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贫疑本姓颜,晚来闲步出林间。
数声长笛吹沈日,一片残云点破山。
岛寺渐疏敲石磬,渔家方半掩柴关。
迟回从此搜吟久,待得溪头月上还。
晚步
介绍
。
《晚步》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清风明月两相宜,独步闲庭意自怡。
最爱湖边春水绿,小舟斜倚柳阴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清晨的微风吹拂着树叶和花朵,洒下一片清凉与柔和;夜晚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空中,为大地披上一层神秘的纱衣。诗人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心情愉悦自在,仿佛整个世界都静谧无声。他最爱的是湖边那片碧绿的春水,在微风轻拂之下泛起层层涟漪,小舟斜倚着柳阴下缓缓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感。它不仅是一首描绘景色的作品,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让人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
相关推荐
晚步 陋巷贫疑本姓颜,晚来闲步出林间。 数声长笛吹沈日,一片残云点破山。 岛寺渐疏敲石磬,渔家方半掩柴关。 迟回从此搜吟久,待得溪头月上还。 译文: 在简陋的小巷里,我怀疑自己的姓氏是颜,傍晚时分悠闲地走出树林。 几声长笛吹散了沉重的云层,照亮了山间的道路。 岛上的寺庙逐渐稀疏,敲击着石磬的声音传来,渔民们刚刚开始关闭柴门。 我在这个地方徘徊良久,直到月光开始升起时才决定离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晚景图,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晚步 野步晚悠悠,山光澹早秋。 远空沦日脚,多稼没人头。 古木蝉齐噪,深塍水慢流。 幽居回不近,秋策却堪愁。 逐句解析: 1. 野步晚悠悠,山光澹早秋。 - "野步":在野外漫步。 - "晚悠悠":傍晚时分,时间悠长。 - "山光澹早秋":山色显得更加淡雅
译文: 黄昏时分,我独自漫步在小径上,月光洒在身上,心中充满了愁绪。拄着藜杖,悠闲地走过水西头。看到那美丽的婵娟正在清沼中映照,而菡萏花则无端地躺在碧流中。 傍晚时分,整个江山就像一幅画。向南门巷走去,已经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了。稻田的尽头是一片沧海,偶尔还能看见万斛之舟乘风破浪。 注释: 1. 晚步:晚上散步。 2. 片月黄昏挂客愁:黄昏时的月光如同片状一般悬挂,给诗人带来孤独感和忧愁。 3.
晚步 住在山塘深更深,门前落叶与阶平。 高人听鹤来相过,野老因樵熟识名。 一水欲流山影去,断云时伴烧痕生。 翛然独步莲峰夕,十里松风秋月明。 翻译: 在深深的山塘里居住,门前的落叶和台阶平齐。 高士们倾听着鹤鸣的声音,走过我的门前; 老农因为打柴而与我相识,熟悉我的名字。 一条清澈的小溪正流向远方,山的影子渐渐远去; 不时有云被风吹散,仿佛留下了烧过的痕迹。 独自漫步在莲花峰上的傍晚
晚步 晚日弄晴阴,徐行野径深。 山寒梅韵峭,林杳鹤声沈。 缓水元无响,飞云岂有心。 颇知闲最乐,天地入清吟。 【注释】: 1. 弄:逗、撩动。 2. 徐行:慢慢地走。 3. 山寒:山间寒气袭人。 4. 梅韵:梅花之香气。 5. 杳:深远。 6. 慢水:缓慢流动的水。 7. 飞云:飘荡的白云。 8. 心:心意,情意。 9. 极乐:极乐世界。 10. 清吟:高扬的歌声、悠扬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晚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水静偏明眼,山高不受尘。 - 注释:水面平静,使得诗人的眼睛能够清楚地看到水中的倒影,而山上的高峻则使尘埃无法沾染。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水和山的特点,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纯净。水是平如镜面,而山则高耸入云,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要求是“输出诗句”,然后“输出译文”,即翻译全诗;最后给出“赏析”,即对诗句进行赏析。解答时注意把握诗句的意象、意境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诗首句“野树疏疏透夕阳”的意思是:稀疏的树林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疏疏”二字写出了野树林子的茂密与疏阔
晚步 暮林带斜日,隐隐闻疏钟。 息惫有孤石,扶衰怜短筇。 垂杨暖自绿,春事老浑慵。 正念余影独,忽与幽鸟逢。 【注释】: ①晚步:傍晚散步。 ②暮林:傍晚的树林。 ③斜日:指斜阳。 ④息:疲倦。 ⑤孤石:孤立的石头。 ⑥扶衰:扶持衰老的体魄。 ⑦垂杨:杨柳。 ⑧暖自绿:暖意自生,柳树发青。 ⑨春事:春天的事情。 ⑩正念:正想。 ⑪余影独:自己的倒影独自存在。 ⑫忽与幽鸟逢:忽然和一群鸟儿相遇。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对诗进行解析。在分析时,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情感。 本题要求翻译并赏析诗歌,首先将整首诗的意境翻译出来,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薄晚憩高林,好风吹我襟。”“薄晚”点出时间
【解析】 此诗为《晚步》。首句“排门帘幕夜香飘”,描写了一幅热闹的元宵节夜晚景象。“灯火人声小市桥”,“小市桥”是繁华的闹市区,“灯火人声”描绘出元宵节时人们欢度节日的场面,烘托了节日气氛的热烈。“满县月明春意好”,写元宵之夜的月光普照大地,春天的气息十分浓郁,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旗亭吹笛近元宵”,写在元宵节夜晚,在酒楼里听到有人吹奏着笛子,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答案】
【注释】 晚步:散步。 闭门自要身心敛:独自关门,专心致志地修养自身。要,要领。 出户方知天地宽:走出门来,才知道天地之广。方,才。 晚步中庭人不识:晚上在庭院里散步,别人却不认识。晚步,傍晚散步。 道余痴想白云端:说我是痴人说梦话,想到云彩之上。道,说。余,我。痴想,胡说妄想。白云端,比喻高远之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的作品《赠刘善师》中的名句。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庭院中独自散步的情景
夕无下照澹云亭,暝入前除独自行。 栖树喧沉砌吟迥,雨留微润作秋清。 注释:傍晚时分,没有阳光照耀着淡云亭,天边的云渐渐暗淡。我独自一人走在庭院里。树上的鸟儿在嘈杂地叫唤,台阶上的泥土被踩得沉闷,我在寂静中吟咏。雨水留在地面上,使得空气变得湿润,秋天的气息也更加清冽。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晚景和秋雨的诗。首句“夕无下照澹云亭”,描绘了夕阳西下,天空中的云彩渐渐暗淡的画面。第二句“暝入前除独自行”
未到天明,蟋蟀就已鸣叫,草间小虫此起彼伏,夜幕降临,蟋蟀叫声更加凄切。 石桥下流过晚风,吹动花瓣轻轻摇曳。 归鸟不衔落日余晖,只留林梢一抹红色。 注释:未暝(míng)——天还没有完全黑。啼(tí)——蟋蟀的叫声。蛩(qióng)——即蟋蟀。 暗度——悄悄通过。晚花——傍晚的花。 残阳老——夕阳西沉。 林梢(shāo)——树林的顶端或树枝的尖端。一抹红——一抹红色。赏析
晚步 不知风露寒,深坐翠微间。 对酒秋花尽,看云暝鹤还。 钟声黄叶寺,樵唱夕阳山。 安得吟身健,长随白日闲。 注释: 1. 不知风露寒:不知道风吹露水带来的寒冷。 2. 深坐翠微间:坐在绿树成荫的山谷间。 3. 对酒秋花尽: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秋天的花。 4. 看云暝鹤还:看着云彩在傍晚的天空中变幻,远处的鹤影渐行渐远。 5. 钟声黄叶寺:听到寺院里敲钟的声音,声音回荡在黄色的树叶中。 6.
晚步 鼓钟灯火后,袖手过栏干。 素月空中寂,疏星竹里看。 溪毛行步湿,潭影古心寒。 此意我方适,亭亭夜未残。 注释: - 鼓钟灯火后:在灯火和钟声之后。 - 袖手过栏干:把手放在袖子中走过去。 - 素月空中寂:明亮的月光下显得空旷寂寞。 - 疏星竹里看:在竹林间看着稀疏的星星。 - 溪毛行步湿:在溪边行走,衣服被溅湿了。 - 潭影古心寒:映照在湖面上的树影让人感到寒冷。 - 此意我方适
【注释】 ①晚步:傍晚散步。②沙头:沙滩上。③小晴:即小雨初停,天气晴朗。④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秦岭中段。⑥“栖鸦”二句:山中乌鸦啼叫,野烟笼罩,孤月升起;飞鸟离去,月光下溪水泛白。⑦花气度:花香飘过。⑧溪深雨涨:溪流深处,雨水涨满。⑨水痕平:水流平静。⑩夜阑:夜将尽。①灯火明:灯火通明。 【译文】 傍晚我在沙滩上漫步,倚着小晴,正赶上南山的暮云横亘天际。 山中的乌鸦啼叫,野烟笼罩着
【注释】 畎亩:田间地头,泛指农田。聊:姑且,顺便。竞:争先恐后。篁竹:竹林。归牛:归来的牛。 【赏析】 《晚步》是唐代诗人王绩在隐居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首句“畎亩意不释”,表达了作者对于农田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土地的依恋与不舍;次句“出门聊散忧”则展现了作者想要摆脱烦恼
晚步 手把古人书,闲读下广庭。 注释:手里拿着古代的书籍,悠闲地阅读在宽阔的庭院中。 译文:手持着古代的书籍,悠闲地坐在宽敞的大院里阅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读书人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沉浸在书籍世界中的宁静和愉悦之情。手执经典,心随字走,远离尘世喧嚣,享受着难得的静谧时光。 第二句: 荒村无车马,日落双桧青。 注释:荒凉的小村庄没有车的马,太阳西下时,两棵松树显得格外青翠。 译文
晚步清溪上,微阴忽快晴。 注释:在傍晚的时候,我漫步在清澈的小溪边,忽然间天气转晴了,微风吹来使人感觉非常舒适。 译文:我在傍晚时候,漫步在小溪边上,忽然间天晴了,风儿吹来让人感到十分舒服。 鸦栖先小泊,鱼暖已群行。 注释:乌鸦栖息在树上,鱼儿在水中游动,都是因为天气好才出来活动的。 译文:乌鸦栖息在树上,鱼儿在水中游动,这都是因为天气好了才会出来的。 药饵扶垂老,耕桑乐太平。 注释
晚步 地炉附残火,将夕鸟雀喧。食已了无事,扶杖闲出门。 披披归云阵,淡淡新月痕。平生足忧患,岁晚信乾坤。 缓步牛羊巷,浩歌桑柘村。九原不可作,吾意与谁论。 译文: 夜晚散步,坐在地炉旁,看到天色渐晚,鸟儿在歌唱。吃晚饭后觉得无事可做,便扶着拐杖走出了家门。 外面天空中飘荡着像云一样的队伍,而月亮也显得那么的清亮。一生经历了这么多的忧虑和困扰,现在觉得岁月已经足够了。 慢慢走在路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步》。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屏居无俗事,薄暮行溪园。 - 屏居: 意为隐居,不与外界接触。 - 无俗事: 没有世俗的事务或烦恼。 - 薄暮: 傍晚时分。 - 行溪园: 在溪边散步。 第二句:断续风蝉噪,俯仰露叶翻。 - 断续: 形容声音断断续续。 - 风蝉: 秋风中鸣叫的蝉。 - 噪: 吵闹、喧嚣。 - 俯仰: 低头和抬头的动作。 - 露叶翻
晚步 院荒有古意,僧少无人声。 徘徊楠阴下,赏此落日明。 著书亦何急,寂寞身后名。 今年复止酒,歌舞陈空觥。 不如且消摇,出门随意行。 看竹入废园,望江上高城。 纤纤素月出,霭霭苍烟横。 此夕当复奇,缑山吹玉笙。 注释: 1. 院荒有古意:院子荒芜,有种古老的意味。 2. 僧少无人声:寺庙里的僧人很少,没有喧嚣的声音。 3. 徘徊楠阴下:在楠树的阴凉处徘徊。 4. 赏此落日明:欣赏着落日的光辉
【注释】 晚来:傍晚。聊复:暂且,姑且。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指官服。园林:指园林中的花木。已罢:已经凋零。交阴:交错的树荫。斜日:偏西的太阳。闲:闲暇之余。携:带领。儿稚:儿童。栖鸦:乌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傍晚散步时所见景色;后两句写自己悠闲地领着孩子看归巢的乌鸦。诗中描写景物细腻而富有情趣
诗句原文: 晚步 扇小葛衣轻,风清草路平。 水声逢石怒,烟素近山明。 唤犊牛回顾,惊人犬倒行。 耨夫方到屋,月已屋头生。 注释解释: - 扇小葛衣轻,风清草路平。形容微风拂面,轻快的葛衣随风飘动,脚下是一片宁静的小道。 - 水声逢石怒,烟素近山明。水声在石头上撞击时发出的声音,而远处的山峦在雾气中显得分外明亮。 - 唤犊牛回顾,惊人犬倒行。呼唤着牛回头看,同时惊讶地看着狗竟然倒着行走。 -
这首诗是诗人在傍晚散步时所见所感,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半疋轻烟束翠山”描绘了一幅轻烟缭绕的山景。这里的“半疋”指的是一半,而“轻烟”则形容了山间的雾气,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接着,“一梳寒月印青天”,通过“一梳”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的形状,仿佛是一把梳子,将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最后,“生憎野烧无端甚,直上高林杳霭边”表达了诗人对野火的喜爱和厌恶
晚步 晚暑无凉可得寻,小风一点慰人心。 斜阳碎入高榕叶,翻作青瑶覆作金。 【注释】 晚暑:傍晚的暑气。 无凉可得寻:指没有凉快的地方可以去。 小风:微风。一点:一丝。 慰人:安慰人。 碎:分散。 青瑶:青色的美玉。 覆:覆盖。 赏析: 这是一首夏日行乐的小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晚夏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晚暑无凉可得寻”描写了晚夏时节的炎热
【注释】 芙蓉:荷花。 差排:杂乱。 鹿葱金凤:鹿葱花与金凤花。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晚步图,在夏日的阳光下,诗人观赏着盛开的荷花,欣赏着争奇斗艳的花草,欣赏着园亭中的景致。 首句“清水芙蓉未肯开”,写荷花还未开放,水清莲洁。第二句“暑天花草底差排”,写夏天里,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第三句“鹿葱金凤何为者”,描写鹿葱和金凤花的美丽。第四句“也得园亭护两阶”
晚步 日落欲闭户,风清聊杖藜。 千山犹带雨,一径已无泥。 㶁㶁水声急,悠悠云影低。 催归缘底事,着意旁人啼。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理解与赏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逐句翻译诗句,最后是赏析诗句。 “日落欲闭户,风清聊杖藜”。傍晚的时候,太阳即将落山,诗人想要关上门休息了,但是外面却十分的清新,于是拄上藜杖在门外散步
注释: 晚步:傍晚漫步。 秋半凄然客思清:秋天的傍晚,我怀着凄凉的心情,独自漫步。 杖藜(lí):用树枝当拐杖。藜是野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根茎有苦味,古人常用其为杖,故称“藜杖”。 何处畅幽情:哪里可以尽情欣赏美景,抒发内心的幽情。 晚天风雨莓苔活:傍晚的天空下着风雨,莓苔在雨中显得更加鲜活。 闲傍栏干取次行:我在栏杆旁边随意地走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晚景、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体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城头雪色连云色,池面冰光乱日光”,写景。首句写远望天边雪白一片、连成一片的景象。第二句是说池面上的冰光与日光相映,显得更加明亮了。 “泥滑应须劳杖履,幽期恐后野梅芳”,抒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因为天气寒冷,泥泞难行,所以应当用拐杖来行走;但是,我担心的是,我的幽期恐怕要落空了,野梅还没有开放呀
晚步 日没城阴合,人归草露凉。 浅池宜短艇,高树倚胡床。 清啸激秋气,孤吟留月光。 敢言吾独善,鱼鸟正相忘。 译文: 太阳落山后,城边的阴影与夕阳重叠,人们回家时草上沾满了露水,感到凉爽。 在浅浅的水塘里划一只小船,在高高的树上靠着胡床休息。 清冷的夜晚中,我独自放声清啸,激起了秋夜的气息;孤独地吟诗,月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 我不敢说自己多么善良,因为我看到鱼儿和鸟儿也忘记了我的陪伴。
诗句释义: 1. 万木山彩翠:“万木”形容树木繁多,“山彩翠”则描绘了山中草木的颜色鲜艳,绿意盎然。 2. 一水涧沦漪:“一水”指的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涧沦漪”则形象地描述了水流经过石头时形成的漩涡或波纹,显得自然和谐。这里的流水声可能很清脆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放步且曳杖:“放步”意味着随意地走动,“曳杖”则是用拐杖走路,这通常与年迈或者悠闲自得的状态相关联。 4. 有怀还赋诗
晚步 槐叶已飞无夏绿,桃花新种待春红。 千山仅绕千家聚,一水全依一径通。 【注释】 槐叶:指槐树的叶子。 夏绿:夏天时的绿叶。 桃花新种:在春天种下的桃花。 春红:春天时绽放的桃花。 千家聚:许多人家聚在一起。 一径通:一条小路。 【赏析】 《晚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写景,后三句写人。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夏日景象,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晚春图景
【注释】: 1. 东原郁已秀,嘉树蔼初绿:东原已经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开始发绿。 2. 众卉发春阳,前山可遐瞩:众多花草在春光的照耀下生长,前面山上可以远望。 3. 端居日康倦,涉涧步墟曲:整天闲居无事,感到疲倦,走过山涧,漫步在乡间的小路旁。 4. 景幽恣所寻,悟悦何由足:景色幽静,随意寻找,心中喜悦却难以满足。 5. 鸟鸣华薄深,泉响乱流续:听到鸟儿在树林深处的鸣叫,泉水在流淌声中混杂在一起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汗垢不可耐,晚凉眉始开。 - “汗垢”表示因长时间劳作或活动后汗水积聚形成的污垢。 - “难耐”意味着难以忍受。 - “晚凉”描绘了傍晚的凉爽天气。 - “眉始开”指因为凉爽的天气使得人的眉毛开始放松舒展。 2. 孤筇信步去,老袂觉风来。 - “孤筇”指的是一根单独的竹竿,常用于手杖。 - “信步”意为随意漫步。 - “老袂”指的是因年岁增长而略显松弛的袖子。 -
晚步 晚来颇忆林塘幽,又拄乌藤款款游。 细雨斜风三日后,落花啼鸟半春休。 不知何处数声笛,唤起幽人一点愁。 赖有青蛙知客恨,笙歌一部起池头。 注释: 1. 晚来颇忆林塘幽:傍晚时分,我特别怀念那林间的小池塘,那里的环境十分幽静。 2. 又拄乌藤款款游:我又拄着乌藤慢慢散步。 3. 细雨斜风三日后:细雨和斜风持续了三天。 4. 落花啼鸟半春休:落花和啼鸟的叫声似乎宣告着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5.
【解析】 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并赏析”。首先对全诗进行逐句翻译,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要注意诗句的字词含义。“缓步随山径”,“缓步”是慢慢地走;“随”,顺从、顺着;“山径”是山路。“横前得野塘”,“得”同“触”,接触;“横前”是向前;“野塘”,指池塘。“倚风荷展玉”,“倚”是依偎、依靠;“风”是微风吹拂;“玉”,荷花像美玉一样。“带日鹭翘霜”,“带日”是顶着烈日;“鹭”即白鹭
【注】: 丛薄:草木丛生之地。萧萧:形容风声凄紧、清冷的声响。暝鸦:黄昏时的乌鸦。辽乱:混乱无序。投村:归巢,指栖息在村边。江南:泛指江南一带。雪后:指下雪之后。山无数:指山峦重重。林表才分翠一痕:指树木外层只有一点绿色。翠:绿。一痕:一点。 赏析: 《晚步》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一幅江南雪后傍晚的山水画面,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涉。 晚步:傍晚散步。 秋色遍西原,行吟野兴存。 西原指西边的原野,秋色遍布整个西原,诗人漫步其中,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行吟是边走边吟诵,野兴是指野外的兴致和乐趣。 坂田通堰熟,溪水度滩喧。 坂田指的是山坡上的田地,通堰是指田地间的水道,熟是指水流顺畅。溪水在滩地上流淌,发出喧哗的声音。 宿鸟分投树,归牛各认村。 宿鸟是指栖息在树上的鸟儿,它们被秋风一吹
译文: 我拄着竹竿,穿着草鞋,在傍晚慢步行走。我贪恋山水的清晖,不肯回家。 栖鸦已经带着残阳归去,牧童远远穿过薄雾回家。我可以保我的禅心,永远放浪不羁,让尘世的人各执其见。 闲暇之中自有无穷的乐趣,谁说麻衣胜于锦衣? 注释: 1. 竹杖芒鞋:用竹子和皮做的手杖、草鞋,形容行旅装束。 2. 晚步迟:晚上行走缓慢。 3. 清晖:明亮的光辉。 4. 栖鸦:栖宿的乌鸦。 5. 残阳:指落日。 6. 牧竖
晚步 晚策信所往,幽怀那可穷。 孤村流水外,古木乱山中。 雨过天容净,风收地籁空。 淡烟归独鸟,深涧饮长虹。 日下青峰表,潮生沧海东。 光吞群象没,气混百川雄。 㭬杙知樵子,乘舟识钓翁。 闲身天与健,萧散复谁同。 注释: - 晚策:傍晚骑马出行。信:随意、任意之意。 - 幽怀:深藏的心事。那:哪里。 - 孤村:孤独的小村庄。流水:流动的水。 - 古木:古老的树木。乱山:杂乱的山峦。 - 雨过
《晚步》 郁郁孤城隘,飘飘绝塞游。 短衣忘远步,高兴会清秋。 白水深樵谷,黄云古戍楼。 居人半裘毯,横管莫生愁。 注释: 1. 郁郁孤城隘(yù yù gū chéng xiá) - 形容荒凉孤独的城池狭窄的样子,充满了忧郁和寂寞的氛围。 2. 飘飘绝塞游(piāo piāo jué sāi liú) - 形容在辽阔的草原或边疆上自由自在地漫游。 3. 短衣忘远步(duǎn yī wàng
晚步 径狭不容车,溪浅不容钓。 平芜淡云烟,独鸟下残照。 见山孑无言,倚树忽长啸。 徘徊澹忘归,空林明远烧。 译文: 在狭窄的山径上无法停车,溪流虽浅也难以垂钓。 平坦的原野上飘荡着淡淡的白云烟尘,一只孤单的鸟儿在夕阳下飞翔。 见到群山却只能独自无语,靠着树木忽然高声长啸。 徘徊不定地漫步,忘记了回家的方向,只有空荡荡的树林里闪烁着远处的火光。 注释: "径狭"、“不容车”:形容山路狭窄
晚步 茅屋青帘隔晚桥,白沙红树水迢迢。 人生到底头如雪,莫管春风消不消。 【注释】 (1)晚步:晚上散步。 (2)茅屋:指茅草屋。 (3)青帘:青色的帷幕。 (4)晚桥:指傍晚的石桥。 (5)白沙:白色的沙子,泛指沙滩。 (6)红树:红色的树木。 (7)迢迢:遥远的样子。 (8)人生:人的一生或生命。 (9)头如雪:头发已白。 (10)消:消逝。 【译文】 茅屋和青帘隔着一座晚桥
晚步 雨后夏气清,园中烟雾凝聚。 红萱草困倦,蝴蝶栖息其中。 绿橘树垂挂新叶,蠹虫啃食痕迹明显。 艳情杯中交融,幽意琴音流淌。 萧散不拘一格,遂得前度趣味
晚步 偶偕二三子,曳履古城阴。 远慕求羊迹,永怀江海心。 注释: ①偶:偶尔。②曳(yè)履:拖着鞋子走路。③阴:这里指傍晚时分。④慕:向往、仰慕。⑤羊迹:指《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⑥江海心:指诗人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⑦荂(zhú):一种植物的茎,可用来制纸。⑧黄荂曲:指黄色的纸张。⑨自笑:嘲笑自己。⑩白雪吟:指雪白的纸张。⑩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注释】: 筇:竹杖。越吟:古代吴越之地,秋雨连绵。 暮砧:黄昏时敲击的木梆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诗人在晚步中,看到野外景色,触发了他对往昔往事的回忆。他想起当年自己曾在这里作过官,现在虽然已经离任多年,但仍然时时怀念。此诗以“晚步”为题,实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故地的思念之情。 首联“一筇循野岸,凉思集衣襟”,点明时间、地点和心情。一筇(筇:竹名):竹杖。循:沿着。野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赏析”,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诗人的情感、手法、语言等方面的内容,注意不要只答出某一方面的内容,应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 晚步 偶随芳草踏斜晖,石径云深翠滴衣。两袖天风明月上,杖头挑得树阴归。
【注释】 1. 晚步:傍晚散步。 2. 杖策:拄着拐杖。 3. 残阳:太阳将要落山时的余光。 4. 度桥:从桥上过。 5. 寻幽径:寻找幽静的小道。 6. 陇麦:田边长出的未成熟的麦子。 7. 篱菊:篱笆旁边的菊花。 8. 行吟:一边走一边吟咏诗歌。 9. 零露:晶莹的露珠。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雨后漫步于田野之中,观赏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沿着溪水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一路吟咏
这首诗是王维的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落日云如赭,远山嶷嶷碧。(夕阳下的云彩如同深红的颜料,远方的山峦清晰而翠绿) 杳蔼绝人踪,高槐夹修陌。(远处的人烟已经稀少,只有高高的槐树交错在田间小路上) 酷似山寺中,回廊转西壁。(这景色让人想起了山中的寺庙,回廊转向西边的墙壁) 风铃乍有无,禅房深欲夕。(忽然间风铃响起,似乎有人在晚上修行)
这首诗的翻译和注释如下: 晚步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清澈明亮如同洗涤过一般。山峦、水流展现出它们独特的姿彩。 山色宁静而秀丽,波光粼粼映照出水面的涟漪。微风吹拂下,蓼花轻轻摇曳,好像在微微颤抖,不似往常那般稳定。 我特别喜欢这里的倒影,它们在水中时隐时现,相互交错,仿佛在跳舞。 美好的月夜让人心情宁静,鹤鸣声触动了我内心的思绪,让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
【解析】 此诗首联点明题旨,颔联写偶遇的情事,颈联写相会的欢悦,尾联写依依惜别的情怀。整首诗语言清丽,情感真切。 【答案】 译文: 我平时闲居在家里不自喜,今天出来散步走出城门口。 偶然间偶然碰见她,我们俩都是意中人。 谈话未到正题,就坦率地露出真情。 寒云弥漫江天边,空中一轮明亮的月。 徘徊不舍难分手,恋恋不舍亲亲热热。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偶遇意中人而引起的欢乐之情。首联写自己闲居无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逐句解读,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概括。这首诗是写傍晚散步所见所感:微风吹来草间飘起的轻烟,衣袖感到一阵寒意,太阳快要落山了,影子在高高的树梢上。樵夫和牧人已各自回家,自己拄着拐杖,一个人慢慢地走。因年老体衰,怕见夕阳西下,所以感慨万分,悲叹人生暮年。 “晚步”,诗人散步的时间是在傍晚。 颔联“草际生微烟,恻恻衣袖冷”
晚步 水国秋先至,江村晚更幽。 泥筌收郭索,山网落𨊵辀。 凉入社门树,阴连渡口舟。 独怜经略地,吾得放歌游。 译文: 秋天已经到来,在水国的秋天比其他地方都要早到,而江边的村庄则更加静谧。用泥制的捕鸟工具收拾着田边的野鸟,而山中的渔网也随着夕阳落下。凉风从社庙的大门吹来,树木的荫凉与渡口的小舟相连。独自欣赏着经过治理的大地,我得以在这里放声歌唱,自由地游玩。 注释: 1. 水国
晚步 居常懒出户,肯到社西头。 海国诸峰暝,乾坤六月秋。 微凉生浦树,返照下西楼。 今夕蒲团上,前山更卧游。 注释: 1. 居常懒出户:平时懒得离开家门。 2. 肯到社西头:愿意到社庙西边去。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地方,在农村称为“社”,在城市称为“社稷”。 3. 海国诸峰暝:海边的山峰在日暮时分都暗了下来。海国指海边的国家,诸峰即众山。暝,天黑。 4. 乾坤六月秋
晚步 缓步出南郊,疏林带夕晖。 鸦归云作阵,鹭聚雪生辉。 桂岭秋来早,漓江叶落稀。 偶逢垂钓者,宴坐澹忘机。 注释: 1. 缓步出南郊:缓慢地走出南郊。 2. 疏林带夕晖:稀疏的树林被夕阳的余晖映照。 3. 鸦归云作阵:乌鸦飞回时,云彩仿佛形成了阵列。 4. 鹭聚雪生辉:白鹭聚集在雪地上,显得格外耀眼。 5. 桂岭秋来早:桂花山在秋天来得比往常更早。 6. 漓江叶落稀:漓江两岸的树叶已经稀疏了
晚步 缓步到溪头,相看事事幽。 断云疏岛屿,落日艳汀洲。 水静夫容夕,风生芦荻秋。 吴歌何处棹,惊起欲眠鸥。 【注释】 1. 缓步:慢慢地走 2. 溪头:溪流的源头 3. 相看:互相看着 4. 事:事情或事物 5. 幽:深幽,深远 6. 断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7. 疏:稀疏 8. 岛屿:小岛 9. 落日:太阳落山后的样子 10. 艳汀洲:美丽的小洲 11. 水静:水面平静 12. 夫容:容貌
晚步 抛书徐步出檐楹,景物撩人百感并。 雁带夕阳延晚色,树含凉吹作秋声。 艰辛未负题桥志,旦暮常怀献曝诚。 自笑盐车犹伏轭,太行谁复顾长鸣。 注释: 1. 抛书徐步出檐楹:放下书籍,缓缓走出屋檐下的台阶。 2. 景物撩人百感并:周围的景物让人心生各种情感。 3. 雁带夕阳延晚色:大雁带着夕阳的余晖,增添了傍晚的色彩。 4. 树含凉吹作秋声:树叶在秋风中摇曳,发出秋天的声音。 5.
晚步 伏热草木焦,微凉竹林晚。 天清一鹤高,波静群鸥远。 散策不知疲,临流亦忘返。 月出林影昏,疏钟闭山馆。 注释: 1. 伏热:天气闷热。 2. 草木焦:草木被热气烤焦,形容天气非常炎热。 3. 微凉:稍微凉爽。 4. 竹林晚:在晚风中,竹林显得更加幽静、清凉。 5. 天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6. 一鹤:一只鹤。 7. 波静:水波平静。 8. 散策:漫步。 9. 临流水:面对流水。 10
这首诗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时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晚步 风疏门柳薄,日落暝烟浓。 向树鸟群乱,隔溪山数重。 病闲吟短句,衰怯倚枯筇。 更有幽深意,寒流来暮钟。 注释: 1. 晚步:指傍晚时分的散步。 2. 风疏门柳薄:风轻轻吹过,门口的柳树显得有些稀疏。 3. 日落暝烟浓:太阳落下,黄昏时的烟雾变得浓厚。 4. 向树鸟群乱:望向树林中鸟群聚集的地方。 5. 隔溪山数重
晚步 钟声随我去,隐隐度前湾。 遥望深松暮,应多野鹤还。 客心在秋水,微月出空山。 任意缓归步,柴门不用关。 【注释】: - 钟声随我去:指随着钟声的引导,我独自前行 - 隐隐度前湾:隐约传来的钟声仿佛穿过小河的波涛 - 深松暮:深山里的松树到了傍晚时分更加深沉 - 应多野鹤还:估计傍晚时有成群的野鸟飞回巢中 - 客心在秋水:我的客居之心如同秋天的水一样平静 - 微月出空山
【注释】 楝花:楝树的花,即楝子花。 微:微弱。 最喜:最喜欢。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晚景的。首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楝树花开,燕子飞来飞去,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第二句则点出了时间——傍晚。第三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第四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山光水色的美丽景象。整首诗以“晚”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晚景图。 译文: 楝花盛开,春风拂过,燕子在空中飞舞。我漫步走出溪桥
《晚步》 客愁思散步,力疾下高堂。 水暖知鱼乐,林幽识蕙香。 无风花信少,不雨菜畦荒。 解后西邻叟,闲谈到夕阳。 注释: 1. 客愁思散步:表达了诗人因客居他乡而产生的愁绪和孤独感,想要通过散步来缓解心情。 2. 力疾下高堂:尽管身体疲惫,但依然坚持下楼散步。力疾表示尽力而为之。 3. 水暖知鱼乐:水温暖时,鱼儿会感到快乐,这里以鱼比喻人的心情愉悦。 4. 林幽识蕙香:树林幽深,能闻到香气
晚步 过险方知世路艰,闲中丘壑任盘桓。 鱼羹饭饱腹频鼓,山竹居幽身易安。 兴在溪流长独往,行逢野老庆交欢。 晚来云尽天如洗,倚杖逍遥眼界宽。 【注释】 1. 过险方知世路艰:走过危险的道路后才知道世道的艰难。 2. 闲中丘壑任盘桓:在闲暇的时候可以随意游玩欣赏。 3. 鱼羹饭饱腹频鼓:吃着鱼羹,吃饱肚子,感觉肚子里充满了鼓胀。 4. 山竹居幽身易安:住在山里竹林中,感觉身心都很容易安定下来。
【解析】 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全篇写景,以景写情。首两句描写了一幅晚景图:沿着溪流散步,脚步漫不经心地寻凉。看着渔船带夕阳而归。第三句是说绿树森森、疏疏落落的山石上,有的地方还扫过一层石头,水清浅处撩起衣服试一试水深。第四句写炎炎夏日,牛喘气于地,黄昏时分,树林里飞鸟忙碌不停歇。第五句写忽然想起自己驾风翻倒的影子,就拄着短竹篙直上最高的山坡。最后一句是写诗人的感慨和遐想
【注释】 落日:夕阳。平芜:长满草木的荒地,这里指田野。风烟:风吹动的云烟。画图:图画。空林:空空的树林。鸣鹤:鹤在树上鸣叫。远浦:远处的水边。白帻狂犹岸:头戴白色帽子的人还在岸边。青藜倦自扶:手执青色藜杖的人很疲倦。欻(xū)思酬物色:忽然想起酬谢自然景物。物色:自然景物。佳句:优美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司空曙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丽,风格清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平时积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首句“晚步”,是说作者在傍晚时候的行走。“江山”代指祖国。“家”,这里比喻祖国。第二句“风月似无主”,是说大自然中的风和月好像没有主宰一样,自由自在。第三句“缓步立斜阳”,“缓步”是慢慢地行走的意思。“斜阳”代指日落时分。“微言共心语”,微言即微言大义,是指一些深刻的道理或者精辟的言论
【注释】 出门还自笑:指诗人自己嘲笑自己。复此欲谁亲:再回到这个故乡,还有谁能亲近呢? 怅:失意、伤感。 树:树木。 归:回到家里。 人:指行人、路人。 风声兼乱叶:秋风的声音夹着树叶的沙沙响声。 日气抱游尘:太阳的光芒包裹着飘浮的尘土。 躬:亲自。 有莘:古地名,在今山东曹县西北。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首句“出门还自笑”,是说诗人自己嘲笑自己,因为出门时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歌主旨,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好题,明确要求,如本题“晚步”的注释,“晚步”是诗人在黄昏时走过桥东。“霜林叶乱红”是说树身披着白色的霜,树叶也变得枯黄,但那树上的红叶还是那么鲜艳。“余心缘境冷”是说我的心情随着环境而变得冷淡了。“不必怨西风”是说不要埋怨这西风。然后结合诗中重点词语,如“霜”“乱”“冷”“怨”等
【注释】晚步:傍晚散步。林端:树木的顶端。新月:月亮刚刚升起的样子。牛羊:指牧童或牧女。下岭来:从山间下来。疏钟:稀疏的钟声。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诗写暮归时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全诗写景清丽,抒情真挚,意境幽静,耐人寻味。首句写诗人在黄昏中走出家门,沿着林边小路漫步前行;二句描写诗人行至半途,忽然看见一轮明月正挂在树林的上空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西林聊独步,树树已栖鸦。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树林中漫步的情景,树上已经有许多乌鸦栖息。这里的“西林”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点或者他喜欢的地方。 童笈归村校,渔船聚酒家。 这句诗描绘了孩子们放学后回家的情景和渔民们聚在一起饮酒的画面。这里的“童笈”可能是指儿童的书箱,而“渔船”则可能指的是渔民的船。 玉痕云映月,红缬水明霞。
晚步 返照窥林薄,循行侧径迷。孤村无客至,二月已莺啼。 池秀含香萼,沙抽带雨荑。分明在人境,终日得幽栖。 注释: 返照: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树梢。 窥:偷看。林薄:树梢之间。 循行:徘徊行走。侧径:旁边小道。 孤村:孤独的村庄。无客至:没有客人来访。 二月:指农历二月。已:已经。莺啼:黄莺鸣叫。 池秀:荷花池塘里的荷花。含:含有。香萼:花蕾。 沙抽:沙滩上的草。带雨:沾着雨水。荑:竹笋。 分明
晚步 晚步荒村外,桥通古岸斜。 数声牛背笛,几片日边霞。 云暗归鸦树,潮回落雁沙。 隔江人语乱,灯火见渔家。 注释: 晚步:傍晚散步。 步:走。
晚天凉意逗帘波,行饭前除绿绽莎。 晚天凉风轻轻吹动纱窗,在饭前除草的草地上,绿茵茵的莎草已经盛开。 忽觉暗香侵袂下,西风吹散贝多罗。 忽然间,一股淡淡的香气飘过我的衣袖,西风吹散了贝多罗的香气。 注释: 凉意:凉风 逗帘波:轻拂窗帘的波纹 行饭:吃饭 除:除去 绿绽莎:绿茵茵的莎草 暗香:香气 贝多罗:一种香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归途中的情景。晚天凉风轻轻吹动纱窗
晚步 秋涨云俱阔,村欹树半遮。 落帆回暮雁,归犊载寒鸦。 坐石樵歌近,寻僧竹径斜。 行吟过小巷,澹月到山家。 译文: 秋日的涨潮使得天空和大地都变得开阔,村庄倾斜在树木的映衬下,一半被遮蔽。 落日时分,归家的渔舟和飞翔的雁鸟交织在一起,而满载着农具的牛车则驶向远处。 坐在石头上,我一边挥舞着斧头唱着歌,一边寻找僧人走过的竹林小道,曲折前行。 行走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明亮的月光洒在了山间人家。
【注释】 群:聚集,指“朋党”。斯世:这个世界、社会。倪迂:倪瓒的字。倪瓒是元代画家,以画山水著名。 【赏析】 《晚步》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在山中独步,看到群鹿出没于空山之中,感到与世隔绝;他看到云彩和夕阳相映成趣,听到泉水叮当流淌,感到人迹罕至。最后看到自己像倪瓒一样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面,不禁自得其乐。全诗以闲逸之笔写出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首联“不敢群斯世,空山鹿豕俱
《晚步》 郊野尽寒色,城阴白日斜。 朔风吹短草,江树乱昏鸦。 岁晚稀农务,时衰减物华。 北军应未靖,薄暮尚吹笳。 注释: 郊野——郊外的田野。郊,指郊外地区;野,指野外或旷野。 尽——完,全部。 寒色——指冬天的寒冷。 城阴——指夕阳照在城墙上的影子。城阴,指夕阳映照在城墙上的余晖。 白日斜——太阳快要下山了。 朔风——指北方来的寒冽之风。 短草——指枯萎、矮小的草木。
晚步 晚步入空翠,微茫望不分。 水声流合涧,山色断归云。 尘外昏钟彻,林间清籁闻。 移时星月上,万木荫纷纷。 注释: - 晚步入空翠,微茫望不分:傍晚走进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远处的风景朦朦胧胧,看不清楚。 - 水声流合涧,山色断归云:水流的声音和声音汇入山间的小溪,而山的颜色也像被切断了一般散开在天空中。 - 尘外昏钟彻,林间清籁闻:在这远离尘世的地方,夜晚的铃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
《晚步》 芳草已倦绿,老树犹酣青。 间径糁细花,晚气失幽馨。 群鸣羡禽众,孤赏凄客零。 方园不盈亩,一日且百经。 认兹双履迹,朝来杳以冥。 邻沽足吾醉,清风吹牖楹。 注释: 1. 芳草已倦绿:芳草已经变得疲惫,颜色已经从绿色变成了黄色。 2. 老树犹酣青:老树的叶子仍然呈现出浓郁的绿色。 3. 间径糁细花:在小路上,点缀着细细的花朵。 4. 晚气失幽馨:夜晚的气息失去了原有的芬芳。 5.
【解析】 “晚步”是题目,点明全诗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背景。 “出门看斜阳,忽已上高树。”出门看见夕阳西下,忽然间已经上了高高的树梢。这是首诗的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暮色四合的傍晚出来散步的情景。这里交代了时间,也交代了地点(城郊),更交代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孤独寂寞、百无聊赖。 “携手同心欢,城隅散轻步。”与朋友携手同游欢声笑语,在城角分散着轻快的脚步。这里写诗人和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面
晚步 落叶萧萧日影西,青霞光断暮天齐。 平林风紧鸦声乱,野岸云寒雁阵低。 人渡前溪秋水阔,我思远眺晚烟迷。 长歌一曲凭谁和,手画滩沙独自题。 注释: 1. 落叶萧萧日影西,青霞光断暮天齐。 - 落叶萧萧:形容树叶纷纷落下的声音。 - 日影西:太阳即将落山。 - 青霞光断:夕阳的余晖逐渐消失,天色变得暗淡。 - 暮天齐:傍晚的天空与大地相接,景象苍茫。 2. 平林风紧鸦声乱,野岸云寒雁阵低。
晚步 屐齿闲行印绿泥,石桥南畔觅幽蹊。 烟生野浦澄波远,树绕春城落日低。 万里投书愁雁影,经年怀友怨莺啼。 独吟沙岸浑忘久,新月如钩上钓溪。 注释: - 屐齿(jī chǐ):古人穿的木制或皮革的鞋底,有齿可以防滑。 - 闲(xián)行印绿泥:闲走时,鞋底下的印记在绿色泥土留下了痕迹。 - 石桥南畔:石头建造的桥梁的南面。 - 觅:寻找。 - 幽蹊:幽静的小路。 - 烟生野浦
译文: 晚风轻轻吹过孤寂的馆舍,池水波纹随风摇曳。 野径上夕阳西沉,远山沐浴着秋日余晖。 归鸟寻找旧时的树林,黄昏时分进入烟萝丛中。 芒鞋踏破归来之路,炉火旁歌声悠扬。 --- 赏析: 1. 首句“凉风起孤馆”: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馆舍外凉爽的风起,给人以清冷而孤独的感觉,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景色和心情将发生变化。 2. “池水动微波”:水面微动,微波荡漾,描绘了池水在微风中的涟漪状态
晚步 野色初开宿雾清,晚晴天气嫩凉生。 半陂新水鹭莺立,一架落红鶗鴂鸣。 霁后烟痕连树碧,雨余虹影接霞明。 蒋生三径无人到,怊怅行吟句未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漫步于乡野小路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寂寥感。首句“野色初开宿雾清”描写了清晨时分,薄雾刚刚散去,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清新宁静的景象。第二句“晚晴天气嫩凉生”继续描述天气的变化,由阴雨转为晴朗
晚步 层霞生处起寒风,秋早霜迟叶未红。 白日晚依深树里,粉墙遥映小桥东。 注释: 1. 层霞生处起寒风:在层层叠叠的彩云之中,寒风悄然而起。 2. 秋早霜迟叶未红:由于秋季来得较晚,霜降得较迟,树叶还未变红。 3. 白日晚依深树里:傍晚时分,太阳落于深处的树木之中。 4. 粉墙遥映小桥东:远处的粉色墙壁与小桥遥遥相映。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季节变化的诗,通过对夕阳、寒风、霜降、树木
斜阳已经落山,黄莺不时地啼鸣。 水边的光影知道月亮升起,花朵飘落好像风在行走。 偏僻地方没人来过世,新修的田畦想和人一起耕种。 独自吟唱很少能遇到知音,灵感来自江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比如诗中表情达意的“景”,诗人采用的手法技巧,诗人的思想情感,诗歌体现的艺术效果等。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 (1) “晚步”是全诗的标题。“荒冈南去径纵横”,描绘了一幅荒郊野岭的景色。荒冈、斜飞、落叶声,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凉,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题目的特点,如表达的情感、使用的手法、诗人的思想等来分析即可。“晚步”的意思是傍晚时分漫步,这里指诗人在傍晚时分散步。“薄暮出前林”,意思是傍晚时走出树林。“当风恣遥瞩”,意思是面对风势,纵目远望。“细草粘寒潭,孤花媚幽麓”,意思是小草沾满寒潭,孤花映衬着幽深的山麓。“野竹接层霄”,意为野地竹林接连天际
诗句释义 1. "野塘水慢浮牛鼻,古道尘旋没马头。"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在野外的一个小池塘里,水面平静得几乎能浮起牛的鼻子。而古道上,尘土被风吹得旋转,仿佛能遮住马匹的视线。这里的“牛鼻”指的是牛喝水时用嘴插入水中的动作,形象地描述了水的流动状态;而“古道尘旋”则形容了道路上尘土飞扬的景象。 2. "亟待清风屠宿暑,便能白露沃新秋。" - 这句诗表达了对清新空气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