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菊
介绍
“菊”并不是文学作品的标题,而是一个常见的花卉名称,通常指代菊花。在文学史上,《菊》并非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标题,而是被广泛引用和传颂的古代文学经典之一。
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例如,南宋画家朱绍宗的《菊丛飞蝶图》和明画家陈淳的《菊石图》都是以菊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也寄托了文人的理想和情感。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就是一首著名的以菊花为题材的词作,通过描写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菊》作为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独特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菊》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现代社会应重新审视审美观念,重视自然美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菊》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菊》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菊》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格理想,也可以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相关推荐
【注释】 1.菊:菊花,这里指菊花。金英:指菊花的金色花瓣。蝶翎蜂鼻带清香:指蝴蝶和蜜蜂的翅膀上带有花香。 2.寒村宿雾临幽径:寒村:冷清的村落。宿雾:隔夜的雾气笼罩。临:靠近。幽径:僻静的小道。 3.废苑斜晖傍短墙:废苑:荒废了的花园。斜晖:夕阳。傍:靠近。短墙:矮小的围墙。 4.近取松筠为伴侣:近取:靠近。松筠:松柏的嫩枝,借代松树。 5.远将桃李作参商:远将:远离。桃李:桃花与李花
注释:篱笆短小,曲径弯曲,风雨困顿着秋天的阳光。竞相怜惜芙蓉冷清,哪知更有佳人。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以菊喻人,通过写菊花的孤独寂寞与自己的寂寞处境来抒发内心的孤寂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全词意境高远,语言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注释:在美好的节日里,你吹起帽子庆祝,菊丛中黄金点缀,多么美好。陶渊明在哪里饮酒?三径之中,冷香四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美好的节日里,吹着帽子庆祝,看到菊花丛中黄金点缀,感叹陶渊明的饮酒之地,以及菊花散发出的冷香。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注释:菊花 在寂静的东篱旁独自开放,被寒霜和露水染湿。 不肯迎合春风而开放,世俗的眼光怎能欣赏它? 世上没有陶渊明这样的隐士,谁能领会其中的情趣。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人以菊自比,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幽,格调高雅
秋风着意菊丛黄,不怕东篱五夜霜。 曾记南阳饮潭水,要令道骨合仙方。 【赏析】 “秋风着意菊丛黄,不怕东篱五夜霜。”诗人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菊花在秋风中开放的景象。这里的“秋风着意”和“菊丛黄”共同营造出一幅金秋送爽的画面,而“东篱五夜霜”则进一步渲染出菊花在寒露中傲然绽放的坚强生命力。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菊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曾记南阳饮潭水
解析: 1. 诗句与对应译文分析 - 第1句:“青丛馥郁早抽芽,金蕊斓斑晚着花。” 注释:青草的丛生使得芬芳早早地冒出了嫩芽,金黄色的花瓣斑斓多彩。 译文:青翠丛中早有芬芳的嫩芽探出头来,金黄色的花朵斑斓多彩到夜晚才展开。 - 第2句:“秋意只应宜淡泊,化工可是惜铅华。” 注释:秋天的气息应该适合简朴和宁静,大自然的创作是珍惜自然的美而不是刻意装饰。 译文
注释:菊花的性子本来就迟缓,因此它要在霜降后开放;它的花瓣如珠,苞似金,带露新鲜。曾经有人用它来充饥,又说饮了它可以延年益寿。屈原被贬谪到楚国时,他的芬芳依然存在;史官看到汉武帝对匈奴的胡作非为,却把他看成粪土一样。不要说先生真的鼻塞,那幽香总在枕囊旁边。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菊的诗,诗人首先描写了菊花的品性,然后以屈原和汉武帝对比,最后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李白,全诗共四句。 下面是对每句话的具体解释: - 第一句:“曾见春花落万红”,这句的意思是说,我曾经见过春天的花落下,它们的颜色像红一样繁多。这里的关键词是“曾见”、“春花”和“红”。 - 第二句:“不然随雨即随风”,这句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这样,那它们就会被雨水冲刷掉,或者被风吹去。这里的关键词是“不然”、“随雨”和“随风”。 - 第三句:“如何得到重阳日”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菊花盛开的景象。以下是对每句的释义以及必要的注释: 1. 千林摇落见孤芳,色映青松破嫩黄。 - "千林":形容众多树木或竹林。 - "摇落":指草木凋零,秋天的景象。 - "孤芳":独自绽放的美丽花朵,这里指的是菊花。 - "色映青松破嫩黄":菊花的颜色鲜艳,与翠绿的松树形成鲜明对比。 2. 玉露凄凉三径晚,金英芬馥几丛香。 - "玉露":晶莹的露水,常用来比喻清晨的露珠。
注释: 1. 秋光:即秋天的景色,这里指菊花。 2. 癖好:特别喜欢。 3. 劝不回:劝说也不回来。 4. 挥金一䴮买诗材:挥金如土地购买诗歌材料。 5. 寒花:指菊花。 6. 曾与:曾经与。 7. 柴桑:指东晋陶渊明。 8. 保社来:保持和社,即保持和农民的亲密关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之作。诗人通过咏菊,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首句“癖好秋光劝不回”
【诗句释义】 1. 矫首春风独后时:指诗人面对春天的美景,却只能独自欣赏。 2. 冰霜自厉占东篱:形容诗人在严寒中依然坚韧,像东篱下挺立的菊花一样。 3. 悲如屈子凄凉意:以屈原的悲壮和凄凉之意来比喻自己的感受。 4. 清似陶翁平澹诗:以陶渊明的平淡诗风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5. 寂寞秋香怜向晚:形容秋天的菊花虽然孤独,但仍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感到温暖。 6. 徘徊寒蝶笑生迟
【注释】: 多少名花种玉栏,胭红粉碧望秋残。 胭红粉碧:指菊花的花色。胭脂红、白粉绿相间,形容秋天菊丛中的色彩斑斓。 野亭篱下萧萧菊,独伴幽人保岁寒。 野亭:指郊外简陋的亭子。篱:篱笆。萧萧菊,形容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的样子。独伴幽人:独自陪伴着一个清高的人。保岁寒:保持自己的品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译文】: 多少名贵花草种在了玉栏杆旁,胭脂红、白粉绿相间的花朵,在深秋时节凋零。
诗句输出: 瑟瑟西风不受欺,自缘晚节在东篱。 何人更道无钱赏,况是参军落帽时。 译文输出: 秋风瑟瑟吹过,菊花不受任何欺凌,它坚守着自己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节操,独自盛开在篱笆边的东边。有谁还能说没有金钱可以欣赏它呢?更何况是在将军喝醉后帽子掉落的时候。 关键词注释: - 瑟瑟西风不受欺:形容秋风猛烈而坚韧,不畏艰难。 - 自缘晚节在东篱:表达了菊花即使处于秋天这个萧瑟的季节中
诗句原文: 本自餐霜色,弥深避俗姿。 芙蓉无妒意,桂树得新知。 忍对繁开泪,何堪盈手悲。 每从离乱后,一倍话东篱。 翻译: 菊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霜白颜色和高雅的形态而闻名,它越是接近深处就越是远离世俗的装饰。 像芙蓉花一样没有嫉妒的意思,就像桂花树得到新的了解。忍着面对盛开时的泪水,怎能忍受双手捧起满是悲伤。每当经历了战乱之后,我就会加倍地谈论东篱下的风景。 赏析:
注释: 菊:即菊花,一种花卉。 日丽秋霜白,天清野菊黄。 阳光明媚的秋日,菊花开得洁白如霜;天空高远清澈,菊花绽放得金黄灿烂。 亦知甘隐逸,偏得近壶觞。 菊花知道它能甘于隐逸,所以它偏偏喜欢靠近酒壶和酒杯。 屡折元因醉,斜簪一任狂。 即使多次被折断,也因为喝醉了酒而放任自己狂放不羁。 乾坤传舍耳,节赏莫思乡。 天地之间,只有菊花在飘香;欣赏菊花的时候,不要想家思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诗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菊 - 世上虚名白发悲:描述一个人因岁月流逝而失去昔日的荣耀和名声,感受到白发的悲哀。 - 霜前幽壑迥春姿:描绘了一个在霜寒中显得更加清幽和孤寂的山谷,春天的姿态在此显得格外突出。 - 闲巡独树真怜汝:作者在闲暇之时巡视着这棵孤独的树,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 醉折寒花欲赠谁:诗人饮酒至微醉时,摘下寒冷时节的花朵想要赠与某人。 - 官舍野堂浑一色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全诗内容理解透,然后分析每句的意思,最后结合重点词句作具体分析,概括出诗句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本题要求赏析“采摘朝盈手,殷勤泛玉杯”。这是诗人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时所作。从“采摘”二字可知,诗人是在菊花盛开时采摘,所以是“采摘菊”。而“朝盈手”表明了诗人采摘时的高兴心情,“殷勤泛玉杯”则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答案】 采摘菊
【注释】菊:指菊花。 霜露未敢违(违背),宜寒故晚开。比喻菊花不畏霜露,在深秋时节开放。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嫌太早:指菊花开花的时间稍早。白雁:指北归的大雁。莫相催:不要催促它们飞回北方。冉冉:渐渐。依依:依恋的样子。早梅:指梅花。炎方:这里指南方。月令:即季节的气候条件。后时才:迟来的时机不好。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菊而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诗。首联说菊花虽能耐寒而不惧霜露,却偏爱在秋天开放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的诗,通过写菊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人们对此的看法等,表达出诗人对于菊花独特的欣赏之情。 “不是花难发”,这是说菊花不同于其他花卉,它不需要依靠阳光和水分就能生长,所以它能够顽强地生存在炎洲(即热带地区)这样的地方。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菊花的生长特性与其它花卉进行了对比。 “炎洲故晚寒”,这是说在炎热的洲上,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因为气候较冷,所以菊花依然能绽放
这首诗描述了篱笆上菊花的早开,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菊”是这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描写菊花在篱笆上早早地开放,来表达他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句“今年篱菊早,不待肃霜催。”中的“篱菊”指的是篱笆上的菊花,而“肃霜催”则是指霜降后的自然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今年的菊花已经很早地开放了,不需要等到霜降时才能见到。这表明诗人对于菊花早开的惊喜和赞叹。
注释: 1. 白早同梅放,黄迟及雪侵:白早指的是菊花开放的时节,黄色指的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2. 性寒宜岁暮,香老爱秋深:菊花的性寒,适合在冬天绽放;而它的味道浓郁,喜欢在秋天盛开。 3. 未忍全枝折,惟将一朵簪:不忍心把一整枝花都折断,只选择其中的一朵来装饰。 4. 夜来愁雨湿,移傍石床琴:因为担心夜晚的雨水会弄湿了菊花,所以把它移到了石床上,旁边放着一架琴。 赏析:
【赏析】此诗写陶渊明的菊,赞其清高品格。 “一从篱下采”,诗人从陶渊明爱菊入手,写自己与菊的关系和对菊的喜爱。篱下菊是陶渊明最爱的菊花,所以诗人也爱。“黄菊属陶公”,以陶公自喻。“属”字用得极妙,说明诗人把菊当作知己朋友来看待。陶渊明爱菊不奇,奇的是诗人不仅爱菊,而且视菊为知己朋友,这就表明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朵朵无怀氏,枝枝太古风
《菊》 菊花虽不比菊花,但芬芳可赞野薏。不必非要菊花真,其他花也可赏心悦目。 想起当年泪洒母亲时,情牵共苦人,感怀颇深。 菊花一生守节义,九日重阳思伤神。 搔首无发,我之衰老为时运所忌。 注释: 1. 菊:菊花,一种花,这里指菊花。 2. 怜:赞赏。 3. 真:真实。 4. 泪忆分甘母:泪水中回忆着与母亲共甘甜的生活。 5. 共苦人:一起经历困苦的人。 6.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7.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28个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 “清高是女华,生长出陶家。”:清高是菊花,生长在陶渊明家中。这里的“女华”指的是菊,而“陶家”则是指陶渊明的家。 - “欲泛无名酒,长餐当紫霞。”:想要品尝没有名气的美酒,长久地享受紫色的朝霞。这里的“名酒”可能指的是有名气的美酒,而“紫霞”则可能是形容朝阳或晚霞的美丽景色。 - “敢期华发变
注释:重九节已经享有美好的名声,秋菊花更是光彩照人。菊花不是众草中的普通者,而是人们所崇尚的。菊花可以食用,是人们的养生之道。祛除疾病靠的是金丹,忘忧依靠的是玉液。当年朱孺子就是从这朵菊花中获得仙道的。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之作,作者通过描绘了菊花的特点,赞美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美好寓意。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霜催苞蕊熟,未吐已芬芳。 不忍同秋草,惟知媚夕阳。 注释:秋天的霜降临,使菊花的花苞成熟,还未绽放就已经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我不忍心与秋草一同凋零,只想在阳光下娇艳地开放。 粉多嫌太白,金重爱纯黄。 朵朵从篱落,谁争处士香。 注释:菊花的花瓣很多,但我担心它过于鲜艳而显得不纯朴;如果菊花的颜色更加深沉、庄重,我会更加喜欢。每朵菊花都从篱笆旁生长出来,但谁能和隐逸的高人相比呢
【注释】黄菊:指黄色的菊花。慈母馔:即“慈母餐”,指用菊花做的菜肴。故人:旧友;老朋友。高节:高尚的气节。年年迟春意:每年秋天都要推迟春天到来的希望。因尔一忘忧:因此我常常忘记忧虑。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抒怀的小诗,诗人通过对菊花的喜爱、赞美和感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向往。 首句“黄菊丛丛发”,点明菊花盛开的时节,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黄菊,是深秋的代表
注释:菊花、梅花等花大多提前开放,只有黄色的菊花适合在寒冷的季节里绽放。雪下得少,菊花很难落下;霜降微时,菊花已经变红。香气来自梅花,甘甜来自露水。秋天的色彩就是春天的色彩,但留你到明年再来看吧。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黄菊的诗。诗人通过对菊花生长环境的描述和对菊花特性的描绘来表达对菊花的赞美之情。首联先点明“蛮花皆早发,黄菊独宜寒”,即其它花卉都提前开花,唯有菊花适合在寒冷季节开放
【注释】 菊:菊花。 如何佳色里,只是爱纯黄。 采采因无食,依依为有芳。 能迟当小雪,不早及重阳。 未忍餐英去,枝枝正带霜。 译文 在色彩最美丽的菊花中间,我最爱的是纯黄色的菊花。 它不是采摘来吃的,但因为香气很浓,所以喜爱它。 它不会等到霜降才开放,不会等到重阳节才开花。 舍不得吃它的花瓣,因为它是带着露水的。 赏析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历代诗词歌赋咏菊之作甚多,其题材广泛,风格各异
《菊》 重阳节还未到,谁去谈论岁寒情? 少苦因黄蕊,多甘是素英。 带霜拖面白,和露点茶清。 种尔宜饥渴,芬芳养此生。 注释: - 重阳节还未到: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还未到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赏菊、登高、插茱萸等习俗为主。 - 谁议岁寒情:谁去谈论岁寒的情怀?岁寒,即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候,这里用来形容菊花在严寒中盛开的景象。 - 少苦因黄蕊,多甘是素英:少些苦涩的是黄色的花朵
【诗句释义】 1. 蕊至秋犹小,重阳不得看:菊花的花蕊到了秋天还是小小的。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不能去看菊花。 2. 白嫌霜降暖,黄待立冬寒:白色菊花怕霜冻天气变暖,黄色菊花要等到立冬时节才开放。 3. 冷落辞蓬户,馨香上箨冠:菊花被放在冷落的角落里,它的香气从竹叶中散发出来。 4. 数枝那忍食,香沁已心宽:我不忍心吃这些菊花,但闻到它们的香味后心情变得开阔了。 【译文】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篱间鸡犬到,枝叶不成窠。 - “菊”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菊花,因为菊花常常在篱笆之间生长。"鸡犬到"意味着菊花的枝叶茂密到了连鸡和狗都难以通过的地步。"不成窠"表明菊花生长得过于茂盛,以至于没有形成传统的花盆或花坛中的花盆状结构。 2. 种处秋阳少,分时暮雨多。 - 这句描绘了菊花种植的环境和条件。"种处"指的是菊花生长的位置,可能是在一个阳光较少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菊 - 解释:菊花。 - 译文: 《秋菊》 2. 春秋佳日少,草木本心多。 - 注释:春秋时节,美好的日子很少;草木的本性是繁茂生长。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景色的特点和自然生命力。在春天万物复苏,秋季却显得萧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感慨。 3. 人老同黄菊,天寒在绿萝。 - 注释:人老了就像黄色的菊花一样,天气寒冷时,绿色植物依然顽强地生长
《菊花》 天留一本是纯黄,吐药偏宜十月霜。 滋味总因秋后苦,分馨全以腊前香。 怜生石上无肥土,恨种墙阴少太阳。 白发孀慈勤灌溉,明年重九待浮觞。 注释: - 天留一本:指天赐的菊花。 - 是纯黄:颜色纯黄如金。 - 吐药偏宜:形容菊花在秋天盛开时,其花瓣中含的药用成分最合适。 - 十月霜:指的是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的时期,正是霜降之后。 - 滋味总因秋后苦:比喻菊花在秋天凋零时带有苦涩的味道。
岁岁迟开苦积阴,重阳不得逐登临。 幽人岂可无甘节,芳草繇来有本心。 老向炎天嫌雪少,寒成佳色喜霜深。 东篱人去谁能采,泛酌秋英更鼓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菊·岁岁迟开苦积阴》。诗中通过描述菊花的生长状态和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意解读: - 岁岁迟开苦积阴:每年的秋天,菊花都因为积累了大量的阳光而推迟开放
菊 无多花蕊在篱东,不食愁将苦薏同。 朵朵霜乾犹抱蒂,枝枝露湿已当丛。 秋来栗里多佳日,岁晏陶公有素风。 天为忘忧生此物,摘来休使酒樽空。 译文: 菊花 篱笆东头很少见开花,它不会因为食物不足而发愁,而是把苦薏当作食物。 花瓣被霜打后仍然紧紧抱住花蕾不放,即使露水沾湿了枝条,它也依然茂盛。 秋天来到栗子山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冬天来临,陶公(陶渊明)依然保持他一贯的清廉作风。
南村未有素心贤,闭户惟将醉石眠。 孤影甚思名酒劝,白头微得好花怜。 餐英一一兼寒叶,饮露依依似暮蝉。 香人箪瓢霜气早,清斋不必露葵鲜。 注释: 南村:指南边的乡村。 素心贤:指纯洁高雅的人。 闭户:关上门,隐居。 醉石眠:在石头上醉酒睡觉。 孤影:孤独的身影。 名酒劝:好酒可以解愁。 白头:白发。这里比喻年纪大的人。 好花怜:喜欢美丽的花儿。 餐英:采摘花的花瓣。 一一:指每一片。 寒叶:冷叶。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之作。首联“几本萧疏出草间,清霜染得泪痕斑”描绘了菊花在秋霜的侵袭下显得萧索而孤独的景象,同时暗示了菊花不畏严霜的坚韧特性;颔联“犹嫌太白同衰鬓,且喜微红上老颜”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认为菊花虽不如李白那样飘逸,但依旧能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尊严;颈联“尺寸培根终岁苦,东西乞种一身闲”描述了菊花的生长过程和种植的艰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不因生活的艰辛而放弃追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以下是对每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菊 衰年服饵最相宜,甘苦惟应薏苡知。 无酒易过重九日,有花难及肃霜时。 香薰百草谁能似,根浸三泉更不移。 长与青青沅澧者,春兰终古一相思。 译文: 菊花 年老的人最适合服用它,它的甘甜苦涩只有像薏苡这样的植物能够理解。 没有酒容易度过重阳节,有了花也很难赶上初霜时节。 香气能熏染百草,谁能比得上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菊:菊花 - 二九人人望节花,那知真菊未英华:二九(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期,人们都喜欢欣赏菊花。但真正美丽的菊花却没有在枝头盛开。 - 白衣自爱陶公酒,秋色谁争处士家:菊花洁白如雪,就像陶渊明的酒一样纯净。秋天的风景美得让人难以忘怀,但没有人能比得上陶渊明的家。 - 叶叶煎成油饼大,枝枝压得箨冠斜:菊花的叶子像油炸的面饼一样大,枝头压着竹制的帽子。 -
霜姿偏向岁寒新,早识秋荣绝胜春。 三秀喜非秦代物,九华疑是晋时人。 山妻丽草能为颂,野老金英解与邻。 裛露不辞怀袖湿,仙灵教我纳朱唇。 注释: 霜姿:形容菊花的清冷姿态。 三秀:指菊花的三种类型,即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 秦代物:秦朝时期的植物或事物。 九华:指九华山的花朵,可能是作者所指的是菊花。 山妻:诗人的妻子。 丽草:美丽的草。 野老:乡下的老人。 裛露:沾着露水。 仙灵
【注释】 菊:这里指菊花。 枝枝:一朵朵。 间黄:花中夹有黄色。 时至自芬芳:等到花开时节,便自然散发出清香。 挹露采盈手:采摘菊花,把露水都沾湿了。 怜君此晚香:怜惜这花朵开得如此晚,却仍能散发幽香。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小诗,诗人以清雅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里采菊的画面。全诗语言清新淡雅,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首句“枝枝白间黄”,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菊花的颜色,色彩鲜明
注释:菊花即使枯萎也不凋零,即便叶片发黄也不会掉落。天赐给它岁寒三友的姿色,霜露也无法伤害它。 赏析:诗人以“菊”为题,赞颂了菊花不因岁月流逝、环境变化而改变其本色、高洁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
注释: 苦薏和甘菊,香气相伴随。 都是冬天的花,有甜有酸。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述来表达他对人生、对命运的看法和认识。 首句“苦薏与甘菊,芳馨自为伍”,以“苦”与“甘”相对照,表明生活的艰辛与甜蜜,同时暗示着人生的苦难与幸福是并存的;接着写“同是岁寒花”,指出菊花不畏严寒,四季常绿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 第二句“其中有甘苦”
【注释】 1. 天南:指南方。霜雪少:南方的霜雪较少。 2. “花事”:指花卉的种植。总无穷:总是没有尽头。 3. 秋发:秋季开花。多梅树:有很多的梅树。 4. 春开是菊丛:春天开花的是菊花丛。 5.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南方秋天和春天的花卉种植情况。诗人用“天南霜雪少,花事总无穷”两句诗表达了对南方霜雪较少的感慨以及花卉种植的丰富多样。接着用“秋发多梅树
诗句释义: 1. 野菊丛丛艳 - 此句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情景,用“丛丛艳”突出了菊花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2. 清香细细寒 - 形容菊花散发出的香气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寒冷中也能感受到温暖的感觉。 3. 孤根谢桃李 - 比喻菊花虽然独自开放,但依然能够傲立不屈,与周围的桃李相比更显高洁。 4. 幽致契芝兰 - 暗示菊花的高雅气质如同灵芝、兰花,与它们一样有着高尚的品质。 5. 欲共陶翁醉 -
注释: 菊:菊花。 西苑宸游地:指唐代长安城的西宫,是皇帝游玩的地方。宸游,帝王出游。 东篱:东方的篱笆,借指隐士居住之处。 夸野色:夸耀野景的颜色。野色,大自然的色彩,这里指菊花的颜色。 丽天葩:美丽的花朵。天葩,天中的花,比喻高洁的菊花。 轻白凌寒露:形容菊花白色的花瓣轻轻飘落,仿佛在凌厉的寒露中舞动。 深红映晚霞:形容夕阳下的菊花,深红色的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秋英疑可茹
注释: 飒飒秋风声,金风如刀割。秋叶红如霞,美艳胜过花。 白衣人归来,身着白衣者,归家之人也。自指归家之人,即指诗人自己。 青女指织女,古代神话中织造云霞的仙女。怜指怜悯,同情。 赏析: 首句“飒飒金风度”,写秋风之烈,金风如刀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风之强猛和威力之大。 次句“嫣嫣秋色妍”,写秋景之美,秋天的色彩如同少女般美丽,娇艳动人。 第三句“白衣还自至”,写归家之人,白衣之人归来
《菊》 诛茅疏野径,种菊拟山家。 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 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 为道餐英好,东篱兴独赊。 注释: 1. 诛茅:拆除旧屋的茅草。 2. 种菊:在野地中种植菊花。 3. 拟山家:模仿山中人家的样子。 4. 秀擢:高挺。 5. 三秋干:指秋天的菊花。 6. 五色葩:各种颜色的美丽花朵。 7. 凌霜留晚节:即使受到寒霜的侵袭也能保持高洁的节操。 8. 殿岁夺春华:胜过春天的花朵。
【注释】 菊:菊花。两月含苞久,三冬吐药长。指菊花在寒冬时节开放。花干同白露,叶湿似清霜。形容菊花的花瓣和叶片都是白色。有日那能暖,非时不用香。指菊花只有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才能散发出香味。篱边自荣落,谁见此孤芳。指菊花虽然美丽,但是只有它一个人独自开放,没有人欣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菊花的诗,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菊花坚韧不拔、高洁独立的品格的赞美。 首句“两月含苞久”
【注释】1.委蜕:指蝉的蜕皮,也比喻事物的变化与衰败。2.朵朵含坚冰:形容菊花不畏严寒而盛开。3.春寒亦自胜:即使春寒,但仍然可以胜过。 【赏析】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是诗人眼中的佳品,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独自开放。诗人赞美了菊花的这种精神,并把这种品质和梅花相提并论,认为菊花比梅花更可贵。诗中还写到了菊花的“干”,这其实是菊花的花瓣,诗人通过写菊花的花瓣,来写菊花的花朵。最后一句
注释:自从秋天过去,菊花显得更加芳香。谁说菊花有傲骨,只是能忍受严霜。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菊花的七绝,诗人通过写菊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凌霜斗雪的景象,赞美了它的高风亮节。全诗构思新巧,语言清丽自然,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注释】 菊:菊花。 携锄亲种费思量,今日争开倚短墙:拿着锄头亲自种上菊花,花开花落总让人费心思量。今天它们争相开放,靠着矮矮的墙壁。 朵小最宜人戴鬓,风高岂惹蝶偷香:每朵菊花虽小,但最适合戴在鬓边;微风吹来,哪会有蝴蝶去偷取它们的香气。 偏于晚节存真色,不与春花都艳妆:唯独菊花到秋天仍保持本色,不像春天的百花都在装扮自己,争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独守幽贞堪作伴,一枝移对镜台旁
注释:菊花 随意沿溪细细行走,开花时何须一定要在重阳?自己喜欢没有其他品种的,橘柚连山一片都变黄。 译文:随意沿着溪流慢慢走,开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重阳节。自己喜欢就没有其他的,橘子和柚子的树连成一排都是黄色的。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菊花盛开的诗。诗中描绘了菊园中的自然景色和菊农的劳作情况,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诗人用“随分沿溪细作行”形容菊花的生长环境,突出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注释: 秋光老去,菊花已经凋谢,但依然显得格外香。 谁还说它是夸夸其谈、傲气冲天的花?其实它只是能承受严寒的霜冻。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中以“菊”为题,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全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