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
译文
【其一】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日夜穿着汉朝皇城之宫衣。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介绍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第一首诗描绘王昭君的美貌,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同时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第二首诗描写王昭君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并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塑造了一个可悲且可敬的明妃形象。全诗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艺术手法多样,风格鲜明独特。作品命题新颖,遭致纷纷议论,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注解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赏析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这两首诗:“持论乖戾。”。
相关推荐
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
《明妃曲》是唐代诗人王昭君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写王昭君出嫁后在匈奴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王昭君深深的同情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复理。 穹庐为室旃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 去住彼此无消息,明明汉月空相识。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回看旧写真。 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 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 译文:
明妃曲 汉宫深深沉在紫烟中,我一入宫中已几年。楼高秋月照清夜,亭暖春花熏醉眠。 忆初送你辞别家人,立即拟好旌旗列队前。君门怎能比人间,咫尺千山万山隔。 花月朝朝空暮暮,长念红颜不如旧。内家车子散金钱,哪得身沾雨露滋。 忽听花宫选罗绮,单于来朝汉天子。只说想嫁单于人,万一君王赏桃李。 大明宫内宴呼韩,出水芙蓉鉴里看。徘徊顾影花颜靓,绰约丰容广殿寒。 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失信去关情。若教不杀毛延寿
明妃曲,又名《王昭君辞》,乐府《横吹曲》旧题,内容多咏昭君、王嫱出塞之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 明妃曲,又名《王昭君辞》,乐府《横吹曲》旧题,内容多咏昭君、王嫱出塞之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 注释: - 行行莫敢悲:一行又一行,没有人敢哭泣悲伤。
昭君曲 昭君自恃颜如花,肯赂画史丹青加。 十年望幸不得见,一日远嫁来天涯。 辞宫脉脉洒红泪,出塞漠漠惊黄沙。 宁辞玉质配夷虏,但恨拙谋羞汉家。 穹庐腥膻厌酥酪,曲调幽怨传琵琶。 汉宫美女不知数,骨委黄土纷如麻。 当时失意虽可恨,犹得千古诗人夸。 翻译: 昭君(王嫱)自以为美丽无双,愿意贿赂画家在丹青上添色增彩。 十年间盼望君王的宠幸却一直未能相见,一朝远嫁他乡来到了遥远的边疆。
我们来分析第一句:“中国无人虏肆轻,六宫挥泪别倾城。”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中国没有一个被俘虏的人会轻视他们,六宫的宫女们为了告别全城而流泪”。这里的“虏”指的是敌人,“六宫”通常指代皇帝和后妃所住的宫殿。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对国家沦陷、人民受苦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无辜人民的同情。 第二句:“当时谁议诛延寿,益重君王好色名。”
【释义】 边塞的风沙吹乱了明妃的鬓发,异域与故乡天差地远。 为什么还要弹奏琵琶来倾诉心中的怨恨,还不如到乌孙国去降服匈奴更好。 【赏析】 《明妃曲》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开头两句,写昭君出塞前离别长安时的情景:风沙扑面,鬓发被风吹乱,蝉声凄厉。这两句是点染,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乱”字写出风沙之烈,“蝉”字则写出风沙之急。诗人通过这两句,把一个“乱”字、“蝉”字和昭君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王昭君不愿嫁给胡人的坚定立场和对汉明主的深深忧虑。第二部分则通过琵琶演奏表达了她内心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 “妾生岂愿为胡妇”表明王昭君本不愿成为胡人的妻子,这种情感透露出她的自尊心和对故土、亲人的深切眷恋。接着,“失信宁当累明主”强调了她的诺言与忠诚,即使违背了信任,也宁愿让汉朝君主受累。这里的“宁”字显示了她不愿意背叛汉室的决心。 “已伤画史忍欺君”
【注释】 1.明妃:指王嫱,即昭君(字丽华)。 2.汉宫:指汉代皇宫。 3.四弦春风手:指弹奏琴的手。 4.金赂画工宁不耻:指贿赂画工的人,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5.玉颜初作万里行:王嫱出塞前,容颜如玉。玉颜,形容女子皮肤白嫩,容貌美丽。 6.朔风黧面边尘昏:在塞外,朔风凛冽,面色黝黑,尘土飞扬,环境恶劣。 7.路人私语泪栖睫:路上行人私下交谈时落泪,睫毛上都沾着泪珠了。 8.穹庐:蒙古包。 9
明妃曲 汉家和亲成故事,万里风尘妾何罪。 掖庭终有一人行,敢道君王弃憔悴。 双驼驾车夷乐悲,公卿谁悟和戎非。 蒲桃宫中颜色惨,鸡鹿塞外行人稀。 沙碛茫茫天四围,一片云生雪即飞。 太古以来无寸草,借问春从何处归。 注释: 1. 汉家和亲成故事:汉代与匈奴和亲,形成了一段历史。 2. 万里风尘妾何罪:我被远嫁到远方,忍受着风吹日晒的苦难,有什么罪过? 3. 掖庭终有一人行
明妃曲 阙下乌云暗黑旗,未央高会送将归。 天子传觞从官劝,单于今正天骄儿。 上林关锁多芳菲,王嫱困睡花葳蕤。 中人惊起道宣唤,和戎却自拚蛾眉。 徘徊顾景伤春啼,秀色误身生不知。 工师万死未足谢,丹青始信君难欺。 冤莫冤兮长别离,盟莫渝兮徒自疑。 毡车未免下宫殿,记得当年初入时。 眉山淡扫双螺垂,拟高门户生光辉。 姑姊提携父母送,不教含涕登丹墀。 赭黄有泪濡龙衣,此身虽是触事非。 胡沙万里少花木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汉代和亲政策的诗歌,通过对明妃出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的质疑和批判。 我们来看第一句“掖庭国色世所稀,不意君王初未知。”这里的关键词是“掖庭”和“国色”,分别指的是古代皇宫中的宫女和她们的美貌。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位明妃在皇宫中是出了名的美女,但没想到她被派到边疆去和亲时,君主对她的容貌一无所知。这里的“不意”表示出乎意料,说明君主对这位明妃的美貌并没有预期
诗句输出:生男禁多才,长沙伴湘累。 译文输出:生出男孩却因为才华横溢而被束缚,只能陪伴在长沙的湘江之畔,忍受着无尽的困苦和劳累。 注释输出:生男,生出男孩。禁多才,因为才华横溢而被束缚。长沙,指的是湖南长沙。伴湘累,陪伴在长沙的湘江之畔,忍受着无尽的困苦和劳累。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述王昭君在出嫁前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她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压迫下女性的悲悯之心
明妃曲 明妃去时载橐驼,金环珠络红锦靴。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 掖庭咫尺隔万里,十年不复逢宫车。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 曲终谁是知音人
诗句解释: - “逝水无回波”:“逝水”指的是流水,“回波”是水中的波浪,此处形容流水无法回到原处。 - “去箭无返筈”:“去箭”指的是弓箭,“返筈”是箭杆上的箭头,此处表示箭射出去后无法返回。 - “十载昭阳春”:“昭阳”在古代指皇帝的宫殿,“十载”表示十年的时间,“春”在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时光。 - “万里龙荒月”:“龙荒”是指荒凉的地方,“月”在这里表示夜晚。 - “风沙满宫衣”
《明妃曲》 君不见王昭君,家住子规啼处村。生来近住离骚国,悲歌慷慨恶离群。 纫兰结茝佩蘅芷,芝泽頮面薇骨熏。瑶琴惯识《九歌》谱,怀感远道偏消魂。 注释: 君不见王昭君,家住子规啼处村:你没有看见过王昭君吗?她的家就在经常被子规鸟啼声惊醒的村落里。 生来近住离骚国,悲歌慷慨恶离群:从出生起就靠近了充满离愁别绪的国家,她悲壮地歌唱和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不愿与世隔绝的心情。 纫兰结茝佩蘅芷
明妃曲 初闻丹青写明眸,明妃私喜六宫羞。 再闻北使选绝色,六宫无虑明妃愁。 妾身只有愁可必,万里今从汉宫出。 悔不别君未识时,免使君心怜玉质。 君心有忧在远方,但恨妾身是女郎。 飞鸿不解琵琶语,祇带离愁归故乡。 故乡休嗟妾薄命,此身虽死君恩重。 来时无数后宫花,明日飘零成底用。 宫花无用妾如何,传去哀弦幽思多。 君王要听新声谱,为谱高皇猛士歌。 注释: 1. 初闻丹青写明眸
注释: 1. 明妃曲:指王昭君的诗作或歌曲,这里泛指王昭君的作品。 2. 望幸君王辇不来:希望皇帝能来,但是皇帝的车驾却没有到来。 3. 香尘甘自老青苔:希望皇帝能够来到京城,但皇帝没有来,使得昭君在京城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4. 当时幸有和亲约:因为当时的国家局势,昭君被派去和亲。 5. 得向呼韩笑口开:得到了和亲的机会,使得国家得以和平,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王昭君的诗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句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技巧。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句内容和思想情感。如“金殿葳蕤锁汉宫”,意思是:华丽的宫殿在皇宫内被锁着,无法出来。“单于谈笑借春风”,意思是指单于在这里畅谈笑语,好像春风也为他让路似的。“黄沙已作无归路”意思是说沙漠已经形成,没有回去的路途了。“犹愿君王斩画工”,意思是说希望君王能杀掉画工,不要让这些画影响国家政治。
诗句: 行行出塞门,饮血思长安。 注释: - 这句诗表达了王昭君被迫远嫁边疆,内心充满对故土长安的思念之情。 - "行行"指的是不断前行,暗示了王昭君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踏上漫长的旅途。 译文: 王昭君离开了家乡,跨越重重困难,只为了远离汉廷,嫁给匈奴的单于。她心中充满了对故乡长安的深深怀念。 赏析: 王昭君是汉代一位著名的美女,因被选为和亲而远嫁匈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妃”
【注释】 雕:雕刻,装饰。奉春君:即冯奉世,汉光武帝时名将,封奉成侯,以战功封爵,赐邑二千二百户,食邑八百户,后因称“奉春君”。 【赏析】 乐府旧题,相传为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作的诗。此诗首句写宫人妆饰打扮,次句写胡地寒冷,衣裳裂绽。三、四句说画工虽能摹写其容,但比不得奉春君(冯奉世)那样的美色。全诗借咏汉家女之貌,讽刺画工之不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古讽今,以王昭君自比,抒写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娇态能倾国,蛾眉解杀人。 此句写王昭君的美貌,“娇态”指姿容之美、容貌之媚;“能倾国”,即倾国倾城,形容王昭君的美丽足以使国家倾倒。“蛾眉解杀人”,蛾眉指代王昭君的眉毛像蚕蛾的触须一样修长美丽,传说她曾用蛾眉轻扫,能使敌人丧命。 妾身亦何幸,为国净边尘。 此句说
【注释】 骨:尸体。巳:指时日。成边土:指死后葬于边地。遗恨:遗留的憾事。冢:坟墓。草青青:指墓上长满了青草。 【赏析】 《明妃曲》是一首乐府诗。据《汉书.外戚传》:孝文帝时,匈奴王冒顿单于多次入侵汉朝边境,汉元帝派王昭君(字嫱,原籍晋阳人)出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并送其“骏马”十匹、“锦缎”百匹及“解忧公主”之号。王昭君出塞,临行前,汉宫歌舞妓李延年为她作了一首《佳人篇》,她依声填词
注释: 燕支山一望都是白云缭绕的山峰,马上的美女双泪直流。 大雁从南方飞往北方去了,但琵琶却无法演奏出汉宫中的离愁别绪。 译文: 在燕支山上远远望去只见洁白的云海,马上的女奴双眸含泪低头沉思。 鸿雁南迁人北去,琵琶弹奏不出汉宫里的离别之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属于《杂曲歌辞》,出自唐代诗人王昭君的《明妃曲》。这首诗以明妃的口吻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首句“燕支一望白云秋”
明妃曲 北风吹雪暗天山,憔悴蛾眉去不还。 薄命便教边地老,归魂应度玉门关。 注释: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山被白雪覆盖,显得昏暗不明。王昭君因为思念家乡而面容憔悴,最终没有返回。命运让她在边疆度过余生,灵魂似乎能穿越玉门关,回到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王昭君的美貌、情感和命运为主题,通过描绘她出嫁前的美丽形象和归国后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句:朝辞合殿暮交河,泪满宫衣泻素波。 译文:清晨离开华丽的宫殿,到了傍晚已经到达交河的边境,王昭君的泪水沾湿了宫衣,就像白色的绢布上洒满了清澈的波纹。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王昭君从皇宫到出塞的离别之苦,以及她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丈夫的无尽思念。首句“朝辞合殿暮交河”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现了王昭君的悲凉与无奈。而“泪满宫衣泻素波”则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哀伤之情。
【注释】: 青海:即西海,今青海湖。寒云:指青海上空的阴云。散风:飘荡。谁怜:何人怜惜,意谓有谁来爱抚这朵随风而逝的粉黛花。飞蓬:比喻远行的人。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中天月:天上最圆的月亮。清光:指月光。汉宫:汉代宫殿名。汉武帝建章宫在长安城北,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这里以之代指皇宫。 【译文】: 青海上空寒云四散,随风飘荡,谁又来怜惜那朵被风吹走的娇嫩的花呢?高高的一轮明月
【注释】 南还:即汉使南归,指汉朝使者被匈奴扣留。 单于别部:单于是匈奴的首领,他率领的一支部队叫别部,就是匈奴的一支独立的军队。 寇西秦:攻打西边的秦国,暗指汉朝的长安。 临河战:面对黄河作战。 长门玉貌人:汉武帝时,李延年教歌女赵飞燕等歌舞,号曰“乐府”,又号“丽人”。后来,赵飞燕等人以容色得幸于武帝,为长门宫人。这里用长门玉貌人比喻宫女王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汉代和亲的悲壮诗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蛾眉(yé méi)、帝畿(jī)、含颦(pín)、玉阙(què)、结恨(háng)、金微(wēi)。 【答案】
【注释】: 目断长安——目光已断,即望眼欲穿。长安:指唐朝首都长安。汉使:指汉朝派来的使者。五云: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常生五色之云,这里指蓬莱仙岛。龙沙:指沙漠。三千里:极言距离遥远。紫台:皇帝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宫女对远在异乡为君王而不得归的丈夫的怀念之情。首句写思妇望眼欲穿,盼望汉使到来;次句写不知何处有蓬莱仙岛,暗寓对丈夫思念的无限遐想。第三句写沙漠月色如画
明妃曲 黄金不买画图中,从此春花闭汉宫。到得君王识倾国,无人主议罢和戎。 译文: 美丽的王昭君不愿在金饰的华丽画面中出现,她的美丽足以让春天的花朵也为之闭嘴。只有当皇帝真正认识她的美貌时,那些无用的主战派才会停止对和戎战争的提议。 赏析: 此诗以王昭君为题材,通过描绘王昭君的美丽与气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同时,诗歌也展示了古代诗人对女性美的深刻认识和赞美
诗句释义: 1. 明妃生长巫山村,雨露未沐椒房恩。 - 明妃: 指王昭君,被匈奴呼为“宁胡阏氏”。 - 巫山: 指王昭君的故乡,即今天的湖北巴东县。 - 雨露未沐: 意谓王昭君从小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或关注。 - 椒房: 古代帝王妻子的寝宫,这里借指皇宫。 - 椒房恩: 指的是王昭君因为出身卑微而被冷落,未能享受到皇室应有的待遇和宠爱。 2. 写图召幸在当日,不赂画工君不识。
【注释】 蛾眉:代指王昭君,古代传说中以美貌著称的美女。马首向西戎:王昭君被匈奴单于扣留,被迫嫁给了匈奴首领。 独抱琵琶叹晚风:独自抱着琵琶,感叹时光飞逝,年华已逝。这里“叹”字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亲人和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无奈。 曲罢徘徊青海月,新声已入弋阳宫:演奏完琵琶曲后,她徘徊在青海湖边,欣赏着皎洁的月光;新曲已经传入了弋阳宫,让宫廷里的人们陶醉其中。 【赏析】 这首诗以明妃自喻
《明妃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思考。 诗句释义: 1. “毛生画笔真超脱,能使绝代佳人辞汉阙” - 毛生画笔:指的是画家毛延寿。 - 绝代佳人:指王昭君,她的美丽足以超越古代的任何女子。 - 辞汉阙:离开汉朝皇宫。 2. “佳人岂乏千黄金,不肯低眉潜结画工心” - 千黄金:形容财富之多。 - 低眉潜结画工心
【注释】 明妃曲:即《昭君怨》。明妃:指王昭君。毛延寿:汉元帝时画工。 蛾眉妒:形容美女眉毛细长。 绝色:绝色佳人,即王昭君。 不信朱颜信画工:不相信红颜易变,但相信画师能把她画成绝色。 丹青:古代绘画的颜料,此处代指绘画。 玉颜:《汉书》中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言愿保塞上为守藩臣”,汉元帝赐他“丰猛”之号。 含凄:含着悲怆。辞汉月:离别汉宫,出塞远嫁。 胡地:这里指北方边地,即匈奴之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青雀西飞》。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1. 五兵不治隳军容,却将艳色下深宫。 - “五兵”指的是五种武器,这里指的是军队的武器。 - “隳军容”意为败坏军队的仪容。 - “艳色”指美丽的颜色。 - “下深宫”表示将美丽的女子引入深宫之中。 译文:战争期间(五兵)无法治理军队,但(却)将美丽的女子带入宫中。 2. 君王计在弭强胡,非干错画丹青图。 -
抱得琵琶不忍弹,胡沙猎猎雪漫漫。 晓来马上寒如许,信是将军出塞难。 译文: 王昭君抱着琵琶却难以弹奏,心中充满哀愁;在寒冷的胡地,雪花纷飞,刺骨的北风令人感到寒冷。早晨骑马归来,寒冷的感觉更甚,这也许是为了国家而远离家乡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出嫁到匈奴的情境,以及她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诗中的“忍弹”二字,表达了王昭君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无法演奏的无奈
网页时间是:2023-12-06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明妃本是巫山女,貌美如花解人语。这句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和聪明,说她不仅外貌迷人,而且能言善辞。 诗中“一朝被选入汉宫”一句描述了王昭君因美貌被选入宫中的情景
霜打青草枯,玉貌委泥途。 妾泪空盈掬,君恩只按图。 注释:霜打的草地枯黄,美丽的容颜被埋葬在泥土中。我满怀泪水却无处倾诉,你的恩情只能如同地图一般地执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宫廷女子悲惨命运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明妃(即王昭君)被匈奴扣留后的生活,表现了对这位美丽而不幸的女子的深深同情。全诗用“霜凋青草枯”和“玉貌委泥途”两个意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明妃生活的艰苦和内心的悲凉
【注释】 1.白塞:指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匈奴王欲刺杀他。白塞,即白刃,比喻杀身之祸。烽烟:古代边防巡逻所放的烟火。 2.望断:极目远望。 3.冶色:艳丽的容颜。容:容貌。 4.苦声:哀婉动人的歌声。 5.君王:皇帝。 【赏析】 《明妃曲》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女子被抛弃、被掠夺,以及思念故土、怀念亲人等。这首诗就是一首写汉代宫女被迫嫁给匈奴王,远离故土,怀念故国的故事
诗句输出: 胭脂马,雕鹰旗,狐裘蒙茸金络羁。 白玉作鞭双袖垂,手抱琵琶红泪滋。 黛云半亸颜如玉,春娇学得娥眉绿。 自拟将身宠汉宫,谁怜薄命归殊俗。 穷阴绝漠易悲辛,落日哀笳处处闻。 严霜夜锁关头月,朔气寒飞碛里云。 鸿雁蔽天斜作字,骆驼连塞动成群。 汉家君臣亦良苦,却将红粉和边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情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昭君远嫁匈奴的艰难与无奈
诗句原文: 一下妆楼国色灰,琵琶留恨不胜哀。 乍闻塞马嘶胡月,疑是中朝遣使来。 译文注释: 一下妆楼国色灰, 一进入装饰华丽的宫殿,她的美丽如同尘埃般消逝。琵琶留恨不胜哀,她因离别之情而留下的悲伤无法用言语表达。 乍闻塞马嘶胡月, 突然听到远处战马的奔跑声和胡地的明月。疑是中朝遣使来, 我怀疑这是汉朝使者前来传递信息。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王昭君的描绘。王昭君因其美貌被选入宫
明妃曲 朔雪胡沙拂羽旌,君王命重妾身轻。 和戎本为苍生计,敢惮焉知万里行。 译文: 初见昭君出嫁时,她在风中泪湿了春风,鬓边珠落。回望镜中的自己,她无色可施,只能依靠君王的宠爱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存在。后来听说她被画得如花似玉,又惊又喜,这使她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美丽。 赏析: 此诗是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全诗通过王昭君的美貌、情态、风度、民族大义为主线,语言矜炼深雅,风格鲜明独特
【注释】 绣辇东来:指汉武帝时李夫人的哥哥、中山王刘赫的妃子李夫人随汉武帝出巡,在长安病故,武帝派使者用“绣辇”把刘姬接到长安。琛骑驰:指匈奴单于听说汉将李陵率五千步兵攻打匈奴单于,派兵迎击,李军大败。李陵投降匈奴。 蛾眉亦自系安危:指李夫人被害后,汉武帝非常悲痛,以皇后之尊亲临吊唁。 如今塞上无遣镞:指匈奴人已不再侵扰汉境。遣,赠送。镞,箭头。 军中有贰师:指班超收复西域,为汉立大功。贰师
明妃曲 羌塞翩翩三十春,毳裘潼酪亦甘温。 自从冯傅纷纷后,始悟馀生是主恩。 注释: 羌塞:指边境的关塞地区。 翩翩:轻盈貌。 潼酪:即奶酪,一种乳制品。 冯傅:指汉代的冯奉世和傅介子,两人因功被封侯。 余生:余下的岁月,这里指余生都是因为皇帝而存在。 赏析: 本诗是一首古风诗歌,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注释: 秋叶萎黄,思不禁。 灞川荆峡两幽沉。 游魂不逐胡笳散, 冢草青青见妾心。 赏析: 《明妃曲》是一首描绘了昭君出塞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明妃出塞前的生活、情感和离别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明妃的深深思念之情。 “秋叶萎黄思不禁”,这里的“秋叶”象征着昭君即将离开的秋天,而“萎黄”则暗示了昭君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思不禁”也表达了昭君对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灞川荆峡两幽沉”
明妃曲 自怜薄命泪如麻,不是当年貌若花。 怪杀西风非汉使,断肠声不送琵琶。 注释与赏析: 1. 明妃曲 - 自怜薄命: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不幸命运。 - 泪如麻:形容泪水之多,如同麻线一样密集。 - 不是当年:暗示了现在的变化,与过去相比有了巨大的差异。 - 貌若花:昔日的美貌依旧,但岁月已使人容颜憔悴。 2. 怨别 - 怪杀西风:对于西风的到来表示不满或不解
【注释】 (1)明妃曲:指王昭君的《出塞》诗。 (2)明妃: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因能歌善舞,被选入宫,后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称明妃。 (3)初:开始。 (4)宛转:曲折、回旋。 (5)上马:指登临战骑。 (6)琵琶曲:古乐器名,即《琵琶行》。 (7)“流悲”句:意谓乐声哀伤动人。 (8)和戎: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这里借指匈奴。 (9)今日:现在。 (10)蘼芜:香草名,又名蘼芜菜
汉廷议和亲,佳人使绝域。 明妃随例行,只认为掖廷职。 一朝临遣动天子,始信深宫未曾识。 当日丹青亦等闲,今知不得黄金力。 正缘平日怀贞素,非敢从前恃颜色。 由来颜色不自知,爱惜自是君王私。 君王顾妾恩何厚,竟按臣工戮延寿。 佳人自有命,画工何能为。 长信宫中长别离,当时岂也有人欺。 悠悠青冢胡沙里,千载终为汉家死。 红颜命薄古云然,不恨臣工况天子。 【注释】 1. 汉廷议和亲
【注释】 1、明妃曲:乐府《横吹曲辞》旧题,多写宫女的悲怨。 2、朝辞凤城阙:早晨离开京城(长安),到皇宫的东门。 3、暮出雁门关:傍晚时出了雁门关。 4、汉音闻渐少,胡语辨应难:中原的汉语听说渐渐少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分辨起来非常难。 5、玉筋:指琵琶上的弦,用美玉制成。 6、遮莫:犹言“怎奈”,无奈。 7、宫闱(huì):宫廷。 【译文】 清晨告别繁华的京城,傍晚走出雁门古关。
【注释】 明妃:指王昭君。王昭君出嫁匈奴,成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使者。“自”是自从、从一开始的意思。一自:从一而始。“谁怜”即有谁知怜惜。度:出使、远行。玉门关:汉西域的重要关口,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小方盘城附近。沾衣:泪水湿透衣服。 奉帚:扫帚,借指打扫庭院。旧时恩:过去的恩情。 见月空凝思,闻笳欲断魂:月夜中,看到明月会想起远在异地的人;听到胡笳曲声,想断魂,形容思念之深。 早遂:很快实现。安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宁胡阏氏汉宫女,为国和亲嫁骄虏。 毡车轧轧向阴山,回首长安泪如雨。 黄沙白草路漫漫,萧瑟惊飙彻骨寒。 万缕幽怀共谁语,鹍弦弹罢泪阑干。 身轻岂不如飞燕,十年不睹君王面。 姿态未必惭子夫,更衣不得承欢娱。 妾命薄,妾自嗟。 承恩元不在绝色,辜负春风满面花。 寄声良娣与昭仪,莫惜黄金贿画师。 昭阳隆宠系图绘,冠世姿容谁得知。 注释 1. 宁胡阏氏
注释: 明妃曲:指王昭君出塞的曲子,后泛指女子出嫁。 漠北:北方边塞之地。称臣:表示臣服。绝战争:断绝战争。 岂同:怎么能比?高祖:汉高祖刘邦,即刘邦。困平城:困于平城之战。平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0年,汉军和匈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进行的一次大战,结果以失败告终。 君王:指汉文帝。不重:不重视。倾城色:倾城倾国之貌。形容美女。任尔:任由你。琵琶:古乐器名。谱怨声:谱写怨恨之声。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词:锁、啼、泣、长门、春、低徊、鸿雁、蛾眉。同时要注意同音异形字,如“啼”,容易与“题”混淆,“重远国”中的“重”。 【答案】 ①宫花鸟声寂(②阑干秋月梦中泣③汉家长门老阿娇(④明妃一日别故宫(⑤天子低徊先生光彩)
注释: 1. 云鬓忽别汉宫春,临别方知画未真:云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汉宫春,指汉代皇宫的春天。临别,即离别之时。画未真,意指画像与实际的人不同。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女子在离汉宫时才发现画像中的自己并不真实。 2. 讵有佳人轻自炫,君王枉信画中人:讵(jù),岂;君(kūn),对人的尊称;枉,错误地;信,相信。佳人,指美丽的女子。轻自炫,轻易地炫耀。君王,这里是指汉武帝。枉信,错误地相信
【诗句释义】 1. 中原消息断,胡地风沙寒。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原的思念和对边远之地风沙的感慨。 2. 经年不逢春,凄恻摧心肝。 - 经过长时间的分离,终于等到春天的到来却无法相见,内心感到极度悲痛,形容了离别之苦。 3. 君王遣妾和戎虏,万晨辞家心独苦。 - 描述了被迫随君出征,远离家乡的痛苦心情。 4. 早知塞处不胜愁,那怪将军怕边士。 - 提前知道边关生活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