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高台秋色晚,直望已凄然。
况复归风便,松声入断弦。
泪逐梁尘下,心随团扇捐。
谁堪三五夜,空树月光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铜雀台》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乐府诗作,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篇描写东汉末年铜雀台建成时的情景和氛围的作品

《铜雀台》这首诗作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铜雀台作为历史遗迹的独特魅力和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探讨《铜雀台》之前,先对王建其人其事做一简要介绍。王建(约767—约831后),字仲初,唐代诗人,出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由于门第衰微,他早年离开家乡,寓居魏州乡间。20岁之后,开始与张籍相识,并一同学习,开始写乐府诗。

《铜雀台》本身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铜雀台赋》为东汉末年作品,由曹植创作,文中描述铜雀台新建后的气势恢宏场景,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而《铜雀瓦赋》,则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陈维崧所作,此赋不仅缅怀了曹魏的历史,还细致描绘了魏国兴盛时的铜雀台以及亡国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

《铜雀台》作为唐代王建创作的乐府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艺术作品。通过研究《铜雀台》,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