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风,去时雨,萧萧飒飒春江浦。
欹欹侧侧海门帆,轧轧哑哑洞庭橹。
江行
介绍
。
对不起,我不会用这个词语。
《江行》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江行万里去无边,
烟水茫茫见不来船。
欲问前村何处有?
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图景。作者通过“江行”这一特定的旅程,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场景。”千里江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旅途的向往与期待;而”烟水茫茫”则营造出一种辽阔无垠、空旷寂寥的感觉。
诗中,“欲问前村何处有?”一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疑惑与渴望,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地方。“白云深处有人家”暗示了隐居生活的理想和宁静的乡村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江行》是一首富有意境、情感丰富的
相关推荐
注释: 江行:即江上行船。 来时风,去时雨,萧萧飒飒春江浦。:形容江上景色多变。 欹(qī)欹侧侧海门帆,轧轧哑哑洞庭橹。 斜倚着的帆,轧轧声的水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上行船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来时风,去时雨”写舟行途中风和雨的变化。次句“萧萧飒飒春江浦”,描绘了春天的江面波光粼粼、柳絮飘飘的景象。第三句“欹欹侧侧海门帆”,描写帆船在江面上的摇曳姿态。第四句“轧轧哑哑洞庭橹”
【注释】 繁阴:浓密的树荫。洲:水中的小岛。落:飘。飞浦:飘落在江中的树叶。萧萧:形容船帆的声音或风声。楚客: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谗被流放,后投河自尽。这里以“楚客”代指屈原,也借屈原自喻。暮:傍晚。寒:冷。江雨:江上的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在渡口所见之景。首联写渡口的景色,颔联写渡口所见之人,颈联写渡口所见之物,尾联写渡口的感受之情。全诗意境优美
【注释】 江行:即《江上》诗。菰(gu )叶:一种水生植物,又称“茭白”。 楼影浪花中:指江上的楼阁倒影在浪花中,像水中的景物一样。 醉帆张数幅:指酒醉的船帆张开了数片。 唯待鲤鱼风:意思是等顺风航行。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江上行舟所见景色以及诗人的心境。首句写酒旗飘动在水上,第二句写船上楼阁倒影在浪花里,第三句写船帆张开了数片,第四句写等顺风航行。 这首诗以“江行”为题
【注释】 四无际:四周一片水色,看不到边际。异方意:月亮在异乡照人,别有一番意味。吴歌令客愁:吴地的歌谣使游子感到忧愁。乡园:家乡的园林;碧云:形容湖上云层像青色的云一样飘浮。兄弟渌江头:兄弟在渌水边。渌水:湘水。牛斗:指牵牛星与织女星。 赏析: 《江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三年(744)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时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前两句写泛舟夜泊之景,后两句写羁旅思乡之情。全诗构思精巧,意境雄浑
【赏析】: 江行 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 注释: 大江:长江。武昌:今湖北鄂州一带。户家:指人家的门户。 梦为蝴蝶也寻花: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在花丛中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诗人心情的小诗。 首句是说长江横抱着武昌城,城角上斜立着一棵杨柳树,城外有一片美丽的鹦鹉洲。“斜”字用得生动传神,把武昌城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第二句是写春天的早晨
【注释】 烟花:指烟花柳巷。鸬鹚(nú cí)港:在江州。汉水:指汉江。惊:惊动,使吃惊。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流寓汉阳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故园的深情怀念。 首联“烟花已入鸬鹚港,画舸犹沿鹦鹉洲。”写诗人行舟汉江时所见的景色。“烟花”指烟花柳巷。诗人乘着一只装饰华丽的小舟沿着汉江缓缓行驶,看到前面就是烟波浩渺、杨柳依依的汉江口——鸬鹚港;接着又驶到鹦鹉洲,那是当年屈原流放的地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识记和理解课内外的名篇名句,还要对课标推荐的名著、古诗词及重要的典故要有所了解和识记。对于此类型题目,考生需在平时加强背诵默写。此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例如“江行”的意思是漂泊在外病难任,逢人泪满襟。关东多事日,天末未归心。夜雨荆江涨,春云郢树深。殷勤听渔唱,渐次入吴音。”“江行”的意思是
江行 浪蹙青山江北岸,云含黑雨日西边。 舟人偶语忧风色,行客无聊罢昼眠。 争似槐花九衢里,马蹄安稳慢垂鞭。 注释: 1. 浪蹙青山江北岸:形容波浪拍打着青山的东岸,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2. 云含黑雨日西边:天空中布满乌云,雨水在西边落下,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3. 舟人偶语忧风色:船上的水手们偶尔交谈,谈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天气。 4. 行客无聊罢昼眠:旅行中的旅客感到无聊
【注释】 霞低:指夕阳西下时,天空云霞映在水面之上。 水远:指夕阳照得江面很远很远。 碧翻红:指江上晚霞映红了江水,像碧波翻卷,红花点缀。 一棹(zhào):指船,棹是船桨,泛指船。 说示北人应不爱:意思是告诉北方的人不要爱。 锦遮泥健马追风:意思是用华丽的彩缎装饰的骏马在泥地中疾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江上的景色和游船上的行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霞低”点明时间是在傍晚
【注释】 潇湘:指湖南,因地有湘水潇水,故称之。 呕哑:指船桨声。 高岫:高山。 归鸿:大雁。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汀洲:水中沙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湖南作客时写的。诗中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首联“潇湘无事后,征棹复呕哑”,意思是说潇湘无事之后,征船的桨声又响了起来。潇湘,即湖南,因地有湘水潇水而得名。“征棹”,指出征时的船只。“呕哑”形容船桨声
江行 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何时洞庭上,春雨满蓑衣 注释: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家乡的距离越来越远,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的景象,月光寒冷,花露浓重,江水傍晚时分烟雾缭绕。峰直帆相望,沙空鸟自飞。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船时看到的景象,山峰直立,帆船相互映照
诗句解析: 1. 日日看山好,山山山色苍。 - “日日看山好”表达了诗人每日观山的愉悦心情。 - “山山山色苍”描绘了连绵不断、颜色深沉的山脉。 2. 忘机鸥下早,恋厩马行忙。 - “忘机鸥下早”意味着在清晨,鸥鸟忘却了机巧,自由地飞向水面。 - “恋厩马行忙”描述了马匹被缰绳束缚着,显得有些忙碌。 3. 松晓清风湿,荷秋流水香。 - “松晓清风湿”描绘了早晨松树下,微风拂过带来清凉的感觉。 -
解析: 1. 诗句与译文对照: - 暮云含雨意,江路转凄清。 - “暮云”暗示了天气的阴沉和即将到来的变化。 - “含雨意”表明云层中可能含有雨水,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 “江路转凄清”描绘了因天气变化导致的江边景色的凄凉。 - 译文:“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江边的小路变得格外冷清。” 2. 注释添加及赏析: - 江行 - 描述了作者在江边行走的情景。 3.
诗句释义: 1. 江陵白鱼如斫玉 - 此句描绘了江陵的白鱼如同经过精心雕刻的玉石一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江陵白鱼的美。 2. 挂席独去风日寒 - 此句表达了诗人孤独地离开家乡,独自面对寒冷的风和日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封题两瓮寄白发 - 此句表示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两瓮中,希望这些情感能够传达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表达他们对诗人的关心和怀念。 4. 儿涯不是作鱼官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及赏析诗句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江行”是诗题。首联写秋光照耀着江上,游人的心情也随着景色的变幻而起伏;颔联描写诗人在洞庭湖边濯足饮宴,借以排遣心中的孤寂,然而空荡荡的湖面上只有白云飘浮而已;颈联写妻子不在家,丈夫不回来,自己只好对着空白的云彩叹息。 【答案】 译文: 秋色笼罩江上,泛舟游人心情也随景变化
【注释】 泸南道:指今四川省的泸州市。剑西:即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桃花浪生:指春天江水涨起,浪花翻涌。百丈牵舟:百丈,形容船行快。上:指靠近。春水:春天的江水。三尺为邦:古时以“一尺”为十寸,故三尺约合三十寸,这里比喻蜀地狭窄。圣时:圣明的时代。平芜:平坦的草地。细麦绿相映:细长柔软的麦苗与绿色相衬映。老树杂花红已衰:枯老的树木和各种野花都已经凋谢。峨眉山月:峨眉山的月亮。今始见
【注释】 江行:泛指在江河上航行。 长航驾浪入烟空:长航,指长途航行;驾浪,乘风破浪;入烟空,指进入烟雾迷茫的水域。 大醉高吟天地中:大醉,指畅饮;高吟,大声吟咏;天地中,指宇宙之间。 快事平生未曾有:痛快的事,平生不曾经历;快事,快乐的事。 渡江才得一帆风:渡江,指从江南渡过长江到江北;才,刚刚;得,获得;一帆风,指顺风而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注释: 南讹:江南地区。袗絺重茧:指身上穿的衣服很厚,像裹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所以出汗后感觉湿透了。 赏析: 《江行》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南方和寒冷的北方之间的行走经历,以及他在旅途中的感受和体验。全诗以“江行”为主题,通过对比南方的炎热和北方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首句“南讹溽暑方流汗,北陆凄风已裂肤”
江行 贪婪观赏湘江景色,我手执蓬窗轻轻扪抚。沙洲上留下鸟的脚印,石头上刻着水流的痕迹。大树多遮挡庙宇,稀疏树林间露出村落。芦花漫天无际,美酒盈樽心自慰。 注释: 1. 贪看:贪婪地观看。 2. 蓬窗:破旧的窗户。 3. 扪抚:用手抚摸。 4. 沙陈(zhōu):沙滩上堆积的泥沙。 5. 石带:指河岸上的石头,上面有水迹。 6. 弥望:到处都是。 7. 消得:不值得、用不着。 赏析:
霜清月冷雁声秋,今古江流不尽愁。 风卷芦花漫雪里,夜深鼓棹落汀洲。 【注释】 1. 霜清月冷雁声秋:霜降,月光清冷,大雁南飞,发出秋天的声音。 2. 今古江流不尽愁:今天的人们和古代的人们在长江上往来奔波,但心中的忧愁却是无尽的。 3. 风卷芦花漫雪里:风吹过,芦花漫天飞舞,飘落在雪地上。 4. 夜深鼓棹落汀洲:夜晚深沉的时候,摇桨划船进入水中的小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上夜景的诗
江行 碧草已堪剪,长江二月头。 林深藏宿雨,岸豁聚春流。 潮背燕支浦,山横桑落州。 松醪欺客病,易醉苦难投。 注释: - 江行:即《江南行》,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篇。 - 碧草已堪剪:指春天到了,草木开始生长,可以采摘来制作草鞋。 - 长江二月头:长江在二月中旬时开始解冻,江水流势较大。 - 林深藏宿雨:形容春天雨后林木茂密,雨水滴在树叶上形成一层水珠,使得树木显得更加翠绿。 - 岸豁聚春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江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移舟次北渚,风水亦有说。 移船停靠在北岸的小洲上,这里有关于水风的解释。 隐几见群山,昂头看新月。 坐在小桌旁观赏周围的群山,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新月。 田舍烟微茫,江船火明灭。 远处的村庄烟雾缭绕,江上的船只灯火闪烁。 夕阳归鸟尽,入夜人语绝。 太阳落山后,归巢的鸟儿已经消失;入夜之后,人们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 劳生间忧虞
【注释】 江行:即《江南行》,是乐府旧题。 急橹:急促的船桨声。鸣:象声词,形容船桨声。鹅鹳:鹅鸭。 喧滩:滩声如雷。 鼓鼙:军鼓。 风随山曲折(曲折:弯弯曲曲):指江水因山势而曲折蜿蜒。 浪高低:浪花起伏。 春浅霜连夜:春天已深,但霜气未退,故连夜有寒意。 天随月半溪(随、溪:动词。随:随着。)天幕低垂,月色映照着半条小溪。 嵯峨如许石:如此高峻的山峰。嵯峨,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注释】 卷:弯曲。纤:细长。崖形:指江岸的山石峭壁。断:陡峭。开帆:指扬帆,泛舟。浦意孤:指船行在空旷的水面上,显得孤单无依。长天:指浩渺的天空。低:迫近。去鸟:飞鸟。落日蘸平湖:落日的余晖洒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渺渺千:茫茫无边。年梦:指人生短暂,如梦一般。万化途:万物变化的道路。倚篷成晤叹:倚靠在船篷上,叹息人生短暂,像做梦一样。渔唱:渔民的歌声。菰蒲:水生植物,此处代指湖边。赏析
《江行》,南宋诗论家严羽的作品。该诗以“江行”为题,描绘了诗人在江上行程中的所思、所感和所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天色已晚,蒹葭苍茫之外,心中充满旅途的遐想。 -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残存的雪花与飞散的鸿雁似乎断了联系,新月升起带来了水面上的潮声。 -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天空仿佛到了水的尽头,船儿随着树梢在水中前行。 - 离家今几宿
霜清月冷雁声秋,今古江流不尽愁。 霜降之后,月色清冷,江面上传来了凄凉的秋雁叫声。 风卷芦花漫雪里,夜深鼓棹落汀洲。 风吹过芦苇,芦花飘散在漫天大雪之中;深夜时分,船夫敲打着船桨,在雪覆盖的汀洲上前行。 注释: 1. 霜清月冷雁声秋:霜降,意味着天气变冷,月亮清冷,秋天的雁叫声回荡在耳边。 2. 今古江流不尽愁:今古,指古今,表示时间之长;江流,指江水流动;不尽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
江行 诗中描绘离愁别绪与自然景观交织之美 1. 诗句赏析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2. 作者介绍 - 严羽,宋代著名诗论家。 3. 创作背景 - 《江行》为严羽在江南游历期间所作。 4. 主题思想 - 表达离愁别绪与自然景观交织之美。 5. 艺术手法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意。 6. 名家点评 -
江行 渺然寒水上,四望尽无涯。 沙迹迎潮没,天形接海垂。 坏衣汀霭湿,疏磬苇风吹。 今夜犹船宿,还应与月期。 【注释】: 江行:即江上泛舟。渺然:遥远、空旷的样子。 四望:四面眺望。尽无涯:无边无际。 沙迹:指沙滩上的足迹。迎潮没:随着潮水涨落而消失。 天形:指天空的形态。接海垂:和大海相连。 坏衣:破破烂烂的衣服。汀霭(dīnǎi):雾气。 疏:稀疏。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此指风声。苇风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以“江行”为题,抒发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首句“悠悠行客渐黄昏”,点明时间和地点。黄昏时分,游子乘船沿着江边行进,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时间已过中夜时分。此时,夕阳已经落山,天色逐渐昏暗下来。“悠悠行客”指的是行走在江边的旅客。 次句“隔浦人家已掩门”,进一步描绘了江边景象。游子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渡口旁的岸边。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户人家
【注释】 江行:即“江行万里路”的简称。孤鸿啼月有微霜,指诗人在江边遥望故乡,而自己却身在他乡。十年踪迹浑无定,指作者在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漫长岁月里,始终漂泊不定。莫更逢人问故乡,指作者希望人们不要询问自己的故乡,以免勾起思乡之情。 译文: 江水悠悠地流淌,我的旅途漫漫且漫长。孤独的大雁在明月下哀鸣,仿佛还夹杂着一层薄薄的霜。我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已经度过了十年的时光,但我一直漂泊不定
江行 越江兰桨晓春移,宿雨初收水满堤。 处处引童耘旧陇,家家牵犊试新犁。 桃花带晕红犹浅,柳叶拖金绿未齐。 客路正愁行不尽,玉莎丛里鹧鸪啼。 注释: 1. 越江兰桨晓春移:越过江面,用兰花装饰的船桨在清晨的春光中移动。 2. 宿雨初收水满堤:昨夜的雨水刚刚停止,河水涨满了堤岸。 3. 处处引童耘旧陇:到处都有孩子们在耕作着他们曾经耕种过的田地。 4. 家家牵犊试新犁:每个家庭都拉着牛车
江行 缓步沙头散晚愁,行随流水向东流。 山吞落日红垂没,树接飞云白暂留。 暝色入林天向夕,凉风飘叶景初秋。 闲中却忆沧浪叟,高卧忘机对白鸥。 译文: 在沙洲上缓缓步行散去一天的忧郁,随着流水向东流淌。 山峰吞没了夕阳,红色的余晖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树木连接着流动的白云,暂时停留在天空中。 夜色渐渐降临,树林中的光线暗淡下来,初秋的气息随着凉爽的微风飘荡。 闲暇之余想起了那位沧浪叟
【注释】 翠竹白沙村径:翠竹丛生的小路,白色的沙滩。 落霞飞鹜(wù)江天:晚霞映照在飞翔的野鸭之上。鹜即野鸭。 倚杖夕阳影里:拄着拐杖,在落日余晖中漫步。 闲看江上归船:悠然地观看归航的渔船。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时,他退居江湖,过着隐居的生活,常驾一叶扁舟,在江南水乡漫游。这首诗就是他在漫游时写的。 首句“翠竹白沙村径”,点明地点是江南水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
【注释】 宿雨:隔夜的雨水。晨初霁:清晨刚刚放晴。春云:春天的云。午:中午。浦烟:江边的烟雾。笼过鸟:笼罩住飞过的鸟。沙涨:沙洲涨潮。起眠鸥:从水中浮起的鸥鸟。鱼舠:捕鱼用的小船。隐隐:隐约。依依:依恋的样子。岛树:小岛周围的树林。 赏析: 首句“宿雨晨初霁”,写早晨雨停天明的景象,点出时令,烘托出诗人的愉悦之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这句诗正暗合此意。
【注释】 江行:指沿长江航行。风雨:比喻困难。日日随风雨,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生活。迎风帆不悬:意思是说虽然有顺风,但船帆并不张开。蛟龙欢出没:形容江中鱼虾活跃。鸥鹭剧连翩:指水鸟在江上飞舞。淅淅:形容细雨的声音。冥冥:形容天色昏暗。万山:指长江三峡一带的山脉。心目破:指看尽了三峡的山水。撇漩:指江水急流翻滚。谁忍向湖烟:指谁愿被风吹到雾气笼罩的湖面上去。 【赏析】 首联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
江行 积霭晴光敛,长江浪势催。 风生鸢鹭渚,日落凤凰台。 山自东南出,帆分远近来。 平生观海意,心折鬓毛摧。 注释: 1. 积霭晴光敛:积云和晴朗的阳光逐渐消失。 2. 长江浪势催:长江的水波汹涌,推动着船只前进。 3. 风生鸢鹭渚:风带动了鸟儿(鸢鹭)在江中的小洲上飞翔。 4. 日落凤凰台:太阳落山,映照在凤凰台上,仿佛凤凰在飞翔。 5. 山自东南出:山脉从东南方向延伸出来。 6.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客路春应尽,神州梦正长”的意思是:客行的路已到尽头,祖国的梦想才刚刚开始。 此句是说,自己虽然漂泊在外,但心系国家,梦想未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云依天阙迥,山入海门苍”的意思是:云朵依傍着皇宫的高远之处显得格外高峻
江行 江行才十里,戍鼓两边传。 犬吠红毛估,人惊白底船。 花添沽酒物,米是买鱼钱。 疍女休相笑,贫游不似前。 注释: - "江行才十里":行走在长江上,距离只有十里左右。 - "戍鼓两边传":边塞上的战鼓声远远传来。 - "犬吠红毛估":远处看到一些红色的动物在叫唤。 - "人惊白底船":人们因为看到白色的船而感到惊讶。 - "花添沽酒物":花朵增加了买酒的物品。 - "米是买鱼钱"
江行 白艚洋海至,香䑠澳门来。 雨势过龙媪,霞光起蚌胎。 潮争新旧水,酒酹浅深杯。 多谢波臣好,殷勤送客回。 注释: 1. 白艚洋海至,香䑠澳门来:白艚是古代的船只名,艚洋海是指从海上来到;香䑠则是澳门的名字。 2. 雨势过龙媪,霞光起蚌胎:龙媪是指龙王的母亲。 3. 潮争新旧水,酒酹浅深杯:潮指的是海水的涨落,新旧水是指新老的水流,酒酹指在酒杯里倒酒。 4. 多谢波臣好,殷勤送客回:波臣指船夫
【赏析】 江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有14首七绝。此为其中的第二首。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边景色;后四句写愁思之情与萋萋的芳草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友人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注释】 (1)“烟雨”句:指江面被细雨笼罩,显得冷清而空旷。 (2)“白鸥”句:指在江面上飞翔的白鸥孤零零地飞去飞来。 (3)“愁心”句:言愁绪随着萋萋的芳草,一半在春山之上
【注释】: 江行:即《江南行》;滩声:指长江的急流和滩声;不眠:无法入睡。水禽催起:水鸟在江边鸣叫,催促着人们起床。欲归田:想回家去种田。村村车水:到处都有人在赶着车运送水。乘春涨:趁着春天涨水的时候。袯襫前:穿着衣服在前头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他在旅途中听到江边的水禽在夜里鸣叫,便感到心烦意乱而无法入眠。他看到江边的水鸟在催促他早起,于是他就起身准备返回家乡种田了
【诗句释义】 1. 江行:泛指在江边行走。 2. 乱竹蒙茸两岸迷:乱竹茂密,遮住了两岸。 3. 水痕高与木棉齐:水面上的水痕比木棉树还要高。 4. 鱼花一夕乘雷雨:鱼儿和花瓣一夜都在乘着雷雨飘流。 5. 流出羚羊古峡西:从古峡谷流出。 6.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江边美景图,乱竹茂密,遮住了两岸;水面上水痕与木棉树相映成趣;鱼儿和花瓣一夜都在乘着雷雨飘流;最后,从古峡谷流出。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沙边不见有眠鸥,何处芦花著钓舟。 - “沙边不见有眠鸥”描绘了一幅寂静的江边景象,鸥鸟似乎已经休息,不再飞翔。这里的“鸥”象征着自由和安逸的生活态度。 - “何处芦花著钓舟”则是在寻找一种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在寻找一种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平静的地方。这里的“钓舟”可能暗示了一种隐居或者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 - 整体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江上人烟稀少、舟楫稀疏的画面。颔联描写江上行船渐行渐远,钟声渐去渐远,帆影渐隐渐淡。颈联写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天际,潮水伴随着月亮一起归去,寒意逼人。尾联写群山环绕,隐约可见长长的围子。此诗是一首七绝,作者在诗中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答案】 江行 渡口人争发,出江舟已微。 钟声离岸小,帆影逐星稀。 朔雁连云度,寒潮伴月归。 苍然山一带
【注释】 1. 丹阳:今江苏宜兴市。北固:即北固山,在镇江北。2.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3. 东去水逾急:指江流向东奔腾而去。4. 北来身渐低:指水位向北流,船身逐渐下降。5. 渔舟长宿火:指渔民的小船常常靠岸而宿。6. 客枕厌闻鸡:指旅途中的旅客听到鸡鸣声就会厌烦。7. 风景年年是:指每年的风景都是相同的。8. 妙句题:好的诗句。 赏析: 《江行》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物与诗人行程的七律
江行 山水美清妍,江行霁色鲜。 楼台分两岸,岛屿共千川。 柳色青迎路,花光红到船。 何须听箫鼓,啼鸟即繁弦。 注释: - 江行:指在江边行走。 - 清妍:形容景色清美、秀丽。 - 霁色:晴朗的天空色彩。 - 楼台:古代建筑的楼阁和平台。 - 岛:小岛或沙洲。 - 青:颜色,此处指绿色。 - 迎:迎接。 - 花光:花朵的颜色,红色。 - 繁弦:多音弦乐器,比喻声音嘈杂。 赏析:
江行 春色满江皋,悠悠泛小舠。 万花迎日丽,孤树出云高。 尽日只欹枕,有时聊染毫。 何如江畔女,犹有浣纱劳。 注释: - “江行”意味着作者在江河上航行时所创作的诗篇。 - 第一句“春色满江皋”,描述春天的景象遍布江岸,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 “悠悠泛小舠”,表达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江面上悠然自得的状态。 - 第二联“万花迎日丽”,描写了花朵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分外灿烂美丽。 -
【注】朝霞:早上的云霞。芦叶芦花:芦苇的叶子和花朵。漠漠:模糊,朦胧。 翻曙雨:黎明时下过的雨。初收:刚刚停。 沙树:沙滩上的树木。潮:指潮水。寒江:冷清的江面。 叠嶂:重叠的山岭。孤舟:孤独的小舟。渺渺:遥远,模糊不清的样子。生愁:充满忧愁。 赏析:这首诗是写秋景的。诗中描写了秋江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首联写清晨雨后江上的情景,点出“秋”字;颔联写秋江风烟、芦树、云彩的景色,渲染了秋天的气氛
诗句解释: 1. 风色挂帆好,舟人倚棹歌:描述了江上行船时的自然景色和船员们轻松愉快的状态。"风色"指的是海上或江河上的风向和风速;"挂帆"意味着船上的帆布被拉起,准备顺风航行。而“舟人倚棹歌”则描绘了船员们在航行过程中唱着歌曲,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觉。 2. 江光如绿酒,不饮奈君何:这里的"江光"可能指阳光照射在河面上的景象,类似于绿色的酒液在杯中摇曳生姿
【诗句注释与赏析】 江行 不作南游计,那知远客情。 滩争水碓疾,风叠布帆轻。 地势连闽越,山容幻雨晴。 行行殊未已,烟树总前程。 【注释解析】 1. 不作南游计:不计划南下游玩。 2. 那知远客情:怎料想会有远离家乡的客人情感。 3. 滩争水碓疾:在湍急的河滩上,水流争夺着水碓的石头而显得更加湍急。 4. 风叠布帆轻:风吹在帆上,使帆船变得轻松。 5. 地势连闽越:地势连接着闽越两地。 6.
《江行》 遵江泛轻舸,江浅挽仍推。 帆影流云度,滩声骤雨来。 川原寒自澹,钲鼓暮相催。 借问天边雁,南飞几日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行中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一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复杂情感。诗的前四句主要描述了诗人在江上的泛舟体验。首句“遵江泛轻舸”,表明了作者正沿着江水航行,船只虽轻,却依然能够顺利前行。第二句“江浅挽仍推”,则描绘了江水浅显的情况,尽管船被推动
江行 霞彩收晴色,澄波媚夕晖。 饥鹰奔树冷,沙樢触人飞。 墩叟迎儿出,乡童负犬归。 少年饶酒力,何事怯寒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边景色,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的情趣。下面是对每一句的具体解析: 1. 霞彩收晴色,澄波媚夕晖。 - 霞彩:天空中晚霞的光辉。 - 收晴色:晚霞渐渐收起其色彩,将天空染成一片柔和的色彩。 - 澄波:清澈的江水。 - 媚夕晖:夕阳的光芒映照在江面上
江行 止为偷闲狎鹭鸥,扣舷歌唱出沙洲。 又从别浦寻幽兴,观采荷花女伴游。 注释: 江行:江上行船。 止为偷闲:为了寻找一点闲暇时间。 狎:接近;亲近。 鹭鸥:水鸟。 叩舷:敲击船舷。 唱:歌唱。 出沙洲:在沙洲上行走。 又从:又向。 别浦:偏僻的水流。 幽兴:深远的兴致。 观:观赏。 采荷:采摘莲蓬。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次江行的所见所闻。诗的前两句“止为偷闲狎鹭鸥,扣舷歌唱出沙洲”
解析与注释: 1. 诗句释义: - "江行" —— 描述了在江河上行进的情景。 - "沧江人独往" —— 沧江,指广阔的江河,独自一人在江上行走。 - "日厌橹声喧" —— 厌烦了橹(船桨)声的喧嚣和嘈杂。 2. 译文: 在宽广的江河中独自行走,每日对橹桨声感到厌烦。 3.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广阔江河上的孤独旅程,表达了旅行者对日常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注释】: 1. 江行:指诗人在船上行走。 2. 江行:即“行舟”。 3. 湘江(xiāng gōng):古地名,在今湖南东部和江西北部。 4. 暝:傍晚。 5. 猿啼楚岸秋:猿声哀婉地啼叫在楚国的边岸上,秋天的景致显得凄凉。 6. 客情千万种:指旅居异乡的心情多种多样。 7. 都付水东流:所有的情感都随流水向东流逝了。 【赏析】: 这首诗以月落、猿啼为引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行风景的诗。下面逐句解读: - 寺磬帆间落,鱼炊浦上通:描述了寺庙的钟声和渔船在河面上的情景。 - 夕阳山骨外,长路鸟声中:描绘了夕阳下山脉的影子以及长路上飞鸟的啼鸣。 - 草意随波绿,花情傍晚红:表达了花草随波起伏的颜色变化,以及傍晚花朵的颜色。 - 石泉清可掬,先饮有青虹:形象地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泉水,以及它在阳光下反射出的彩虹般的色彩。 译文: 寺钟声在帆影之间落下
注释: 江行:在江边行走。 家家渔网映回桥:每家每户的渔网都倒映在回荡的桥上,仿佛渔网在桥上铺成一张张网,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春水初生没树腰:春天的水开始上涨,淹没了树的一半。 客路江南烟雨里:旅途是在江南的烟雨之中。 绿芜芳草恨迢迢:满眼都是绿色的草地和花朵,却只能远远地望着它们,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行走时所看到的美景。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和动态元素
【注释】 寒凫:野鸭。陈词:对岸上的人们大声说话,形容喧哗。卷幔(màn):拉开窗帘。山:指江岸的山。听讼:指听诉讼。忙里得偷闲:忙于事务中得到了闲暇。 【赏析】 《江行》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江边景象,二、三两联写诗人在江边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忙”开头,又以“闲”结尾,表现了作者忙碌而又有闲情的生活态度。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江边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忙碌而又闲适的生活态度
【注释】江行:即江行杂诗。邮旗:指船的旗帜。百丈前:一百丈开外。野歌:指船上唱的曲调。相和:互相应和。引楼船:引导船前进。垂杨:杨柳。摇落:飘零,凋落。棠茇(táng bá):地名,在四川。何人:谁人。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长江中游地带的江上风景。首句“一片邮旗百丈前”是说,在江面上,有一面大旗迎风飘扬;第二句“野歌相和引楼船”说明船中有人在唱歌,歌声与船桨相和,使船前进
江行 夫首飞蓬妇亦然,一枝横桨棹渔船。 饥寒相对何惭色,愁是鲥鳇鱼鲊钱。 注释 首:《尔雅·释天》:“首,头也。” 《礼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本诗以夫妻比喻君臣,首指丈夫,飞蓬指妻子,一作“妇”。 何:如何。 对:面对。 惭:羞愧。 鲥鳇:即鲥(shī)鱼。 鱼鲊钱:鱼鲊,用鱼肉做的腌品,古代货币单位,十两为一钱
江行 景沔人家古岸隈,新堤百里屹崔嵬。眼前保障知何用,只道今无汉水灾。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江行景色和感慨的诗。“景沔”指的是江流的景致,“人家”则是指江边居住的人们。“新堤”指的是新建的堤坝,“崔嵬”则形容其高耸入云的样子。“眼前保障”可能是指眼前的堤防或保护措施,而“知何用”则是在质疑这些措施有什么用处。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当前情况的担忧,他担心由于没有发生洪水灾害,人们会认为没有必要建造堤坝
日落寒江四面红,画船犹趁晚来风。 注释:太阳落山后,寒冷的江面映衬着四周的红色,这时,一艘小船仍然在傍晚的微风中行驶(“寒江四面红”)。 乾滩才过闻箫鼓,不道横流正此中。 注释:刚刚经过干沙滩,只听见有箫鼓的声音传来,却不知道此时正是河水横流的危险时刻(“干滩才过闻箫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行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行途中的各种细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首句以日落为背景
注释:岸边的草丛上落满了霜,白草根在岸边铺开。早晨,溪边的老翁去打水,掩上了家门。我多么希望所有的乡村都能有良师益友,让百姓安居乐业,子孙兴旺繁茂。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江行”为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定、百姓安乐的深深忧虑。他首先描述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注释】 纱窗:纱制的窗户。晓曚曚:晨曦微明的样子。如此江天:指眼前的江面。夜欲风:夜晚就要起风。省:同“醒”,明白。顺逆:顺风与逆风。东:向东行船。 【译文】 早晨,透过纱窗看到天色渐渐明亮,如此美丽的江天,夜幕即将降临时就要风。我不明白什么时候要顺着风,什么时候又要逆着风,现在我只想从东边航行。 【赏析】 《江行》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江上行舟所见之景及所感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赏析表达。注意要抓住关键词,“鹭眠鸥尽可怜”,意思是说立在江边的白鹭、栖息江边的鸥鸟都不见了,可怜它们。“我行三日且江边”,意思是说我已经走了好几天了,还是停留在江边。“黄芦翠苇民生在,茅屋数家无早烟”的意思是黄色的芦苇绿色的苇子生长着,百姓们依然过着生活,茅草房子几座都没有升起炊烟。这几句是写景。 译文:站在江边的白鹭、栖息江边的鸥鸟都不在了,可怜它们
【注释】 江干:江边,泛指长江沿岸。 薄莫: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小村:小村庄。 却仆夫:使仆人回家休息。 天意不教闲懊恼:上天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一个人烦恼。 野猪湖:湖名,位于江西南昌市附近。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吉安(今属江西)知县时。 诗人在江边的一个小村里,晚上才到,借宿在农家。主人见诗人是外乡人,便安排他睡在客房,并嘱咐仆人去叫醒他。仆人去了,但迟迟不来,原来,这个小村庄离江边不远
【注释】 邮卒:驿卒。铃:古时驿站用铜铃报时,以声传信。州:指各州郡。文字:指公文、信札等书信。老予:诗人自谦之词。生财:增加收入,引申为聚敛财货。节财:减少支出,引申为节约开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首句“邮卒铃声破晓来”,描绘了邮卒在清晨时分,敲着铜铃,发出清脆的声音,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次句“几州文字一时开”,则描绘了随着邮卒的到来,各地的文书开始陆续到达的情景
【注释】: 苍茫:迷茫、朦胧。云树晚:傍晚时,云和树林笼罩着天空。一:代词,指船。荻(dí)花: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秋天变黄。切切:虫鸣声。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孤怀:孤独的情怀。迟留:逗留不进。是处:处处。山如画:山峰像一幅画。 【译文】: 天色已晚,朦胧的云与树木构成了一片苍茫的景色,我独自坐上小船,任凭荻花飘落在我的船上,秋色中江行。 岸上的虫子鸣叫阵阵,月儿已经升到了天空
【注释】 (1)正扬:扬起。 (2)帆流:船的航行。 (3)蒋山青:蒋山,在今南京钟山。江行见蒋山,故有“江行”之名。 【赏析】 此诗为饯别之作,是诗人于赴京途中与友人相送时所作。首句写风起,帆扬;二句写夜航中,星影闪烁;三句写友情深厚,不肯分别;四句写江行景色,以蒋山青翠点染江水,暗喻友情之深。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清丽。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京途中,与友人江行之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注释】 袁郎: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字延年。他自号“寻山乐土”,常在山间清咏,故称“清咏处”。征西:征西将军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尊称,这里指征西将军刘裕。江行:泛指江河行旅。 【译文】 我沿着长江边走,来到清咏的地方,月夜中遇见了征西将军。 我寂寞怜才的心情,空阔的江面上只有鸟儿自由地啼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开头两句,写诗人沿江而行,来到一个清幽的胜地
注释: 楚人菰米饭,越女芰荷衣。 风土将相近,家园犹未归。 译文: 楚地的人吃着糯米饭, 越地的女子穿着荷叶和荷花做的衣裳。 家乡的风俗和气候与这里相近, 但我还没有回到故乡
江行 暝色缘江路,炊烟缕缕生。飘花知水定,坐鸟看人行。 翠岭连双驿,丹枫隔一城。昔年清宴处,犹有踏歌声。 注释: 1. 暝色缘江路,炊烟缕缕生。——傍晚时分,暮色笼罩着江边的道路,炊烟袅袅升起。 2. 飘花知水定,坐鸟看人行。——飘落的花瓣似乎在告诉人们,江水已经平静下来;鸟儿在观望行人的动作,仿佛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3. 翠岭连双驿,丹枫隔一城。——翠绿的山岭连接着两座驿站
【注释】 江行:泛指江上航行。船坐:坐在船上。万顷:形容宽广无边。春:一作“清”。一壶桑落:指酒,一壶为量词,桑落即桑叶初落,比喻新酒。未醺人:还未让人醉。前头道路知多少:前面的道路有多少,不知其详。只趁平流便是津:只有顺着水流走,才能到达渡口。津,渡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行情景的小诗,写舟中人乘船顺水而下,一路畅快,不觉日暮,到了江边。全诗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江行之快
【注释】 江行:诗人乘船沿江而行的途中所作。 两岸看山去:指在江中顺流而下,远望两岸的山峦。 经春计水程:经过了一个春天的行程。计:计算、计划。 飞花如解恨:像飘落的花瓣一样,能传达人的哀愁。解:能够理解,懂得。 归雁亦关情:归巢的大雁也牵动着人的情感。关:关连、牵动。 近郭云为户:靠近城郭的云彩像是房屋的门扇。云:云彩。郭:城墙。 遥村柳作城:远方村庄的柳树仿佛是城池。作:当作、仿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江行”是诗的题目,点明了写作内容。首联“两岸好山看不尽,一江烟水去无穷。”写出了诗人在江边行走所见的两岸好山,以及江面上飘渺的水雾和江水流动的景象。颔联“谁人为和沧浪曲,兴在空蒙杳霭中。”描绘出了诗人在江边行走的感受与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着具体内容和手法分析即可;最后根据分值,逐一给分。此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江晴色图;后两句写江南江北的景色。第一联“晴沙漾漾见飞凫,隔浦帆墙乍有无”,写江行所见。晴空万里,碧波荡漾,只见一群野鸭在水面上疾速飞翔,远远地飞过江岸,只留下一道白练般的水痕。“漾漾”二字用得贴切传神
【注释】 江行:指诗人乘舟在江湖中行进。虎兕蹲:指山峦叠嶂,虎狼潜伏。望穷沙际是孤村:意思是远看,只见沙岸尽头有一座小村子。过午:中午的时候。风犹热:天气炎热。日已昏:天色已晚。渐看鸿影没:意思是渐渐地看见大雁的影子消失在远方。厌听橹声喧:意思是厌倦地听见船桨划水的声音。独倚篷窗咏:意即独自靠在船篷的窗边吟诵。岚光落酒尊:意思是云雾缭绕的景色倒映在酒杯里,仿佛云雾落在酒樽之上。 【赏析】
诗句释义 1. 江行 - 江风来自北:描述的是江风从北方吹来,可能意味着天气寒冷或者有北方的客人。 - 弭棹江水南:弭是停止之意,棹是划船的工具,这里指在江边停下船只。 2. 白浪聒不息 - 白浪聒不息:形容波浪连绵不断,声音巨大,给人以持续不断的噪音感。 3. 游气昏空潭 - 游气:流动的空气,可能指江上或水面上的雾气。 - 昏空潭:形容空气与水面相接处的景象模糊不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要求进行赏析。本诗首联“客路四千里,江行两月程”,点明诗人的旅途之远、行程之长;颔联“乾坤双鬓改,身世一舟轻”写自己年老体衰,与世无争;颈联“事业惭先达,声名畏后生”写自己的境遇,既惭愧又恐惧。尾联“少年容易过,寥落壮心惊”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离家万里路
【注释】江行:即“江上”或“江行舟中”,泛指江南水乡的旅行。鞅(yāng):车辕,马嚼子。聒(guō):声音杂乱,形容喧闹。喜自闲:高兴得很自在闲适。笺:书信。数编:几卷书卷。卧看山:躺到床上去看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上舟行的诗。开头二句写舟行途中所见所感。首句“尘鞅”(车辕,马嚼子)是说车上尘土飞扬,喧哗不断。第二句“江槎”(江上的小舟)是说江中的小船,心情十分舒畅。“苦相聒”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逐句释义: 1. 晨起梳头罢,孤舟任稳栖:早上起床洗完头后,独自一人乘坐着安稳的小船。这里“梳头”可能是比喻清晨的景象或心情;而“孤舟”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江上的情景。 2. 野蕉寒叶净,溪竹露梢低:远处的野蕉树叶因寒冷而更加清新,溪边的竹子因为露水而显得更加矮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分析每句话的意思。注意重点字词的积累与理解。 本首诗写江行所见,抒写旅途的孤寂之感。第一句是说,客旅之人正打算返回故里越州去。第二句说,征人又背向吴国而去。这两句写出客旅之人的行踪,表现了旅途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四句是写夜晚,风萤乱飞,江月独照。“迷子”指迷蒙的雾水
【注释】: 野水田田绿:野水,即田间的水。江水。田田,指水田一片片的分布。 江村曲曲斜:江村,指江边的村庄。曲曲,形容弯曲的样子。 一筇:竹制的手杖。筇,一种用竹子制作的手杖。 寻:寻找。 坐占白鸥沙:占:占有。白鸥沙:指沙滩上白色的鸥鸟。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山之后,归途经过江边时,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画面。全诗以景衬情,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掌握。此诗首联“微月破黄昏,孤吟役旅魂。”描绘出诗人在夜晚行走的孤独身影;颔联“渔灯寒照水,野树暗藏村。”以景衬情,烘托出行人的孤寂之情;颈联“过雁飞还语,栖乌止复喧。”写大雁归去,乌鸦栖息,都与行旅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尾联“客途无限意,寂寞向谁言。”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羁旅在外的悲凉之感。 【答案】 译文: 微弱的月亮已经打破了漫长的黄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写于诗人由扬州赴江都(今江苏扬州)途中。全诗四句一韵,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节奏鲜明,音节铿锵,读起来琅琅上口。 首联起笔不凡,“万里”与“云涛”呼应;“孤帆”、“一羽”则形象地写出了舟行之疾。“万里”二字既写出空间的遥远,又写出时间的漫长;“孤帆”二字写出了舟行的速度。这两句以简驭繁,将舟行的动态和速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一种急不可待的感觉。次联写景
江行 杳霭中流二水分,人传此地吊湘君。 南天渐隐巴陵树,西塞犹飞梦泽云。 傍晚鱼龙常涌沫,隔江凫雁自呼群。 年来已觉风波惯,枕上渔榔处处闻。 注释: 杳霭:朦胧迷蒙。 分:分流。 湘君:指湘妃。相传舜帝南巡时,崩于苍梧,娥皇、女英哭舜帝至洞庭湖,泪下化为湘水,后人遂以湘妃哭舜为“湘水之源”。 渐隐:渐渐消失。 巴陵树:即巴陵洲,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长江中,相传屈原被逐后投汨罗江而死
译文: 江水浩渺,菰草绿得胜过蓝草;长江如一条洁白的绢带。我乘着兰舟,溯流而上,来到急流中,戏耍地捉到一只白鸥,但很快又让它消失在水中,再也找不见踪影。 注释: - 江行:即诗作《江行》的题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 - 菰(gu)草: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扁平,可食。 - 蓝:指深蓝色,此处形容菰草的颜色。 - 渺渺:形容水面辽阔。 - 江:指长江。 - 白如练
江行 夜出寒沙港,山城半渺茫。 乘波秋月冷,夹岸蓼花香。 月色随帆远,江声入梦长。 天涯栖泊久,暝卧见吴阊。 注释: 1. 夜出寒沙港,山城半渺茫:夜晚出航于寒冷的沙港,山城被月光映照显得模糊不清。 2. 乘波秋月冷,夹岸蓼花香:随着波浪起伏,感受到秋日月光的清冷,同时两岸蓼花散发出阵阵香气。 3. 月色随帆远,江声入梦长:月亮的光芒似乎随着船帆渐行渐远,江水的声音仿佛在梦中绵延不绝。 4.
【注释】江树:江边树上的树叶。浮疑没:仿佛要沉没。江云:江边的云。聚散;聚集和分离。疏灯:稀疏的灯光。极浦:远处的水边。罾(zēnɡ):用竹篾等编成的一种捕鱼工具。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江树浮疑没,江云散复凝”,是说江上的树木,似乎在水面上漂浮着。而当江风吹拂时,那飘忽不定的云彩又忽然地凝聚起来,与江边的树木融为一体了。这两句诗把江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描绘了出来,生动形象
《江行》 风急正扬舲,空江望渺冥。 群山趋北固,九派汇南溟。 别浦迢迢绿,平芜漠漠青。 临流发长啸,身世一浮萍。 注释: 1. 风急正扬舲:船在狂风中急速行驶,扬起帆来。扬舲,扬帆起航。 2. 空江望渺冥:望着空旷的江面,显得非常遥远和朦胧。渺冥,模糊不清的样子。 3. 群山趋北固:群山向北方汇聚,可能是指在长江以北的山脉。 4. 九派汇南溟:指长江的九个支流汇集到南方的海洋。 5.
江行 长江波浪静,清露夜沾襟。 万里飞鸿急,千山落叶深。 寒猿啸云谷,冷月泻霜林。 愁听芦花下,秋虫唧唧吟。 译文: 在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美丽的景色,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感慨。 江水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月光洒落在水面上,形成一片银色的波光,宛如仙女轻抚琴弦。 远眺天空,只见一群飞翔的大雁正急速地掠过天际,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江行 风物夜凄迷,天边远树齐。 云深猿啸谷,石乱水鸣溪。 野岭三更月,寒城半夜鸡。 客情正无限,怕听子规啼。 注释: 1. 风物夜凄迷:夜晚的景色让人感到凄凉迷离。 2. 天边远树齐:远处的树木连在一起,仿佛在天空中排列成一个整齐的队伍。 3. 云深猿啸谷:深山中的云气让猿猴发出啸声。 4. 石乱水鸣溪:湍急的水流冲击着石头,发出巨大的声响。 5. 野岭三更月:在荒野的山岭上,月亮已经升起。
【释义】 薄暮时分,寒风骤起;一只孤帆在江上行驶。夕阳西下,云彩忽然漏开,露出一座山峰。 【赏析】 “薄暝寒风骤”:傍晚时分,寒风突然刮起,天气十分寒冷,给人一种凛冽之感。 “孤帆江上行”:独自一只帆船在江上行驶。孤帆,即孤单的船帆,形象地描绘了江行的孤独和寂寞。 “夕阳云忽漏”:当太阳快要落山时,天空中的云彩忽然漏开了,露出了美丽的景色。 “放出一峰明”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江行中的不同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挑战。诗中描绘了朔风吹拂、江水激荡、微雨笼罩等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心情与感受。 1. “朔气江河早” - 注释:朔风,北方的冷风。江河,这里指江水。 - 赏析:此句描绘了早晨刚出发的情景,北风呼啸,江面波涛汹涌。 2. “风波冷敝裘” - 注释:敝裘,破旧的皮衣。 - 赏析:这句表现了诗人因逆风和寒冷而感到不适
江行 木落江已空,清辉澹鸥鹭。 不见系缆石,寒潮没瓜步。 帆移清枫林,人归白沙渡。 似有山猿啼,窈然潇湘暮。 【注释】 木:树叶。 清辉:月光。 澹:淡,轻。 不见:指看不到。 系缆:系船。 清枫:红枫叶。 帆:船帆。 人:指行人。 归:回来,返回。 白沙渡:地名。 萧瑟的山猿叫声,隐隐约约传来,使人感到潇湘地区傍晚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夜泛舟长江时的所见所闻
【注释】 1. 江行:即《江行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写诗人乘船江上行游的情景。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2. 天地本无碍:天地之间本没有障碍。 3. 乘风且浪游:乘着顺风,任凭波浪飘荡游玩。 4. 岸疑随舫动:小船好像跟随船身在晃动。 5. 星故逆云流:星星也随着云的流动而闪烁。 6. 小憩闲临水:稍作休息时,静静地站在水面上。 7. 高吟晚上楼:在傍晚时分,高歌长吟。 8. 宁知人代里
【注释】 霏霏:细雨纷纷的样子。高挂:把帆挂起。风力饱:风大。一帆:指船帆。挟:夹持。众山:群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行景色的七言绝句。首句写日间江上雨景,用“碎烟零雨”点出时在清晨;次句写两岸江流萦绕青山,用“拥翠微”形容江水与青峰相映成趣;后两句写船上人乘风而行,如同飞越众山。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景,写得有声有色,形象鲜明,富有诗情画意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去去更谁适,孤舟又短篷。 - 注释与译文: 离开这里,又有谁能适应?孤单的船只又短小的篷。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因离愁别绪而感到孤独无助的心情。"去去"意味着离别和出发,而"更"强调了这种离别后的空虚感。"短篷"则形象地描绘出船只的特征,暗示着诗人在旅途中的无奈与寂寞。 2. 天长风易怒,村晚树尤浓。 - 注释与译文: 漫长的天空里,风容易发怒;傍晚时分
江行 江行镇日作南飞,湖水漫漫望瑞洪。 客况不忘驴背上,诗心多在雁声中。 二千里计乡犹远,三百钱沽酒已空。 一抹残霞闪金碧,渔家晓饭柁楼红。 诗句解析 1. 江行:直接表达了诗题,即诗人正在经历一段江行之旅。 2. 镇日:整天,形容时间跨度长,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江行。 3. 作:此处有“停留”之意,与“镇日”结合表示长时间停留在某地。 4. 南飞:向南飞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答题时注意从诗歌的标题、注释提示和诗句内容等方面入手,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表述即可。此诗首联写新涨之江水与绿弯环之溪流交相辉映;颔联写清晨挂帆顺风,推窗远眺九华山,展现一幅宁静秀丽的山水画卷。尾联写自己心向九华而未至,表达了渴望早日到九华山朝拜的愿望。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
江行 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夹浪奔。 橹声惊断梦,摇曳起江根。 注释: 1. 野犬吠丛薄 - 野狗在灌木丛中吠叫。 2. 深林知有村 - 在深深的树林里,可以感觉到村庄的存在。 3. 岸荒群动寂 - 河岸荒凉,所有动物都静了下来。 4. 月缺暝烟昏 - 月亮缺损,天色昏暗。 5. 渔火随星出 - 渔民的灯火随着星星出现。 6. 云帆夹浪奔 -
江行 我去归程急,舟行旁绿杉。 江流森怪石,丝雨湿征衫。 霞落明孤屿,风生急去帆。 燕知怜客意,相慰语呢喃。 译文: 我急着赶路回家,小船在岸边的绿色杉树旁航行。 江水流动形成森森怪石,丝丝细雨打湿了征人的衣衫。 夕阳洒下明亮的岛屿,疾风吹起帆船急速前行。 燕子知道怜悯游子的心意,轻声呢喃安慰着旅人。 注释: - 江行: 指作者乘坐船只沿着江河前行。 - 我去归程急: 表示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
注释:家乡的江花和江草,总是让我牵绊。两岸青山相依相伴,如同明亮的镜子。一夜之间,细雨纷飞,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已经渡过了秣陵城,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诗人以“江花江草”起兴,描绘了故乡的自然美景。接着,诗人以“两岸青山夹镜明”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山水的美丽景色。最后,诗人以“一夜雨丝风片里,轻舟已渡秣陵城”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江行 一望烟波阔,狂歌亦扣舷。 ——诗人在江上行船时,看到广阔的水面,忍不住放声高歌。 乱帆随落日,白浪卷长天。 ——夕阳西下的时候,船上的帆船随风飘动,波浪翻滚,掀起了长长的水天相接的地方。 山向金焦起,秋从鸿雁还。 ——秋天的时候,山峦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而鸿雁则向南飞去,象征着归家。 六朝无限恨,江水自年年。 ——六朝的繁华和哀愁都在江水中流淌,随着江水的流动而不断延续。 注释:
【注释】 江行:即《江行无题》一诗。 江行无题:即《江行无题二首》。 漾微澜:指波纹荡漾,波澜起伏。 秋声:秋风的声音。落远滩:从远处的沙滩上飘来。 燕子矶:山名,在今江苏丹阳东北。《舆地志》:“江中有矶曰燕子矶,一名西陵。” 中夜起:半夜里起来。 星斗大江寒:星星点点的大江显得格外寒冷。 【赏析】 此为组诗第二首。前两句写江行所见之景。白云明月荡漾着微微的波澜,空外的秋天声音落在很远的沙滩上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逐句释义: 1. 午日在天光在水,风动如月流莹莹。 - 中午的太阳在天空中照耀,光芒在水面上反射。风轻轻地吹动,就像月亮一样发出微弱的光芒,闪烁着。 2. 回风掠山展云势,近水尚白遥渐清。 - 一阵轻风吹过,带动了山上的云彩,展现出它们的形状。靠近水面的地方还保留着白色,而远方则逐渐变得清澈。 3.
【解析】 “江行”意思是江边行走。首联是写自己夜宿萧然伴钓翁时所见的景色,颔联写清晨乘凉月走出芦苇时所看到的景色,颈联是写岛屿纵横、云烟环绕的景象,尾联是说诗人随意游走在江南北各地,到处都有青山绿水相伴。 【答案】 示例: 江行 (宋)苏轼 夜宿萧然伴钓翁,晓乘凉月出芦中。 纵横岛屿中流失,缭绕云烟万里空。 燕尾水分斜渚岸,鱼鳞波飐夕阳风。 散人随意江南北,处处青山户牖同。 译文:
江行 江上得风力,连日破大浪。 但见山东驰,不觉舟西上。 滩声酣危矶,箭溜急新涨。 落帆争以篙,怒石迫相向。 石起水欲吞,水立风不让。 积奋仅得尺,乍弛已千丈。 进惧触阳侯,退恐犯香象。 有若背水阵,前后互决荡。 又若十面伏,机阱难穷状。 身命安可知,忠信孰相谅。 侥幸脱险出,喜慰增回怅。 神定庆今安,心悸悲昔荡。 适情聊短吟,清波摇晃漾。 尚有蛟螭窟,前途慎轻放。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中人物活动的环境、位置、情感以及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在此基础上体会作品的情感。“风帆来往乱江流”意思是:帆船在湍急的江流中往来穿梭。“楼橹纵横拍浪浮”意思是:船楼橹桨交错,拍打着浪花。“只在艄工持柁稳”,意思是:只有那撑船的老艄公稳稳地掌握着舵
【注释】 晓:天刚亮。 南风:指江面上吹来的东南风。 那:哪。 辨取:辨认、辨别。 荒:荒凉。 莽自流:荒莽一片,随波逐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江行见闻的佳作。首句写晨曦初照时,乘船顺风而行,江上水雾茫茫,雨意未了;次句点出天气转晴,云开雾散,江天一色;三、四句进一步描绘景色,山影隐约可见,荒漠一片,云烟弥漫,水流湍急。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江行图,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江行 日日上江行,秋风两岸生。 波翻当利浦,天尽豫章城。 矶路烟楼迥,关门水木清。 前滩争赛过,杳杳听鸣钲。 注释: 江行:指在江河中航行。 日日上江行,秋风两岸生:每日都要乘船行驶在江上,秋天来临,两岸的景色更加迷人。 波翻当利浦,天尽豫章城:江水翻涌,仿佛要冲到洛阳(即豫章)城的岸边。 矶路烟楼迥,关门水木清:山崖上的烟雾缭绕,江边楼阁遥望远方。关隘之处,河水清澈。 前滩争赛过,杳杳听鸣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