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宫云箔卷,露出玉帘钩。
清光无所赠,相忆凤皇楼。
新月
介绍
《新月》并非一个文学作品的名称。实际上,它可能是对某个特定作品或文学社团的误称。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之一,成立于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和梁实秋等著名文学家共同倡导。该社的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后,直至1933年结束。新月社不仅探讨了新诗理论,而且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推荐
注释:新月挂在仙宫的云箔上,露出玉帘的钩。清光无法赠给,只能相忆凤皇楼。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望月时所创作的。首句写月出云间,如卷云箔;次句写月挂玉帘钩,玲珑可爱;三句写月光虽美而无赠意,只有对月思人之情。全诗写月,却不着一字“月”,而月色自见,情思自现
《新月》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隐隐临珠箔,微微上粉墙。 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译文: 夜晚降临,月亮从天边升起来,像蛾的眉毛一样冷清而明亮。 潭中的鱼儿受到惊吓而跳出水面,云中的大雁害怕被射中而颤抖着飞翔。 月光隐隐约约照亮了珍珠般的帘幕,轻轻地映照在粉墙之上。 更加令人怜爱的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天上的月亮就像一轮盛开的桂花树,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赏析:
新月 云际婵娟出又藏,美人肠断拜金方。 姮娥一只眉先扫,织女三分镜未光。 珠箔寄钩悬杳霭,白龙遗爪印穹苍。 更期十五圆明夜,与破阴霾照八荒。 注释: 1. "云际婵娟出又藏":形容月亮在云端之上时隐时现的美丽景象。 2. "美人肠断拜金方":比喻思念之情如同对金钱的追求,虽然有期待,但内心却无法得到满足。 3. "姮娥一只眉先扫":嫦娥作为月宫的女神,用一只眉毛轻轻扫过,形容她美丽而高贵的姿态
注释: 新月:新月形,弯弯的像眉毛。 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月亮在云匣中,如同美人的眉眼。 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为何新月最能引起少妇的悲伤呢?夜里,它仿佛是落在了边关的城墙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月的美丽与动人之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少妇的同情和理解。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首句“玉钩斜傍画檐生”以新月比喻少妇的眉眼
新月 斗柄犹未西,明生已自庚。 月光本端正,人见有亏盈。 寂感此太极,炎凉彼世情。 徘徊花影下,独自掩柴扃。 译文: 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但已经看到了它开始变亮的时刻。 月光本来非常明亮和完整,但人们却常常看到它的不完美之处。 这让我想到了宇宙中的一切,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都是互相依存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变化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斗柄犹未西
【新月】 新月初升于禁鼓楼头,弯弯的明月挂在树林之梢。 谁家的新镜刚刚磨过,玉匣参差盖未交。 注释: - 新月:月亮初升的样子,通常指农历每月初一或十五左右,月相开始由满月转变为新月的阶段。 - 禁鼓楼头第一敲:指的是在皇宫禁鼓楼上的第一声钟声响起的时刻。 - 弯弯新月上林梢:描绘了弯弯的新月如同挂在树梢上的珍珠。 - 谁家宝镜新磨出:暗喻新月是某个人家精心打磨而成的珍贵物品。 -
诗句释义: 1. 新月:即指初生的月亮。 2. 未审初三月,嫦娥怨阿谁: 这句表达了对月亮和嫦娥的联想与感慨。"未审"是表示不确定或询问的意思。“初三月”指的是农历月初时的月亮。“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孤独和哀怨。“怨阿谁”则是指嫦娥对于谁的怨恨。 3. 懒开十分镜,祇画一边眉: “懒开”意为懒得打开镜子,“十分镜”意味着完整的、完全的镜子
新月 几宵闲北寝,始见映西楼。 曲篆临钩误,残黄映额羞。 桂稀山自冷,珠浅蚌兼愁。 巧作纤纤句,才能喻两头。 注释: 1.新月:指月亮初生的样子。 2.几宵闲北寝:经过几天的休息后,终于有空闲的时间可以睡觉了。 3.始见映西楼:第一次看到月亮映照在西楼。 4.曲篆临钩误:月亮的形状像篆书的笔画一样弯弯曲曲的,看起来像是挂在钩子上,但实际上并不是。 5.残黄映额羞:月亮的光芒映照在额头上
诗句输出 稍傍夕楼明,娟娟底有情。 眉纤斗蛾出,钩曲误鱼惊。 欲暗犹衔岫,将斜更上楹。 刀头君自晚,莫枉桂初生。 译文输出 新月缓缓靠近傍晚的高楼,显得明亮又充满情感。 月亮像细眉一样勾画着娥眉,斗蛾般的眉毛从天际划过。 它的光芒让鱼儿误以为是危险的钩子,惊恐地逃离。 它似乎想要在天边消失,却更靠近了山峦,映衬着山峰的线条。 它仿佛是夜晚的刀刃,你我应当在深夜中珍惜美好时光。 注释及赏析
【注释】天面:指天。新月:月亮初生,呈弯弓形的月亮。 昏昏:昏暗的样子。愁:忧伤、忧愁。晚来云色解:晚上来的云彩散去了。 新月放眉头:新月挂在眉梢上,好像在皱眉头似的。 这首诗是作者在夜晚看到天上的月亮时所写,通过描写月亮的形状和表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新月 星珠错落飞破镜,玉斧应须及时整。 虽然光细轮未安,犹得山河半边影。 几人矫首望婵娟,三五二八清光圆。 光被四表千万年,不独长挂西南天。 注释: 1. 星珠:比喻新月,形状像星星一样。 2. 玉斧:指嫦娥的丈夫后羿,他用玉斧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太阳。 3. 光细轮:指月亮,月亮的光很细,就像轮子上的光线。 4. 矫首:仰望。 5. 婵娟:月亮的美称。 6. 三五二八
注释: 新月:新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老天大巧亦儿嬉,磨出霜镰仅一眉。 老天在天上玩弄,把月亮磨得只剩下一点; 它像一把锋利的镰刀。 西园:即西院或西圃,是皇家园林名。 瘦梅树:指西院中的梅花。 闲心浑怯损南枝:我的心也随着月光而变得寒冷,连向南边的树枝都感到害怕。 赏析: 这首小诗写新月初升时的景象和诗人的观感。“老天大巧亦儿嬉,磨出霜镰仅一眉。”诗人首先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注释】 新月:指初升的月亮。 禁鼓:古代宫廷中报时用的铜鼓,这里指更鼓。 第一敲:一更鼓声。 乍看:突然看到。 谁家宝鉴:指镜子。宝镜是珍贵的镜,这里比喻月亮。 小:少,不足。 匣:指盒、匣子。 参差盖不交:形容镜子的边框上刻有花纹或图案,相互交错重叠。 【赏析】 “禁鼓初闻第一敲”,点明时间——夜深人静时刻;“乍看新月出林梢”则描绘了月光从树梢升起的美景,给人以新奇之感和宁静之思
注释: 新月 —— 指月亮刚出现的时候。 碧汉新磨印甲痕 —— 用碧色的天幕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新月刚刚出现在天空中时的景象。碧汉代指碧蓝色的天幕。印甲痕,比喻像刀剑那样锋利的月光照射在地面上留下痕迹。 山头忽堕玉钩寒 —— 形容月光如钩,挂在山顶,显得格外清冷、皎洁。 澄江只在青山外 —— 指清澈见底的江水只存在于远离喧嚣的青山之外。 忆得垂纶七里滩 —— 回忆起曾经在七里滩垂钓的情景。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某句诗的意思”等,然后根据各选项的要求圈出相关诗句,最后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要求考生对《新月》一诗逐句进行释义并赏析。首先,考生要明确题干中的“逐句”要求,即要求考生对每一句诗进行解释。接着,根据这一要求逐一分析诗句,并结合全诗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的难点是“叶翻寒不定,云去意无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新月, 在风中摇曳,如同白羽般轻盈。 我向新月行礼问仙娥为何如此。 为何偏偏怀恨别人,却收敛自己的蛾眉。 眉头已经如此愁苦,对他人又能如何? 料想中秋之夜,动人之情定会更加。 注释: 1. 新月:指月亮初上。 2. 临风摇白羽:形容月光下,新月如白羽般轻盈飘动的景象。 3. 揖月问仙娥:以揖礼问候仙女,询问她为何如此悲伤。 4. 底事:何事,为什么。 5. 偏怀恨:偏生怨恨
新月 新月,即初月。古人有诗云:“皎皎明月照我床,夜来归梦到汝房。”可见其美。 窥人:指月亮。半面出修眉:意指月亮像美人的眉毛,只露出一半。修眉,形容眉毛修长、美丽。 斜傍船窗作意低:意指月亮斜靠在船上的窗户上,好像在故意压低自己的身影。作意,故意,有“偏”之意。 已被江妃偷画得:江妃,传说中的美女西施。偷画得,指西施被月亮的美丽所吸引,偷偷画下了她的模样。 一湾清影卧寒溪
【注释】 1.新月:即上弦月,初生之时,形状如弯弓。 2.未上弦:月亮尚未到满月时,还处于月初阶段。 3.碧云边:指月亮挂在天空中的云朵边缘。 4.蛾眉:蛾的触须,这里用来比喻眉毛,形容女子的眉毛细长而美丽。 5.十五团圆: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月圆之夜。 6.照满天:形容月亮明亮地照亮了整个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新月之美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新月形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新月 《新月》 花外惊新月,春残复满弓。 馀香轻坠露,疏影细寒风。 火禁通方俗,年华思老翁。 清光堪半夜,稍醉玉壶空。 注释: 新月:指初生的月亮。 花外惊新月:在花儿的外面突然看到了初生的月亮。 春残复满弓:春天已经过去,但月亮又重新填满了整个天空。 馀香轻坠露:月光下花香飘散,轻轻落在露水上。 疏影细寒风:稀疏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显得格外纤细。 火禁通方俗:烟火禁忌被打破了
新月 稍见桑榆上,还沈河汉西。 气凉知露白,天阔见星低。 静色馀帘额,回光射鸟栖。 城乌偏可恨,到晓不休啼。 注释: - 《新月》是一首描写月亮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对夜晚宁静美景的欣赏。 - "稍见桑榆上,还沈河汉西":在夕阳的余晖中,月亮渐渐显现在桑榆之上,然后消失在银河的西边。 - "气凉知露白,天阔见星低":感受到凉爽的气息,知道清晨的露水已经变得晶莹剔透;天空开阔
诗句解读与译文: - 诗句解析: 1. 微光已成魄,隐隐夕阳间。六幕无人卷,一钩长自闲。 这两句描绘了新月在夕阳余晖中逐渐升起的画面,以及它静静地悬挂在天空中的景象。"微光已成魄"意味着月亮的光芒已经非常微弱,几乎可以与星魄相比拟;"隐隐夕阳间"则形容夕阳的余辉与新月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六幕无人卷,一钩长自闲"则进一步描绘了新月的宁静,即使周围没有其他人,它也依然自在地悬挂
解析与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保持的感慨。每句诗都蕴含着深意,以下是逐句的详细分析与翻译: 1. 新月:这是第一句,描绘了新月的美丽与宁静。"澹扫蛾眉雨后天",描述了雨水过后,天边的新月如同轻轻擦拭过眉毛后的面容,显得更加清新脱俗。"天容澄洁称婵娟",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本身的清丽和美丽。这里的"婵娟"是对月亮的美称,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好形象,增添了诗意。 2. 译文
注释: 新月:新近出现,刚露出轮廓的月亮。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 昨夜,指昨晚或前夜。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隐士,曾事汉光武帝刘秀,为谏议大夫。据传说,他曾在浙江会稽山垂钓,光武帝曾派人请他出山做官,他则把钓鱼竿掷回说:“吾闻富贵非所欲,帝岂能急求?”后光武帝又以“明主可遇而不可求”相劝,他便隐身江湖多年。“失钓钩”,比喻严光不肯出仕。“碧云”句,意谓月亮虽未团圆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新月如佳人,娉婷特姝丽。 云端露蛾眉,丰标迥然异。 辉彩虽未盈,已足破昏翳。 但愿早团圆,神光耀寰宇。 从兹亿万年,长照人间世。 注释和赏析如下: 注释 1. 新月如佳人:新月的形状或姿态被比喻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这里的“佳人”指的是月亮。 2. 娉婷特姝丽:形容新月的姿态优美,如同一个美丽的女子那样动人。 3. 云端露蛾眉:形容新月在云端之上,像美女的眉毛一样清晰可见。
新月 稍向天边落,初从云底生。 徒然似钩曲,能得几时明。 注释: 新月,即农历每月初一,此时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L1位置上,月球的亮面背着地球、暗面朝向地球,肉眼无法看见它。新月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人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首次再见到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在这个时刻,新月的形状像是一个弯曲的钩子,但又能持续多久呢?它的亮度逐渐减弱。
新月 新蛾长复长,画出天中央。 且莫清光满,频含白露凉。 愁生牛女夕,梦绕翠楼旁。 一缕从银汉,蛛丝萦断肠。 注释: 1. 新蛾长复长,画出天中央。 - “新蛾”指的是新月的形状,“长复长”形容其形态不断延长。 2. 且莫清光满,频含白露凉。 - “清光”指月光的明亮,“满”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月亮完全被照亮。 3. 愁生牛女夕,梦绕翠楼旁。 - “牛女”是牛郎织女星的名字,“夕”表示晚上。 4
【新月】 即新弦的月亮,指初升的新月。蛾,指女子眉毛。繊复繊,轻细的样子。解画,解开画上的绢。冰蟾,指嫦娥。朱阁,红色的楼阁,这里借指华丽的宫殿。钩,挂在帘子上的环扣。翠帘,用翡翠制成的帘子。花,指花朵。香细点,花朵香气细碎而微有斑点。云,指云彩。粉,指胭脂。微沾,微微沾湿。为学唐宫样,模仿唐代宫中女子梳妆的样子。依依看不厌,留恋不舍地观看。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月光下看到的美丽景象和心情
这首诗的标题是《新月》,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1. 新月 - 新月:指初升的月亮,通常出现在夜空中。 2. 娟娟绝爱似蛾眉 - 娟娟:形容月亮明亮而美丽。 - 绝爱:极其喜爱。 - 蛾眉:古代美女的一种眉形,这里比喻月亮的美丽。 -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极其喜爱那明亮的新月,它就像一位美丽的蛾眉姑娘一样。 3. 不道光开玉镜迟 - 不道:不知道,不了解。 -
【注释】 皓魄:明月。色已妍:已经明亮了。纤纤:细长的样子。两头圆:指月亮的两边,即月牙儿。齐纨:白色的丝织品。任尔:任凭你。霜雪:比喻洁白。团扇:圆形的扇子。裁成:剪成。弃捐:抛弃、丢弃。 【赏析】 《新月》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新月的形态和用意来表现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美好事物不能持久的感慨。 首句“皓魄初生色已妍”中,皓魄即明月,色已妍则指其光芒明亮
注释: 新月:即新月,月亮的一种形态。 玉镜初开匣:玉镜初开,即新月刚露出水面,如玉般清亮。匣,指匣子。 嫦娥露巧妆:嫦娥,传说中月宫的女子;露巧妆,即用露水化妆。这里比喻新月的娇美。 天西新样子,传与画眉郎:天西,天空的西部,这里借指新月。 画眉郎,古代男子常用来称呼自己的妻子或恋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新月美丽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新月的描绘,赞美了新月的美丽和娇嫩。同时,诗人还以嫦娥为比喻
新月 新月如弓曲未平,清光照我入孤城。 当空桂影浑疑见,绕路松阴解送行。 译文: 新月如同一把弯弯的弓,还未完全消失,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孤寂的城。在天空中,桂树的影子仿佛隐约可见,环绕的道路旁的松树阴影为我送别。 赏析: 这首诗以新月为题,通过对新月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的景象。首句“新月如弓曲未平”形象地描绘了新月的形状和特点,如同一把弯弯的弓尚未完全消失
新月 桂苑初辉碧汉隈,商歌休按紫云回。 玉环当夕谁应剖,宝镜临妆半欲开。 零落蒹葭催捣素,晚风楼阁待传杯。 嫦娥此际怜孤寝,斜抱银钩护影来。 注释: 1. 桂苑:指月光洒下的庭院或园林,这里指代月亮照耀下的景色。 2. 碧汉隈:形容银河的弯曲之处。 3. 商歌:古时候以五音为序,分为“宫、商、角、徵、羽”,这里的“商”指的是夜晚的歌声。 4. 紫云回:形容歌声悠扬宛转。 5. 玉环:这里指月亮
【解析】 “纤痕遥共薄云流”意思是:纤弱的月影在天空悠然飘移,和天上的薄云相映成趣。“纤痕”即纤毫,形容月亮之微。“皓魄分明”,指月光皎洁明亮。“举世争言月似钩”意思是:人们争相传颂月亮像一把钩子。 【答案】 译文:游客登楼远眺,看到那纤痕与薄云相连,纤痕遥共薄云流,诗人用“纤痕”来比喻月亮。皎洁的月光如一轮皓月在夜空中高悬,它清晰可辨。人们竞相传颂着月亮像一把钩子。赏析:这首诗写中秋之夜
【赏析】 即初月。弯弓,指月形似弯弓。广寒宫,传说中月宫的宫殿名。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也即上弦月。此诗为中秋望月而作。首句写月亮的形状,以“弯弓”形容其圆润;二句写月光洒在太空,照亮了夜空;三、四句写月亮高悬于天空,皎洁无瑕,仿佛广寒宫一般。整首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新月, 月亮初升的形态,这里指新月。 木洞江头新月明,疏星点点急滩声。 在木洞口(地名)江边新升起的弯月十分明亮;远处急流拍岸发出阵阵声响。 南斗:北斗星,星宿名。 三峡:指瞿塘峡、西陵峡、巫峡。 东岩:山名。 吠犬:狗吠的声音。 群盗警:盗贼的警报声。 吟猿:猿猴啼鸣。 独游情:独自一人出游的心情。 可怜千里无空谷,未了年来户口征。 可惜千里之内没有一片静谧之地;赋税年年加重,民不聊生。 注释
新月 在月亮升起的极东之处,万顷虚空中仙籁无声。 暗魄尚未盈满银汉,清辉深入翠帘通幽。 天河荡漾如钓鱼,云阵氤氲望挂弓。 别有多情京兆尹,欲摹纤态可能同。 注释: 1. 新月:指月亮初升时的形态。 2. 哉生明渡极之东:哉生明,即明亮的月光,渡极之东,指月亮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3. 仙籁无声万顷空:仙籁,指仙女演奏的音乐。万顷空,形容空旷的场景。 4. 暗魄未盈银汉迥:暗魄,指月亮的光芒
【注释】 新月:月亮刚出现的时候,叫“新月”。 蟾:指月亮。 呼儿急卷帘:急忙叫孩子拉开窗帘。 即看明浅席:立刻看见月光映照出清浅的地面。 旋复上虚檐:随即又回到高高的屋檐上。 兔魄:指月亮。 银窟:指月亮。 蛾眉挂玉纤:指月亮像美人的眉毛挂在天空。 三五夜:农历十五日的晚上。 乌鹊:指月亮。 占:占候。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十五夜看到明月的情景。首二句写诗人登楼所见,三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新月的景象。下面是对每一行诗句的解析及其对应的关键词注释: 新月抱银钩,当轩净欲流。 - 新月抱银钩:比喻新月形状如银色的弯钩。 - 当轩净欲流:形容月亮明亮清澈,仿佛要流到窗外一样。 星稀光尚怯,云薄影同浮。 - 星稀:星星稀疏,光芒微弱。 - 光尚怯:光芒似乎有些颤抖。 - 云薄影同浮:云层薄,月光与影子似乎一起浮动。 根植桂子固,枝空乌鹊愁。 - 根植桂子固
新月 桥头初见新月,一年之始。 影落在江水中,显得冷清,光照亮着万户春。 海门潮水浩浩渺渺,山路石磷磷。 何需清辉满地,娟娟新月已可人。 注释: 1. 桥头初月上:桥头上刚看到一轮初升的新月。 2. 相见隔年新:虽然刚刚见到新月,但感觉像隔了一年似的陌生。 3. 影落千江冷:新月投下的影子落在江面上,显得十分寒冷。 4. 光生万户春:由于月光的照射,万家灯火都亮了起来,好像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
注释: 新月:月亮初升的样子。 光斜镜露边:月光斜照在镜子的边缘上,使镜面变得模糊不清。 影没眉铺黛:月亮的影子遮住了眉毛的形状,像涂了一层黑色的颜料。 香烟隔院来:从隔壁传来了袅袅的香烟气息。 知有佳人拜:知道有人在向月亮祈祷或拜谢。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月光、影子、香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句,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夜晚景象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火云飞尽火星流" - 描述天空中夕阳余晖的消失与火星的流动。 - 注释:这里的“火云”指的是晚霞,象征着日落时的壮丽景象,而“火星流”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余晖逐渐消散,如同火星般在高空中移动。 - 赏析:此句通过对夕阳余晖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稍带哀愁的氛围。 2. "忽见清霄月一钩" - 描述突然发现夜空中出现了弯月。 - 注释:这里用“清霄”形容天空的高远
注释: 在空廊中看到新月,天色将要黑了还倚着栏杆。 反而嘲笑关山的客旅,独自看月亮而感到愁闷。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清秋月夜下独自登高望远,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新月”二句,描写自己登上楼台后所看到的景物,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和乡思之情。首句写所见,次句写所感,两句互为表里。“虚廊”,指空阔的廊道。“见新月”,是说在空廊中见到新月,可见月光照得多么明亮。“欲暝尚凭阑”
【解析】 此诗写新月从青罗巾上探出,映照在弦边,显得格外明亮。“新月”是全诗的题眼,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新颖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和明快的节奏,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初月刚刚露出,似有若无地映着弦上,像嫦娥刚梳妆罢,懒洋洋地将鸾镜收起来。这两句诗,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新奇的境界。 【答案】 新月 疑是嫦娥罢晚妆,懒将鸾镜照昏黄。 等闲投入青罗袋,露出弦边一指光。 译文:“疑是嫦娥罢晚妆
新月 素娥新画半弯眉,丹桂花开向北枝。 街鼓未鸣人未绝,清光虽好不多时。 注释:素娥指月亮,她刚画好了眉毛,半弯的新月如美女的细眉般柔美;丹桂盛开在北边的树枝上,香气四溢。街上的鼓还没有响起,人们还未散去,但明亮的月光却不会持续太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亮的美丽和夜晚的宁静。诗人以素娥、丹桂、街鼓等为意象,生动地勾勒出月夜的美景
新月 江月多新意,舟人厌屡看。 孤萤新破暝,惊鹊暂偷安。 逗水疑残照,窥窗酿薄寒。 乡程凭梦到,频听叶声乾。 译文: 江面上的月亮充满了新的意境,船夫们厌倦了一次又一次地欣赏。 一只孤单的萤火虫刚刚结束黄昏时分的飞舞,一群惊起的喜鹊暂时在枝头寻找到了暂时的安宁。 仿佛是逗弄着江面上的残阳,透过窗户似乎可以感觉到那股薄薄清凉的寒意。 故乡的路就靠着梦境来引领方向,频繁听到树叶发出的声响。 赏析:
新月 是谁将玉爪指向长空,万里江山一样同。 映水有钩鱼却钓,衔山无箭鹤疑弓。 清光未放云霄外,素影遥分宇宙中。 轮满待逢三五□,九州四海照无穷。 注释: - 谁将玉爪指长空:用“玉爪”暗喻月亮的皎洁明亮。 - 万里山河一样同:形容月亮照亮了整个中国大地。 - 映水有钩鱼却钓:水面上倒映着月亮,好像鱼儿在钓鱼。 - 衔山无箭鹤疑弓:山峦之上倒映着月亮,就像没有箭的弓箭。 - 清光未放云霄外
【赏析】 《新月》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新月的幽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首联“疏帘一线入,斗室十分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窗帘稀疏地透进一丝月光,整个房间沐浴在春意盎然之中。这里用“疏帘”、“一线”形容月亮的光芒,形象生动,使人联想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的景象。接着,“光细足幽赏”,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的特点,它细小而明亮,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新月 东瀛寥阔月来迟,伫待清光漾水涯。 台上乍开三寸镜,窗前初画一弯眉。 鸿惊曲木云深处,鱼避沈钩浪暖时。 应是婵娟深自晦,岂教玉斧镇相窥。 ---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东瀛寥阔月来迟 - “东瀛”指的是日本,此处表达对月亮从海的远方逐渐升起的期待。“寥阔”意味着辽阔无垠,表达了一种遥远和宁静的氛围。“月来迟”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时间较晚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等待的感觉。整体而言
【解析】 此诗写新月初出,素娥照映在池塘中。作者以素娥喻明月,用“新”“貌”二字形容素月如美人般娇丽动人。诗人把素娥比作刚从天上来的新月,用“掩映”“照”字写出其清辉照人,美艳绝伦的情状。“不识”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知道月亮有圆缺盈亏的规律,却不认识这轮清辉映照在池塘里的皎洁的月亮。最后两句说:自己虽见过许多次月亮,却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惊奇而怀疑了,原来月亮并不是一个
《新月》 诗句释义: 1. 帘卷西风小院门,玉阶凉动近黄昏。 - 描述了庭院的景象,帘子被风吹起,暗示着夜晚将至。玉阶(台阶)因凉风而显得有些凉爽,暗示着时间已接近黄昏。 2. 蛾眉一曲横天平,疑是嫦娥指爪痕。 - 这里的“蛾眉”可能是指月亮,因为蛾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月亮的形状。而“一曲横天平”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就像一条横卧的眉毛。诗人怀疑这是否是嫦娥的手指留下的疤痕
. 诗句解析: - “忽睹银钩挂”:描述了一种场景,突然看到月亮像银色的钩子一样挂在天空中。这里的“银钩”形象地比喻了月亮的形状。 - “窗前花影新”:描绘了一个画面,窗前的花朵的影子映照在窗户上,显得格外新鲜明亮。 - “欲留难久住”:表达了一种情感,想要留住这一刻的美景,但却很难长久停留。 - “妒杀画眉人”:形容了一种情绪,嫉妒之情胜过了其他的情感。这里的“画眉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
新月 别去才三夕,重逢更可人。 嫦娥临玉镜,照下晚妆新。 注释: - 新月: 描述的是月亮刚升起来的样子,通常称为“上弦月”或“初月”。这里的“新月”指的是这样的月亮。 - 别去才三夕: 指的是刚刚分别了三天,但很快就能再次相见。 - 重逢更可人: 重逢之后,彼此更加珍惜和欣赏对方。 - 嫦娥: 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常被用来比喻思念之情深长或女子的美貌。 - 临玉镜:
新月 三五称佳夕,清辉自昔闻。 今看新月早,已觉夜光分。 无力穿疏幔,如钩隐暮云。 却疑墙角上,花影欲纷纷。 译文: 十五的月亮最为明亮,自古以来就有“月明星稀”的说法。今晚看到初升的新月,它早已把夜色照亮。 新月升起得如此之早,让人感到夜晚的光芒已经分割开来。 新月没有力量穿透稀疏的窗帘,如同钩子般隐藏在傍晚的天空中。 我怀疑那墙角上的花影子是不是也在晃动,仿佛是无数花朵的影子。 赏析:
新月 向圆新月一弯开,可奈人生老莫回。 郁勃瓶花能乱性,手焚香麝看成灰。 译文: 新月初上,如弯钩的银色月亮刚刚升起,可惜人生不能回到过去。 郁勃的花瓶会扰乱人的本性,手烧香和麝香都会让人变成灰烬。 注释: 1. 「向圆新月一弯开」:描述的是新月的形状。 2. 「可奈人生老莫回」:表达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3. 「郁勃瓶花能乱性」:形容花瓶中的花朵会干扰人的情绪。 4. 「手焚香麝看成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月下独酌·其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新月上来了,明亮的月光洒在娟娟的小溪上。 - 注释:新月(新的月亮),来(出现),照(照亮),娟娟(形容溪水清澈明亮)。 2. 石径上的松树和萝蔓被夕阳的余烟笼罩着。 - 注释:石径(石头铺成的小径),绝磴(陡峭的山路),松萝(松树和萝蔓),暮烟(傍晚的烟雾)。 3. 翠微山峦的题诗被雨水打湿,无处安放。 -
新月 一钩挂云端,向夕光囧囧。 帘卷碧窗明,纤纤上高岭。 弯环似修眉,扫出春山影。 团圞待三五,朗照秋天迥。 译文: 新月如同挂在天边的一弯钩子,它被夕阳映照显得格外明亮。 打开窗帘,明亮的光线洒满了窗户,我仿佛看到了那新月挂在高楼的顶部。 新月的形状像眉毛一样弯曲,照亮了周围的景色,让那些山峰都变得清晰可见。 月亮圆而明亮,就像是一团火焰,照亮了整个秋天的天空。 注释: 1. 新月
新月 乍见是将落,愁心不可论。阴阴当镜阁,惨惨挂关门。 光弱如新病,天长有断魂。相看两幽绝,一角远山痕。 注释: 乍见是将落,愁心不可论。阴阴当镜阁,惨惨挂关门。 —— “乍见”意为“刚刚看到”,这里形容新月的形态;“将落”即快要消失的样子;“阴阴”形容月光朦胧;“当镜阁”指月亮像镜子一样挂在高高的楼阁上;“惨惨”形容月光暗淡;“挂关门”比喻月色昏暗如同关闭了门。 光弱如新病,天长有断魂。
新月 开帘延瞑色,凉月已如钩。 顿使碧天远,平含万古愁。 软钟林外寺,薄雾水西楼。 怅好幽人梦,依依不可留。 注释: - 新月:指的是月亮已经出现,开始出现在天空中。 - 开帘延瞑色:打开窗帘迎接夜晚的到来,因为夜色朦胧而看不清外面的景象。 - 凉月已如钩:形容月亮的形状像弯钩一样清晰可见。 - 顿使碧天远:突然间使得天空显得非常遥远和空旷。 - 平含万古愁:月亮平铺在天空中
【解析】 本诗首联“念我初时学拜痴,清辉夜夜转庭墀。”意为想起我当初学习拜月的情景,那明亮的月光从窗前流过。“念我”即“念我初时”,是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初时”即“初”字,指刚开始的时候。“学拜痴”的“学”是“学习”的意思;“拜”是“模仿、效法”的意思。这里指作者向别人学习拜月的情趣。“清辉”即“月光明亮”。 “夜夜转庭墀”中的“夜夜”是“每天”的意思;“转”是移动的意思;“庭墀”是指庭院
【解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新月”一诗,首句写景:“远望 云山暮霭浮”,远望云山,暮霭浮起,渲染了黄昏时的幽静;次句写人:初生纤魄挂南楼。纤弱的月亮挂在南楼上,照见女子娇美的容貌。三句写物:树头宿鸟惊弓影,水面游鱼怯钓钩。树头宿鸟被惊飞,水面游鱼因害怕而不敢靠近钓钩。四句写情:淡淡画眉微有恨,深深学拜便含愁。她画上淡眉,心中却充满了怨恨;她学着跪拜的姿势,心中却充满了忧愁。五
这首诗的标题是《新月》,诗人通过描绘新月初升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一湾初月影纤纤”,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新月的形状和特点。这里的“初月”指的是新升起的月亮;“影纤纤”则形容月亮的形态优美、纤细柔和。这句诗通过对新月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美丽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清浅馀光照短檐”,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照射在屋檐上的情景
【赏析】 《新月》是宋代诗人陈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自己与友人游湖赏景,吟咏新月的佳趣。首联写游湖赏景,颔联写曾试举杯邀明月,颈联写情思已久,因缘相遇,尾联写新月半钩,情知有佳作可吟,且推迟三天。全诗以“新月”为题,紧扣题目,写景抒情,意境幽深,韵味隽永。 【注释】 1. 甲戌:即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 2. 跋马:快马加鞭。 3. 崇情:深厚的感情。 4. 屈指数
《新月》 新月映林扉,雪后益清迥。 孤鹤弹梵音,陊翎自顾影。 今宵值偶然,真趣尔恒领。 注释: 1. 新月映林扉:新月挂在树林的门口,映照出一片宁静的景象。 2. 雪后益清迥:雪后的山林更加清静高远。 3. 孤鹤弹梵音:孤零零的鹤在鸣叫,仿佛在弹奏着梵音。 4. 陊翎自顾影:鹤的羽毛在阳光下反射出自己的影子。 5. 今宵值偶然:今晚的相遇是偶然的。 6. 真趣尔恒领:真正的情趣永远伴随着你。
注释: 新月:新近出现的月亮,这里指新月初升的形态。 一搯烂银钩:形容新月形状如同银色的弯钩,形象生动。 可望不可揣:可以远远地看见,却不能用手去摸。形容新月虽然美丽,却无法接近,只能远远地欣赏。 坚欲玉尺量:坚决要用玉尺来测量。玉尺是古代一种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这里比喻用来形容对新月的美丽和价值的认识。 却入西林里:却是指反而进入树林中,西林是古人对山林的雅称,这里指月光下的景象。 汉边敛云片
【注释】 载:装载。蛾眉:蛾子触须的弯曲部位,此处借代蛾眉,指女子的眉毛。延颈:伸长脖子。迟:迟滞。满轮光:月色如满轮之光。宜人景:适宜人的景色。星榆:星星点缀的榆树。谁则睹:谁能看到。塞树佳莫并:塞外的树木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寒:冷。目共逾西岭:眼睛一起越过西边的山岭。 【赏析】 《新月》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新月的美丽和迷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 1.新月:指月亮刚升起。 2.霁(jì):雨后天晴。 3.武帐冰夜窗,豫天影遐岭:武帐,指军营中帐篷的帷幕;豫天,指洛阳的天空。 4.怡神:使人心情愉快。在泬寥(xuèliáo):形容天空湛蓝明朗。 5.流藻契虚静:形容水波粼粼,与水面上的影子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6.嵩门:指太室山。 【译文】 雨后的天空像洗过一样洁净明亮,入冬时节的夜晚寒气袭人如虾蟆般瑟瑟发抖。
新月 新月尚韬光,山中亦自好。 入夕寒生轻,近峰魄坠早。 馀影舞松杉,清况悦禽鸟。 我闻扫愁帚,可以开怀抱。 而胡倚咏间,懑尔增烦恼。 注释: 1. 新月尚韬光 - 新月尚未显露光芒。 2. 山中亦自好 - 在山中也自有一份美好。 3. 入夕寒生轻 - 傍晚时分,山林中的寒气似乎变得轻盈。 4. 近峰魄坠早 - 接近山峰时,仿佛自己的魂魄也坠落得更早。 5. 馀影舞松杉 - 月光下
新月 新月生西方,盈匡度可揣。 钦天精其数,常人昧兹旨。 谓月向西行,岂有就东理。 试看蛾眉时,常自申位始。 既至轮满夕,则在卯宫矣。 所见向西者,盖不由乎已。 古人有精喻,谓磨盘走蚁。 译文: 新月从西边升起,圆而明亮,它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天空。人们常常被月亮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却往往忽略了它的真实面貌。有人认为月亮是从西向东运行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月亮实际上总是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
新月: 山静秋深新月小, 楸梧风动惊栖鸟。 归群牧马听人呼, 唧唧蛩音泣寒草。 犹忆昨年太液池, 金波摇漾光琉璃。 飞觞沸管讵不乐, 风餐露宿将何为。 将何为,清歌一曲有所思。 译文: 在新月升起的寂静秋夜,山静谧而深邃,月亮也显得格外小巧。楸树和梧桐被微风轻轻摇晃,惊起了栖息在枝上的鸟儿。 我听到牧人在群中呼唤马匹的声音,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回荡,让人心生感慨。蟋蟀的鸣叫声在寒冷的草丛中响起
注释:冬月的冬山又一时,正好遇到玉钩松际。徘徊不肯栖西岭,似在高斋钓诗。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新月的形神,写自己高洁、清逸的志趣和不随流俗的精神风貌。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抒情。“冬月”点明时节,“冬”字既形容月色之清寒,又写出月夜之寂静。“山又一时”,说明时已值寒冬腊月,但月亮依然如期而至。“玉钩”,指月亮弯弯的样子像钩子。“松际”,指松树边,即松树下
【注释】 新月:指初生的月亮。 眉:这里用来形容月牙的形状,因为眉毛的形状像月牙。 有光:指月光明亮。 半因载月半乘凉:一半是月光,一半是因为乘凉。 秋蝉:秋天的知了。 试响:发出叫声。 弹指流阴幻是常:弹指之间时间就过去了,光阴如同梦境一样。 【赏析】 这首小诗以“新月”为题,描写新月的形态和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新月: 这句诗直接点明主题,描述的是新升起的月亮。"新月"通常指的是农历每月初出现的新月,此时月轮尚未完全露出地平线,呈现一种朦胧的状态。此字不仅描绘了时间,也传达了一种静谧和平和的氛围。 2. 襄云开处一痕纤: "襄云"可能指厚重的云层,当它们被风吹散时露出月亮的痕迹。"痕纤"形容这种痕迹细长而柔和,如同纤细的丝线。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新月比作被风吹散的云层
新月 碧汉秋眉露一痕,晚凉行馆静尘喧。 扫愁亦是添愁者,冷露无声桂影鶱。 注释:新月在碧蓝的天上,就像一条弯弯的眉毛上挂着一丝丝寒露。傍晚时分,行馆安静得连尘埃都听不到一丝声响。这扫去心中烦闷的新月,反而让心情更加沉重。冷清的月光下,桂花的影子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赏析:这首诗以新月为题,通过对新月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注释:新月挂在梧桐的台阶上,影子还是朦胧的,去年秋天这个时候我也在这里遇到过。 怀疑是天上的仙女在思念天上的白帝,却让它的眼泪洒落到寒冷的草丛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月亮挂在天空中,照亮了大地。诗人用“新月”作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梧阶钩影尚朦胧”,描述了新月挂在梧树台阶上的影子还模糊不清的景象。这里的“桐阶”指的是一个台阶
新月 万里秋空净如洗,一弯新月淡无痕。 轮迟满魄光犹浅,色照群山暝不昏。 飒沓已增寒淰淰,虚无那辨兔爰爰。 行宫古树常经惯,即景今宵略可论。 释义: 1. 万里秋空净如洗,一弯新月淡无痕。 - 万里秋空:广阔的天空,秋高气爽,天空格外的明亮和宁静。 - 一轮新月:月亮在天空中刚刚升起,显得十分清亮。 - 淡无痕:月亮挂在天空中,虽然明亮但是并不明显。 2. 轮迟满魄光犹浅,色照群山暝不昏。
【注释】 新月:指初生的新月。蛾月:《诗经·小雅·斯干》有“月离于毕”之句,后即以月离为新月的代称。夜渐添长景倍新:夜幕逐渐加长,景色也显得格外新鲜。帐殿:指军帐。篆(zhuàn):刻有龙凤等花纹的铜印。辉雉尾:指军帐装饰着像雉尾一样翘起的帷幔。网城漏:古代计时器,漏刻上刻着鱼鳞形状,用铜丝制成,用以记时,因称漏刻。晃鱼鳞:指漏刻上鱼鳞形状的刻度移动闪烁。一天秋思吟新魄:一天中
新月 中秋西去又生西,依旧秋光银汉低。 待满轮规争数日,拟抟镜影乏长梯。 山高月小情真到,树直烟横望欲迷。 试想嫦娥经浩劫,几回循转可容稽。 注释:新月指的是月亮初升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像新月,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觉。中秋西去又生西,依旧秋光银汉低。这句诗描绘了月亮从西方升起,月光洒在地面上,照亮了大地。中秋的夜晚,人们通常会赏月,而这里的月亮似乎在不断升起和落下
新月 急就西移为转东,情知数转便应中。 素娥盻节兴心别,诗客睋空不语同。 半魄旋飞榆树杪,微香已度桂花丛。 露凉风静雕栏畔,小立依然个影胧。 注释: 1. 急就西移为转东:意思是月亮从西边移到东边,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2. 情知数转便应中:意思是知道月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所以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3. 素娥盻节兴心别:意思是嫦娥看到中秋佳节的到来,心中涌起了一种思念的情感。 4.
新月 一钩新月绛河涯,素影轻寒披。 才送华镫惊过节,初来武帐又催诗。 烟花少迟红尘梦,半满凭参白业椎。 底用巡檐将步砌,清光无碍到毡帷。 注释:新月(即上弦月):农历每月月初出现的月亮。绛河:指银河。素影:明亮的月光。披:覆盖。华镫(dēng): 华灯,指元宵节燃放的彩灯。惊:惊动。武帐:指军营帐篷。催诗:催促创作诗歌。烟花:指烟花爆竹声。红尘:佛家语,喻世间繁华。参:指参禅。白业椎:佛教用具
注释: 银潢:银河。乍拂:忽然掠过。 新月:初生的月亮。今岁:今年。 积雪楼阴寒不湿,纤云天际晚偏晴:大雪压在楼顶,寒冷的天气却不会沾湿,细如丝的云彩在天空中飘着,到了傍晚才变得晴朗。 人期三五多悬望,䨲守盈亏岂系情:人们盼望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有圆月出现,但月亮盈亏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又怎么能影响人的感情呢? 朅(qi爵):同“慨”。缘底事:因何事。去年已觉可怜生:去年已经觉得可悲可叹了。
新月 非初盈亦非初缺,似眉细复似眉颦。 千古月更千古节,一年新见一年春。 佳辰不改便娟景,绮席难逢伉俪人。 拟向昙花参指处,色空空即息根尘。 注释与赏析: 1. 新月:这是一首描绘新月的诗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2. 非初盈亦非初缺:这里的“非”表示否定,意味着月亮并非始终处于满圆或亏缺的状态。而“初盈亦非初缺”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这种不固定性。 3.
新月 疏梧楼角影朣胧,皓彩寒光满碧空。 依然今夕是何夕,已过中秋又欲中。 无端感触增尔许,只此亏盈竟莫穷。 黄花节届西成美,底较常年兴不同。 【译文】: 新月挂在疏桐的枝头,影子模糊不清。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天空,使大地显得更加明亮。今晚仿佛回到了过去,但已经过了中秋节,又到了新的时期。我突然感到一阵感慨,因为月亮的变化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月亮的盈亏是无穷无尽的,它的变化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无常
新月 钩样中秋月未中,较常时月迥难同。 香飘丹桂三千界,光射银潮万道虹。 吴质不眠修玉斧,嫦娥耐冷守蟾宫。 昨年光景分明似,一晌睎吟悟色空。 注释: 钩样中秋月未中,较常时月迥难同。 这句诗描绘了新月的形状和与往常不同的特点。钩状的月牙形状,与往常圆润的月亮相比,显得格外独特。 香飘丹桂三千界,光射银潮万道虹。 这句诗描绘了新月散发出的香气和照亮大地的光辉。丹桂三千界暗示着桂花盛开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意和背景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诗歌注释和关键词进行赏析即可。此诗为咏月之作,以“新月”为题,既点明时间,又烘托气氛。 其一,首句写“初见”。月亮刚刚升起,像一把金钩挂在天幕上。“初见漾金钩”,“漾”指水波荡漾,用“漾”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初升的月亮,似弯弯金钩悬挂在天际,美丽动人
【新月】 乍非隔岭栖辉处,底用停杯试问之。 节过上元堪转忆,光韬满镜未全披。 独怜武帐拈吟际,每值冰天送朗时。 漏下驿传封事至,批黄也觉夜眠迟。 注释: 乍非:刚刚不是 底用:哪里用到 节过:过了节日 上元:古代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灯节,民间有赏月和吃元宵的习俗 韬:隐藏 武帐:指军营中的帐篷 拈诗:拿起诗歌作对仗 冰天:冰雪交加的天空,比喻寒冷的天气 驿传封事:指朝廷的文书 批黄
新月 新月如钩低玉绳,谁参形色得相应。 半全省识浑无碍,三五未临亦绝胜。 火树烘春燃麝粉,莲花照夜剪吴绫。 琉璃一盏馀膏尽,古佛分明谒宝灯。 译文: 1. 新月像一把弯钩悬挂在低垂的玉绳上,谁能参透其形与色的相称? 2. 月亮的一半已经照亮了世界,毫无阻碍,即使是没有满月,也胜过其他时候。 3. 灯火辉煌的夜晚,如同燃烧着麝香粉一般,而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吴地的绫罗绸缎。 4. 最后
新月 节近中秋且未中,生西已见半开弓。 一天素彩谁能赋,万里寒光讶许同。 为问龙坰吟皎洁,何殊松阁写朦胧。 前年塞景依然在,不信流阴类转蓬。 注释: 1. 节近中秋且未中:节日将近了,月亮还没有出现。 2. 生西:指太阳。 3. 半开弓:形容月亮的轮廓像半开的弓一样。 4. 一天素彩谁能赋:用“素彩”比喻月光,说谁能描绘出这洁白无瑕的月亮呢? 5. 万里寒光讶许同:用“寒光”比喻月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等。 第1句“逐月有新月,中秋更不同”,诗人在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之后,又以“不同”二字作结,表达了自己对中秋节的特别情感。诗人通过描写月亮的变化,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一句中,“逐月”与“新月”都是指月亮,其中蕴含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新月》。诗的前两句写新月初升,如旧日圆月一样,每日按时出现;第三、四句写新月在屋檐上出现,如同云彩待船儿开时升起。第五、六句写新月明亮,它照亮了秋夜;最后两句写新月养胎,即使有轻云遮挡,也挡不住它的光芒。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秋夜景象。 译文: 新月, 每天看望前月,每天都如期而来。 恰好拂过屋檐,如同云彩等待船只开来。 新月,明亮地照耀着秋天最明亮的时刻
【注释】 碧汉:银河,这里指月。 新玉蟾:新月。 韬轮:古代车轮上所刻的花纹。 华镫:装饰在檐头的红灯。 盼惜:盼望珍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新月的诗。首句写新月出现时,月光如洗,照彻碧空,银河映照在月亮周围形成一条白色的弧线。次句说今年又见到了新月,用“玉蟾”来比喻新月的形状和皎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三四两句分别从车轮和华灯上写新月的形象。车轮有花纹装饰,新月则不缺一点;车轮生尖
新月 千山入夕时,斜汉一弯垂。 似惜春秋过,依然浅淡披。 光虽未盈手,阔已胜于眉。 宇宙以来有,偶逢意为怡。 注释: 1. 千山入夕时——夕阳西下时,山脉的影子投射在天空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斜汉一弯垂——形容月亮的形态,像是一条弯弯曲曲、低垂下来的光芒。 3. 似惜春秋过——月亮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春天过去了,秋天也即将来临。 4. 依然浅淡披——月光虽然微弱
新月 第一、二句 诗句: 眉细中秋月,冰寒欲满空。 译文: 新月如眉般纤细,中秋夜晚的月亮冷清而清澈。 注释: 眉(比喻新月的形状):形容新月如女子的眉毛般纤细。 中秋月: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满月之夜。 冰寒:形容月光清冽,寒冷刺骨。 欲满空:形容月亮高挂在天空中,好像要填满整个空间。 第三、四句 诗句: 塞山高见早,素景迥难同。 译文: 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远
新月 闲云天宇净,眉影见媌娥。 又报中秋近,不期一月过。 毡庐依旧好,山树不妨多。 试问朝歌令,删修今若何。 赏析: 此诗为清朝乾隆的作品《新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月的美丽景象。全诗共分为四句,每一句都以不同的意象和情感来表达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第一句“闲云天宇净”,诗人用“闲云”与“天宇”这两个词来形容天空的宁静与广阔,而“净”则表达了一种清澈、明亮的感觉
新月 新年初度月,眉细便堪怜。 映雪光偏皎,生春景越妍。 桂将梅并放,今及古常悬。 即渐临三五,灯宵乐事骈。 译文: 正月初一的月亮,眉儿细细的就令人怜爱。 映在雪上显得更加明亮,春天的景象更加美丽。 桂树和梅花同时开放,这是古今常有的事情。 即将进入元宵佳节,人们聚在一起欣赏美景。 注释: 1. 新月初度月:正月初一的月亮。 2. 眉细便堪怜:形容眉毛细长,令人怜爱。 3. 映雪光偏皎
新月 中秋初度月,近塞此回看。 恰好生银汉,依然映玉栏。 入怀真是洁,盈手不妨寒。 讵肯孤佳景,留攀桂树团。 注释: 1. 中秋初度月:中秋时节第一次看到月亮。 2. 近塞此回看:在靠近边塞的地方再次观看月亮。 3. 恰好生银汉,依然映玉栏:正好出现在银色的银河上,仍然照亮着玉石栏杆。 4. 入怀真是洁:进入怀抱真是洁净。 5. 盈手不妨寒:满手不感觉寒冷。 6. 讵肯孤佳景,留攀桂树团
以下是对《新月》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西宇分明丽:形容月亮挂在西天的天宇中,显得非常明亮和清晰。 - 金行初度看:指金星(金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呈一条直线)首次出现在夜空中,人们首次观察到其轨迹。 2. 诗句译文: - 标形权示曲,韬采本来团:月亮的轮廓像弯曲的线条,而其内部则像是一团柔和的光晕。 - 离毕空希雨,流波不碍寒:星星如离毕星(即毕宿五)在空中闪烁
【注释】 魄彩:指月亮。 寒空:指夜空。 塞光:指塞北的月光。 结念:指思念。 游睎:指流连忘返。 玉台:指女子的梳妆台或卧室的屏风。 奁帕:指女子的妆镜。 赏析: 此诗为中秋望月抒怀之作,首句写景,二、三句写情,末句抒情。全诗意境清幽,格调高雅,风格独特。“新月”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新月喻人,将人与月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注释】 碧汉:即银河。牙痕,指星宿。泠然,清冷的样子。素彩:白色,这里指月亮。一向暑:一直炎热的夏季。钓得许多秋:比喻秋天的景色。桂子,桂花的果实,香气扑鼻。梧阴,树阴。泫露,泪珠。溶溶,明亮的样子。引客上高楼:邀人共赏明月。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在中秋月夜,登上城楼观赏明月。首二句写月色之美好。“碧”字点出是秋季,“凉”与“素”相联,突出了“月”的素雅;“流”字又使“月”有了动态
新月 碧汉一弯新,寒光且未匀。 今年初见月,去岁已思人。 雪积成清友,梅疏得幻身。 无须眄三五,䨲影看移频。 注释: - 碧汉:指天空,因为古人把银河比喻成一条蓝色的天带。 - 寒光:月光。 - 今年初见月:今年的月亮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 - 去岁:去年。 - 䨲(huàn)影:形容月光的闪烁不定,仿佛是影子在移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月的景象
新月 野旷清无比,秋深光倍寒。 桂香思节过,菊瘦待人看。 谩惜如钩细,行当并镜团。 嫦娥三万岁,少似李金銮。 注释: - 新月:初升的月亮形状像眉毛一样纤细且明亮。 - 野旷:广阔的田野空旷无边。 - 清无比:形容月光清澈,没有杂质。 - 秋深:秋天已经很深了。 - 光倍寒:月光更加寒冷。 - 桂香:桂花的香气。 - 思节过:思念过去的节日或习俗。 - 菊瘦:菊花因为寒冷而凋零。 - 谩:徒然
新月 原是常年月,新春顿觉新。 冰光凝绛渚,钩彩漾天津。 楼阁寒无滓,松梅影绝尘。 会看三五夜,海上涌圆轮。 译文: 新月,它原本就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月亮,但在新春时分,它却显得格外明亮。 冰光映照着红色的河渚,月光如钩,倒映在天津的水面; 高楼大厦显得清冷而洁净,没有一丝尘埃; 松树和梅花的影子也消失在了夜色中,仿佛被隔绝于世俗之外。 我期待在元宵节那天,海上升起圆圆的明月,如同一颗明亮的珍珠
诗句释义及注释: - 新月:指新近出现的月亮,即初生的新月。 - 生轮当首度:比喻新月刚出现时的形状像车轮的初生阶段。 - 散彩历天垣:描述月光如彩霞般散布,穿越天界(或天际)。 - 来去只如此:意指月亮的运行轨迹是固定的,没有变化。 - 盈虚略可论:指月亮盈亏变化的过程可以稍作讨论。 - 榆街宵尚永:形容夜晚很长,直到深夜。 - 灯市晚争喧:描述到了晚上,市场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
【注释】 清光潋潋:清澈的月光。潋潋,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旋漏松阴一点幽:月亮慢慢移动漏下松荫的一片阴影。 素女霓裳初镂扇:素女是神话中的仙女,霓裳是仙女的衣服,镂扇指用花纹镂空的扇子,这里泛指女子的服饰。 半敝裘:半旧的皮衣。 却笑去家才百里:却嘲笑自己离家只有一百里远。 飞镜搅深愁:像飞来的镜子一样搅乱了深深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首联写明月高照,照亮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