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一窗秋影寒。
独掩柴门明月下,泪流香袂倚阑干。
秋感
介绍
《秋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哲理思考。
《秋感》作为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苏轼情感的直接表达,也是中国文人文化精神的一部分。通过对《秋感》的深入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从中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
【注释】 金风:秋风。万里思何尽:想得多么深远,无穷无尽。玉树:指树木。一窗秋影寒:窗外的树影在清冷的月光下显得那么萧索。独掩柴门:独自关着柴门。泪流香袂:泪水沾湿了衣袖。倚阑干:靠在栏杆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象与离人情怀的诗。首联写秋风之长,思念之深;颔联以月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幽美凄婉的画面;颈联则写主人公因思念而泪洒衣袂、倚栏无语。整首诗情真意切,意境高远,语言优美
秋感 苹洲起壮风,秋事太匆匆。 节候一番别,心期几处同。 牛沈苔晕碧,蟹断蓼拖红。 有客愁无柰,人生总客中。 注释: - "蘋洲":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或他去过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起壮风":形容秋季的景色壮丽,风势浩大。 - "秋事太匆匆":暗示秋天的景物变化迅速,令人感到时光飞逝。 - "节候一番别":指季节的变化,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变化。 - "心期几处同"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怀乡的边塞诗。“秋感”是全诗的总题,即秋天的感慨。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故园生活的思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怀。 前四句写景抒情。首句以“又作”领起,点明自己身在异乡,为漂泊之客。次句承首句而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北归故园的向往。“茫茫”,指迷茫无定,形容心绪飘忽不定。“谁是北归人?”一个反问,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三、四句则描写眼前景物来烘托心境。“庭前雨过鹅群浴”
【注释】 1、秋感:秋夜的感慨。 2、邻鸡鸣已过,吾鸡一何懒:邻居的鸡已经报晓了,我的鸡怎么这么懒。 3、要稳土人眠,高视清秋晏:想让老百姓安心地睡个好觉,趁着秋天还没到晚。 4、惜哉清秋时,留客久异县:可惜这美好的秋季,你却在这里久久不能回去。 5、莫谓兹荒陬:不要认为这里偏远荒凉。 6、千令洿畿甸:千万要记住这里不是京城。 7、黄屋在扬州,江山被恩幸:天子的车驾就在扬州,国家大权都在皇帝手中
【注释】 畏涂:畏(wèi)涂,犹言老于世。 百岁中:一百岁当中。 穷阎(yān):贫苦的居所。 常带月:常常有月光。 井桐:井边的梧桐树。零落不禁风:不能经受风吹。 空文:无用的文字。雕虫技:比喻小技,雕虫小技。 习射功:练习射箭的技巧。 万死:形容极度危险的情况。 九原:指埋葬死者之墓地,亦指已死的或死去的人的灵魂。 【赏析】 此诗是作者年迈时所作,感慨自己一生坎坷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联:瘦尽腰围白尽头,悲蛩声里落梧秋。 - 瘦尽腰围白尽头:“腰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瘦尽”表明了身体极度消瘦的状态。而“白尽头”可能是对某种颜色的描述,如白色,或者是形容消瘦到了极致。整体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因长期受苦或疾病而导致的身体消瘦到极点。 - “悲蛩声里落梧秋”:‘蛩’是一种昆虫,常在秋天出现。它发出的声音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或寂寞
秋感 朱槿不堪留,牵牛上竹幽。 蛩声清夺漏,鹰翮劲思秋。 掩卷悲先哲,看山忆旧游。 闺情兼旅梦,百虑五更头。 【注释】 - 朱槿:一种红色的植物,这里指秋天的花卉。 - 牵牛:一种藤本植物,常在竹子中生长。 - 蛩(qióng)声:蟋蟀的声音。 - 清夺漏:声音清脆,能令人忘记时间流逝的感觉。 - 鹰翮(hé):鸟的翅膀,此处比喻人的抱负或能力。 - 掩卷悲先哲:收起书本
秋感 油窗漠漠雨垂垂,秋尽江南草木知。 促织到头无一语,不知能有几多丝。 注释: 1. 油窗:指古代的一种窗户装饰,以木为框,中间嵌上玻璃。 2. 漠漠: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3. 秋尽:秋天结束,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 4. 草木知:草木知道秋天已经结束。 5. 促织:一种蟋蟀,叫声急促,古人常用它来比喻人的心情。 6. 到头:指蟋蟀的叫声已经结束了,也就是到了秋天的尾声。 7. 无一语
秋感 客中难度日,池上独徘徊。 露冷芙蕖死,天高鸿雁来。 枯茎宁再润,群叫易成哀。 对此能无感,吾亲在夜台。 【注释】 1. 客中:指在外漂泊的人。 2. 难度日:形容日子艰难。 3. 池上:指水边。 4. 霜冷:天气寒冷。 5. 凋零:枯萎。 6. 孤芳自赏:独自欣赏自己的美好。 7. 寒蝉凄切:形容凄凉的声音。 8. 衰草连天:衰草漫布天际。 9. 归鸟:指归来的鸟儿。 10. 落日
【注释】 秋感:秋天的感慨。 霜露变群物,游子难为情:秋露凝结,万物凋零,我作为在外漂泊的游子,怎能不触景生情呢?霜露,指秋季的露水,凝结在草叶上,形成一层白茫茫的霜冻。群物,各种事物。游子,指在外面流浪的人。为情,是说触动了内心的感情。 吾亲隔重泉,奈此风叶声:我的亲人啊,你身陷重重的地下世界,我听不见你的呼吸和脚步声,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重泉,指地下深处的水泉。 【赏析】
注释: 1.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译文:明天清晨,露水已经凝结成白色;今夜,秋风又吹拂起来。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白露和秋风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四季的更迭。 2.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译文:在灯光下,我靠着孤零零的枕头;篱笆旁,各种昆虫在窃窃私语。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昆虫的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3.
注释:秋虫在莎草中,萤火虫坠落在树上的风中。秋天已经来临多日了,人们谁能记起这两个小虫。火流到豳地,月亮应和着云消散,楚天空阔无际。年年摇落,我的生命也在凋零。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国家命运的深刻感慨。全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首联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蛩(蟋蟀)依沙底露,萤堕树头风。这两句诗描绘了蟋蟀在沙地上露水边鸣叫
秋感 宇宙一百年身,江湖万里心。 世情高枕远,诗味闭门深。 白发销穷达,青山傲古今。 情知秋亦客,何事感秋吟。 注释: 1. 宇宙百年身:指人生短暂,如同宇宙的百年。 2. 江湖万里心:指心中充满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3. 高枕远:形容远离世俗的纷扰,安心地休息。 4. 诗味闭门深:形容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享受其中的乐趣。 5. 白发销穷达:指白发苍苍,但依然追求着人生的成功与满足。 6.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诗歌内容的题目,考查对作者感情和诗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读懂诗句的意思上,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遥夜百感集,白露下空庭”的意思是:遥夜百感交集,白露洒满庭院。这里写出了诗人在夜晚的感慨。 “秋风入草木,众叶会飘零”的意思是:秋风刮进草木之间,树叶纷纷飘落。这里写出了秋天的景象。 “甘液始润物,履霜渐阴凝”的意思是:甘露开始滋养万物,初见薄冰渐渐凝结
日白天青木叶凋,云山漫漫故乡遥。 诗句解释:阳光明媚,但树木已经失去了绿色,树叶纷纷落下。云山遥远,让人感到故乡的遥远。 译文:阳光明媚,但树木已经失去了绿色,树叶纷纷落下。云山遥远,让人感到故乡的遥远。 注释:青木,指树木。凋,失去绿色。日白天,指阳光明媚。云山漫漫,形容云山辽阔。故乡遥,表示故乡遥远。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阳光明媚却无法驱散树叶的凋零
【注释】 老病:指年岁已高,身体多病。偏多感:偏于多愁善感。宵长:夜深。方:刚刚,才。枕席:枕头和席子。往事:过去的事情。镌心在:刻印在心里。新知:新的相识朋友。过眼:一眨眼。篱边旧栽菊:篱笆边上曾经种下菊花,现在已经过了花期。黄:凋谢变黄。 【赏析】 《秋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诗写自己年老多病,又值深秋时节,因而感慨万千。首联点出“秋感”的主题——年老体衰,多病多愁
【赏析】 此诗写秋景,抒怀思。首联点明题意,写秋露洒满百草。第二联写西斋之寂寥,从篁之声萧然。三、四句,以凉飙闯然来喻秋风的来临,以纨扇不复摇喻人的心情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前途的迷惘。五、六句用典,黄鹄比喻屈原,翱翔在层霄比喻自己。后四句用美人典,湘浦代长沙,写诗人思念友人,但又不能与之相见的惆怅心情。 “湛露”二句,写秋露洒满百草,众叶日以凋谢,这是秋天的典型特征。“西斋”
秋感 林岛遥闻时局纷,边笳愁断刺茵纹。 偶惊鴂响苔翻砌,初试鹰高鬼啸坟。 渚北沙平揖帝子,江南涛沸忆湘君。 不须买隐耽庐岳,寂寞年年度白云。 注释: 1. 林岛遥闻时局纷:在遥远的岛屿上,我听闻了纷扰的战乱局势。 2. 边笳愁断刺茵纹:边疆上的笳声让人感到忧愁,仿佛刺破了草木的纹理。 3. 偶惊鴂响苔翻砌:偶然之间,听到黄鹂的叫声,让翻动的苔藓更加引人注目。 4. 初试鹰高鬼啸坟:第一次尝试飞翔
秋容已到菊花枝,闭户萧然诵楚词。 憔悴江蓠人不见,满庭凉月照相思。 【注释】: 菊枝:即菊花,古人常以之比兴高洁的品格。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江蓠:古代传说中的草名,传说中为西王母作歌的乐师,后用来借指歌女、妓女。 【赏析】: 此诗写深秋季节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写景,次句写情,末句收笔,三句一过片,结构严谨。全诗用典贴切,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注】江:指长江。凉风早,秋风吹得早。楼高,指登上高楼远眺。闲:安静、恬淡。树:指树上的叶子。云气归山,指云气飘散在山上。雄剑对尘匣,指把宝剑收进匣里。点鬓斑,指霜花落在头发上。萧晨感凄紧,形容清晨时分,寒冷的气氛使人感到凄凉。 【赏析】此为登高望远之作。首联写近景,江风清凉,楼高而静;颔联写远景,秋声先至树木,云雾不归山。颈联写近景,把宝剑收进匣里,新霜点鬓发已斑白;尾联写近景,清晨时分
秋感 瑟瑟江头枫树丹,芦花吹尽笛声残。 愁经病后心逾淡,诗入秋天意更寒。 断续繁砧催野渡,萧疏木叶响雕栏。 乱山叠叠斜阳里,剩有归鸿天际看。 注释:瑟瑟的江风中,枫树显得格外鲜艳,芦花已经吹落,只剩下断断续续的笛声。经过生病之后,心情变得更加淡然,而诗歌进入秋天后,感情更加寒冷。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催促着渡船在野外渡过溪流,稀疏的树叶在雕刻着栏杆的栏杆上发出声响。在乱山之中,夕阳西下
诗句释义 1 斜阳 - 表示夕阳西下,通常暗示一天即将结束。 2. 平原雁影高 - 在平原上,大雁飞行时的影子显得格外高远。 3. 四山落木晚萧萧 - 四周的山上,落叶声声,显得非常萧瑟。 4. 吟成秋兴诗才薄 - 诗歌创作因感秋而灵感枯竭,觉得自己的文思不厚。 5. 醉倚西风酒力消 - 借酒消愁,倚靠在西风吹拂的微风中,酒意逐渐消散。 6. 病叶经霜先委地 - 病树的叶子,在霜冻后首先脱落。
秋感 秋风不能渡过海峡,客旅之心常怀抱着群山。 万里相隔难以判明,怅望之下憔悴了红颜。 天河浩瀚渺无边际,梦寐之中劳碌往返。 阵阵西风飘摇不定,音信不传勿相往来。 依然小风吹拂落叶,何必去沅水湘江之间? 注释: 1. 秋气不渡海:指秋季的风无法越过海。 2. 客心长抱山:形容客居他乡的人心情总是被思念家乡的山所包围。 3. 万里一以判:形容距离遥远到仿佛可以一眼看到尽头。 4. 怅望摧朱颜
【注释】 下阶除:指庭院的台阶。薋菉葹:即薋菉,一种植物;一说为青苔。步薋菉:意为踩着青苔。贞萋:即香草,这里借指贤德之人。同怀:众人,指自己与众人。怅何之:惆怅而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南云翔雁鸿:大雁在南方的天空飞翔。影孤魂亦悲:影子孤独,灵魂也感到悲伤。寂历风雨夕:孤独地度过风雨之夜。谁与慰所思:谁可以安慰我呢?苦念:苦苦思念。姜被寒:指《诗经·秦风》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秋感》 秋风中,诗人寄托情感于自然的意象和声音之中。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首句“风人托比兴”,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手法。这里的“风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比兴”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二句“陈义岂不高”
【注释】 劳歌:劳动时唱的歌曲。三复:多次吟唱。春草句:出自曹操《短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葵”和“菲”,意谓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植物生长茂盛;而秋日的阳光斜射,植物枯萎凋谢。三复,是说反复咏诵的意思。荃(qín)乃知: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鹿在林中吃着野苹,我宴请了贵客,弹起琴瑟吹起笙,歌声四溢
【注释】我行:步行,行走。东郊:指京城的东面郊区。徘徊: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样子。秋树:秋日里枯萎的树木。四无人:没有人烟的地方。汩汩水:水流湍急的样子。禾黍:泛指庄稼。互高低:相互交错。迟暮:傍晚时分。即:正是、正逢。此:这、指代这首诗。怀旧山:怀念故乡的山。伫立:久久地站着。不能去:不忍离去。 【赏析】这是一首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秋天的傍晚,独自漫步于城东郊
诗句释义 1 枫叶本非花,质殊桃李杏。 - “枫叶”指的是秋天常见的枫树叶子。 - “非花”意味着这些叶子与花不同,没有花的艳丽或香气。 - “桃李杏”通常指春天的花朵,如桃花和杏花。 - “质殊”表示这些枫叶与其他植物(如桃、李、杏)在质地上有显著差异。 - 整体表达一种对比:枫叶虽然没有花的外在美,但在秋季仍展现出独特的美丽。 2. 风霜为假合,渲染缀春景。 -
【注释】 大化:天地万物的造化。物,指草木、鸟兽等。 伸屈:指生长和凋零。天所与:天意使然。 不怨:不抱怨。黄落:树叶飘落。节序:季节更替。 阴虫:隐于土壤中的虫子。戚戚:悲伤的样子。 寒吟:在寒冷中吟诗。 孤孽:孤独无依。孽魂:灵魂。 蛰藏:冬眠。理固然:自然的道理。幽恨:深重的忧思。 怜汝:怜悯你。 【赏析】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感伤的季节。本诗即写秋天的景象,抒自己内心的感慨
【注释】 行遍天涯:走遍天下。力未胜:没有力气。时平顾虑:指国家政治安定。亦殊能:也很有能力。寥天海立叉圆蟹:形容秋空寥廓,云气如螃蟹般弯曲。大漠霜清击俊鹰:形容边塞的景色壮美迷人。野草萋萋:形容田野上的草木茂盛。古城暧暧戍烟升:写戍楼中升起了炊烟。木绵花发王佗墓,一代雄风尔足称:意思是说木绵花开时节,可以凭吊英雄王佗之墓,一代英雄气概足以自诩。王佗:东汉末年名将,曾随刘备转战于荆州、益州
注释 1. 高梧下寒叶:梧桐树(高梧)的叶子因寒冷而变黄落下。 2. 虚阶静有声:虚(空旷、空阔)的台阶寂静无声,只有风声。 3. 出户独彷徨:走出家门独自徘徊。彷徨,来回走动,无目的。 4. 流飔绕前楹:流动的凉风环绕在屋子的前梁上。飔,疾风。 5. 履霜不自警:走在雪地上没有察觉,比喻没有警觉。履,行走。 6. 寒衣何由成:如何准备冬天的衣服呢。寒衣,冬天穿的衣物。 7. 知风鸟背巢
秋感 惯觉衰翁梦,戈船鼓四更。 连阴星月晦,长夜鼠狐横。 醉呓奴群睡,忧嗟老独醒。 一声天下旦,破暝祝鸡鸣。 注释: 1. 惯觉衰翁梦:形容自己已年老了,经常做着关于衰老的梦。 2. 戈船鼓四更:指在夜晚四更时分,船上的士兵们正在敲打战鼓。 3. 连阴星月晦:连续几天都是阴天,星星也看不见,月亮也隐没了。 4. 长夜鼠狐横:长夜之中,老鼠和狐狸在四处横行,比喻黑暗、混乱的局面。 5.
秋感 秋残天漠漠,阪旷日萧萧。 翅仄鹰盘稳,膘新马猎骁。 野风吹短发,村酒醉长桥。 共饮无相识,骚魂唪《大招》。 注释: - 秋残:秋天即将结束。 - 天漠漠:天空辽阔无云。 - 阪旷:山势陡峭,旷达无垠。 - 翅仄:鸟翼弯曲。 - 盘稳:盘旋稳定。 - 膘新:肌肉丰满。 - 野风:乡村的微风。 - 短发:指稀疏的头发。 - 村酒:乡村的美酒。 - 唪:《大招》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秋感 秋色萧萧院落深,卷帘人怯暮寒侵。 胸多磊块聊拚酒,调带悲凉怕鼓琴。 断雁唳霜传远信,哀蛩咽月和微吟。 剧怜长夜空房寂,灯影摇青刻漏沉。 【注释】 1.萧萧:风吹叶声。 2.怯:畏惧。 3.磊块:心胸狭窄、郁闷不舒。 4.拼:赌气喝。 5.调带:指琴弦。 6.唳:鸣叫。 7.长空:辽阔的天空,这里泛指孤寂的夜晚。 8.青刻漏:指古代计时器。 9.剧:非常。 赏析: 首联写诗人独坐于幽深院落中
诗句原文: 大地风霜催岁暮,碧天星斗淡凉宵。 千家砧杵声哀怨,一室篝镫影寂寥。 壁下吟虫何唧唧,枥中鸣马更萧萧。 遥知长胜幽燕将,偃月榆林正射雕。 翻译赏析: 秋天来临,大地被秋风和霜露覆盖,显得格外寒冷。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和明月,以及远处传来的砧杵和灯火,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寂寞的画面。诗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在寂静的环境中
秋感 海国孤城夕照残,独依牛斗望长安。 乱山落木秋声静,细雨疏灯客梦寒。 天地苍茫离思迫,关河辽阔寄书难。 请看梧竹栖鸾日,高举凌云振羽翰。 注释: 1. 海国孤城夕照残,独依牛斗望长安:在海边的孤岛上,夕阳西下时只剩下微弱的光芒,我独自依靠着北斗星,望着远方的长安城。 2. 乱山落木秋声静,细雨疏灯客梦寒:山上的树木被风吹得凌乱,秋天的寂静中只有落叶的声音;细雨蒙蒙,灯火阑珊
【注释】 枉说:徒劳,白白。鱼盐富东海:指海盐和鱼产丰富的东海。比喻富庶地区。频年:连年。水旱:自然灾害,指天早不雨、地涝不水的年景。禾稼:庄稼。瘠:贫薄,土地瘦薄。蔓葛藤:长满野草和荆棘。磷火:磷火是古人迷信中认为的鬼火。山鬼语:山中的鬼神在低语。永夜:漫长的夜晚。海蛟:大海中的巨龙。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声音凄厉的样子。昂首高吟曲槛凭:昂首高歌,倚靠栏杆。 【译文】 白白地空谈富饶
秋感 浪迹乾坤一马鞭,丈夫意气畏人怜。 猿声朗啸千山月,鸿影孤飞万里天。 陈箧苏秦方发愤,题桥司马未升仙。 振衣直上高丘望,吴越川原起暮烟。 注释:浪迹乾坤一马鞭,丈夫意气畏人怜。指浪迹天涯的游子,心怀壮志却无人赏识。猿声朗啸千山月,鸿影孤飞万里天。以猿猴和大雁为伴,在月光下飞翔,象征着孤独和自由。陈箧苏秦方发愤,题桥司马未升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悲愤。振衣直上高丘望
【注释】 秋感:即《秋怀》诗,是诗人晚年的代表作。 频年漂泊滞江湖:频频地在江湖中飘泊。 慷慨悲歌碎唾壶:以悲壮的歌声和激动的心情把唾壶敲碎。 名士由来羞画饼:自古以来有名望的人从不自夸自己的名声如画中的饼一样美好、诱人。 丈夫自古志悬弧:男子汉自古以来都立下壮志要悬挂弓于门上。 天地方龙战:天地间正酝酿着一场大的战斗。 不信人才出狗屠:不相信有才智的人会出自屠夫之手。 沧海茫茫豪气在
注释: 1. 一代蛾眉百妒并,况堪谣诼昔盈庭。 2. 苍茫世路馀萍梗,潦倒秋怀付醁醽。 3. 西北云山待诗卷,东南江海壮扬灵。 4. 天涯何处无芳草,起舞中宵每独醒。 赏析: 《秋感》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心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爱情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一代蛾眉百妒并”,用“蛾眉”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暗指那些嫉妒她美貌的人很多
【注】灏灏:浩瀚。蠮螉(ín):蟋蟀,又名蝘蜒、促织。 1. 诗句翻译及赏析 a. 秋感 - 译文:秋天的感觉 - 注释: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 b. 灏灏银河露气盈 - 译文:浩瀚无垠的银河,露气弥漫 - 注释:描述了秋天银河高悬,露珠沾满的景象。 c. 霜飙一夕满重城 - 译文:一夜之间,寒风席卷整个城池 - 注释:反映了秋天天气的寒冷和变化迅速。 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后,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秋风泽畔灵均泪,落日江头杜老诗”一句,意为:秋风吹过湘水边,屈原流下悲愤之泪;落日映照着江头,杜甫留下了忧国忧民之诗。 【答案】 (1)秋风吹起湘水波涛,又传来湖湘地区战报频传。 (2)当年抗敌卫国时,官居高位如日中天。 (3)秋天的风把屈原的眼泪吹干了
秋感 风物凄迷百思攒,凭高望远忽无端。 蓟门秋树萋萋碧,水国江蓠故故残。 月黑重云飞雁迥,日黄阴碛射雕寒。 天涯兄弟三年别,几次乡书取独看。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风物凄迷百思攒:风物显得凄凉迷离,引发百种思绪聚集。 2. 凭高望远忽无端:站在高处远望,心情忽然变得迷茫不解。 3. 蓟门秋树:指北京的蓟门地区,秋天的树木郁郁葱葱。 4. 水国江蓠:水边国家中的野草江蓠,也泛指普通的草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残蝉嘶月迥离心,络角明河夜气沈。 - 残蝉:秋天的蝉已经快要结束了它们的生命周期。 - 嘶月迥离心:指在月光下发出声音的蝉,它们的声音似乎在远方回荡,让人心旷神怡。 - 络角明河夜气沈:指的是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丹凤城遥迟梦度,青鸾镜薄鉴愁深。 - 丹凤城: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美丽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秋叶凄清秋草黄,萧条孤馆对斜阳。 - 关键词解释: - 秋叶凄清:秋天的叶子显得凄凉和萧瑟。 - 秋草黄:秋天的草地变黄,呈现出一片金黄。 - 萧条孤馆:形容孤单且荒凉的景象。 - 对斜阳:面向夕阳的方向,表达了一种孤寂和寂寞的情感。 - 译文: 秋天的树叶开始变得凄凉和稀疏,黄色的草地在日落时分显得格外地孤独和冷清。我独自住在一间简陋的旅店中,面对西边的阳光
解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消夏诗成墨未干”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完成了自己的诗歌,然而诗作尚未完成就被秋天的凉意所打断。 2. “秋风吹动泪阑干” 秋风带来了凄凉的感觉,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情感,以至于泪水难以自持。这里的“阑干”,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悲伤或流泪的意象。 3. “正欣辽左连城返” 此处描述的是北方边境地区(辽左)的城池正在恢复之中
诗句解析 1 扬镳击楫各言归:扬镳(扬镳,意为扬起马嚼子的金属部分)和击楫(击楫,意为敲打船桨)是古代离别时常用的动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各自扬镳击楫告别,准备回家了。 2. 道有纶音不敢违:纶音是比喻朝廷的旨意,表示不敢违背。意思是说,即使知道有朝廷的命令在背后,也不敢违背。 3. 去卫袍存由也缊:去卫袍是离开卫国的衣物,由也缊是织布时使用的丝线。这句诗意味着虽然离开了旧有的舒适环境
【注释】 南军:指南方的抗清军队,即明末的“抗虏军”。过中秋:已过了中秋节。械尽粮虚:武器用完了,粮食也吃完了。“械”指武器,“粮”指食物。楚囚:战国时楚国被灭后,屈原被流放,在沅水一带,常以泪洗面,形容憔悴,后人遂用“楚囚”来形容因受冤屈而忧愁憔悴的样子。火箭已穿鹅卵鼻,霜旗莫蔽凤皇头:箭矢穿透了鹅卵石,寒霜覆盖了旗帜。“霜”指秋霜。“凤皇”(凤凰)头:凤凰的头部,这里比喻官衔或头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时事真教唤奈何,岛民亿兆覆巢窠。 这句诗的意思是“时事真是让人难以承受啊,岛民们像鸟一样在巢中翻来覆去”。这里的“时事”指的是当时的社会状况,而“岛民”则是指居住在岛上的人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的感慨。 2. 两年迁徙恩原厚,九法更张令太苛。
秋感 将材漫数大东沟,忠信堪从十室求。 末秩竟甘包马革,侯封合让烂羊头。 弹飞金铁多摧臂,炮洞心胸尚怒眸。 为问三貂先伏法,泉台相见定含羞。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首句“将材漫数大东沟”意味着作者在思考如何运用自己的才能在大处着眼,寻找可以施展的广阔空间。“忠信堪从十室求”表明忠诚正直的品质值得在众多人中去寻找并加以推崇。 接下来的两句诗“末秩竟甘包马革
注释: 皕:指宋朝,宋朝在位的皇帝是宋徽宗。十三年:从北宋灭亡到南宋建立的13年时间。 载版图:指占有了大片国土。 一朝:一瞬间。 轻弃误庸夫:轻视和抛弃了那些平庸的人。庸夫:无能之辈。 蚍蜉(pí fú):蚂蚁。 智小:智慧小,比喻能力低微。 偏摇树:比喻蚍蜉虽小,但能动摇大树。 虮虱(jí shì):虱子。虮,一种寄生虫,形似蚕虫,头呈黑色,身体细长,有两对翅膀。形微:形状小。善啮肤
诗句解读如下: 十年多病怕经秋,又见西风到故丘。 才拙岂堪平子赋,时艰常上仲宣楼。 关东白草连天恨,江左黄花满地愁。 牢落此生还未了,欲从知已借吴钩。 注释解释: - 十年多病怕经秋:形容自己多年患病,害怕秋天的到来。 - 又见西风到故丘:西风象征着离别和悲伤,这里表示作者再次看到故乡的景象。 - 才拙岂堪平子赋:平子是指汉代文学家班固(字平子),这里比喻自己的才华不足,无法胜任写作
诗句赏析 秋感中的诗意与情感 1. 金井凉生坠碧桐 - 描述金井之清凉,碧桐之翠绿 - 表达秋天景象的宁静与深远 - 体现诗人内心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2. 西风木叶催归燕 - 西风中飘落的树叶象征岁月流逝 - 归燕预示着人们回归故里的渴望 - 反映了秋天带给人们的离别之情 3. 南国音书望断鸿 - 通过鸿雁传书来传达思念之情 - 鸿雁南飞象征着远方的牵挂 -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深厚情感 4.
【注释】 凭栏远眺:凭,依靠;栏,栏杆。远眺,远望眺望。仲宣楼: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周瑜的府邸。萧瑟,萧条冷清。枫叶浸霞:红石径。芦花飞雪:白汀洲。笙歌梦踏扬州月: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烟水:烟雾迷蒙的水色,泛指江河湖海。贫无少伯舟:少伯,即范蠡,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范蠡辞官后泛舟太湖,自称陶朱公。此处借以比喻自己隐逸江湖,不再追求功名。暝色苍茫天渐缩:夜色渐渐浓重,天色渐渐暗淡
【注释】 客散:客人离去,指主人的寂寞。掩:遮掩。敝扉:破旧的门。庭:庭院。落木坠还飞:形容秋天景色萧瑟凄凉。倦:疲倦。怜:喜欢。白雁:鸿雁,此处借代大雁。南北,喻人行踪不定。郢歌:楚国的歌声,此处借指楚辞。弥:更加。和:应和,即响应。蜀道:四川的山路,指归乡之路。“不知”是反说,意谓已经忘记了故乡。间阶:台阶之间。徙倚:徘徊。探明月:望月。清露:清晨的露水。漫天欲湿衣:形容露水很多,沾湿了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名作,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落叶、落花等秋日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寂愁苦之情怀。首联写秋风萧瑟,草木凋零;颔联写春荣秋枯的自然规律;颈联写客居异乡的孤独感;尾联写自己虽已身经沧桑,但内心仍充满对故国的思念。全诗意境高远,含蓄深沉。 【注释与译文】 凉飙日夜至,落叶满平原。 敷荣艳春节,萎脱馀秋根。 客心易感物,岂不思故园。 别离经万里
译文: 飘荡无家之人,天地间如一讲堂。 钟声唤醒了梦中人,槐树的阴影洒满台阶。 岁月在三秋中匆匆流逝,万里关河漫漫无尽。 我身何处安放呢?搔首问苍天。 注释: 1. 飘泊无家客:漂泊无依的人,形容游子在外无定所。 2. 乾坤一讲堂:天地之间犹如讲学的地方,比喻世事无常、人生多变。 3. 钟魂摇梦醒:钟声如同唤醒灵魂一般,使人从梦境中醒来。 4. 槐荫泼阶凉:槐树的阴影落在台阶上
秋感 世间盛世如羲皇,我愧不如稷契。 幽深之地新旱灾,淮海旧地怀襄。 沧水何时能使人安宁,桑林近日祈求平安。 文章才思欲报效国家,此意却显得荒唐可笑
解析: 第1句:“明主巡方切” - 关键词:明主、巡方 - 注释:这里的“明主”指的是贤明的君主,通常在古代文学中,君主常被比作是治理国家、维护秩序的关键。而“巡方”则意味着巡视各地,确保地方平安。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贤明的君主正在巡视各地,以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第2句:“贤臣补衮殷” - 关键词:贤臣、补衮 - 注释
【注释】 秋感:秋天的感慨。泽畔:泽水之滨,指江边。 徘徊:徘徊不前。 千古业:指千年功业。 孤负:辜负。 感时:感慨时光。还:又,再。 自惜:自我珍爱。 霜雪:比喻白发。鬓毛:指两鬓的头发,泛指头发。 侵:浸染。 【赏析】 《秋感》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秋风落叶,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年华老去的伤感之情。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孤立安时命,遑知拙与工。 - 注释: “孤立”意味着独自一人;“安时命”可能意味着顺应自然,顺应天命。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和顺应自然的态度。他不知道如何区分自己的才能是否足够,只知道自己应该尽力而为。 2. 问心期不愧,入世岂求同。 - 注释: “问心期”指的是内心的期望或信念;“入世”指进入社会,参与世间事务;“岂求同”表示不寻求与他人相同。
【注释】 衰谢:衰微衰落琴尊:指音乐酒樽,泛指宴饮之事。 藻丽:指秋天的草木茂盛,颜色艳丽。 足缨:即足衣,穿鞋时系在脚踝的布条。濯:洗。沧浪:指大海。 【赏析】 《秋感》是一首咏叹人生、抒发感慨的诗歌。全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衰谢尘心尽,琴尊野兴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已经结束,现在只想要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注释: 瓠落竟何似,浮踪浊水萍。 瓠落,形容头发稀疏、凌乱的样子,比喻自己年老体衰的容貌。浮踪浊水萍,比喻自己的行踪如浮萍随波逐流,漂泊不定。 那堪孤客况,不尽九秋情。 那堪,难以承受。孤客,指独自一人在外漂泊的人。九秋情,表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夜月蒹葭色,寒窗蟋蟀声。 夜月蒹葭色,用夜晚的月光来描绘蒹葭(一种植物)的颜色。寒窗蟋蟀声,用寒冷的窗户和蟋蟀的声音来渲染凄凉的气氛。 长公头未白
资阳落拓赋闲居,万感苍茫夕照余。 资阳(今四川资中)人,曾因落拓而隐居; 落拓:指失意落魄。 赋闲居:指放弃官职归隐。 万感苍茫:指心中充满许多感慨。 夕照余:夕阳西下,残照的余晖映照着大地。 不信才华仇福命:不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认为才华不足以改变命运。 仇福命:仇视命运。 敢因科第薄诗书:不愿意因为科举考试失败而轻视自己的学问。 科第: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 薄诗书
注释: - 秋感:秋天的感慨。 - 九岗山色晓晴初:早晨的九岗山景色,阳光明媚。 - 泉石闲云自卷舒:山泉和石头,悠闲的云彩,它们自己会卷起和舒展。 - 白板黄花家酿熟:白色的墙壁上,黄色的菊花酒已经酿造好了。 - 药炉茶灶故人疏:药炉旁边,茶灶旁,老朋友都疏远了。 - 身余傲骨惟嫌病:我的身体还保持着骄傲的骨骼,但只因为生病才感到烦恼。 - 天纵奇穷独著书:他天生聪明,有非凡的才华
秋感 秣陵今已撤重围,帐下偏裨著锦衣。 鸿雁远传霜信至,鹭鸶低傍水田飞。 渐看废垒生秋草,何处寒砧捣夕晖。 多少故人明月夜,相思相望未言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宁静画面,通过具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见的渴望。诗中的“秣陵”指的是南京,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诗人通过对南京城秋季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秣陵今已撤重围”
秋感 秋风胜过春日的翠绿,空寂中我独处于幽静的院落。 微风轻拂似乎要来,整个天地宛如刚被洗涤过一般。 那美好的景色在江边,却无人与我共同欣赏。 独自凭栏眺望,不知不觉泪水已充满心间。 【注释】 秋翠:指秋天的草木。翠,翠绿色,这里形容草木的颜色。 处虚馆:住在空寂的馆舍。 澹(淡)欲来:仿佛要来到的样子。 彼美:那美好的景物。 江介:江河之间、河洲。 准腰带: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饰,形制为圆筒形
【赏析】 《秋感》是晚清诗人朱彝尊的代表作,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仄声韵,其内容如下: 辽关外万里长城,遥想先公功业丰。 风云护持储胥地,带砺功成部曲空。 战旗劳苦汗血马,贝锦怨藏弓弩中。 蔓草祈连恨未尽,铜驼怨恨无穷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先祖的怀念之情。 注释: 辽关外——指辽东、山海关一带,古称辽西。 万里长城——指长城。 遥想——思念。 先公——指作者的父亲或祖父。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安边有策富强资:这里表达了一个观点,即拥有强大的国力是实现边疆安定的关键。"安边有策"意味着有策略来保证边境的安宁,而“富强资”指的是国家的强大基础和资源。 2. 万廪千仓食司支:描述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充足,能够支撑日常开销。“万廪千仓”强调了仓库中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而“食司支”则表明这些食物足以保障人民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