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恃善射,寒浞因其室。
弑主于商邱,禹祀遂中绝。
崎岖乱离间,少康能奋迹。
母后奔有仍,遗臣奔有鬲。
妻我以二姚,卒赖有虞力。
有田方十里,有众才五百。
庖正徒区区,棋布旧官职。
灌鄩有馀烬,嘘之寒焰灭。
君坚复雠志,臣矢尽忠节。
受困无弃怠,滨亡无陨越。
经营处女静,其动如兔脱。
祀夏仰配天,故都还故物。
却思怀襄初,滔天势方割。
微禹民其鱼,蛇龙择人食。
至今睹河雒,犹然颂明德。
所以中兴指,首为少康屈。
鼓钟罔攺悬,万国仍玉帛。
一姓不再兴,真乃痴人说。
咏史三十一首
介绍
《咏史三十一首·其三十》是清朝黄毓祺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以及写作背景等。具体如下:
原文
二十四郡中,无一义士肝。颜某作何状,乃能砥波澜。奉表诣灵武,途梗待蜡丸。遣人颁赦书,诸道扬旌竿。然则李郭功,首倡繇平原。衣黄与衣白,布衣相周环。译文注释
- 原文翻译:二十四个郡中,没有一个义士的肝胆被割。颜某是什么模样,才能激起波澜。奉表到灵武,道路坎坷等待蜡丸。派人发布赦令书,各道都高扬旗帜。然而李郭功,首先倡导从平原开始。穿着黄色和白色衣服的人相互周旋环绕。
- 注释:《咏史三十一首》是一组七言律诗,共有三十二首,这是其中第三十六首。“二十四郡”指的是唐朝时期,当时全国分为四十余郡;“义士”通常指有节操和正义感的人;“颜某”可能是指一位具体的人物或事件;“蜡丸”是古代传递紧急信息的信函,比喻消息或信件;“济河定关中”,意指平定黄河以北;“隰城尉”,可能是当时的一个小官;“马邑丞”,也指一个官员;“壮士置幕府,参军置记室”描述的是官员们共同参与政务的情景。
- 作品赏析
- 主题:诗的主题是对唐代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官员行为,反映出作者对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的不满。
- 艺术手法: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如“砥波澜”象征改革的勇气,“衣黄与衣白,布衣相周环”则比喻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勾结。
- 评析
- 社会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腐败。
- 文学价值:作为咏史诗的一种形式,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批判精神。
-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严重,民间疾苦。
- 个人经历:诗人黄毓祺可能亲身经历过类似的历史事件,因此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慨。
《咏史三十一首·其三十》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后羿恃善射,寒浞因其室。 - 注释:比喻后羿因善射而得以保全自己的地位。寒浞因为其妻子是夏朝的遗孀(后羿的妻子,即有仍氏),从而得到夏朝王位。 - 赏析:这句诗通过历史事件映射出政治斗争中的权谋和利用关系,强调个人才能的重要性。 2. 弑主于商邱,禹祀遂中绝。 - 注释:商邱被杀害了君主,因此夏朝的祭祀活动中断。 - 赏析:此句指出权力斗争对传统秩序的冲击
夷齐叩马后,登山歌采薇。 自是非圣人,万世将瑕疵。 至仁伐不仁,辨若素与缁。 猥云暴易暴,毋乃成狂痴。 特立独行士,不显人是非。 昌黎善颂哉,通解有进斯。 前此慕通达,茅靡波相随。 知义可换生,繇饿为之师。 饿死且不惧,焉所事委蛇。 立教千万年,天地恒扶持。 愚意尤有进,功早在尔时。 泰誓迄武成,白旄惟一麾。 大诰等八篇,民顽畴可医。 取殷若兹易,安殷难若兹。 苏氏不云乎,先泽沦民肌。
【注释】 (1)“少壮咸”二句:指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因义愤而奋起反抗。咸,皆,都。之死盖靡携,意谓他们壮志未酬而死,遗恨无穷。 (2)“岂非”二句:指正义的激情能感动人心,使人为之振奋。 (3)“即如”二句:指像燕国攻破齐国时那样,七十城被攻破后还有人不屈身于强敌。 (4)“王烛”二句:意谓项羽虽为匹夫,但他在乌江亭长劝酒之时自刎自杀,其节烈可敬,后世难能比肩。 (5)“人知”二句
吾尝读无衣,为雪西戎耻。 秦仲为大夫,诗人乃赋此。 注释:我曾经读到《诗经》中《无衣》这首诗,诗中提到了为了雪耻,秦国的大夫秦仲出征。 猃狁胡为者,内侵逼京邸。薄伐惟尹吉,爰以六月美。 注释:北方的猃狁为何入侵我国?他们侵犯到了京城附近的地区。我们出动军队进行了惩罚,这是尹吉的责任,还因此获得了一个美好的月份。 蠢尔蛮荆族,犯顺扰南纪。方叔出将兵,于是有采芑。 注释:愚蠢的蛮族部落入侵
【注释】 (1)《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尚曰:“我死,尔可入矣。” 伍员曰:“尚幼,未长大,吾将立之。” (2)鄢郢:春秋时楚国的都邑。 (3)“当其”三句:指伍员准备逃亡之时,与伍尚分别。 (4)“包胥”二句:一说伍员请求秦昭王派兵救楚;一说伍员请求秦昭王发兵攻楚,灭楚复国。 (5)《左传》:吴子夫差伐楚,及鄢、郢。 (6)《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员乃奔郑,郑君不礼。 (7)《左传》
于越得岁星,伐之是逆天。 吴其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缘人事尽,天道乃好还。 夫妻请臣妾,饲马良亦艰。 迄乎石室归,坐则仰胆悬。 每食必尝胆,折节当世贤。 躬耕夫人织,早朝仍宴眠。 赈贫吊死丧,劳苦士卒先。 令发坐沾襟,偃卧涕泗涟。 细及采葛女,行歌愤所宣。 吴人既以败,栖息姑苏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怜。 亦欲如会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赐吴,不取祸败延。 今以吴赐越,越其敢舍旃。
【注释】 公子:指汉高祖刘邦。爱敬(yì jìng):喜爱和敬仰。相劳苦:为对方操劳。三千:形容人多。蹑(niè)珠履:踩在珠玉上行走。金罍(léi):盛酒的器物。歌:歌舞。掉臂:形容人傲慢不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胜数:形容人数众多。孤白:指白起。秦藏中:指秦昭王的后院。函关:古地名,是秦国的关隘之一。鸡鸣狗盗:比喻小偷小摸,用此来比喻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风期:风云际会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后来被朝廷招安,成为唐玄宗的御用文人。然而,他在官场上屡遭打击,最后被迫离开长安。这首诗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失望。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雍蔽可畏哉,赵高其明效。 壅蔽:阻塞、隐瞒。赵高:指唐朝末年的宦官,因权势熏天而被称为“小秦”。 可畏哉:可怕啊。 赵高其明效
这首诗是苏轼的《题子瞻画黄冈竹》,共三十一首。其中,“咏史三十一首”指的是苏轼以黄州为题材,自创的咏史诗。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子房盖世才,侥幸于一击。 张良(字子房)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侥幸地获得了一次机遇,一举成名。 去死不容发,老人所深惜。 面对生命的威胁,张良没有选择死亡,而是坚持到底。老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卒遇草野间,命供仆妾役。 在草莽之间
译文: 人生犹如清晨的露水,何必苦苦追求呢? 卫律之罪足以触及天宫,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 陵墓有广袤的风,长生不死并非脂韦所能。 如果能与古柯树达成盟约,必定能报效君王。 如今却只能为此叹息,泪水只能洒在衣襟上。 这种话最让人痛恨,往往使人陷入迷惑。 朝露既短又短暂,欢乐的时光能有多久? 千秋万代的名声,君子应该三思而后行。 我看不到典属国,他的光辉如同虹霓。 生面如开麒麟,飘然双鬓如丝。
《咏史三十一首·其三十》是清代诗人黄毓祺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该诗的原文、译文和注释进行解读。 原诗如下: 梅福弃妻子,吴市变姓名。 逢萌客辽海,冠挂东都门。 偃卧不出户,蒋诩暨郭钦。 薛方慕巢由,笑却安车迎。 陈咸用汉腊,不忍污先人。 或远或近间,要归洁其身。 自惭年老矣,无以报汉恩。 谊岂事二姓,印绶徒纷纷。 杜口十日馀,龚胜真死臣。 嗟彼莽大夫,何颜对忠魂。 附莽亦非一,吾尤恨刘歆。
诗句 1. 世祖爱儒术,迥出高皇先。 - 此句表明汉世祖刘秀(光武帝)对儒家学问的喜爱,超越了他的高祖刘邦(汉太祖)。 2. 草草札数行,感激令人传。 - 指书信写得仓促匆忙,表达了深切的感激之情。 3. 毋与穷寇争,赤眉吾自鞭。 - 表示不和失败的敌人争斗,而是自己主动出击。 4. 饱逸待饥劳,非敢诸将烦。 - 享受安逸等待苦难,不担心让将领们烦恼。 5. 始虽垂翅归,终则奋翼前。 -
《咏史三十一首》 我听说民众所思念的,就是那天所给予的。 如果民众所怨恨的,难道不是上天所失去的吗? 思念汉朝并非一天的事,吟诵歌颂遍及全世界。 从民间向上与天相合,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王常真是忠臣,他的忠诚就像金石一样坚固。 何哉申屠刚,也能说出这样的话。 人民背离是上天失去的人,人民归附就是上天给予的人。 汉帝大概有天赐的福气,难以用人力来夸耀。 将军惭愧于布衣之身
让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1. 先输出诗句:大木势将颠,一绳非所维。何不以此言,进于下榻时。观象察人事,天废不可支。盍于同舟际,以此言进之。愚独谓不然,出处各有宜。惟其有仲举,疆御咸低眉。是以徐孺子,洁清获自怡。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惟其有元礼,破柱风裁持。是以郭林宗,获遂贞隐姿。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师。且天生我材,治乱须转移。维以维其颠,不颠维曷为。支以支其废,不废支焉施。坐视颠废者
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大致含义和背景。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赞赏和钦佩。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读诗句: 1. “张俭亡命时,投止靡不容。” - “张俭”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因得罪权贵而被迫逃离京城。 - “靡不容”意指张俭无处可去,只能四处逃亡。 2. “或捐城委爵,或破族殒躬。” - 描述了当时一些人为了保命,不惜放弃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曹操对待曹仁的不同方式,反映了曹操对人才的利用和态度。 1. 操初得彧从,即比诸子房。 曹操初次得到曹仁时,就把他看作是像张良这样的谋士一样重要的人物。"操初得彧从"指的是曹操开始重视曹仁,"子房"是指张良,这里用来比喻曹仁的智慧和谋略。 2. 彧劝操取兖,亦比诸高光。 曹仁劝说曹操攻取兖州,曹操也认为他的决策高明如高光(高启)。这里用高光来称赞曹仁的才智和远见。
注释: 1. 悌为儿童时,受知丞相素。 2. 常恐不得死,仰负名贤顾。 3. 乃知名下士,关系非细故。 4. 几幸出其门,愿言步亦步。 5. 盛名不自爱,渝节而攺度。 6. 举世遂靡然,岂非为所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受到丞相的赏识和教育,长大后又因为自己的名声而被人误解和利用的故事。全诗以“悌”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接下来
注释: 1. 孙拯下狱吏,拷掠极百千——孙拯被下狱审讯,经受了百般的拷打折磨。 2. 两踝皆骨见,终讼机云冤——孙拯被打得双腿都露出了骨头,最后在官司中声称自己无辜。 3. 君何不爱身,拯也叹仰天——您为什么要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孙拯也感叹地抬头看向天空。 4. 陆君世奇才,吾蒙知爱偏——陆君是世上罕见的天才,我有幸与他相识并赏识他。 5. 义不忍相负,一死分固然——我不忍心辜负他
这首诗通过赞美侍中血的珍贵,来警示世人不要贪图权势和享乐,要珍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注释: 1. 珍重侍中血:珍重指的是重视、珍视的意思,侍中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指代的可能是某个重要的人物。血在这里是指他的忠诚和牺牲。 2. 溅衣勿浣也:意思是说他的血液溅在了自己的衣服上,但是请不要清洗它,因为那是他忠诚的象征,不应该被遗忘。 3. 孝惠且知之
诗句翻译: 1. 邓艾征服了蜀地,汉使跪着奉上玉玺。 2. 王浚攻入石头城,吴国举行了哀悼先帝的仪式。 3. 晋怀帝被迫面对胡兵,未能渡过洛阳水。 4. 晋宣帝步出华林园时,被追捉如同犬猪一般。 5. 司马父子乐此不疲,却忘记了自己的故乡。 6. 他们的祖先的坟墓在何方?西面的悲哀又怎么能停止? 7. 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似乎与正道相悖,这真是如尊旨所言。 8. 南方需要陛下的治理,设立座位也是如此
【译文】 晋室胡然东迁,始于镇建业。 穿着军衣亲自披甲胄,到处发布四方檄文。 稽留斩督运粮,北征期刻日。 推心司马导,每事必咨决。 江河既然不同流,神州宜戮力。 何至作楚囚,言之殊激烈。 究竟君臣间,复雠不甚切。 初无大机用,小小自树立。 接士则以谦,足用则以啬。 政事以清净,主谋技粗毕。 尔时有心人,吾敬祖生逖。 纠合谱骁健,言于安东曰。 戎胡毒中土,遗民苦残贼。 人皆思自奋,命将出师急。
注释: 起冶自铸兵,铠仗曾不给。 迄夫驻雍邱,甘苦共士卒。 约已务施予,新附勤抚纳。 经略河以南,荡焉剪荆棘。 练兵仍积谷,指顾取河北。 国将有内难,王刘方搆隙。 大功知不遂,怏怏抱病殁。 江左遽偏安,不思进咫尺。 谁料王丞相,衰飒至此极。 其心爱一隅,用之恐并失。 幽冥逢镇西,可能无愧色。 即今寰海沸,龙蛇正杂遝。 咿喔邻鸡鸣,时贤酣枕席。 我此一瓣香,敬为豫州爇。 译文: 起冶自铸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史》组诗中的一首。此诗主要表达了李白对历史人物陶士行的赞赏和对其功绩的肯定。同时,李白也通过陶士行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译文: 谁能有陶士行这样高尚的成就?众人一致推崇他。 陶士行像砥柱一样在咸和年间闲居,不因地位卑微而失去尊严。 无论早晚,他都运砖砌墙,勤劳且珍惜时间。 他用木头屑和竹头来整理家务,细致入微的能力无人能及。 他在战场上展露八翼
【注释】: 咏史三十一首:即《咏怀》三首。 饯别:《诗经·邶风·柏舟》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等句,后用以泛指为朋友饯行。 凤饮未及唇:形容酒醉的样子。凤饮,指饮酒过量;未及唇,即喝得没有到嘴唇,意谓喝酒喝得很厉害。 手版坠其帻,阳醉加色声:用典。《史记·高祖本纪》:“项王(项羽)每飨士,坐则剑,右置缻,左置敦,以为酒尊。”此处是说酒气熏天,连帽子也戴不住了,只好把帽子放在地上。 京尹无后言
翻译: 在诗的前两句中,“卡家尚书令”,“督军拒清溪”指的是卡家的家族成员担任了重要职务并在抵抗外敌时表现出英勇。 后两句则描述了家族成员战死沙场的悲剧,他们的英勇牺牲和母性的悲痛,以及父辈对子女尽孝的坚守,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句“导非社稷臣,正色曾箴规。”、“嗣皇尚未立,岂臣辞疾时”,指出了这位官员并非真正的国家忠臣,而是在君主即位前就因病辞职的情况。 然后是“又请免导官
注释: 咏史三十一首:这是一首咏史诗,共三十二句。每句一韵。前四句写辛散骑对太常的感怀;第五至第八句写物极必反的道理;第九至第十二句写宜乘此大捷归向天朝;第十三至第十六句写诚廉附庸的冉闵;第十七至第二十四句写晋人以死拒敌,是晋的骄傲;第二十五至第三十二句写陇西义士不吃汉贼之食,是他们的气节。 辛散骑:即辛毗。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所闻谊至高
【注释】: 1. 楚之谋复雠,亡命汝颍间。:楚国人谋划报复,逃亡到汝、颖之间。 2. 刺客未得当,深夜称疾眠。:刺客没有杀死仇敌,在深夜里假装生病而睡大觉。 3. 果自赍药从,情意殷殷然。:果然自己带上毒药,神情十分恳切的样子。 4. 客乃出匕首,以其状告焉。:刺客于是拿出匕首,并把匕首上刻的图案给主人看。 5. 将军裕所忌,努力自保全。:将军刘裕非常忌讳这件事,努力地保护自己。 6.
诗句解释: 1. 亦知袁景倩,不敌萧道成。 - 这句话中的“袁景倩”和“萧道成”指的是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袁景倩可能是被萧道成击败的一方。 2. 正如一木支,无救大厦崩。 - 这里用“一木支”象征性地比喻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试图挽救一个崩溃的大厦,但无济于事。 3. 顾谓其子最,名义古所敦。 - “顾谓其子最”意味着在考虑某人的儿子时,人们会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首:侯景陷吴兴,太守书生耳。 - 注释:侯景攻破了吴兴(古郡名,今江苏省宜兴市一带),作为太守的书生只能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第二首:战败整衣坐,视死如脱屣。 - 注释:在失败后整衣坐下,面对死亡如同丢弃鞋子一样轻率。 第三首:吾忝任专城,朝廷危至此。 - 注释:我担任一城之长,朝廷却如此危险。 第四首:不能力匡复,是则深可耻。 - 注释
【注释】 1. 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为唐朝的北方重镇。甲:指战乱。适从:指是否出兵。 2. 欲鼓行而西:想率兵向西进发。 3. 屈突凭坚城:指屈突通凭借坚固的城池。 4. 此策:指出兵的策略。危道:危险的道路。腹背:前后两面。 5. 莫若:不如。攻河东,主之自裴寂:最好攻打河东,由裴寂主持其事。 6. 公子曰不然:有人对公子说不应该这样做。 7. 兵贵风雨疾:用兵打仗时,应该像风雨一样迅猛猛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咏史之作,共三十一韵,分为三段。 第一段:执取独夫广,号令天下一 - 注释:执取,抓住,控制;独夫,独断专权的统治者;号令天下,指挥天下。 - 赏析:本句描绘了那些掌控权力的统治者,他们独自决断、统治天下。 第二段:斯谋奇而正,安往无俊物 - 注释:斯谋,这种策略;奇而正,既奇特又正当;安,何;往,何处;无,没有;俊物,杰出的人。 - 赏析:此句说明
在阅读《咏史三十一首·其三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贞观二年诏,谋反之心岂独为”这一句。这里“诏”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颁布的命令,而“谋反之心岂独为”则表达了对那些心怀不轨者行为动机的批判。 “为何事不发,告密亦有宜”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氛围的看法。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告密,是因为担心自己受到牵连或是害怕报复。这里的“宜”可以理解为“应当”或“适合”,意味着告密在当时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注释与赏析: 曷当任术数,破觚刓其方。 ——何必追求权谋,破坏规矩以迎合他人。 何者:为什么。 曷当:何须。 术数:计谋、权术。 觚:圆形的器物。此处指方形的规尺。 刓:雕刻,削去棱角。 方:法度、规范。 权者衡重轻,道非反常方。 ——权臣衡量事情轻重时,违背了正常规律。 权者:有权势的人或统治者。 衡:秤,用来称重的工具。 重轻:事情的轻重,引申为权衡利弊得失。 道:原则、规律。 反常方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上帝有时醉,忠孝无古今。 是故晓天道,不若敦人伦。 寄谢令狐潮,天人匪条分。 人伦君未识,安知天地心。 寂寥军令严,试看雷将军。 面门矢猬集,屹然如木人。 先是玄元庙,痛哭率吏民。 束蒿灌以脂,投之绝攀登。 大小三百战,带甲馀六旬。 矢尽随取携,稿人夜缒城。 贼笑不设备,死士斫其营。 雍邱既已全,睢阳虚左迎。 远请为公守,公为远将兵。 合围月晕然,战苦云何深。 饮血复裹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咏史》三十一首中的一首。下面将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蔽遮江淮间,转运资中兴】 这句诗意味着江淮地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国家的转运中心。 【三日相公至,十日陈留平】 这里的“相公”指的是宰相或大臣,而“陈留”是指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一个官员的职位或官职。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带来安定和繁荣的人的赞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咏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二十四郡中,无一义士肝。 颜某作何状,乃能砥波澜。 奉表诣灵武,途梗待蜡丸。 遣人颁赦书,诸道扬旌竿。 然则李郭功,首倡繇平原。 衣黄与衣白,布衣相周旋。 风雨夜对床,清旭联征鞍。 咄嗟收两京,大小咨长源。 论功范蠡上,绝胜齐鲁连。 惜也北伐谋,弗获邀转环。 在昔曾南丰,祠记金石镌。 势穷义必死,中材或勉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咏史三十一首》。元稹(779年—831年2月23日),字微之,河南郡河内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唐朝中期大臣、文学家。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邺侯奇特事,不系参懒残。 朗诵黄台瓜,岂鸣既往冤。 一摘无再摘,广平赖以全。 既知肃宗急,聊为卿迁延。 慈孝卒如初,乞骸愿还山。 至性相感悟,处人父子闲。 是乃活浮屠,是乃真神仙。 奉天困经月,粝米亦告罄。 缒人于城下
【注】 1. 朕:我。2. 堪:能够承受。3. 潸然泪交迸:眼泪像断了线的一样流下来。4. 所愧收复晚,迄今始报命:惭愧的是收复失地的时机已经晚了,到现在才报答了皇帝的命令。5. 文高古:文章写得好。6. 瘦硬:文字简练有力。7. 立碑东渭桥,岂非一时盛:在渭水东岸立碑,岂不是当年天下兴旺的时候吗?8. 未几反闲入:不久又卷入宫廷斗争。9. 延赏工设阱:指张延赏因宦官李辅国的挑拨陷害而死。10.
让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此诗是咏史之作,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评论来反映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观察与思考。 诗句: - 是非最易明,莫甚乎维州。 - 胡为司马公,古李左袒牛。 - 信大维州小,要盟乃神羞。 - 平凉血未唇,万骑声啁啾。 - 求信于吐蕃,失诸悉怛谋。 - 且也唐故壤,受降非外求。 - 维缓关中急,时势尤不侔。 - 南诏暨回鹘,扼其背与喉。 - 匪真爱臣唐,悉兵事伛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