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
介绍
。
《除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岁晚身何托,春余客未归。
独思 peasants, 情似酒初醒。
共道乡园句,重修水驿碑。
短衣衰腊日,犹办拜年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除夕之夜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他感到自己的身世无依,并且因为春天已经过去而客居在外未能及时回家。他的思绪如同酒醒后一样清醒,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情感。尽管如此,他在新的一年里仍然想着那些与故乡有关的事情,比如写诗表达思乡之情以及计划修建水驿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除夕之夜的孤独和思念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慨,展现了他对于家国情怀的独特感受。这首作品体现了白居易在诗歌中对情感细腻描绘的特点,并且也反映了唐代时期人们普遍
相关推荐
除夜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注释: 1.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岁月将尽,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而我身处天涯,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 2.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增添了一岁的新生命;而疾病却减轻了往日的容颜光彩。 3.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尽管身处异乡,但故乡和功名始终牵动着我的心思
【注释】九冬:指冬天。三十夜:农历腊月三十日的夜晚,即除夕夜。寒与暖分开:寒冬已过,春暖将至。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坐到了四更天,一年又增长了一岁。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鱼形的灯笼延长了腊月里的灯火,兽形的炭化为春天里灰烬。青帝:古代传说中主管草木、风雨的神。今应老:今年应该衰老。迎新见几回:迎接新的一年已经有几年了。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除夕之夜所感。首两句写时间
《除夜》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注释: 玉漏:古代计时的器具,指时钟。斯须:一刹那。达晨:到黎明。 四时:四季。吹转:吹动。任风轮:任由风轮转动。 寒灯:点着了蜡烛的灯。短烬:烧得很短的蜡烛。方烧腊:正在烧腊肉。 画角:古代军用乐器。残声:余音。已报春:已经报晓。 经岁客
【注释】 除夜:除夕。 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指除夕之夜,在灯下苦苦思索,彻夜不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自从离开朝廷到外地去,又见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 “一从”即自“自”,从……以来。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江南岁月,春天时把渭水以北的田地抛在后面, 渭水:黄河的一条支流。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明天就是整整三年了。 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南。 赏析: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守岁:旧时习俗,除夕夜不睡觉,为岁除送故迎新而守到天明。平头六十人:指六十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除夕所作。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易老的感叹。 次句写心感,三句点明除夕,四句点出“六十”二字,全诗句意贯通,结构严谨,言简意深
注释: - 关:指国事。 - 休戚:忧喜,比喻国家的命运,也泛指个人得失。 - 成空:已成虚幻、徒然。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相思:思念。 - 晓鸡声绝:破晓时,鸡叫三遍后不再鸣叫。 - 憔悴:形容人瘦弱不堪。 译文: 国事关系已如浮云般消失,万里之远的相思之情在一夜之间便化为虚有。忧愁到了破晓时分,当听到鸡声不再鸣叫,又看到春风拂过,心情更加憔悴不堪。 赏析:
【注释】 残腊:旧历十二月。 东风:春风。 平分:平均分配。 燎:指祭神时燃烧柴枝等物,暗指祭神之礼。 春通绽处芬:春天到来时,百花盛开香气四溢。 遥捧酒:远去捧酒,指向神灵献祭。 尧君:即尧舜的君,这里指皇帝。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到钦州时。诗中描绘了除夕夜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朝廷的眷恋之情。首韵写除夕之夜,“残腊”即指农历十二月,“东风”则指春风,暗示新年即将来临
【注释】 除夜:古代习俗,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即除夕夜,次日为“岁”首。 花烛:点燃的蜡烛。这里泛指婚宴、婚礼之类的喜庆活动。 君:指妻子。 今宵:指除夕之夜。上:献词祝酒。 重叠:重复地、多次地。叙:叙述。 新年:指新的一年。 闲处:闲适的地方,也指家中。低声:低低的哭泣声。 空堂:空旷的堂屋。背月眠:背对月亮睡觉。 伤心小儿女:指年幼的孩子。撩乱:扰乱,使不得安宁。火堆边:指火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永怀难自问,此夕众愁兴”,永怀:长久地怀念;此夕:这个夜晚;众愁:许多忧愁;众愁兴:许多的忧愁从心中涌出。诗人因长久地怀念故人,这个夜晚又有许多的忧愁从心上涌出,所以难以自我询问,也难以自我解脱了。 “晓韵侵春角,寒光隔岁灯”,晓韵:清晨的声音;春角:古代乐器的一种;寒光:寒气照在灯光里;岁灯:旧时的灯具。诗人说,清晨的声音已经传来,春天的声音也渐渐响起
【注释】 除夜:除夕的夜晚。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 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 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的情景、感受。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处斗室之中,面对窗外雪景,思绪万千,有感而发。 首联“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写除夕之夜,诗人独自在斗室中,没有亲人和朋友陪伴。炉子冰凉,连煮水的小鼎也显得空荡荡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除夜 荒芜的城池,为何我独自泪潸然?听闻今夜是改年。 亲朋好友离散,已经长已矣,幽居中寂寞地煎熬着忧愁。 深夜肠断谁人能思念?夜晚漫长心中伤痛空自怜。 为恨漂泊无计力,空知日夕仰望天空
注释: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铜铸的龙头好像要送来春天,不要吝惜那狂放不羁的酒百杯。 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我的两鬓因饮酒而变白,怎能忍受更深夜半被叫醒催促。 赏析: 《除夜》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夕之夜饮酒作诗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豪放洒脱的性格特征。 首句“铜龙看却送春来”,铜龙象征着吉祥、喜庆
除夜 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 静中颇窥造物意,极处是为天地根。 生菜春盘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 注释: 1. 年华:岁月。三百六十日,指一年有360天。 2. 尘劳:世俗的烦恼和劳累。八万四千门,指的是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困扰。 3. 高眠:安睡、休息。 4. 造物:指自然或宇宙。 5. 极处:最高的境界。天地根,比喻宇宙万物的根本。 6. 生菜春盘
这首诗的原文是: ``` 除夜 挑尽寒灯岁又残,一年弹指几悲欢。 人情何啻吴江冷,世路从来蜀道难。 春酒正须今夕共,梅花并作百年看。 团栾但得吾亲健,未办生涯意自宽。 ```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markdown 除夜 1. 挑尽寒灯岁又残,一年弹指几悲欢。 2. 人情何啻吴江冷,世路从来蜀道难。 3. 春酒正须今夕共,梅花并作百年看。 4. 团栾但得吾亲健,未办生涯意自宽。 ``` 译文
除夜 雪瓮冰齑了岁除,停杯且听话迂疏。 山居虽窄可无竹,家计甚贫犹有书。 但觉是非惊化鹤,不将喜怒等群狙。 耦耕久与邻翁约,春雨宁辞手拮据。 注释: 雪瓮冰齑了岁除:雪水制成的酒和腌菜在除夕之后就不再需要了。齑,指腌菜。 停杯且听话迂疏:停下酒杯,听别人的话,形容人随和、豁达。 山居虽窄可无竹:住在山中虽然空间狭小,但没有竹子,形容生活虽然清苦,但却有其他乐趣。 家计甚贫犹有书:家里经济困难
【注释】 除夜:除夕。岁已除:旧历年末。竹篱梅自可吾庐:竹篱笆和梅花可以供我住下。 【赏析】 此诗作于除夕之夜,抒写诗人除夕之夜归家后的生活。诗的前两句写除夕时雪花飘落,旧岁已过,新年来临;诗人回到自己的竹篱茅舍中,看到梅花开遍,心情愉快。第三句写除夕之夜的清贫生活,只有穷困的境况,没有喜庆的气氛。第四句写除夕之夜,诗人在屋前屋后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准备回家过年
注释:不要嘲笑我身上的青衫已经像霜叶一样枯槁,我已经六年没有更换过旧称呼。人生世俗的书札和书信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菜缕春盘哪里会缺少呢? 赏析:这是一首除夕感怀的诗。诗人以“莫笑”开首,表示自己对世事的淡然和超脱。他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曾经的称呼,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诗人以“人间书疏非吾事”表达出自己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最后两句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更与梅花把一杯”中,“除夜”,即除夕;“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此处借指诗人自己。这一句写诗人在除夕之夜,与梅花共饮,以花为伴,寄托了诗人对新年的期盼和对春天的向往。第二句“醉题帖子等春来”中,“帖子”,是古代一种书写祝福或庆贺文字的小纸片,这里代指新春佳节的贺词。这一句意即:在除夕之夜,我将祝福的话语写在纸条上,希望在春天到来时能收到我的问候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祐元年(1086)除夕所作。 除夜 春入荷葭坞亦奇,坞名不枉与天知。 绿章并按闲池沼,岂但乌台要勘诗。 注释: - 春入荷葭坞亦奇:春天的景色进入了荷叶丛生的小湖中也非常奇特。 - 坞名不枉与天知:这个小湖的名字被世人所知,也算是对自然的恩赐。 - 绿章并按闲池沼:用绿色的印章盖在池塘上,表示对这片水域的尊重。 - 岂但乌台要勘诗:不仅仅是乌台御史需要检查诗歌。 赏析:
这首诗出自苏轼的《除夜宿表忠观寄子由》。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幸有牛衣暖似春,可曾半字日边人。 注释:幸好有这头老牛的皮毛温暖如春,你是否有在天边的皇帝身边?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牛衣暖比喻自己的生活状况,暗示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是能够感受到温暖。而“可曾”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生活的关心和询问。 2. 不知相国何为者,撩得诸公屋大嗔。 注释
【注释】 眼底:眼中。童乌:指童子。七龄,七岁。吾伊:我。略:大概。丁宁:嘱咐。莫就:不要参加。中书试:科举考试中的进士试。松边竹下听:在松树的旁边和竹子底下聆听(古乐府《长歌行》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儿童时代读书生活的怀念。开头四句,诗人回忆自己童年读书的情景。“眼底童乌已七龄”一句,写他七岁时,眼里看到的还是一群童子,而自己则已经长大,成了青年了
【释义】: 除夜:除夕。旧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弹丸:比喻时间。 椒盘:古时用花椒和各种果品放在盘子里作礼品,称椒盘。 【注释】: ①除夜:除夕。旧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②日月无根走弹丸:日月无根走弹丸,指光阴如流星般飞逝,转瞬即过。弹丸,比喻时间。此句是说岁月匆匆,一去不返。 ③年来年去几椒盘:每年岁末,都要置办椒盘,表示辞旧迎新的意思。椒盘,用花椒等香料制成的食品。 ④秋崖老却浑闲事:秋崖
``` 莫嫌工部太侵寻,老杜称呼直到今。 我但六年难改口,不知老杜更年深。 诗句释义 1. 莫嫌工部太侵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杜甫诗歌的尊重和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杜甫人格的敬仰。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的“侵寻”意为深入探索。 2. 老杜称呼直至今:这里的“老杜”指的是杜甫,他的名字直接出现在诗中,显示了杜甫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杜甫诗歌的认同和传承
注释: - 春缸落面滑于油,旋泼醅来不用篘。 - 春缸(指酒坛):春季酿造的酒坛子。 - 落面:指倒入容器中。 - 滑于油:滑入油脂。 - 旋泼:随即倒出。 - 醅(pèi):未过滤的发酵酒。 - 勿用篘(zhì):不必过滤。篘,同“滓”,渣滓。 - 穷鬼相随政相熟,莫题荼垒恼渠休。 - 穷鬼相随:形容贫穷困苦的人聚在一起。 - 政相熟:政治上相互熟悉。 - 莫题荼垒:不要提茶花丛中的荆棘。荼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山中:山间,指山林之中。寒尽:天气转暖。知年:知道一年的意思。五更:古代把夜里分为五部分,每部分叫一更,五更为一夜。动:开始,发生。乾坤:天地,泛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生意:生机,活力。无边:无边无际。 【译文】 在山间寒冷已经消失不知是什么时候了,只说梅花就要开花天已变春色。 没有到五更天时春天的气息就已经开始萌动,天地万物的生机原本是没有穷尽的。 【赏析】
【注释】 除夜: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宝祐:宋理宗赵昀的年号(1225—1260) 【译文】 除夕之夜没有听到敲门催租的声音,不知道改元后的新年已经到来。 人间测度春风的意旨,李白桃红又是一番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写除夕之夜的。诗的前两句说,除夕之夜没有听到敲门催租的声音,也不知道改元后的新年开始。这两句中“非”和“那”都是否定词,“宝祐”是南宋理宗赵昀的年号
【注释】 除夜:即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岁堂堂去:指时光匆匆流逝。睡到明朝又是春:睡醒后,又是新的一年了。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的所思所感。前两句写除夕之夜,万象更新,生机勃发的景象。“尽处”二句,用花情柳思来形容人的情感。“岁堂堂去”是说时间过得真快。最后两句写诗人在除夕之夜里的感想和打算。“睡到”二句,表达了作者对新年到来充满希望、喜悦的心情
《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注释: 1. 乾坤空落落:形容世界(天地)空旷无物的状态。 2. 岁月去堂堂:时间像走过一般迅速。 3. 末路惊风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到害怕和不安。 4. 穷边饱雪霜:形容在边远地区生活条件艰苦,遭受风吹雪打。 5. 命随年欲尽:生命即将结束。 6. 身与世俱忘
【解析】 “除夜”指除夕。“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意为:关门后万山皆暗,只有一盏孤灯伴我彻夜不眠。此为除夕夜,作者因思念故乡而无法入梦。“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意思是:我的家乡在哪里呢?今夜就是一年。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对孤灯,思乡之情难以排遣,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尾联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住世真无系”,意思是说,人活在世上,真的没有一个可以依附的。“为囚已自然。”意思是说,既然已经做了囚犯
岁暮难为客,天涯况是囚。 乾坤还许大,岁月忽如流。 梦过元无梦,忧多更不忧。 屠苏儿女态,肯作百年谋。 注释: - 这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岁末时分难以找到栖息之地的苦楚。 - 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被囚禁在遥远的地方,仿佛失去了自由的身姿。 - 这两句诗意味着世界虽然广阔,但时间却像流水般匆匆逝去。 - 这四句诗描述了诗人梦中没有梦想,忧虑太多反而不再忧虑的心态。 - 这几句诗描绘了孩子们天真无邪
除夜 四十强而仕,礼文可遵守。 筮仕已十年,明朝三十九。 自知得禄早,左宦诚宜有。 年虽过潘岳,未为全白首。 贫犹胜墨子,黔突聊供口。 若比张辟彊,吾甘为老丑。 若比太公望,吾方为少秀。 任从新岁来,且献高堂寿。 更解金貂冠,多贳商山酒。 注释: 1. 注释一:四十强(年龄)而仕,礼文可遵守——年轻时就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遵循礼法和规则行事。 2. 注释二:筮仕已十年——已经担任官职十年了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绝句。诗中抒发了作者对除夕之夜的深情厚意,表现了他过春节时的愉快心情。全诗语言质朴、通俗,但意境优美、含蓄。 “穷冬欲去尚徘徊”,“穷”,极尽;“冬”,指岁末。“欲去”,想要辞别;“尚徘徊”,仍犹豫不决。“除夜”即将过去,“除夜”即将到来,作者却依依不舍,迟迟不决,所以用“徘徊”来形容。“独坐频斟守岁杯”,独自坐着,频频地斟满酒杯,以表示守候除夕之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除夜宿石头驿》。 除夜:除夕之夜。古代把旧岁结束和新年起始的一夜称为“除夜”,或称“大年夜”。古人认为,除夕之夜,天地之间、人间万物都沐浴在一轮红日之下,所以又称“赤兔日”、“丹鸟”等。除夕之日,家家户户要祭祖、拜年、团圆。 诗的前两句:“年来三百六十日,忽忽过尽唯今宵。”意思是:今年已经过去了三百零六天,转眼间又到除夕之夜了。“忽忽”二字写出作者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除夜 除夕的酒杯还沾满杯中酒,头上的簪子已被雪覆盖。床头的日历上已经过了一年,却仍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故乡的山景巧入忙碌的梦中,新年尤其牵动客居的心绪。乌鹊疲倦时盘旋三周才离开,鹪鹩在枝头安静地停留,深藏不露。劳累与安逸是寻常的事,从政的人怎能承担得起呢? 注释: 1. 婪尾杯残:指除夕的酒杯里还残留着酒。 2. 床头历日:床头的日历已过一年。 3. 故山:故乡的山。 4. 劳生佚老:劳累的生活
《除夜》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除夕之夜,人们聚在一起欢度佳节,热闹非凡的景象。其中“太清不如浑”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洞明的智慧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淡然与超然。 译文: 市上几十上百人,手持火把追逐嬉戏。争先恐后唱着卖呆歌,祈愿新的一年更明亮。我呆滞得像一座房屋,几月来已坍塌在墙根。群小雏劝我卖呆,急忙卖掉别耽误。巧计反成拙计,清明时节不如浑沌
除夜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注释: 1. 寒灯耿耿:点明时间是除夕之夜,寒灯指蜡烛。 2. 漏迟迟: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的水慢慢滴尽。 3. 送故迎新:指在除夕之夜要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4. 并随残历日:与旧日历一同消失或消逝。 5. 春风宁识旧容仪:春天的风吹过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春意匆匆又欲还”: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虽然时间过得很快,但春天的景色依然美丽迷人。 2. “一年都似片时闲”:这里用比喻表达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就像一天的时间一样转瞬即逝。 3. “青云有路终须到,白日无情不暂闲”:这句话表达了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即使道路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终究会达到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因为时间不会停留,一旦浪费就会错过机会。
【注释】 但得文章与道深:但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年年:指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 上:升迁。 两鬓:双鬓。这里指头发,借代人的头发。 匣内:古时候用来盛放兵器的盒子。 樽前:酒桌上。 辞高调古弹将晓:弹奏的曲词高雅、音调古雅。弹:弹琴。 倩(qǐng)春风听此音:让春风把琴声吹来听听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文人不得意的诗。首联点出诗人的抱负不凡;颔联写他虽想建功立业却屡遭挫折,壮志难酬
诗句 - 一灯高照草堂中:在除夕之夜,一盏明亮的灯笼照亮了草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 大笑高歌送岁穷:人们欢笑着,高声歌唱,欢度新年,辞旧迎新。 - 柳色花光将属我:春天的柳树和花朵即将属于我。 - 雪寒霜凛任相攻:即使雪花严寒、霜冻刺骨,我也无所畏惧。 - 铜壶漏促三更尽:夜深人静,铜壶滴漏的声音提醒人们已经到了午夜时分。 - 白玉樽深一釂空:酒杯已经斟满,但酒意却已消散。 -
诗句注释: 1. 七十已强半:七十岁已经过了一半。 2. 所馀能几何:剩下的还能有多少呢? 3. 悬知暮景促:可以预料晚年的时间很快会过去。 4. 更觉后生多:更加感觉到年轻人众多。 5. 遁世名为累:逃避现实生活被视为负担。 6. 留年睡作魔:浪费光阴如睡觉一般让人迷醉。 7. 西归端著便:如果回到故乡,也显得无足轻重。 8. 老子不婆娑:我也不会像老辈那样徘徊不决。 译文: 岁月如梭
除夜 畴昔追欢事,如今病不能。 等闲生白发,耐久是青灯。 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 题诗饯残岁,钟鼓报晨兴。 译文: 曾经追逐欢乐的时光,现在生病无法享受。 不知不觉中头发变白了,但是坚持读书直到天明。 虽然身处四海之内,但春天的景色依然美丽。 江南的墨水没有结冰,依然可以书写诗句。 在除夕之夜写下诗篇,用钟声和鼓声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注释: - 畴昔追欢事:从前追求快乐的事情。
诗句解释: 1. 野水枫林屋数椽 - 描述一个在郊外的小屋,周围是枫树和流水。 2. 寒炉无火坐无毡 - 形容屋内没有取暖用的火炉,也没有垫子。 3. 残灯耿耿愁孤影 - 夜晚点着的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映出一个人孤独的身影。 4. 小雪霏霏送旧年 - 下雪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5. 椒酒辟瘟倾潋滟 - 用椒酒驱除瘟疫,酒水波光粼粼。 6. 蓝袍俘鬼舞跰跹 -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干选择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这是基础考点,也是命题者最常设置的题目之一。做这种类型的题,考生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结合选项进行比对。比如“守岁全家夜不眠,杯盘狼藉向灯前”是全诗的第一、二句
除夜 暮景流年速,寒灯照夜长。 艰危仍薄宦,时序更他乡。 雪暗吴宫下,春归越峤傍。 明朝对佳节,无处觅椒觞。 注释: - 暮景流年速:暮景,指黄昏时分的景象;流年,指流逝的时光。形容时光飞逝,一天天过去。 - 寒灯照夜长:寒灯,指寒冷的灯光;照,照亮;夜长,指夜晚漫长。形容夜晚寒冷,灯火通明的场景。 - 艰危仍薄宦:艰危,指困难和危险;薄宦,指微薄的官职。形容在官场上遇到重重困难和危险。 -
【注释】:除夜,除夕。春牛,传说中的“岁神”,每年春天耕田时由人们牵到田间祭祀,以驱除疫鬼。开正,正月初一。虏骑,指敌人骑兵。有谋思却敌,有智谋思考如何战胜敌人。休问命如何,不要管命运如何。 【赏析】:这首诗写除夕的战事和将士们的心情。诗中用“春牛”、“虏骑”来比喻战事和敌军,用“谋思”、“休问”来描写将士们的心态,生动活泼,充满生气。诗中虽然只是写了除夕之夜,但实际上是写除夕战斗
【注释】 除夜:指除夕之夜的家宴。 煮酴酥:即酴酥汤,一种用酴(tú)花熬成的汤。酴即荼。 自谓妄男子:自称是狂妄的人。妄男子,意谓狂妄自大的男人。 贱丈夫:轻视自己。 梅花笑:以梅花喻人,谓人如梅般傲骨。 相领:相互交往。 【赏析】 诗人于除夕之夜,与家人围炉而坐,饮酒作乐。他年事已高,却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狂态,不减当年。他自我解嘲地说:“我平生自以为是个狂放的人,但还没死
诗句释义: 1. 除夜 - 除夕夜,新年来临之前的一个重要日子。 2. 扫除茅舍涤尘嚣 - 清除家中的灰尘和杂乱,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来迎接新年。 3. 一炷清香拜九霄 - 在除夕之夜,点燃一炷香,向天空(九霄)敬献,象征着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4. 万物迎春送残腊 - 表示所有事物都开始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旧岁将尽,新岁即将到来。 5. 一年结局在今宵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分析作答。 首联:老去不自觉,岁除空一惊。诗人以“惊”字起句,写自己老去之快而不觉。“岁除”即年终岁末。“惊”,惊诧,惊讶。 颔联:深知无得丧,久已罢经营。诗人在感叹年华易逝的感慨中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泊。 颈联:黄卷讥前失,清樽借后生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年更六十七,旬满三百六。 - 年更六七十:意味着年龄已过六十。旬满三百六: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12个月,所以360天是一年的时间。这里诗人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岁月如梭。 俯仰定何为,万事如转毂。 - 俯仰:形容时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何为:做什么事。转毂:车轮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诗人感慨时光荏苒,一切如梦如幻,人生短暂而匆忙。 禅心澹不起,非人自歌哭。 - 禅心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 红烛:点着的灯烛,这里指除夕之夜的灯火。 除花:旧俗除夕夜用桃符、艾虎等驱邪饰物,称为“除花”。 酒满卮(zī):酒杯盛满了。 绕廊:回廊。 风细动帘帷:风细细吹动着帘帷。 已从半夜分春漏:已从半夜分开了报时的铜壶滴漏声。 即:便。 平明:天亮时。 元正:正月初一。 转官:调换官职。 因大庆:因举行盛大的庆功宴而调动。 丹墀:朱红色台阶。 吟思何日承宣召
诗句释义与分析 首句:“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 “休叹”表示不要叹息,暗示着时间流逝的不可挽留。 - “流光”通常用来描述时光如流水般逝去。 - “看看春欲回”表达了春天即将归来的迹象。 次句:“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 - “椒盘”指的是用花椒制成的盘子,用于庆祝节日。 - “红烛”象征着喜庆和温暖,常在节庆之夜使用。 - “柏酒”可能指用柏树枝浸泡的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守岁饮须频,光阴又再春。 漏移中夜刻,身是去年人。 天色收残腊,人心息旧尘。 东风新我意,相得向鸡晨。 注释: 守岁:在除夕之夜守岁,寓意长寿。 频:频繁。 光阴:时光,岁月。 春:春天,生机勃勃的季节。 漏移:古代计时工具——漏壶(一种铜制的容器)中的水滴移动,用以计时。中夜刻:指深夜时分。 身是去年人:意为身体仿佛回到了去年。 天色收残腊,人心息旧尘。 收残腊:结束残年的最后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题要求赏析“除夜”一诗。“除夜”,指除夕之夜。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之夜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表达了诗人辞旧迎新之际的所思所想
注释:一年之中只有今夜才是,心事如尘土般漂泊不定。风雪封锁了门户,谁还思念旧日的人?我独自对着灯火,等待着未归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在除夜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写自己与家人的分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除夜 一灯明暗夜如何,梦寐衡门在涧阿。 物外烟霞玉华远,花时车马洛阳多。 折腰真有陶潜兴,扣角空传宁戚歌。 三十七年今日过,可怜出处两蹉跎。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一灯明暗夜如何: - 注释:在这昏暗的灯光下,夜晚显得怎样?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和迷茫。通过“一灯”,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昏暗与寂静,强调了这种环境如何影响了他对夜晚的感受。同时
除夜(除夕) 落拓功名挽不前,围炉兀坐夜萧然。 腊残画角东风里,春到梅花小雪边。 守得岁来慵揽镜,送将穷去自装船。 平明点检人间事,只有诗魔似去年。 注释: 除夜:农历正月初一之夜,俗称“除夕”。 落拓:不得志。 挽:拉。 兀坐:端坐不动。 腊残:指腊月已尽,即旧历十二月。 画角:古代军号,因用铜涂色而名。此指报时的更鼓声,又名“金鸡报晓”、“晨钟”。 东风:春风。 春到:春天到来。 梅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内容,理解诗意。然后,在充分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注释等,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恰当的文采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日月不肯留,岁历倏云毕。僧坊见节物,新正在明日。夜半拊枕叹,半百又加七。形骸念念改,膂力能不失。经言男数八,此去才有一。健者未可期,况乃常衰疾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除夜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殊方节物老堪惊,病怯诸邻爆竹声。 - "殊方"指异地,这里指作者所居之地。"节物"指节日时的物品,这里指春节时的习俗和物品。"老堪惊"意为这些异乡的节日习俗令人感到惊讶。"病怯"形容自己因病而身体虚弱,不敢出门参加庆祝活动。"诸邻"指的是周围邻居或亲朋好友。"爆竹声"指新年期间燃放的爆竹声音。 2.
【注释】 除夜:旧历新年之夜。 风萦萦:微风拂拂。 雨霏霏:小雨纷纷。 寒轻新柳润,春到落梅稀:春天来临了,梅花凋谢的不多了。 筠篮入市买红烛,烟火松林人醉归:用竹制的篮子去市场上买红蜡烛,烟雾弥漫中,人们醉醺醺地从松林中归来。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辞别京城回乡的除夕之夜。诗人把“除夜”比作“小年”,把“新柳”比喻为“新人”,以象征性的手法写出了作者辞官归隐后心情的愉悦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注释】 (1)除夜:指除夕。 (2)客舍:旅店或旅客的住所。 (3)更寂寥:更加寂静、冷清。 (4)声传爆竹隔林遥:爆竹声远远传来,但听不到炮声。 (5)流年:指岁月、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除夕之夜的思乡之情和对逝去时间的感慨的诗。 “客舍无人更寂寥”,开头两句是说除夕之夜,客舍里没有客人,显得更加寂寞冷清。“人”字用得好,既点明“客舍”,又写出“无人”时那种冷清的气氛
【注释】 ①忽忽:形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②徒兴:白白地兴起。白首:白了头发,喻年老。 ③山留待伴雪:指山中留人作伴赏雪。 ④春禁:春天里禁忌的风俗。 ⑤把卷:持卷读书。 ⑥分饧(táng 糖):分吃糖果。饧是古代的一种食品。胶牙:用饴糖擦牙。 ⑦自缘:因为。 ⑧送穷车:指驱遣穷困之车的习俗。 【赏析】 《除夜》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除夕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诗人除夕之夜的所思所想。前四句为第一段
除夜 三十七年过,劳生强半休。 此心空耿耿,吾道每悠悠。 感物百忧集,思亲双泪流。 春风添一岁,又是五更头。 【注释】: 1. 三十七年过:指从三十岁开始已经过了三十年。 2. 劳生强半休:指劳累的一生快要结束。 3. 此心空耿耿:指心中空虚怅惘。 4. 吾道每悠悠:指我的人生道路常常是迷茫而无所归依。 5. 感物百忧集:指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引发无数忧愁。 6. 思亲双泪流
【注释】除夜:除夕。老境渐相干,饶侬鬓未斑。年岁已到,白发尚未满头。岁华今夜换,天道此时还。岁月如流水般逝去,新年到来时自然更替。累重家常俭,身轻心自闲。生活虽繁重,但内心却轻松自在。莫愁生计薄,笔底有青山。不要担心生计困难,笔下自有高山流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思考。首联“老境渐相干,饶侬鬓未斑”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1句:檐溜声中送旧年,团圞笑语不成眠。 - 檐溜声:指屋檐下滴水的声音。 - 送旧年:告别旧的一年。 - 团圞笑语:形容人们欢聚一堂,谈笑风生。 - 不成眠:无法入睡。 第2句:忽惊雷吼三更后,始悟春回半月前。 - 忽惊雷吼:突然听到雷声大作,好像有雷霆在怒吼。 - 三更后:晚上三更,即子时之后。 - 春回半月前:暗示春天已经提前到来。 第3句:桃板欲题诗未稳
【注释】 ①夷山:指四川的名胜峨眉山。涯:边际。 ②愁中抱病还增剧:在忧愁之中生病,更使病情恶化。 ③流年:岁月。柏叶:柏树之叶。古人常用柏枝来卜筮。 ④秾华:指春天的花朵。盛时:美好时期。 【赏析】 《除夜》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写除夕之夜,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全诗情感真挚,风格沉郁,意境高远。 首联“远宦携家任路歧,夷山犹未是天涯”两句
除夜 五十三回送岁除,世情初熟鬓应疏。 事能容忍终无悔,心绝安排便自如。 立券每赊扶病药,作缄因借养生书。 亲羹坐雪肥鲜少,索画人来喜馈鱼。 注释: 1. 五十三回:表示时间之久,五十三次的送别。 2. 世情初熟:世间的情感逐渐变得成熟、复杂。 3. 鬓应疏:形容年纪增长,鬓发稀疏。 4. 事能容忍终无悔:面对事情能够忍耐下来,最终不会有悔恨。 5. 心绝安排便自如:心情放空,一切随遇而安
短瓶卧壁不尽饱,宿火向人还自青。 注释1:短瓶指的是小酒瓶,古代文人雅士常用以装酒。 译文1:小酒瓶放在墙上,喝不到几口就空了,点燃的火苗映照得人也发亮。 注释2:宿火向人还自青,宿火是指夜晚燃起的灯火,向人指灯光照在人身上。 译文2:夜幕降临,我点亮了一盏灯,火光闪烁着,映照在人身上也显得更加明亮。 明日梅花应作意,春风一夜打柴扃。 注释3:梅花应作意,应意,意为符合心意。 译文3
《除夜 / 岁末感怀》释义: 边塞的家中,何处为家?天涯之远,又到了除夜。 乡愁三年来愈发剧烈,今夜客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看剑时心志更加坚定,但谋粮计策却感到困难重重。 明天三十一岁了,独自坐在这里感叹自己年华已逝。 译文: 边疆的家里,何处是归途?天边的岁月又在除夕之夜流逝。 乡愁已经三年,现在更加强烈;今夜客人的心情比往常更沉重。 看着手中的利剑,心中的决心更加坚定;但想到如何谋生的生计
【注释】 除夜:新年的第一天,即除夕。 柏酒堪成醉,其如感慨何:柏酒虽美,但能醉人的东西太多,令人感慨万千,不能一醉解愁。 风前人一别,客里岁三过: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常在风雪交加中分别,离别之苦,漂泊异乡之辛酸,使诗人不胜感慨。 鸿雁关河远,烽烟道路多:关山迢递,烽烟四起,旅途艰险。 坐深聊假寐,清梦绕烟萝:坐在深山里,聊以假寐,希望做个好梦,梦中有如烟雾般的萝树环绕着。 【赏析】
【注释】 除夜:除夕。游子:离家在外的人。况复:何况。海曲:海边的地方。春风浩荡:形容春风浩大,吹拂得很远。楚山:指湖北一带的山区,这里泛指家乡。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除夕之夜怀念家乡、感慨自己飘泊在外的诗作。 首联“大地白雪似白沙,游子况复未归家。”以雪喻白沙,写冬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他乡,看到故乡的雪景和亲人的音信,内心十分痛苦。 颔联“寒云黯淡暗海曲,春风浩荡来天涯
【赏析】 《除夜》是一首七绝,作者通过除夕夜的所见所闻,抒写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首句“空堂蜡炬辉”,点明时间是在除夕之夜。诗人用“空”字来描写“烛光”映照的室内景象,显得静谧而肃穆。“空”字也暗合了“除夜”这一特定时刻。接着,以“独坐睡何迟”来表达诗人在除夕之夜独自闲坐、辗转难眠的情景。这一句中,诗人没有直接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而是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独坐”与“睡何迟”形成对照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柏酒、桃符,指古代用以驱邪的祭品。一卷离骚,屈原《离骚》是楚辞名篇。竹炉:《诗经·小雅·斯干》有云:“其桐其椅,其实离离。”这里以竹代木制炉。短褐(hè):粗布短衣,贫苦人的衣服。敝冠(bì guān):破旧的帽子。青鸟:神话中的信使。《山海经·西山经》:“青鸟赤膺,可以代秦。”东逝:向东流去。沧江:指长江。沧,青色。沧江惯愁思:因久病在床而常感愁闷。不将:不拿。
【注释】 除夜:除夕。 又到边庭岁尽时,孤灯空照两茎眉。 ——诗人又来到边庭,已是年关将至,然而他只能独自点着一盏孤灯,照着自己那稀疏的两缕白发。 三年尚未喂豺虎,一息还将报我师。 ——三年来,自己虽然未曾杀过豺虎,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会像报答恩师一样报答朝廷和人民。 绕座诸山皆老宿,才言大法已支离。 ——周围的山峦都像老人一般苍老,而自己所学的大法也因为战乱而支离破碎。 归堂稳卧不须守
【注释】 除夜:指除夕之夜。暗里年光:暗中流逝的年华。此黑头:这已经是头发斑白的时候了。落花无计水东流:落花无法阻止水流,任其向东流淌。多事:分年、分岁,即划分年岁的神祇,在古代神话中是掌管人间生死和年岁的天神,人们把分年、分岁的神称作“年神”。今宵:今年今夜。添得:又增加了。一倍愁:加倍的愁绪。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作者除夕之夜感怀的诗作。诗的前两句写除夕之夜,暗里流逝的年华,已是头发斑白
注释: 1. 拥寒枯坐夜无聊,杯茗垆薰次第消。 - "拥寒":抱着寒冷的被子,形容身体感到寒冷。 - "枯": 枯坐在冷床上。 - "杯茗":茶。 - "垆":古代酒店或酒馆。 - "薰":烧香。 - "次第":依次,逐个。 - "消":消失。 2. 独有恋人灯黯黯,可堪卒岁雨萧萧。 - "恋人":爱人,情人。 - "黯黯":昏暗不明。 - "卒岁":终年,一整年。 - "萧萧":形容雨声
【注释】 又逢除夜,客居西川。银烛金炉前白发人。却忆去年京邸夜,朝衣新试候朝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写在除夕之夜,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又逢除夜客西川,银烛金炉白发前”,点明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除夜”指除夕之夜,“西川”是四川的别称。“银烛金炉”指华美的装饰物。“白发前”是指自己。这里以“银烛金炉”映衬着“白发”,表现了除夕之夜的喜庆气氛
除夜 灵曜升旸谷,颓景泊桑榆。黄昏相推迁,不觉岁月徂。今夕是除夕,萍踪寄幽都。追想芳春时,屈指犹须臾。故园万里遥,乡书一字无。纵有屠苏酒,安得成欢娱。寒衾拥榻眠,残灯寂与俱。徬徨起视夜,守岁在玉除。 注释: 1. 灵曜升旸谷:月亮升起在旸谷,指的是夜晚降临。 2. 颓景泊桑榆:夕阳映照在桑榆树旁,意味着傍晚时分。 3. 昏旦相推迁:日出和日落相互推移。 4. 不觉岁月徂:不知不觉中
除夜 风雪送残腊,春生除夜深。 往来宁少间,消长自相寻。 无术遣贫病,有怀观古今。 灯前儿女乐,应未识予心。 注释: 1. 风雪送残腊:风和雪共同送走了一年的旧日。 2. 春生除夜深:春天到来,除夕之夜也显得格外的深沉。 3. 往来宁少间:来往之间,时间似乎过得很快。 4. 消长自相寻:事物的消长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5. 无术遣贫病:没有方法可以驱散贫穷和疾病。 6. 有怀观古今
【注释】 1.除夜:古代把岁末的祭神与迎新合称“除夜”。 2.一灯:指孤零零的一盏灯。 3.相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此处指对床共枕。 4.寒更:寒冷的夜晚中的更鼓声,即午夜的报更之声。 5.惘然:失意惆怅的样子。 6.故园:故乡。 7.归未得:回家还没有成功。 8.客窗:旅居他乡的窗户。 9.新春:新年,新一年的第一天。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夜不寐而作,抒发了游子思归不得的哀伤之情
注释: 除夜,指旧历除夕。客身两度逢除夕,白发添来知几茎。 客居他乡,又逢新春除夕之夜,岁月不饶人啊! 想得故园诸弟侄,拥炉膝下话寒更。 思念着故乡的弟侄们,围炉取暖,谈笑风生。 赏析: 《除夜》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除夜”为题,抒发自己对家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文天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注释:一年又即将过去,我该回到哪里?只有灯来陪伴我度过这个时刻。明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为什么却要整夜不能入睡呢? 赏析:这是一首除夕感怀诗。全诗从“岁去”二字着笔,抒发诗人对年复一年地过去,而自己依然如故的深沉感慨。“岁去归何处”一句,道出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之情。“灯来伴此身”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人深深的爱意。最后两句
【注释】: 除夜:农历年末的一天,旧俗以这一天为岁除之日。 世俗:世俗的风气。 罗杯盘:摆满酒杯和盘子。 谓言:认为……说。 谓言岁作劳,及兹聊与欢:认为是辛苦一年,借此与亲人共度欢乐时光。 其风亦复然:那里的风气也还是如此。 俗乐竞吹弹:民间的音乐竞相演奏。 土缶陈腥膻:用陶罐盛着腥味的食物。土缶,即陶罐。 咿嚘:形容人发出的声音,咿嚘,是模仿婴儿啼哭的声音。 百忧煎:各种忧虑纠缠心头。 至亲
注释: 除夜:新年的前夕。程课:科举考试的科目。感慨:对世事的感触和思考,多指因时事而引起的悲凉之感。旧巢窠:比喻人或事物的老窝、老底。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一年的期待与忧虑,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诗人在新年的前夕感叹新的一年又将来临,但自己却无法摆脱过去的束缚,无法走出旧的圈子。这种情绪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迷茫
除夜 妻子团圆身稍康,故乡风景庆祝和。 老年胸怀无他感,只恨读书功不多。 注释: ①团栾:团圆。 ②少瘥(qiá):稍微病愈。 ③故居:旧日的家宅。庆时和:庆祝新春时节的安宁和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首句“妻子团圆身稍康”,描绘了家中亲人团聚,诗人身体状况略有好转的情景,体现了节日氛围下的家庭温馨与和谐。 次句“故居风景庆时和”
【注释】 正愧道迷前圣统,何期朋误远方来。 小陂风雪当深夜,细劝虚堂守岁杯。 【赏析】 《除夜》,是除夕之夜的诗。这首诗写诗人除夕之夜与友共度的欢乐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来的高兴之情。 “正愧道迷前圣统”,意思是说:我惭愧地认为自己对于古代圣贤之道理解得还不够深入。“何期朋误远方来”的意思是:没想到你却误入远方而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欢迎和感激之情。“小陂风雪当深夜,细劝虚堂守岁杯
《除夜》 讨债追呼至佛庐,不饶余事更何求。 曾追风雨重阳句,少桃花人面书。 佳节常因消渴误,闲人难得长公如。 诗中事事皆除尽,独留除夜未删余。 注释与赏析 诗句注释 - “讨债追呼到佛庐”:形容债务纠纷的紧迫和严重,甚至到了需要向佛寺寻求帮助的地步。 - “不饶余事”:表示事情复杂,难以处理,强调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辛酸。 - “曾追风雨重阳句”:回忆过去的重阳节
【注释】万里:指远离家乡。从教:任凭。滞:停留。廿年:二十年,指多年在外。宁须:不必。浊酒:粗劣的酒。残夜:即“长夜”,指除夕之夜。寒花:冬末春初的花。比邻:靠近。归去:回到家。梦魂:梦中的影子或形象。路远:道路遥远。老来:年纪大的时候。儿女:子女。情真:感情真挚。他乡度岁人:在异乡过春节的人。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自己身在异乡,无法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逝者真如水,堂堂抚岁华。 牛衣仍对泣,马齿且频加。 译文:逝去的生命如同流水般消逝,我们仍然在岁月中努力前行。面对亲人的离去,我们仍然在悲伤之中相互安慰,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 注释:逝者:已故之人。真如水:比喻生命如同流水般短暂而易逝。堂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样子。抚:照顾、安抚。岁华:岁月的光辉。牛衣:指丧服,也用来象征悲痛。对泣:相互安慰。马齿:指年老的人。频加:多次增加、加重
【注释】 ①除夜:农历十二月初五,古代称除夕。 ②风帘:指窗帘。风帘不落,意味着没有睡意或懒得起床。 ③颓然:形容酒醉的样子。 ④总教:任凭。 ⑤岁:年岁,岁月。 ⑥心:心情。 ⑦新禄米:新俸禄中的米食,指微薄的俸禄。 ⑧长贫:长期贫困。 ⑨儒衣:指穿着儒生的衣服,即布衣。 ⑩生涯:一生的经历和感受。 ⑪笑原无累:自嘲平生从未有累赘。 ⑫讵:岂。系:拴住。 ⑬中年悟道机
《除夜》 浮生千劫匆匆尽,祇乱残宵爆竹声。 杯底笑啼终未解,灯前世界百无成。 蛾眉渐惜供谣诼,龙剑谁云有合并。 扫地焚香吾意了,江南赢得晚钟晴。 注释: 浮生千劫匆匆尽,只乱残宵爆竹声。(人生如梦,转眼即逝) 杯底笑啼终未解,灯前世界百无成。(世事无常,难以预测和掌控) 蛾眉渐惜供谣诼,龙剑谁云有合并?(美丽的脸庞逐渐被谣言所伤害,宝剑又有什么用呢?) 扫地焚香吾意了,江南赢得晚钟晴
《除夜》 亘古存残夜,孤呻有小楼。 灯扶浆担去,埃杂海光流。 逃世吾宁及,攀天梦亦休。 夷歌暖杯酒,摇入万方愁。 注释: 1. 亘古存残夜:意思是说,即使在这个夜晚,也是亘古以来的,它依然存在着。残夜指的是除夕夜,也就是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2. 孤呻有小楼: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孤单的时候,只能发出呻吟之声,并住在一座小楼上。这里的“小楼”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他所居住的地方。 3. 灯扶浆担去
《除夜》 嘉夜贞元会,流年新旧分。 地炉添火坐,爆竹达晨闻。 银烛玉虫缀,唐花蜀锦芬。 诗篇又成帙,题此殿前文。 注释: 1. 嘉夜贞元会:嘉夜指的是美好的夜晚,贞元会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会议或庆典。 2. 流年新旧分:流年指的是岁月变迁,新旧分可能是指新一年的到来,与过去不同。 3. 地炉添火坐:地炉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取暖设备,添加燃料后可以坐在上面取暖。 4. 爆竹达晨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