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
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泛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勒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
三国志 · 魏书 · 程郭董刘蒋刘传
介绍
。
《三国志·魏书》中的”程郭董刘蒋刘传”是关于历史人物的,具体来说是记载了曹操家族成员的历史事迹和家世背景。
程氏:程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在历史上曾有著名的程门立雪典故。在《三国志·魏书》中,“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程”指的是这个历史人物,具体是曹操的祖先之一——程昱。
郭嘉:郭嘉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被后人誉为“鬼才”,在曹操手下曾多次出谋划策。《三国志·魏书》中,“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郭嘉”指的是这个历史人物。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一度掌握权力,并且后来被部下所杀。
4.
相关推荐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他身材高大八尺三寸,拥有一头漂亮的胡须和鬓毛。在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试图响应起义,烧毁了仓库。县令逃离城市,百姓和老幼都向东奔逃到渠丘山,而程昱却派人侦察王度的情况。王度等虽然得到了一座空城,但无法防守。他们选择向西五六里后停下并驻扎下来。程昱告诉当地有影响力的家族和官员薛房等人:“现在王度等人虽然得到了一座城郭,但他们无法居住,他们的势力可以预见
诗句: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译文: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人。他身高八尺三寸,胡须浓密。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县丞王度响应起义军的行动,并放火烧了仓库。县令无法守住城池,于是带着吏民以及老幼逃向东渠丘山。程昱派人观察王度的行动,发现他们只能守到城外五六里的地方就停止扎营了,显示出没有固守的意图。 注释与赏析: 程昱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黄巾军起事时为东郡东阿的县令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他长八尺三寸,有美丽的胡须。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响应叛乱并焚烧仓库,县令逃离城市,吏民带着老幼向东奔逃至渠丘山。昱派出间谍侦察,发现度等人占据一座空城而无法坚守。为了稳定局势,他派人在东山上高举旗帜,引诱度等人下山,迫使他们放弃城池撤退。这一举动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保护了城市的安全。 程昱与袁绍的关系密切。他曾为袁绍出谋划策,帮助其对抗公孙瓒。然而
诗句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译文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身长八尺三寸,拥有漂亮的胡须。 赏析 在《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陈寿对程昱的描绘生动而具体,不仅突出了他的外貌特征,还强调了他的智慧和勇敢。文中通过“程昱宇仲德”这一称呼,体现了对他的尊重和重视。同时,“长八尺三寸,美须髯”这一描述,既展示了程昱的身高和外貌特点
至使尹模公于目下肆其奸慝;罪恶之着,行路皆知,纤恶之过,积年不闻。既非《周礼》设官之意,又非《春秋》十等之义也。 译文:以至于让尹模公然在当前施展他的奸邪邪恶;罪恶昭著,路人皆知,细微的过错,多年未被察觉。既不符合《周礼》设置官职的意图,又不符合《春秋》区分十等人的道理。 注释:1. 至使:以至于。2. 肆:公开、放肆地。3. 奸慝:奸邪邪恶。4. 著:昭著、显著。5. 纤恶:细微的过错。6.
解析这首诗《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每一句,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性格。下面是诗句的逐词释义与译文: 1. 晓迁汝南太守: - 词语解释:晓,指早晨;迁,调任或调动官职。 - 翻译:早晨被调任为汝南太守。 - 赏析:此句描述了郭嘉在清晨被任命新职的情景,暗示了他新的开始和责任重大的角色。 2. 年四十馀薨: - 词语解释:薨,死亡的意思。 - 翻译:年近四十岁去世
《三国志》程昱传:智略与策略 程昱,一名杰出的谋士,在三国纷争中以其非凡的才智和远见卓识,为曹操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与袁绍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睿智,都令人印象深刻。通过阅读《三国志》,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程昱的智慧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程昱在与袁绍的交往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袁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军阀之一,而程昱则是曹操的重要谋士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中“嘉”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 - 译文:郭嘉非常精通谋略,能够洞察事情的本质。 - 注释:这里的“深通有算略”表示郭嘉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深刻理解及出色的谋划能力;“达于事情”则表明他能够透彻地了解并处理各种事务。 - 赏析:这句话展现了郭嘉的卓越才能和深厚的学识,他在曹操麾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诗句:“太祖曰
诗句: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译文: 曹操问道:“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对付?”程昱回答说:“一个人的微小力量,不能消除众人的谋略,想要引诱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与你一起讨论,等到了解他们的情况后,才能运用权宜之计来控制他们。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无法预先告知。” 注释: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
诗句: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韩暹、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 译文:曹操平定了黄巾起义的叛乱,并派遣使者前往河东地区。与此同时,天子回到洛阳之后,韩暹、杨奉、董承以及其他的杨氏宗族成员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分歧。 注释: -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 河东是当时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
译文及注释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 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 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
翻译 在《三国志》中,程昱、郭嘉、董昭(刘表)、蒋济(刘协)被合称为“四姓”。他们都是曹操麾下的著名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和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诗句 ``` 后袁尚依乌丸踏顿,太祖将征之。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昭所建也。 ``` - 注释: “后袁尚依乌丸踏顿” - 描述袁绍之子袁尚依靠乌丸人的支持。 - 译文: 后来袁尚依靠乌丸人支持, 曹操准备进攻他
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人。他的身高大约八尺三寸,并且有漂亮的胡须。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县丞王度反应得很迅速,他烧毁了仓库。然后县令就逃离了城市,而一些官吏和平民则带着老人和孩子逃往渠丘山。 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他曾经被举为孝廉,担任过瘿陶长、柏人令,后来成为了袁绍的参军事。 在袁绍对抗公孙瓒的时候,巨鹿太守李邵和其他的官员们都认为,如果公孙瓒的军队强大的话,他们都希望把军队交给公孙瓒
下面是对《三国志 · 魏书 · 程郭董刘蒋刘传》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大驾幸宛,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攻江陵,未拔。” - 译文:皇帝的车驾前往宛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人攻击江陵,但未能攻克。 - 注释:这里的“大驾”指的是皇帝的车队,而“幸宛”则是指皇帝前往宛城的行动。夏侯尚是当时魏国的将领,他的军事行动是本句话的核心内容。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一次军事行动的开始
诗句:太和四年,行司徒事 六年,拜真。 译文:太和四年,他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六年,他正式被任命为丞相。 注释:太和(唐玄宗年号),即公元725年至740年之间的时间。行,执行或进行的意思。司徒,古代官职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赏析:这首诗是诸葛亮对当时官场风气的批评,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他的上疏也体现了他对政治改革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刘晔(字子扬),是淮南成德人,也是汉光武帝的曾孙,阜陵王延后的后代。其父亲名为普,母亲是修,他们生有一子一女,即刘涣和刘晔。然而不幸的是,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刘涣的母亲便因重病而去世,临终前曾叮嘱刘涣和刘晔,指出普的侍者中有奸诈之人,一旦普死后,家中必定乱作一团。对此,刘晔坚定地接受了母亲的遗命,在十三岁那年,他告诉兄长刘涣:“遵照母亲的指示,我必须除去那些不忠不义的侍从。”刘涣虽然有些犹豫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他身高八尺三寸,长着漂亮的胡须和胡子。在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响应黄巾军的行动,烧毁了仓库。面对这种局势,县令选择离开县城,而程昱则派人侦查王度的情况。通过观察得知,虽然王度等人占领了一座空城,但他们并没有坚守的意图。程昱认为,如果这些人能回到城中并共同守卫,王度等人就无法长久占据。因此,程昱建议让城中的大户薛房等带领民众一起防守城池。他们决定返回城中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三国时期,曹操(太祖)征讨张鲁的故事。诗中描述了曹操在汉中的军事行动和他对蜀地的征服策略。以下是诗句的翻译: 1. 太祖征张鲁,转晔为主簿。 译文:曹操征讨张鲁,任命董诩为军师。 关键词:太祖,张鲁,转晔为主簿,军师。 2. 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 译文:到达汉中后,山势险峻难以攀登,军队的粮食供应有些短缺。 关键词:汉中,军食,短缺。 3. 太祖曰
诗句及译文 原文: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译文: 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人。他有八尺三寸的身高和漂亮的胡须。黄巾之乱爆发时,县丞王度试图抵抗,结果却烧了仓库。县令带着官吏、百姓以及老人和孩子向东奔逃到渠丘山。程昱派人侦查王度
诗句:成汤、文、武,实造商、周,《诗》、《书》之义,追尊稷、契,歌颂有娀、姜嫄之事,明盛德之源流,受命所由兴也。 译文:成汤(商朝开国君主)、文王(周朝开国君主)、武王(周朝开国君主)都是商、周的创立者,他们遵循《诗》和《书》中的教诲,追封了神农氏与黄帝,歌颂了有娀氏和女蜗氏的故事,这些都是为了弘扬他们的功德,也是因为他们的功绩得以传承。 关键词解释: - 程昱传:程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链接信息,对《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的诗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 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 - 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 - 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 - 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 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 - 此不过欲虏掠财物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赏析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在黄巾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的详细赏析: 原文及译文 - 原文: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 译文:当黄巾军起兵时
诗句 1. "是为自内地狱,危亡之道也。" -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极端危险和困境的局面,暗示了内部的问题或冲突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 "仁不从,果败。仁薨,复以济为东中郎将,代领其兵。" - 表达了忠诚与不服从的后果和对将领的任命。 3. "诏曰:「卿兼资文武,志节慷慨,常有超江湖吞吴会之志,故复授将率之任。」顷之,征为尚书。" - 描述了皇帝对某人的评价和提拔,以及他的期望和野心。 4.
诗句 吴欲塞夹口,遇救兵至,是以官军得不没。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内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莫不祗肃。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于大臣,愿无忘与左右。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况实握事要
诗句 1. 景初:指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期。 2. 外勤征役:对外进行劳役和征战。 3. 内务宫室:国内处理宫殿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4. 怨旷者多:百姓因战争和政治动荡感到不满和忧虑的人较多。 5. 年谷饥俭:由于天灾或战争,粮食短缺,生活贫困。 6. 济上疏曰:即曹操的儿子曹植,上书给皇帝表达忧国忧民的想法。 7. 陛下方当恢崇前绪:陛下应当恢复和发展之前的功绩,使之光耀持久。 8.
诗句: 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迁太尉。初,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着文以追诘隆。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扬等轻改法度。会有日蚀变,诏群臣问其得失,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齐侯问灾,晏婴对以布惠;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应天塞变,乃实人事。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诗句解读 1. 固辞 - 表达了坚决拒绝的态度。 2. 是岁薨 - 指出该事件发生的年份,并提到去世的时间。 3. 谥曰景侯 - 根据谥法给予的称号,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评价。 4. 子秀嗣 - 继承爵位的人的名字。 5. 咸熙中 - 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时期,可能是三国时期的另一个阶段。 6. 开建五等 - 开始实行五等制,可能与政治制度有关。 7.
译文 魏国建立之后,程放和太原的孙资一同担任秘书郎。在此之前,孙资也历任县令,参与丞相军事。文帝登基后,程放和孙资被调任左右丞。几个月后,程放转任令职,而孙资则被提升为关中侯。 明帝即位后,程放特别受到宠信和重用,他与同时加散骑常侍的孙资一起,并被赐予了爵位。后来,程放被封为西乡侯,孙资被封为乐阳亭侯。太和末年,吴国派遣将领周贺乘船远航到辽东,试图招诱公孙渊。皇帝想邀击讨伐他们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 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 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 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 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
诗句: - 放才计优资,丽自修不如也。 - 放、资既善承顺主上,又未尝显言得失。 - 抑辛毗而助王思,以是获讥于世。 - 然时因群臣谰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 - 及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放、资着勋前朝,改封正方城子,宏离石子。 - 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译文: - 程昱和郭嘉的才能出众且受到重用,然而他们的文采和修养都不如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