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闻笛
译文
试登高山了望,眼见敌骑已兵临城北。
风尘漠漠不辨颜色,哪知道兴亡天意。
营门外星月低垂,鏖战正搅得天昏地黑。
早晚更楼上,听远处横笛声声悲鸣呜咽。
介绍
此诗作于唐天宝年间,真源县令张巡在平叛之际,于围城中耳听笛音、心怀激慨所写成的一曲壮歌。
注解
岧峣:山高峻貌。
相关推荐
闻笛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译文: 登上高山俯瞰敌营,发现敌军骑兵紧贴城墙。看不清战场上的尘土颜色,怎能了解天地之心呢? 城门打开看到月亮靠近,战场上的将士们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早晚更楼之上,可以远远听到横笛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争中的感受和思考。首句“岧峣试一临”,通过高高的山峰形象
闻笛 冉冉生山草何异,截而吹之动天地。望乡台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 译文: 山中的草儿缓缓生长着,被风吹拂的样子和普通的草木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它被截下来后用嘴吹奏时,却能触动天地间的一切。在望着家乡的台上,每当想起家乡的时候,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悲伤,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草儿被吹奏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冉冉生山草何异”这一对比手法
注释:银河波光粼粼,明月照耀下的景色十分美丽;楼台挡住了织女星旁的银河,就像阻挡了织女的机杼。横玉叫云天像水一样流淌,满天霜气随风飘散,宛如被吹散的声音在空中飞舞。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景色的诗。首句“银河漾漾月晖晖”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银河波光粼粼,明月照耀下的景色十分美丽。第二句“楼碍星边织女机”通过写楼台挡住了织女星旁的银河,比喻诗人自己身处高楼,无法看到远处的星星
闻笛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馀音嘹亮尚飘空。 注释: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谁的家里在画楼中吹笛,声音断断续续,随着风的节奏而变化。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那悠扬的笛声高亢入云,横贯碧空;清澈和暖的月光洒落在帘栊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兴致来了,演奏了三遍
【注释】 闻笛:听到笛声。 卸帆:卸下船帆,指停船靠岸。沽酒:买酒。荻花村:长满荻草的村庄。水色天光净不分:水面清澈,天空湛蓝,分不出是水还是天的颜色。何许:何处。何许笛:不知是什么人的笛声。洞庭:即洞庭湖,今称湘湖,在湖南境内。一说指洞庭山和洞庭湖。云:喻指洞庭湖水。 【赏析】 此诗写诗人泊舟于荻花丛中之村落,听邻舟传来的笛声。笛声悠扬,如泣如诉,令人心醉神迷。诗人凝神倾听,竟忘了归途
【注释】乾坤:天地,指宇宙。沈:沉没。万籁:自然界一切声音。风露:指秋天的清凉气息。杳:深广。双清:二水名(一指湘江,一指汉江)。城:指长安城。转:旋转。山空月正明:月亮高照。揽裘:披上皮裘,形容天气寒冷。寒意重:感到寒气逼人。看剑:拿着剑。迢递:遥远。谁家:哪个人家。凄恻:哀伤、凄凉。 【赏析】此诗为边塞之作,是王昌龄被贬龙标后的作品。“闻笛”是《楚辞·招隐士》中的篇名,原题为《招隐士》
【注释】 桓伊:西晋著名音乐家,善吹笛子。 嚼徵:吹笛时用舌压住音调。 三弄:指三次吹奏。 倚楼:凭楼而立。 西风急:形容寒风劲吹。 梅花大半空:指梅花凋零。 赏析: 《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绘一个清冷孤寂的深秋夜晚,表现了诗人在寂寞中的苦闷和愁思。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意境幽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第一句“何处桓伊酒力雄”,以“酒力雄”来形容吹笛者的技艺高超,形象生动
【注释】 1. 蓑笠:蓑衣,斗笠。相从:相伴、同行。老故丘:指荒凉的山丘。 2. 断桥:在杭州西湖,是著名的景点。深幽:幽静深远。 3. 竹箫:一种乐器。吹落:吹响。黄昏月:傍晚时分的月光。 4. 诗与梅花:指诗人的诗和梅花一样,都是清高脱俗的。一例愁:同样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一位渔翁和他的渔网相伴,走在荒凉的山丘上,他们的身影被深深的流水映衬得若隐若现
【释义】 听到笛声,不禁联想起当年李广射猎的情景。 【译文】 夕阳西下,我躺在郿坞上休息,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 天空晴朗,只见一只孤鹤鸣叫着从高空飞过,江水澄清,蛰居在水中的龙也发出阵阵鸣叫声。 山谷中风声阵阵传来,但见山高月尚未出。 谁能和我一同欢宴今夜,就举杯同饮吧! 【注释】 落日卧:太阳落山了,躺下休息。 忽闻吹笛声:突然听到远处的笛声。 天清:天气晴朗。 孤鹤唳:形容声音凄切悲凉。
【注释】: 雪飞数片又成晴:雪纷纷扬扬地降落了,然后又转晴。 透瓦清霜伴月明:月光透过房顶的瓦缝,映出皎洁的霜花。 一曲忽闻高士笛,临窗和以读书声:忽然听到了悠扬的笛声,我不由得把书卷也放下来聆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夜景的小诗。诗人在初冬的一个夜晚,听到邻舍传来悠扬的笛声,不禁驻足凝神细听。那笛声清越婉转,如泉水叮咚,如松风呼啸,似天籁之音。诗人被这悦耳的笛声吸引
【注释】 “平野人归后”,意为:夕阳西下的傍晚,田野上行人稀少。平野,指广阔的原野。归后,意谓人们已各自回家。 孤城:指边塞上的小城。日落时,太阳落山。此时城门紧闭,城内外隔绝。 “西风闻一笛”:西风中传来的一支曲子。 “惆怅忆桓伊”,桓伊,即桓伊。晋朝著名琵琶家、作曲家。此句是说:我听到这悠扬的笛声不禁想起你。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听吹笛而思故友的情景。首句点出时间是在傍晚,地点在边陲
【注释】 闻笛:指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 四海水尚浅,孤城愁更深:四海之内的水还没有流到很深的深度,所以四海之中的人还不能理解诗人的愁绪。“四海”指全国,“孤城”指长安。 船上何人笛,吹入芦花林:是谁在船上吹起的笛子?那声音飘荡进了芦花丛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塞风景与抒发戍边思乡之情的作品。首句写边地的水域不深广,次句写边地的城池更加使人感到孤独、凄凉
注释: 听到笛声,吹腔并不让人感到忧愁,可偏偏是忧愁之人更容易被笛声所感动。 在明月皎洁的夜晚,笛声更加响亮,更让人感到凄凉,眼泪也不禁洒落在了降羌儿身上。 赏析: 《闻笛》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对笛声的感受,后两句则写自己听到笛声时的心情。全诗以笛声为线索,通过描写笛声在不同情境下引起的不同反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吹腔不识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即可。“闻笛”一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点出主题——闻笛,颔联描绘了笛声凄婉动人,令人心伤的场面。颈联运用想象,把笛声与江水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无奈。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忧虑。 【答案】 译文
戍鼓声停了,月色皎洁。笛声呜咽哀婉,如断肠人哭泣之声。 江南春天来得早,梅花开得早,吹着笛声,梦中的梅花也显得格外清纯可爱。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闻笛”,就点出主题,表明这是一首咏笛诗。“停挝”指停止敲打,“月五更”即深夜的月亮。“呜呜”是形容声音的词,“巧作”是形容笛声的词,“断肠声”即令人断肠的声音。诗人听到笛声,立即联想到自己的思乡之情。
注释:是谁把玉笛按着凉州调,吹得春风也不肯下楼。如果说这笛声声声都是怨恨的话,不知道要消受多少愁绪。 赏析:这是一首咏唱笛子曲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笛声和春风都不愿下楼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笛子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困惑
【注释】 江上:指洞庭湖一带。潇湘客:指在湖南作客的人,因潇湘水系流经湖南境内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游子思归的情怀。首句写笛声传来,次句写自己无法承受,最后两句写一夜无眠,归心难抑。全诗意境清冷而凄迷,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闻笛 江上谁家吹笛声,月明霜白不堪听。 孤舟万里潇湘客,一夜归心满洞庭。 译文 是谁在洞庭湖上吹奏着幽怨悲凉的《梅花落》曲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闻笛:听到笛声。“何处佳人玉笛吹”,诗人由听笛而生思,想到佳人。“春风已过落梅时”是说春天已经过去,落梅时节到了。“行云不动残阳下”,意思是天上白云飘荡,太阳斜挂在西边,天边的晚霞映衬着一片宁静。“欢乐悲愁各自知”,意思是欢乐和悲伤都是自己知道的。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伤感之情。 【答案】
【注释】 闻笛:听到笛声。倚楼何处笛,飞响彻云霄。倚楼:在高楼上凭栏远眺。何处笛?不知是谁吹来的笛子,声音飞向天空,穿透云霄。飞响:形容笛声高亢激越。 曲怨吹难尽,风回听忽遥。曲怨:指笛音所表达的悲伤情绪。吹难尽:形容笛音悲凉凄婉,难以尽述。风回听忽遥:风一来,听不见笛声了。 戍(shù)兵临绝漠,闺(guī)妇起寒宵。戍兵:守卫边疆的士兵。临绝漠:来到边塞。闺妇:女子,这里指远离家乡的女子
闻笛 何人吹笛傍江干,木落淮南夜色寒。 三弄水边人舣棹,一声云杪客凭栏。 梅花簌簌吹应落,杨柳依依折欲残。 惆怅绿珠何处在,绮窗深锁月漫漫。 注释: 何人:谁?指谁在吹笛。 傍:靠近。 木落:叶子落尽(即“叶落”)。 淮南:这里泛指淮河流域。 三弄:三次吹奏。 水边:水边地,近水的岸边。 舣(yǐ):停船靠岸。 云杪:云的顶端,形容高远之处。 应:应该。 簌簌:形容风声。 依依
注释: 闻笛:听到笛声。 闻笛:听到笛声。 荒村:人烟稀少的村庄,这里代指边塞。 犬吠:狗叫声。 人犹行:人们还在行走。犹,还是。 惊乌乱啼:惊起的乌鸦乱叫。 月明:明亮的月光。 南邻:指北方边境一带的村庄或地区。 捣砧(zhīn):捶衣石,一种用来捶打衣服以使其平整的工具。 复罢:已经停止。 何处:哪里? 吹笛:吹奏笛子。 秋更清:秋天的夜晚更为宁静清冷。 怨:怨恨
【注】“雌鸾”即指凤,“月女”即指嫦娥。 雄黄酒:一种药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 玉笛:指笛声清越动听。 玲珑:指美玉制成的笛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吹笛人深夜吹奏时的情形,表现了他对故园的怀念。全诗以悲愁为主题,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一句写景。“雌鸾无凤怨西风”,用“雌鸾”喻指自己,“无凤怨”是说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落寞的心情
【注释】 闻笛:听笛子声。小楼,小楼阁,指深闺。飞,随风飘荡。暗度,暗中度过。梅花,梅花香。翠帏,绿色的帐幔。曲罢,乐曲完了。梦回,醒来。肠欲断,肠子都要断了(形容非常悲伤)。起看,起来看。秋月,秋天明亮的月光。色凝衣,月光映在身上。 【赏析】 这首小诗写的是一个女子听到夜半吹笛的曲子,由乐声而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由悲凉到伤感以至绝望的过程。 开头两句写女子听到夜半吹笛。“小楼吹夜笛声飞”
诗句解读: 1. 江花如雪绕江春,江水迢迢入梦频。 - "江花如雪":形容江边的花朵白得就像冬天的雪一样,美丽而纯净。 - "绕江春":春天的气息环绕整个江边。 - "江水迢迢":形容江水的流动遥远且漫长,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 - "入梦频":比喻时间过得快,好像江水流入梦境一样,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梦中。 译文与注释: 春风拂面,江边的花儿盛开,洁白如雪覆盖着整个江岸。江水流向远方
诗句解析 1 月夜群声寂,高楼一笛长。: 描述在寂静的月夜中,所有的声响都消失,而只有一个人的笛声在高楼中回荡。"月夜"和"高楼"是环境描写,"群声寂"表示周围的安静,"一笛长"则突出了笛声的持久和深远。 2. 穿云含律吕,横玉落宫商。: 笛声穿透云层,带有音乐的节奏感。"律吕"和"宫商"分别指音乐中的调性和音阶,这里强调笛声如何穿透云层,传达出清晰的声音。 3. 鹤唳关山冷,龙吟水国凉。
诗句: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翻译: 是谁家的人在画楼里吹奏笛子,那悠长的声音随风飘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楼中吹笛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用“谁家”和“断续”这两个词,巧妙地描绘了笛声的来源和传播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诗中的“断续声随断续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译文】: 白天,太阳挂在蓝天上。是谁家的笛子吹得这么悠扬?北风吹过,杨柳飘荡在岸边。一片片落叶洒满了关山。 【注释】: 闻笛 :听到笛声。 玉笛 :美玉做成的笛子。 闲 :悠闲。形容笛声美妙动听。 北风:指北方来的寒风。 杨柳:指杨柳树。 关山:指边远地区或边境地区。 赏析: 此诗是王维《酬张少府》一诗的第二句。全篇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闻笛”,就是“听笛”的意思。首句以日丽空明
【注释】 三孔:三个孔。羌人:古代居住在今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这里泛指羌族或羌人。多因惊马吹:因战乱而引起。惊马:受惊的马。声从秋戍起:声音是从秋天驻守的地方传出来的。秋戍:秋天防守的边塞。泪向夕阳垂:眼泪像夕阳一样落下来。黑水:指代北方的河流,这里借指北方边关。黄榆:榆树。似草衰:像枯萎的草。征鸿:远飞的大雁。渭北:指今陕西渭水以北地区。翠楼:指女子的住处,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书报:捎来书信
关山杨柳尽飘零,远客含愁夜独醒。 注释:这里的“关山杨柳”指的是边塞的杨柳树,它们在春天时开始发芽,到了秋天就凋落殆尽。而“远客”则是指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游子们。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独自在夜晚醒来,心中充满了忧愁和痛苦。 何处风前三弄笛,泠然清韵满空庭。 注释:这里的“何处”指的是在哪里可以听到那优美的笛声。而“三弄笛”则是形容笛声悠扬不绝,仿佛有三次奏鸣一样
【注释】 闻笛:听到《折杨柳》曲声。 吴淞江上村:指苏州附近,靠近江边的乡村。 隔花吹笛正黄昏:隔着花丛吹起《折杨柳》曲声,正好是黄昏时分。 风尘远道归何日:飘荡在外的游子,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 灯火高楼合断魂:夜深人静,只有楼头的灯光还亮着,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 夜静几家无别泪:寂静的夜晚,谁家没有离别时的泪水? 雨声终日过闲门:雨滴打湿了空寂的门扉。 天边杨柳今无数,短叶长条非故园。
诗句解读及译文: 1. 落尽梅花雪满庭,故园杨柳梦中青。 - “落尽梅花”描绘了冬末的景象,梅花已经凋零,象征着寒冷和结束。 - “雪满庭”强调了天气的严寒和雪的覆盖。 - “故园杨柳”指的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杨柳可能代表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梦中青”意味着尽管是冬天,但梦境中仍有绿色,可能象征着希望或者春天的到来。 2. 羌儿马上传来曲,今夜关山月里听。 -
闻笛 何处怀人不断肠, 笛声哀怨起江乡。 落花尽入羌人调, 归泪曾沾楚客裳。 明月千家砧杵动, 关山一曲梦魂长。 流年况是催容发, 那独潘郎鬓有霜。 注释与赏析: 闻笛 何处怀人不断肠,笛声哀怨起江乡。 - 注释: “何处”指的是诗人心中所怀念的人或地方,“怀人”即思念某人。“不断肠”形容思念之深切如肠断一般,无法割舍。“江乡”则暗示笛声来自遥远的故乡。 - 赏析:
诗句输出: 横吹才听泪已流,寒灯照雨宿江头。 译文输出: 听到横吹曲声,我不禁泪流满面,夜晚的寒灯映照着细雨,我在江边的旅馆中度过了一个凄凉的夜晚。 赏析: 此诗以“闻笛”为题,描绘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与哀伤。诗中“横吹才听泪已流,寒灯照雨宿江头”两句,通过对比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横吹声声入耳,诗人泪水早已滴落,寒灯下,又逢夜雨绵绵
闻笛 玉笛飞声满客城,东风吹送故园情。 梅花乱落人何处,唯见关山碎月明。 注释: 1. 玉笛飞声满客城:指在客居的城中吹响玉笛的声音四溢。 2. 东风吹送故园情:春风送来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 梅花乱落人何处:梅花纷纷落下,落在了何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4. 唯见关山碎月明:只有看到关山和明亮的月光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思乡之情的诗。诗人通过“玉笛飞声”
闻笛 风入梧桐山月明,卧听邻笛转凄清。 未传黄鹤楼中曲,却得羌儿塞上声。 注释 - 风入梧桐山月明:风吹过梧桐树,月光洒满了山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夜晚氛围。 - 卧听邻笛转凄清:诗人躺在床上聆听着隔壁传来的笛声,这声音逐渐变得更加凄凉和哀婉。 - 未传黄鹤楼中曲:虽然黄鹤楼是著名的文化地标,但这里并没有传出优美的曲子,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如作者未到达或不适宜演奏)。 - 却得羌儿塞上声
【释义】 听到笛声,江边寒风中吹起了春天的声音,是来自远方蜀地的客人乘坐扁舟,万里迢迢来到这里。 吹尽了落梅,折下一枝柳条,新春将至,但腊月残灯正使人伤感,因此心中充满愁思。 【注释】 1. 江楼:指江边的高楼,即诗人居住的所在。 2. 寒笛:指吹奏起的凄清的笛声。春声:指春天的气息和声音。 3. 扁舟:小船。 4. 还折柳:指折柳送别或借柳枝寄托离别之情。 5. 关情:引起人的感情。 【赏析】
闻笛 江天闻远笛,断续总因风。 楼静人初倚,帘开月正中。 曲方迷出塞,响忽散遥空。 不待山阳感,长吟及夜终。 注释与赏析: 1. 闻笛 - 诗句:江天闻远笛,断续总因风。 - 译文:在江天之上,远远地听到了笛声,它的音调时断时续,总是随着风的节奏而变化。 2. 楼静人初倚 - 诗句:楼静人初倚,帘开月正中。 - 译文:在寂静的楼阁中,人们刚刚倚靠在栏杆上,这时,明月正好高挂在天空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闻笛 岂是梅花落,忽惊乡思催。 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 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 【译文】 难道真的是梅花飘落的声音么?突然让我的乡愁袭来。 我被关山相隔,千里之远,只盼着你寄来一封书信。 我的白发已多,如今连一把也难以握在手中了,但寒云却阻挡不了思念。 夜深了,听到你吹笛的声音更加急促,这使我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
【注释】闻笛:听笛声。江水澄清江月白,夜拢扁舟南浦驿:江水清澈,月光皎洁,晚上把船拢在驿站旁的码头上。谁家年少不解愁,频向船头苦吹笛:是谁家的少年不知愁,频频地向船头吹起悲凉的笛子。商声嘹亮羽声急,梅花落尽江南春:商调凄清哀切,羽音急促激荡,江南早春已过,梅花凋谢。梅花已歇复三弄,离人听之愁入梦。听之涕泪谁最多?岭南狂客成滂沱:听着这悲凉凄切的笛声,我不禁潸然泪下
【注释】 闻笛:听到笛子声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江上:江边。 长似:好像 怨湘君:怨恨湘君,湘君即潇湘之神,这里指屈原 况复离群夜:更何况是离别之后,独自在夜晚 高斋(zhāi ):高楼的内室 【赏析】 这首七绝以“闻笛”为题,写诗人在清秋之夜听到江上传来哀怨的笛曲,不禁想起被贬谪到湖南潇湘一带的友人屈原,以及自己与他的遭遇和心情。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 “闻笛”二字总领全篇
诗句释义 1. "迢迢沙上人":描述了沙地上的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一个行者或旅人。 2. "初疑双白鹭":一开始以为是两只白鹭在飞翔,可能是因为笛声悠扬,让人误以为是白鹭的叫声。 3. "忽闻横笛音":突然听到了横吹的笛子声。 4. "寥亮江天暮":笛声嘹亮而远扬,给人一种空旷、宁静的感觉,仿佛是在黄昏时分,江天相接的地方传来的笛声。 译文 遥远的沙丘上,有人站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分析诗歌的内容。 闻笛:听到笛声。塞上春情:指在塞外听到的凄凉的笛声。那堪:哪堪,怎忍。落梅花:指飘落的梅花。 【答案】 夜深谁家吹笛,独倚高楼月欲斜(夜深谁家的笛子在吹,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月亮即将向西落下)。 塞上春风无处问
【注释】 闻笛: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塞垣:边关城墙。高柳:柳树长得很茂盛,枝干高挺。㲚:同“袅”,垂挂的样子。倚杖:靠着手杖。巡檐:走下台阶,走到屋檐下。月已斜:月亮已经偏西了。戍古无邻:古代在边关驻守的人很少,因此没有邻居可以聊天。霜已冷:霜降后天气转凉了。莫教吹落小梅花:不要让那小小的梅花被吹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之一,全诗写景状物细腻生动,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注释:一树寒碧露水晶莹,谁家笛子在楼头吹奏。阵阵秋风剪不断,夜深时分飘入小凉州。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诗。首句“一林寒碧露华浮”,描绘了一片寒冷的绿色树林,露水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吹笛谁家客倚楼”,描绘了一个人在楼头吹笛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第三句“剪剪西风吹不断”,描绘了秋风的猛烈,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最后一句“夜阑翻入小凉州”,描绘了夜深时分
《闻笛》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因听到笛声而产生的悲凉情感。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 何人吹玉笛:询问是谁在吹奏着如同玉石一般清脆的笛子。 - 偏遗怨声来:表示这悠扬的笛声却带来了深深的哀愁。 - 楚地已衰柳:暗示了笛声似乎来自于遥远的楚国之地,那里的柳树已经衰败。 - 吴山尽落梅:通过提到吴地的山和地上的梅花,进一步衬托出环境的寒冷与凄凉。 -
闻笛 聆听历史的回音 1. 诗作原文 2. 诗句翻译 3. 赏析 4. 创作背景 5. 相关作品比较 6. 名家点评 7. 后世影响 8. 相关史料 9. 诗词鉴赏 10.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和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字,是指用最精确贴切的词语来表情达意。此题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原词中某些字词的妙处作简要赏析。答题前要通读全句,明确该字在该句中的表达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闻笛”,听到吹笛的声音;“黄彭湖”,“浦云”,“江月”,“归梦”,都是笛声所传之处,写出了笛声飘荡的地方。首句点明笛声发于何处
杨柳垂垂发,何堪一笛风。 飘飖振虚壑,飒沓入长空。 月暗关山迥,江回泽国穷。 扁舟无寄托,万里奈渔翁。 【译文】 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怎经受得住一曲笛声的吹拂! 飘荡在空旷的山谷之间,笛声如同疾风般呼啸着飞入高空。 月光昏暗笼罩着远方的关山,江水环绕着辽阔的湖泊。 小船没有停泊的地方,漂泊万里让人感到无奈只有渔民。 【注释】 1. 杨柳垂:形容柳树枝条低垂。 2. 何堪:怎能忍受? 3.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情感的把握,以及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评价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闻笛”是要求考生写出诗的内容,然后要逐句分析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 闻笛:听到笛声。行舠:游鱼。晚涛:指傍晚江上波涛汹涌的景色。南畔:指长江南部。何物笛:是什么乐器奏出的笛声。紫薇垣外客星高
《闻笛》是清代诗人李瑨的一首五言古诗,全文如下: 晚霁江城夜气清, 寂寥孤月对愁明。 谁携羌塞三更笛, 吹作吴山十月声。 岂有梅花开更落, 自惊杨柳折还生。 天边旧业归何日, 为尔今宵梦不成。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晚霁江城夜气清,寂寥孤月对愁明。 - “晚霁”意为傍晚的雨水已经停止,天气放晴。这里的“江城”指的是作者所在城市附近的江河之边的城市,即江城的夜晚。 -
闻笛 玉笥洲边月影微,清音何处破烟霏。 欲摧山石疑蛟语,忽落江风见鹤飞。 叶响枫林兼断续,霜明渔火乍依稀。 离思此日论飘泊,辛苦南征不得归。 注释: 1. 玉笥洲边月影微,清音何处破烟霏:描述的是玉笥洲边月光微弱,而那清脆悠扬的笛声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2. 欲摧山石疑蛟语,忽落江风见鹤飞:想象着笛声如同蛟龙般有力,又突然被江风吹散,仿佛看到了鹤飞起的情景。 3. 叶响枫林兼断续,霜明渔火乍依稀
【注释】 美人掷帘坐,初月照林寂。美人:美女。美人抛下帘子,坐下来,月光洒在寂静的树林里,显得格外幽静。 时见乱松间,清风数声笛。时不时地看见松树间飘荡着几缕清风,传来阵阵笛音。 一声牵一丝,凌空寒欲滴。那笛声仿佛是一根丝线,在空中回旋,寒冷得让人几乎要滴下泪来。 顷刻愁纷来,连宵理不直。这凄凉的笛声立刻引起了我的无限愁思,夜深了,我也无法把这种愁绪理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
注释: 谁家横玉笛到深宵,吹出关山最不聊。一样触人身世感,渐离筑与伍员箫。 闻笛:指听到笛声。 谁家:何人家。横玉:横置的玉制乐器,即横笛,古代军中乐器,用以奏乐。 到深宵:到了深夜。 吹出关山最不聊:指在关山之外吹起笛声来,最为悲凉。 一样触人身世感:一样的触动了人的身世之感。 渐离筑与伍员箫:渐离,战国时楚国的著名将领,善于击筑(打击乐器)。伍员,指伍子胥,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闻笛》是一首唐代诗人张百熙创作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秋城月小银河夕,孤馆镫昏正愁寂:在秋天的城池里,月亮显得格外细小,银河在夜空中闪烁,夜晚降临时,孤寂的旅舍里的灯火已经昏黄,整个场景透出一股深深的愁绪。 2. 万瓦沈沈露气深,谁家冷擪高楼笛:无数屋瓦沉重地覆盖着露水,夜深人静时,传来了楼上传来的悠扬笛声,这声音似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
闻笛 寒蛩四壁冷啾啾,寂静长空众籁收。 何处一声初弄笛,有人万里独悲秋。 注释与赏析: - “寒蛩四壁冷啾啾”:形容夜晚的蟋蟀在寒冷的墙壁上发出凄凉的声音。 - “寂静长空众籁收”:描述整个空间都因这笛声而变得寂静无声。 - “何处一声初弄笛”:询问声音的来源,可能是有人在吹奏乐器。 - “有人万里独悲秋”:描述有人在远方听到这笛声后感到孤独和悲伤。 译文: 深夜里,蟋蟀在冰冷的墙壁上哀鸣
闻笛 美人凭画阁,玉笛弄高秋。 - "美人"指代一位女子,她站在精美的画阁上,手持玉制笛子,在凉爽的秋季里吹奏着。 - "玉笛"指的是用玉石制成的笛子,它通常被视为高贵和精致的象征。 - "弄高秋"表示她在秋风中吹奏玉笛,可能是为了抒发情感或欣赏秋天的美景。 一片中天月,清光若为留。 - "一片"形容月亮明亮、完整,仿佛天空中的一片。 - "中天"指的是月亮处于天空中间的位置
【译文】 笛声在梦里悠扬传来,露水高悬的天幕下,我与它共度凄清。 愁绪袭来之时,我漂泊到了何处?望着远在天边的关山,月光显得格外明亮。 万里孤云随同边塞绝漠,十年羸马又踏上长征之路。 谁料一曲终宵哀怨长存,霜雪无端更使两鬓苍苍。 【注释】 闻笛:听到笛声。 横笛:竖立在地上的长笛。 “梦里”二句:梦中听到了那悠扬的笛声,在高天之下和露水相融。共:一起。凄清:凄凉清冷。 江人:江边行人。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默写。考生默写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来记忆,同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如“笛”“正月明”等来记忆。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或漏字、添字等现象,还要注意书写的工整性。本题要注意以下易错字:笛。 【答案】 闻笛 何处吹长笛,高楼正月明。 梅花飞片片,杨柳绿盈盈。 万里凄凉影,三年离别情。 独立忆江城
《闻笛》 秋浦月初上,秋风雁独飞。 何人愁出塞,有客赋将归。 水落鱼龙寂,霜清杨柳稀。 徘徊听愈苦,凉月冷侵衣。 注释: - 秋浦: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境内。 - 初:刚刚 - 上:出现 - 独:独自 - 何人愁出塞:谁在愁思着边塞之事?出塞:指到边疆戍守,也泛指远离家乡、奔赴边疆。 - 有客赋将归:有一位客人即将返回家乡。 - 水落鱼龙寂:因为秋天来临,水位下降,鱼儿和龙都消失了
诗句释义: 1. 谁家:这里指代某个人或某户人家,表示地点的不确定。 2. 擪笛:吹笛子,即吹奏乐器,是一种艺术行为。 3. 倚窗棂:靠在窗户边上,用来形容一个人静坐欣赏或倾听音乐。 4. 春堤:春天里覆盖着新绿的堤岸。 5. 柳色青:形容柳树的颜色是青绿色,春天的象征。 6. 吩咐:告诉、嘱咐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某人对东风发出的命令。 7. 东风:春风,春天的风,这里指风向,可能也暗示了时间
【注释】: ①寒鸿初动塞云收:《汉书·苏武传》:“雁为霜雪所欺,故未始感阳春之和。”此指边地的天气寒冷。②阿滥堆:山名,即今新疆轮台县境内的阿尔泰山。③归棹:指诗人乘船返回故乡。 译文: 寒气中鸿雁惊叫着飞向北方,天空中乌云消散,塞外的天空变得晴朗;我被召唤去赴约,心中充满了忧愁。我记得那天在吴江,傍晚时乘船归来,芦花飘荡在秋风里,发出阵阵响声,那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时的哀愁。 赏析:
注释: 1 寒浦秋将尽,青天月欲流。:描述秋季的末尾,寒冷的河水与清澈的青天相接,月亮即将升起。 2. 谁人夜吹笛,独上最高楼。:询问是谁在夜晚吹笛,独自一人登上高楼。 3. 河内归常侍,平阳卧督邮。:提到某人曾在河内担任常侍,在平阳担任过督邮。 4. 清宵江上望,愁煞一孤舟。:在清冷的夜晚,望向江面上,让孤独的船儿感到忧愁。 译文: 当秋天的最后一丝寒意在河流中消散,明亮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