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带金名远,楼台压翠层。
鱼龙光照像,风浪影摇灯。
槛外扬州树,船通建业僧。
尘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金山寺
介绍
《游金山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游金山寺》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因通判杭州之职而途经镇江的行程中所作。苏轼在诗中不仅描述了金山寺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思考。该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相关推荐
金山寺 山带金名远,楼台压翠层。 鱼龙光照像,风浪影摇灯。 槛外扬州树,船通建业僧。 尘埃何所到,青石坐如冰。 译文: 金山寺的山峦被命名为“金山”,因为其名字与金色有关。这座寺庙的建筑群落高耸于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上。 山中的水潭里映出了寺庙楼阁的倒影,仿佛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每当有风吹过水面,寺庙的影子也随之摇曳,犹如一盏盏明灯在风中闪烁。 在寺庙的外面,可以看到扬州的树木
金山寺 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 晴江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注释:在青山的尽头,有一个白色的山丘,那就是金山寺了。它完全坐落在水府和天上的连接点上。晴朗的江面上,万里无云,天空中的太阳渐渐升起,太阳的光芒照在海中的大鳌上,使得大鳌的背上映出红色的光芒。这是对金山寺景色的描述。 赏析:本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从山上俯瞰,可以看到白色的山丘在绿色的山林中显得格外醒目;从山下仰望
金山寺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磬隔嚣尘。石室堪容膝,云堂可憩身。我来登眺处,能有几闲人。 译文: 金山寺位于海南省西线高速公路金马大道连接线的澄迈县城金江镇。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解放前夕毁于兵乱,1993年重建。金山寺总建筑面积达100多亩,规模宏伟,是海南省较。 金山寺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长江中心,四周围绕着鱼龙等水生物邻居。金山寺的建筑在江水中倒映出美丽的影子
金山寺 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 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轩含气象,偏影落风尘。 日暮临归去,徘徊欲损神。 注释: - 重经高处寺:再次经过高处的寺庙。 - 一与白云亲:好像与白云亲近。 - 树木有春意:树木似乎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 江山如故人:江山就像老朋友一样熟悉。 - 幽轩含气象:幽深的轩窗内似乎充满了气象。 - 偏影落风尘:偏斜的影子落在风尘之中。 - 日暮临归去
金山寺 招提凭高冈,四面断行旅。 金山寺座落在高高的山冈上,四周是阻断行人的山路。 胜地犹在险,浮梁袅相拄。 尽管金山寺地处险要之地,但仍然有浮桥支撑着寺庙。 大江当我前,飐滟翠绡舞。 大江在我眼前流淌,江水如翡翠般美丽动人。 通流与厨会,甘美胜牛乳。 水流畅通无阻,水质甘甜胜过了牛乳。 扣栏出鼋鼍,幽姿可时睹。 我在栏杆旁观赏着水中游动的鼋和鼍,它们优美的身姿时常映入眼帘。 夜深殿突兀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注释: - 万顷:形容广阔的水面,像一望无际的原野。 - 乾坤:古代指宇宙或天地。这里泛指天地间。 - 楼台:指寺庙中的楼阁和台榭。 - 影落:影子落在。 - 钟磬:寺庙里的大钟和磬。 - 潮回:潮水退去。 - 瓜步:地名,在今江苏六合县南
金山寺 香刹冠嵯峨,松门络薜萝。 风清尘不到,岸阔鸟难过。 欲雨江声怒,新晴海气多。 行舟未摇棹,回望隔烟波。 注释: - 香刹冠嵯峨:意为这座寺庙高耸入云,如同一座庄严的佛塔。 - 松门络薜萝:“松门”指的是山间小路两旁种着松树,“薜萝”是一种攀援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路旁树木茂密。 - 风清尘不到:意思是风吹得非常清新,连尘土也飞不起来了。 - 岸阔鸟难过:意思是岸边开阔,鸟儿飞不过去。 -
【注释】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是佛教名刹之一。 吴楚: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中流树色拥禅关:指金山寺坐落在长江中流的岸边。 一星化石:指石塔上的一块石头。 双塔摩空:指两座塔耸立在天空中。这里用“摩”字形象地描绘了塔的巍峨高耸。 衲(nà)寄云林:僧人住于山林之中。 泉移蛟窟:指从江水里搬来石头修成寺塔。 寒潮:指冬天的冷潮。 【赏析】 这首七古诗,作者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
金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长江中,为江南名胜之一。金山寺:即镇江金山寺,在金山上,建于唐代,有悠久的历史,是镇江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 译文: 浮图塔突兀地耸立在江中,镇压着东南地区的雄伟气象。 除了金山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地方不是龙宫呢? 注释: 金山:指镇江金山,又称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东北郊。 突兀:形容非常突出、高耸的样子。 镇压:镇压住或控制住。 东南气象雄
【注释】 1. 僧舍:指寺庙。高低见,形容寺宇高低起伏。 2. 潮音:潮声。晓夜闻,形容晨昏时刻都能听到潮声。 3. 一水隔:仙凡之间只有一道水相隔。仙凡,指人世与佛界。 4. 淮浙半江分:指长江的淮河和浙江段。 5. 鹘冷:指山腰上的月色如冷,凄清而幽静。 6. 龙嘘:指海角上云雾缭绕,像龙吐出的云。 7. 瞿昙:梵语"须弥"的音译,即印度释迦牟尼诞生地。这里泛指佛教圣地。端不动
【注释】 金锡:指金山寺的金色装饰。 飞来日:指佛祖释迦牟尼从天降落的日子。 灵鳌负地形:传说佛祖降临时,有一只神龟背负着山石,形成一座山峰。 涛:波涛。 翻:涌起。 四面白:四下里都是白色的波浪。 寺裹一山青:寺中只有一座青山。 海月窥檐箔:月光从屋檐照进来。 窥:偷看。 天风语塔铃:风从塔上吹过,仿佛在说话。 汲中𤃩:取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
【注释】: 1. 荻花芦叶正珊珊——荻花和芦苇的叶子在江上飘动着。 2. 山在长江寺在山——山在长江中,而金山寺则建在山上。 3. 门径但从船出入——只有船可以进出这个寺庙的门口。 4. 僧房多住水中间——僧房大多建在水中。 5. 江空落日斜犹照——太阳落下时,江面依然有光芒。 6. 夜半秋潮去复还——半夜时分,江上的潮水会涨又退。 7. 吟兴未阑天欲曙——我的吟诗兴致还未结束,天色已快要亮了。
金山寺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译文: 金山寺 在波涛汹涌的水域上矗立着两座高高的宝塔,它们的影子随着树木的高低而摇曳。 虽然山下没有通往寺庙的路,但是门前却有经过淮河船只。 岩石山峦隔着水面难以找到水源,但是地下的泉水容易找到。 据说那条老龙回到了洞口
金山寺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译文】 吴地的游子独自来到这之后,傍晚时分乘着楚地特有的船返回。 山的形状没有陆地相连,寺庙的界限和江水相隔开来。 巢中的鹘鸟不再窥视人间的物事,驯服的鸥鸟自行组成群体。 老和尚忘却世俗的年华,在石头上观看江上的云彩。 【注释】 1. 金山:位于今江苏镇江,因有“金山寺”而得名。
金山寺 昨夜宿江口,客衣风已飘。 两峰参塔顶,一寺裹山腰。 水拍瓜洲渡,烟生扬子桥。 寻花并问柳,端的在明朝。 译文: 昨夜我寄宿在江口边,客衣已被风吹得四处飘散。 两座山峰耸入云端,俯瞰着金山寺的塔顶。 寺庙环绕在山腰之间,静谧而庄严。 水拍打着瓜洲渡口,烟雾缭绕升起在扬子桥上。 寻找花儿询问柳树,究竟明天能否见到它们盛开。 注释: - 宿江口:在江边住宿。 - 客衣风已飘
金山寺 在寺庙的山门外,一座座小山丘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在它们之中,最高的一座就是金山寺。 这座寺庙虽然建在山外,但是离尘世很远。 它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像一座雄伟的宫殿。 它凌空架设,巧妙排除危险,从青翠的山峦中穿行而出。 它的建筑结构巧妙绝伦,仿佛把山光林色都装进其中。 译文: 金山寺 The lofty mountain peaks outside the walls of the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我们来看第一句:“画图省识金山面。”这里的“画图”指的是金山寺的画作,而“省识”则表示在观看画作时能够回忆起曾经见过的场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看画的时候,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曾经去过金山寺,而这幅画作却让人能够重新回味起那美好的记忆。这种对比突出了画作的魅力和对现实的超越。 第二句:“短褐风吹入画图。”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1、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北。 2、名香:指香烟。 3、吴分月:指月亮从吴地(今苏州)升起。 4、楚天云:指天空中的云彩,多指楚地的天空云彩。 5、晚磬:晚上敲的磬。 6、贝多偈:梵语“Beda-pa”,意为“大乘经典”。 【赏析】 此诗描写金山寺的景色和活动,以写景为主,夹杂一些人物的活动,表现了寺院的清幽和僧人的生活情趣。首联写山寺环境,颔联写月夜景象,颈联写雨后晚钟
金山寺 水面尘土少,山头炎景微。 蛟龙能护法,鱼鸟各忘机。 空寂见佛事,幽闲滞客归。 蓬莱似咫尺,拟纵海帆飞。 注释: - 水面尘土少:水面上几乎没有灰尘。 - 山头炎景微:山头的景象虽然炎热,但并不明显。 - 蛟龙能护法:传说中蛟龙能够保护佛法。 - 鱼鸟各忘机:鱼儿和鸟儿各自忘记了自己的本能和欲望,与世无争。 - 空寂见佛事:在空旷寂静的环境中可以看到佛教的仪式活动。 - 幽闲滞客归
【注释】 宝势:金山。势,形势,地势。中流:中间。起:崛起。香园:指寺院的花园。布金:铺设金箔。鸽栖:鸽子栖息。秋殿:秋天的宫殿。冷:寂静。龙伏:龙潜藏。夜潭:深潭。水鸟:江中的水鸟。衔生食:吞食食物。听梵音:倾听佛经的声音。天幕:天空。送目:眺望。杳森阴:幽暗深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非熊的作品。此诗以“宝势”为题,描绘了金山寺的景色和气氛。 首句“宝势中流起”,用笔简练而有力
金山寺 九派分流涌化城,登临潜觉骨毛清。 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 钟阜云开春雨霁,海门雷吼夜潮生。 因思绝顶高秋夜,四面云涛浸月明。 译文: 金山寺位于九派分流之地,登临之处可以感受到清凉的山风和清新的气息。僧人在玉镜般的佛影中修行,人则踏着金鳌背上行走,感受着佛法的庄严与祥和。当春天的雨后天空放晴,阳光普照,钟阜山上云雾散去,海门地区雷声轰鸣,夜晚的潮水汹涌澎湃
【注释】 ①孤峰:指金山寺前的金山。②沧江:指长江。③突兀台殿积:指金山寺的台殿。④惊波:指大波浪。⑤阴壑:指山谷。⑥阳厓:指山岩上的崖岸,这里泛指山崖。⑦太古石:指古老的岩石。⑧修廊:即修长的廊道。⑨窈窕:深远的样子。⑩宝像:佛祖塑像。⑪珠缨:指佛祖头上的珠宝头饰。⑫鼋鼍(yuán tuó):大鱼和鳖一类的水生动物。⑬偃蹇(yǎn jiǎn):曲折蜿蜒。⑭饱食:吃饱了。⑮翠羽禽:翠色的羽毛的鸟
金山寺 江心胜绝处,人饮不知源。 楚浪夜喧寺,浙山晴到门。 清寒入僧梦,太古结云根。 欲问前朝事,松风若有言。 注释: 1. 江心胜绝处:指位于江心的金山寺,这里指的是金山寺在江心的位置,景色优美,风景独好。 2. 人饮不知源:指人们来到此地,不知道水源在哪里,形容这个地方的美景让人陶醉,忘记了归途。 3. 楚浪夜喧寺:指夜晚时分,楚地的海浪拍打着寺庙,声音震耳欲聋,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4.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镇江市西北的西津渡,是江南著名的古刹之一。金山原名小金山,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唐大中十二年(858)改名为"焦山"。宋景德元年(1004)又改称"金山",沿用至今。金山寺与北固山相邻,依山势而建,建筑群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江边,景色十分壮观。金山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大雄宝殿、法海洞、多宝佛塔、戒坛、慧日法师纪念馆和碑廊等。其中最值得参观的是大悲阁,它是一座高三层的建筑
金山寺 六鳌捧出法王宫,楼阁居然积浪中。 门外鸥眠春水碧,堂前僧散夕阳红。 扬州城郭高低树,瓜步帆樯上下风。 人世几回江上梦,不堪垂老送飞鸿。 注释: 1. 六鳌捧出法王宫:形容金山寺的壮丽和神秘。 2. 楼阁居然积浪中:描绘了寺庙建筑在汹涌的波浪中的壮观景象。 3. 门外鸥眠春水碧:形容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鸥鸟在岸边休息的景象。 4. 堂前僧散夕阳红:形容夕阳下寺庙内的僧人散去
层层绀宇裹崔嵬,“绀宇”指的是绀色的建筑,“崔嵬”形容山峰的高大挺拔。脚下江涛殷怒雷,“江涛”指江水波涛,“殷怒雷”形容雷声巨大而愤怒。塔影暗摇坤轴动,钟声晴击海门开,这两句描述了金山寺内建筑的壮观和钟声的震撼。 诗句中“脚底江涛殷怒雷”形象地描绘了观者站在金山寺脚下时所感受到的海浪般的涛声与雷鸣般的声音,使人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海边
金山寺 万顷天光俯可吞,壶中别有小乾坤。 云移塔影横江口,潮送钟声过海门。 僧榻夜随蛟室涌,佛灯秋隔蜃楼昏。 年年只有中泠水,不受人间一点尘。 注释: - 万顷天光俯可吞:形容金山寺的景色广阔无垠,仿佛可以吞噬整个天空。 - 壶中别有小乾坤:比喻金山寺内的空间虽小,却宛如一个小世界,内有乾坤天地。 - 云移塔影横江口:形容云彩在山寺上空移动时,塔的影子也随之摇曳,似乎横亘在江口之上。 -
这首诗是一首写金山寺的诗,描绘了金山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峥嵘两岸市廛开:描述金山寺位于两山之间,两岸都是繁华的商业区域。 2. 爱静人寻此处来:表示那些喜欢安静的人会来到这个地方寻找内心的宁静。 3. 水底有天行日月:意味着在水面之下,仿佛有一片天空,可以观察到太阳和月亮的运行。 4. 山中无地着尘埃:表达了山中的环境非常洁净,没有尘土。 5.
金山寺 重楼余蜃气,双塔锁鳌峰。 振锡归林鹤,挥云起钵龙。 梵影涵秋月,潮声送暮钟。 净缘如可结,于此卧寒松。 译文: 重楼之上,蜃气缭绕,双塔矗立在山巅,仿佛锁住了那巨大的鳌头。 振锡归林的白鹤,挥动着衣袖,犹如龙腾云起;而那振锡的僧人则像佛光普照,引领众生走向解脱。 梵音回荡于秋夜之月,悠扬入耳,与潮声相和,共同奏出一曲宁静的夜曲。 若能在此结下清净因缘,我愿卧于寒松之下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这座寺庙建于公元324年,原名为北固山寺。南朝梁武帝时(502-548),改称金山寺。因山得名,又名"江天寺"、"江天观"等。金山原名焦山,东晋时期,有位和尚叫焦先,他在山中修行。他常去山上采药,后来在山上建了一座小庙,人们就把它叫做焦山。传说,焦先曾在此静坐修炼,并留下了许多故事。后来,人们在山上建起一座大佛塔,把这座小庙改为金山寺。 回澜拥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寺庙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宁静的画面。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绝顶开楼殿,中流见画图。 【注释】:在山顶上建造了壮丽的楼殿,中流之处可见精美的画作。 【赏析】:诗人描绘了金山寺在高峰之巅的雄伟景象,以及山中流水旁美丽的画作。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宏伟而美丽的画面,令人赞叹不已。 2. 云霞千界合,宇宙一山孤。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并通过诗句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山寺全浮水,秋来落叶纷。 - "山寺全浮水":形容寺庙建在山上,整个寺庙好像漂浮在水面上一样。 - "秋来落叶纷":秋天来临,树叶纷纷飘落,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经楼一海尽,僧舍半江分。 - "经楼":指寺庙中的楼阁,通常用于存放经卷的地方。 - "一海尽":指经楼周围的景象,仿佛大海一般辽阔。 -
金山寺 玄洲贝阙烂相辉,夹岸人家对敞扉。 四壁波涛长触石,孤山花木自成围。 横江鹤向扬州去,泛棹僧从建业归。 迁客凭阑重回首,蓬莱云气晓熹微。 注释: 玄洲:指南京附近的钟山下的紫金山。贝阙:古代帝王宫室门前用以镇守的楼台。此处以“贝阙”代指钟山。烂相辉:灿烂辉煌地照耀。夹岸:两岸。对敞扉:门敞开着。 四壁:四面。波涛:波浪。长触石:常常冲撞石崖。 孤山:在钟山南麓,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和游览地点
金山寺 妙高峰下龙游寺,小艇能为半日留。 灵物上随雷电化,大江中抱石崖流。 涛头钟鼓鼋鼍伏,鳌背楼台日月浮。 欲汲三泠泉煮茗,谁将长绠取深湫。 注释: - 妙高峰下龙游寺,小艇能为半日留:在妙高峰下的龙游寺,乘坐小船可以在这里停留半天。 - 灵物上随雷电化,大江中抱石崖流:灵物(指佛像)随着雷电的变化而变化,在大江中被石头崖壁所环绕。 - 涛头钟鼓鼋鼍伏,鳌背楼台日月浮
【解析】 “烟水混微茫,金山是上方。”意思是烟雾迷蒙,江面波光粼粼,金山在远方,显得朦胧缥缈,如同仙山。这两句诗写出了金山的远景,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波心开佛刹,石罅隐禅房。”意思是水中波涛中映现出佛寺,石缝里露出禅房。这两句诗写出了近景,写出了金山寺的宏伟壮观。“风定炉烟直,江空磬韵长。”意思是风停云散,炉中香烟笔直升起,远处僧人敲磬,悠扬的钟声传遍四野。“妙高台上望,遥见五云乡
金山寺 突兀中流处,孤标出上方。 霜清江月冷,天阔陇云长。 诗罢重怀古,情深几尽觞。 恍疑尘世隔,终日浑微茫。 注释: 1. 突兀中流处:形容山峰在江水中矗立的样子,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2. 孤标出上方:形容山峰高耸,突出于云端之上。 3. 霜清江月冷: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景色,霜清意味着月光明亮,江水清澈见底,而月亮又显得那么寒冷。 4. 天阔陇云长:形容天空广阔,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深远
金山寺 天外金为岛,江中石作标。 断崖长系舫,虚窦暗通潮。 窗辟千帆下,云深九派遥。 禅关无彼岸,浮磬度青霄。 注释:在天空之外,金山如同一座巨大的岛屿;在江水中,石头成为了一座座航标。断崖高耸,船只可以一直系在上面;空荡的洞穴中,潮水悄悄流过。窗户大开,可以看到千帆竞发;云雾缭绕,远山如画。寺庙的门紧闭,没有到达彼岸的地方。敲击着浮磬,声音飘向了青霄。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金山寺的景色
这首诗的译文是: 金山寺,一座孤零零地坐落在江心的小庙,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浪花轻拂着石级上的磴道,帆船的影子落在僧人们搭建的床铺上。寺庙金碧辉煌,映照天空,钟声悠扬,传来下方。月明潮落之后,我倚靠在栏杆上聆听打榔的声音。 诗句释义和赏析如下: 1. 孤绝江心寺,烟波接渺茫。 - 孤绝(独自)——形容寺庙孤独而又遥远。江心寺,即位于江中的寺庙,通常指远离城市中心的安静之所。 -
【解析】 此为《金山寺》,是一首题咏寺庙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首句写景,二句点题,三句写寺中所见,末句以“一”字收束全篇,意境深远。诗人在游览完金山寺后,写下了这首七绝。 【答案】 译文: 寺中的钟声磬声清脆,声音从金口传来,让人心旷神怡。 溪水绕过芙蓉殿,山峦开扩薝卜林。 绳床下有鸟栖息,锡杖过处苔藓深厚。 听一听维摩诘的偈语,尘世的烦忧全都消散无踪。 赏析: 这是一首游历金山寺后所做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之巅。金山古称“金山”,相传为吴王夫差于公元前514年筑建,故又名“姑苏台”。金山寺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公元520~526年),原名建国寺,唐改称慧日禅院,宋时又改为大报恩寺,明代重修后易今名。寺内建筑古朴雄伟、富丽堂皇,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相寺和多宝佛塔等主要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是金山寺的主体建筑
金山寺 天风吹欲去,孤坐四无邻。 树杪洪涛落,云移杰阁新。 夜灯分钓艇,朝钵乞鲛人。 欲浣江心水,禅衣不染尘。 注释: 1. 天风吹欲去:天风呼啸,仿佛要吹走我。 2. 孤坐四无邻:独自坐着,四周没有邻居。 3. 树杪洪涛落:洪涛从树梢上落下。 4. 云移杰阁新:云雾移动,使得金山寺的楼阁显得更加崭新。 5. 夜灯分钓艇:夜晚,灯火照亮了钓鱼的小艇。 6. 朝钵乞鲛人:清晨
金山寺 长江涌块石,万古江中浮。 倚空结危构,凌波成奇游。 僧呼鼋鼍出,客指蛟龙湫。 云开钟山岑,日映扶桑洲。 海峰三数点,甫北一航舟。 百年战争息,江水此安流。 注释: - 长江涌块石:长江的水流冲击着巨石。 - 万古江中浮:长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 - 倚空结危构:依靠高高的悬崖建造了寺庙。 - 凌波成奇游:乘船在水面上如同在波浪上游览。 - 僧呼鼋鼍出:僧人召唤出鼋和鳄鱼。 -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最后指出其艺术手法。本题属于对诗句的赏析,考生在赏析时可以从诗的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要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 首联“片石生鳌背,孤汀碍水流。”是写江中的一块石头,它像一只巨大的鳌鱼,把水挡住了。“一片石”是诗人的观察所得,也是他的感受
金山寺 俯槛江心寺,涛声两带分。 天晴秋见海,山润午生云。 短棹今重到,名泉昔有闻。 西风吹别酒,斜日未成醺。 译文 我俯视槛前江心的金山寺,那涛声就像两条带子一样把江面分成两半。 晴天时,秋高气爽能看见大海,山润湿了,中午时分就生起云。 现在又乘船回到这里,以前曾听说过这个金山寺的泉眼。 西风吹送着离愁别绪,斜阳尚未落下却已微醺。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对金山寺的深切感情
金山寺 云雾空江水,维舟陟翠岑。 坤灵开别岛,佛界净空林。 岩洞攀跻险,鱼龙窟宅深。 行逢黄叶下,秋思转萧森。 注释: - 云雾空江水(雾气笼罩的江面):形容江水的朦胧和迷蒙。 - 维舟:系船。 - 陟:攀登。翠岑:青葱的山岭。 - 坤灵:大地之灵气或神灵。 - 别岛:独立的岛屿。 - 佛界:佛教的世界或境界。 - 岩洞攀跻险:攀爬岩洞时遇到的艰难险阻。 - 鱼龙窟宅深:深藏于水中的鱼龙洞穴。
金山寺 久别江南景,逢山眼更明。 楼台石壁迥,霄汉暮钟轻。 秋水四围碧,芦花两岸清。 平生爱幽绝,对此亦堪情。 注释: - 诗句1:“久别江南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时刻的痛苦。 - 诗句2:“逢山眼更明”,描绘了诗人在见到山之后,眼睛变得更加明亮,可能是因为山的雄伟壮丽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 - 诗句3:“楼台石壁迥”,描述了金山寺的建筑风格,强调了其高耸入云的特点
【注】 1、碧山:指金山寺。 2、法镜:佛家语,比喻佛法。 3、金地:指佛教的净土宗。 4、龙藏:佛教语,指佛教经文。 5、元依水:指佛教经文依水的流通方式。 6、珠筵:比喻佛教经文如同珍珠般宝贵。 7、灵鼍:神话中的一种动物。 8、驯鸟:指佛教经文中的文字,如鸟驯服一般容易理解。 9、三岛:指佛教中的三个岛屿(即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北方清凉世界)。 10、台高接四天
金山寺 潮汐难磨万古尘,老龙无地斲浮根。 戴鳌水弱低三岛,补石天开露一痕。 浪涌兔沈瓜步月,雨腥蛟送秣陵云。 时听梵刹传僧呗,柏子香飘半塔熏。 注释: 1. 潮汐难磨万古尘,老龙无地斲浮根。 - 潮汐:海水的涨落现象。 - 万古尘:指金山寺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 - 老龙无地:形容时间久远,无法改变。 - 斲浮根:雕刻浮木,比喻为寺庙增添了一些装饰。 2. 戴鳌水弱低三岛,补石天开露一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金山寺》。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读: 1. 一柱接青霄,春江浪正骄。 - 注释:一根柱子直通云霄,春天的江水波涛汹涌。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金山寺的高耸和江水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2. 龙归山寺雨,月落海门潮。 - 注释:如龙般雄伟的山峰映照着山寺上空的雨滴,月亮降落在海门处激起的潮汐。 -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寺和江水融为一体
金山寺 水天楼阁影重重,化国何年此寄踪。 淮海西来三百里,大江中涌一孤峰。 涛声夜恐巢枝鸟,云气朝随出洞龙。 几度欲登帆去疾,苍茫遥听隔烟钟。 注释: - 水天楼阁影重重:形容金山的景色在水天之间显得格外壮观,楼阁的影子重叠交错。 - 化国何年此寄踪:暗示了金山的历史悠久,不知是何时被命名为“化国山”。 - 淮海西来三百里:描绘了金山位于淮海地区,距离西面约有三百里的路程。 - 大江中涌一孤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描写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 长忆波心寺,能清尘外心。 释义:常常怀念波心寺,能清除世俗之心。 注释:波心寺,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太湖中,因寺中有一塔形如浮在水面上的“心”而得名。 赏析:首句以景入诗,描绘出寺庙的位置及其环境,为后文进一步展开作了铺垫。 乾坤自高下,鱼鸟任浮沉。 释义:天地自然有高有低,鱼儿鸟儿任其自由浮沉。 注释:乾坤,指天地。 赏析:颔联两句
金山寺 江心浮绝岛,古寺轶氛埃。 楼迥中天起,窗闲向水开。 空云龙影度,海雨雁声来。 故国登临后,如今又几回。 注释: 1. 江心浮绝岛:在江心上有一个孤岛。 2. 古寺轶氛埃:古老的寺庙中弥漫着尘埃。 3. 楼迥中天起:高楼耸立,直冲云霄。 4. 窗闲向水开:窗户旁的栏杆面向着水面。 5. 空云龙影度:天空中的云彩像是龙在移动。 6. 海雨雁声来:海上的雨和大雁的声音。 7. 故国登临后
金山寺 楼台傍水淡秋客,寒影涵来翠霭重。 地控海门千万里,江浮天柱一孤峰。 腾空白浪惊栖鹘,出洞阴云起卧龙。 壮观生平曾更几,维舟徙倚听烟钟。 注释: 1. 楼台(lóu tái):指金山上的寺庙建筑。 2. 澹(dàn)秋客:淡淡的秋色,形容山色的苍翠。 3. 翠霭(cuì ài):青绿色雾气,常用来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4. 地控海门:指金山地势险要,控制着大海的出口。 5. 江浮天柱
金山寺 砥柱障江心,禅宫嵌碧岑。 峰高忘地窄,波静觉天沈。 鸥散惊帆影,鼍鸣应谷音。 红尘纷两岸,长啸豁烦襟。 译文: 在长江中矗立着一块巨石,那就是金山寺的所在。寺庙建筑在一座绿色的山峰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宫。 高峰耸立,我忘记了大地的狭窄,只有眼前的平静和深邃。 江面上的鸥鸟飞散了,惊起了船上人的影子;海中的鼍龙发出叫声,回响着山谷的声音。 江岸两边都是红色的尘土
金山寺 天险何年设,神功此地分。 涛飞千里雪,楼插九霄云。 帆影参差渡,渔歌杳渺闻。 当杯论往事,惆怅不成醺。 注释: 1. 天险何年设:这句话表达了金山寺地势险要,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的意境。 2. 神功此地分:这句话赞美了金山寺的神奇力量,使这个地方得以分崩离析(分裂)。 3. 涛飞千里雪:描述了金山寺附近海浪翻滚,仿佛千里之内都被白雪覆盖的景象。 4. 楼插九霄云:形容金山寺的高耸入云
金山寺 孤岛龙门迥,飞云鸟道迷。 大江流日夜,吴楚混东西。 空翠浮莲宇,金银耀玉梯。 登临牵别兴,愁绝暮乌啼。 译文: 孤岛上的龙门寺远远地矗立在那里,飞云在鸟道上迷失了方向。 大江在日夜不停地流淌,吴地和楚地混杂在一起。 空山翠绿的草木漂浮在寺庙之上,金银璀璨的光芒照耀着玉石制成的台阶。 登上高处,思念之情牵引着别离的情绪,愁绪到了极点,直到黄昏乌鸦的啼叫声传来。 注释: 1. 孤岛龙门迥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金山寺时所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地坼金鳌背,潮吞铁瓮城。 - 第一句“地坼金鳌背”描述了金山寺周围的地理环境。这里的“地坼”意味着大地裂开,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象;“金鳌背”则是指金山寺所在的山峦,如同一只金色的巨鳌背脊。这句诗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
【注释】 金山寺:指四川重庆附近的一座寺庙。 神禹开天堑:指大禹治水,疏通了长江的河道。 中流碣石存:江中的巨石仍在。 蓬莱分左股:蓬莱山位于山东半岛,因形状像两腿分坐,故名蓬莱,这里指长江从蓬莱山分开流入。 滟滪失孤根:滟滪是江中的一块礁石,因形似人脸而著名,它失去了一根孤根,即失去了一个支点。 驿骑催官渡:驿站的快马催促着官船过江。 风帆拂寺门:风帆拂过金山寺的大门。 瓮城灯火近
金山寺 万古一卷石,东南何壮哉。 半江截吴楚,两岸瞰楼台。 僧饭芜城乞,人烟铁瓮来。 春深龙听法,风雨带潮回。 注释: 1. 万古一卷石:形容金山寺历史悠久,石头历经万年依然坚硬如初。 2. 东南何壮哉:指金山寺坐落在东南,风景壮丽。 3. 半江截吴楚:描绘金山寺如同半江之水,把吴楚(指长江下游地区)一分为二。 4. 两岸瞰楼台:描述从金山寺可以俯瞰到两岸的楼台,景色优美。 5. 僧饭芜城乞
金山寺 回舟泊江岘,江寺置波涛。 水气宫门静,星辉塔顶高。 云中落孤磬,窗外集千艘。 欲访老僧话,知嫌迎送劳。 注释:我乘船返回时停泊在江边的小山丘上,江边的寺庙仿佛被波浪拍打着。江面上的水汽弥漫开来,笼罩着寺庙的宫门,显得格外安静。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光辉,照亮了寺庙的高塔顶端。云彩中飘落着孤独的磬声,窗外聚集着许多船只。我想去拜访那位老僧,却担心他嫌弃我的来访而拒绝接待。 赏析
金山寺 众流合已尽,大海受其东。 万里峨眉雪,桃花晚涨通。 寺钟摇佛籁,帆影乱江风。 芳草齐梁恨,青青北固中。 注释: - 金山寺:指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 - 众流合已尽:形容长江水流入东海的景象,表示江河汇聚,水流浩渺。 - 大海受其东:比喻金山寺在长江之东,成为长江的一部分。 - 万里峨眉雪: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被誉为“蜀山之王”
【解析】 “我来非偶尔”是说诗人不是偶然来金山寺,而是有感而发,有目的而来。“三度叩禅关”表明作者多次前来,说明他对这所寺庙的钟爱。“泉品中泠水”指的就是中泠泉,这是镇江最著名的名泉之一,也是天下第一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题诗赞美它: 中泠泉 天下第一, 东南第一泉。 山光悦鸟性, 水影空人心。 “江声离接外”,是说长江的波涛之声远远传来,与寺庙外的山声相连接。“帆影有无间”
金山寺 波心浮玉寺,云际妙高台。 积雪山相压,长江月下来。 卅年今昔事,两代废兴衰。 水落龙吟起,开楼且百杯。 注释: - 波心浮玉寺:水面上的寺庙如同漂浮的玉石。 - 云际妙高台:高耸云霄的寺庙。 - 积雪山相压:积雪覆盖的山峰相互重叠。 - 长江月下来:月光洒落在长江之中。 - 卅年今昔事: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和往事。 - 两代废兴衰:两个朝代的兴衰和变迁。 - 水落龙吟起:水位下降
【注释】 金山寺:位于镇江城西,因山得名。唐时建寺,宋、元以后渐废,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清初又修葺一新。寺内古建筑宏伟,风景秀美。 咫尺:非常近的意思。天关:指金山寺的塔。扪:手摸到。 涛飞雾卷湿云根:浪花飞溅,云雾缭绕,好像水气都浸湿了山脚下的云根。 中流见:在江水中看到。千寻:形容极长的石壁。砥柱:山名,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东,黄河中流砥柱山是黄河上最有名的一座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