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分明。
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
云向岭头闲不彻,水流溪里太忙生。
谁人得及庄居老,免被荣枯宠辱惊。
晚眺
介绍
。
《晚眺》是清代诗人李调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远望山河壮丽秋,晚霞映照满天愁。
烟波浩渺江流长,风卷残云影乱游。
白鹭低飞掠水洲,黄花丛中雁南留。
此情可许谁人识?一曲清歌伴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景象。诗人站在远处眺望,山河壮丽的秋色映入眼帘,晚霞在天空中燃烧着一片辉煌。江流长而浩渺,风卷残云,在这广阔的天地间显得更加辽阔和宁静。白鹭低飞掠过水洲,黄花丛中的雁南向留恋,这些生动的画面充满了诗人的想象。
最后两句“此情可许谁人识?一曲清歌伴夕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
相关推荐
注释: 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分明。 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 云向岭头闲不彻,水流溪里太忙生。 谁人得及庄居老,免被荣枯宠辱惊。 赏析: 这首《晚眺》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分明。”诗人站在古城之上,眺望着晚霞映照下的景色,远处的村庄和高高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时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分析其作用。 “晚眺”的意思是:夕阳下远望。 首联“杖策倚柴门”“泉声隔岸闻”,点出了诗人的观察位置是柴门外,所见之景是泉水之声。 颔联“夕阳诸岭出,晴雪万山分。”写傍晚时分,太阳下山,余晖洒在群山之上,山峦轮廓分明;阳光照射在雪面上,使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晚眺 江溶流落景,山色凝暮烟。 衰发照秋日,壮心减昔年。 愁吟长抱膝,孰诉高高天。 注释: 1. 晚眺:傍晚时分站在高处远望。 2. 江溶流落景,山色凝暮烟:江水流淌着落日的景色,山色在黄昏中变得朦胧。 3. 衰发照秋日,壮心减昔年:头发稀疏,照射着秋天的阳光,壮志不再像从前那样激昂。 4. 愁吟长抱膝,孰诉高高天:忧愁地吟诗,只能抱着膝盖,向谁诉说高远天空呢? 赏析: 这首诗以"晚眺"为题
【注释】 ①远树拥川断:远远的树木环绕着河川。②晴云抱日流:晴朗的云彩环绕着太阳移动。③断,通“渡”。④赏析:此诗是写景诗,诗人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色图。首句写远望中所见之景,次句写近看所闻之声,三、四句再从远景与近声上进一步描写,使全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译文: 遥望着远方,只见树木环抱着河流而分开;抬头仰望天空,只见白云缭绕着太阳缓缓移动。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
晚眺 倚杖残秋里,吟中四顾频。 西风天际雁,落日渡头人。 草色衰平野,山阴敛暮尘。 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 注释解析: 1. 倚杖残秋里: 形容自己倚靠在长杖上度过这个深秋时节。 2. 吟中四顾频: 在沉思吟咏之间不断环视四周。 3. 西风天际雁, 指秋风拂过天际,远处的雁群正在向南飞去。 4. 落日渡头人: 夕阳映照在渡口,那些渡河的人们开始回家。 5. 草色衰平野,
晚眺 晴沙漠漠水沄沄,更倚翠微搔白纷。 不可以风秋后叶,何伤于月晚来云。 忧时自有夔龙在,投老政须麛鹿群。 旋拾枯松浇瀑布,小奚亦足张吾军。 译文: 傍晚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只见晴空湛蓝,沙漠辽阔而平坦如镜,水面波光粼粼。我更倚靠在翠微山的山脚,抚摸着飘动的落叶。 秋天的树叶已经不能随风飘扬了,但月亮依然明亮皎洁。这有什么可伤心的呢? 我有忧国忧民的心志和才能,就像古代的大禹、周公那样
晚眺 摩挲倦眼风烟上,万木归根叶已零。 衰发不知何事白,遥岑只是旧时青。 功名一梦屈伸肘,身世百年长短亭。 莫向夕阳多感慨,夜寒重勘相牛经。 注释: 1. 摩挲倦眼风烟上:摩挲(mó suō)眼睛,形容眼睛因疲劳而眯成一条缝的样子;风烟上,指晚风中的烟雾飘散在天空。 2. 万木归根叶已零:万木归根,指树木的叶子落尽,象征着生命的结束或事物的变迁;叶已零,表示树叶已经凋零。 3. 衰发不知何事白
注释: 晚眺:傍晚远望。 岭口云拖白,江头叶借绯:山岭上云雾缭绕,如同白色;江边树木的叶子呈现出红色。 西风来问罪,老火不须威:西边的秋风送来了问候,但也不必惧怕它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首句“岭口云拖白”,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岭上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山岭与云彩融为一体
注释:太阳还未落下,西边的天空已经暗下来了,只有东方的月亮还在照耀。山中秋天的叶子被染成了红色,鲜艳得比春天的花还要好,但它却不如春花那样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色。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秋叶与春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秋叶虽然不如春花鲜艳,但它却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晚眺 危栏真可倚,极目尽高原。 双堠驿边道,孤烟山下村。 高风生树响,寒水落溪痕。 坐见斜阳尽,归鸦满翅昏。 注释: - 晚眺:晚上远眺。 - 危栏:高高的栏杆。 - 真可倚:确实可以依靠。 - 极目:远望。 - 高原:山的高处。 - 双堠:古代驿站用来传递信息的木制标志,这里指两个标志物。 - 驿边道:驿站旁边的道路上。 - 孤烟:单独的炊烟。 - 寒水:冷冽的河水。 - 落溪痕
【注释】 望极应千里:望,看;极,尽;应,当。望尽了极目远眺,应当有数千里的路程。 人家自一村:人家,农家;自,只;一村,小村庄。只有一座小村庄。 客帆何处落,邻碓隔烟闻:客船在何处落下?旁边舂米声隔着烟雾传来。 山自秋来瘦,江从雨后浑:山因秋天变得瘦弱,河流因雨水之后变得混浊。 平生幽独意,为客却销魂:我平生就喜欢独自清幽的意境,如今作为客人反而销魂失魄。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远景
晚眺 数点寒鸦过别村,晚来秋色眼中分。 木从阙处留残照,山欲昏时杂乱云。 两岸草深虫语话,一汀沙白鸟耕耘。 林间僧舍知何处,回首钟声远近闻。 译文: 夕阳西下,几只乌鸦掠过另一座村庄,秋天的景色仿佛在眼前分割开来。 树林里,阳光在树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山峦在黄昏时分变得模糊不清、云雾缭绕。 两岸上的草丛深处传来虫子的鸣叫,江边的沙滩被白鹭们来回地踩踏。 树林间的寺庙我不知所在,回头望去
【诗句注释】 1. 几度徘徊对暮天:多少次我在傍晚时分徘徊着,看着满天的暮色。 2. 怀人珍重寄诗篇:怀念故人,我珍重地写下诗篇。 3. 古今上下几千首:从古至今,上到古代下到现在,有几千里首。 4. 天地中间八九椽:在广阔的世界里间,有八九棵树作为椽子支撑着。 5. 唤醒吟魂归浊酒:唤起了诗人的灵魂,让他回到浊酒(指美酒)中。 6. 移将杰句上华颠:把优美的句子移到文章的最顶端。 7.
晚眺 秋晚闲愁抵酒浓,试寻高处倚枯筇。 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 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 注释: 晚眺:傍晚时分观赏景色,登高远望。 秋晚闲愁抵酒浓:秋天的晚上,我满怀愁绪,酒喝到一半,仿佛能将我的愁绪都喝掉。 试寻高处倚枯筇:我试着寻找一处较高的地方,靠着一根枯竹竿站立。 云归时带雨数点:当云彩归去的时候,还带着几滴雨珠。 木落又添山一峰
注释: 小阁的梯子檐下用竹子做成篱笆,晴天阴天登眺百盘都十分宜人。知道皓月会从云海升起,就不会像那如钩或如镜的诗那样写了。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登高远眺时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首句“小阁梯檐竹作篱”,描绘了一幅小阁和梯子檐下用竹子做篱笆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晚凉”是傍晚的时候,天气凉爽。“思远眺”,想远眺。“松林”,松树林。“车马自来往”,车子和马匹自己来来往往。“路岐横古今”,道路纵横交错
晚眺 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 远山醒病眼,澄水莹尘襟。 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 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 注释: 1. 一碧秋万顷:一片碧绿的秋色覆盖着广阔的大地。 2. 了无云翳侵:没有云彩遮挡,视野清晰。 3. 远山醒病眼:远山如诗般美丽,让疲惫的眼睛也感到清醒。 4. 澄水莹尘襟:清澈的水波荡漾,使尘埃般的心情变得明净。 5. 雁落浮寒渚:大雁在寒冷的河渚上栖息。 6. 乌栖认旧林
【注释】 晚眺:傍晚远望。晚眺:傍晚远望。病眸犹远眺,惟恨鬓霜侵:我眼病还远望,只恨白头发已侵满鬓。 稻色云连亩:稻谷的黄色与天空相连,如同云朵一样连成一片。 桂香风满襟:桂花的香味随风拂过我的衣襟。 野桥横落照:荒野上的小桥横亘在夕阳下。 晚磬出幽林:傍晚的磬声从森林深处传来。 牧笛数声外:几声牧笛声远远传来。 明霞衬碧岑:明亮的霞光照在翠绿的小山丘上。 【赏析】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注释: - 长亭短景无人画:长亭和短景都是用来观赏风景的,但在这里没有人去画它们,可能是因为景色已经足够美丽,不需要更多的描绘。 - 老大横拖瘦竹筇:老大是指年纪大的人,横拖表示随意拖曳,瘦竹筇是一种轻便的竹制手杖,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他的朋友。 - 回首断云斜日暮:回首表示回顾过去,断云指的是天空中分散的云朵
晚眺 鸟飞欲尽暮烟横,一笛西风万里晴。 山外有山青不见,微云映出却分明。 注释: - 鸟飞欲尽暮烟横:傍晚时,鸟儿飞翔殆尽,暮色中的烟雾弥漫开来。 - 一笛西风万里晴:一曲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吹散了万里之外的尘埃,带来了万里晴朗的天空。 - 山外有山青不见:在远处的群山之外,还有更多的山峰,但它们的颜色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 微云映出却分明:虽然只是一丝微云,但它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
【注释】 晚眺:傍晚时分登高远望。 晚暖:傍晚的暖意。 登临:登高而远望。 吾衰:我的衰老。 雪残:积雪未尽。 千嶂玉:形容山色如玉,千峰万嶂。 日落:太阳下山。 万梢金:形容夕阳映照下,树木如同镀了一层金子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诗题中的“晚”字表明了时间,即傍晚时分,也暗示着诗人的年岁已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和感慨。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渔歌樵语隔溪村”,描述了在宁静的乡村,渔夫和樵夫的对话声被隔在了对岸的小村庄里。这里的“渔歌樵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而“隔溪村”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遥远的感觉。 第二句 “沙上牛归小径分”,描绘了牛群沿着沙地上的小径缓缓归来的情景。这里的“沙上”指的是沙滩上,而“牛归小径分”则形象地描绘了牛群归来时,小径上的景色被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牛群
晚眺 密树连江暗,残阳隔浦明。 不知秦塞远,殊觉楚天平。 故国人何在? 荒城鸟乱鸣。 徘徊吟未已,搔首忽伤情。 注释: 1. 密树连江暗(暗:形容树木浓密,遮天蔽日) - 树木密集,使得远处的江面显得昏暗。 2. 残阳隔浦明(明:明亮) - 夕阳映照在河面上,使河水显得格外清晰。 3. 不知秦塞远(秦塞:指秦国的边塞) - 不知道距离家乡的秦塞有多遥远。 4. 殊觉楚天平(平:比喻辽阔、平坦)
【注释】 ①云腾:形容云层翻涌。②重:重叠。③细路多行虎:形容山路险峻,野兽出没。④游丝:轻软的蛛丝。⑤小草:指野草。⑥白鸟亲:白鸟亲近人,即亲近自然。⑦论知己:谈知心的事。⑧过从:拜访,往来。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意境深远。诗人登高远望,见山峦叠翠,云飞雾绕,不禁感叹“日暮西山”的壮阔景色。然后写雨后山林之秀美,更显大自然之神奇与生机。再写旅途所见,山高林密,野兽出没,使人惊惧不已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晚景图:夕阳西下,斜阳洒落在流水中,显得沉郁而深远。画面中有归巢的乌鸦飞过别林,也有樵夫吹奏着笛声,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远处。诗人独自行走在山路上,四周被深深的翠绿所包围,仿佛置身于一片深秋之中。 译文: 夕阳西下,斜阳洒落在流水中,景色显得沉郁而深远。归巢的乌鸦飞过别林,也有樵夫吹奏着笛声,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远处。诗人独自行走在山路上,四周被深深的翠绿所包围
诗句释义 1 眼看淮海待澄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看到淮河流域等待被治理和澄清,希望国家能够恢复安定和清明的状态。 2. 骨满边城苦战争:描述了边疆城市因战争而人口锐减,人民生活困苦。 3. 老大不堪思往事: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无法接受,因为那已经过去了,而现在的自己已无法再经历。 4. 饥寒久已厌吾生:表达了长时间的饥饿和寒冷使得人对生活失去了兴趣,甚至厌恶生命的意义。 5.
这首诗的译文是: 晚步从容走出薜萝丛,吟诗聊当竹枝歌。 寒流渐缩溪桥少,腊雪不成山雾多。 官赋人归荒岭路,野烧烟起夕阳坡。 江乡尽处闽乡近,老尽塘蒲无雁过。 注释解释: - 薛萝:一种植物名,常绿藤本植物。 - 竹枝歌:古代楚地民间歌曲的一种,以《湘夫人》为代表。 - 寒流:指冬天的冷水流。 - 腊雪:指冬天的雪。 - 官赋:指官府的赋税。 - 岭路:指荒凉的路。 - 野烧:指野外的烟火。 -
诗句释义 1 云散雨初收:描述了天空中的云逐渐消散,雨水也刚刚停止。 2. 乘闲独倚楼:诗人趁着空闲的时间独自靠在楼上,表达了他想要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 3. 岚深青可染:形容山峦的景色非常深,青色的颜色可以渗透出来。 4. 树重翠将流:树木的绿色浓郁而深沉。 5. 斜日林间下:太阳在树林间斜照下来。 6. 轻烟象外浮:轻烟仿佛从远处飘来。 7. 严城将试钥:描述城门紧闭,准备检查城门是否安全
《晚眺》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句释义如下: 1. 极目江山万古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面对山河的无尽感慨。 2. 风吹禾黍正深秋:描述秋风起时,稻谷成熟的景象,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季节的变迁。 3. 烟迷松壑千村暝:描绘了夜晚烟雾弥漫,松林幽暗,整个村庄陷入一片朦胧之中的情景。 4. 月度云萝几树浮:月亮穿透薄云,照在树木上,仿佛树叶轻轻浮动。 5.
晚眺 川原望不极,孤客自登台。 落日大荒远,平沙秋雨来。 青门生事渺,白石壮心哀。 归思西风后,空怜作赋才。 注释: 1. 川原望不极:指广阔的平原和原野,看不到尽头。 2. 孤客自登台:独自登上高台的游客。 3. 落日大荒远:落日显得遥远而空旷。 4. 平沙秋雨来:秋天的雨降临在平坦的沙地上。 5. 青门生事渺:青门(一个地名)的事情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6. 白石壮心哀
晚眺 极目三边静,伤心万室空。 断山明落日,飞藿卷回风。 汉节无归使,夷歌有野童。 烟尘几时息,归钓古城东。 注释: 1. 极目三边静:形容视线能够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看到远方的边境地区非常宁静和平。 2. 伤心万室空:表达深深的悲伤和失望,看到无数的房屋空无一人。 3. 断山明落日:山被夕阳映照着,显得格外清晰。 4. 飞藿卷回风:微风吹过,藿草随风飘动,如同在卷起风。 5. 汉节无归使
诗句 1. "极目登高丘,秋高淮泗平。":站在高处眺望,秋天的淮水和泗水平静地流淌。 2. "淮泗东南流,故绕钟离城。":淮水和泗水往东南流,古时候它们环绕着钟离城。 3. "东京昔丧乱,英雄纷战争。":在东京地区曾经历过战乱,许多英雄为了国家而战斗。 4. "杀人及鸡犬,旷野寂无声。":战争导致了大规模的屠杀,以至于连鸡狗都难以幸免,田野变得寂静无声。 5. "悠悠千载下,复见新人耕。"
【赏析】 《晚眺》一诗,是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小诗。诗人由“束书”而“辞蓟北”,由“乘传”而“过山东”,由“帆送孤舟急”而“河流百折通”,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劳顿和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全诗构思精巧,用语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读来如行云流水,悠然有味。 首句“束书辞蓟北”,点明诗人此行之目的地是蓟州(今天津市蓟县)。次句“乘传过山东”,说明他是由北向南经过山东地区
晚眺 千里烟容浸碧苔,游人一望一心灰。 无端秋色缠烽燧,几度西风扫不开。 注释: 1. 千里烟容:千里之内的烟雾弥漫,形容烟雾笼罩的景象广阔无边。 2. 碧苔:绿色的青苔,这里指地面上的绿色植被。 3. 一望:一眼望去,形容目光远眺。 4. 心灰:内心感到失落或绝望。 5. 无端:没有原因、无缘无故。 6. 秋色:秋天的颜色,通常指金黄色或红色。 7. 缠:纠缠。 8. 烽燧
晚眺 有约舒林眺,亭云带雨痕。 元探深茗碗,时事一荒屯。 暝色归驯鹤,钟声习定猿。 冷然成独往,应在别乾坤。 注释: 1. 有约舒林眺:约定去森林中眺望。 2. 亭云带雨痕:亭子上的云彩像带子一样带着雨水的痕迹。 3. 元探深茗碗:原本在品尝着深茶。 4. 时事一荒屯:时事已经变得非常荒凉。 5. 暝色归驯鹤: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归巢的鹤也变得温顺。 6. 钟声习定猿:寺庙里的钟声悠扬宁静
【注释】 ①墟:集市。 ②倚:靠,依。 ③横:横过。 ④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诗人独自在青山之下,倚着绿杨,欣赏着晚风中稻花香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田园诗
【解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闲适之作,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现了晚眺时的悠然自得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晚眺”,点明了诗题;二句“白云深处野人家”是全诗描写景物的开端,以“白云深处”点明地点,以“野人家”交代人物,为全诗定下基调;三句“倚杖闲吟日未斜”承接前句,写诗人在江边山巅上眺望远水、近水和天边的景色,并抒发自己的感慨;四句“江上数峰看欲尽”承接前三句
晚眺 寒日下西陵,漳河晚渡冰。 孤城归猎骑,双树隐禅灯。 野眺心何远,岩栖老未能。 翻怜戎马日,愁思坐相仍。 注释: 1. 寒日:冷冽的太阳。 2. 西陵: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附近。 3. 漳河:一条河流的名称,可能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境内。 4. 孤城:形容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市。 5. 猎骑:打猎时骑马的人。 6. 禅灯:禅宗的灯火。 7. 野眺:在野外眺望。 8. 岩栖:在山岩上栖息。
晚眺 海国逍遥俗累抛,夕阳楼上俯南郊。 天低平野星辰动,日落深山紫翠交。 公子罢筵呼去骑,前军列寨急征铙。 一声杜宇归来远,明月光寒屋上茅。 注释与赏析: 第1章: - “海国逍遥俗累抛”: 描述诗人身处海外的轻松自在,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 - “夕阳楼上俯南郊”: 在夕阳西下的楼台上远眺南方的郊野景色。 - “天低平野星辰动”: 描绘天空低垂,使得田野上的星星仿佛也在微微颤动。
【注释】 榆钱:榆树的荚。碧苔:绿色的青苔。 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花暗金樱开:指花朵盛开。 含桃:樱桃。欲落:将要落的样子。 鹦鹉:鸟类,这里泛指鹦鹉鸟。乍衔:突然叼起。人唤回:仿佛有人呼唤它回来一样。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描写了晚秋时节,山径幽深,绿苔点染在榆钱上,参差错落的花枝下,金红色的樱桃花正在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后两句写人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暝色遥随旅雁群,戍鼙声动不堪闻”,描写暮色四合,天边归雁成阵,戍楼鼓声震耳,令人心烦意乱。后两句“可怜天畔登楼眼,不尽南飞一片云”,写登高望远,只见天边一片白云,而那片片白云中却有一只大雁在南飞。诗人用“可怜”二字,表达了对思乡人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之情。 【答案】 译文:傍晚时分登上高楼远眺,天色渐暗,一群旅雁正排着队向南飞去。远处的戍楼上传来阵阵鼓声
晚眺 野色看无极,斜阳接远山。 步迟溪路稳,心静鸟声闲。 竹影遮桥畔,梅花照水湾。 前途渺何处,点点碧云间。 译文:夕阳西下,我站在江边,远望着天边连绵起伏的群山,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壮丽,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江边的小路平坦宽广,行走在这里感到十分轻松自在。鸟儿们在枝头悠闲地歌唱着,仿佛在欣赏着这宁静美好的景色。 竹林中的影子轻轻摇曳,遮挡住了小桥的一角。远处的水面上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黄:这里形容太阳的黄色。薄:同“幕”。虹气:彩虹。山根:山峰。断厓(yái):陡峭的山崖。倾:倒伏,倾倒。 【赏析】: 这首七绝写景,描绘了洞庭湖落日余晖映照在湖边林梢的景色。诗中的关键词为:“洞庭”、“落日”、“黄”,这些关键词都带有浓厚的地理色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湖南洞庭湖畔的景致。 首句“洞庭落日黄”,以简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的夕阳图景
【注释】 晚眺:傍晚眺望。 密云驱雨过,山为送青来。 密云驱走雨水,山峦送来青山。 犬吠行人住,牛奔牧竖回。 狗叫声中人们驻足,牛在奔跑中牧童返回。 好句随凉得,芳樽入夜开。 好诗句随着凉意获得,佳酿随着夜幕开启。 床头无所有,几卷旧书堆。 床头没有多余的物品,只有几卷旧书。 【赏析】 《晚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
注释:蝉鸣声渐渐停止,鸟儿的叫声也变得稀少,海浪拥着沙滩的痕迹,漫过石头堆成的小岛。这是一幅天然的美景画,绿树丛中空隙之处,有一片帆在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海边的景色,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诗中的语言简练而优美,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海边
【解析】 1.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在一个春日的傍晚,看到邻家新燕衔出隔墙的鲜花的情景。诗中通过视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手法,把一个充满生气、充满诗意的春天描绘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译文:香气扑到窗纱上,藤床斜倚在日光下。是谁家的小燕子,衔出那隔墙的桃花来? 【答案】 译文:香气扑到窗纱上,藤床斜倚在日光下。是谁家的小燕子,衔出那隔墙的桃花来? 注释:香:香气;侵:侵袭;袭:覆盖
【诗句释义】 晚眺:傍晚观赏。 无尽寒霜下远溪,弥天虚白瀑泉西:“无限”指无穷无尽。寒霜:形容天气寒冷。溪水:小河。 弥天:满天的。虚白:白色的瀑布。 人如云鸟看还小:人像浮在空中的白云一样小。 屋比秋花乱不齐:房屋与秋天的花相比,杂乱无章。 院外山移阴黯淡:庭院外的山在阴暗中移动。 窗前鹤宿露清凄:窗外有鹤栖息,露水清凉而凄冷。 一声画角摧星晓,惊断吟魂落月低:一声号角划破夜空
晚眺 晚眺郊原接鼓鼙,春风春草暮萋萋。 新田落照牛羊见,冥火穿林燕雀低。 拾翠归人无意绪,吹箫客子怨羁栖。 数逢耆老淹留问,指点当年说大堤。 译文: 晚时眺望郊外的原野,可以看到战鼓和战旗在远处相接,春天的风吹动着绿草,黄昏时分显得更加茂盛。在新的田野上夕阳映照着牛羊,在树林中燃烧的冥火让燕子和喜鹊感到寒冷。那些寻找翠色的人已经无心欣赏风景,而那些吹着箫的旅人却在抱怨自己的羁旅生活
【注释】 落日:太阳西落。 天气清:天清气朗。 芳甸:指郊外的平地。 遥岑:远处的山峦。 耸:高耸入云。 孤青:一青,指青色。 飞鹭时时见:时而看见飞翔的白鹭。 微雨村中来:细雨从村庄中飘过。 水云:云雾。 白如练:像白色绢丝一样洁白、明亮。 嘉禾受远风:嘉禾(谷物)在遥远的风中成熟。 芳树:芳香的树木。 落馀片:落叶飘散。 牧子:放牧的孩子。 催牛归:赶着牛羊回家。 野人荷蓑:披着蓑衣的人。
晚眺 凉风惊我袂,翘首一开颜。 夕日上高柳,晴云飞远山。 鸟归林叶定,村静犬声闲。 谁向寥空外,轻描月一弯。 注释: 1. 凉风惊我袂 - 我被凉爽的风吹得袖子都感到震惊。 2. 翘首一开颜 - 翘起头来,露出笑脸。 3. 夕日上高柳 - 夕阳斜照在高高的柳树上。 4. 晴云飞远山 - 晴朗的天空中飘荡着白云,它们似乎在远处的山间飞翔。 5. 鸟归林叶定 - 鸟儿回到了树林里
晚眺 他乡莫望远,独立况黄昏。 落日镕天海,归舟刺岛亹。 鷾鸸无缓剪,鱼虎不空翻。 此际忘机者,心情孰与论! 翻译和注释 1. 他乡莫望远 - 他在异乡不要眺望远方 - 关键词: "他乡"(指异地),"勿望远"(不要看太远)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反映了他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或孤独感。 2. 独立况黄昏 - 独自站立在黄昏时分的情景 - 关键词: "独立"(单独站立)
【解析】 “倦鸟飞还日已斜,残霞绮丽映窗纱”意思是:疲惫的鸟儿飞回,太阳已经西斜;绚丽的晚霞映红了窗纱。赏析:这两句写诗人观赏傍晚景色的感受。首句写景,点明时间是傍晚。次句写人,以“飞”字写出了鸟儿疲倦的状态,而“日已斜”则点出了时间。 “停针无事搴帘坐,闲看游鱼唼水花”意思是:停下手中的绣针,无事可做,推开帘子坐下,悠闲地观看游鱼在水中嬉戏。赏析:这两句写诗人观赏傍晚游鱼的感受
晚眺(liào):傍晚登高望远的游赏活动。 海天:海与天空。 日暮:太阳落山。 远山:远处的山。 微:隐隐约约。 隔岸:隔在对岸。 疏林:稀疏的树林。 倦飞:疲乏地飞翔。 遥指:远远指向某物。 渡头:渡口。 馀绮:剩余的绸缎,比喻残云。 片帆:一片小船上的风帆。 风送:风吹着船帆前进。 打鱼:捕鱼
【注释】 扁舟:小船。 卸:收起,放下。 落帆风:指船帆收起后的风。 独立江亭:独自站在江亭里。 断虹:残阳如血,红霞似虹,故称“断虹”。 东面:面向东。 西面:面向西。 春阴:春天的雨雾天气。 只:仅仅,只是。 半江中:半江水色。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江边的亭子远望,看到西边天边有彩虹般的晚霞和东面夕阳相映,江面上春阴笼罩着一半江面的景象。全诗意境开阔,色彩绚丽,笔调明快
晚眺 晚来无事一身闲,瞻眺秋容倚竹关。戴笠僧披黄叶去,担柴人踏白云还。遥天雁鹜孤帆外,六代江山落照间。极目郊原生百感,功名未立鬓毛斑。 注释: 1. 晚来无事一身闲:傍晚时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可以悠闲地度过时光。 2. 瞻眺秋容倚竹关:远望秋天的风景,倚靠在竹林边。 3. 戴笠僧披黄叶去:戴着斗笠的僧人披着金黄色的叶子离去。 4. 担柴人踏白云还:挑柴的人踏着白云归来。 5. 遥天雁鹜孤帆外
霁烟稍尽见斜曛,极目长空似锦文。 绀碧缥黄看不尽,一重天间一重云。 注释: 霁(jì)烟:晴雨过后的雾气。霁,晴朗;烟,指雨后的水汽或雾气。稍尽:逐渐消散。 斜曛(xī fū):夕阳偏西时的余晖。 绀(gàn)碧:指深绿色。 缥(piāo)黄:指淡黄色。 看不尽:看也看不完。 一重:一层。 赏析: 此诗描写了傍晚时分远眺的景象。首联写晚霞映照下天边渐渐消失的云雾,颔联描绘天空中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色
诗句释义与赏析 极目群峰列画图,落花风里立平芜。 注释与翻译: - “极目”:指抬头远望。 - “群峰列画图”:形容山峰如同精心绘制的图画一般,层层叠叠,排列有序。 - “落花”:春天飘落的花瓣。 - “风里立平芜”:在风中站立,周围是平坦的土地或草地。 译文:我抬头仰望,只见那连绵的群山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风中摇曳,而脚下则是一片片随风轻摆的落花。 鸭头春水迷高下,鸦背斜阳倏有无。
晚眺 落日照空营,春鸦啼上城。 夕阴低野秀,市语入江声。 乍见晚花发,仍馀芳草情。 天涯不可接,只是暮云横。 注释: 1. 落日:太阳即将落下。 2. 空营:军营空荡荡的。 3. 春鸦:指春天的乌鸦。 4. 啼上城:乌鸦在城墙上叫个不停。 5. 夕阴:傍晚的阳光。 6. 低野秀:夕阳映照下的田野景色显得格外美丽。 7. 市语:市场里的喧闹嘈杂声音。 8. 入江声:声音传到了江里。 9.
晚眺 九日眺江崖,登高桓景家。 坏城腾野火,荒戍集寒鸦。 世事那胜说,吾生空有涯。 不逢陶靖节,何处问黄花。 注释 - 九日:古代对九月初九的称呼,常与重阳节关联 - 眺江崖:站在江边高处远眺 - 桓景家:指桓景家族的居所 - 坏城腾野火:描述城市被火焰烧毁的情景 - 荒戍集寒鸦:荒凉的边疆哨所聚集着乌鸦 - 陶靖节:指陶渊明,一位著名的诗人和隐士 - 黄花:这里可能指的是秋天的菊花,象征高洁
晚眺 岭峻隐青猿,松高飞白鹤。 山云挂树梢,风卷残英落。 新蒲已抽芽,细草媚嵓壑。 景物最伤心,桃李还如昨。 谁家少女郎,背立秋千索。 貌态衣不胜,欢笑风前乐。 春来无所为,斗草争花萼。 何事深闺人,终朝常寂寞。 注释: - 岭峻:形容山峰高大险峻。 - 隐青猿:形容山林幽静中传来的猿啼声。 - 松高:形容山中松树挺拔高耸。 - 飞白鹤:形容天空中有白色的鹤飞翔。 - 山云:指山上的云彩。 -
闲来薄暮倚荆扉,水满平湖白鹭飞。 注释1:闲来:无事时。薄暮:傍晚。倚荆扉:靠着柴门。荆扉:柴门。 译文:无事时傍晚时分倚靠在柴门旁。 四面溪山皆画本,一钩新月送人归。 译文:四周的山色和江水宛如一幅画卷。一轮新月伴随着我回家。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第一句“闲来薄暮倚荆扉”,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无事可做,便随意地倚靠在柴门旁的场景
诗句: - 木落洞庭晚,萧萧满地秋。 - 冷云横古寺,寒月逼江楼。 - 菊瘦还簪帽,鲈肥恰上钩。 - 平沙飞雁下,莫作稻粱谋。 注释: 1. 木落洞庭晚:“木落”指的是树叶落下,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在秋季的推移。“洞庭”是中国的一个著名湖泊,位于湖南省,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秋天时洞庭湖的景象通常与落叶、寒水和宁静相联系。 2. 萧萧满地秋:“萧萧”描述了风声
晚眺 何处蒲牢送夕晖,一声催得老僧归。 随身不必游龙恃,薄暮犹多野马飞。 枯树含生仍寂寂,墟烟将散故依依。 风光毕竟江南好,二月春深试袷衣。 注释: 1. 何处蒲牢送夕晖:哪里的蒲牢能送走傍晚的余晖?蒲牢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此处用来比喻夕阳。 2. 一声催得老僧归:一声鸣叫仿佛在催促着年迈的老僧回家。 3. 随身不必游龙恃:你不用依赖游龙般的翅膀就能飞回家。游龙,指代神龙
晚眺 村炊敛暮烟,小立晚风前。 落照收残雨,凉云带远天。 山空秋漠漠,溪涨水涓涓。 徙倚青松树,长吟独悄然。 注释: 1. 村炊敛暮烟:村庄的炊烟在傍晚时分渐渐消散于暮色之中。 2. 小立晚风前:我静静地站在晚风中等待。 3. 落照收残雨:夕阳将最后一丝雨意也收尽了。 4. 凉云带远天: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凉云,仿佛与远处的天连接在一起。 5. 山空秋漠漠:山峰在秋天的黄昏中显得空旷而模糊。 6
晚眺 落照没前岭,紫翠千重深。 清风松下来,微凉入我襟。 归羊散村墟,宿鸟趋空林。 垂钓者谁子,暝坐烟中浔。 诗句注释: 1. "落照没前岭":夕阳的余晖落在前方的山岭上。 2. "紫翠千重深":形容山岭上的景色色彩斑斓,层次丰富而且深邃。 3. "清风松下来":微风从松树林里吹过。 4. "微凉入我襟":微风带来的凉爽感觉进入我的衣襟。 5. "归羊散村墟":归来的羊群散落在村庄的废墟上。
【赏析】 此诗首句写古塔,次句写晚霞,三句写东风吹雨刚刚停歇,四句写放纸鸢,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古塔亭亭插远天”,古塔高耸入云,与蓝天相接,显得十分壮观。亭亭,形容笔直而美丽的样子。 “晚霞如绮绕楼前”,晚霞绚丽多彩,如锦缎一样在楼房前飘绕。绮,美丽的丝织品。 “东风吹暖刚新霁”,东风和煦温暖,刚下过一场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雨后气息。新霁,刚下的雨停止,天气放晴。 “已有人家放纸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晚眺(zhào) 晚:傍晚时分 眺:眺望、远望 野色苍茫欲暮天,几家茅屋起炊烟: 野色:指广阔的田野景色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欲暮天:形容天空渐渐昏暗 几家:几户人家 茅屋:用芦苇或麦秆等编成的房屋 起炊烟:开始生火做饭 日斜唤渡人声急,浅水芦花泊钓船: 日斜:太阳偏西,光线斜照 唤渡:招唤渡河的人 人声急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晚眺 绝塞居闲暂息机,晚云看尽揽征衣。 夕阳下地群鸦集,风色横天一隼归。 壮岁自伤尘鬓改,故人渐觉尺书稀。 酒酣独立苍茫里,何处高鸿避缴飞。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绝塞居闲暂息机:在远离喧嚣的边塞之地悠闲地休息,暂时放下忙碌的事情。这里“绝塞”指的是边塞,一个遥远而荒凉的地方,“居闲”表示在这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2. 晚云看尽揽征衣:傍晚时分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退居江陵时期。首联描写日落时关河景色的壮阔,颔联写远望雁群南飞,颈联写天边草木、梁楚大地,尾联写秋意渐浓,蒲苇、汀洲柳叶纷纷凋零,意境深远而含蓄,笔触细腻。 晚眺(zhào) 关河容易入斜曛,独立苍茫数雁群。 树里沙滩流渐合,门前梁楚地初分。 天黏野草疑无路,风旋惊鸦忽入云。 我意先秋感摇落,泽蒲汀柳漫纷纷。 注释: 1. 关河:泛指国境或边疆。 2. 容易:容易进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晚眺》。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晚眺:傍晚时分远望。 2. 苍茫来暮景:形容天色已晚,视野中呈现出一片苍茫的景象。 3. 寂历见春山:寂静而孤独地观赏着春天的山峦。 4. 细细花频落:指花朵在微风中缓缓凋零。 5. 深深草自闲:草丛深处显得非常宁静悠闲。 6. 微风生远道:轻轻的微风从远方吹来。 7. 孤月到重关:月亮高悬,照亮了重重的关隘。 8.
注释: 闲来薄暮倚荆扉:在傍晚时分,我闲来无事,靠在简陋的篱笆门旁。 水满平湖白鹭飞:湖水涨满了,与湖面相平的水面映衬着白色的鹭鸶飞翔。 四面溪山皆画本:四周的山川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画作。 一钩新月送人归:新弯月初升,仿佛是月亮在送别人们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闲来无事,靠在简陋的篱笆门旁,眺望四周景色的情景。首句“晚眺”,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傍晚景色的喜爱
《晚眺》 空庭生暝色,负手出柴关。 新月似娇女,荒城疑暮山。 野塘寒苇折,高树乱鸦还。 极目愁萧瑟,尘劳且未闲。 注释: 1. 空庭生暝色:庭院中笼罩在暮色之中。 2. 负手出柴关:背着手走出柴门。形容傍晚时分的悠闲和宁静。 3. 新月似娇女:新月像娇美的少女一样。 4. 荒城疑暮山:荒凉的城池似乎与远处的暮色连成一片。 5. 野塘寒苇折:野外的池塘边,寒冷的芦苇被折断。 6. 高树乱鸦还
【注释】 寻山:指游览。竹杖,用竹子做的拐杖。掷埃尘:扫除道路上的尘土。主宾:指钟山和诗人。伟人:指伟大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游览钟山时,看到山上山下的景色不同,而感慨人生。前两句写登山途中所见之景。第一句写诗人登山时,竹杖扫去路旁的尘土,但山上的美景仍然如旧。这里“依旧”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故地的依恋之情。第二句写诗人登上钟山顶峰,俯瞰山下,发现山下的风景与山上相比,更显得秀美
【注释】 (1)晚眺:傍晚观赏景色。 (2)斜阳西照麦畦晴:夕阳西下,阳光照耀着田间的麦子,一片晴朗。 (3)苍松映水清:青翠的山松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清澈明亮。 (4)却爱儿童春兴好:我却喜欢孩子们春天出游的快乐心情。 (5)偏教翘首放风筝:偏偏让孩子们放起风筝来,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晚眺》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一、二句写景
晚眺 晴暄冬十似春三,景色天然画意参。 斜日枫林浓淡赭,小风荇渚浅深蓝。 归耕尚未芜三径,老学犹思结一庵。 阒寂柴门无客到,好寻农圃共闲谈。 注释: 1. 晴暄冬十似春三:晴朗的冬天仿佛春天一样温暖宜人。 2. 景色天然画意参:景色如同画卷般美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3. 斜日枫林浓淡赭:夕阳映照下的枫树林,色彩斑斓,浓淡相宜,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4. 小风荇渚浅深蓝
【注释】 晚眺:傍晚眺望。 过雨山容活:经过雨水的洗涤,山的颜色显得生机勃勃。 春郊放晚晴:春天的郊外,天放晴了。 可怜枝上鸟,惯作不平鸣:可怜枝上的鸟儿,经常发出不和谐的叫声,好像在抗议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过雨山容活”和“春郊放晚晴”的画面,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两句,诗人以“过雨山容活”起兴,形象地表现了雨后山色的明快、新鲜和生机盎然。
诗句解读 1 军门延夕眺 - 此句表明诗人在傍晚时登高远望。"军门"通常指的是军营的出入口,也暗示着军事行动或战争的准备状态。"延夕眺"中的"延"可能意味着延长或持续的行为,而"夕眺"则强调了傍晚时分的眺望。 2. 云气澹遥天 - 描述了天空中云彩的形态和颜色。"澹"意为淡雅,"遥"表达了空间的距离感,整个表达给人一种宁静、遥远的自然景观感觉。 3. 古塞千峰月 -
【注释】 平皋:平坦的草地。时极目:不时极目远望。客思:旅居他乡的情怀。依依:依恋。沙雁:指大雁。城乌:指乌鸦。林开:树林中出现。秋色:秋天的颜色。山迥:远处的山峰。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郊外晚眺所见,表达了羁旅行役之苦和思归之情。开头两句写远景:放眼平野,极目遥天;客愁难遣,自生离恨。“平皋”、“客思”是全诗的关键。 中间四句写近景:一群大雁从空中掠过,城边的树梢上乌鸦盘旋飞翔
晚眺 万壑乱烟霜,浮图别渺茫。 江山连楚蜀,钟磬怨齐梁。 原庙寒泉里,园陵秋草傍。 雁低连雨色,鹭远入湖光。 戏马长千里,归人石子冈。 舟车走声利,衣食负耕桑。 欲问淮南信,砧声绕夕阳 注释解释: 1. 万壑乱烟霜,浮图别渺茫:描述山峦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2. 江山连楚蜀,钟磬怨齐梁:描绘了广阔的江山景色以及历史遗迹(钟磬)的哀愁。 3. 原庙寒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