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其封林为建德侯,逡为封德侯,位皆特进,见礼如三公。赐弟一区,钱三百万,授几杖焉。”
六月,更授诸侯茅土于明堂,曰:“予制作地理,建封五等,考之经艺,合之传记,通于义理,论之思之,至于再三,自始建国之元以来九年于兹,乃今定矣。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钦告于岱宗泰社后土、先祖先妣,以班授之。各就厥国,养牧民人,用成功业。其在缘边,若江南,非诏所召,遣侍于帝城者,纳言掌货大夫且调都内故钱,予其禄,公岁八十万,侯、伯四十万,子、男二十万。”然复不能尽得。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
是岁,复明六管之令。每一管下,为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吏民抵罪者浸众。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盗贼起。纳言冯常以六管谏,莽大怒,免常官。置执法左右刺奸。选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队,如汉刺史,与三公士郡一人从事。
临淮瓜田仪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长州,琅邪女子吕母亦起。初,吕母子为县吏,为宰所冤杀。母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百余人,遂攻海曲县,杀其宰以祭子墓。引兵入海,其众浸多,后皆万数。莽遣使者即赦盗贼,还言:“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民穷,悉起为盗贼。”莽大怒,免之。其或顺指,言“民骄黠当诛”。及言“时运适然,且灭不久”,莽说,辄迁之。
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
五年正月朔,北军南门灾。
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
汉书 · 传 · 王莽传下
介绍
《汉书·传·王莽传下》是班固所著,为《汉书》中的“第一巨篇”、“第一变体”,具有鲜明、突出的体例特色。
《汉书·传·王莽传下》不仅在体例上有所创新,纪年与篇章安排也颇具特色。全书以列传的方式记录了王莽的一生,按照本纪的格式记载其政绩和事件;而具体的纪年则采用王莽的年号来标记。这种编排方式使得《汉书·传·王莽传下》成为一部独特的历史著作,展现了班固高超的历史编撰技巧。
相关推荐
【诗句】 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其封林为建德侯,逡为封德侯,位皆特进,见礼如三公。赐弟一区,钱三百万,授几杖焉。” 【译文】 四月,王莽宣布:“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他们孝顺和顺、忠诚和宽恕,尊敬上级、爱护下级,知识渊博,对旧知非常熟悉,品德高尚,直到白发苍苍,也没有犯下过失
诗句 是岁,复明六管之令。每一管下,为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吏民抵罪者浸众。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盗贼起。纳言冯常以六管谏,莽大怒,免常官。置执法左右刺奸。选用能吏侯霸等分督六尉、六队,如汉刺史,与三公士郡一人从事。 临淮瓜田仪等为盗贼,依阻会稽长州,琅邪女子吕母亦起。初,吕母子为县吏,为宰所冤杀。母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百余人
诗句 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既成,令司命负之,莽出在前,入在御旁。铸斗日,大寒,百官人马有冻死者。 五年正月朔,北军南门灾。 以大司马司允费兴为荆州牧,见,问到部方略,兴对曰:“荆、扬之民率依阻山泽,以渔采为业。间者,国张六管,税山泽,妨夺民之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汉书·传·王莽传下》:皇孙宗坐自画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印三:一曰“维祉冠存己夏处南山臧薄冰”,二曰“肃圣宝继”,三曰“德封昌图”。 - 注释:皇孙宗自创肖像,穿戴天子的服装和帽子,并刻制了三枚印章。 - 译文:皇孙宗自行创作肖像画,身着天子的服饰,佩戴皇帝的冠帽,并且刻制了三枚印章。 2. 又宗舅吕宽家前徙合浦,私与宗通,发觉按验,宗自杀。 - 注释
诗句 以真道侯王涉为卫将军。涉者,曲阳侯根子也。根,成帝世为大司马,荐莽自代,莽恩之,以为曲阳非令称,乃追谥根曰直道让公,涉嗣其爵。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等以饥馑相聚,起于琅邪,转抄掠,众皆万数。遗使者发郡国兵击之,不能克。 六年春,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下书曰:“《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后世圣主得瑞者,当张乐秦终南山之上
诗句:是时,关东饥旱数年,力子都等党众浸多,更始将军廉丹击益州不能克,征还。 译文:在这个时候,关东地区连续数年遭受饥荒和干旱的折磨,王莽的党羽越来越多。更始将军廉丹攻击益州未能成功,被召回。 关键词解释: - 关东:指的是中国东部的地区,这里特指王莽控制下的东北地区。 - 饥旱:描述的是该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歉收、人民生活困苦。 - 力子都:可能是王莽的亲信或部下
这首诗的翻译版本是: 汉书·传·王莽传下 翼平连率田况奏郡县訾民不实,王莽复三十税一。以况忠言忧国,进爵为伯,赐钱二百万。众庶皆詈之。青、徐民多弃乡里流亡,老弱死道路,壮者入贼中。 注释: - 诗句: - "翼平连率田况奏郡县訾民不实":翼平地区的连率官员田况向朝廷上奏,说郡县中的百姓实际上并不富裕,因此需要调整税率。 - "莽复三十税一":王莽恢复了原来的税率
翻译 在地皇元年正月乙未,王莽宣布赦免天下,并发布诏令指出:“当前正值军队出征之时,如果有任何官员或百姓违反法令,将立即被论斩,无需等待审判期限,直至当年结束。”于是在春夏两季,王莽下令在都市中斩杀犯人,这让百姓感到非常恐慌和恐惧,路上行人都不敢直视前方。 到了二月壬申日,太阳正好处于最黑暗的状态。王莽对此表示厌恶,于是他发布了另一道诏书,声称“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太阳中间出现了暗淡
七月,大风毁王路堂。复下书曰:“乃壬午餔时,有列风雷雨发屋折木之变,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昔符命文立安为新迁王,临国雒阳,为统义阳王。是时予在摄假,谦不敢当,而以为公。其后金匮文至,议老皆曰:‘临国雒阳为统,谓据土中为新室统也,宜为皇太子。’自此后,临久病,虽瘳不平,朝见挈茵舆行。见王路堂者,张于西厢及后阁更衣中,又以皇后被疾,临且去本就舍,妃妾在东永巷。壬午
《汉书·传·王莽传下》是班固所著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许多关于王莽时期的记载。本诗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王莽在位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决策。接下来将逐句进行释义: 1. 诗句:“是月,杜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臧在室匣中者出” 译文:在这个月份,杜陵便殿中的一件皇帝的虎纹衣服被遗弃在柜子里。 2. 诗句:“吏卒见者以闻,莽恶之” 译文:官员们看到了这件东西并报告给了王莽,王莽对此感到厌恶。 3. 诗句
``` 巨鹿男子马适求等谋举燕、赵兵以诛莽,大司空士王丹发觉以闻。 王莽派遣三公大夫逮捕治罪其党羽,连及郡国豪杰数千人,皆被诛死。封王丹为辅国侯。 自王莽为不顺时令,百姓怨恨,王莽却安之,又下书曰:“惟设此一切之法以来,常安六乡巨邑之都,枹鼓稀鸣,盗贼衰少,百姓安土,岁以有年,此乃立权之力也。今胡虏未灭诛,蛮僰未绝焚,江湖海泽麻沸,盗贼未尽破殄,又兴奉宗庙社稷之大作,民众动摇。今夏一切行此令
诗句: 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下江兵”,众皆万余人。 译文: 此时,南郡的张霸、江夏的羊牧、王匡等人在云杜地区起义,号称“下江兵”,他们的队伍人数都达到了一万以上。武功中水乡的民众,三舍垫地挖池作为战场。 注释: ①是时(此时)——指王莽新朝时期的特定历史时期。 ②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指的是当时起义的地方领袖和军事力量。 ③云杜绿林 ——云杜是地名
诗句 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和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 译文 在四年五月,王莽对唐林和纪逡表示赞赏,称赞他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对事忠诚,待人仁爱,尊敬朝廷,爱护百姓,广泛通晓古籍,德行醇厚。 注释 1. 保成师友祭酒:指唐林担任的官职。 2. 唐林和故谏议祭酒:指唐林和原谏议祭酒纪逡。 3. 孝弟忠恕
《汉书·王莽传下》是一本记录西汉末期到新朝建立之间历史事件的书籍。下面将对原文进行逐句翻译,并提供相应的注释: 1. 三辅盗贼麻起 - 原文: "三辅盗贼麻起" - 译文: 在三辅地区(今陕西西安附近)出现了大量盗贼。 2. 乃置捕盗都尉官 - 原文: "乃置捕盗都尉官" - 译文: 王莽下令设立专门的捕盗机构和官员。 3. 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 - 原文: "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 -
诗句:闰月丙辰,大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诏书前亦释除。 译文:闰年的二月初三,王莽颁布诏书,宣布大赦天下,所有被赦免的人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感激。 注释:闰月:古代农历中的特殊月份,用来调整年份与季节之间的不同步。丙辰:具体的日期。大赦天下:对全国的官员和平民都进行赦免。天下大服: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非常服从这次赦免的决定。民私服在诏书前亦释除:即使是最普通的百姓,也感受到了朝廷的恩惠。 赏析
诗句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亶称臣人、从事、三老、祭酒,不敢略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 1. “初”:起始,开始的意思。 2. 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指的是由于饥荒和寒冷,人们生活困难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成为盗贼。 3. 稍稍群聚:渐渐聚集在一起。 4. 常思岁熟得归乡里:常常思念年成丰收能回到家乡。 5. 众虽万数:虽然有成千上万的人
田况字文叔,是汉哀帝、新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以其果断和勇敢闻名,特别是在抵御外来侵犯时表现出色。以下将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唯翼平连率田况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赤糜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虑符而擅发兵,此弄兵也。厥罪乏兴。以况自诡必禽灭贼,故且勿治。”后况自请出界击贼,所向皆破。莽以玺书令况领青、徐二州牧事
诗句 - 三年正月,九庙盖构成,纳神主。 这句描述了在三年的一月,九座祖庙的建筑完成并开始接纳神灵的神主。 - 莽谒见,大驾乘六马,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 王莽在接见来宾时乘坐装饰有五彩羽毛的龙纹马车,车前悬挂着象征权威的角饰,车身长达三尺。 - 华盖车,元戎十乘有前。 这是描述一种装饰华丽的皇家车辆,由十个装有武器的兵车组成,每个兵车上都装备有弓箭等武器。 - 因赐治庙者司徒
诗句及译文:- 是月,赤眉杀太师牺仲景尚。关东人相食。 - 四月,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东,祖都门外,天大雨,沾衣止。长老叹曰:“是为泣军!”莽曰:“惟阳九之厄,与害气会,究于去年。枯旱霜蝗,饥馑荐臻,百姓困乏,流离道路,于春尤甚,予甚悼之。今使东岳太师特进褒新侯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太师公所不过道,分遣大夫谒者并开诸仓,以全元元。太师公因与廉丹大使五威司命位右大司马更始将军平均侯之兖州
诗句:汉书·王莽传下(原文)。 译文: 是时,下江兵盛,新市朱鲔、平林陈牧等皆复聚众,攻击乡聚。王莽遣司命大将军孔仁部豫州,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击荆州,各从吏士百余人,乘船从渭入河,至华阴乃出乘传,到部募士。尤谓茂曰:“遣将不与兵符,必先请而后动,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长安,入未央宫,缘殿阁。王莽发吏民设购赏捕击。莽以天下谷贵,欲厌之,为大仓,置卫交戟
``` 汉书·王莽传下 冬,无盐索卢恢等举兵反城。廉丹、王匡攻拔之,斩首万余级。莽遣中郎将奉玺书劳丹、匡,进爵为公,封吏士有功者十余人。赤眉别校董宪等众数万人在梁郡,王匡欲进击之,廉丹以为新拔城罢劳,当且休士养威。匡不听,引兵独进,丹随之。合战成昌,兵败,匡走。丹使吏持其印韨符节付匡曰:“小儿可走,吾不可!”遂止,战死。校尉汝云、王隆等二十余人别斗,闻之,皆曰:“廉公已死,吾谁为生?”驰奔贼
《汉书·传》赏析 王莽,这个名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班固所著《汉书·传》为我们揭开了王莽的神秘面纱,从他的政治生涯到其失败的结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沉痛感慨。 王莽,原名巨君,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的一生可谓波折起伏。据《汉书》记载,王莽出身于魏郡元城一个普通家庭,其父王曼早逝并未获得爵位,但他却凭借自己的谨慎和才华逐步跻身朝堂之中。然而
《汉书》是西汉时期的史学著作,由班固编撰,记载了汉元帝到王莽年间的历史。在王莽时期,新朝开国皇帝王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汉室的辉煌。 王莽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对官员和后宫进行严格选拔和控制,以及大力推广儒家学说。他的这些行为旨在恢复汉朝的权威并稳定国家局势。 王莽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包括推行货币改革,统一货币单位,以及设立新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javascript // 输入的文本 let originalText = '汉书·传·王莽传下:又诏:“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司命孔仁、兖州牧寿良、卒正王闳、扬州牧李圣亟进所部州郡兵凡三十万众,迫措青、徐盗贼。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车骑将军王巡、左队大夫王吴亟进所部州郡兵凡十万众,迫措前队丑虏。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复迷惑不解散,皆并力合击,殄灭之矣!大司空隆新公,宗室戚属
诗句 六月,邑与司徒寻发雒阳,欲室宛,道出颍川,过昆阳。昆阳时已降汉,汉兵守之。严尤、陈茂与二公会,二公纵兵围昆阳。严尤曰:“称尊号者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邑曰:“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属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城数十重。城中请降,不许。严尤又曰:“‘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听。 译文 六月
《汉书》作为中国历史文献的瑰宝,不仅记录了西汉末年的史实,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其中有关王莽传下的内容,反映了王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变革尝试,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下面是对这段文字逐句的翻译及注释: 1. 诗句解释: - 原文:“又闻汉兵言,莽鸩杀孝平帝。”这句话描述了一种传闻,即有汉兵在谈论王莽如何毒杀了汉朝的孝平帝。 - 译文:又有传言说
《汉书·王莽传下》中的诗句翻译与赏析: 诗句翻译: - 原文:“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 - 译文:保成师友祭酒唐林和原来的谏议祭酒琅邪郡人纪逡,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于事,仁爱待人,对朝廷恭敬,对百姓爱护,广泛了解古籍。 诗句注释: - 保成师友祭酒:官名,职责是教育和管理学者。 - 唐林:人名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王莽的叛乱和失败。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成纪隗崔兄弟共同攻击大尹李育,并立兄之子隗嚣为大将军,攻打并杀害了雍州牧陈庆、安定卒正王旬,合并他们的部队,并向郡县发布文书,列举王莽的罪行与夏桀、商纣相比。 这个月,析人邓晔、于匡在南乡起义,带领百余人起兵。当时析县的长官率军数千驻扎在鄡亭,准备抵御武关之敌。邓晔、于匡对长官说:“刘帝已经即位,您为何不知道命运呢?”长官请求投降
解析与赏析: 第一部分:王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 - 诗句解读: - “莽拜将军九人”:描述了王莽授予多位将军的官职和权力,强调了其权力的广泛和集中。 - “皆以虎为号”:每个将军都被授予“虎”的称号,象征着勇猛和权威,同时也可能暗示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第二部分:九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内其妻子宫中以为质 - 诗句解读: - “九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
诗句翻译: - 诗句:“李松、邓晔以为,京师小小仓尚未可下,何况长安城!当须更始帝大兵到。” - 解释:“李松和邓晔认为,即使是京城里的小仓库也不足以容纳他们的军队,更不用说是长安城了。他们预计,只有等到刘玄的大军到来时,他们才能进入长安。” - 译文:李松和邓晔认为,即使是京城里的小仓库也不足以容纳他们的军队,更不用说是长安城了。他们预计,只有等到刘玄的大军到来时,他们才能进入长安。 -
《汉书·传 · 王莽传下》中的诗句翻译及赏析 深入理解古诗文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1. 诗句原文 汉四年五月,莽曰:“保成师友祭酒唐林、故谏议祭酒琅邪纪逡,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注释】: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下》中记载,公元前4年5月,王莽对唐林和琅邪郡人纪逡的评价。【赏析】:此句反映了王莽对于两位重要官员的高度赞赏,不仅称赞其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的品质
诗句及译文 - 李松、邓晔入长安 - 诗句:六日癸丑,李松、邓晔入长安。 - 译文:癸丑这一天,李松和邓晔进入长安城。 - 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 - 诗句:将军赵萌、申屠建亦至。 - 译文:将军赵萌、申屠建也到达了。 - 以王宪得玺绶不辄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 - 诗句:以王宪得玺绶不辄上、多挟宫女、建天子鼓旗。 - 译文:因为王宪没有得到新朝的玺绶,还擅自使用皇帝的旗帜和仪仗。 -
诗句: 初,申屠建尝事崔发为《诗》,建至,发降之。 译文: 当初,申屠建曾经侍奉过崔发学习作诗,申屠建到来时,崔发投降了他。 关键词解释: 1. 申屠建:汉代人物,此处指其本人或其家族中的人。 2. 崔发:同上,可能是指一个历史人物,具体身份待考。 3. 《诗》:指古代诗歌,此处特指崔发教授的诗歌。 4. 降之:投降,此处表示崔发被申屠建等人所降服。 5. 史谌、王延、王林、王吴、赵闳
【注释】 1. 赞曰:赞是对史传中人物、事件或言论进行评论的体裁。“王莽”指西汉时期权臣王莽。 2. 始起外戚:从外戚身份起步。 3. 折节力行:改变态度,努力行事。 4. 以要名誉:以此获得名声。 5. 宗族称孝:家族成员都称赞王莽孝顺。 6. 师友归仁:师生朋友都归于仁爱之德。 7. 勤劳国家:为国家勤劳工作。 8. 色取仁而行违:外表追求仁义,内心行为却违背仁义。 9. 在家必闻,在国必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