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一]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頉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髃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二月,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二]注[一]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
注[二]异物志曰:斯调国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
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也,枝皮更活,秋冬火死则皆枯瘁。其俗常冬采其皮以为布,色小青黑;若尘垢污之,便投火中,则更鲜明也。傅子曰: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衣,常大会宾客,冀阳争酒,失杯而污之,伪怒,解衣曰:“烧之。”布得火,炜晔赫然,如烧凡布,垢尽火灭,粲然絜白,若用灰水焉。搜神记曰:昆仑之墟,有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汉世西域旧献此布,中间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着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着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是西域使至而献火浣布焉,于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臣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历观旧物,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而庙门外无之,问诸长老,云晋初受禅,即用魏庙,移此石于太学,非两处立也。窃谓此言为不然。又东方朔神异经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长三十里,广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烧,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时时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续其毛,织
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
介绍
《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是西晋时期的史学家陈寿创作的一篇历史文献。
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其中“少帝纪”部分详细记录了魏明帝曹叡的生平和统治时期的重要事件。《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相关推荐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 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 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 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 二月
诗句:丁丑诏曰:“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 译文:三月,以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夏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亲临朝,听公卿奏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十二月,诏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 注释:丁丑:日期
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诏令狱官亟平噃枉,理出轻微;髃公卿士谠言嘉谋,各悉乃心。夏四月,车骑将军黄权薨。秋七月,诏曰:“易称损上益下,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银杂物,将奚以为?今出黄金银物百五十种,千八百余斤,销冶以供军用”八月,车驾巡省洛阳界秋稼,赐高年力田各有差。 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论语,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夏五月,吴将朱然等围襄阳之樊城
``` 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 青龙三年春正月,东平王曹徽去世。三月,太尉满宠去世。秋七月甲申日,南安郡发生地震。乙酉日,任命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发生地震。 四年春正月,皇帝举行加冕礼,赏赐群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日,册立皇后甄氏,全国大赦。五月初一日,日食,既。秋七月,诏令祭祀已故的太傅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是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其中一卷,记载了三国时期曹魏末年的历史事件。本诗通过叙述齐王曹芳即位、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及大将军、太尉辅佐等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斗争。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注解: 1. 诗句注释: - “齐王讳芳”: 这里的“齐王”是对曹操的儿子曹芳的尊称,“讳芳”表明曹芳的名字被避讳,可能是因为他是在明帝之后继位
翻译:在七八年的时间里,竟然有人七十岁还能卖身为奴婢,甚至还有体弱多病的百姓,真是难以理解。 译文:己酉日,皇帝下诏说:“我应当在十九日亲自祭祀天地,然而昨天出宫巡视时已经看到治理国家的道路,得到雨水之后还要继续治理,白白浪费了时间。每当想到百姓力少而役事繁重,日夜都在为百姓着想。只有使道路通行无阻,听到百姓因老幼被殴打而哀叹,怎能安心享受这些,把功德献给宗庙呢?从今后要公开申明此事。”
先输出诗句: ```今襄阳孤在汉南,贼循汉而上,则断而不通,一战而胜,则不攻而自服,故置之无益于国,亡之不足为辱。自江夏已东,淮南诸郡,三后已来,其所亡几何,以近贼疆界易钞掠之故哉! 若徙之淮北,远绝其间,则民人安乐,何鸣吠之惊乎?遂不徙。 八年春二月朔,日有蚀之。夏五月,分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阳郡。 秋七月,尚书何晏奏曰:“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中,孙资、刘放、夏侯臻、高柔、徐邈、何晏、丁谧、毕轨等人物的故事体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通过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解析: 1. 孙资退位:在九年春二月,韂将军中书令孙资被命令逊位,以侯就第。这表明孙资虽然曾受到重用,但在政治斗争中未能持续保持高位。他的退位可能与当时的政权更迭和权力重组有关。 2.
诗句 1. 汉氏因之,无复变改。 - 注释: 汉朝的制度沿袭至今,不再有改变和变革。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汉代制度的坚持和尊重,认为汉朝的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宜轻易改变。 2. 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 - 注释: 现在三公职位已经齐全,却还任用宠臣,违背了先代的典章制度,改变了圣人圣贤的法度,走上秦汉的道路。 - 赏析:
诗句:齐王讳芳,字兰卿。 译文:明帝无子,所以抚养了齐王和秦王询;宫省事秘,无人知晓其缘由。 注释:明帝,即魏明帝曹叡。无子,意指没有亲生儿子。养王及秦王询,表示将两位王子(或可能是侄子)抚养为嗣。宫省事秘,宫禁事务隐秘,无人得知其原因。 赏析:此句反映了魏明帝时期宫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对继承人的保密措施。这种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皇位继承制度有关,也可能涉及政治斗争和个人权力的较量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理解、分析诗意。“汉晋春秋曰:□丘俭、王昶闻东军败,各烧屯走”,意思是说:汉晋春秋上记载:丘俭与王昶听说曹魏军队战败的消息,各自烧毁了所驻的营寨后撤走了。“时司马文王为监军,统诸军,唯削文王爵而已”,意思是说:当时司马文王担任监军,统领各路军队,唯独剥夺了他封爵的权利。“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意思是说:那年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 五年夏四月,大赦。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诏太尉司马孚拒之。[一]秋七月,恪退还。 ``` 诗句翻译: - "五年(262)夏四月,全国大赦。五月,吴国太傅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皇帝下诏命令太尉司马孚抵抗。" 译文: 在第五年夏季四月份,全国实行大赦;五月份,孙权的太傅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皇帝命令太尉司马孚进行抵抗。
注:此文本中并未提供诗句的具体内容。 根据《三国志》和相关文献,可以整理出以下内容: 1. 张特守新城与魏略记载 - 人物背景:张特字子产,是涿郡人,先时担任牙门,曾给事镇东诸葛诞。诸葛诞不认为他能干,欲遣还护军。后来接替诸葛诞成为合肥新城的守将。 - 战事记录:在诸葛恪围攻合肥城时,张特联合将军乐方等三军合有三千人。由于疾病和战死过半,但城池即将陷落,张特决定放弃抵抗,并劝说吴人投降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中的诗句及其注释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诗句:“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 - 译文:“八月,下诏说:‘已故中郎西平郭修,坚守节操、严格自律,始终不渝。不久前蜀军将领姜维侵犯魏国边境,掳掠郭修的领地,被郭修捕获。’” - 赏析:这段诏书描述了郭修在边境防御中的英勇行为,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 2.
自帝即位至于是岁,郡国县道多所置省,俄或还复,不可胜纪。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自从皇帝即位到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各个郡、国、县和道路都在不断变化和调整,有的被撤销,有的又重新设立,数量难以统计。 六年春二月己丑,镇东将军□丘俭上言:“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围传消息,为贼所得,考问所传,语整曰:'诸葛公欲活汝,汝可具服。'整骂曰:'死狗,此何言也!我当必死为魏国鬼,不苟求活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逐句解析: 1. 诗句及译文:今追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如部曲将死事科 - 诗句:今追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如部曲将死事科 - 译文:现在追封夏侯整、张俨为关中侯,各去掉官籍中的“士”字,让儿子承袭爵位,就像军中将领战死一样。 2. 诗句及译文: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 - 诗句
诗句释义 1. “臣松之案夏侯玄传及魏略,许允此年春与李丰事相连。” - 注释: 《三国志·魏书》中提到,夏侯玄的传记和《魏略》记载了许允在这一年(建安四年)春天与李丰有关联的事件。 - 赏析: 此句表明了许允与李丰之间事件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关联发生在建安四年春季。 2. “丰既诛,即出允为镇北将军,未发,以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乐浪,追杀之。” - 注释: 李丰被诛后
《三国志 ·魏书 》中,关于陵云台的记载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在这段文字里,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宏伟,还能了解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让我们来欣赏这一段文字: “帝临宣曲观,呼怀信使入帷共饮酒。怀信等更行酒,妇女皆醉,戏侮无别。使保林李华、刘勋等与怀信等戏,清商令令狐景呵华勋曰:‘诸女上左右人,各有宫职,何以得尔?’华勋数谗毁景,帝尝喜而以弹弹人,以此恚景,弹景不避首目。”
诗句 - “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 此句表明景王计划废黜少帝并立彭城王为皇帝。 - “太后不悦。”: 太后对景王的计划感到不高兴。 - “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 郭芝(郭芝)告诉少帝,大将军(指曹操)想要废黜少帝,而立彭城王为皇帝。 - “何可见邪?但当速取玺绶。”: 郭芝建议少帝去见大将军,并告诉他如何取回玺绶。 - “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
诗句释义: 1. 丁丑,令曰:“东海王霖,高祖文皇帝之子。霖之诸子,与国至亲,高贵乡公髦有大成之量,其以为明皇帝嗣。” - 注释:丁丑,指农历日期;令,发布命令;东海王霖,指的是曹操的长子曹丕;高祖文皇帝,指曹操;霖之诸子,指的是曹丕和他的兄弟们;高贵乡公,指曹魏时期的魏元帝曹奂(谥号“厉”);明皇帝,指曹丕;嗣,继承。 - 赏析:此句说明了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了皇位,成为魏国的第二代皇帝。 2
诗句 其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诏曰:“昔三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一人。以眇眇之身,托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战战兢兢,如临于谷。今髃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闇,垂拱而治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 探究三国时期政治变迁与人物关系 1. 魏明帝逝世与太子即位 - 明帝病逝,立曹芳为皇太子 - 改年号景初三年,继承皇位 - 大赦天下,尊皇后为皇太后 2. 大将军与太尉辅佐事务 - 大将军和太尉共辅政局 - 司马宣王和曹爽共同辅佐政务 - 司徒、司空等统领百官安定社稷 3. 皇帝诏令与官员表彰 - 皇帝下诏表扬功绩卓著之官 - 提升太尉至太傅,持节统军监督军事 -
诗句 齐王讳芳,字兰卿。 译文 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注释 1. “齐王讳芳”:齐王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封号,讳芳是其名。 2. “字兰卿”:兰卿是他的表字,表明了其家族或个人的字号。 3. “明帝无子”:明帝指的是魏帝曹叡,因早逝没有子嗣。 4. “养王及秦王询”:明帝将儿子和侄子曹询一同抚养长大。 5. “宫省事秘”:皇宫中的事务保密,没有人知道详情。
诗句解析 1 八月辛亥,蜀大将军姜维寇狄道,雍州刺史王经与战洮西,经大败,还保狄道城。: - 辛亥:指的是农历的二十日,即八月九日。 - 姜维:蜀汉的大将军,此处指的是他率领的军队。 - 寇狄道:指侵犯狄道(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蜀汉进攻魏军的一个地点。 - 王经:魏朝的官员,负责守卫狄道城。 - 战洮西:在洮西(今甘肃省定西市)进行的战斗。 - 大败:指战斗结果非常不利,王经的军队战败
诗句:甘露元年春正月辛丑,青龙见轵县井中。 译文:在201年春季的正月辛丑日,一只青龙出现在了轵县一个水井里。 注释:甘露元年(256年),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第四年。这一年的正月,即辛丑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只青龙(龙形的云气)出现在了轵县的一个井中。这个发现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因为它象征着吉祥和帝王的权威。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解读以及对帝王权力的崇拜
《三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历史著作,由西晋的陈寿编撰。在这部作品中,记录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以及政治斗争等,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下面将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进行逐句解析,并附上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夏书沦亡,旧文残缺”:“夏书沦亡”,意指古代夏朝的书籍已经遗失,无法找到原本。“旧文残缺”,指的是原有的文献资料不完整
这首诗是《三国志·魏书·少帝纪》。它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问易博士淳于俊关于《周易》的问题。淳于俊回答了关于《周易》的由来、名称以及郑玄对《周易》的解释等问题。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易博士淳于俊回应:“包羲因燧皇之图而制八卦,神农演之为六十四,黄帝、尧、舜通其变,三代随时,质文各繇其事。故易者,变易也,名曰连山,似山出内[云]气,连天地也;归藏者,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这里
三国时期,即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将简要分析《三国志 · 魏书·少帝纪》中的相关诗句及译文: 1. 诗作原文: - 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 干卦:“刚健中正,应乎天;大生万物。” 2. 译文解析: - 系辞中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反映了古代帝王通过推行德教和礼制来管理国家的理念。 -
诗句: 于是复命讲礼记。帝问曰:“‘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为治何由而教化各异;皆修何政而能致于立德,施而不报乎?”博士马照对曰:“太上立德,谓三皇五帝之世以德化民,其次报施,谓三王之世以礼为治也。”帝曰:“二者致化薄厚不同,将主有优劣邪?时使之然乎?” 译文: 于是再次受命讲解《礼记》。皇帝问道:“‘太上立德,其次务施报’。治理国家,为何会导致教化的不同?都是通过什么政策可以成就立德
下面是根据《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诗句和译文: 1. 诗句:“伊予小子,曷敢怠荒?庶不忝辱,永奉烝尝。” - 译文:我这些小子,怎敢懈怠荒废?但愿不要辱没门庭,永远敬奉祭祀。 -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少帝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识,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荣誉的珍视。他认识到自己作为皇帝的责任重大,不能懈怠或荒废,必须保持对国家和家族的敬仰和尊重。 2. 诗句:“傅畅晋诸公赞曰:帝常与中护军司马望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逐句释义和赏析。该文献出自西晋的史学家陈寿,记录了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历史事件。 1. 诗句原文: 九月,以司徒高柔为太尉。冬十月,以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2. 译文: 在九月,任命司徒高柔和太尉职位;在冬十月,任命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3. 注释:《三国志·魏书·少帝纪》是记述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诗句解析 - 六月乙巳:指的是农历的某一天,乙是天干的第五位。 - 诏:“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这是一份皇帝的命令,命令中提到“孙壹”,他是孙权的部下,被提升为高级职务。 - 贼之枝属,位为上将:孙壹被提升为高位将领,表明他在敌对势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 畏天知命,深鉴祸福,翻然举觽,远归大国:孙壹因敬畏天命和明智地预见到危险后,迅速做出投降的决定。 - 虽微子去殷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是三国时期魏国历史的一部分,其中记载了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成为魏文帝,以及曹丕之后的魏明帝和齐王曹芳的故事。本纪主要记录了齐王曹芳即位后的事件,包括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变动。通过分析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1. 诗句翻译: - 诗句“及至吴平,而降黜数等,不承权舆,岂不缘在始失中乎?”可以翻译为:“到了平定吴国的时候,被贬降的官员数量很多
翻译:大将军亲自统领六军,在丘头驻扎,内部平定了凶恶的群贼,外部消灭了敌人和敌军。他的功劳遍及千万民众,声名远播四海。克敌制胜之地,应当有美好的名声,所以改丘头为武丘,表明以武力平定叛乱,后代不会忘记,也是对京观两邑之义的体现。 诗句: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次推让才停止。 译文:五月份,皇帝命令大将军司马懿担任相国,并被封为晋公
辛卯,朝廷举行了一次重要的讨论会,讨论的是淮南地区的贡献和成就,并据此对有功人员进行了封赏。 秋八月甲戌,朝廷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丙寅日,皇帝下诏说:“养老兴教,这是三代时期树立风尚、保持不朽的传统,必须设立三老五更的职位以推崇至敬,祈求意见、纳取教诲,记载在历史中,然后天下承流,民众受到教化。应该精心选择德行的人来担任这个职位。关内侯王祥,行事仁爱,坚持正义,志向淳朴坚定。关内侯郑小同
诗句 文王犹疑而鸩之,卒。 - 注释: 指魏文帝曹丕在怀疑有人谋害自己后,最终被毒死。 郑玄注文王世子曰“三老、五更各一人,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 - 注释: 根据郑玄的注解,文王时代的官员有三老和五更两种官职,其中三老是一种年长的官员,负责教导,而五更是另一种官职名称。这些官员都是已经退休的老臣。 注乐记曰“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蔡邕明堂论云:“更”应作“叟”。叟,长老之称
【原诗】 五年春正月朔,日有蚀之。夏四月,诏有司率遵前命,复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
下面是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逐句释义及译文,并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注释: 1. 诗句:“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 译文:只是哀伤先帝的遗志没有实现,国家覆灭让我心痛不已。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先帝遗志未竟的悲痛和对国家覆灭的哀痛,突出了诗人对先帝遗志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未能完成的遗憾。 2. 诗句:“赖宗庙之灵,沉、业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而此儿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
诗句翻译: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 译文:贾充说:“养育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的事情。”成济于是上前刺杀魏帝,剑从背部穿出。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在魏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在这个关键时刻,成济和贾充的决策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成济的冲动行为导致了魏帝的死亡,而贾充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成功地稳定了局势
诗句 ```plaintext 庚寅,太傅孚、大将军文王、太尉柔、司徒冲稽首言:“伏见中令,故高贵乡公悖逆不道,自陷大祸,依汉昌邑王罪废故事,以民礼葬。臣等备位,不能匡救祸乱,式遏奸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栗。春秋之义,王者无外,而书‘襄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于位也。 今高贵乡公肆行不轨,几危社稷,自取倾覆,人神所绝,葬以民礼,诚当旧典。然臣等伏惟殿下仁慈过隆,虽存大义,犹垂哀矜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记录了魏国皇帝曹芳的生平与重要事件。 在这篇文献中,描述了齐王曹芳(字兰卿)的即位、治理以及与宫廷斗争相关的事件。具体来说,文中首先提到了曹操的儿子们,包括曹丕和曹植,以及明帝无子的困境,继而引入了曹芳及其养父秦王询的故事。接着,文中提到青龙三年时,曹芳被册封为齐王。在景初三年的正月,曹芳因疾病而成为皇太子,随后在当年即皇帝位并实施大赦。 紧接着
诗句: 科律大逆无道,父母妻子同产皆斩。济凶戾悖逆,干国乱纪,罪不容诛。辄□侍御史收济家属,付廷尉,结正其罪。 译文: 科律中规定,对大逆不道的罪行,其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都应当被斩首。成济凶恶乖戾,叛逆国家,败坏纲纪,罪不容诛。于是,侍御史逮捕了成济的家人,交给了廷尉,让他们依法定他的罪。 注释: - 科律:古代的法律条文,这里指的是汉朝的法律规定。 - 科律大逆无道:指违反法律的行为
诗句: 1 六月癸丑,诏曰:“古者人君之为名字,难犯而易讳。今常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朝臣博议改易,列奏。” 2. 陈留王讳奂,字景明,武帝孙,燕王宇子也。甘露三年,封安次县常道乡公。高贵乡公卒,公卿议迎立公。六月甲寅,入于洛阳,见皇太后,是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大赦,改年,赐民爵及谷帛各有差。 3. 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进大将军司马文王位为相国,封晋公,增封二郡,并前满十,加九锡之礼
诗句及译文 ```plaintext 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夫后大宗者,降其私亲,况所继者重邪!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有司奏,以为”礼莫崇于尊祖,制莫大于正典。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绍大宗之重,隆三祖之基。伏惟燕王体尊戚属,正位藩服,躬秉虔肃,率蹈恭德以先万国;其于正典,阐济大顺,所不得制。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礼。臣等平议以为燕王章表,可听如旧式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十二月甲申,黄龙见华阴县井中。” - 译文:十二月初五,黄龙在华阴县的井中出现。 - 注释:黄龙,即金龙。华阴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2. 诗句:“甲午,以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 译文:十二日,任命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 注释:司隶校尉,东汉末年设置的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司空,古代官名,掌管营造事务。 3. 诗句
诗句:秋九月,太尉高柔薨。冬十月甲寅,复命大将军进位爵赐一如前诏。癸卯,立皇后卞氏,十一月,大赦。 译文:在秋天的九月份,太尉高柔去世。到了冬天的十月,皇帝命令大将军按照以前的诏书恢复他的官位和封赏。在十二月,皇帝下令将卞皇后立为皇后。在十一月,皇帝颁布了大赦令。 注释:这首诗出自《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秋九月"是指秋季的第一个月,通常指的是农历的九月
诗句: 初,自平蜀之后,吴寇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八月庚寅,命中抚军司马炎副贰相国事,以同鲁公拜后之义。 译文: 当初,自从平定蜀地之后,吴国的敌军不断进犯到永安城,因此派遣荆州和豫州的军队从各个方向支援救援。七月,敌军纷纷撤退。到了八月十八日,皇帝下诏说:“前朝逆臣钟会策划叛乱,聚集征讨军队的将士,以武力威胁他们,开始泄露奸计,言辞凶恶叛逆,逼迫众人,让所有人都参与讨论
诗句 - 癸卯:表示的是中国农历中的第13天。 - 韂将军司马望为骠骑将军:韂是古时对将领的一种尊称。骠骑将军是汉代高级军事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大将军。司马望被提升到这个高位,意味着他的能力和战功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 九月戊午,以中抚军司马炎为抚军大将军:“九月”指的是中国农历的九月份。“中抚军司马炎”指的是当时担任中抚军司马一职的司马炎。司马炎在军事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
翻译为现代汉语: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文献,描述了魏国君主的生平和统治。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找到对曹操及其子孙的记载。 1. 诗句释义: - 齐王讳芳,字兰卿。 - 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 - 这是关于曹丕(明帝)没有儿子,他收养了其弟曹植(字兰卿),但宫中的事情保密,没有人知道来源的叙述。 - 青龙三年,立为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