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秋色晚,直望已凄然。
况复归风便,松声入断弦。
泪逐梁尘下,心随团扇捐。
谁堪三五夜,空树月光圆。
铜雀台
介绍
《铜雀台》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乐府诗作,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篇描写东汉末年铜雀台建成时的情景和氛围的作品。
《铜雀台》这首诗作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铜雀台作为历史遗迹的独特魅力和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探讨《铜雀台》之前,先对王建其人其事做一简要介绍。王建(约767—约831后),字仲初,唐代诗人,出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由于门第衰微,他早年离开家乡,寓居魏州乡间。20岁之后,开始与张籍相识,并一同学习,开始写乐府诗。
《铜雀台》本身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铜雀台赋》为东汉末年作品,由曹植创作,文中描述铜雀台新建后的气势恢宏场景,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而《铜雀瓦赋》,则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陈维崧所作,此赋不仅缅怀了曹魏的历史,还细致描绘了魏国兴盛时的铜雀台以及亡国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
《铜雀台》作为唐代王建创作的乐府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的艺术作品。通过研究《铜雀台》,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
诗句解析: 1. “高台秋色晚,直望已凄然”:描述了一个在秋天的高处观望的景象。高台上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更加凄凉。 - 关键词:高台、秋色、晚、凄凉 2. “况复归风便,松声入断弦”:这里的“归风”可能是指秋风,而“断弦”则形象地描绘了琴音中断的情景,暗指内心的悲凉。 - 关键词:归风、松声、断弦 3. “泪逐梁尘下,心随团扇捐”:描述了眼泪如同尘埃般随风飘散
铜雀台 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 云惨当歌日,松吟欲舞风。 人疏瑶席冷,曲罢繐帷空。 可惜年将泪,俱尽望陵中。 注释: 1. 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所建的豪华宫观之一,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因曹操之妹曹丕在此设宴,与甄宓情深而著名。 2. 凄凉:形容景象凄清、令人感到悲伤或不安。 3. 摇落:形容植物因季节更替而凋零,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到寂寞和凄凉。 4. 墓田通:坟墓遍布田野
【注释】 铜雀台:在洛阳城东北,是曹操的游乐宫室。 强歌强舞竟难胜:意思是说强要强做,结果还是不能胜过别人。 花落花开泪满膺:意思是说春天过去,花朵凋零,而自己却因悲伤落泪,泪水沾湿了胸口。 只合当年伴君死:意思是说只能跟您一同死在您身边。 西陵:指东吴的首都南京,这里代指孙权。 【译文】 强要做歌强要舞,终究还是不如人。 花儿开了又谢了,我伤心得眼泪都流干。 只有当年跟你死,免得到后来人看。
铜雀台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译文:娇爱的容颜何时才能再次出现,高高的铜雀台已经空了许久。含着泪水映照着双袖,不忍心再看西陵。 注释:娇爱:对某人的爱慕之情。高台:指铜雀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含啼映双袖:形容泪流满面的样子。西陵:指洛阳附近的西陵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铜雀台上看到落花飘零、春色不再而感叹岁月流逝、美人迟暮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孤独感
铜雀台 但见西陵惨明月,女妓无因更相悦。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译文:但见西陵月色惨淡,女子们无法再相互喜欢。有虞帝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泪水已经流尽了湘妃的眼中血。 赏析: 《铜雀台》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古代诗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曹操霸业的背后悲剧。 诗歌开篇“但见西陵惨明月”,通过描绘西陵的月亮惨淡,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伤氛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开篇: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歌扇向陵开,齐行奠玉杯。舞时飞燕列,梦里片云来。 - 注释:铜雀台,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曹操行宫。歌扇,指宫女手持的扇子,用以扇风或遮脸。齐行,指一同行走。奠,意为放置或祭祀。玉杯,指珍贵的酒杯。 - 译文:铜雀台上,宫女们挥动扇子,一同行走,摆放着贵重的酒杯
注释:铜雀台的宫殿建筑已经变得破败不堪,魏主的园林在漳水之滨。如今向西望去,那些旧日的场景仍然让人怀念不已,更何况是那些曾经歌舞升平的宫女们。 赏析:这首诗以铜雀台为背景,描绘了魏主园林的破败景象以及西望时的感慨之情。首句“铜雀台”即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建造的一座高台,后来成了曹丕、曹植兄弟争斗的地方。次句“魏主园林”则是指魏文帝曹丕所建的园林
注释:魏武帝曹操曾经在铜雀台,金黄色的菊花深映在棘丛中。人生富贵时应当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曹操铜雀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富贵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是秋天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盛开的情景,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珍贵。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生富贵的感悟,认为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最后一句“此地岂无歌舞来”
【注释】 铜雀台:三国魏曹操所建的宫殿,位于邺城西南。玉座:指皇帝坐的宝座。短歌长袖:指歌舞表演。短歌:指《短歌行》。长袖:指《长歌行》。徒:白白地。颦眉:皱眉。汉宫:东汉皇宫,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曹操在铜雀台宴乐的情景。首句写铜雀台竣工,但皇帝已不在人世;次句写歌舞升平,但无人欣赏,令人悲伤;三句问皇帝去了哪里;最后一句写人们徒然为失去皇帝而感到悲痛、惋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内容,结合相关的内容来分析,可从手法、情感、意境等几方面入手。 “铜雀台”是《铜雀台赋》的标题。此诗首句以“君王冥漠不可见”为起兴之笔,暗寓了诗人心中难以言表的愁闷与无奈。第二句写台上歌舞已空,只有那高高的宫殿依然矗立在寒风中,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日的繁华和今日的寂寥。第三句以西陵上的悲鸣宿鸟反衬铜雀台上的歌舞升平
铜雀台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秪合当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 注释: 1. 强歌强舞竟难胜:指在铜雀台中强颜欢笑、尽情歌唱和跳舞,却无法掩盖内心的悲伤和无力感。这里的“强”字表明了诗人的无奈与挣扎。 2. 花落花开泪满膺:描述铜雀台上花朵凋谢的景象(落花)与诗人因思念而泪水盈眶的情景(落泪)。这里的“膺”字指的是胸部,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沉重和悲怆。 3. 秪合当年伴君死
【注释】 铜雀台:东汉末年曹操所建,位于邺城西南。 月正明时星正稀:指夜将深时,月亮明亮,星星稀疏。 邺城风雨忽凄凄:指夜将深时的风雨突然变得凄凉。 荒台:残破的台,意即荒凉的台。 寒鸦:乌鸦。 绕树啼:盘旋在树上鸣叫。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夜晚的风风雨雨,以及荒台上的景象。诗中的“明月”、“星星”、"风雨"、"寒鸦"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夜晚的环境。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
注释:铜雀台的废墟四周被桑柘树环绕,曹操醉酒时曾身着柘黄衣。 锡花片瓦已无用,留着给诗人写是非。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述,讽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首句“铜雀台荒桑柘围”,描绘出了铜雀台的荒凉景象,周围被桑柘树环绕。第二句“老瞒曾醉柘黄衣”,点名了曹操,暗示他曾经在铜雀台上醉酒。第三句“锡花片瓦将安用”,表示这些锡花片瓦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无用了。尾句“留与诗人写是非”
铜雀台 西陵树,曾是美人歌舞处。肠断君王死别时,蛾眉憔悴分香去。 奸雄心事有谁怜,残瓦空题汉代年。铜雀春深悬落日,石麟秋冷卧荒烟。 邺下兴亡今又古,乌号野树猿啼雨。泉扃长夜锁幽魂,有酒谁浇台下土。 【注释】: 1. 西陵树:“西陵”指的是地名,这里指代的是西陵树。西陵树,通常指生长在长江中下游的杨柳等植物。在诗歌中,它可能象征着离别、思念和时间的流逝。 2. 曾是美人歌舞处
【注释】 铜雀台:三国魏武帝曹操所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北。 阿瞒:即曹操的字孟德,故称“阿瞒”。 示雄夸:显示豪壮。 愁烟忍锁西陵地:西陵是汉末吴将陆逊驻守的地方,这里指孙权曾在这里驻兵。 向日须曾属汉家:过去曾是汉朝的地方。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铜雀台的荒废,二句抒发作者对曹操的感慨。三、四两句以孙权之孙孙皓比曹操,意谓曹操生前曾为汉室效力,死后也应归于汉朝。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意深沉
铜雀台 自古谁无死,英雄岂不知? 望陵歌舞歇,还有梦来时。 注释与赏析: 1. 自古以来,谁能避免死亡的命运?英雄们难道不是很清楚这一点吗? - 历史背景:曹植在三国时期创作了《铜雀台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豪情的感慨。 2. 当陵墓上的歌舞渐渐停歇,梦中又回到了那段辉煌岁月。 - 时空对比
诗句如下所示: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赏析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望向西陵墓。这一行为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在古代,西陵墓往往被视为尊贵人物的安息之地
铜雀台 古台百尺生野蒿,昔谁筑此当涂高。 上有三千金步摇,满陵寒柏围凤绡。 西飞燕子东伯劳,尘间泉下路迢迢。 龙帐银筝紫檀槽,怨入漳河翻夜涛。 人生过眼草上露,白骨何由见歌舞。 独不念汉家长陵一抔土,玉柙珠襦锁秋雨。 注释: 1. 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所建的高大华丽的宫殿建筑,是曹操为自己享乐而建的地方。 2. 古台百尺生野蒿:古老的台子有一百多尺高,上面生长着野蒿。 3. 昔谁筑此当涂高
【注释】 1. 有客新从魏地来:这两句诗是说,有一个客人刚刚从北方的魏国回来。 2. 为言曾上魏王台:这两句诗是说,这个人告诉我他曾登上过魏王的宫殿。 3. 阴谋盖世成何事:这两句诗是说,他的阴谋想要称霸天下,结果却一无所成。 4. 漳水东流不复回:这两句诗是说,黄河之水向东流淌,再也回不来。 5. 弦管已成山鸟弄:这两句诗是说,音乐已经让山中的鸟儿也陶醉了。 6. 绮罗留作野花开:这两句诗是说
【注释】 帐中:指铜雀台。 铜雀台:三国魏武帝曹操所建,在今河南省临漳县东南,相传是曹操与甄氏的寝宫。 西陵:即西陵王曹芳,字兰芝,封陈留王,汉献帝之子,魏明帝曹叡之兄。 分香:指夫妻分别。 缱绻:缠绕,纠缠。 鸳鸯:古代神话中的鸟,雄雌相依,形如鸳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对夫妻分别的情景,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首句“帐中歌吹惜红妆”
【诗句注释】 魏武:指曹操。窃神器:窃夺天下神器,即篡夺了汉献帝的帝位。鼎分汉土宇:比喻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将汉朝原有的领土分割给儿子们。 陋哉无远图:形容人目光短浅,没有长远的打算。无远图:没有长远的打算。 筑台贮歌舞:筑造高楼,以供歌舞之用。 台榭纷绮罗:指楼台亭阁中装饰华丽。绮罗:华美的衣服。 婵娟竞媚妩:指美女争相献媚。婵娟:美丽的女子。 我窥奸雄心:指作者看到曹魏政权的篡权野心。窥: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的赏析。 “铜雀台”句:铜雀台是曹操所建,在邺城西漳河之滨。这里借指曹操。 “美人望陵处”,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将其父墓迁至邺城西十里处的铜雀台,以显其功业,后人遂以铜雀台为曹操陵墓代称。此处借指曹操。 颔联:殿冷闲歌吹,宫春罢绮罗。 意思是说,昔日宫殿里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春天里繁复的锦绣服饰也已经停歇。 “落花”句
【注释】 1. 铜雀台: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建安十六年,曹操所建。因台上有铜雀故名。后为东魏、北齐、隋、唐、宋等朝的御花园。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作者时年五十岁。 2. 雄剑埋光宝匣销:指曹操临终前将宝剑埋在铜雀台的地宫中。 3. 邺城风日色无聊:邺城地处黄河北岸,气候偏暖,春末夏初,风和日丽,游人如织,但作者却感到无所事事,心中无聊。 4. 接来乱命惟空教:指曹操临死前留下许多诏命给曹丕
铜雀台 铜雀台是一座古建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郊。这座建筑建于东汉时期,是曹操为了庆祝统一北方所建造的。 生欲吞吴蜀,至死恋铜台。 曹操生前一直梦想着吞并江南和蜀汉的领土,他对于铜雀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依恋。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仍然无法忘记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伯气销红粉,陵门长绿苔。 曹操的英名如同日中天,他的气势如同雷霆万钧。然而,他的死亡让这座铜雀台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铜雀台静静地矗立,幔帐轻轻垂挂,君王曾留下遗命,是我年复一年感到悲伤。舞影映照着罗绮,歌声似乎哽咽了管弦,西陵的松柏依然冷清,夕阳下锁住寒烟。 注释: - 铜雀台:指铜雀台宫,古代一座壮丽的建筑。 -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 飘飘:轻盈飘逸的样子。 - 君王遗令:指君王的命令或遗言。 - 是妾断肠年:表示自己因君王遗命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 罗绮:指华丽的衣裳。 -
铜雀台的诗意赏析 探寻三国时期历史背景及文化意涵 1. 诗歌原文 2. 诗句逐句释义 3. 关键词注释 4. 译文与赏析 5. 相关历史人物介绍 6.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7. 相关文化意义探讨 8. 诗歌鉴赏评价 9. 结语
【注释】 铜雀:指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百尺凌云烟:形容高入云霄,如在云雾之中。贮群妓:聚集许多美女。颜色如花妍:姿色艳丽美好。霓旌不复来,已筑西陵土:指曹丕自立为帝后,曹植被废,并被迁到洛阳西面,筑起“铜雀台”。何由见歌舞:如何还能看到歌舞。穗帏闲夜月,玉座空秋风:指铜雀台中的帷幕已经收起,月光下玉座空空。脯糒方荐罢,瞻望意无穷:指曹植被放逐后,他常常仰望着远方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铜雀台 云掩西陵树,遥望自摧残。 忍睹遗香线,点滴泪痕班。 层垥任是花开落,晚妆慵整新梳掠。 灯迷罗幌月黄昏,辇路封尘人寂寞。 注释: 1. 云掩西陵树,遥望自摧残:云遮住了西边的陵墓,远远地观望着自己的身影也显得憔悴。 2. 忍睹遗香线,点滴泪痕班:不忍心看到那些遗落的芳香丝线,泪水沿着脸庞流淌,形成斑斑点点。 3. 层垥任是花开落,晚妆慵整新梳掠:即使花儿依然开落,但妆容却懒得整理
诗句释义 1 邺宫久寂寞 - 描述邺城宫殿因时间久远而变得荒凉,没有生气。 2. 铜台今独悲 - 指在孤独和凄凉中,只有铜雀台还在悲伤地存在。 3. 墓田不可望 - 墓地广阔到无法望见,形容墓地的辽阔。 4. 陵树朝离离 - 早晨时分,树木显得分外清晰,暗示墓地周围的景致与日俱增的凄凉。 5. 茵烟沾罗席 - 茵席被烟雾熏湿,形象地表现了哀悼的氛围。 6. 松风吹穗帷 - 风吹过松树
铜雀台 谁道昔人痴,穗帏犹昔时。 昔时人皆慕,今日人皆悲。 亭亭西陵台,歌吹声迟迟。 不关歌吹异,人心有盛衰。 飞甍一百二,连接烟云垂。 玉碗盛脯粻,琼浆上金卮。 此乐极生平,死亦安能离。 当令泉下人,长闻铜雀辞。 注释 1. 谁道昔人痴 - 谁说过去的人都是愚蠢的? 2. 穗帏犹昔时 - 旧时的装饰依然如故。 3. 昔时人皆慕 - 过去的人都渴望得到。 4. 今日人皆悲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选取了两首诗,考生需要对这两首诗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作答。“西陵树色暮苍苍,明月相将入御床。”“西陵”为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市黄梅县西南;此处泛指长江之滨。“树色暮苍苍”,以“树色”写江天之色,以“苍苍”状树色之浓淡。江水浩渺,天色苍茫,树影摇曳,暮色苍苍。诗人伫立西陵之畔,凝望着滔滔江水,眼前一片苍茫,而在这苍茫之中
铜雀台高春日明,春风无限绮罗情。 笙歌莫向西陵奏,松柏萧萧起暮声。 注释: 1. 铜雀台:古代一座著名的楼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西侧。 2. 春日明:春天的阳光明媚。 3. 绮罗情:华丽的衣裙和丝质的布帛。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 4. 笙歌:古乐器名。 5. 莫向西陵奏:不要在西边的山陵上演奏。 6.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翻译 铜雀台:铜雀台,位于邺城西南,是曹操为宠信的美女卞夫人所建。 高台春欲尽:高台上春天即将结束。 凤吹隔花迷:凤凰的鸣叫声穿过花丛,声音被迷住了看不见。 漳水流无尽:漳河水流动不息,没有尽头。 西陵日易低:西边的陵墓太阳容易落下。 繐帷不可见,歌舞半含啼:帷幔遮住了视线,看不到歌舞的人,歌舞中夹杂着哀哭。 惟有东风在:只有东风吹来。 年年莫自萋:每年春风都带来新绿。 赏析
铜雀台 高台已凋残,欢爱从此毕。 不闻歌吹声,惟见枫叶赤。 注释:这座高大的铜雀台已经破败不堪,欢乐和爱情也随之结束。听不到歌声和鼓乐的声音,只见到枫叶红透了天。 春风辇路依江渚,鸣珰佩玉知何处。 舞影晴浮漳水云,歌声暝作西陵雨。 注释:春风拂过皇帝的御道,沿着江边的小洲,那镶嵌着珍珠的耳环和珍贵的玉器不知飘向何方。舞影在晴朗的天空中飘荡,就像天上飘浮的云彩;歌声随着夜色降临
这首诗的标题是“铜雀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注释和赏析: 1. 婵娟彩云里,高台知几层。 (注释:在彩云缭绕的天幕之中,高台仿佛有几重。) - “婵娟”通常指的是美丽的月亮或星星,这里可能暗喻着天上的景象或比喻台上的美景。“彩云”常用以形容天空的美丽,此处可能指云朵的美丽或者云雾缭绕的景象。“知几层”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高台的高度的想象或推测,可能暗示了其雄伟与壮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赏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一般要指出诗句在内容上的含意,或在结构上的作用,或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同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来分析,还要注意诗句中重要的字词的含义,这往往成为考生赏析的一个难点。本题要注意“铜雀台”“台前柳”等关键词语。 【答案】 第一句写铜雀台历经几春,第二句写歌扇化为尘土,第三句写台前的杨柳依然挺立着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征战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铜雀台 铜雀台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常被用来比喻权贵之家或富贵之家。在这首诗中,“铜雀台”可能指的是一个权势显赫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借指君王所在的朝廷。 - 君王营四海,西伐复东征:描述的是君王治理国家的方式,无论是西征还是东征,都是为了统一天下。这里的“营四海”可以理解为治理国家,而“西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中描绘了铜雀台的景色和美女们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句释义:铜雀台位于西陵附近,台上装饰着华丽的绮罗。美丽的女子在蕙帐中流连月色,她们的美丽如同往日一样令人惊叹。她们的舞衣上还留着泪痕,歌曲总让人感到悲哀。她们希望跟随诗人一同化为长枝,永远陪伴在诗人身边。 译文:铜雀台坐落在西陵附近,台上铺满了华丽的绸缎
【注释】 铜雀台:即铜雀台,位于邺城北城门内,建安十五年曹操所建。 玉座:指铜雀台的豪华座位。 紫烟:指铜雀台上袅袅升起的香烟。 长袖:指歌舞者所着的长袖舞衣。 繁弦:指乐器上的弦乐。 陵树:坟墓周围的树木。 山花:山上的花。 朔望日: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 芳年:美好的年华。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描写铜雀台之景来抒发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我走邺城道,忽忆铜雀台。 台下漳河水,一去不复回。 主人当途高,意气昔何健。 馀狂不自禁,翠翘三十万。 日日长歌舞,玉斝照琼筵。 锦殿春溶漾,绮窗月婵娟。 西陵七十冢,白昼妖狐踞。 芦荻漳水秋,不见歌舞处。 白鸟四五来,翩然飞且鸣。 行人发清商,远歌如哭声。 野翁向我言,物岂有长好。 况此乱世雄,遗迹不如扫。 土花蚀残瓦,价重珊瑚枝。 巧匠凿古砚,举世嗟叹之。 南望金谷园,北望邯郸楼。
《铜雀台》 西陵绿树无颜色,邯郸女儿犹艳质。 魏家空起千金台,一旦飘零同瓦砾。 名姝绮丽皆尘土,至今里女能歌舞。 妆成仍唱望仙词,梦回不记霓裳谱。 人间白日奔隙驹,绿颜回首雪盈颅。 秦楼楚榭今安在,日暮残鸦下冷芜。 注释: - 西陵绿树:西陵地区的树木,因生长在水边而呈现绿色。 - 无颜色:形容词,表示树木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变得枯槁。 - 邯郸女儿:指战国时期的赵国公主赵胜。 - 犹艳质
诗句释义: 1. 魏家歌舞贮铜雀,井干凌空云渺漠。 - 注释:指铜雀台周围的景象被魏家的歌舞所装饰,铜雀台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 2. 眉妩争夸翠黛浓,腰纤竞妒罗衣薄。 - 注释:形容舞女们争相展示她们浓密的眉毛和鲜艳的化妆品(翠黛),以及轻薄的衣服。 3. 秦筝赵瑟无时闲,炰凤烹龙顷刻间。 - 注释:形容音乐声不断,如烹煮凤凰、烹饪龙肉一般迅速且热闹。 4. 绮苏映水月皎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并结合重点语句加以分析。“铜雀台”是曹操所建的一座高台,位于洛阳城西,因台上有铜雀二株而得名。这里借指曹魏王朝。“珠帘穗帐等风流”:形容铜雀台华丽富丽,气派非凡。“歌吹犹闻溺妓舟”,意谓曹操生前在铜雀台宴游享乐,死后仍被后人传颂不绝;“曹氏帝王何足齿”,意谓曹魏王朝虽已覆灭
【注释】 魏祖:魏帝。兆黄星:预示帝王之兆。天假:上天赋予。铜雀台:三国时期曹操所建,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丽哉:美好、漂亮。峻天:高天。大厦:高大的建筑物。燕赵:战国时燕国和赵国。刮铅华:涂抹脂粉。齐梁:南北朝时的齐朝和梁朝。疲陶冶:疲惫地从事陶冶工作。延袤:延长。层冥:层层叠叠。烟雾洒:弥漫着烟云。八极:指四方。寸眸:一瞥之间。雄观:雄伟的景观。漳河不断流
诗句注释 1 铜雀台:古代一座著名的建筑,位于中国东汉末年,曹操为纪念其亡妻卞氏而建。 2. 台荒人去杳难留:这座台已经荒废,人们也已经离去,难以留下。 3. 遗迹苍茫不可求:留下的遗迹显得苍茫无际,无法寻求。 4. 桥陵尽西望:桥陵是曹操的陵墓,他向西望去。 5. 于今漳水自东流:现在漳水从他的墓地向东流淌。 6. 香消罗绮寒云合:曾经的香气消失,只剩下罗绮的残影和寒冷的云彩。 7.
诗句释义: 1. 日暮时分,碧空辽阔,视野尽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存在。 2. 云朵仿佛在痴痴地想着唱歌的样子,月光转过却只看到床上的尘土。 3. 草丛昏暗中露水凝结成迹,树影斜斜烟雾中摇曳着魂魄。 4. 在这幽静的地方你若不起,我哪里听得见你的哭泣声。 5. 可惜那些分香的美女,都没有人殉葬。 6. 这首诗通过描绘铜雀台的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感叹以及对现实无奈情绪的抒发。
【注释】 1. 铜雀台:三国魏武帝曹操所建。在河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西北,即邺都。 2. 分香履:指曹操的妃子甄氏,她曾为曹操制一双金凤玉蝉履,并刻上“金步摇”,以象征她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3. 一代雄风长已矣:指曹操一生的英名已经消逝。 4. 台上月明,台下流水。:意思是站在台上可以看到天上明亮的月亮;而台下却有潺潺的流水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逝去英雄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李贺的代表作,诗题中的“铜雀台”原为曹操所建,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因台有铜雀而得名。此诗描写了铜雀台荒凉冷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英雄凋零的感伤之情。 诗句翻译及注释: - 三台缥缈郁相望:三台山高耸云端,与天相接,显得非常壮观。 - 俯眺中原接太行:从高处俯瞰,中原大地与太行山脉相连。 - 凤觜香残歌舞散:凤凰嘴形状的楼阁在歌声中逐渐消失,宴会也结束了。 -
诗句释义 - 铜雀台: 指的是古代的一座著名的楼台,通常与曹操有关。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一个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 - 恩共秦云断: 这里的“秦”可能指代历史上的秦朝或其相关人物,而“云断”则形容恩情已经断裂,不再续接。 - 愁随漳水盈: “漳水”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这里用来比喻愁绪如同水流一般无法停止。 - 可怜丝管在: 丝管,常用来代指乐器。这句话表达了对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
【注释】 铜雀台:三国时期建于许昌,魏武帝曹操所建。 西陵望暮田:西江的景色,即指西陵。 奸雄:指董卓。 延揽,招揽。 想当然:自以为是。 模糊一片铜台瓦,犹结人间翰墨缘:铜台瓦模糊一片,就像人间的笔和墨一样,依然与文人墨客有联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三国时曹操在西京洛阳所筑铜雀台,感叹历史人物之变迁和世事难料。 “铜雀台”三句,以曹操为题,抒发对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感慨
这首诗以铜雀台为题材,借古喻今。诗中通过描绘铜雀台的辉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美女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解释: 1. 罗绮:华丽的布料和饰品,这里指代美丽的女子。 2. 空传穗帐陈:传说铜雀台上曾经悬挂着华丽的穗帐,但现在已无人知晓。 3. 二乔难锁玉寮春:二乔是指东吴的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她们曾住在铜雀台的玉寮里,但如今难以锁定她们的青春。 4. 彼苍亦有怜才意:苍天(即天)也有着怜惜英才之意
《铜雀台》是一首描绘英雄割据、历史变迁的古风诗作,由清代诗人敖册贤创作。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第一句:“英雄割据定三分,怅望漳南剩暮云。” - 英雄割据定三分:这里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乱世中分庭抗礼,各自占据了一方势力。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和孙权各霸一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怅望漳南剩暮云: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代的感伤与无奈
铜雀台 极目荒台寂寞时,浮云不散古今悲。 当年枉使分香计,后世空传横槊诗。 漳水无情金凤去,残碑倒影夕阳迟。 凭高慷慨情无限,终识如龙百世师。 注释: 1. 极目荒台寂寞时,浮云不散古今悲。 - 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视野开阔。荒台:荒凉的台,指铜雀台。寂寞时:在寂静中度过的时候。古今悲:指历史上的兴衰更替和人们的情感。 2. 当年枉使分香计,后世空传横槊诗。 - 枉使:白白地使用、虚耗
【注释】 1. 阿瞒:曹操的字。才力雄如虎,到头却作痴儿语:意思是说曹操有超人的才智,却做出一些愚蠢的行为。 2、卖履分香空尔为:意思是说曹操曾卖过鞋子分过香,这些行为并不能说明他有什么高尚的品格。 3、西陵:指建业(今南京)。岂复知歌舞:意思是说曹操已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和娱乐了。 4、漳南寻问铜雀台,舟人北指沙成堆:意思是说曹操在漳南寻找铜雀台,但看到的只是一堆沙土。 5、飞桥连栋今何在
注释:铜雀台位于漳水之东,河水向东流去,永不回头。在这座台榭上,曾经有美丽的鸟儿在暮色中哀鸣。夕阳西下,一片荒凉,曾经的宫人歌声也随风而来。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怆之情。这首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解析】 “城头落日鸟声哀,漳水无情滚滚来”的意思是:城头上夕阳西下鸟儿鸣叫得凄凉,漳河水波滔滔地奔涌而来。 “昔日繁华成幻梦,至今词赋想清才”的意思是:往日的辉煌已成梦幻,如今人们怀念那位贤明的君主,希望能出现能写诗作词的才子。这两句是说曹操死后,曹丕篡魏称帝。曹操生前十分重视文学艺术,他常命人收集民间歌谣,编成《典略》。他还亲自创作了四首《观沧海》和四首《龟虽寿》。曹丕继承了他的这一爱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内容主要描述了铜雀台的历史故事和作者的感慨。 首句“漳河曲曲泻平沙”描绘了铜雀台所在的位置,漳河水流经此地,形成了美丽的景色。 第二句“魏武移浇铜雀花”则提到了铜雀台的历史背景,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将铜雀台作为行宫,而铜雀花则是曹操在铜雀台上种下的。 第三句“儿女销尽英雄骨”则表达了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杀害了他的哥哥曹植
【注释】 1. 铜雀台:指东汉末年曹操所建,又名金虎台、铜雀园等。2. 露下金凫冷:金凫,即金雕或凤凰,这里指铜雀台上的铜雕。3. 风来玉座清:玉座,指铜雀台上的座位。4. 美人掩瑶瑟:美人,指铜雀台上的美女。瑶瑟,古琴名。5. 横槊虚豪气:横槊(shuò),指横持长矛。6. 分香感故情:分香,指用香来辨别亲人。7. 西陵松柏响:西陵,地名,位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8. 犹似管弦声:管弦,泛指乐器
铜雀台 狐媚终何益,奸雄一旦休。 铜台无片瓦,漳水自东流。 横槊心犹壮,分香事可羞。 西陵松柏树,极目易含愁。 注释与赏析 1. 狐媚终何益: - “狐狸的媚态最终是无益的”表达了诗人对权谋诡计的不屑,认为它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 2. 奸雄一旦休: - “奸诈之人一旦失败或退隐”意味着曹操的权势和野心最终被挫败。 3. 铜台无片瓦: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历史遗迹的诗。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解读: 1. 铜雀台(铜雀台,又称金雀台或金雀苑): 铜雀台是一个历史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三国时期曹操所建,后来成为曹丕和曹植的游乐场所。这首诗中提及铜雀台,可能是因为诗人对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情感。 2. 铜雀空台漳水流,云横烟断笑残丘:铜雀台是一座空荡荡的台子,漳河的水从它旁边流过,云横天,烟雾缭绕,仿佛要切断这座台子的去路。笑残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