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冬夜
介绍
。
《冬夜》是现代作家林语堂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1943年出版的诗集《秋水长天》,该文通过描绘一个寒冷的冬季夜晚,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文章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性、情感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作品主要描述了一个冬夜场景:在一片寂静无声的世界里,雪花漫天飞舞,寒风呼啸而过,大地仿佛被一层薄冰覆盖。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个冬季夜晚的寒冷与静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生、社会以及人性的独特见解。在这样的冬夜里,人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或迷茫,但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不拔。林语堂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哲理:即使
相关推荐
【注释】 冬夜:冬天的夜晚。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家中贫困,亲人离散;我生病了,朋友也疏远了。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四周一个人都没有,只好独自关上门躺在床上休息。 冷落灯火闇,离披帘幕破:屋子里冷清得很,窗帘和帐子都破旧了,显得非常凄凉。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轻轻敲打着窗前,又听到外面纷纷扬扬地下起新雪来。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一年到头总是失眠,半夜起来就坐在床边发呆。
冬夜 杳杳日云夕,郁结谁为开。 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 晚岁沦夙志,惊鸿感深哀。 深哀当何为,桃李忽凋摧。 帏帐徒自设,冥寞岂复来。 平生虽恩重,迁去托穷埃。 抱此女曹恨,顾非高世才。 振衣中夜起,河汉尚裴回。 注释: 1. 杳杳:渺远、深远的样子。 2. 单衾:指薄被。 3. 凛冽:形容风大而寒冷。 4. 夙志:早年的志向和抱负。 5. 惊鸿:比喻飞鸟掠过水面的景象。 6. 怆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概括内容。 “冬夜”:点明时间,交代了写作背景和季节。“睡觉寒炉酒半消”一句,写诗人在冬天的夜里喝酒取暖,酣睡。“客情乡梦两遥遥”两句,诗人借景抒情,写出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两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冬夜》。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羁旅复经冬,瓢空盎亦空。 - “羁旅”指的是旅途中的旅人,“复经冬”表示又度过了一个冬天。“瓢空盎亦空”形容生活的空虚和寂寞。 2. 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 - “泪流寒枕上”描绘了旅人在寒夜中思念家乡,泪水滴落在冰冷的枕头上。“迹绝旧山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足迹已经消失在遥远的他乡。 3. 淩结浮萍水,雪和衰柳风。
冬夜 冬夜一何永,幽房寂无侣。 青灯弄微风,败叶鸣疏雨。 凄凉角声动,悲散穿云去。 展转卧书帷,羁愁欲谁语。 注释:冬夜的夜晚多么漫长,孤居在幽暗的房间里没有同伴。微弱的灯光下,微风轻轻吹过,枯黄的落叶在细雨中飘落。凄凉的号角声响起,悲伤的情绪随着风声消散,穿越天空而去。辗转反侧地躺到书案边,心中的忧愁想要向谁倾诉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夜里独自面对寂静和孤独时的感慨之作
《冬夜》 冬夜何其长,寒光四彻寥。 雁横星历历,人静漏迢迢。 破屋霜重厚,荒庭雪未消。 不眠思所向,达晓意无憀。 注释: 1. 冬夜何其长,寒光四彻廖:冬天的夜晚多么漫长,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寒光闪烁。 2. 雁横星历历,人静漏迢迢:大雁排列成行,星星点点,仿佛在夜空中划过;而此时人已入梦,时间似乎也变得缓慢,滴漏声显得格外悠长。 3. 破屋霜应重,荒庭雪未消:破旧的屋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译文: 夜色苍茫,云层遥远。 注释: “苍苍”形容天空或夜晚的黑暗,广阔而深远;“夜色苍茫”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广阔。“云云远”则形象地描述天空中飘浮的云朵,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 第二句 译文: 树叶随风飘落,乌鸦在树林中发出嘈杂的声音。 注释: “叶落”指树叶飘落的景象,常在冬夜出现,增添了一种萧瑟的气氛;“风林噪乱鸦”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
【解析】 “冬夜”即《冬夜宿李舍人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 第一句“多病睡眠少”,点出了诗人因“久病”而“少眠”。第二句“长闲怀抱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句“昏灯照残梦”,描绘了诗人在灯光昏暗中,依然难以入眠的场景。第四句“寒漏下高城”,描绘了诗人听到滴答的钟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第五句“落月澹将没”,描绘了月亮即将落下的景象
冬夜 北斗挂屋角,西风惊雁群。 山寒岁云暮,人静夜中分。 酒滴糟床雨,香生纸帐云。 眼花书课减,旧学失锄耘。 译文: 北斗星挂在屋角落,秋风把大雁吹得惊慌。 冬天的山寒冷如暮色,夜晚的寂静让人感觉分明。 酒滴在糟床像雨下,香气从纸帐飘向空中。 眼睛花了,读书的作业减少了,以前学过的东西都忘记。 注释: - 北斗: 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常在古代文学中作为导航的标志。 - 挂屋角:
【诗句释义】 1. 穷巷萧条早闭门,北窗灯火夜昏昏。 - 穷巷:荒凉的小巷。 - 萧条:荒凉寂静。 - 早闭门:早早关门。 - 北窗:指北方方向的窗户。 - 灯火:夜晚的灯火。 - 昏昏:昏暗不明。 - 赏析:描写冬夜里,作者早早关门,只留北窗下的灯火在昏暗中闪烁,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情感。 2. 老于俗事不挂眼,愁忆故人空断魂。 - 老于俗事:对世事已经厌倦。 - 不挂眼:不在意某事。 -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写人,尾联抒情。“飕飕”“黄叶”点明时令,“霜风”衬托环境;“投老难逢身健日”是说自己已年老体衰,难得有身体强健的日子,“读书偏爱夜长时”是说自己喜爱深夜苦读,因为这时可以不受干扰。颔联两句都是议论。颈联写村中景象,“孤村月白闻衣杵”,是说听到村中有洗衣服的声音;“破灶烟青煮芋糜”是说看见炊烟袅袅升起,煮着芋粥。这两句都是写所见。尾联抒发情感
冬夜 悠悠孤梦伴馀酲,窗下寒灯黮暗明。 雪意欲成风正恶,渔舟忽过雁群鸣。 志衰但有徂年感,身没应无后世名。 犹幸耄期身粗健,天公元不负书生。 注释与赏析 1. 悠悠孤梦伴馀酲 - 描述诗人在冬夜中,独自一人醒来后,带着酒后的余韵,陷入了深深的梦境中。 - 悠悠:表示时间或空间的悠长、遥远,此处指夜晚的宁静。 - 孤梦:孤独的梦境,可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现实的无奈。 - 伴馀酲
冬夜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 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 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 诗句释义: 1.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 注释:杞菊指的是枸杞和菊花,这两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家风指的是家族的传统风气,有自来则意味着这种风气已经传承了很长时间。藜糁是一种用藜草制成的粉,用来充饥。这里形容冬天寒冷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窗外传来阵阵风声。屋内点起了蜡烛和灯油,但烛光摇曳不定,光线昏暗,只能看到一盆花的影子。我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文件,感到身心疲惫。我想起了远方的长安,那里的老朋友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我想象着他们在锦江边的小筑里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我的职务让我无法脱身,我只能忍受这种煎熬。 我独自坐在书房里,听着外面传来的雁叫声。我想到了雪谷的寒冷和崎岖
【注释】 新醅:新酿的白酒。睡味浓:形容酒香浓烈,使人嗜欲大增,故引得人入睡。猩唇荐驼峰:用猩唇和驼峰作为食物,形容美食。屏深毡暖衾裯重:屏风遮挡,毡子垫暖,被褥温暖。鼻端雷起惊儿童:比喻酒气熏天,如同天降雷霆,震醒儿童。床头兰釭缀玉虫:指在灯下点着蜡烛,灯光映照如玉虫。双瓶汤熟炉正红:两个铜制的茶壶中的水已经烧开,而火炉里的红炭还在燃烧。梦回起坐夜未中:梦中醒来,起身坐起来,夜已将尽
冬夜 百钱买菅席,锦茵亦何加。 疋布缝粗裘,安用狐腋奢。 昨者南山僧,松肪寄一车。 可以照读书,坚坐待朝霞。 顾影为发笑,山童双髻丫。 一掬琴高鱼,聊用荐夜茶。 注释: 1. 百钱买菅席:用百钱可以买到便宜的草席。 2. 锦茵:指用精美的织物做的垫子。 3. 疋布:一匹布。 4. 缝粗裘:缝制粗布制成的皮衣。 5. 狐腋奢:形容穿着华丽,但与狐腋(狐狸腋下的皮毛)无关。 6. 南山僧
【注释】 冬夜:冬天的夜晚。 塌地皆九折:大地被压得弯弯曲曲的,就像被压坏了一样。九折,形容地面弯曲的样子。 君恩许归休:君王恩赐,允许我回家休养。 幸与世俗绝:有幸能脱离世俗的纷扰。 奚止扫车辙:除了扫掉车轮的痕迹以外。 地炉清夜中:地炉中的火苗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澈。 危坐灯欲灭:我端坐着,灯光快要熄灭了。 开门月满庭:推开门一看,院子里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皓皓如积雪:月光明亮洁白
《冬夜》 山静寒云薄,天空孤月明。 霜桐占阶影,风叶绕廊声。 经济心难就,蹉跎岁屡更。 冥鸿本清远,何事亦宵征。 注释: 1. 山静寒云薄:指冬天的山峦静谧,薄薄一层寒云飘散。 2. 天空孤月明:描述天空中明亮的月亮独自高悬。 3. 霜桐占阶影:霜冻后梧桐树的影子覆盖了台阶。 4. 风叶绕廊声:风吹过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 5. 经济心难就:形容心中难以实现经济上的成功和成就。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冬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 冬夜,香街上鼓声已绝,夜色渐深,烟雾弥漫。 - 注释: “香街”通常指的是繁华街道,“鼓绝”意味着夜晚的喧嚣已经停止。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冬夜的静谧景象,香街的热闹在鼓声中逐渐沉寂下来,预示着夜晚的平静即将来临。 第二句: 屋檐近处,孤灯映照,照亮了栖息的宿鸟。 - 注释: “孤釭”指的是孤独的灯盏
【注释】 冬夜:寒冬之夜,即岁暮之夕 浊酒:陈酿的酒 真味:醇厚的滋味 软火:指用柴草烧的小火炉 跧(qū)居:安居 卒岁:终了年岁(这里指一年的最后时刻) 养:保养、调养 微疴:轻微的疾病 世境:世俗环境 淡无染:不染世俗 心源:本心,内心 湛不波:清澈平静如水 舍尔:你们 短檠(qún):小灯台、灯烛架 乐:快乐 如此良宵何:这样美好的夜晚,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赏析】
冬夜 繁阴扫无迹,庭雪尚馀光。 屋背生寒月,林梢绡暗霜。 昏瞳频废卷,悲泪易沾裳。 却想故园夜,张灯宿草堂。 译文: 在冬夜的繁密树荫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庭院中的积雪依然闪耀着微光。屋檐上挂满了寒月,树林的枝梢被霜覆盖着。眼睛模糊地翻看书卷,悲伤的泪水容易打湿衣衫。却思念家乡那夜晚的灯光,在草堂中度过。 赏析: 《冬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色
《冬夜》 独坐夜深人读易,屋外雪明如月色。 松寒老鹤睡不成,飞下窗前伴人立。 注释: 1. 独坐夜深人读易:独自坐在夜晚,静静地阅读《周易》。 2. 屋外雪明如月色:窗外的雪明亮得就像月光一样。 3. 松寒老鹤睡不成:寒冷的松树旁的老鹤无法入睡,飞到窗前来陪伴我站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夜景色和感受的诗。诗中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孤独、宁静的环境中,对生活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如下: 1. 室暖知冬候,更长识老情。 - 释义: 屋内的温暖让我感知到寒冬的到来,而时间的推移使我更加理解老人的情感。 - 注释:"室暖"代表室内的温暖环境,"知冬候"指通过感受室内的温度变化来感知季节的变迁。"更识老情"则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更为深刻。 2. 客毡初梦觉,邻烛更书声。 - 释义: 在客人的草垫上刚刚醒来
冬夜 虚室寒侵骨,疏梅月影床。 三更孤雁泪,悲怨不成行。 【注释】 1. 虚室寒侵骨:指在空寂的房间里寒气侵入骨髓。 2. 疏梅月影床:指窗外月光映照下的梅花树影斜斜地落在床上。 3. 三更孤雁泪:形容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孤雁哀鸣声,仿佛在为失群而伤心落泪。 4. 悲怨不成行:形容内心的悲伤和怨恨无法表达,如同雁鸟的啼鸣声无法传得很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色和诗人感受的诗
【注释】 纸窗:纸糊的窗户。如水月、如冰:比喻清冷透明,像水一样清澈,像冰一样寒冷。罨:同“掩”。画屏:指屏风。漏板:古代计时器。阑珊:将尽之意。篝灯:把灯放在草席上,即围坐在灯下。太玄经:《老子》一书。 【赏析】 冬夜,是一年中最寂静的时节,也是最易让人感到寂寞的时期。而这首诗却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冬夜图景,让人读后心生欢喜。 首句写冬夜之景,以“纸窗”喻窗,以“如水月”喻月光,以“如冰”喻寒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冬夜(标题) 2. 千林秋尽夜迢迢(描写了深秋时节,树木已经失去了生机,一片寂静的景象) 3. 十二栏杆倚碧霄(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处欣赏景色的画面) 4. 道统已惭周茂叔(表达了诗人对儒家道统的失望和惭愧) 5. 将门还许霍嫖姚(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继承家业,像霍去病一样威武) 6. 乱山明月凉如雪(描绘了夜晚的山林景象,月光如雪) 7.
冬夜 膏火含朱光,玉樽泛清醴。 闲房密以静,雪流窗户里。 良友不我适,室阻怅伊迩。 异人非我俦,聊酌娱妻子。 注释 1. 膏火: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亮。朱光:红色的光辉。 2. 玉樽:精美的酒杯。清醴:清澈的美酒。 3. 闲房:宽敞的房间。密以静:非常安静。 4. 雪流窗户里:窗外飘落的雪花落在窗上。 5. 良友:好朋友。不我适:不合适我。 6. 室阻:房屋狭窄。怅伊迩:心中惆怅
解析 诗句 1. 悬灯寂寂起谈禅:描述夜晚,寺庙里的灯光静静地照亮了整个房间,人们开始谈论佛学。 2. 禅在相逢不语边:在交谈中,人们选择了沉默,没有言语的交流。 3. 落叶满山一轮月:描述的是深秋时节,山上的树叶已经落下,只剩下月亮在山顶上独自照耀。 4. 呼童轻扇宝炉烟:让童仆轻轻地摇动着香炉,烟雾袅袅升起。 译文 1. 夜晚,寺庙里的灯笼静静亮起,大家都在谈论佛学。 2. 在交谈中
【注释】 恰似:如同。懊恼:烦闷。当:受。走寻:走动寻找,即外出走走以解闷。作诗:写诗。放取:放下。照室:照亮房间。 【赏析】 这首诗是写冬夜无眠的苦闷心情。首句以冬夜比夏日长来烘托冬夜之长和难熬,点明诗人冬夜难眠的原因。第二句写诗人为排遣愁闷而出门寻觅梅花,以梅自喻,暗寓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第三句“放取明月”四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写出月色皎洁、明亮,使人难以入眠
诗句解析: 1. 月斜窗户白,不寝夜何长。 - 描述夜晚月光斜照在窗户上,使得房间显得格外明亮;表达了诗人因夜深而难以入睡的无奈和感慨。 2. 避乱多空室,偷生且异方。 - 描述了因为战乱等原因,诗人不得不居住在简陋、空旷的地方,生活条件艰苦却不得不继续苟活。 3. 安巢无燕雀,竞肉有豺狼。 - 比喻了环境险恶,没有像燕子、麻雀那样的鸟来筑巢,也没有像豺狼这样的野兽来争抢食物
冬夜 岁月悲游子,风尘老腐儒。 兵交连北冀,客隐向东吴。 草白秦皇道,天清陆瑁湖。 昔时游乐处,抚事一长吁。 注释: 1. 岁月悲游子:岁月流逝,游子(在外流浪的人)感到悲伤。 2. 风尘老腐儒:形容自己历经风尘、年岁已高,像古代的腐儒一样。 3. 兵交连北冀:战争不断,边境冲突频繁。 4. 客隐向东吴:作为客居之人,只能向东吴地区寻求庇护。 5. 草白秦皇道:指秦始皇修筑的道路已经荒芜。 6
注释: 1. 水阔三江地,山空十月时。 注释: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济水,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表示冬天的水面宽广无边。山空十月时,指的是深秋的天气,树木凋零,空旷的山间显得格外寂寥。 2. 寒花禁露变,独树爱风攲。 注释:寒花禁露变,指的是冬天的花经受不住露水的寒冷而凋谢。独树爱风斜,意思是孤零零的大树枝干在风中倾斜,表现出诗人孤独的心情。 3. 老大将何事,漂沦幸托兹。 注释:老来无所事事
诗句释义: 1. “橐里年来却少金”:指的是诗人自认为囊中羞涩,钱财不多。 2. “忍看时物自萧森”:形容看到周围的自然景象显得萧瑟荒凉。 3. “寒梅带月移墙角”:描述了冬天里,寒梅独自在月光下生长,移到了墙角。 4. “瘦竹牵风过水浔”:瘦长的竹子被风吹动,仿佛在水面上飘过。 5. “人世几夸挥麈尾,才华谁复别鸡林”: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欣赏到你的才学,你如同鸡树林中的一只鸡一样默默无闻
冬夜 请看长江水,悠悠不待君。 薄寒生永夜,朗月破浮云。 野草空教舞,山羊自结群。 斜风灯影外,天籁不堪闻。 注释: 1. 请看:请看那长江流水,悠长而不停歇。 2. 薄寒生永夜:在微冷的夜晚中,薄寒带来了无尽的静寂。 3. 朗月破浮云:明亮的月亮穿透了厚厚的云层。 4. 野草空教舞:野草在月光下独自起舞。 5. 山羊自结群:山羊自由自在地聚集在一起。 6. 斜风灯影外:斜风拂过灯影
冬夜 拨火青宵听煮茶,兰灯烧落玉虫花。 月明当户清如昼,霜气凝庭静不哗。 冻折冰弦惊睡鹤,寒生风树起啼鸦。 幽人不尽松窗兴,坐送清阴下碧纱。 注释: 1. 拨火:点燃柴火取暖。青宵:夜晚。煮茶:烹煮茶叶。兰灯:指用兰花制作的灯笼。 2. 烧落:凋谢落下。玉虫花:即桂花,常在秋天开花。 3. 月明:明亮的月光。当户:面对着窗户。清如昼:明亮得像白天一样。 4. 霜气:霜冻的气息。凝庭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冬夜何如永,寒天未肯明。 - “何如永”表达诗人对长久夜晚的感慨或期待; - “寒天未肯明”描绘了冬天寒冷而天空不亮的天气情况。 2. 穿帘残月影,欹枕远鸡声。 - 描述月光穿透帘幕的景象; - 通过“倚枕”和“远听”表现诗人在寂静中感受时间流逝的情景。 3. 仙梦宁关达,微吟自解酲。 - “仙梦”暗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梦,可能象征着心灵的某种追求; -
冬夜 独坐高峰上,双眸寒夜中。 乾坤容我拙,今古与谁同。 入望青山旧,当怀明月空。 何人知此意,冷冷忆卢公。 注释及赏析 1. 首联:独坐高峰上,双眸寒夜中。 注释: - 独坐高峰上:描述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山峰之巅,象征着孤独或是沉思的状态。 - 双眸寒夜中:形容夜晚的景象,用“寒”字描绘出月光下的寒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清冷。 2. 颔联:乾坤容我拙,今古与谁同。 注释:
【注释】 1.“群生”:这里指草木。候变:指时令的变换,即节气的变化。2.“久寂亦心惊”:长时间没有声音也会使人感到恐惧。3.迹作随乡客:踪迹像跟随故乡的客人一样,四处流浪,到处漂泊。4.逼岁情:逼迫着人去感受年岁的变迁,即岁暮思归之意。5.空花宜冷发,孤月带寒明:形容花朵在冷风中绽放,月光映照下明亮皎洁;暗喻诗人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6.欲问江潮意:想要询问江水流动的意味。江潮,指长江之水。7
诗句释义 1 落日下平原,幽斋向昏黑。:夕阳西下,映照在平坦的平原上,我独自一人在幽静的书房中,四周已陷入昏暗之中。 2. 朔风四座来,寒月澹无色。:寒冷的北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而月光也显得黯淡无光。 3. 青灯辉耿耿,形影在空壁。:在这昏暗的环境中,唯一的光源是一盏青色的灯,灯光闪烁不定,映照出自己的影子,孤单地映在墙壁上。 4. 时方畏严凝,兀坐起未得。:时间正值严冬时节,天气寒冷而压抑
《冬夜怀人》 注释: 烟锁凝尘四壁空,青灯欲烬夜溶溶。 凉声度竹风如雨,碎影摇窗月在松。 病枕萧条闻永漏,草堂摇落已深冬。 不堪酒醒凄然地,抚景怀人意万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色和抒发思念之情的诗歌。首句“烟锁凝尘四壁空,青灯欲烬夜溶溶。”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寒冷的夜晚,烟雾笼罩着四周的墙壁,给人一种空寂的感觉。接着,诗人用“青灯欲烬夜溶溶”来渲染夜晚的氛围
诗句解析 冬夜 - 高阁:指的是高处的楼阁,通常用于比喻或象征。 - 寂已夕:指夜晚已至,十分寂静。 清阴淡如雾 - 清阴:指夜晚的凉爽和宁静。 - 淡如雾:形容夜晚的月光像轻烟一样朦胧。 林塘正寥落 - 林塘:通常指园林中的池塘和树木。 - 寥落:形容景物稀少,无人欣赏或关注。 霜月转幽素 - 霜月:指寒冷的月光。 - 幽素:指月亮的颜色或状态,常带有幽静、冷清的感觉。
冬夜 抱病何当差,兴怀总可怜。 多愁醒似醉,不寐夜如年。 灰冷消馀烬,衾寒怯故绵。 固穷吾道在,肯为别情牵。 注释: 1. 抱病:形容身体不适或疾病缠身。 2. 何当差:何时能够好转或痊愈。 3. 兴怀:心情或情绪的波动。 4. 可怜:感到惋惜或遗憾。 5. 多愁:由于忧愁过多而变得难以抑制。 6. 醒似醉:形容因为忧愁而感觉像是喝醉了一样。 7. 不寐夜如年:形容整夜不能入睡
【注释】 冬夜:冬夜的景色。 宝篆沈烟白:宝篆,指用金、银、玉石等制成的印章;沉烟,形容炉火熏得烟雾缭绕。 银屏焰烛红:银屏,指帐幕;焰烛,指蜡烛。 不知窗外雪,撩乱拨春虫:撩乱,扰乱;春虫,即蟋蟀。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前两句写冬夜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的感情。 首句“宝篆沈烟白”,宝篆,指用金、银、玉石等制成的印章。这里用宝篆比喻灯火。沈烟,形容炉火熏得烟雾缭绕。宝篆沉烟白
【解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冬天寂静的景物的诗。“玉井无声”写冬夜之静,“户已扃”写冬夜之寂。一、二两句是实写冬夜的景色。三、四两句写诗人在书窗下寂寞地度过这寂静的夜晚。“冻影梅花伴夜灯”,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清幽。 【答案】 冬夜 (宋)李觏 玉井无声户已扃, 一庭霜月冷如凝。 谁怜寂寞书窗下, 冻影梅花伴夜灯。 译文: 寒夜中院门关闭,寂静无人
《冬夜》 漫漫冬夜长,荧荧孤烛光。 山人自无寐,况栖修竹房。 修竹夜淅沥,萧洒吟寒螀。 朗月照户庭,鸣泉归故塘。 别叶弃寒风,馀芳委严霜。 东壁正中昏,振衣起徬徨。 徬徨岂有他,望道吁升堂。 悠悠岁云暮,遐哉犹面墙。 寸阴与弹指,久近不可量。 千古在须臾,安得不悲伤。 译文: 漫漫的寒冬夜晚漫长,只有孤单的火光。山中的隐士自然无法入睡,何况是居住在清幽的竹林之中。竹子在夜里发出淅沥的声音
【注】 首冬:初冬;霁:雨止天晴。 素波:月光;皎皎:明亮的样子。 参星:北斗七星;临:接近,指在天空中出现。 款漏:古代计时器具,铜壶滴漏;咽:水声。 兰膏:蜡烛;婆娑:摆动、摇曳。 暝坐:黄昏时坐在室内;谢烦嚣:谢去烦忧杂念。 大化:自然规律;浪形骸:随遇而安,不拘形式。 寄寓:寄居;能几何:能有多少呢? 保真原:保持真情实性,不为外物所动。 无令:不要让;委尘莎:使尘埃落满。 【赏析】
《冬夜》 释义: 1. 夜坐无他事,危居拥布袍。 —— 在寒冷的冬夜,诗人独自一人静坐,没有其他事情打扰,只能围坐在破旧的布袍中取暖。 2. 断编翻竹简,残火爇松膏。 —— 手中拿着折断的书卷,翻着竹简上的字句,用燃烧松木制成的灯芯来点燃蜡烛。 3. 寒暑双车毂,生涯一羽毛。 —— 寒暑交替如同车轮的轮轴,而人生就像一根微不足道的羽毛。 4. 涓埃浑未报,素食愧吾曹。 ——
【注释】: 伏案:指读书写字。 适:正巧,恰好。 励学:勤于学习。 贫觉镫边(dēng biān)书有味:灯芯燃烧的火苗把书页照亮,感觉书香扑鼻。 寒生夜半足先知:脚冷了才知道天已经黑了。 是时老母坐相课:那时母亲坐在旁边教导。 端为缝衣睡更迟:为了给母亲缝衣而睡得更早。 已矣: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 无报答:没有报答的机会和条件。 将:将要,就要。 呜咽(wū yè)
冬夜 我翁客授不家食,岁晚归来课艺勤。 未必誉儿真有癖,尝因对客命为文。 科名原不关吾道,著述何当慰府君。 此日镫前惟有泣,传家一集并遭焚。 注释: 1. 冬夜:冬天的夜晚。 2. 我翁:我的爷爷。 3. 客授不家食:客人给予的饭食没有在家里吃。4.岁晚:指年终,岁末。5.归来:回到家里。6.课艺:教授艺术或技艺。7.未必:不一定。8.誉儿:夸赞自己的儿子。9.曾因:因为。10.对客:招待客人
【注释】 负手苍茫:形容愁闷之状。两鬓斑白:指年老色衰,形容诗人对世事的失望。 呵天若云气:指责骂如云烟般散去。四十五年:作者自指,言其年已五十七岁。 福安书至:指福安的家信到来。江南一日平:希望江南战事平息。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端平初年(1234年)冬,时值金兵南犯,诗人因忧国而发此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悲凉,是一首感伤时事之作。 首联“负手苍茫绕室行,也知两大最无情”,诗人以负手而行
冬夜 入夜轻寒渐觉加,霏微凉露湿窗纱。 雁声嘹亮砧声急,梅影参差竹影斜。 半幅云笺抄旧句,一炉松火煮新茶。 此中何物多清趣?几缕炉烟篆月华。 注释 1. 入夜轻寒渐觉加: 随着夜色的加深,感觉到夜晚的寒冷逐渐加重。 2. 霏微凉露湿窗纱: 细雨蒙蒙,凉爽的露水使得窗纱都变得湿润。 3. 雁声嘹亮砧声急: 大雁在天空中飞过,发出清脆的叫声;而远处传来的捣衣声也显得急促。 4. 梅影参差竹影斜: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冬夜景色的刻画,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冬夜景象,后四句写思乡之愁。首联“耿耿兰缸暗,沈沈夜气清”意思是说:寒冷而幽暗的兰缸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夜晚的气息格外清新。颔联“梦回残漏永,月在半窗明”的意思是说: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深夜,月光从半边窗口射来,洒在屋里一片明亮。颈联“乡思兼愁思,砧声复雁声”的意思是说:乡愁和离愁交织在一起
冬夜 杯空炉火尽,深夜一镫残。 雪影疏窗白,风声晓漏寒。 俗缘居近市,贫尚食充箪。 惭愧青毡破,终宵感百端。 注释: 1. 杯空炉火尽:杯子空了,火也烧尽了,形容夜深人静。 2. 深夜一镫残:深夜时分,一盏灯已经快要熄灭了。 3. 雪影疏窗白:窗外的雪花落在窗户上,显得一片洁白。 4. 风声晓漏寒:早晨的风声和漏壶的声音,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5. 俗缘居近市:世俗的缘分让我住得离市场很近。
【注释】 冬夜:指冬季的夜晚。 半夜:深夜时分。风小雪残,形容天气寒冷。 北斗:即北斗星,中国古代将天空划分成十二等分,称为“辰”,把其中七颗亮星连成一条直线,称为“斗”。北斗七星就是从天枢到摇光的七颗星。挂阑干:挂在栏杆上。阑干是古代建筑上的木制栏杆。 岑寂:寂静无声。 万籁:各种声音。籁,本意指孔洞中的风声,后来也用来泛指风声。 月影寒:月光照在地上,形成一片冰霜,显得格外清冷。 赏析:
冬夜 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 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动有芒。 遥怜诸将士,雪夜戍氐羌。 注释: 1. 班马肃清霜:指马匹在冬夜中踏着霜冻的地面前行。班马即战马,这里形容战马在雪地中行走的样子。 2. 严城暮色凉:指夜晚的城墙被夜色笼罩,显得格外寒冷。严城即坚固的城墙,这里形容城市的防御设施。 3. 镫青一电瞬:意思是说镫子发出的光亮如同闪电一般短暂而明亮
冬夜 入室岩威冽,冬闺蜡炬残。 香浮梅影瘦,云冻雁声寒。 指冷抛棋久,愁多借酒宽。 深宵清不寐,拈韵坐更阑。 注释: - 入室岩威冽:进入室内的岩石显得非常寒冷。 - 冬闺蜡炬残:冬天的房间里,蜡烛已经燃烧到了尽头。 - 香浮梅影瘦:梅花的影子在香气中显得更加纤细。 - 云冻雁声寒:天空中的云层被冻结,大雁的声音也变得寒冷。 - 指冷抛棋久:因为手指冰凉,所以扔了很长时间的棋子也没能停下来。
【注释】 1. 冬夜:冬天的夜晚。 2. 含颦(zhēn):皱眉,指愁眉紧锁的样子。 3. 私心:指个人的心思、情感。 4. 自不寐:自己睡不着。 5. 倩(qǐn):请。君知:知道你。 【赏析】 《冬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独自坐着却无言以对,只有默默地皱眉沉思,以及无法入睡,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的心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注释】 1. 冬夜:冬日的夜,即冬景。 2. 冥冥:昏暗貌。 3. 空:指空旷。 4. 古涧:古老的溪涧。 5. 荒草:荒芜、杂草丛生。 6. 无幽径:没有小道。 7. 衰兰:凋谢的兰花。 8. 徙倚:徘徊不前的样子。 9. 短长亭:即“短亭”,是供人休息或投宿用的临时建筑物;“长亭”则是设在道路旁边供行人休息的亭台。 【赏析】 《冬夜》一诗以写景为主,描写了一幅寂静而清冷的冬景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冬夜”,是要求学生翻译诗歌。翻译诗歌时,一定要先理解诗意,根据语境揣摩字词意思,然后再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和意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虚词、助词和固定句式的正确使用,做到准确全面。此诗前两句写冬夜的景色;后两句写扫了庭中的霜,却留下了月光伴照着明亮的庭院。全诗句式整齐,意境高远。 参考译文: 夜已深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冬夜景致和感受的诗。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入夜轻寒渐觉加,霏微凉露湿窗纱。 这句描述了夜晚降临时,天气逐渐转凉,细微的凉意透过窗户渗透进来,使窗纱都感到湿润了。 雁声嘹亮砧声急,梅影参差竹影斜。 这里通过雁的鸣叫声和砧石声,表现了冬日特有的寂静与寒冷氛围。梅花影子参差不齐,而竹子的影子则斜斜地投在地面上。 半幅云笺抄旧句,一炉松火煮新茶。 诗人用“半幅云笺”来比喻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夜的景象。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山石城沙带雪痕,大寒天气易黄昏。 注释:山石和城沙上覆盖着雪花的痕迹,说明天气很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昏时分。 2. 空庭有月鸦翻地,秃树无声风在门。 注释:庭院里月光明亮,乌鸦在地上翻飞,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发出声音,给人一种寂静而孤独的感觉。 3. 旅雁何时还海上,梅花昨夜梦篱根。 注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归巢的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