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野望
介绍
这首触景抒情诗,通过山野秋景营造了一种寥落和孤寂的意境。全诗以白描手法,清新自然的语言,於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全诗颇有诗境,流传于世,对唐宋词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这两句是说,千万点的寒鸦飞起落下;孤单的村庄被流水环绕。
诗人是在远眺,极目远眺,一副归心似箭的情态。视线无林树、群山的阻隔,正好远望。「长望当归」,欲归何时?「寒鸦」的「寒」,正映现心境之寒,「孤村」之「孤」,正见远离京国的孤单。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这两句是说,斜阳欲落,暮霭渐逼,望之令人黯然销魂。
这首小诗很有意境,前三句皆景,首先映现的是「寒鸦」,再是「流水」、「孤村」,然后「斜阳」,形成了一个平远、萧疏、清冷、黯淡的境界。第四句「一望黯消魂」一下点醒,知道上面所写都是作者望中之景,为「有我之境」,而「黯销魂」又分明来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就又将望中之情挑明了。一句出,全篇情活意动,最为警策。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寥落和孤寂的意境,此时诗人心里会产生凉飕飕、空落落的感觉,村庄是很孤单,有流水环绕,有所凭依,似乎也不那么孤零了。流水看来还是那么有情,流水啊,何时送我回归?「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中间有玩索无尽的意味。
全诗意境浑成,语言又很自然、圆熟,因此博得了许多人的称赞。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野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 "寒鸦":指的是天色已晚,乌鸦聚集在树枝上休息或归巢。 - "飞数点":形容乌鸦数量众多,仿佛点点星光。 - "流水":指小溪或河流,此处形容河流环绕着孤独的村庄。 - "绕孤村":形容水流环绕着一个孤单的村庄。 2.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 "斜阳":夕阳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 1. 西山白雪三城戍:指的是西山上的白雪覆盖着三座城池的戍楼,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苍凉的感觉。 2. 南浦清江万里桥:描述南方的水边,清澈的江水连接着万里桥,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3. 海内风尘诸弟隔:四海之内,战乱纷纷,亲人之间分隔遥远
诗句释义: 1.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 这是诗人在日落时分眺望远方的景象。东皋指的是他所在的地点,薄暮表示天色已晚,迁徙不定。徙倚表达了一种犹豫不决、彷徨不安的情绪。欲何依表明诗人心中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依靠什么。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这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图,每一棵树都被秋色覆盖,而山头只有夕阳的光芒。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3.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名诗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旨,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清秋望不极”一句是说:在秋天里登高远望,看不到边际; “迢遰起曾阴”一句是说:远远的天空中升起了一轮明月的光辉;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一句是说:远处的水波和天空一样清澈,一座孤立无援的古城隐藏在浓雾之中
诗句 1. 纳纳乾坤大 - “纳纳”形容广阔的空间,意味着天地广阔无垠。 2. 行行郡国遥 - “郡国”指的是各地的行政区划,这里指代遥远的地方。 3. 云山兼五岭 - “云山”和“五岭”都是地理上的名词,这里可能指的是连绵的山脉或云雾缭绕的山峰。 4. 风壤带三苗 - “风壤”可能是指风土、土地等,而“三苗”是古代的一个部族或国家名。 5. 野树侵江阔 - “野树”可能是指野生的树木
注释: 野望:即《野望》诗。西山,代指朝廷所在地长安。三年戍,指作者三年前被迫离开家乡,到边地为官的往事。南浦,泛指水边的渡口。万里桥,泛指通往远方的道路或桥梁。海内,指朝廷。诸弟隔,指作者在京城的家人被贬谪在外的遭遇。天涯,指远离家乡。涕泪,指眼泪。一身遥,形容孤独无助。唯将迟暮供多病,意思是只有等到衰老才能侍奉皇上,没有能力报答皇上的恩德。涓埃,微尘,比喻微薄的贡献。圣朝,指皇帝陛下
以下是对《野望》一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金华山北涪水西: - 金华山:位于四川省,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 涪水西:涪水发源于四川省中部,流经多个城市,最终注入嘉陵江。 - 仲冬风日始凄凄:描述了冬季的景色和氛围。 2. 山连越巂蟠三蜀: - 越巂:古郡名,今为四川省的一个县级市。 - 蟠三蜀:形容山脉环绕的景象。 - 山连越巂:强调了山脉的连绵不断。 3. 水散巴渝下五溪: -
【解析】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写诗人在东皋(即野外)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四组对偶句。前四句写景:日暮,东皋薄暮,徙倚欲何依;树木秋色,山山落晖。中间四句写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后两句写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详解】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活动,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徙”字写出诗人徘徊不定的心理。“欲何依”三字
【注释】野:野外;望:远眺。柳树的枝叶在春水的映衬下,舞动着婀娜多姿的身姿。香客的衣服被花丛中的香气所熏染,显得更加清香宜人。 “柳色舞春水,花阴香客衣”:此句是写诗人远眺时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写春天的景象,第二句是写春天的气味。“柳色”,即柳树的颜色。“春水”,指春天的水。“花阴”,指花的阴影。“香客衣”,指有香气的衣服。“舞”,此处作动词用,意为飘荡、飘扬。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天里
注释:登上高山,放眼远眺,只见晴川如练;四周平林与暮烟相接。我向东方望去,不忍再看,归心已飞过鸟群,越过了前方的山丘。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登高望远、思念故乡的抒情诗。全诗意境开阔,气象壮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登高立马瞰晴川”,诗人登上高山,驻足马背,俯瞰着晴朗的江面。这一句描绘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壮阔的景色。 “四面平林接暝烟”
【注释】皋壤:原野,大地。摇落:落叶飘零。年华:时光,岁月。雪云从北暝:指雪花飘落在傍晚的天空上。暝:黄昏。霜日带西寒:指霜气弥漫天空,天气寒冷。浆酒:指祭奠死者的酒。神鼓:指战鼓。风毛:指猎取野兽后,动物身上脱落的毛片。汉宫盘:指汉代帝王的陵墓。 【赏析】《野望》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在辽阔的原野上看到一片凋零的景象,感叹时光易逝,感慨人生短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诗句所表达的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要点: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答题。注意翻译时要忠于原诗,不遗漏,不随意添增。此诗首联写诗人在水边立望所见景象;颔联写诗人归途遥远,心绪难平;颈联写日落之后天风急起,寒鸦飞落野田的景象
【注释】 野:原指野外。 闲:随意,任凭。 上:登上。 水底:水中的底部。 见:出现。 赏析: 这首《野望》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秋日登高远望所见;后两句写山中遇友,偶得佳境。 “一天秋色冷晴湾”,首句起势不凡,以“冷”字点明秋天的天气,又写秋日的景色。一个“凉”字,既写出天气之“冷”,也写出景色之“冷”。这里用一“凉”字,不仅使全诗句式对仗,而且将秋气、秋景
【注释】 1.野望:指诗人在田野上眺望。2.暑雨收残候, 秋云结薄阴:夏日的雨水刚刚停歇,秋天的云层聚集起来遮蔽了天空。3.山光翠兼紫,水影净还深:山色青翠而略带紫色,水面清澈且映出更深处的影子。4.竹密群鸦入,天空一雁沉:密集的竹子中,乌鸦飞入其中;高空中,一只大雁缓缓降落。5.兴来搔白首,衰飒愧儒林:兴致上来时,忍不住用手指梳理白发,感到自己已衰老而惭愧于那些儒生们的清谈。 【赏析】
《野望》 霜叶红于染,吹花落更馨。 平江行诘曲,小径夹葱青。 度鸟开愁眼,遥山入画屏。 畏人惟可饮,从俗却须醒。 注释: 1. 霜叶红于染: 霜后的树叶比染过的颜色还要红,形容树叶在霜降后变得格外鲜艳美丽。 2. 吹花落更馨: 风吹落的花瓣更加芬芳。 3. 平江行诘曲: 指平江路上曲折蜿蜒。诘曲,弯曲。 4. 小径夹葱青: 小路两旁长满了葱绿色。 5. 度鸟开愁眼: 飞过的鸟展翅高飞
野望 山开两岸柳,水绕数家村。 地势倾崖口,风涛啮石根。 平林霜着色,沙岸水留痕。 剩寄还乡泣,难招去国魂。 注释: 野望:即野景,指野外景色。 山开两岸柳:两岸的山峦分开,露出了两边的柳树。 水绕数家村:河水环绕着几户人家的村子。 地势倾崖口:地势险峻,悬崖峭壁的地形。 风涛啮石根:狂风巨浪冲击着岩石,侵蚀着石头。 平林霜着色:秋日的树林被一层薄霜覆盖,景色更加清冷。 沙岸水留痕
【注释】 野望:即《野望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山间闲居时的所见、所感和所思。 偶携:偶尔携带。 徙倚:徘徊。 舟子:船夫。 怨:哀怨。 闲:悠闲。 洲长:江边的沙洲。 安得:哪里能够得到。 竿:竹竿。 终年:整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偶携一小竖”中的“小竖”
野宽秋望阁,浩荡雨初还。 寒树争标岭,归云各占山。 岁穷风物惨,地阔井闾闲。 饱食端无补,微官亦愧颜。 【注释】 1. 野:田野。 2. 望阁:指望江楼。 3. 浩荡:形容大雨滂沱。 4. 寒树:冷寂的树枝。 5. 争标:争相高扬。 6. 归云:指归来的云彩。 7. 井闾:古代里巷的名称,这里泛指乡村。 8. 饱食:吃饱了饭。 9. 端:全。 10. 微官:地位低下的官吏。 【赏析】
【诗句释义】 野望:野外眺望。 新晴宜野望,最爱是山前:天刚放晴,最适宜野外观赏风景,我最喜欢看那远处的群山。 远近花兼竹,高低水拍田:从近到远可以看到花和竹交织在一起,高低错落的水波拍打着田野。 呼名鸟无数,问姓客多年:看到这么多的鸟儿,我忍不住大声呼唤它们的姓名,又看到很多年长的客人,询问他们的姓氏。 此地春耕晚,吴牛树底眠:这里正是春天农忙时节却很晚了,就像吴地的耕牛在树荫下休息一样。
诗句解释: - “一天秋色远” - 描述广阔的天空和远处的秋天景色。 - “千里病眸宽” - 表达了一种宽广的视角,可能是指从高处或宽阔的视野看待问题。 - “野旷牛羊小” - 描绘了一个宽阔而空旷的景象,牛羊显得很小。 - “楼高风露寒” - 暗示着天气的寒冷,可能是因为夜晚或是季节的原因。 - “扫愁嫌酒薄” - 表达了因为酒不够好而无法驱散忧愁的情感。 - “少事欲心安”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语言表达与赏析。 野望:即“望野”,指野外的景物。野景,是作者在野外看到的景象,也就是他眼中的大自然。 稍有西风起,孤筇挟自随——稍:稍微;筇:竹杖。西风一起,就带上手杖独自去游玩了。筇:一种用竹制成的手杖。 名山多著寺,古木必为祠——名山:著名的山峰。著:立,建。 鸟过投林急,樵归度嶂迟——樵:打柴的人。嶂:峰峦。 相寻惟有月,搔首待移时——相寻:相互寻觅。搔首
【注释】 ⑴水晶簟:用水晶石做成的竹制凉席。⑵翠帟(yì):深绿色帐子,这里借指帐幕。⑶螺绿:螺壳的颜色,这里代指螺蛳壳。⑷阵云鸟鹭点棋枰:阵云中飞来几只野禽,在棋盘上作对弈状。⑸江曲:江边曲折的地方。⑹清旗:指船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边夏日景色,诗人以“凉簟”起笔,写夏夜室内外之温度对比,突出“冷”字;接着写室外之景,有“翠帟”、“螺绿”,也有“阵云”、“鸟鹭”与“棋枰”
野望 盈盈一水宛秋蛇,鸡犬无声野客家。 雨后绿添沿径草,风回红谢隔墙花。 注释: 盈盈一水:形容一条清澈的小溪。 宛秋蛇:仿佛是秋天的蛇一样曲折蜿蜒。 鸡犬无声:形容野外的寂静,连鸡狗的声音都听不到。 野客家:形容住在野外的人家。 雨后:雨水过后。 绿添:绿色更加丰富。 沿径:沿着小径。 风回红谢:风吹动红色的东西,使红色的花朵落下来。 隔墙花:隔着墙头的花,形容花的颜色艳丽。 赏析
诗句注释: - 心游太古后,转觉此生浮:心中想象回到遥远的古代之后,觉得现在的生涯如浮云般飘渺。 - 天外知何物,山中著得愁:不知道天上还有什么(事物),在山中却感到忧愁。 - 岸花低草色,潮水逆江流:岸边的花低垂着,草色暗淡;潮水逆着江流而上。 - 消尽盈虚里,令人白尽头:一切的虚幻和变化都消失了,让人感觉时间走到了尽头。 译文: 心中想象回望过去,觉得现在的人生如飘忽不定的影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内容,逐句推敲,从题材、体裁、主题到字词含义、用典手法等,要综合考虑,全面解读。“白水沿堤护绿苗,鸡鸣犬卧柳边桥”,前两句是写景。诗人笔下的白水和绿苗,以及鸡鸣犬卧的村落和市朝,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画。这两句中,“护”字用得极妙,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流护堤的作用,而且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帝青:皇帝的青天。 八万四千里:用夸张手法,写天上的星辰距离人间很远。 更着脩眉一两尖:形容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的样子。 古往今来愁得尽:从古到今,所有的人愁苦都在这里了。 不教我辈送愁添:不让我们的愁苦增加。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看到天空中的繁星时的感受。首句“帝青八万四千里”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天上的星星离我们很遥远,好像有八万里之遥,让人感叹宇宙的辽阔。第二句“更着脩眉一两尖”
【注】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荒原的图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世事的冷漠。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春日晚荒荒”:描述了春天的傍晚时分,大地显得空旷而寂静。 - “平沙极渺茫”:平坦的沙地无边无际,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楼欹三面水”:指一座楼台倾斜在三条河流的岸边。 - “城卧数条岗”:形容城墙像数条山冈一样横卧在地面上。 -
注释: 1. 赖有澄江在:依靠着清澈的江水。 2. 专供倚杖清:正好可以靠着它来观赏江水。 3. 水裁偏岸直,云截乱山平:江水沿着河岸曲折蜿蜒,云雾将杂乱的山峦笼罩得平平整整。 4. 鞞鼓知农隙:听到战鼓声就知道农闲时节到了。 5. 鸡豚觉岁成:看到耕者放养的鸡、猪,知道一年又过去了。 6. 却缘摇落后:是因为风力强劲,树枝被吹得摇曳不定。 7. 木杪得孤城:最后飘落到了一座孤独的城堡上。 赏析
【注释】野望:作者在登高远望时,抒发自己的感慨。日落寒云薄,楼高望眼迷:夕阳西下时,薄雾笼罩着天空;高楼高耸,视线模糊不清。兴亡千古恨,衰病万行啼:国家的兴衰变迁,是千古难料的遗憾;自己因疾病而衰老,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哀。拔士空岩穴,防秋尚鼓鼙:那些志向远大却隐居山林的士人,他们仍在为秋天的到来做准备;而朝廷里的人仍忙于战事。建章何处是,坐待玉绳低:建章宫在哪里?只能静静地等待着玉绳星的落下。
野望 过午浮阴掩石台,疾风掠草散狂埃。 江豚吹皱空江浪,远见淮云卷雨来。 注释: 1. 过午浮阴掩石台:过了中午,阴气笼罩着石台。 2. 疾风掠草散狂埃:猛烈的风吹动草木,扬起尘土。 3. 江豚:指江中的海豚。 4. 空江浪:指江面波涛汹涌,浪花四溅。 5. 淮云:淮河上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过午浮阴掩石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重阳去寥落,小雪碧苍茫。”重阳节时节,天空显得格外的寥廓和空旷,下着小雪天气,大地一片苍苍茫茫。 “兽起骇枯草,鸟归横夕阳。”野兽惊起了,惊散了在枯萎的草丛中游荡的鸟儿。鸟儿们归来了,在夕阳的斜照下来回徘徊。 “薄云低引白,衰菊暗消黄。”薄云低低地飘动,把洁白的云朵引向高空;菊花渐渐凋谢,颜色变得暗淡了。 “伫立何为久,怆人非故乡。”我久久站立着
【注释】: 江水不可越,扁舟浮夕阳。——江水无法渡过,扁舟在夕阳中漂浮。 高秋露寥落,远树出毫芒。——深秋时节,露水稀薄,远处的树木露出尖尖的树叶。 涧水清兼浊,山苗绿映黄。——山涧里的水清澈又浑黄,山上的幼苗绿中泛着黄色。 渔翁岂招隐,何待唱沧浪。——渔翁怎么要隐居呢?何必等待到沧浪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江”“夕阳”“秋露”“远树”等为题材,用“清”“茫”等为修饰语
诗句注释 1 思远卑栖地:表达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对当前居住环境(低洼之地)的不满。 2. 凭高独望辰:站在高处独自望着日出时刻,表达了诗人孤独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3. 峡云低度晚:描述晚霞时分,云雾缭绕在峡谷之中的景象。 4. 野水净含春:描绘了清澈的溪水在春天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5. 语鹤关梁迥:指远离喧嚣,与鹤共处宁静之处。 6. 归鸿岁月新:比喻时间飞逝,如同归来的大雁般迅速。 7.
注释:在寒冷的江面上划着船,远远地离开了岸边的木板桥,独自前往幽静的地方去,为什么怕路遥而停留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诗人乘舟在寒江上远行,到达了江岸边的板桥。独自前往幽静的地方去。他并不担心路途遥远、时间长久,因为这正是他“独往”所追求的自由境界。 首联“寒江一棹远”,描绘了一幅江水苍茫、寒气逼人的图景。诗人乘坐小船,远离岸边,向着遥远的方向前行
注释: 1. 平林方漠漠:平展的树林无边无际。 2. 苍莽日欲暮:茫茫的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3. 年华客异乡:我像过客一样漂泊在外。 4. 草店月初冷:草屋的门口,月亮刚刚升起,显得有些冷清。 5. 村路迂更长:村间的道路弯曲而漫长。 6. 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过了渡口,人们已经散去,只有渔夫还在不停地打鱼。 译文: 平林无边无际,野水奔腾不息。 茫茫原野上,太阳快要落山了。 草屋的门口
《野望》 水漫孤村白,花依别屿红。阴阴沙际日,细细午前风。 贳酒从邻媪,呼舟学钓翁。一春唯寄兴,山色鸟声中。 注释: 野望:在野外远眺。 水漫:满溢,淹没。 孤村:荒凉的村庄。 白:指白色的水面。 别屿:别立的小岛。 红:指红色的花朵。 阴阴:阴暗。 沙际:沙滩的边缘。 日:太阳,阳光。 细:细小。 午前:中午之前。 媪(ǎo):年老妇女;祖母。 贳(shì)酒:典当或赊买酒喝。 邻媪
【注释】极:极远,指遥远的水边。浦:大河的入海口。遥山外,远在对岸的山峰之外。荒江瘴海头:荒凉的江边,是热带的瘴气笼罩着的地方。夕岚松叶暗:傍晚时,山间的雾气遮住了松树的叶子,使它们变得朦胧不清。孤屿鸟声幽:孤独的小岛上,鸟儿的叫声显得十分幽深和静寂。塞笛飘寒泪:边疆的笛声飘荡在空中,仿佛有如泪水般寒冷。邻讴起莫愁:周围的歌声响起,让人想起莫愁女的离愁别绪。连天秋草色,归思日悠悠
【注释】 野望:眺望远方,即远游。杳无际:辽阔无边。萧然:空廓、寂静的样子。尘虑:世俗的烦忧。摇:晃动。客舫:行旅中的船。上人衣:指僧人的袈裟。潮带清风至:潮水带来阵阵凉风。云兼白鸟飞:云与白鸟相随而行。乡关:家乡。咫尺:很近。依依:眷恋不已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本诗以“依依”为题,取意于此。全诗四句
野望 朔地寒偏极,河源冻欲枯。 遥天围迥野,落日滞长途。 戍古昏雅集,村荒旅店孤。 中年萧索意,览眺不能无。 注释: 1. 朔地寒偏极 - 指的是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冬天尤其寒冷。 2. 河源冻欲枯 - 河流的源头被冰雪覆盖,快要干涸了。 3. 遥天围迥野 - 天空遥远辽阔,包围着原野。 4. 落日滞长途 - 太阳即将落下,而旅行者还在漫长的道路上行走。 5. 戍古昏雅集 - 古代边防的军营中
野望 昼眠无意绪,野望独离忧。 南北千峰雨,行藏一叶舟。 江寒何浩浩,风晚更飕飕。 咫尺洪厓道,愆期未可求。 注释: 1. 昼眠无意绪:白天休息时无心绪。 2. 野望:在野外眺望。 3. 离忧:离别忧愁。 4. 南北千峰雨:形容山峰连绵不断,像雨一样。 5. 行藏一叶舟:比喻人生如一叶扁舟,漂泊不定。 6. 江寒何浩浩:江水寒冷,波涛浩渺。 7. 风晚更飕飕:风在傍晚时分更加寒冷和萧瑟。 8.
野望 信步失幽径,凝眸起苦吟。 天孤邀旷野,林密引沦阴。 病叶因风落,空山欲雨沉。 昏鸦何作怪,勉强噪寒林。 【注释】 1. 信步:随意漫步。 2. 失:迷了。 3. 苦吟:苦思苦想。 4. 旷野:广阔的原野。 5. 林密:树林茂密。 6. 病叶:枯萎的叶子,比喻衰老或疾病的人。 7. 欲雨:将要下雨。 8.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9. 作怪:指胡作非为,捣乱。 10. 勉强:努力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 “西北消烽火,边关罢檄书。”“西北”指北方,这里指边塞;“消”,消除,消散;“罢”,终止,解除。“烽燧”是古代边防哨所,遇敌警则举火;“烽烟”即烽火。“销”指消散,消失。诗人描绘了边关的宁静,边塞烽火不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首联“偶来人境外,古寺倚岩扉”点明诗人来到山中古寺。颔联“潭影兼鸥静,松涛带瀑飞”描写山寺景色。颈联“晚岚千树合,落日一僧归”写傍晚时分山中景象。尾联“此境堪长往,随缘已息机”抒发作者的情志。“此境”指这山水美景;“堪”字表明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随缘已息机”表明了作者对世事已无所求,一切听其自然的态度。 【答案】 野望(其一)
【注释】 野望:在野外远望。无山色:看不见山。长天:辽阔的天际。一抹清:指天空中飘浮的白云,像一条白色的绸带。陌树:田间小路两旁排列整齐的树木。齐:一样,相同。其(qí)下有人行:(树下)有行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早期的山水诗之一。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作者在旷野中遥望所见的景色,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在田野小路上行走时所见的景色,两幅图画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1 东风吹雨宿尘轻:这一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景象,东风吹动,雨水润湿大地,使得尘埃轻盈飘散。 2. 丱丱村原正晓晴:描述了早晨的村庄原野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新和明亮。 3. 远树有花皆辨色:远处的树木上开满了花朵,每一朵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颜色各异。 4. 好峰无数不知名:虽然有很多美丽的山峰,但它们的名字或特征并不为人熟知,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5. 云开雁鹜横长塞:当云层散去
诗句解释 1. "病告捐微禄,官闲带旧衔" - 病告: 因病请假。 - 捐: 放弃、抛弃的意思。 - 微禄: 微薄的俸禄。 - 官闲: 官位空闲。 - 旧衔: 指之前所担任的官职或头衔。 2. "提携惟药裹,懒慢废书缄" - 提携: 这里可能指的是随身携带药物。 - 惟: 只有、仅仅。 - 药裹: 携带的药物包裹。 - 懒慢: 形容人懒惰散漫,缺乏活力。 - 废书缄: 书信被搁置不写。
注释:在江边闲行时,天空中的白云飘荡着,映衬出一片晴空。微风拂过远处的树梢,吹动着渡口的船只。 赏析:此诗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野望”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接着,诗人用“江岸闲行处”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边景象,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第二句“晴云澹一天”则通过“晴云”这一意象,展现出天空的辽阔和澄澈。第三句“微风生远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野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高天来野望,大海日沧波。 - "高天"指天空广阔无垠,"野望"则表示作者在辽阔的天空下遥望远方。"大海"象征广阔的世界或自然,"日沧波"形容太阳在海面上显得巨大而壮观。 - 旧国青山在,闲门白鸟多。 - "旧国"指的是杜甫的故土,"青山"意味着那里依然存在,尽管岁月变迁,但山河依旧。"闲门白鸟多"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
注释: - 花光浓艳: 形容花朵鲜艳,光彩夺目。 - 鸟声娇: 鸟儿的叫声很柔美。 - 平田: 平坦的农田。 - 透小桥: 小桥穿过水面。 - 千丈碧: 形容天空颜色深绿,像碧玉一样。 - 雨晴: 下雨后的天气晴朗。 - 数峰遥: 数座山峰在远处显得遥远。 - 闲: 悠闲,自在。 - 门径: 门前小路或入口。 - 多栽柳: 栽种了很多柳树。 - 静向山林学弃瓢:
野望 谷口栖真处,柴门极望中。行吟寒日落,挥手暮云空。 明月流沙雁,微霜变草虫。吾衰非一事,且莫厌墙东。 注释:在山的西边有个隐居的地方,我住在这里非常安静。傍晚时分,我在山的东面,惆怅地远望;我徘徊在田野上,不知道将归依何处。诗人开篇点题,申明自己在野外四望时,心情是多么迷茫彷徨。眼前树木一棵棵都是秋色斑斓,远处连绵的山坡,只有落日的余晖斜照其上。诗人以孤独的身心来体悟秋景
【释义】 水与晴光洁净,天连野雾漫长。 吟诵诗歌秋叶飘落,遥望远方惜别青春年华。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山野景色,抒发作者感伤岁月流逝之情的小诗。首句“水与晴光净”,描写了一幅清朗明净的秋日山野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天连野雾长”,则写出了山中雾气缭绕的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宁静、优美。 第三句“吟诵诗歌秋叶落”,是说秋天到了,树叶飘零。第四句“遥望远方惜年芳”,则是写诗人远眺山外
【注释】 1. 偶来原上望:偶然来到原野上眺望。原上,指原野。 2. 续续意何穷:思绪连绵不断,无穷无尽。 3. 远树寒烟里:在远处树林的笼罩下,烟雾缭绕,一片朦胧景象。 4. 荒台夕照中:荒凉的高台上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凄凉。 5. 翩翻沙鸟白:翩翩飞舞的沙鸥洁白如雪。 6. 寂寞野花红:寂静的野花却鲜艳夺目。 7. 诗兴谁收拾:是谁把诗兴收起来?收拾,收敛,这里指结束创作。 8.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散步登台信杖扶,萧萧木叶下平芜。 - 翻译:在漫步中登上高台,拄着拐杖前行,四周是萧瑟的树叶飘落,覆盖了平坦的草地。 - 注释:散步表示作者行走的状态,登台可能是为了寻找高处的视野或是为了某种仪式活动。杖扶表示作者需要辅助才能行动,显示出身体可能不便或年岁已高。萧萧木叶描述了落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秋日的凄凉感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下平芜意味着叶子落在了平整的地面上
【注释】 万里:指辽阔的天地之间。秋色:秋天的景色。三湘:即湖南。愁远吟:忧愁地吟咏。 湖云高不散:湖水上空的云彩高远、连绵不断。 江水自来深:从远处流来的江水总是很深。 霜冷孤村树:寒霜打在树上,使树木显得格外冷清。砧:捣衣石。古代妇女常于夜深时捣制寒衣。 寒衣谁可寄:谁能将我的寒衣寄给我。 【译文】 辽阔的天地间,一片萧瑟的秋色,我正为远方的家乡忧愁不已。 湖上的云雾高远绵连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野望:在野外远望,通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或对人生、社会的感慨。 2. 盗贼仍蛮塞:盗贼(指盗匪)仍然猖獗,边境地区依然荒凉。"蛮塞"可能指的是边远不发达地区或未被开化的地方。 3. 山林自腐儒:山林中隐居的读书人,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与世无争,但有时也会陷入腐败和堕落的泥潭,这里的“腐儒”可能指的是那些沉迷于学问而忽视道德修养的人。 4. 眼随飞鸟倦
【注释】 1. 延伫:伫望。 2. 秋深:秋天的景色已经很深了。 3. 天低:形容天空低垂,好像接近地面一样。 4. 疑:好像、仿佛。 5. 铅椠:古代写字的器具;铅是笔杆,椠是笔身。此处指书写工具。 6. 弓刀:兵器。 7. 点苍隼:苍山中的猛禽。 8. 千里片时还:像“千里”这样远的距离在片刻之间就返回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兼抒情的小诗。首二句写景,描写诗人登高所见
这首诗名为《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下面逐句解释其含义,并给出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旷野萧条暮景悬,眼光尽处地连天。 - 注释:旷野:广阔的田野。萧条:荒凉。暮景:傍晚的景象。目光尽处:视野尽头。地连天:天空与大地相接。 - 赏析:第一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辽阔的田野上,给人一种空旷而凄凉的感觉。"目光尽处"暗示了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如此景象。 2. 路无马迹多荒草
【解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乡愁的七言绝句。“野望”即登高远望。首句写自己身处异乡,但家乡的山川形胜依然如故;第二句以“草色连天”暗示自己的迷茫;第三句说不必问蓍蔡(筮龟占卜吉凶的人),表明一切随缘,一切都会过去;末两句写风里绿杨和杜鹃啼声,表达诗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答案】 野望 乡关只在暮云西,草色连天望不迷。 去住何劳问蓍蔡,绿杨风里杜鹃啼。 注释:野望:在野外登高远望。乡关:家乡。暮云西
《野望》 幽径断人行,遥天向晚晴。 炊烟青上竹,海气白连城。 日落出渔火,橹多疑雁声。 秋潮涨初足,愁与石塘平。 注释与赏析: 1. 幽径断人行,遥天向晚晴。 - “幽径”:幽深的小径,形容小路隐蔽而宁静。 - “断人行”:指无人通行的小路,强调了路径的孤寂与寂静。 - “遥天向晚晴”:远处的天空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晴朗,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译文:幽深的小径上没有行人行走
野望 京江流自急,客思竟何依。 白骨新开垒,青山几何围。 危楼帆雨过,孤塔阵云归。 日暮悲笳起,寒鸦漠漠飞。 注释: 1. 京江流自急:形容长江水流湍急。 2. 客思竟何依:客人的思绪究竟依附在哪里。 3. 白骨新开垒:形容战场刚被打扫干净,地上还散落着战争留下的痕迹。 4. 青山几何围:用“几何”一词来表达对青山美景的赞美,暗示青山虽然美丽,但也易受战火的破坏。 5. 危楼帆雨过:描述风雨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公)的作品。王绩出身寒微,曾做过小官,后弃官归隐于东皋山,因此后人称他为“东皋先生”。 注释 1. 极目微茫处:极目远望,但看到的地方还很朦胧。 2. 蒙蒙山外青:远处的山色朦胧,山外的天空也是一片青色。 3. 天空云作嶂:天空中的云彩仿佛成了一座座山峰。 4. 岸远树为屏:河水流经远方的河岸时,树木形成了一道屏障。 5. 野水穿田合:田野间的小溪纵横流淌
野望 子真谷口云初霁,白起城边雨乍收。 万里涛声来汉水,一天霜叶下梁州。 他乡风俗重阳晚,故国音书旅雁秋。 人事寂寥裘敝尽,寒砧莫遣近高楼。 注释: 1. 子真谷口:指陶渊明的故乡,陶渊明曾隐居于此。云初霁:云层开始散去。2. 白起城边:白起是秦国的名将,此处代指秦国的边关。雨乍收:雨水开始停歇。3. 汉水:长江支流,流经陕西汉中地区。4. 梁州:《汉书·地理志》载:“蜀郡有南郑县”
野望 屐危仍旧蜡,衣浣试新痕。 小雨来何处,归云各有村。 町畦聊自治,杞菊与谁论。 烧尘何妨事,真知舌欲扪。 注释: 1. 屐危:指鞋履不稳。依旧:依然如故。蜡:蜡烛。 2. 衣浣:洗涤衣物。试新痕:尝试去除新的污迹。 3. 雨:这里是指雨滴,可能暗示作者的心情或景象的变化。何处:指哪里?归云:归家的云。各有村:各自有各自的村庄。 4. 町畦:田间的小路或田埂。聊:暂且。自治:自行治理。杞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野日昏”中的“日”,应是夕阳的意思,“含凄倚杖望孤村”中的“凄”,应是凄凉的意思;另外,“催租吏打门”中的“催租”指的是催收租税。 【答案】 (一) 译文:风卷起蓬蒿,日色昏黄,我凄凉地依靠着拐杖,眺望着荒凉的村落。昨夜村中已逃得干干净净了,还有那催租的官吏在敲门逼债啊! (二) 译文:风卷起蓬蒿,日色昏黄
【解析】 本诗为边塞之作,诗人以“古怀”开头,点明主题。接着写燕赵之地悲凉的风俗和易水、尧山之景,最后以“落晖”作结。全诗意境深远,情感深沉含蓄。 (1) 首联“燕赵悲凉俗,唐虞揖让风。”燕赵:指河北地区一带,因这里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低洼而多水灾,故称。燕赵之人有尚武好战之风,又因受胡人欺凌,所以悲凉。唐虞:指尧舜,相传是传说中的圣王,他们治国有道,人民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太平。揖让
野望 端居绝物役,晨炊饱藜羹。 微风动远树,坦步及春晴。 耳目入寥廓,天地但空明。 群动各自适,众音相和鸣。 注释: - 端居:指隐居生活,不参与世俗的政务活动。 - 绝物役:远离世俗琐事的束缚。 - 晨炊:早晨煮饭。 - 藜羹:用藜菜做的汤。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 - 微风:轻柔的风。 - 动:吹拂。 - 远树:远处的树木。 - 坦步:平缓地行走。 - 春晴:春天晴朗的天气。 - 耳目
【注释】 野望:野外的景色,登高远眺,以表达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墙阴:指山崖的阴影。残雪:指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非与朝阳争:意思是山间的残雪与朝阳没有争夺阳光的意思。老松无别态:意思是老松也没有其他的样子,这里指老松没有因为岁月而改变的姿态。气至理亦荣:意思是当风来的时候,松树的气息旺盛,它的道理也就显得生机勃勃了。飞鸟凭双翼:意思是鸟儿凭借双翅飞翔。忽与云烟并
野望 策马城西望,郊原带夕晖。 霜凋秋树瘦,云补远山肥。 跃水参鱼乐,横空慕雁飞。 偶偕农父语,昏暮尚忘归。 注释: - 策马城西望:骑马来到城西观望。 - 郊原带夕晖:郊外的原野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 霜凋秋树瘦:霜冻使秋天的树木显得更加消瘦。 - 云补远山肥:云彩为远处的山峰增添了丰满之感。 - 跃水参鱼乐:鱼儿在跳跃于水中,似乎在享受快乐。 - 横空慕雁飞:大雁在高空飞翔
【注释】 西山:即终南山。朝旭:早晨的日出。隐高城:隐藏在高大的城墙里。 城下清霜百草平:指长安城的北面,长满了草木,因为霜冻的原因,都显得平坦而稀疏了。 沙岸风回江鸟堕:指岸边沙土松软,江上吹来的微风,使沙滩上的鸟儿落下,好像要飞走一样。 松林雪霁寺楼明:指在积雪融化后的清晨,树林里雾气消散,寺庙的楼房更加明亮可见。 泽冰乍合鱼犹上:指湖泊里的水结冰后,鱼儿依然可以游动。
【注释】 野望:山野之景。 白日入云暗,青山近水分:太阳落山的时候,它被云遮住了,只能看到影子映在水边。 乱鸦孤塔寺,杂树老僧坟:乌鸦聚集在一起,孤独地栖息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而周围的杂树和老僧的坟墓则更加突出。 地僻人稀到,泉声客屡闻:由于地处偏僻,很少有人来访,所以听到泉水的声音时会觉得很新奇。 清虚何处洞,便欲觅苔文:寻找清幽虚无的地方,希望能看到苔藓覆盖的洞穴。 【赏析】
野望 近晚郊原好,云山处处幽。 苍烟凝远树,残日恋高楼。 引犊牛行缓,教雏燕语柔。 恰逢时雨霁,野水乱奔流。 注释: 1. 近晚郊原好,云山处处幽 - 接近傍晚的时候,郊野的原野看起来非常好,云和山都显得十分幽静。 2. 苍烟凝远树,残日恋高楼 - 远处的烟雾笼罩着树木,而夕阳则留恋地挂在高楼上。 3. 引犊牛行缓,教雏燕语柔 - 牵着小牛慢慢行走,教导小鸟说话要温柔。 4. 恰逢时雨霁
【注释】 1.野望:指作者在山野中远眺,有所思,有所想。 2.寒山石径斜:寒山,即寒山寺,位于江苏苏州市西郊天平山中。这里借指山野。石径斜,小路弯曲曲折。 3.行歌遇樵者:行歌,边走边唱。遇,碰见。樵者,打柴的人。 4.黄叶一肩挑:黄叶,泛指秋天的树叶。一肩挑,形容担着许多树叶,显得非常吃力。 5.冲云归去也:冲云,直上青天。也,表推测的语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野望”为题
【注释】 郊原:郊外的原野。 连天:覆盖天空。 流别浦:在水边分手。 鸦背入斜曛:乌鸦的背影倒映在夕阳的余晖中。 多于发:像头发一样稠密。 半是云:像云彩一样绵延起伏。 石河:指石门关附近的石河。 狎鸥群:接近海鸥群。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秋天郊野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秋郊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注解】: 墟落:村庄。转妍:转美。宿雨:隔夜的雨。疏烟:淡烟。光侵海:光映大海。骤潮声在天:阵阵潮声震彻云霄。分廨:分给官职的住宅。丛竹:密排的竹林。安禅就谷泉:在泉水旁打坐修行。萧然:寂寞、冷落的样子,这里指心情烦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写日出时远眺所见的景色。“晓起望墟落,他乡幻转妍”,是说黎明时分起床远望,只见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到惆怅。颔联写近观所见的景色。“露浓疑宿雨
【注释】 幽居:幽静的居所。一何:多么,何等。适:适宜,安逸。倚:凭依。 远树:远处的树木。喧:声音大。山鹊:山间的喜鹊。 方塘:方形的池塘。拂:轻轻擦过。水禽:水边的飞鸟。 芰荷(jì hé):荷花。香气:芳香的气味。 藤蔓:指垂下来的植物茎蔓。老成:长势茂盛。 云壑(hè):山峰之间深邃的地方。萧寺:寺院名,位于深山之中。 钟磬(qìng):寺庙中敲的乐器,金属制,有大小两种
【注释】 映树残阳:夕阳斜照在树上。 炊烟起处: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是水乡人家的村庄。 呕哑:象声词,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兰橹: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船桨。 惊动溪鱼:惊动了溪中游动的鱼儿。 乱跳珠:形容鱼儿跳跃时溅起的水珠像珍珠般密集。 【赏析】 《野望》是王维的作品名,全诗共四句。第一句“映树残阳淡欲无”,写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稀疏的树林上,色彩显得十分淡雅而几乎看不见了
【解析】 (1)野望:登高眺望。野:郊野、野外;望:远望。 (2)淡月明空林,寒云隐危堞(bié):淡月,微月;明空林,明亮的月光映照在空荡的树林里;寒云,阴云;危堞,高大的城楼。 (3)墟(xū)落寂无人(yī),萧萧下黄叶:村落荒凉冷落,没有人烟,飒飒地飘落着秋末的枯叶。 【答案】 (1)野望:登高眺望。野:郊野、野外;望:远望。 (2)淡月:淡淡的月光;明:明亮;空林:空旷的树林里;寒云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骨枕江国,乱馀人更多。 - 注释:在江边的土地上散落着白骨,表明战乱已经持续很久,留下的是更多的平民百姓。 - 赏析:这句诗通过“白骨”的描绘,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无辜生命的摧残,同时也反映了战后社会的荒凉与萧条。 2. 斜晖留殿阁,毒雾塞山河。 - 注释:夕阳斜射,映照在宫殿楼阁上;浓重的毒雾弥漫在山河之间。 - 赏析:这两句描述了战后的自然景观,斜阳与浓雾相映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辛弃疾,他在宋宁宗嘉定年间担任建康通判,因对朝廷的不满而辞官退隐,后被重新起用为江阴签判、湖南转运副使。这首《野望》就是他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时创作的。 首联“战守雄区语岂夸,小孤东下势蟠蛇。”是说在辽阔的战场上,守卫和保卫国家的壮志豪言难道是用来夸耀的吗?小孤山像一条盘旋的巨蛇向东下泻。这里的“雄区”指的是广阔的疆土,“战守”则是指保卫国家的战争。整句的意思是
野望 晓烟寒树影昏昏,临水人家静掩门。 译文:清晨的雾气和寒意笼罩着树木的影子,临河的小村庄在朦胧中安静地关闭了大门。 注释:晓:早晨;烟:雾气;寒:冷;树影:树木的影子;临水:靠近水边;人家:村庄;掩门:关闭大门;闲云过鸟两忘言:形容诗人对世事的超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乡村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人类生活的片段,从而引发了对生命
赏析: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绘秋日野色,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和悲凉心情,表现了一个战士厌倦战争、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极目苍茫里,商飙动地哀”: - 这句的意思是我放眼远眺,只见一片苍茫的景色,天空中吹过一阵悲伤的寒风。 2. “断云低野树,落日照荒台”: - 这两句描述了天空中的云朵被风吹散,仿佛要触碰到地面上的树木
注释: 极目平芜阔,关河势莽苍。 放眼望去,平原上草木茫茫,关河一带地势辽阔苍茫。 云阴衔日黯,山气接天黄。 云气遮日,天色昏暗,山峰的气势与天地相接,呈现出金黄色。 野角寒逾恻,边风晚更狂。 野外的角落,寒风刺骨,傍晚的时候更加凶猛。 难胜征戍怨,何况在沙场。 难以承受出征士兵的怨气,更何况是在沙场上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荒凉、壮士思乡的景象
野望 寒绿远霏霏,春城花事稀。 雪消江水阔,日出峤烟微。 小舫临岩渡,雏禽趁母飞。 荒郊游屐少,人面已全非。 翻译: 在寒冷的绿色中,远处的雾霭飘渺而轻盈,春城的花朵已经凋零,生机不再。 雪后江水宽阔,太阳升起时,山间的薄雾轻轻消散。 小船靠近岩石渡过河流,雏鸟跟随母亲飞翔。 在荒凉的郊外,我的足迹很少,人们的面孔都已经改变。 注释: - 寒绿远霏霏:形容冬天的景色,绿色显得格外清新
【注释】 天末:天涯。风初起,即指天气寒冷时刮起了北风。苍茫:形容天色昏黄,视野不清。落日:指太阳落山。大壑:深谷,指大海。堕:落下。寒枝:指树枝上的积雪。穷野:旷野。归鸦:归来的乌鸦。高原:高高的山岭,也指平原。当暮景:面对晚景。那堪:怎么忍心?黄叶:秋天树叶变黄。更离离:更为凄凉。 【赏析】 《野望》一诗写诗人在旷野中远眺傍晚时分的景色,并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的伤感。全诗语言质朴
解析: 诗句解读: 1. 偶向东郊望,萧条物候非。 - “偶”: 偶然,不期然的意思。 - 东郊: 指方向或地点,具体地指向东边的郊外地区。 - 萧条物候非: 萧条的景物和季节。物候是指自然现象在一年中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开花、落叶等;此处表达的是季节已至深秋,万物凋零的景象。 2. 云连山一色,木落雁同飞。 - “云”: 天空中的云朵。 - 连山一色: 山与云的颜色融为一体
野望 垂脚岭边震泽西,暮烟销尽风凄凄。 孤村隔水苇花冷,群雁横天落月低。 客子棹舟黄叶岸,渔师夜宿白蘋溪。 生涯似我幽居志,瓢笠轻装任所栖。 注释:垂脚岭: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高邮市境内,为古运盐河上的一座山丘。震泽:古湖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黄叶岸:泛指秋天的河岸。白蘋溪:一条清澈的小溪,位于今江苏省靖江市附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表达诗人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
【注释】 涸(hé)沼困鲸鲵,孤城气惨凄。 涸:干涸;鲸鲵:大鱼。形容地势低洼,水道不通的荒地。 重围争地险,万垒压山低。 重围:重重包围;争:争夺;垒:土墙;压:压迫。比喻敌军四面围攻一座城池。 雨阵军声寂,风旗队伍齐。 战鼓声、号角声、呐喊声、箭镞声响成一片,风吹动着旌旗和军队行列整齐划一。 村农闲负手,香稻满畴西。 村中的农民在无事时也懒散地靠在肩上,田间里稻谷金黄丰满,遍地都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野望》,以下是逐句翻译: - 平楚苍茫黛色横,暮烟深锁夕阳轻。 - 帆开吴苑千峰秀,水入梁溪一带清。 - 断续渔歌归别浦,抑扬雁唳破愁城。 - 青霜几夜丹枫冷,闲倚长松看月明。 注释与赏析: 1. 平楚苍茫黛色横,暮烟深锁夕阳轻。 - 此句描绘了一幅宽广而深远的景致,其中“平楚”指的是平坦的田野,“苍茫”表达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野望 由来卑湿地,怅望一凄迷。远服通三郡,蛮烟接五溪。 思亲无雁过,为客又莺啼。贫病孤舟好,天南息鼓鼙。 注释: 卑湿地:低洼潮湿的土地。 怅望:因思念而感到悲伤、忧愁。 通三郡:指通往三个郡的要道。三郡指今四川的广元、绵阳、遂宁等地。 蛮烟接五溪:蛮烟指少数民族地区的雾气,五溪指的是今天的贵州和湖南一带的河流。 思亲无雁过:没有鸿雁飞过,表示亲人不能寄来消息了。 为客又莺啼:作为客人
野望 野望日将夕,荒凉风乱生。 蜓烟迷古市,蛮月入秋城。 变灭磷千点,凄凉角一声。 小巫纷击鼓,昏夜祀山精。 注释: - 野望日将夕: 夕阳西下,天色将晚。 - 荒凉风乱生: 风吹过荒芜的地方,草木摇曳,显得混乱。 - 蜓烟迷古市: 烟雾缭绕在古老的市集上。 - 蛮月入秋城: 月亮渐渐升起,照亮了秋天的城池。 - 变灭磷千点: 星星闪烁,像是磷火千万点。 - 凄凉角一声: 凄凉的号角声划破夜空
诗句解析及注释: - 1. 春满山如海:春天的气息遍布整个山林,仿佛大海一般广阔无垠。 - 2. 飞鸣不自知: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叫,它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观者带来多大的影响或震撼。 - 3. 杂花温日影:各种颜色的花朵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 - 4. 新柳长烟丝:新长出的柳条细长而轻盈,仿佛是烟雾中飘散的丝线。 - 5. 田水听蛙急:听到青蛙急促的叫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野望》。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 1. 峥嵘天山西 - 注释: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西”指方位。 - 赏析: 这句描绘了远处天边的山脉,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2. 日落半空赤 - 注释: “赤”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颜色。 - 赏析: 描述了夕阳将落未落的景象,天空被染成一片红色。 3. 星点生微茫 - 注释: “星点”是指星星点点,而“微茫”形容星光闪烁的样子
野望 岚气千崖静,蝉声万树秋。 【译文】:远望的群山云雾缭绕,寂静无声;近处的林中树木发出阵阵蝉鸣,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长天明远水,落日在危楼。 【注释】:长天(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明远水——远望之水波荡漾,泛着淡淡的光晕。 危楼——高耸入云的楼房。 作客文章贱,惊心岁月流。 【注释】:作客——寄居异地他乡。 文章——文学才能。 贱——低微,不受重视。 惊心——使人心惊动。
注释: 岭外茅草盖的小草房,树林头烟火渐渐稀。 田家辛勤耕作和耕种,一一了解九重天帝王的旨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田园风光画卷。诗人站在山岭之外,远望那一片茅茨(茅草盖的小草房)的田野,炊烟袅袅,似乎有些遥远和朦胧。而林端(树林头)的烟火,则显得更为宁静、祥和。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淡与安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人将目光转向了田家。他们正在辛勤耕作,挥舞着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