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颁岁首三元日;春满城南尺五天。
门联
介绍
《门联》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学的专著,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门联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门联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门联》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研究著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门联——的深入挖掘和展示。
门联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门联起源于元代,而北京作为首都,其门联的发展尤为明显。门联不仅是一种建筑上的装饰,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门联》一书中,作者通过对门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的探讨,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
《门联》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详细的解读,展示了门联如何从简单的对仗文字演变成为一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艺术形式。书中不仅涉及了门联的格律要求,还对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层含义进行了分析。这种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使得门联不仅仅是一种装饰物,而是承载着中国哲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信息的载体。
《门联》对于如何欣赏和创作门联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指导。书中不仅介绍了门联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还强调了门联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这对于现代作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知识和灵感来源。通过对门联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
《门联》不仅是一本关于门联的书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和展现。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门联的知识性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门联这一特殊视角,揭示了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阅读《门联》都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学术收获。
相关推荐
【注释】 三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尺五:指农历正月初十,为“上元”。 【赏析】 此诗以门对联形式,抒发了作者对节日的热爱之情。全诗押韵规整,音律悦耳,意境优美。 首句点题,开门见山,直接说明这是春节时写的一副门联。中间两句写景,描绘了节日里的热闹景象。最后两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节日的喜爱和祝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春节这一重要节日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
【注释】 喜:以……为乐; 宽闲:指隐居生活; 小隐:隐居生活; 粗:粗略地; 止足:知足,满足于现状; 报:报效; 明时:明智的君主。 【赏析】 此句是说:我之所以喜欢隐居生活,是因为以隐居为乐趣,而不愿在仕途上奔波劳碌。我虽不追求功名富贵,却要以此报答圣明天子。 门联,即对联,是中国文化中富有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由上下两部分组成,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注释:门联。 地因地势高而春天容易繁荣;天因离天空近而雨水经常充沛。 赏析: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含义深刻的对联。上联“地高春易盛”以自然景象为喻,赞美了土地的富饶与生机;下联“天近泽常多”则是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祝福。这副对联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又寄寓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门联 堂上双亲寿;朝中一品家。 注释: 门联:这是挂在家门两侧的对仗工整、意蕴深远的对子,通常用以表达祝福和赞美之词。 堂上双亲寿:指的是家中有两位长辈在堂上庆祝长寿。这里用“双亲”指代父母,表达了对父母长寿的祝福。 朝中一品家:指的是家族中有地位高、权力大的人物,即“一品官”或“显贵之家”。这里用“朝中”表示朝廷之中,“一品家”则意味着家族中有一位担任一品官职的人。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宏大
【译文】 家门上的对联是: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地,人何寥落鬼何多。 【注释】 两口:家口。 安乐:安适、愉快。 妻太聪明夫太怪:形容妻子聪明过人,丈夫却很古怪。 幽冥:阴间。 寥落:荒凉冷落。 【赏析】 这是一副描绘家庭生活的对联。上联写夫妻俩在自家的门前挂着“两口”,意指自己家,门内住着聪明的妻子和古怪的丈夫,这家人过着安适愉快的生活。下联写夫妻二人住在幽静的深山中
【注释】 门联:旧时贴在门上的对偶诗句,用来祝福。 一枪戳出穷鬼去:用枪将贫穷的鬼魂打了出去。 双钩搭进富神来:用钩子将富裕的神像请了进来。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一手持枪,一手执钩,将贫困的鬼魂打得落花流水,将富裕的神像高高地请进了家门。这种充满智慧和机智的表达方式,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理解全诗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句,最后总结诗句内容,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创作背景等综合分析。 “门联”:指题中的对联。上联为“旁人错比扬雄宅”,意思是:旁人错把别人家当作扬雄家的对联悬挂起来;下联为“懈惰无心作解嘲”。意思是:自己懒惰无心去作解嘲(即讽刺)之词。这两句写自己因懒惰而无心去对对联。 【答案】 门联 门外对联: ①旁人错比扬雄宅:扬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门联 宽一分民受一分,见佑鬼神;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注释: 宽一分民受一分:宽厚一点,百姓得到的好处就多一些。民受一分指百姓得到了好处。 见佑鬼神:被神灵保佑。见佑指被神灵保佑。 要一文不值一文:想要一文都不值一文,这很难欺骗官吏。一文不值指连一文钱都不值得。 难欺吏卒:难以欺骗那些官吏士卒。吏卒指那些官吏和士卒。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下两句分别描述了宽厚和欺诈的两种态度
【注释】 门联:指对联,一种悬挂在门户的对偶语句。 佛言不可说,不可说:佛教认为有些道理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孔子(名丘,字仲尼)说:“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译文】 佛陀说:“有些真理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 孔子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佛教和儒家两种不同的思考模式。佛陀认为有些真理是无法言说的,这反映了佛教的空性观念,即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
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门联”中的关键信息。 1. “龙虎榜中人第一”: - 关键词“龙虎榜”指的是科举考试的榜单,其中排名最前的是状元和榜眼、探花等,这里特指第一。 - 结合后文“烟花队里醉千场”,可以理解为在烟花队的宴会中,他(她)是最受瞩目的人。 2. “烟花队里醉千场”: - “烟花队”通常指代热闹非凡的娱乐场所或聚会,这里的“醉千场”形容了某人在这类场合中的活跃程度非常高。
【注释】: 仕于朝者:指在朝廷做官的人。 馈遗:赠送财物。 门联:旧时官场用语,指贿赂官员的礼品。 以馈遗及门为耻:把接受贿赂作为耻辱。 苞苴:古时官吏收受钱物的一种陋规。 入都:进入京城。 外:指在外任官的人。 羞:感到羞耻。 【译文】: 在朝廷当官的人,以收受别人送上门的礼物而感到羞耻; 在外做官的人,以向官员行贿而进入京城为羞。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腐败现象的诗
【注释】 兄进士:指哥哥中了进士,弟进士:指弟弟也中了进士。 一天雨露:指兄弟二人同时考中进士后受到皇帝的宠爱和赏识。 南御史:指哥哥被派往南方担任官职,成为南面的御史。 北御史:指弟弟也被派往北方担任官职,成为北来的御史。 两地风霜:指兄弟二人在朝廷中分别担任南北两个地区的官员,经历了不同的风风雨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兄弟同时中进士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各自在官场上的奋斗与经历
【注释】 门联:挂在门口的对联,多用来表达祝愿、期许或自我解嘲之辞。 富贵多忧,愿多忧天胡不与(“愿”字下有“忧”字):《周易》中有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运行刚健,君子应自强不息。而这里的“天”,是指上苍,指命运和机遇。这句话是说:人应当自强不息地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却常常忧虑于未来的命运。 贫穷自在,这自在我实难当(“自在”字下有“我实难当”)
【注释】 门联:对联。 秀而不实:外表好看,内里不实在。 监亦有光:监督也有光明的一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门联”就是挂在门上的对联,这里特指挂在监门上的。诗人通过观察,发现门上挂的一对对联,表面看是“秀而不实”,即外表很好看,但实际内容并不真实,与“门联”的含义相一致;同时,诗人还发现,在“监亦有光”这句话中,虽然说的是“监”,但实际上却有其“亦”字所代表的正面作用。所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其大意;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手法、情感等艺术特点;最后点出其表达的效果。“门联”指对联。“顽过乐过,酸甜苦辣吃过,到于今为圃为农,只落得半亩荒居,馀生罢了”,意思是经历了许多事情,经历过欢乐与苦难,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现在只剩下一个园地,过着平淡的生活,余下的时间不多了。“情来兴来,亲戚朋友都来,在此处谈天谈地,再沽上一壶好酒
【注释】 中材:中等才能。 嘉禾晚秀:指科举考试,比喻中举或做官。 小科名:小的功名。 细水长流:形容学问、技能等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逐渐增长。 赏析: 养育孩子只要他有中等的能力,可以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读书不一定要当大官,只要能取得一点成就,就是好的了。诗人认为,做人不能只追求名利,而应该注重品德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门联 三朝节钺;四省军门。 注释: 节钺:指执掌军队,代指节度使、节度使使等军事职务。 赏析: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气势恢宏的门联。上联“三朝”指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三次担任朔方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的高级将领称号),下联“四省”则是唐代有四个都督区(即节度使辖区),分别是河北、河南、山南东道和淮南西道。上下联都是赞扬郭子仪的功绩和地位
【释义】: 门联。“登”指登上,“仁寿”指长寿之意,“域”指空间或领域,“纳”是接受的意思,“福禄林”是福禄树木的简称。 【赏析】: 本诗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句式表达了作者的祝福之情
注释:门联上写满了黍稷稻粱的丰收,椅桐梓漆的年丰。 赏析:此诗是一幅对仗工整的门楹,它用“黍稷稻粱”象征国家,以“椅桐梓漆”代表百姓,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注释】 老骥:良马,比喻有志向的人。伏枥:停息在马槽边。流莺:黄莺,这里借指歌女。比邻:靠近邻居。 【赏析】 “老骥伏枥”是说一匹壮志未酬、志向远大的老马,虽然身遭困厄,但雄心不减,仍然伏在马槽旁,准备奔腾而起。它以“老骥”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年迈却仍怀有壮志未酬之恨。诗人用“伏枥”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表明自己尽管年老体衰,但仍想奋发图强,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决不因年老而有所退缩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格式和内容: 门联:“蕊榜开新眼 / 金鳌亚状头。” 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蕊榜开新眼:这句话意味着在新的榜单上发现了新的人才或成就。"蕊榜"可能指的是某种排行榜,而"开新眼"则表示发现了新的、值得注意的事物或成就。 2. 金鳌亚状头:在这里,“金鳌”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符号,代表着尊贵或卓越。"亚状头"则表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或成功。
【注释】 门联:指对联。 白雪远山,图开大米:白雪飘飞在远处的山峰上,图开大米是指画中有稻谷,寓意丰年; 斜阳新柳,春满天街:夕阳映照下的杨柳,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整个街道。 【译文】 遥远的雪山之上,雪白如画中描绘的景象,稻谷丰收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夕阳下的新柳,春意盎然地弥漫着整个街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首句“白雪远山”描绘了雪景
【注释】 五湖:指太湖和钱塘江。地龙军:指水陆二军,是元朝的正规军种。天马将;指江南行省左丞相伯颜。四海:泛指全国。 【赏析】 《题门联》这首七言律诗,以“门联”为题,意在颂扬元朝统治者统一全国、安定民生的伟大功绩。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 首句“门联”,即对联,是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文字游戏。上下联字数相等。上联用“五湖”指代太湖和钱塘江,下联用“四海”泛指全国各地,突出了元朝统治范围之大。同时
【注释】 门联:旧时称对联,即一副对子。 江山胜地皆行部:指历代帝王巡幸各地时设置的行省或行台。 台阁崇班半属僚:指朝廷官员中,有些是来自外藩的贵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借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描述,抒发了作者的感慨。首句“江山胜地皆行部”,说的是历代帝王巡视各地,设立行政区划;后两句则是说朝廷官员中有部分人是外族贵族出身。全诗通过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感叹
诗句释义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解析以及其深层含义和背景分析: 1. “两口居山水之间” - 注释: 两口(夫妻)在山水之间,暗示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能比较清静且自然。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即在大自然中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 2. “妻忒聪明夫忒怪” - 注释: 妻子太聪明,丈夫则显得有些奇怪或古怪。 - 赏析:
【注释】 门联:旧时在门口挂的对联,用以装饰和象征吉祥。 十二孙:指家中排行第十二的儿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嵌有数字的七律,“心中无半点事;眼前有十二孙”两句诗巧妙地将数字嵌入其中。 “心中无半点事”,意即心里没有一点杂念,心如止水。这一句以“无”字起笔,突出了诗人心境的平静、淡泊和超脱。“心中有事”是烦恼的根源,而“无”则是消除烦恼的关键。因此,这一诗句寓意深刻,启示人们要摒弃杂念
【注释】 渤海:古国名,今山东省渤海县一带。箕裘:古代帝王的礼服,用皮制成的,因以“箕裘”泛指帝王之制。方壶:传说中的仙山名。雨露:春雨和甘霖。 【赏析】 此诗写家传衣钵、天降祥瑞的吉祥景象。 首句“家传渤海箕裘远”,是说自己祖上所传的帝王服饰“渤海箕裘”已经传得很久远了。这两句诗通过写自己祖先的遗物,表明自己的家传是渊源流长的。“箕”指皮,“裘”指皮制的袍子。这句诗中的“渤海”、“箕”
“门联”是中国传统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的对联。它既具有装饰功能,也是传统文化的展示。 得过且过日子:这一句意味着生活态度要积极,既要享受当下,也要对未来有计划和期望。"得过且过”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强调顺其自然、不追求过高的目标。"日子"在这里指的是每一天的生活,"过得去"则表示勉强能够过得下去。 半通不通秀才:这是对一个人学识水平的讽刺。"半通"是指知识面不够广泛或理解力有限
【注释】 门联:旧时在大门上挂的对子。这里指一副对联。 两朝恩眷三持节:南朝梁武帝萧衍曾派沈约等三人出使北齐,因功被封为持节。 五岭归来再读书:“五岭”泛指南方五岭山区。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写诗人在朝廷任职期间,因被诬陷而离开朝廷,后来回到家乡读书。全诗四句,每两句为一组,中间用一个“再”字隔开。第一句写诗人初入仕途,受到朝廷厚爱;第二句写诗人因为受谗而被排挤,离开朝廷
【注释】 夤缘:钻营,拉关系。奔竞:奔走竞争。务:致力。专求:专心致志。务专求实学:专心致志于实际学问的研究。杜:禁止,杜绝。浮言:空话、虚妄不实的言论。夸张习:夸大其词、故弄玄虚。要不采虚声:不采纳那些空话。 【赏析】 此诗是作者告诫人们要摒弃虚伪的风气,而致力于实际学问的一篇箴铭。 诗的首句用典,《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人上书称“臣不敢阿意兴功,唯上取信”
门联 西蜀遥开府;东华近作家。 注释:西蜀,这里指的是成都,古代四川的别称。遥开府,意指遥远地建立官署或封地。东华,指京城洛阳,古代称为东都,因地处中土而称“东华”。近作家,意即靠近京都从事创作工作。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西蜀和东华两地分别担任官职和从事创作工作的诗句。西蜀代表的是作者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建立官署,而东华为其所在地,也暗示着作者在此处进行创作的背景。整体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诗,正确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一副春联。首联写门联上“东倒西歪”,下“南腔北调”。 【答案】 (注释)两间:指门上挂着的对联和横批。“东倒西歪”形容门对联书写不整齐。“南腔北调”形容说话或做事带有北方口音。“人”即“主人”,借指自己。 译文: 门楣上挂的对联歪歪斜斜,门口站着一个说着南腔北调的人。
【注释】 门联:挂于门前的对联。 只如此:只此,即只限于此。 已:已经。 过分:过分分,过分多。 要怎么:怎么样能。 方:才、才能。 称心:满足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上句写自己对门联的要求;下句写自己对门联的期望。全诗语言朴素平实,表达了作者对门联要求的严格和对门联的期待之情。 “门联”一作“户对”。 【译文】 只此已是过分,要怎样方才称心
【注释】 进士:旧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人。折腰:弯腰,比喻低头俯就。贵人:旧时对地位高、有权势者之称。疾:疾病。瞳:眼珠,喻为眼目。 【译文】 做官要正直不屈从权贵, 当贵族病了却像瞎子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讽刺那些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人,他们表面上一副谦恭的样儿,背地里却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诗人在诗中用“进士”和“贵人”来代表这两种人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独特,通过门联的形式,展现了古代学者的生活和家风。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及赏析: - 门联:这是一种挂在门前的对联形式,通常用于祝福、赞美或是表达某种情感。 - 字体琴声,中郎世业:这一句中的“字体琴声”可以理解为书法与音乐的结合,而“中郎世业”则是对某人或某家庭世代传承的技艺或事业的赞美。 - 茶笺荔谱,学士家风:这一句同样表达了对某种文化或学术传统的赞赏
注释:家藏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经书字迹,世代传承;在西山讲学编撰。 赏析:诗的上联“家藏东汉传经字”,指的是家族中世代相传、代代珍藏着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经书字迹。这些经书字迹见证了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下联“世守西山讲学编”则表达了家族成员们世代在西山讲学编撰的精神风貌。这种以讲学为乐,以编撰为志的行为,体现了古人崇尚学问、追求知识的高尚品质
【注释】月中:月亮之中。渐见:渐渐显露。山河影:指山和河的影子。承:承接,接受。新恩:新的恩泽。 【译文】在月亮的辉映下山和河的影子渐渐显露出来;天上的新雨露恩泽又落到人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前两句写月照山水,后两句写雨露滋润大地。整首诗意境清幽、清新脱俗
门联 子厚过柳州,山水益著; 东坡游海外,文字逾奇。 注释: 子厚: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柳宗元曾担任柳州刺史(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市长),因此被称为柳子厚。 柳州:古地名,在今广西柳州市附近。 山水益著:形容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后,他的诗作中山水描写更加突出,意境更加深远。 东坡:指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轼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 海外:古代对南海诸岛的称呼。 文字逾奇
【注释】 有价——有价值。阴骘,阴间功德。 凭——凭借 赏析: 此句是作者自谦之语,意思是我的文章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我在阴间所积下的功德是没有根据的。 【译文】 文章的价值是有的,但是阴间功德却无法证明。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文章和阴德为题,表达了自己虽才华出众却无福可享的悲凉之情。首句“文章有价”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
【注释】 圣代:圣明的朝代。多雨露:比喻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湖山:指美丽的自然山水。 赏析: 诗人在京城为官,看到皇宫前门两边悬挂着一副对联,抒发自己的情怀。上联“圣代”指的是圣明之世,“即今”指的是此时,“多雨露”暗喻皇帝仁爱如雨露普降,使百姓安居乐业;下联“故乡”指的是自己的家乡,“无此好湖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美景的眷恋和怀念之情。整副对联既赞美了皇帝的仁爱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注意从内容、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此题的关键词是“门联”和“挂冠自昔曾骑虎;用力于今好画龙”。前句写自己曾经有过雄心壮志,但后来却辞官回家,隐居山林,过着闲适安逸的生活。后句则说自己现在仍想有所作为,挥洒自己的豪情壮志,像画龙一样画出自己的大事业。 【答案】 译文: 我过去曾经有过雄心壮志,如今辞官回家,过上了闲适安逸的生活。现在我还想做一番事业,挥洒我的豪情壮志
门联释义: 门联,是挂在门口的对联,用来表达一种祝福或寄托情感。 注释: - 五千柱:形容书架上的书籍非常多。 - 撑肠书卷:形容书籍堆积如山,如同撑满整个肠道。 - 心肝:比喻忠诚的心和爱国的情。 译文: 门前挂起了一副对联, 书架上堆满了五干本书。 忠诚之心犹如忠君爱国。 赏析: 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读书情怀和坚定的爱国信念。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书架上的书比作“撑满整个肠道”
【赏析】 此诗是一幅门联,上联“门心皆水”以“门心”指家门,用“水”象征流水;下联“物我同春”则用“物我”指门外的万物和门内的人,以“春”喻生机。全联上下对应,意蕴深刻。 上联“门心皆水”,门心即门框中镶嵌的门心板。“水”字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一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元素——液态的水,二是流动的水——江河湖海等水体,三是流动的液体、气体或蒸汽——如血液、汗液、海水、蒸汽等。在这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语句进行概括。“门联”指题中的诗句,即:一代翰林风月手;六朝兰锜谢王家。“翰林”指翰林学士,唐代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掌管文史修撰等工作。“风月手”指擅长吟诗作文的人的手,这里指翰林学士的手。“六朝”指南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及南齐的萧衍(即萧衍),合称南朝。“兰锜”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释义: 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意味着主人的心境与这两句诗相呼应;门上的这副对联,也表达了主人的志向。 白发:指老年,这里指年老。 消:消失。 穷达:指贫富贵贱、升官发财或失势落魄等。 傲:自豪,自得。 古今:古代和现代,这里泛指久远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门联的形式,传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态度。首句“白发消穷达”,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的豁达和超然,认为人的一生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坦然面对
诗句释义 1 门联:中国传统的对联文化中,门联是一种常见的装饰,通常由两行组成,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且对应。这种对仗工整、意境相连的特点,反映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文化素养。 2. 主圣臣贤:此句意在赞扬两位君主(或领袖)的卓越品质,其中“主”指国家或社会的领导者,“臣”即辅佐其的大臣或下属。“主圣臣贤”强调了领导的智慧以及跟随者的道德与才能。 3. 两朝宏硕辅
【注释】 门联:旧时指写在门上的对句,即上下联。五经魁首:指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好汉子:有本事的人。让他一个头名:让他第一名。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了科举考试中一名有才之士被录取的情景。诗的前两句,“险些儿做了五经魁首”和“好汉子让他一个头名”,一上一下,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被录取者的才华出众,令人刮目相看。后三句,“做、好汉子、让”,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全诗以对话的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考虑景物描写,然后把握景物的特点
门联 欲要为官好结果;除非办事不开花。 注释: 1. 门联:指挂在门上的对子,用以表达祝愿和祝福。在古代,人们常用门联来祈求吉祥和好运。 2. 欲:想要、希望。 3. 为官:做官,即成为官员。 4. 好结果:好的成果或结局。 5. 除非:表示只有……才。 6. 办事不开花:比喻做事情时不能只图表面功夫,需要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成效。 7. 译文:如果想要当官有一个好的结果
【注释】 门联:指挂在门户两侧的对偶的横幅。 先贤传:指记载历代名人事迹的书。 长者车:指有德望的老人的车。 【赏析】 此诗以“门”为题,写宅门上悬挂的对联,意在歌颂那些品德高尚的人。首句用典,说明家门的光荣和荣耀,是祖先的恩泽;次句则写家门之雅,主人之贤,使客人感到尊敬。全诗语言平实,却能表现出作者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
注释: 门联:对联,挂在门上的对子。 银无可洗:形容银子像水一样清澈,无法清洗。 云尚能梯:比喻像云彩这样的自然景物,仍然可以攀登和登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银”与“云”两种不同事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首句“银无可洗”,用来形容银子像水一样清澈,无法清洗。这里的“银”是指银子,而“洗”则表示清洗。诗人将银子比作清澈的水,意在表达银子的纯净无暇。同时
【释义】此门联为赞颂帝王的。"十八品官"指历代帝王,从周代开始有"九命"(即九级)到唐时增至十八级;"一千年"指历朝更替的时间。 【赏析】此联语意双关,既指帝王之位,又暗含世态炎凉之意。上句说自周至唐十八级高官,是历代帝王所授的爵禄,下句言帝王之位历经一千余年而不变
门联 绿水青山,任老夫消磨岁月; 紫袍金带,看吾儿燮理阴阳。 注释: - 绿水青山:形容山水景色美丽。 - 任老夫消磨岁月:任由我(指诗人)在山水间消磨岁月。 - 紫袍金带:古代官员的服饰。 - 吾儿:指诗人的儿子。 - 燮理阴阳:指管理天地间的阴阳平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诗人在绿水青山中消磨岁月,欣赏着儿子治理天地间阴阳平衡的能力。通过对比和衬托
注释:家传孝友,意味着家族世代相传,以孝道和友善为重。里近忠清,表示家乡距离京都很近,忠臣和清廉之士很多。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家族世代相传的孝道和友善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自豪感,因为那里有很多忠臣和清廉之士
【注释】 门联:指对联,即上下句意义相关,字数相等。 二世:指唐宣宗李炎的子辈子孙。 三公:指宰相。 太平宰相:指唐代的名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 一堂:指科举考试。 五代:指科举考试的五经。 富贵神仙:指科举考试中得第的人。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科举考试场景的对联,上联写唐朝的宰相,下联写科举考试中得第的人。整副对联意境优美,寓意深远
【注释】 东倒西歪:形容房屋破旧。千锤百炼:指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磨练,比喻人经过多次的考验或锻炼。 【赏析】 这首诗用门联的形式表达了对一个人坚韧不拔、经受住磨难的赞美之情。前一句“三间东倒西歪屋”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人所住的屋子破败不堪的情景,让人联想到这个人可能经历了许多艰辛。后一句“一个千锤百炼人”则直接点明了这个人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他经历过无数次的锤炼和磨练
门联 吾人尽草泽奇男,不管是何朝代; 此地乃桃源变相,故能长驻春风。 注释: 吾人——我们(指人们) 尽——都是 草泽奇男——在野草中涌现出的英雄豪杰 桃园——桃花林,传说中《桃花源记》故事发生的地方。 变相——比喻,这里借指理想境地。 长驻春风——长久地享受着美好的春光,比喻理想的境地能够长久地存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手法。“一声爆竹,轰出穷鬼”是开门见喜,用爆竹声迎接新的一年。“赶何日才能□大马金刀”是说何时才能像王济生那样威风八面,挥斥方遒。 (2)最后进行赏析即可。注意赏析时要结合全诗来分析。 【答案】 示例: (1)释义: 开门见喜,用爆竹声迎接新年; 希望早日摆脱贫困,像王济生一样威风八面。 译文:
【注释】 崛强:强劲,强悍。犹昔:还像以前那样。沉吟:深思;默想。 【赏析】 指对联。上句的“崛强”与下句的“沉吟”形成鲜明对比。上句的“犹昔”说明诗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下句的“至今”却透露出他壮志难酬的悲哀。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担忧之情
【注释】 门联:对联,挂在门口两旁的条幅。 文章:指诗文,这里特指诗词。 惊:惊动,惊动海内,即惊动天下。 公卿:古代官职名称,指三公和九卿。这里泛指高官显贵。 【赏析】 “岂有文章惊海内;从无书札到公卿。”这副对联,是清代著名文人郑燮(板桥)的一副自题联。 上联说:难道有什么文章能惊动天下?下联说:从来就没有书信能够送到公卿那里。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 上联“岂有文章惊海内”
【注释】 门联:旧式门上挂的对联。柳树:指杨柳。用为号:用来作为号牌的标志。又误弹:又错发。 【赏析】 《题张二府园》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张二府花园中柳树和棉花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第一句“不须柳树用为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事物的珍视和尊重。在古代,柳树常常被用作标志物,如门联、旗帜等。这里,作者认为不应该用柳树来作为标志
诗句释义: - 前出塞,后出塞: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人或事的前后不同境遇,可能意味着好事和坏事都有。 - 好因缘,恶因缘: 这表达了对于好与坏的各种因果关系的思考,可能涉及到命运、机遇等主题。 译文: 门联 前出塞,后出塞; 好因缘,恶因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前出塞"和"后出塞"的描述,以及"好因缘"和"恶因缘"的对比,反映了生活中好坏相伴、吉凶难辨的现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
【诗句释义】: 门联,即对联。 八载退隐抱赤子:指八年前辞去官职隐居生活。 十年进士如白丁:指十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却如同一个文盲。 【译文】: 八年前,我辞官归隐,像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十年来,我在官场上混迹,如今已成了白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无奈。他通过对比自己八年前和十年来在官场上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同时
【注释】 1. 老骥:老马。 2. 思千里:比喻人壮志未酬,怀有远大的抱负。 3. 鹪鹩(xiāoliao):一种小鸟,生活在树上,以小枝为巢。 4. 足一枝:比喻人虽小有成就,但不足以支撑自己。 5. 赏析:此诗以“老骥”和“鹪鹩”作比,表达了诗人的壮志难酬之情和人生感慨
【解析】 “生”是“我”的错别字,“孤”是“奇”的错别字。 译文:四壁之内藏书满堂,我死后也无书可读;千秋万岁之后,世人都冷眼旁观。 赏析:此联以书为喻,表明自己虽身居高位,却无书可读的遗憾。 【答案】 诗句释义:四壁之内藏书满堂,我死后也无书可读;千秋万岁之后,世人都冷眼旁观。 译文:四壁之内藏书满堂,我死后也无书可读;千秋万岁之后,世人都冷眼旁观。 赏析:此联以书为喻,表明自己虽身居高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把握、理解以及作者感情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并注意多积累古诗文的名句,默写时要书写准确,不能出现错别字,注意“门”的书写。同时注意重点字词:秋进士、登科、小登科。 参考译文: 秋天的考试,是考进士;春天的考试,是考秀才。一旦考中了,就分别被称为“大登科”或“小登科”。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态度
【释义】:南州:指东汉末年避乱荆州的名士南阳庞统、襄阳庞德公兄弟;偃王孙:指东晋名将桓温的儿子桓玄,字敬猷(yóu音由)。这首诗以门联形式,祝贺两位历史名人后裔,并赞颂其家世显贵。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祝贺门第的七言律诗。诗中用“南州高士”和“东海王孙”两个典故。前者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南阳人庞统、襄阳人庞德公兄弟,后者指的是东晋名将桓温之子桓玄,字敬猷。诗人以门联的形式来祝贺这两位名人家业显贵。
注释:一生里哪有什么真正的闲暇日子,就算长寿也有许多未了的心愿和牵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以及缘分的一种感慨。首句“一生那有真闲日”意指在人的一生中,很少有真正闲暇的日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忙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第二句“百岁仍多未了缘”,则是说即使到了百岁高龄,仍然有许多未了的事情和心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有限与欲望无边的矛盾冲突的思考
【注释】 姜:指生姜。桂:指肉桂。松柏:常绿树,四季常青。寒不凋:即使严寒也不会凋落。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生姜和桂皮这两种东西,都是老的愈辣;松柏这种常绿树,是心有坚贞,不怕严寒的。 “姜桂之辛老更辣”一句中的“辛”是指生姜、肉桂这两种东西,它们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辛辣味道会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和加工,其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
【注释】: 门联:旧时在门前挂的对联,用以表达祝福和期望。 废除:去掉、取消。 新历:新的日历,即公历或阳历。 希冀:希望。 胜去年:比去年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的厚望和美好祝愿。"废除旧历行新历"意味着人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带来新的开始和变化;"希冀今年胜去年"则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望,希望能比去年更加美好。整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注释】: 门联:旧时指挂在门前的对子,多用于表达祝愿、祝贺、庆贺等。 三民新主意:指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千乘旧家风:指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门第(家风)为千乘之国。后用以比喻家族世代有才德。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门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家族的双重责任感。上联“不识三民新主意”表示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下联“无忘千乘旧家风”则表示在关注国家大事的同时
【注释】 门联:旧时用于门前的对句,多用诗词名句。 千乘:春秋战国时期,一乘兵车有甲士3人,步卒72人,共106人。千乘就是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军队。后用千乘比喻子孙众多,声势显赫。 箕裘:古代传说尧帝曾以天下让舜,舜又让位给禹,相传禹治水有功,其治水方法被传为“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因称父辈传授给子辈的功业或事业为“家传之业”,即“家传箕裘”。 三阳:指冬至后的第三个月,即阳历12月至1月
【注释】 门联:指题在门上的对句,如“一门三父子,全是大儒”等。 经学渊源宗御史:经学,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问的学科。渊源,本义指水源发源的地方,比喻事物的根本或来源。此指儒家经典的学术渊源。御史,即御史大夫,汉代官名,主管监察工作。此指以儒家经典为学问根基的学者。 天怀迂阔溯云林:天怀,即胸襟、怀抱,指胸怀。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溯,追溯,指追溯过去的事情。云林,指云游四方的林下高人,即隐士
门联 带经而锄先世业;请学为圃古贤风。 译文: 手拿经典,辛勤地耕种祖先的田地;请学习耕种和种植,继承古代贤人的美德。 注释: 1. 带经:携带经典。经,指儒家经典的《易经》《书经》等。 2. 锄:耕种。 3. 先世业:指先辈留下的产业或事业。 4. 为圃:种植蔬菜、花卉,是古代的一种农业活动。 5. 古贤风:指的是古代贤明的风气,也指古代贤明者的美德或风尚。 赏析:
注释:只要在事业上遵循孔子和孟子的教诲;那么,对于兴办家庭,应该效法陶朱公(即范蠡)。 赏析:这是一首劝诫人们做人要学有榜样、办事要遵循规范的格言。诗中以孔子为楷模,以范蠡为榜样,强调“依孔孟”与“效陶朱”,是说做人做事都要学习先贤圣贤的言行,才能成就大事
注释: 门联,即对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上联“乡社重联九老会”中的“乡社”,指的是家乡的社群或社团;“九老会”,则是指由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聚会。整句的意思是说,在家乡的社群中,我们这些老人经常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和联谊。 下联“诗邻近接两当轩”中的“诗近”,指的是靠近诗歌或者诗词的活动;“两当轩”,则是指一个宽敞明亮的窗户,这里可能暗喻着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心境。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与诗歌
【注释】 门联:旧时装在门框上的对联。 著:撰写。 万馀言:指文章很多,达一万字以上。 当:正。 鼓吹:古代的乐舞。也用以形容乐曲和表演。 十三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十三种技艺。这里泛指各种技能。 不待铺张:不必夸张地描写。 【赏析】 这首对联是写诗人自谦之词。上联“书著万馀言,聊当鼓吹”,“书著”即著述之意;“万馀言”,指文章很多,达一万字以上;“聊当”,是说只能勉强应付,聊作点缀而已
门联 科名唐进士;道学宋先儒。 注释:科名是唐朝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如进士、举人等。道学是宋朝儒学的一种流派,强调修身养性、格物致知。 赏析: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古今对照的手法。上联“科名唐进士”指的是在唐朝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而下联“道学宋先儒”则是指宋朝儒学的代表人物。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不同朝代的文化传承,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注释】 阁帖:指唐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刻于唐代,有拓片。古窑:指唐定窑瓷器,有“定瓷”之称。谈笺:用淡粉笔写成的书信。顾绣:指唐人张萱所画的顾氏家世故事图卷,有名《捣练图》。钱无:比喻文章没有价值。 【赏析】 这首诗写文人的境遇和心情。前两句写其家境贫寒,后两句写其才华未遇。诗中以旧日世家子弟、才子为比,说明他与他们相比,处境相同,都因文章未得赏识而穷困潦倒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副对联: 1. 门联 - 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装饰,通常是挂在门口的一对对仗工整、富有深意的语句,用以表达某种祝愿或是警示。 2. 臣心如水 - “臣”在这里指的是对联的作者或书写者,即“我”。“心如水”是一个比喻,用水来形容人的心境平静如水,没有波澜,表示一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态度。 3. 王道犹龙 - “王道”指的是王者的统治之道,即帝王的统治方法或治理策略
【注释】 好古:喜爱古代的。周孔:指孔子、周公,即儒家。孔是孔子的号,周公是西周的大臣;这里借指孔子及其学说。 探:研究。孔:孔子,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发展学生的才能和品德,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了《论语》
【注释】:仙李蟠桃:比喻仙人的仙桃,即蟠桃。诗家秀句:指诗人的佳作。 【赏析】:此为门联。上联以仙家之蟠桃喻人世间美好之物,下联以佳人之秀口吟诗喻人世间美好之事,上下联皆用典,且均以“传”字收尾,既对仗工整,又意蕴深厚。 门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横批(也称为“题额”),下半部分是正文(也称为“楹联”)。横批通常是四个字,而楹联则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
注释:整修我的房屋围墙,反掉衰老之态。 赏析:此诗以门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志向与追求。“修我墙屋”表明作者有建功立业的愿望,而“反其耄倪”则表达了作者对老年生活的态度,即要活出精彩,不要老气横秋。整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看法
【注释】 门联:古代装在门上的对偶语句,多用以祝福或祝贺。 将军:指汉初的名将韩信,这里用作诗人的自称。 揖:作揖,拜见。 老子其犹龙:老子比喻为龙;犹,如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赞。诗中以“将军”“老子”两个典故自况,说自己有如大将韩信的威风、诸葛亮的智慧,又如龙一样神采飞扬,不可一世。全诗气势恢宏,语言豪放
【注释】 儿官: 比喻小官吏。 粟:古代量词,一斗合十升,容量为二斛,相当于今天的50公斤。 我屋小于船: 比喻自己住的地方狭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门联”为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两幅对联的内容。第一副对联是“儿官大如粟”,第二副对联是“我屋小于船”。 首句中的“儿官大如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一个小官吏的官职比作一粒大米,通过对比,突出了小官吏地位低下的特点。同时
【注释】 门联:挂在门楣上的对联。 晏婴: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善于辞令而著称。 康乐:即“康乐山”,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 草生春:指春天来了,野草又长出来了。 【赏析】 《门联》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在市井小巷里看到邻居家有晏婴的门联,便联想起自己家乡春天来临时草长得很快的情景。 首句点明题旨。邻家的门联上写着“康乐”二字,使人想起那著名的康乐山。这两句是说:我的家乡也有一个像康乐山一样美丽的地方
注释:卜居梅福里,指隐居在梅花盛开的福里。未上杜根书,指没有登上杜门隐居时所写的《种树书》。 赏析:这是一首自述诗,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一种态度。前两句“卜居梅福里,未上杜根书”是说诗人选择了一个清静的梅花盛开的地方作为隐居之所;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逃避。后两句“不须更向人间觅,自有闲人共赏之”是说,既然已经选择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就不必再去刻意追求世俗的认可和赞美了。因为
【注释】 门联:旧时迎神赛会时,门前两侧的对仗工整、内容吉祥的横幅。行路:指外出做官或远游。天柱九疑:神话传说中两座山名,相传尧舜禹治水时,曾登上此山。三涂太白紫阁终南:指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太白、紫阁、终南山,都是神仙居处。上京王者地:指京城长安。王者,古称天子之都;上京,指京都长安。得师:得到名师。二戴安国:东汉人,字次公,孔子弟子颜回之孙。安国为西汉末年人,字稚长,少时从戴德受《礼记》
门联 三朝阁老;九省疆臣。 释义:在历史上,李光弼曾经担任过三朝的宰相,是三朝的元老;而郭子仪则曾经统领九州的疆域,是九省的疆臣。 注释: - 三朝阁老:三朝,指的是唐朝的三位皇帝李隆基、李亨、李豫。阁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衔,原意是指内阁中资历最深、位最高的官员。这里用来形容李光弼的地位非常高。 - 九省疆臣:九省,指的是唐朝的九个省级行政区。疆臣,是指治理边疆的大臣
门联 三朝阁老;一代伟人。 翻译: 在朝廷中担任了三代的官员,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人和伟大的人物。 注释: 1. 门联: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形式,通常用于装饰门楣。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上联,后面是下联,需要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2. 三朝阁老:指在朝廷中担任过三次重要官职的官员。"三朝"指的是三个不同的时期或朝代。 3. 一代伟人:意指在某个领域(如政治、军事、科学等)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注释】 酩酊:沉醉。 圣朝: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京城为官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业的忧虑和对朝廷的忠诚。诗中“且将”表示暂且,“酬”表示报答,意思是说暂且借酒消愁来报答佳节;“未有涓埃答圣朝”,意思是说还没有做出一点儿微小的贡献来报答圣朝。整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心系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的情感
【注解】: 圣朝:指朝廷,国家。余事:闲暇的事。诗人:诗人是把诗歌作为消遣的。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他退居田园后,以诗酒自娱的闲适心情。“圣朝”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依然为国家效力,在余暇时,便作诗人。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也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即使到了晚年仍不忘报国之心
【释义】:身经四万日;眼见三百孙。意思是说:我历经四十年,看到三百多个孙子了。 【赏析】:这首七绝句写祖孙三代同堂的生活情景,诗中以“四万”“三百”两个数字作比,言简意丰,突出祖孙三代人数之多,表现了诗人对家族兴旺发达的自豪和满意之情。 门联(对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多挂在门框上,形式上有横幅和对仗两种。它有讲究,如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词性相对、虚实相补、结构相似、音调和谐等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把握诗中形象的特点,最后分析运用的手法,并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两口”即夫妻二人。“居绿水丹山”,指夫妻二人居住在山水秀丽的地方。“妻太聪明夫太怪”,妻子太聪明了,丈夫却显得奇怪,是诗人对夫妻二人性格特征的概括性描述。“四围皆青磷碧血”,四周都是青色的磷火和碧色的血迹,形容环境荒凉恐怖
【注释】 槐,指槐树。王氏,指北宋名臣王旦家族。及第花,指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第一名,也称"状元花"。 【赏析】 第一句是前半句的倒装。王旦(1027—1087),字子安,河南府人,北宋初年宰相。门联上句写槐树,下句写杏树,都是以树木喻人才、喻德才兼备之人。王旦在宋仁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因直言劝谏得罪过皇帝,罢为太子少保,退居洛阳龙门。这两句诗,就是他任洛阳令时的题赠之作
【解析】 此诗用马与车作比,生动地写出了两种不同的劳动特点。前两句写马,以“吃草”为喻,形象而贴切;后两句写车,则从“拉人”和“拉钱”两个方面着笔,表现其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案】 译文:马骨高峻嶙峋,吃的是豆子、麸子和青草;车声隆隆,拉的都是人,却不见它拉一车钱财。 旧时人们喜欢在大门两侧挂上一对春联,以增添喜庆气氛。马骨崚嶒,形容马骨头坚硬。历碌,车声。吃豆吃麸兼吃草,比喻车夫拉车辛苦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门联":这里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春联,通常贴在门框上,用以庆祝春节等节日。 - "晓烟贴地鱼盈浦":描绘了清晨时分,烟雾缭绕的景象,如同水面上的鱼群一般繁多。 - "空水沿篱韭出畦":形容田野里的韭菜从水中长出来,沿着篱笆生长。 2. 译文: - 清晨的烟雾仿佛贴地而降,使得池塘中的鱼儿游得异常欢快; - 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韭菜,好似沿着篱笆生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求雨何如掘井好”的意思是:祈求天降雨水,不如挖井引水来得实在;“大人不失赤子心”的意思是:做大人的不能失去小孩的纯真之心。“大人”,指有权势、地位的人;“赤子”,比喻小孩子。 译文:祈求天降雨水,不如挖井引水来得实在。做大人的不能失去小孩的纯真之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求雨”喻人,以“掘井”自喻,以“大人”指有权势、地位的人
【注释】: 君:君主。臣:封建社会中臣民对君主的尊称。山:比喻节操。 赏析: 《门联》是宋代文天祥的一首七言律诗。《宋史》载:“文天祥为丞相……及元兵逼临安,遣使招之,遂不屈。”此诗即作于被俘后,表现了作者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顿挫,气势磅礴。 “君恩深似海”的意思是:皇上的恩泽深厚,比大海还宽广无边。 这首诗的译文是: 皇帝陛下恩德浩大,像大海一般深沉,我作为臣子怎能不忠诚
【注释】 门联:指对联,一种文学体裁,多用于装饰门户。 五伦:指五种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大文章:指大的议论或文章。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赏析】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下句结构相同,内容相关。上联“真理学从五伦做起”意为:在研究真理时应该从五伦入手,五伦是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和朋友等五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