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立春
介绍
《立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与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关于《立春》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立春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诗歌解析:
- 立春:本诗描写的是立春这一节气,意味着冬季结束,春天到来。在这首诗中,“青帝”指春神,“东来”表示春神的到来带来了温暖的气息。
- 日驭迟:这里的“日驭迟”指的是太阳慢悠悠地升起,寓意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 暖烟轻逐晓风:暖意的烟雾随着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 袍公子樽前觉:描述了一个穿着华丽服饰的贵公子,在酒宴中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美好。
- 锦帐佳人梦里知:比喻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在梦中都能感知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珍贵。
- 诗歌主题:
- 季节变换: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春季,体现了自然的循环与变化。
- 人生感慨:通过对春天的描绘,杜甫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在感官上体验到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诗歌风格:
- 七言律诗: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结构严谨,音律和谐。
- 意境优美:杜甫擅长用词精准、意境深远的手法,使得《立春》这首小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情感深沉:通过春天这个主题,杜甫传达了他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沉思。
- 诗歌影响:
- 文学价值:《立春》作为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杜甫的《立春》让这一主题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阅读推荐:
- 了解背景知识:《立春》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让我们能够窥见古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 多读经典:通过阅读如《立春》等经典作品,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杜甫的《立春》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春天喜爱之情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相关推荐
【注释】 玉律:指古代以玉为管的历法。玉律传佳节,即指立春时。 青阳:太阳。应:当。此辰:这个时刻。 土牛:耕具名。呈岁稔:指土地神像上绘有丰收的年成。彩燕:指燕子。表年春:象征春天到来。 腊尽星回次:腊月结束,星宿运行到正南方的次位。寒馀月建寅:农历正月,是冬季结束、春季开始的时候。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美好的风景到处都好,云彩和景物在望中显得新鲜美丽。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冬去春来
【解析】 1.“细生菜”意为:嫩绿的生菜叶。 2.“忽忆两京梅发时”意为:忽然想起了京城梅花盛开的时候。 3.“盘出高门行白玉”意为:盘中盛满了洁白如玉的美食。 4.“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意为:巫山巫峡的清冷江水令人感到悲伤,我像杜陵的游子一样远离家乡,不禁悲从中来。 5.“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意为:我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便让儿子找来纸张,给我写首诗吧! 【答案】 译文: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青帝东来日驭迟”: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到来,青帝(春神),东方来时,他的马车行驶得缓慢。"青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四季的神灵,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到来。"日驭迟"表示太阳运行的速度减慢,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2. “暖烟轻逐晓风吹”:这句诗描绘了早晨的情景,温暖的烟雾轻轻被清晨的风带走。这里的“暖烟”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气息,"晓风"则是早晨的微风,两者结合
【注释】 1. 立春:中国农历24节气之一,表示冬天结束、春天开始。 2. 春风不择地:比喻春风普照大地,没有偏向性。 3. 亦到海边城:指春天的到来也影响到海滨的城市。 4. 衮衮:形容人声鼎沸的样子,这里指众多衣冠人物聚集在一起。 5. 喧喧鼓吹迎:指人们敲锣打鼓,吹号弹琴,热闹迎接春天的到来。 6. 为牛一何苦:意指耕牛辛苦劳作,而世界却似乎忘记了它。 7. 举世:全天下的人,这里泛指世人
立春 诗傥穷人莫送穷,但穷诗亦不须工。 银幡雪柳人何似,翠缕琼丝菜则同。 百事到头惟早白,一年弹指又春红。 渔溪亦喜溪冰泮,新绿生肥撼钓筒。 注释: 1. 诗傥穷人莫送穷:倘若是穷人就不要送穷,这里的“穷”是指贫困、贫穷的意思。 2. 但穷诗亦不须工:但是贫穷并不妨碍写诗,写诗不需要过于追求工整或华丽。 3. 银幡雪柳人何似:银幡和雪柳与人们相似吗?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4.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与欣赏”类试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首先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所给的注解进行分析即可。 立春:古代把农历2月4日到5日之间叫做立春。 花柳胚胎午夜风:指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胚胎指的是春天刚刚到来,万物刚刚开始苏醒。 一尊聊与破红封:指饮酒赏春。一尊,指酒杯;聊与破红封,意思是说在新的一年里,我愿借酒浇愁,尽情享受这美妙的时光。
以下是对《立春》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篇内容:无限斜阳故国愁,朔风吹马上幽州。 - 注释:无尽的斜阳映照着故乡的愁绪;凛冽的北风在战场上吹拂着。 - 译文:无尽的夕阳下,我独自站立,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北风呼啸,我在战场上奔驰,感受着战争带来的孤独和痛苦。 2. 诗篇第二句:天翻地覆三生劫,岁晚江空万里囚。 - 注释:天地翻覆,仿佛经历了三生三世的轮回;岁月已晚
【注释】巫峡:长江三峡中巫山的一段。夔州:今四川重庆。戴花:指古代女子在头上插戴鲜花,这里借指结婚,也比喻官阶高。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夔州时所作。立春,即立春节气,古称正月节或上辛日。 “巫峡逢生日,夔州见立春。”首句点出自己是在巫峡过生日,又到夔州来迎接立春。诗人以自己的生辰和立春为题,抒发了对生命、岁月流逝的无限感叹。 “行年五十五,羞作戴花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五十有五
【注释】 “城头”二句:城头上的云树遮不住乌鸦,我苦于风尘在外,想念家乡。邂逅,指偶然相遇。家,这里指家乡。 凭仗主林神放手:请主管树林的神放开树枝。主林神,主管树木之神。 为人匝地与开花:给大地和人间带来生机与繁荣。匝,通“帀”,充满,布满。 【赏析】 《立春》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天来临时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首句写景,点明时间。城头的云树遮住了乌鸦
【注释】 涔(cén)涔:水流动的样子。东皇:古代传说中的主宰东方的神名,这里指春神。蒲萄:一种葡萄。孟伯郎:即孟尝君,战国时齐国人,以好客著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写梅、兰、蕙等花卉,来比拟那些在春天里争芳斗艳的百花。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开头两句是说冰雪还没有融化,但梅花已经开放,它想用香气来招引春天的到来。“欲”字用得好,写出了梅花的情态。“羞”字写出了梅花的娇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回归诗歌,从炼意、炼字、比兴、用典、动静关系、虚实关系、意象组合等角度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同时注意抓住重要词句进行赏析,尤其要关注全诗的押韵、对仗、字数、声调以及作者的情感。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第一句写立春后街上尘土被春风吹得四散飞扬,而路边的生菜则因春风的催开
注释:颛帝已经将王位禅让,勾芒印已经被交予他人。芭蕉树有封国事务,黄鸟不要叽叽喳喳。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让与交接的意境,描绘了颛帝位让和勾芒交接的场景,同时也描绘了芭蕉树有封国事务的景象,以及黄鸟不再叽叽喳喳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人事更迭的思考
注释 1. 馀闰推迁岁已新:表示在旧的岁月之后,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2. 青阳不待月加寅:青阳是农历新年,寅为十二地支之一,这里指的是新年的开始。 3. 朔风卷雪寒催腊:朔风是农历每月从月初到月末的风向,卷雪是指雪花被风吹起的样子,这里的“寒”表示天气寒冷。 4. 和气消冰早变春:和气是指温暖的气息,消冰表示融化,早变春表示春天已经到来。 5. 细饼堆盘随旧俗:细饼是指形状细长、薄且脆的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立春 2. 七始初华国令新,芸芸品汇达于寅。 3. 葭灰潜动先占候,柳眼偷开早报春。 4. 曾见花枝沾近侍,且颁宽诏泽编民。 5. 镜中鬓发萧萧改,却羡松筠自葆真。 译文: 1. 立春:春天的到来标志着新的开始。 2. 七始初华国令新,芸芸品汇达于寅。 3. 葭灰潜动先占候,柳眼偷开早报春。 4. 曾见花枝沾近侍,且颁宽诏泽编民
诗名:立春 作者:李石 群儿彩胜竞芳菲,我向新年补旧衣。 五十九年蘧伯玉,不知谁是更谁非。 注释与赏析: 1. 群儿彩胜竞芳菲: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孩子们手持五彩的纸制装饰品,争相展示他们的才艺,以迎接新春的到来。 2. 我向新年补旧衣: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准备。 3. 五十九年蘧伯玉:这里的“蘧伯玉”是古代的贤者,诗人通过提及自己的年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理解其意思,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青菜青丝白玉盘”的意思是:菜叶翠绿,菜心洁白,犹如白玉盘中的白玉盘。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青菜青丝白玉盘的美丽景色。 “西湖回首忆临安”的意思是:在西湖边回头望去,思念起昔日的临安。这里用“西湖”与“临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繁华的深深怀念之情。
【注释】 1。立春:《岁时百问》卷五:“立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此时还黑,是谓‘立春’。”(唐·赵彦昭注)“春之始也,候之于迎气,而斗建于东南,故以东方为岁首。”(宋·朱熹注)“立春者,自秦、汉以降,有迎春之仪,故谓之‘立春’。”(明·方以智注)《岁时广记·立春》:“立春,正月节,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行青帝礼;庆贺合班,赐群臣君长帛”。(明·李时勉注)“此皆迎春之礼也
【注释】 ①底处:指低洼之处。②宝胜,佛教语,即胜义经,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③阳律:指《易》的卦画。④冰沼应潜坼:冰塘应当有裂缝了,这里以冰塘喻人世。⑤驿骑:古代传递军政文书的使者所乘之马。⑥何计:如何打算。⑦赏梅:观赏梅花。 【译文】 春光来得早,我依恋着它,它仿佛在日边照耀。 岁月将流逝,就像宝胜经一样永存; 时令和节律相违,鸣笳声中响起。 冰冻池塘该有裂缝,寒风使枝条倾斜。
【注释】 曾见:曾经看到。青旗:青色的旗帜,指春游的旌麾。上苑:皇家园林。回:归来。瑞幡:吉祥的旗帜。仙萼:仙界的花萼,此处指仙人所乘的云朵。剪刀催:比喻春风催促万物生长。朝来:早晨起来,即清晨之时。独曝:独自晒。茅檐:草房的屋檐,这里指诗人的住所。蓬心:蓬草的心,即蓬草的茎。一寸灰:一寸长的蓬草。 【赏析】 此诗为立春日所作。诗人在立春这天,看见春天的景色,想到自己的身世,感慨万千
诗句 1 老夫近日苦多屯 - 这一句描述了作者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感觉上有许多的困苦和烦恼。"屯"在此处可能是形容困境或积累的意思。 2. 且喜来朝已立春 - 尽管生活中有很多困难,但作者还是感到高兴,因为春天已经到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新的开始。 3. 但得馀殃随腊去,敢图好事逐年新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希望和期待。"馀殃"可能指的是过去的不好的经历或事情
立春 候管灰初动,条风已发春。 万灵归化育,一气验平均。 农事牛先示,人情蠖欲伸。 优哉汉疏广,樽酒过嘉辰。 译文: 在立春这一天,候管中的灰烬开始震动,预示着春风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归于和谐。农业方面,牛作为农耕的先导,率先展示出春天的气息;而人们的情感也如同蛇的蠕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在这样的美好时节,我们应像汉代的疏广一样,享受美酒,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注释: 1. 候管灰初动
【注释】 ①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立春是农历一年之始,标志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此时,大地回暖,百花绽放,百鸟争鸣,人们开始迎接春天的到来。 ②风细拂:微风轻轻吹过。 ③春旗: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机和活力。 ④一色云边:天空的颜色如同云朵的边缘一样美丽。 ⑤文行故典:按照过去的规矩行事。 ⑥书祝致新祠:写上祝福的文字送给祠堂。 ⑦土牛底事:为何要打碎土牛?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二月节。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有三个月,每个节气代表一个月。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彩胜:指彩色的春花。飘:随风飘散。鬓蓬:形容女子的鬓发蓬松如蓬草。 倚栏一笑问东风:意思是说,她靠在栏杆上,对着春风微笑,询问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 青青柳眼梅花面:意思是说,她的眉目清丽如柳叶,面容如梅花般娇艳。 才染阳和便不同:意思是说,她一沾着春天的阳光,就变得与众不同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移文火急报花神,好趁阳和去问津。 - 移文: 古代的一种书信形式,可能指的是向神灵报告春天的来临。 - 阳和: 指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气候,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 问津: 询问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2. 未转头间犹是腊,一弹指顷便为春。 - 未转头间: 时间在快速流逝,就像没有转过头来一样,强调时间的紧迫。 - 一弹指顷: 佛教语,指极短的时间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熟悉诗词内容,理解诗意。“我来伫立望晴空”中的“伫立”“望晴空”交代了诗人来到此地的情景。“目极苍茫万壑中”一句,写出了诗人在万壑中看到的景象。 “树色昏昏酣霁雾”一句,写诗人所见之景。“树色昏昏”,树木颜色暗淡,是说雨后树木的颜色,“酣霁雾”是说雨停了,雾气散去,是说雾气消散。 “行殊俗犹为吏,三揖今年拟送穷”两句写诗人在万壑中看到的景象
【注释】 1. 立春:农历正月初一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天的开始。 2. 巧胜金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3. 真乐事:真正的快乐的事情。 4. 堆盘细菜:盘中摆放的蔬菜。 5. 自惭白发嘲吾老:自己因满头白发而自嘲年老。 6. 不上谯门看打春:指不上城观赏春景。谯门,古代城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立春时节的生活情趣的小诗。首句以“巧胜”点明节日气氛,接着写在立春这天,人们用鲜花装饰居室
【注释】 颇:很,相当。巧:机巧,巧妙。朱户:红色的门。茅檐:茅草覆盖的屋顶。青春:指春天。燕笑:燕子的叫声。官娃:旧时对官员妻子的称呼。秾纤:丰满娇柔。菜压香盘:菜花堆压在香案上。廉:清白。 【赏析】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诗作以立春为题,借咏叹东风入帘和白发年年空自嫌等来抒发感慨,表达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青春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颇恨东风巧入帘,不论朱户与茅檐”,诗人感叹春风之巧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立春时节的感慨和期待。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具体释义: 1. 春信葭灰动: - 这句中的“春信”指的是春天的消息或预兆。 - “葭灰”指的是芦苇的灰,古人认为芦苇灰能预示季节变化。 - “动”表示发生变化或显现出来。 2. 寻知寒事休: - “寻知”意为寻找或探知。 - “寒事”指的是与寒冷相关的事务或节气。 - “休”表示结束或停止。 3. 光阴从冉冉: -
诗句解析: 1. 马蹄残雪未成尘:描述的是冬季结束,雪融化的情景。"马蹄"可能指的是骑马的人,"残雪"指残留的积雪未完全融化,形成尘土。 2. 梅子梢头已着春:春天来临,梅花盛开。"梅子"通常在春天成熟,这里暗示着春天的到来。"着春"表示已经长出了新的叶子或花朵。 3. 巧胜向人真奈老:这里的"巧胜"可能指的是巧妙的技巧或优势,而"向人"可能是指与人为善或竞争
立春 绍熙又见四番春,春日春盘节物新。 独酌三杯愁对影,例添一岁老催人。 菊芽冒土如争出,柳色摇村已渐匀。 身是兰亭山下客,未容逸少擅清真。 【注释】 1. 四番:四次 2. 春盘:古代风俗在立春日吃春盘,用瓜果杂拌的食物。 3. 独酌三杯愁对影:独自一个人喝酒,对着酒杯的影子。 4. 岁:年 5. 竞(jīng):争相 6. 菊:菊花 7. 冒:冒出 8. 犹(yōu)匀:均匀 9. 身是
【注释】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公历2月4日至6日之间)。 鬓毛萧飒:指年老。萧飒:形容头发稀疏。寸心灰:指失望沮丧之情。 生怕新年节物催:担心新的一年里要承受各种繁重的事务和压力。 身闲朝睡美:指身体舒适、心情愉快,可以悠闲地享受早晨美好的时光。 忽闻鼓吹打春回:指忽然听到锣鼓声,知道春天已经回来。鼓吹:古代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包括鼓乐、笙管等乐器。打春回:指春天的到来。
【注释】 1. 采花枝:指采摘花朵。 2. 宝幡:指彩旗、彩幡,这里指彩幡上绘有各种花卉。 3. 秦山楚水:泛指秦地和楚地的水土,即秦淮河和长江流域一带。 4. 百舌:一种鸟名,鸣叫声似“百”字,故称。 【译文】 在春天里,我们采集了鲜花的枝条,上面悬挂着新的彩旗。我们欣赏过江南水乡的春意盎然。 但不知是什么时候,村庄里的人们已经换季了,他们不知道季节的变化
【注】:宿冻:夜间的霜冻 【赏析】:这首诗是写立春日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首句“宿冻归何处”点明时令。次句“池塘涨暖波”,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渲染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意境。三、四句“日盘花面永”与“风入鸟声和”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画: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形成圆月般的花纹;微风吹来,使鸟鸣声更加悦耳。接着,五、六句“俎菜堆生叶”和“闺裳剪薄罗”分别写出了丰盛的菜肴以及女子们的打扮
【注释】: 北风已作东风客,昨日何如今日暄。 北风已经变成春风的客人,昨天和今天的天气相比,今天更暖和。 造化有期寻万木,阳和无迹走千门。 大自然的规律是有期限地寻找千万树木,阳光和煦的气候没有踪迹地走过了千家万户。 土牛陌上摧花杖,玉燕钗头坠彩幡。 在田间的路上,摧花棒击碎了花朵;在妇女头上的玉钗坠下了彩色的幡旗。 独我题诗添意绪,又看残腊委冰痕。 独自写诗增添思绪
立春 鱼在细脉上寻找轻的冰块,鸟儿趁着微风和好枝。 多病的人强迫自己喝春天的酒,苦吟的人还接下暮冬的诗。 江南的消息梅花应开,京城的风流柳丝还未飘。 最美丽的人随着节序,头上的彩胜争相垂。 注释: 1. 《立春》是一首咏物诗,以“鱼”自比,写立春时鱼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2. 细脉:指细小的水脉,比喻鱼的身体。轻澌:指水波。 3. 好枝:好的树枝,指树梢。 4. 春日酒:指春天酿制的美酒。 5.
杜甫《立春》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 1. 残腊新春判此朝,斗寒犹未动寅杓:旧的腊月结束,新的春天到来之际,斗柄还未开始转向寅位。 2. 白催晓色融冰片,绿转风光入柳条:白色的雪促使早晨的颜色更加鲜明,柳树枝条逐渐变得绿意盎然。 3. 丝菜落盘随玉手,镂花垂胜压金翘:丝菜被置于盘中,随着厨师之手落入碗中,花形镂空的饰品垂下,装饰着金色的发髻。 4. 六年不见江梅影,长觉归心似旆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比如该用“比喻”时用了“拟人”,该用“动词”时成了“名词”,该是“地名”处成了“朝代名”等等。同时还要注意辨析选项所用手法与原诗句所用手法是否相同,注意此题是选错误项。本首诗前两句写春日农事之忙;后两句写老农的感慨。三四句以“野鹤”“三径寒”为意象
【译文】 十年来我在东都为客,盘中摆满各种菜肴。 菜蔬小甲翠绿可爱,黄韭苗儿新鲜娇嫩。 流落至此成老人,萧瑟萧条对这春辰。 若能和睦邻里有使者,传语梁上大人家。 【注释】 ①“十载”:十年。 ②“东都”:即洛阳,当时称东都。 ③“春盘”:《岁时记》:“立春日,食春饼、生菜,谓之春盘。” ④“翠看”:形容蔬菜色彩青翠。 ⑤“蔬甲”:指蔬菜的叶和根。 ⑥“流落”:漂泊流浪。 ⑦“吾老”:我老了。
【注释】 羯鼓:一种形似羯羊角的鼓。羯,即羯羊,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之一,其角似山羊,故称羯羊。 催春:使春天到来。 况公:对别人的尊称。 拥软红灰:指在软红堆里裹着火炭取暖。 五更:深夜五更,即夜半时分。 温厚东南气:指暖洋洋的东南风。 煦煦:和暖的样子。 妓围深处来:指妓院中温暖的环境里来。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了冬去春来时的一个场景。首句“羯鼓催春春尚回”,羯鼓声急促而响亮,催促着春天的到来
【注释】 月堕:月亮落下。霜空:秋霜满地的空旷天空。发上亭:在亭中观赏落日。鞭春:以鞭驱打春色。六花:指梅花,因梅花瓣呈六瓣。二麦:小麦和大麦,泛指五谷。万殊元化:万物都归一气化。元帅:将军,这里指作者自己或他手下的一位高级将领。调新律:调整新的律令、政策。三边:指边防。战尘:战争的烟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淳熙七年(1180)立春日所作,当时作者任荆湖北路经略安抚使兼知襄阳府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此日春方到,春心亚舜尧” - 解释和翻译:“此日春方到”指的是春天的时节正好来临。“春心亚舜尧”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心情愉悦、如同古代圣贤一般的心情。 - 注释:舜尧,指古代圣明之君,此处用来形容春天带来的美好和愉悦之情。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人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仿佛感受到了圣人般的清明和温暖。 2. “勾芒如稷契,大蔟似咸韶” -
【注释】 1、韭苗:韭菜的嫩茎叶。 2、煮饼:用韭苗煮面做成的饼,即韭饼。 3、野老:指村野之人。不知春:指不知道立春节气到了。 4、看镜:照镜子。道如咫:道路就像近在咫尺一样。 5、倚楼梅照人:站在楼上看着梅花映照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立春日景色的七绝诗。首句写春韭,次句写野老,最后两句写自己观花赏景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朴实平易,清新自然,意境幽远,耐人寻味
解析与译文: 第1句:“立春” - 解释:描述立春这一节气,春天的开始。 - 关键词:立春 - 注释:这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结束和春季到来。 第2句:“土牛迟重小加鞭,无限春风才管弦。” - 解释:通过描写土牛(犁具)缓慢移动并需要加大马力的情景,来比喻春天的到来虽缓慢却充满生机。同时,使用“管弦”象征春天的热闹和充满活力的氛围。 - 关键词:土牛、迟重、小加鞭、春风、管弦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立春 - 解释: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 译文:"立春"意为迎接春天的到来。 - 关键词:立春 - 注释:春季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生机和新的开始。 2. 彩胜华灯共一回 - 解释:彩胜指的是节日中挂起的各种装饰彩旗,华灯则指灯笼。两者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 译文:"彩胜华灯共一回"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人们通过悬挂彩色旗帜和灯笼来庆祝新春。
【注释】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天开始。 【赏析】诗的首句“花柳争春”,是说春天来了,花儿、柳树都争相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次句“美人剪彩莫言功”是说那些在春天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们,请不要以为她们的功劳大,其实这全是因为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大自然才焕发出如此美丽的光彩。三句“谁知造物初无物”,意思是说我们不知道,大自然在造物之前是没有东西的,只有随着时间的流转,万物逐渐生成
注释: 1. 立春: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结束、春季的开始。 2. 腊雪初消:表示冬天的积雪在春天开始融化。 3. 柳眼寒:形容柳树刚刚从冬日里苏醒过来,还带着一丝寒意。 4. 春风才入酒杯宽:暗示春天的风温柔而宽广,如同斟满美酒的杯子一般舒适。 5. 一年佳节知多少:询问一年之中有多少个节日,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珍惜。 6. 屈指从今是履端:用“屈指”表示数到脚趾时
【注释】 腊:即腊月。农历十二月,一年将尽。 去:消失。春归:春天来临。可怜:可爱可亲。久为羁客海西偏:长期被囚禁的人,在海边的一方(即海南岛)。 温风泛泛生卮酒,和气融融媚管弦:温和的春风微微吹动,就像斟满了美酒的玉杯,温暖的气息弥漫着,就像美妙的乐曲在耳边缭绕。 剪彩:剪纸。直为儿女戏:仅仅是为了给孩子们做游戏。 土牛:木偶,古代玩具。向自国家传:是从这里流传到国家。 事情:指各种事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腊月二十四日夜立春的情景,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展现了自己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看法。 “腊月廿四夕,冷坐梅花州。” 这里的“腊月廿四夕”指的是农历腊月的二十四号夜晚,而“冷坐梅花州”则是指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静静地坐在被梅花包围的地方。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而“州”则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者某个领域。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仍然保持着坚定的决心和高尚的品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立春 - 注释:立春,即立春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 赏析:诗的开篇点明了季节——立春,为全诗奠定了背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的心情。 第2句:得新矜白鬓,数九喜和风 - 注释:得新矜白鬓,数九喜和风,意为获得新生,欣喜于和煦的春风。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老去与新生
立春 岁阴已暗去,春色复潜动。 嘉树欲芳华,归鸿杂清哢。 乾坤自长久,节物厌迎送。 浊酒欢我愁,浩歌为谁纵。 古人尽流水,世事皆宵梦。 白日少借留,青春亦公共。 举眼向高天,吾谋不能用。 注释: 1. 岁阴:指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年岁的消逝。 2. 暗去:消失、隐去,表示时间悄然流逝。 3. 春色复潜动:春天的气息再次悄然出现。 4. 嘉树:美好的树木,这里指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5. 欲芳华
立春 彩胜矜时节,其如两鬓皤。 所欣解馀冻,已觉扇微和。 牧竖眠吹笛,渔翁起晒蓑。 土牛蹄角赤,休咎果如何。 注释: 1. 彩胜:彩色的装饰品。矜:自夸。时节:指立春。其如:何堪,怎么承受。两鬓皤:两鬓斑白。 2. 所欣解馀冻:春天到来,大地开始解冻。 3. 已觉扇微和:已经感觉到微风送来的舒适。 4. 牧竖眠吹笛:放牧的人在睡觉时吹着笛子。 5. 渔翁起晒蓑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东皇布政物皆春” - 注释:“东皇”指的是春天的主宰,即春天的帝王。这里的“布政”意味着春天带来了治理和秩序。 - 译文:春天的统治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 赏析:此句以诗意表达春天给大地带来新生和活力的场景。 2. “山色禽声便可人” - 注释:山色和鸟鸣都是春天的标志。 - 译文:看到山色和听到鸟鸣,就让人感到愉悦。 - 赏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注释】 管城:古县名,汉时属颖川郡。 青州:即东莱,治所在掖县(今山东掖县)。 援兵:援助之军,指从外地调来的救兵。 【赏析】 “半夜新春入管城”,首句开门见山,写诗人在正月十五日的半夜时分,突然听到报晓的铜鼓声,知道春天来临了。 “平明铜雀绿苔生”,次句承接上文,写诗人在黎明时刻来到城楼,看到城门两侧的古铜雀已经长满绿苔,说明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浮澌把断东风路”,第三句写诗人站在楼台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名为《春日田园杂兴·其二十四》。 首联“谁得东君信,风生十万家”,意思是说是谁得到了春天的消息,使得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这里“东君”指的是春天的神,而“信”则表示消息或预告。春风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使得整个田野都充满了生机。 颔联“土牛占谷麦,灰律动蒹葭”,描绘了农田里的景象。土牛是用来耕地的农具,象征着农民们开始耕作;而草木的颜色在经过冬季的沉睡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注释】 1、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表示冬去春来之意。 2、灵旂:指古代帝王的仪仗。旗:旌旗。 3、画尾斜:即“画角”,是军队中的一种号角,形状类似旗帜,因而得名。 4、青帻(zé):古代汉族官员戴的头巾,用青色布料做成。 5、汉宫:汉代皇宫。 6、彩树:指皇宫中种植的各种树木。 7、无算:无法计算。 8、东风:春风。 9、作花:开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立春日皇宫中的景象
【解析】 本首诗写立春的习俗。首句“蓼滴辛盘色斗鲜”,写立春日人们吃立春面、用辛盘,以驱除疾病。“已将春到酒尊前”一句,点出立春的主题。“金幡不用吴娃祝,自唱新词插鬓边”,写立春时不用吴娃唱歌,而是自己唱着新词来迎接春天的到来,表现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自唱新词插鬓边”,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答案】 (1)蓼叶初生,颜色鲜明,犹如辛盘上的食物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赏析。 “彩胜金幡梦里,茶槽药杵声中”意思是:梦中看见五彩的花冠和金制的幡子,听见茶槽和药杵的声音,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春天早日来临,盼望人间春色的美好愿望。 “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意思是:不知不觉已经两年过去,在小窗户下躺着静听东风,表现了诗人在春风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答案】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千官勒马谢幡胜,万国鞭牛占雨晴。" - 注释:"千官": 指众多官员,此处形容众多官员齐聚,皆为表达对某位高官的敬意。 - "幡胜":古代祭祀或庆典中用以祈福的一种旗帜,通常由彩色丝线编织而成,寓意吉祥。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面,众多官员齐聚一堂,共同向某位高官致敬。这种场合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高官的尊重和敬意。 2. "谁据槁梧相近午
【注释】 立春: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2月4日或5日(公历3月5日左右)。立是开始之意,春是植物生长之意。 东溪:在浙江绍兴。 漪(yī):水波纹。 凌:冲。 枯木:干枯的树枝。 威:气势。 青蝇:即苍蝇。 负暖飞:背倚温暖的风。 赏析: “冰结东溪冻未漪”,写冬去春来,冰雪融化,溪流又开始潺潺地歌唱了。这一句看似平常的景物描写,实则暗含着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和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感受。
诗句逐句解析与注释 1. "山城历日到每迟" - 这里的“山城历日”可能指的是一个在山城(即城市)中的日历,而“到每迟”则意味着日历上的日期推移缓慢。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或者是对当前时间的不满或反思。 2. "新春残腊俱不知" - “新春”和“残腊”都是指春节和年末,诗人可能正在描述自己对这些节日的漠然态度或者对它们已经忘记的感受。 3. "若非一鞭醒寒梦,梅柳争春无了时"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宴罢春盘转晓风” - 关键词解释:"宴罢"意味着宴会结束,"春盘"指春天的食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宴席上的美食。"晓风"则是指清晨的微风。 - 诗意解读:描述了宴席结束,春风拂面的场景。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命力。 - 译文:宴会结束后,晨风吹过,万物复苏的气息弥漫开来。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季早晨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 “乾坤生意浩无穷” -
立春 三阳肇开泰,一气回新和。 百卉已萌茁,光风扇晴波。 田畴入锄犁,城郭仍干戈。 而我抱郁郁,居焉万山阿。 忘言今古事,扣角时悲歌。 治乱关气化,世情今如何? 悠然出山去,天阔浮云多。 注释及赏析: 第1-2句: 三阳:指立春后三个阳日(通常指冬至后的第三个甲子日)。 肇开泰(开始迎来吉祥):表示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的生机与繁荣。 第3-4句: 百卉已萌茁(万物已经生长)
诗句释义: 1. “击罢泥牛物候新” - 这句话描述的是在立春这一天,结束了泥塑的小牛,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和万物复苏。"击罢"可能指结束或清理的意思;"泥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泥塑玩具,用于庆祝节日或特殊场合,通常与农业生产相关联,因为牛象征着勤劳和生产力。 2. “一鞭分与万家春” - 此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被广泛感知并分享给每一个家庭的情景。"一鞭"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或行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并识记诗歌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技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了解一些常用的古代文化常识。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注意要逐句解释,最后再将诗句和译文对应起来。 “荒村乱后耕牛绝”:荒凉的村庄在战乱之后一片寂静,耕牛也停止了耕作。乱,指战乱。 “城郭春来见土牛”
【注释】 ①暖入新年:春天的暖意已经渗透进新年。淑气回:美好的风向恢复,春气已到。律端:指立春时节。消息:消息是节气变化的表现,这里指节令。浮灰:指草木上的浮尘。②东人:指洛阳的居民。讶:惊讶,惊异。皇华使:皇帝派来的使者。天来:从天上降临。③春从天上来:春光从天上降下来。 【赏析】 《立春》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写立春时大地万物都开始复苏的景象。首句“暖入新年淑气回”,描写了立春后,大地回春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立春 - 这是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份庆祝,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2. 今年腊月逢春日 - 指的是本年度的腊月(冬季最后一个月)迎来了春天。 3. 喜见东风隔岁吹 - 描述春天的风来自一年之前的地方,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是跨越了时间的界限。 4. 沙上柳条已堪把 - 沙上的柳条已经长到了可以握持的程度。 5. 城边梅花亦不迟 - 城边的梅花也开得正好
立春 春天归来的路上,我登上颠巅又来到水边。 远近的绿云山峦,苍翠的小径屋舍倾斜。 古老的树木生长着寄生草,寒冬里林间不断飘落花朵。 东风由谁来掌管,容易度过这年华。 注释: 1. 归路当春日:春天的道路,春天归来的路。 2. 乘颠复水涯:登上高巅又来到水边。 3. 绿云山远近:远处的山峦被绿意包围,如绿云一般。 4. 苍径屋欹斜:苍翠的小径上,房屋倾斜。 5. 古树寄生草
译文: 立春时节,岁末天涯,万物开始复苏。我独自坐在床边,望着桌上的盘子发呆,泪流满面。十年来,身体虚弱,只能依靠床榻生活。万里之外,家已不存,只能倚靠着墙壁度日。寒冷的天气已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改变,万物都开始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谁能不思念家乡呢?家乡的景象在梦中如同邯郸一样虚幻。 注释: -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 岁晏:指年尾,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 盘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的意思。“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2月4日至6日之间,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生长之意。 译文:斗柄指向丑方位又转向寅方位,今天是个好日子,庆祝新春到来。历法从朝廷颁布的正朔制度,阳气随着地理气节转回鸿钧(指北极星)。人人都欢迎三阳(太阳、少阳、阳明)的到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令转三阳雪势降 - 描述天气变化,春天的到来和冰雪的消融。"令转三阳"可能是指季节更替,春天开始的标志。"雪势降"表示积雪开始融化。 - 注释: 三阳通常指农历三月、四月和五月,是春季来临的象征。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冰雪消融的期待。 2. 烟花明媚卷旌幢 - 描绘了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象和飘扬的旗帜。 - 注释: 烟花指的是烟花爆竹或焰火
【注释】 倦游:厌倦了出游。宁复:难道再能。走风尘:奔波于尘土中。一卧:一次休息。丘园:山野。值(遇)早春:遇上早春时节。沧海:大海,这里代指战乱的北方。烽烟:烽火;烽火台。百粤:泛指广东一带。关门:函谷关。云气:云雾。三秦:古地区名,大致在今陕西中部及甘肃东部一带。江湖:指长江、汉水流域。岁晚:一年将尽的时候。怜(lián):同情。飘泊:流离失所,四处流浪。松竹:指隐逸之士。事隐沦:隐居
诗句解析 - “立春”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内心感受的诗。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春季之初,标志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 “寂寂山居睡正醒”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诗人正在睡觉,突然被大自然的声音唤醒,这里的"寂寂"形容环境的静谧,而"土牛鞭动万山青"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着生机与活力。 - “心闲有酒不知醉” :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他虽无酒相伴
【注释】 清晓:天亮的时候。披衣,穿衣起床。梅花:指梅花树,常在冬末春初开花。一别:一次分别。永无期:永远没有机会见面。 寒冰:比喻坚贞的友情。朋友:指梅花。便知:就懂得。不知:不明白。 赏析: 这首《立春》诗,是作者在立春之日写的一首抒情小品。诗人以“梅花”为题,寄托了深厚的友情。 首句“清晓开门泪已披”,意思是说:早晨醒来,看见门外挂着的白布条子(用白色的绸帛做成,上面印有“上大人、履正
【诗句解读】: 1. 申年春自申时到,万物申申总向荣。 - 注释:在申年的春天从申时开始。 - 赏析:这里描绘了申年的春天来得早,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2. 南亩已沾三日雨,东皇能赐一朝晴。 - 注释:南方田地已经经历了三朝的雨水,东皇(即太阳神)能够赐予一天的晴朗。 - 赏析:这里表达了对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雨水滋润了农田,太阳神赐予晴天。 3. 历颁夏正乾坤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赏析”,结合注释与关键词分析。“拾得江南第一花”的意思是:在江南的春天里,我意外地捡到一朵盛开的花,这是江南第一朵春花。“正疑春色在诗家”的意思是:正当怀疑春天的色彩是否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诗人就写出了这样的好诗。 译文: 今天试写《宜春帖》,发现有江南的第一朵春花。秋水是神采玉骨是肌肤
【注释】 1. 春:春天。 2. 箫鼓蛮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舞声。 3. 溪峒:指山间溪边和深山林中,也泛指偏僻的地方。 4. 獞(yíng):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这里指“猺”。 5. 官梅:官家种植的梅树。 6. 江柳:江边的柳树。 7. 春酒:春天酿制的美酒。 8. 瞻天:仰望天空,表示希望。 9. 未已:没有尽到,没有停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辰阳城立春时节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此诗写初春景色。首联描写春天的到来,次联描写野田的秀稻和溪树的鸣蝉,三联写旅途中的风光,末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3月5日至7日之间。 南荒:指南方边远地区或荒僻之地。 秀稻:指成熟的稻谷。 鸣蝉:指知了叫声。 轩盖:指车子。𧝠(lì):车盖。 衾裯:被子、床席。绵:丝棉。 清梦:美好的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
【注释】 紫阁:即指紫霄宫。晴云流复道:晴空里,流云在复道上飘荡。竹门:竹制的门。初日丽芳尘: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芳草。篱前雪水绕村白:篱笆前流淌的雪水环绕着村庄。湖上柳条垂路新:湖边柳树枝条垂下,路上铺着一层新的柳絮,像新铺的地毯一样。冷雨凄霜应却避:寒冷的雨和凄凉的霜都让人回避。流莺乳燕漫逢辰:流连嬉戏的黄莺和燕子,在春天里偶然相逢。独怜汉使浮槎近:我独自怜爱那汉代使者乘坐的小舟靠近了
立春 岁前三日春归早,庭树东风款款吹。 野屋尚稀花照眼,江门应有鲙鱼丝。 高堂云物供时赏,久客山川动远思。 短世行藏方自爱,任教斑鬓渐差差。 注释: 1. 岁前三日春归早:意思是说在立春的前三天春天就回来了。 2. 庭树东风款款吹:形容春风拂面的感觉,仿佛有轻轻的吹拂。 3. 野屋尚稀花照眼:野屋中稀疏的花朵映入眼帘。 4. 江门应有鲙鱼丝:想象中的美味——江门应该有新鲜的鲙鱼。 5
立春 野馆依寒渚,愁吟且未回。 春从今日到,花在故园开。 白雪裁仙调,青云捧御台。 阳和不负客,偏入掌中杯。 注释: 1. 野馆依寒渚:野馆是指郊外的旅馆,寒渚是指冰冷的沙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江边小旅馆外的情景。 2. 愁吟且未回:愁吟是指愁绪,回是回应,这里表示诗人仍在思考或抒发情感。 3. 春从今日到:春指的是春天,从今日开始。这句诗表达了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此诗首句“萧条书剑客边身”,点题,写诗人在书剑客的身边,以笔为剑,以诗为兵,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第二句“望望归期过立春”,是说盼望归家,但过了立春还没有回来。第三、四句“官柳渐黄梅已白,东风应笑未归人”,意思是说官家的柳树渐黄了,早梅也凋谢了,可是东风却似乎在嘲笑那些未回家的人。 【答案】 译文:我是一位书生和剑客,身在客地(京城)而思念家乡
【译文】 独自拥着青毡,随分安闲,日上三竿方醒来。惭愧不能为朝廷报效,怎敢以清贫叹冷官?客居之地,每每怜新岁至,闲暇时还把旧书看。春风骀荡千门里,虚度年光强自欢。 【注释】 1. 青毡:指毡帐。 2. 长是:常常。 3. 惭无:惭愧没有。 4. 明主:贤明的君主。 5. 冷官:清贫的官职。 6. 骀荡:和煦,温暖。 7. 千门:指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仕宦生活的诗
【注释】 1. 天临客鬓逢春日:天降临到我的鬓发上,恰逢新春。 2. 岁逼青阳欲暮辰:年逼近黄昏时分。青阳,指春天。 3. 云物瑞占周太史:云和物象预示着吉祥的征兆,由周太史来占卜。 4. 图花巧剪汉宫人:图画中的花精巧地剪裁着汉代宫中的人。 5. 旅怀尚觉沧洲远:旅居的心情还觉得沧洲遥远。沧洲,即沧洲亭,作者任黄州刺史时所建。 6. 淑气能催白发新:清新的风能让人的白发重新生长。 7.
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雪消红日丽中天,喜见鞭春在腊前。” 注释: - 雪消: 指冰雪融化。 - 红日丽中天: 指太阳高悬于天空之中,光芒耀眼。 - 鞭春: 指用鞭子打春,象征开始春天的到来。 - 腊前: 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小寒”,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因此称“腊前”。 译文: 冰雪融化,太阳高照,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我高兴地看到春天的来临在腊月初之前。 第二句:“次第三阳开景运
【注释】 (1)春旭:春日的旭光。 (2)旅病:旅途中的疾病。 (3)暄:暖和。 (4)柳城:指柳州,在今广西省。 (5)坐忆:坐着思念。 (6)行知:走路中知道的。 (7)盘菜:即干煸肉片,一种四川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天景物的小诗。首二句写立春后的景象。“春旭自堪怜”,是说春光虽然可爱,但诗人却因病不能欣赏这美好的景致,因此可叹。“春愁旅病偏”句,进一步点出自己的伤春之愁,因久病在身
【注释】 空山:空空的山。 土牛:耕田时用的犁具,形似小牛,用泥土做成。 报道:告知。 春来:春天来临。 梅花梢:梅花的枝条末梢。 赏析: 《立春》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农村景象。全诗以“立春”为线索,从城东郊写起,写到空山、土牛,再从土牛写到报春的使者——报春花,最后由报春花写到报春使者所到之处——梅花,将城东郊的景象和报春花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注释】 “萱草堂东”:指诗人居所。萱草堂是诗人在长安时所筑的别墅。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来临。 “春风堪笑亦堪颦”:春风可以使人高兴,也可以使人皱眉。这里的“可”通“堪”,意为“能”。 “盘菜”:即炒菜,一种用油、盐等调味品炒制的食物。 “纤手”:柔软细腻的手,这里指女子的手。 “玉人”:美女。古代对女子的称呼。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立春之日
立春 阳和回驭岁更新,人物雍熙岛屿春。 澥谷条风吹彩仗,青郊小雨浥纤尘。 梅花竹叶闲中味,柑酒辛盘客底身。 不效东坡戴幡胜,肯教辜负度良辰。 注释: 1. 阳和回驭句:阳光温暖,春天的气息回来了,万物复苏。 2. 人物雍熙句:人们心情愉快,和谐相处。 3. 澥谷句:在海边,海风吹拂着彩旗,如旗帜在空中舞动。 4. 青郊句:在郊外,小雪落在地面上,使大地变得干净。 5. 梅花句:梅花与竹子的味道
【赏析】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诗题“立春”表明了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首联“腊尽春回际此辰”,腊月结束,春天来临,在这一刻,一切都焕然一新,生机勃发。颔联“异乡烟景又重新”,诗人身在异地,看到家乡的美景,不禁感慨万千。颈联“山承暖日将舒柳”,“面拂寒风尚畏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既有温暖的气息,又有寒冷的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尾联“凤历争看新节序”,“龙钟愧说老精神”
诗句赏析: 诗意解读: 1. 立春象征意义: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是生命力的象征和新生活的开始。诗中的“立”字,强调了这一时节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2. 自然景观描绘:诗人通过“晴光当户映”,“淑气逐人来”,将春天的气息和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屋内,春风拂面而来
【注释】 谪后犹仙籍:谪官后仍被记在仙籍上,意指仍然享有仙人的待遇。 银州第一春:银州是地名,这里比喻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南风时感旧:春天的气息让人想起往昔的时光(南风:温暖的春风)。 西圃日谋新:西圃:西厢;日:每天;谋:打算,计划。指春天的到来,人们开始计划新的一天的生活。 露气寒芜变:露水使野草的寒气消散,形容春天的到来使一切焕然一新。 阳光冻雀驯:阳光温暖了冻僵的小鸟
这首诗的注释是: 淑景维新爆:美好的景色开始更新。 竹声手调羹:听到竹林中的竹声,便用它来调味。 词臣载笔赋:文人墨客拿起笔来作赋。 琼英学西京:就像美丽的花朵一样学习西京城的繁华。 凤阁龙楼昼:像凤凰和龙一样在白天飞翔。 渐长物资生:渐渐成长起来,丰富了物质生活。 劝官勉力尽:鼓励官员们尽力而为。 升平竹马迎:在和平时代欢庆时,骑着竹马迎接春天的到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