪花的形状,又描绘了它们的状态
注释: 璇霄:即天空,也指天上的云彩。 瑞云:祥云,吉祥的云彩。 昨日寒风带月堆:昨日,昨夜。寒风,寒冷的风。带月堆指的是月光像雪一样堆积在一起。 仙子:神话中的神仙。 何处去:哪里去了? 人间:这里指人间世界。 瑶台: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瑰丽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天地间飞花飘絮、洁白如玉的盛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 1. 似梅似絮乱空奔:形容雪花飘落的景象,像是梅花或柳絮在空中飞舞。 2. 非月非霜眯远村:描绘了雪景中月亮和霜的模糊不清,给人一种遥远村庄朦胧的感觉。 3. 自被树高先受白:指树木在雪下最先变白,展现了大自然中树木的独特生命力。 4. 谁怜苔瘦渐消痕:表达了对苔藓等植物渐渐消失痕迹的同情,暗示了自然界的脆弱与变迁。 5. 山头凹凸犹难辨:描述了山峦起伏时轮廓不清晰的情况
``` 咏雪 同云密密四山围,凛冽寒风撼竹扉。 万树有花蜂不采,三山无路客行稀。 窗间夜坐衣嫌薄,炉到更深火自微。 惟有烟波江上月,渔翁犹带满蓑归。 译文: 乌云密布,四面环山被积雪覆盖,寒冷的北风吹响了竹子的门扉。 虽然树上开满了花,蜜蜂却不愿去采集,因为三座山峰没有路。 晚上坐在窗户旁边感到衣服太薄,等到炉子烧得更深时,火苗就越来越弱。 只有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才能见到明亮的月亮
【译文】 朔管吹奏严整的律,寒威敛尽了太阳。 山河清气逼人,晦魄积阴藏藏。 薄暝楼台合拢,先春卉物芳芳。 铜龙添漏声冷,银鸭隐火光暗。 羁客催发白,高人闭门草堂。 印阶苔齿没,抱瓮酒痕香。 阁思凝帘重,边愁阻雁长。 舞园云漠漠,烟阙树苍苍。 六代销铅粉,孤吟破混茫。 白眉交断轸,素手妇无裳。 破壁牛衣泣,霜阡马鬣伤。 飘零对群从,倦羽欲飞翔。 【注释】 朔管:即北风管乐。吹严律:指北风刮得很紧。
【注释】 朔雪:北方的雪花。回风:回旋的风。华:同“花”,这里指雪花。凝香阁:指有香味的楼阁。龙沙:即“龙沙洲”,在今海南岛东南海面。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写诗人对雪景的感受和想象。首句写西北飞来的大雪随风飞舞,接着写雪花飘落,落在了有香味的楼阁上。第三句说雪花落下后,绣幕上还弥漫着寒气。最后两句描写雪花飘落的景色,人在遥远的龙沙洲上,看着这漫天飞舞的飞雪,感到心旷神怡。全诗意境开阔
【注释】 咏:吟哦;谢庭:指谢安在建康的官邸。留:传之久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拟人手法,将飞花喻为谢安的夫人,赞美其才华横溢,能诗善文,才情出众,令人钦佩,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之意。全诗用“咏”字领起,先写飞花被冻,而后咏之以诗,再写飞花之妙,然后结出飞花之妙在于谢庭人的一语。 “呵冻咏飞花”,首句就写雪中飞花,“呵冻”是说雪花被冻僵了。“咏”是吟诵
【注释】 飞絮:柳絮,随风飘落。小阳春:春天刚过,天气转暖的时节。又似天花落世尘(又):像。天花落世尘:比喻飞絮轻如天上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在人间。来岁祈年应贵玉(来岁):明年。祈年:祈求一年的好运和丰收。应贵玉:应该得到贵重的东西。深宵望气已成银(深宵:深夜。望气:观测天空中云气的变化以卜吉凶。成银:变成银子。银:古代货币单位)。粉妆无处不称艳(粉妆:女子化妆。称艳:显得美丽动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通过描写雪花飘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的每一句: - 云母围屏俨画图,一奁秋水照凝酥: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母屏风就像是一幅精致的画卷,而窗外的雪花就像一幅画中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境。这里的“一奁秋水”形容窗外的景色如同秋天的水一样清澈,而“照凝酥”则形容雪花落在湖面上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天公戏玉太匆忙,顷刻朱楼换粉妆。 - 关键词:天公、玉、朱楼、粉妆 - 解析:这里形容雪如同天公随意的表演,瞬间改变了世界的颜色和面貌。"朱楼"指的是古代华丽建筑,用“粉妆”来形容雪后的建筑,给人一种温柔而梦幻的感觉。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2. 终夜窗明如对月,满庭花落不闻香。 - 关键词:终夜、窗明、对月、花落、闻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夜来得微雪,晓起不胜寒。”这两句是诗人在夜晚得到雪的消息,到了早晨起床后发现天降大雪。“夜来得微雪”说明雪下得不大,而且时间还很早;“晓起不胜寒”说明雪下到天亮时已经积得很厚了。“夜来得微雪,晓起不胜寒”的意思是:夜里下了一点小雪,清晨起来觉得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严寒天气的担忧之情。 “酽酒犹嫌薄,重裘尚觉单。”这两句是说:虽然喝着浓浓的美酒
【注释】 霏霏:雪花飘落。玉屑:指雪花,因形如玉而称玉屑。碎碎:形容雪花的零散和细碎。琼珂(qióng kē):美玉。珂,古代佩玉名。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的青玉饰物。庭前吟柳絮:比喻雪像柳絮一样轻柔飘洒。不知何处认梅花:不知道哪里才能认出梅花来。 【赏析】 咏雪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雪花喻物,以梅喻人,借景抒情,意境优美清雅,语言清新自然。 首句“霏霏玉屑点窗纱”
【注释】 迷离:迷茫。絮影:柳絮。乾坤:天地,指大地。朱门:红色的宫门。玉门:玉砌的宫门。河山:指祖国的大好河山。那分:哪能分辨?白日与黄昏:指白天和黄昏,比喻时间的不同。赏析:这首咏雪的诗,用“迷离”来描写雪花的飘忽不定,用“朱门转玉门”来写雪景的变化。最后两句,以白昼、黄昏来比喻时间的推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注释】 咏雪:吟咏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首两句写雪花的飘落,用“一片两片三四片”起句,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飘落的情景;次句“五六七八九十片”,又以“数”字领起,更突出了雪花的繁密,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三四两句,诗人由上句的“数”到这两句的“飞”,由“飘”到“飞”,从静态的“数”和“落”变为动态的“飞”
. 迷离絮影漫乾坤:描述雪花飘落的景象,像轻柔的羽毛,覆盖在大地上,形成了一片迷离的景象。 2. 顷刻朱门转玉门:形容雪花在一瞬间改变了颜色,从红彤彤的朱门变为晶莹剔透的白玉门,展现了雪的变化之快。 3. 万里河山同一色:描绘了雪花覆盖下的世界,无论是江河、山脉还是大地,都变成了同一种颜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4. 那分白日与黄昏:暗示着雪后的世界与白日和黄昏相比,有着不同的美
【注释】 一夜北风紧:一夜之间,北风刮得特别猛烈。紧:急。 开门雪满沙:大雪纷纷扬扬地落满了门外的地面。 铺阶都似玉:积雪把台阶铺得好像美玉一样。 着树即成花:积雪落在树枝上便结成了冰珠。 远近鸟声绝:远处近处的鸟儿叫声都已消失无踪。 纷:繁多。 微云谁共赏:细碎的白云没有人一起欣赏。 修竹自交加:修长的竹子互相交错着。 交加:交错。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冬日景色,诗人通过描绘雪花飘飞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句中的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根据要求作答。 “飞霰纷纷集”意为:纷纷扬扬的雪片像柳絮一样纷纷聚集。“西风冷趁人”意为:凛冽的西风刺骨般地袭来,使人感到寒冷。“漫天云似玉”意为:天空中飘洒的大雪像白玉一样洁白晶莹。“皎洁应无匹”意为:如此洁白
咏雪 围炉消受岁寒身,谁念袁安彻骨贫。 门外忽无黄叶路,客来都是白头人。 空池昨夜全填满,老屋今年转换新。 照我三冬读书处,明窗净几绝纤尘。 注释与赏析: 一、首句“围炉消受岁寒身” - 注释: 描述诗人在寒冷的冬季里,围着火炉取暖的情景。 - 赏析: 这句诗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温暖和舒适的珍视。通过“围炉”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在严冬中寻求慰藉的方式。 二
注释: 咏雪:这首诗是一首咏雪的诗。 纷纷飞雪遍遐荒,半是落花半是霜。 万里江山全着色,六朝宫殿又增光。 灞桥风里何人去,梁苑游中惹客忙。 更有一枝春意透,满林梅蕊暗飘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雪的诗,诗人以雪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首句“纷纷飞雪遍遐荒”,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表现了大雪纷扬的气势和场面。接着第二句“半是落花半是霜”,进一步描绘了雪花的形状和颜色,落花与霜的结合
译文 季秋封地下雨,寒月减同云。忽然看见山峰上白,哪看得树木梢上的霜雾。众人正自夸装饰华美,我独自想念耕作。不知能否来日朝拜庆贺,农田积了多少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季秋时节的景色以及作者对农作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感慨与赞美。 注释: 1. 咏雪:这是一首诗的名称,表达了诗人对冬天雪花的赞美之情。 2. 季秋:指秋季的一个阶段,通常包括初秋和深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