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杯当晓起,呵镜可微寒。
隔箔山樱熟,褰帷桂烛残。
书长为报晚,梦好更寻难。
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晓起
介绍
。
《晓起》是清代作家袁枚所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晓起
晨光初照破昏眠,
万里江山入画间。
鸟语花香皆自然,
人间何处不春山?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美好。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夜色,将整个世界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诗人站在窗前,看到广阔无垠的土地被这温暖的晨光所覆盖,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花香弥漫在整个空间,这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和谐。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展现出了它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让人不禁感叹于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在这首诗中,“晓起”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名词,更是一种心境、一种生活态度。“晓起”的早晨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也是心灵重新苏醒的时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
相关推荐
《晓起》 拟杯当晓起,呵镜可微寒。 隔箔山樱熟,褰帷桂烛残。 书长为报晚,梦好更寻难。 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注释: 1. 拟杯当晓起:准备一杯茶来唤醒自己。 2. 呵镜可微寒:用手指轻轻擦去镜子上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一丝凉意。 3. 隔箔山樱熟:隔着竹帘可以看到山上的樱花已经熟透了。 4. 褰帷桂烛残:拉开帐幔,看到蜡烛已经烧得只剩下一半了。 5. 书长为报晚:写封信给远方的人
【注释】 晓禽:早晨的鸟叫声。聒:喧扰。 斑丝:指发髻上插的簪花(以黑、白色为主)。 瓮(wèng)面:瓮口,瓮口朝外的一面。拨(bō)来蛆子白:用筷子夹出蛆子。 花心:花朵中心。蝶须黄:蝴蝶触角上的黄色部分。 游蜂:蜜蜂。衙退:衙署(官府)退朝。 细篆香萦碧线长:袅袅的香烟绕着碧绿的竹条缭绕。篆香:指香烟缭绕如篆书。 次公狂:指酒量极好。次公:即王次公,唐代人。狂:酒后狂放。 【赏析】
【注释】晓起:早晨起床。弄:模仿。喔咿:鸡鸣声。斜汉:指北斗星。整衣:整理衣服。幽扉:深宅的门户。山城漏初断:指夜晚的钟声刚刚停歇。水风生:微风轻起。冉冉:慢慢,渐渐。田露散:指田间的水气开始蒸散。此时游葛天:此时正在游历葛天氏之野。淡然空百羡(xuàn):对天地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叹,意谓心无杂念地观赏这美丽的景致。海色上寒梢:海上的天色映照在树梢上。渐识梅花面:渐渐地辨认出梅花的花瓣。
晓起 黠鼠缘铃索,饥鸦啄井栏。 不眠秋漏近,多病晓屏寒。 咄咄渠何怪,休休我自阑。 牙门朝日上,箫鼓报平安。 注释: 黠鼠:狡猾的老鼠。 缘:沿着、顺着。 叮(qū)叮:形容声音细小连续不断。 嘲:嘲笑。 “咄咄渠何怪”一句中,“咄咄”是责备的意思,“渠”是代词,指鼠;“何怪”,为何奇怪。 休休:悠闲自得的样子。 阑:栏杆。 牙门:军营大门。 箫(xiāo):一种乐器。 报平安:传令说平安
晓起:早晨醒来 窗明惊起倒裳衣:窗外的月光明亮,惊动了我,我起床时不小心把衣服都弄倒了 铃索频摇定怪迟:我的铃声不停地响着,奇怪为什么还这么晚才起床呢? 即入簿书丛里去:就进入书房处理公务去了 少留欹枕听黄鹂:稍微停留了一会儿在枕头旁倾听鸟儿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清晨起床后的情景的诗。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将晨起时的惊喜、忙碌以及悠闲的片刻描绘得淋漓尽致。 首句“窗明惊起倒裳衣”
【注释】: 1. 晓起:天刚亮的时候起床。 2. 帘额:窗帘的上部。绣波荡漾:形容窗帘上绣着波纹,像水在流动。 3. 烛盘:灯台。红泪阑干:灯油滴落下来,好像泪水流淌的样子。阑干,栏杆,指灯台。 4. 梦里五更风急:梦中听到五更鼓声响,感到风声紧急。 5. 愁边:忧愁的边缘处。 6. 一半春残:春天已经逝去了一半。 【赏析】: 这首词通过写一个女子的清晨醒来,表达了她的忧郁和无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落月光微暝霭收: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象,月亮渐渐落下,天色渐暗,山间的薄雾也慢慢消散。 2. 一轩潇洒旅怀幽:指的是在旅途中的轩窗,显得开阔而宁静,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思绪飞扬。 3. 湘君山外波涛晓:指在湘君山之外,可以看到波涛汹涌的江水在清晨时分。这里的“湘君”可能是指屈原的《楚辞·湘君》中的“湘君”
晓起 晨曦初破,钟声已断,我早早起床。 倚靠在船舷,越过晴川碧波。 半夜凉风骤起,孤帆摇曳在秋色中。 僧人诵诗,听到雁声,主人请求买鱼钱。 时常被人询问,谁家书画船
晓起来 晚霞花房露霭霏,晓绷初脱笋芽肥。 海棠已退来禽舍,滴滴胭脂正满枝。 注释: 晓起来:即“晓起”是古代的早晨起床之意。 晚幂花房露霭霏,晓绷初脱笋芽肥:晚上花瓣上的露水像云雾一样弥漫,早晨起床的时候,竹笋刚刚冒出尖尖的笋芽。 海棠已退来禽舍,滴滴胭脂正满枝:春天的最后,海棠花已经开放,吸引来许多鸟儿栖息在树上,就像沾满了胭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
【注释】: 晓起:早晨起床。庉村:地名,位于今安徽桐城。 莫想思堂:指思念家乡的堂上。庉堂:指家乡。 表勋:表示功勋或功绩。 庉村佳处正相亲:庉村的风光景色与我的故乡正好相合。 花时:春季花开时节。 拚:拼凑、凑合。 聊中酒:勉强借酒浇愁。 虚过清明箸莫人:白白地度过清明节,筷子无人动。 【赏析】: 《晓起》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写于诗人晚年退居后所作。诗人以清新明快的笔触
【注释】 清霜:指清晨的霜。群籁息:众多的鸟声都停止了鸣叫。 淡晓一星留:淡淡的曙光中留下一颗明亮的星星。留:停留,指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野竹寒方翠,溪云夜不收:野外的竹子因为寒冷而显得更加青翠,溪边的白云到晚上也没有散去。收:消散。 月明山路径,霜湿布衣裘:月光明亮照亮了山路,霜气湿透了我的衣服和皮衣。月明、霜湿:形容夜色中的景色及天气状况。 羁旅令人瘁,衰羸亦自羞:旅途劳顿让人疲惫不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分析诗人的思想观点。此诗写诗人早晨起床后的心情。首句“鱼鼓铿铿惊睡昏”,是说鱼鼓声大作,把酣睡的诗人惊醒了;次句“披衣兀坐了无言”则是说,诗人披衣而起,久久坐着没有言语。两句合在一起就表现了诗人在听到鱼鼓声后,从迷糊中惊醒,然后披衣起坐,无话可说,感到茫然若失的复杂心情
【注释】晓起:早晨起床。风叶下宿雨,菰蒲作秋声:晨起,看到昨夜的风雨把芦苇和蒲草吹得簌簌作响。 【赏析】《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出蜀时所作。《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峡后乘船顺流而下进入巫山以西瞿塘峡的情景。首句写景大气磅礴,气势雄伟,意境开阔;二句写景细腻传神,情景交融;三、四句写景富有动感,境界高远;五句写景想象丰富奇特
霜冻刺骨,让人感觉冷彻骨髓,寒气逼人。诗人清晨起来,觉得寒冷难耐,不禁颤抖。 袖中十指,形容诗人的手很细长。头巾在寒冷的天气下,被冰霜所冻,结满了霜花。 金篦落地,却拾不得。这可能是因为金篦过于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割伤皮肤。 穿窗晓日痕,是指早晨的阳光穿过窗户,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这可能是因为窗户上的冰霜融化后,阳光照射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光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来,感受到寒冷的天气
晓起 雨水漂湿窗纸,如同被玷污了的玉璧,风压着瓷瓶卧枕在沙地上。 早晨起床没有心情吃饧粥,自己添了新水才救活了梨花。 注释: 晓起:早上起床。 雨漂(pī)窗纸湿成瑕:雨点打在窗纸上,把窗纸打湿成了斑点。 无悰(chóng):没有兴致。悰:情趣、兴致。 饧(xìnɡ):用麦芽糖制成的一种甜食品。 梨(lí):梨树。梨花:指梨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晨起的诗。诗人早起发现屋外春雨绵绵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昨夜花间成酩酊,今日天风始醒:昨晚酒饮过量,沉沉入睡。今天早晨,一阵阵清风把人吹醒了。炉香深炷坐中庭:点上香,坐在庭院里。独看竹梢移午影:独自一人看着竹子的影子被阳光移动。 【赏析】 《晓起》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此诗写的是作者清晨醒来后,看到庭院中燃烧的香炉冒着袅袅炊烟,又看见窗外的竹林影子在阳光照耀下慢慢移动,便想起了昨天晚上喝酒的情景。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以及语言等方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晓起”,然后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答题的侧重点,此题中要求赏析诗句,考生要结合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从炼字、炼意、修辞等方面分析其艺术效果。例如,第二句中的“生”字,是写清晨的寒气袭人;第三句中的“相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树影浓密,如同泼墨一般;第四句中的“带星”是说星星在头上闪烁
诗句释义 1 晓起百无营:早晨起床后没有任何杂念或担忧。 2. 山空一涧清:形容山谷空旷,清澈见底。 3. 林霜知爽甚:树林中的霜让空气感觉特别清新。 4. 檐日觉寒轻:房檐下的影子随着太阳移动而显得越来越短,感觉到的寒冷也随之减轻。 5. 静整遗编读:安静地阅读着旧书。 6. 闲循古道行:悠闲地走一段古代的小路。 7. 嚣尘不到眼:喧嚣和尘土都离我远去,看不见了。 8. 禽鸟亦忘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晓起:早晨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2. 烟云未收天未明:清晨的天空中烟雾和云朵尚未散去,太阳还未升起。 3. 眼头依依带疏星:眼睛望向远方,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4. 行人道路贪起程:人们急于出发,踏上旅程。 5. 戍楼鼕鼕杀五更:远处的军营里响起了晨钟声,预示着天将破晓。 6. 青山渐出一溪绿:远处的山色逐渐清晰,一条小溪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 7. 溪面横舟山有屋
晓起 萧城一雨夜迷迷,闻道春流已满溪。 漉秃隔墙乌桕树,晓来犹有乱鸦栖。 注释: 1. 萧城一雨夜迷迷:在萧城里,夜晚下了一场大雨,夜色迷蒙。 2. 闻道春流已满溪:听说春天的水流已经涨满了溪流。 3. 漉秃隔墙乌桕树:雨水打湿了隔壁的乌桕树。 4. 晓来犹有乱鸦栖:天亮时,还有乌鸦停留在树上。 赏析: 《晓起》是一首描写萧城一夜大雨过后,清晨醒来看到的景色。首句“晓起”点明了时间与场景
晓起 霜林一望极空寒,晓鼓催人觉梦残。 黄雾带晴江渺渺,劲风翻影露漙漙。 香飘引篆新添火,发密胜簪慢整冠。 藏拙懒便惟少事,兴来闲借远山看。 译文: 清晨醒来,看到霜林一片寂静,天空空旷寒冷,听着晨钟暮鼓声声入耳,仿佛梦境被唤醒。 远处的江面被黄色的雾气笼罩着,显得模糊不清,一阵强风吹过,江面上的雾气翻滚,仿佛是露珠在滚动。 早晨起来后,闻到了一缕缕的香气,原来是炉子里燃起了新的木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最后指出情感态度。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以及手法等。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分别描绘了一幅图画:早晨起床,看到秋天的景色;羁旅中的孤鹤容易知晓秋意;幽静的人带着星星起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及手法等,考核范围较广,涉及临川、王安石等人。考生要熟悉掌握课内重点篇目的内容和作者的相关评价,同时对课内外的诗文都要加以积累,并注意区分不同题材的诗文特点。答题时,先明确题型,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最后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题要求对诗句逐句进行解释,并写出译文,然后附上赏析
【解析】 此诗首联点题,写晓起所见之景;颔联承上启下,以景衬情,写秋日岩谷景色;颈联写游兴大发,畅游南涧,欣赏山中美景;尾联写在山林间漱齿掬水,矫首遥望,心旷神怡。全诗融情于景、寓情于事,情景相生、动静结合,表现诗人的闲适之情。 【答案】 译文: 晨曦洒在窗棂上,明亮的光线映入眼帘。 高爽的秋气充溢着我的胸怀。 山谷里传来阵阵秋风,吹动满林的树叶。 独自整理衣冠结束了早晨的梳洗
这首诗的译文是: 早晨起床,枕上衾被不厚薄。回家后做梦也是难。 月华照彻,白如昼夜;江水气寒,秋意先至。 愁苦的心像天要碎裂,辞穷口干欲言又止。 起床仰望北斗星,何日才能见长安? 注释: - 晓起:清晨起床 - 傍枕衾稠薄:靠近枕头,被子不够厚 - 还家梦亦难:回到家里,做着美好的梦也难以实现 - 月华终夜白:月光照耀,整夜都明亮 - 江气先秋寒:江边的气候比秋天还要寒冷 - 心苦天为碎
【注释】 1. 晓起:清晨起床。 2. 豆苗引蔓上疏篱,桐树吹花落钓矶:指诗人在晨起之后,观赏到豆苗攀附篱笆生长的情景和听到桐树飘落花瓣的声息。 3. 老我田园闲处好,故人书札近来稀:指诗人在田园之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与朋友通信的次数也日渐稀少了。 4. 挂巾萝薜看云起,沐发沧浪待日晞:形容诗人在山野中披着头巾、穿着蓑衣,欣赏着云霞的变化;沐浴在清凉的河水之上,等待阳光的到来。 5.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牖:窗户。寻诗可散愁:找诗歌来消除忧愁。 江城:指长江边的城市(今江苏南京市)。三日雨:连下三天的雨。天地一分秋:天地间仿佛已经分出一半秋天的样子了。 断坼:断裂,坼裂。蘋花:水生植物,这里泛指野花。乱:纵横交错的样子。 空江雁影浮:江面上飞过的雁影在水面上浮动。 西风清兴远:西风吹过,使人感到心情清爽。清兴:清新的兴致。 倚遍夕阳楼:把身子靠着栏杆,看尽了落日的景致。
【赏析】 此诗写春日景色,抒怀人之情。首句写杏花开,次句写夜来雨打帘栊,第三句是说好风光在谁家弦管中。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即寓情于景)。 “晓起”二字点明时令。首句“杏子花开桃萼红”,描写了早春的景象。诗人一觉醒来,看见院子里的杏树和桃花都开满了花,红得耀眼。这里用“杏花”和“桃萼”两个意象相映衬,既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也写出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接着,诗人又写到夜晚的雨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的《晓起》一诗。下面逐句解释并附上赏析: 1. "乌鸦哑哑霜树晴,纸窗泼眼春雪明" - 注释: 乌鸦在清晨发出叫声,天空晴朗,阳光照耀着积雪覆盖的树枝。 - 译文: 清晨时,乌鸦的叫声和晴朗的天空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2. "野人卧病睡方起,官街踏踏闻马行" - 注释: 一位病人刚躺下不久,就听到马蹄声在官街上响起。 - 译文: 一个生病的人刚刚躺下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并雨声乡梦残” - 关键词解释: 并、雨声、乡梦、残(表示梦境已逝) - 译文: 伴随着细雨的声响,我仿佛回到了故乡,但梦中的情景却逐渐消散。 2. “越罗翡翠耐春寒” - 关键词解释: 越罗、翡翠、耐、春寒(表示坚韧不拔,不受寒冷侵扰) - 译文: 穿着越地的罗衣,佩戴着翡翠饰品,它们在春寒中显得如此坚韧。 3. “遥知叔夜频搔垢” - 关键词解释: 叔夜
诗句解读及赏析 1. “休官彭泽真忘世”: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彭泽,今属江西省,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骚客在此隐退,如陶渊明。诗人选择在这里退休,可能是为了追求一种更为朴素、宁静的生活方式。 2. “捧檄庐江喜为亲”: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回归故乡的期待和喜悦,庐江,即今天的安徽省庐江县。诗人可能因某种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此时能够回到故乡,对他来说是一种慰藉和解脱。 3.
【注】晓起:早晨起床。 凭高事事幽:凭高眺望,一切事情都显得幽雅。 凉风满衣袖:凉爽的风从袖中飘进。 旭日上帘钩:朝阳初升,光线射进窗帘。 云暗东山寺:云雾笼罩着东山寺。 秋深北阁楼:秋天,北楼阁也显得幽寂了。 应是凤鸾洲:自己唱着歌,跳着舞
【注释】 晓起:天刚亮就起床。钧天:指天子所居,也指帝王居住的地方。曙鸦:即乌鸦,因黎明叫时叫声似“曙”,故名。烽: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泛指烽火或边警。闲散:闲适散漫。养慵:休养生息。 【赏析】 诗题一作《晓起》。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诗人清晨起床后的情景。首句写晨睡正浓;次句写天明时分,乌鸦啼鸣声渐渐消逝;第三句写朝廷太平无事,边疆没有战火;第四句写诗人自甘淡泊闲散,乐于安养身心。全诗以景托情
【注释】晓:早晨。将;将要。观:看。翻:转变,变成。雨吟:听雨声。暑寒:指天气的变化。元:原本。(wěi):山石。邱:小土丘。松间细:松林中细流。邱沾:小土丘上积存的雨水。集霰:形成雪珠。三白:雪花。抵:等同。 【赏析】《晓起》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在天宝年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清晨起来观赏雪景和听雨的心境,通过对比,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高远
晓起 残月晨光认未明,薰炉贴被晓烟清。 因贪好梦常思睡,任带馀酣懒解酲。 觉半犹嫌惊帐蝶,起来预拟听林莺。 恐虚客约看花早,欹枕呼童问雨晴。 注释: 1. 残月晨光:夜晚的月色和清晨的阳光。 2. 未明:没有完全亮。 3. 薰炉:用来熏香的小火炉。 4. 馀酣:酒后的余兴。 5. 醒半:醒来了一半。 6. 惊帐蝶:被惊动的蝴蝶。 7. 林莺:树林中的黄雀。 8. 欹枕:侧着枕头。 赏析:
晓起 晓起,意为清晨起床。李商隐在此诗中描绘了清晨的景色与心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晓起风威急 - 晓起:清晨起床。 - 风威急:风势猛烈,给人一种紧张或压抑的感觉。 2. 江城鼓乱挝 - 江城:指江边的城池或水边的城市,通常指风景秀丽的地方。 - 鼓乱挝
《晓起》是明代诗人陈邦彦创作的一首诗: 销愁应仗酒为兵,客梦朝朝带宿酲。 彭蠡蚤寒风色紧,宾鸿吹送两三声。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以下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的内容: “销愁应仗酒为兵,客梦朝朝带宿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消除忧愁,我依赖喝酒作为武器,每天早晨都带着昨晚的醉意醒来
【注释】晓起:清晨起床,指早晨。五老:指五位老人,这里指年迈的亲友。 【赏析】《晓起》是一首写旅途中晨起感怀的诗。首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长夏”即夏天,离家远游。次句写秋末在芦潭维舟,点出“晓起”,说明诗人早起了,这是从时间上着笔,交代了起程的时间。第三句承上启下,由“晓起”想到“愁”。第四句写“晓起”后的感慨,说不知昨夜愁了多少,五老朝来都白了头,暗寓岁月无情,人已迟暮。这首诗用典贴切
【解析】 “晓起”意为早晨起床;“偶然风折木”意为不经意间被风吹折了树枝,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在村中行走时意外发现的景象。“村犬吠成群”意为村落中的狗叫声连成了一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诗人听到的乡村生活景象。“此事真难免”意为这种事情发生是难以避免的,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闻不闻”意为听一听就知道了,用反问句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感受。 【答案】 晓起 偶然风折木,村犬吠成群。
【赏析】 《晓起》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晨起听到鸡鸣声和风吹过窗子声音的图画,反映了作者早起后听到鸡鸣声时的感慨。全诗简洁明快,意境优美。 【注解】 1. 南邻:这里指的是邻居。 2. 臼(jiù):捣米、磨粉等用的石制工具。 3. 远鸡:远处传来的鸡叫声。 4. 方:才。 5. 夜来:昨天晚上。 6. 风极急:风很大,很急。 7. 到窗声:吹到窗户里的声音。 8. 赏析
【注释】 晓起:清晨起身。冬眠不觉晓,开门见白云。冬天蛰伏,不会觉得天已亮了,开门一看,原来是洁白的云朵。 云中何所有?童子两三人。白云里,有什么呢?童子们,有两三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早起时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诗人一觉醒来,发现天已大亮而不知道。打开门一看,原来下雪了。第三句问:“白云里还有什么呢?”第四、五句说:“童子有两三人在白云间玩耍。” “晓起”是诗题,题目中的“晓”字
【注释】 晓起:早晨起床。 柳丝花雾:指春日的景色。柳丝:柳枝。花雾:像雾一样的花朵。共参差:互相映衬,参差不齐。 青山曲:弯曲的山岭,青翠而曲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晨景象。诗人在清晨醒来,看到雨后的春天万物都显得更加清新、生机勃勃。柳树的枝条轻轻摇曳着,花朵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处的青山弯曲起伏,与周围的景色相互呼应。在这样的环境中
晓起 晨星开曙色,风铎响檐端。 白发绨袍敝,青山病骨寒。 畦蔬鸡啄乱,园果鸟衔残。 竹里收遗箨,新裁处士冠。 注释与赏析: 1. 晨星开曙色,风铎响檐端。 注释:早晨的星星开始闪烁着光芒,风吹动风铃的声音在屋檐边响起。 赏析:诗人清晨起床,看到窗外天色渐明,天空中星光闪烁,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同时,风铃声声入耳,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清新和愉悦。 2. 白发绨袍敝,青山病骨寒。 注释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 新寒人独卧:清晨寒冷,独自躺着。新寒,指初生的寒气。 寝扉风自开:睡觉的门户被风吹开了。寝扉,卧室的门。 向无羁旅念:以往没有羁旅之思。 秋思亦佳哉:秋天的思念也美好啊。 曙禽翻暗竹:拂晓时鸟儿惊动着竹林。 白露泻青苔:白露滴落在青苔上。 欲赋幽居意:想要表达隐居的意思。 对景每难裁:面对景色总是难以下笔。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在晨曦微明的时候
【注释】 1.真馆:指官署。晓晴初:早晨晴朗的开始时。 2.官清:官职清正。远尘俗:远离尘世的俗事。 3.怡然:愉快的样子。对简编:手执简编阅读。 4.庶矣:庶几,差不多的意思。忘荣辱:忘记荣辱。 5.遥峰:远处的山峰。拥归云:环绕着归云。 6.高城:高大的城墙。澹微旭:薄暮时分的微阳。 7.冬青花:冬青树的花。 8.江南雨新足:江南地区的雨水刚刚停歇。 【译文】 早晨起来在官署中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 竹色衣全绿,林光露未晞:清晨的竹林,披上绿色衣裳,林中树木的倒影在露水还未蒸发时闪烁其光。 陇猿催梦晓,塞月堕烟微:山中野猿的啼声催促着人入梦,天边明月映照下的月亮渐渐隐没在薄薄的云雾之中。 别恨琴中语,流年客里归:离别的痛苦如同琴音中的哀怨,时光流逝如同游子在异乡的思念。 悠悠花上蝶,偏作合欢飞:飞舞的花上的蝴蝶偏偏在欢聚的场合飞翔。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墟落苍凉曙色催,鸡鸣已断鸟声回。 - 关键词: 墟落、苍凉、曙色、鸡鸣、鸟声、回 - 注释: “墟落”指的是村落或城镇,通常指乡村或者偏僻的地方。“苍凉”形容景物或氛围显得荒凉而寂寞。“曙色”即破晓时分的光线,通常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鸡鸣”是指公鸡打鸣报晓,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鸟声回”则表示鸟儿因天明而停止鸣叫,返回巢中休息。 第二句:千峰宿雨随云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鉴赏能力。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选择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晓起”诗,先写出诗句,再分析译文和注释,最后赏析即可。 首句写晨光初照,野旷天高,江水澄澈如镜,夜气未消,残月悬空;次句写大星翻动如玉斗,落月坠入金盆。诗人以“发”“存”“翻”“堕”等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三、四两句写日出而山不显,月升而水不留,这是自然规律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背诵默写,注意通假字和重点字词的写法。古诗文名句中常含有易读错的字词,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记忆。同时,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才能轻松记忆。本题中“白”“迟”“窥”“茅茨”等字词是易错字,考生要注意书写。 【答案】 村鸡报晓天已明,山月沉沉夜渐晚。残星斜挂窗前屋,积雪覆盖茅草顶。案牍堆积公事多,关河阻隔梦难成。白发苍颜对镜看,岁月匆匆人渐老
晓起 鸡鸣庭树寒,白露满秋草。 候虫悲夜长,愁人起常早。 出门衣裳单,怅望千里道。 归来守衡宇,藜藿犹可饱。 注释: 1. 鸡鸣庭树寒:听到鸡叫声在庭院里响起,感到寒意袭人。 2. 白露满秋草:秋天的早晨,草地上覆盖着白露,湿润而清新。 3. 候虫悲夜长:夜晚漫长,等待的候鸟因寒冷而发出哀鸣。 4. 愁人起常早:因忧愁而早早起床的人。 5. 出门衣裳单:出门时,由于天气变冷,只穿了一件薄衣。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晓起正科头,时闻花外鸠。 - 这是诗人清晨醒来的场景,他刚刚整理好头发,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鸟鸣声。"科头"是一种古代的打扮方式,将头发散在背上。"花外鸠"指的是在花丛中的黄鹂。 2. 出门疏雨歇,倚杖断云流。 - 当诗人走出屋子,外面的天空已经放晴了,雨水也停歇了。他靠着拐杖看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 3. 绿草偏依水,青山半入楼。 - 诗人看到绿色的草地靠近水面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B。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这首诗为七绝,首联“老去翻多惜子孙,朝来且复问鸡豚”意思是:年纪大了反而更担心子孙后代,早晨起来就问起鸡和鱼的事了。颔联“杖藜何处堪频往,诗草经年只半存”意思是:拄着手杖走到哪里都觉得不方便,诗稿经过一年只保存了一半。颈联“白发懒梳书在手
晓起,长安凄风急卷地如惊涛 征人边戍苦烽火雪山高 。 顾予谢远役晨起登东皋 荷锄独舒啸岂惮场圃劳。 抛书课儿童井臼时亲操。 瓶粟不愿馀此生何贪饕。 徵君去千载清风长思陶 。 斗酒足欢娱休问五陵豪。 注释 - 长安凄风急:形容清晨的长安城风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卷地如惊涛:形容风势之大,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的力量和气势。 - 征人边戍苦:指在边疆服役的士兵
【诗句释义】 晓起:早晨起床。 老去:年纪渐长,年华已逝。 翻多惜子孙:反而更加珍视自己的子女和孙子。 闲来几为问鸡豚:无事的时候,经常向邻居询问鸡豚的饲养情况。 杖藜:拄着拐杖。藜,即藜芦,草本植物。 堪频往:值得多次前往。 诗草经年祗半存:诗歌作品多年下来只有一半保存下来。 白发:指头发变白,形容年纪大。 懒梳:懒得梳理。 书在手:手里拿着书。 青苔不扫客临门:门前的青苔没有清理
晓起 楼笳低塞雁,邻火起庭鸦。 城歇征人柝,门喧过客车。 风枝涂白露,霜叶覆黄沙。 底事边隅梦,经时不到家。 注释: 1. 楼笳低塞雁,邻火起庭鸦:楼里的号角声低沉地吹着,仿佛在呼唤远方的游子;庭院里火光闪烁,好像是乌鸦被惊起。 2. 城歇征人柝:城墙上的巡逻人员已经休息,敲着梆子表示安全。 3. 门喧过客车:城门附近,有马车经过的声音,可能是有人从外面回来。 4. 风枝涂白露,霜叶覆黄沙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蓐食:吃早饭。驱马荒山道:骑着马到山间小路去。枫林月落迟:枫树林里的月亮落下得晚。茅屋鸡鸣早:茅屋上鸡叫声叫得早。鄙人奉王命,观风非草草:我是奉命去视察民情,不会轻率行事的。清霜肃炎瘴:寒露肃杀了炎热的暑气。积雨霁秋昊:连日的大雨过后,天晴了。鹰隼气自扬:山中的鹰隼振翅飞翔,生气勃勃。豺狼迹须扫:豺狼的痕迹必须清除。独怜简书迫:我独自可怜自己的公文太多。空羡江山好
【注释】: 晓起:黎明起床。熹微:天色渐亮。柝声:更鼓声。客袂:客人的衣袖。林扉:树林的门。竹外:竹林外面。风翻冷:风声凄清。露欲晞:露水即将干涸。巢乌栖未稳,先上女墙飞:鸟巢尚未建稳,就先飞到城楼上。 【译文】: 天渐渐亮了,我起身准备出门;听那更鼓声也稀疏了,月色也已黯淡不明;月色已暗,我披衣出户;灯光已灭,我已进入山林小路;竹林里传来凄冷的风声,露水将要干涸;树上的鸟儿还未安家落宿
【解析】 (1)晓起:早晨起床。侵风露,被晨风吹拂着露水。 (2)黄埃:黄尘。 (3)如林行队伍,缘涧耀旗旄:好像树林一样的队伍行进在小路上,沿途的山涧里飘扬着旌旗。 (4)细马驰能捷,苍鹰奋欲高:骏马奔驰得又快又好,苍鹰展翅飞翔,想向高空飞去。 (5)从臣稀奏赋,心切圣躬劳:臣子们很少有上奏的,心中急切地想到皇帝身上。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初春的一个清晨,即兴吟咏自己早朝的情景而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风格和思想主旨的综合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晓起”的意思是清晨起床;“曙扉”,即晨曦初开时,门户洞开迎接曙光;“华屋”,指富家或官宦人家的宅院;“没云间”,形容房屋高大,与云相接。这四句写诗人黎明起身,打开窗门,迎着第一缕晨曦来到户外。“豁清望”,开朗地眺望;“曈昽”,日出时天色明亮的样子
注释:清晨起床,独自站在山前,只见半座山峰上都是僧人,那些诗人的骨头峭直如冰。突然看到一群乳燕飞出,触动了蔷薇上的露水,露水一滴一地洒落下来。 赏析:此诗写晨景,以“独立”领起,点明时令为清晨。首联写山中景色,山前有僧,诗人独坐其中,颔联写山中之景,诗人以“数茎诗骨峭如冰”比喻自己高傲不群的气节,颈联写诗人所感见闻,乳燕初飞,触落蔷薇,而滴下露珠,尾联写诗人所做所感,诗人以“忽看”两字点题
诗句解释 1 “惆怅空堂晓,萧条秋气阴”:清晨的庭院中显得空旷而寂静,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萧瑟氛围。 2. “悬窗对疏雨,落叶满重林”:透过半开的窗户,可以看到稀疏的春雨正缓缓落下,落叶覆盖了整个树林,给人一种深深的秋意。 3. “长往怀仙事,端居养道心”:诗人一直怀念着过去与仙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现在则选择在静谧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追求道教的真谛。 4. “谁知岁复晚,高志莫能寻”:岁月流转
【注释】 晓起:黎明起来。 惊犬吠荒村,灵鸡送晓暾(dūn):清晨,狗叫得很厉害,荒村也显得特别宁静;早晨,天刚亮时,鸡叫声就响起,把太阳的余晖送到了田野上。 风严销酒色,河涨没沙痕:风很大,酒气都消散了。河边的水位上升,连沙滩都被淹没了。 黑处山峰远,青边野烧繁:山影在黑暗中显得很远,野地里的烟火很浓密。 朝来日南至,倚棹忆家园:早晨,太阳已经高挂在南方的天空中,我倚着船桨,想起家乡的亲人。
晓起 几点星犹在树,成群鸦已出村。 最是依微梵火,居然掩映松门。 注释: 1. 几点星犹在树:有几颗星星依然挂在树梢上。 2. 成群鸦已出村:一群乌鸦已经离开了村庄。 3. 最是依微梵火:这最是指的是佛寺中的香火。 4. 居然掩映松门:竟然掩映在松树的门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象的诗。诗人清晨起床后,发现天空中的星星依然闪烁着光芒,而周围的乌鸦却已经飞离了村庄
晓风疏柳挂楼西,雾合秋窗半欲迷。 衾冷不堪重索梦,黄鹂飞向隔花啼。 注释:清晨的风轻轻吹过稀疏的柳树,挂在楼外的柳树枝叶摇曳。雾气笼罩着秋天的窗户,一半模糊不清仿佛在迷失。被子寒冷得无法再次入睡,只能重新做梦。黄莺飞来停在花朵上啼叫。 译文:清晨的微风轻拂着稀疏的柳枝,它们随风轻轻摇摆挂在楼外。浓密的雾气将秋天的窗户笼罩,仿佛半遮半掩让人感到迷茫。被子太冷了,我不能再入睡,只能重新寻找梦境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重点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结构,每一个考点的考核内容都各有侧重,一般为两个角度,除了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外,还考查学生的诗句内涵、情感或主题的理解。此类试题一般从构思巧妙、用词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等角度综合赏析。解答此题时,要抓住“晓起”这一关键语句来分析。“晓起”,清晨起床;“夜阑”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晓起”,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理解全诗,最后进行赏析即可。 晓起:早晨起来。前墀(chí):台阶前的台阶。 东方欲曙时:东方快要天明的时候。欲……时:将要……时候,表示时间的紧迫。 残花犹带露,宿鸟忽惊枝
【注释】 晓起:早晨起来。山窗:指临江仙词中的“山窗”。醒,醒来。独眠人:独自一人在睡梦里的人。起看:起床后看。落来花:从窗外飘落的花瓣。飞红满苔茵:飞花洒满了台阶、庭院里的青苔。帘前:帘子后面。春深:春天的景色迷人,令人陶醉。把酒寻春:带着美酒去欣赏春天的美景。须及早:必须抓紧时间,要早些去赏花。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景咏怀之作。上片由梦入景,描绘了作者在梦中惊醒的情景;下片则以花喻人
晓起 晓窗背林麓,芙容未全豁。 披发一夫闲,伤秋万蛩聒。 小人时正繁,君子道不达。 共居离索间,草木候霜杀。 注释: 晓窗背林麓 - 清晨的窗户朝向森林和山麓,意味着诗人在早晨醒来,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芙容未全豁 - 荷花还没有完全开放,形容荷花含苞待放的样子。 披发一夫闲 - 形容诗人独自起床,没有其他人打扰,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 伤秋万蛩聒 - 秋天到来时,蟋蟀开始鸣叫
晓起(即晨起,早晨起床)夜气春融和,曙光晴皎洁。 漠漠碧云端,斜露清霄月。 注释: 1. 夜气:夜晚的气候,指春天的气候。 2. 曙光:晨间的第一缕阳光,明亮照耀大地。 3. 漠漠:形容天空中云层稀疏的样子。 4. 碧云:形容天空中洁白如玉的云朵。 5. 斜露:指月亮从云层中透出来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美景。首句“夜气春融和”描述了夜晚气候温暖,春天的气息融合在一起
晓起 晓风发曙光,清冷遍郊野。 起来有宿酲,昨饮尽三雅。 旧被推床头,群雀乱檐下。 扫地苔满砌,轴帘松覆瓦。 回视插架书,取次手中把。 竹阑滴沥声,尚有露珠泻。 扰扰市嚣起,渐闻走车马。 注释: 1. 晓风发曙光:黎明的微风带来曙光。 2. 清冷遍郊野:清晨的寒气遍布田野。 3. 起来有宿酲:起床时感到宿醉未消。 4. 昨饮尽三雅:昨天饮酒尽兴。 5. 旧被推床头:昨天的被子还铺在床头。 6.
晓起,天刚破晓之时的苏醒。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解释和译文: 1. 巀嶪高城噪曙鸦:巀嶪,形容声音高亢,如同山峦一般;高城,指高大的城楼。清晨时分,城楼上传来的鸟鸣声,如同晨钟暮鼓,打破了宁静的夜。曙鸦,即乌鸦,古人以为其叫声能预示日出。这里用“噪”字形容乌鸦此起彼伏的鸣叫,生动描绘了日出前的寂静与期待。 2. 西山霞起照檐牙:西山,此处指婺源县城西边的山;霞起,形容朝霞满天,美不胜收;檐牙
【解析】 “缺”“垂”是关键词,写出了天边月牙的形状,“苍莽”“杳冥”“篱蔓”“竹林”等是关键词。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清秋的美景和幽静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在深山中的孤独和寂寞。 【答案】 示例一:晓起 缺月压苍莽,长河垂杳冥。 (注释) “缺月”是指弯弯的月亮,“压”指笼罩、映照;“苍莽”指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杳冥”指幽深、渺茫。 (译文) 一轮缺月照耀着青翠的山林和蜿蜒的长河,夜色中
晓起 东风才到画楼西,翠迫纱窗影欲迷。 梦破海天红袖冷,绿杨枝上晓莺啼。 注释: - 东风才到画楼西:春天的风刚刚吹到画楼上。 - 翠迫纱窗影欲迷:绿色的窗户影子快要遮住了。 - 梦破海天红袖冷:梦中的景象在海天之间,红袖(美人)感到寒冷。 - 绿杨枝上晓莺啼:清晨的莺鸟在绿柳枝头鸣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景象。首句“东风才到画楼西”描绘了春风拂过画楼的景象
注释:清晨醒来,我对着窗户上的纱帘。太阳已经爬上了珠帘,斜斜的阳光洒在高高的树枝上。微风吹动高树梢头的黄鸟,啼鸣着向碧桃花飞去。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早晨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清晨时分的宁静与美丽。首句“晓来初起对窗纱”描写了清晨醒来后的第一眼所见,窗外纱帘透进的晨光让人感到舒适。第二句“日上珠帘弄影斜”则进一步描绘了阳光洒在珠帘上的光影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背诵、理解、默写、赏析。解答此题时,需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即可。 “生憎杜宇花间语,唤起新愁上海棠”,意思是:讨厌杜鹃在花间鸣叫,惊醒了我的愁绪;我愁绪又上心头了。这句中“新”的意思是:刚刚。“生”、“唤”是动词,“怜”、“愁”是形容词。 【答案】 译文: 炉烟淡淡升起,薄雾弥漫着寒霜。早晨醒来,梦中断弦。我讨厌杜鹃鸟啼声阵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和诗句表达的意境,最后结合题目提示进行赏析。 “无语坐钩帘”:无言地坐在竹帘之下。“无语”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前的寂静的心境。“无语”与“坐钩帘”两个词语之间是并列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在春日清晨的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动。 “清气轩眉宇”:清新的气息使人精神振奋。“轩”是推开、撩起的意思
【注释】 晓起:早晨起床。天风:天上的风气,也指清凉的秋气。海气:海边的水汽。逼:迫近。鸿归:大雁南飞。废圃:被荒草覆盖的园圃。宜:适宜。秋绿:秋天的颜色。得:得到。荒山:草木稀少的山地。晚晖:傍晚时夕阳余辉。渴:口干。酒熟:指有酒。病久:身体不好,生病久了。书违:书信中断或不写。息机:息灭机心,即放下杂念,安于现状。 【赏析】 《晓起》诗中描绘的是一幅秋日的景色图。诗人清晨醒来,看到天风吹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诗句的意思即可。“晓起”是题目,应从整首诗出发理解,“嫩凉如水沁吟床,未拟开奁洗晓妆”,清晨醒来,感觉清凉如水的秋意已经浸润了吟床,我还没有打算打开帐子去洗漱晨妆。 【答案】 译文:清晨醒来,感觉清凉如水的秋意已经浸润了吟床,我还没有打算打开帐子去洗漱晨妆。 赏析
晓起 建瓴舴艋溯奔湍,图画应知俗手难。 烟带春痕上山翠,晴烘水气破江寒。 津亭花绕朱幡队,野寺松藏白玉坛。 欲向云崖刻诗句,他时留与扫苔看。 注释: - 建瓴:形容水流直下或形势极为险峻。 - 舴艋:一种小船。 - 溯奔湍:逆流而上。 - 图画应知:形容画作难以比拟真实景色的美。 - 烟带春痕:春天的山雾像烟雾一样缭绕在山峰上。 - 晴烘水气:阳光照射下的水面蒸腾起的水汽。 - 津亭
晓起 晓起浑无事,茫然仙此生。 渐随池砚老,仍逐羽毛轻。 久约心方坦,思艰气自平。 他乡常作客,管子代春耕。 注释: 1. 晓起浑无事,茫然仙此生:清晨起床后,一切都很平静,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 2. 渐随池砚老,仍逐羽毛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变得像砚台一样老去,而羽毛却依然轻盈如初。 3. 久约心方坦,思艰气自平:长久的约定使我的心情变得坦然,思考问题时自然会感到轻松愉快。 4.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轻凉:微风凉爽。槿花,即木槿。娇欲吐:形容木槿花盛开时的样子。蹴(cù)落:踢落在。花梢:指木槿花的尖端。露:水珠。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初夏景色的小诗,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早晨图景。 首句开门见山,以“卷箔”二字点出时间是早上,用“延”字写出人对微风凉爽的享受。次句写木槿花盛开,以“娇欲吐”三字形象地写出了木槿花开得旺盛,好像马上就要绽开似的,使人想看到它美丽的姿态
晓起 王粲感离家,高秋变物华。 淡烟凝细草,薄雨渍寒花。 羁旅但如此,岁时宁有涯。 狎鸥成底事,对景一吁嗟。 【译文】: 清晨起来,我感慨着离别了家乡,秋天到来时万物都发生了变化。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细长的草地,轻微的雨点打湿了寒冷的花。 羁旅行走至此,只能感叹年华易逝,岁月无涯。 和海鸥为伴又有何意义,对着这美景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赏析】: 首联“晓起”二字点明了诗题,诗人在清晨醒来
诗句释义 1 晓起楼头卷竹帘:早晨起床后,打开窗户,卷起竹帘。 2. 春阴酝酿雨馀天:春天的阴霾中,仿佛酝酿着一场春雨,天空显得格外阴沉。 3. 远山云气蒸晨饭:远处的山峦上,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是蒸腾的晨饭,让人感到温馨。 4. 隔岸溪痕涨夜泉:在溪流的对岸,可以看到夜晚泉水的痕迹,似乎随着水位的上升而扩大。 5. 宦梦如花春去落:官宦生活的梦幻如同盛开的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词或句并加以概括,如:晓起、莺声、绮阁、一枕、半帘、鬟低、发认鬖鬖绿、指印腮留浅浅红、昨宵有梦等。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步骤,先指出诗句在表情达意上有哪些特点,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表达效果,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作用)。此题属于综合考核型题目
诗句释义与赏析 晓起 丝丝绿柳绾朝烟,燕子衔泥去复还。 - 丝丝绿柳:描述早晨的柳树,枝条细长且带有绿色。 - 绾朝烟:柳条轻轻环绕在早晨的雾气中,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 燕子衔泥去复还:描述了燕子飞去又归来的场景,象征着春天的忙碌和生机。 花外白云呼不起,日高犹抱石根眠。 - 花外:形容云彩飘浮在花朵之外的景象。 - 白云呼不起:意味着云彩轻盈飘逸,无法被召唤或控制。 - 日高犹抱石根眠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晓起》。下面逐句解释: - 龛镫半燃宿火暖,翠羽花冠一声断。微闻金井响辘轳,渐觉初阳晃朝眼。 半燃的灯火与残留的夜火相互辉映,温暖而柔和。随着晨光的来临,翠羽花冠(一种头饰)的声音被突然切断了,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散发不簪坐深室,手拓棂窗望萧瑟。骨健全收朔气清,木枯净写天容出。 诗人不戴发簪,随意地坐着,透过棂窗望向外面的景色
【注释】 晓:早晨;起:起床。 清霜晓月满阑干,曙色横空夜已残。清霜晓月指早晨的霜和月亮,满阑干指月光洒满了栏杆。 曙色横空指的是天空中明亮的曙光。 夜已残:夜色已尽。 冻杀梅花:指寒冷使梅花结冰而死。 谁管得:有谁能管得了。 瘦骨敌春寒:形容梅花的傲骨凌厉地抵抗着春天的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这首诗里,以梅花的傲骨来比喻自己的高洁人格。 “晓起”是说清晨起身。首句写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晓起:早晨起来。 一半山岚一半烟,晓星寥落破霜天。一半的山岚笼罩着山间烟雾;清晨的星辰稀疏地散落在寒冷的天空之中。 忽闻古寺晨钟发,回首西山月尚圆。忽然听见远处的寺庙传来了晨钟的声音;回头望着西山,只见那轮明月依然圆满如盘。 赏析: 首句“一半山岚一半烟”,是说早晨的景色。“山岚”指雾气笼罩的山林,“烟”指云雾,这里既写出了清晨山间的雾气缭绕和朦胧
【注释】晓起:早晨起床。披衣:穿好衣服。当户前:面对窗户。分曙色:分辨出晨光和天色。漠漠: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残月淡花影:残存的月亮映照着花朵的影子。晓风开柳烟:微风中飘动着柳树的烟雾,好像是在轻轻摇曳的柳枝。襟裾余爽气:衣襟袖口还带着清晨时凉飕飕的清气。徙倚:徘徊不定。萧然:凄凉空寂的样子。 【赏析】这是诗人清晨起床后所见到的景色而作的诗。首句写晨起,次句写开门,第三句写辨认日色
【注释】晓起:黎明时起床。打窗一夜雨,晓起花枝乱:昨夜的风雨一直打到天明。晓起:早上起身。花枝乱:花朵在风中摇曳,仿佛乱舞。天际敛阴云,溟蒙烟未散:清晨天空逐渐放晴,但雾气仍未完全消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早晨景色的诗。通过“晓起”“打窗一夜雨”等字眼,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早晨场景。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向往之情
【解析】 此诗首句点明时间是“晓起”,二句写花枝因被风吹动而纷乱,三、四两句描写雨后天晴的情景。 【答案】 ①晓:拂晓;②花枝:指花朵;③溟蒙烟:迷蒙的烟雾;④敛阴云:收拢乌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晓起:清晨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或工作。 2. 卧病空堂梦易清:因病卧床,只能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做清梦。 3. 五更推枕听鸡鸣:在五更时分,推着枕头聆听公鸡的啼叫。五更通常指的是凌晨时分,此时鸡鸣声最为响亮。 4. 从教天下知初旦:尽管我躺在床上,但我仍然知道这是新的一天的开始。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关注世界
晓起 昨夜朣胧月,今朝瑟䫻风。 琴心来海上,客思满江东。 馆谷充新秫,园蔬进晚菘。 眼看时节改,愁寂感秋蓬。 注释: 1. 朣胧月:形容月亮朦胧的样子。 2. 瑟䫻风:形容风声瑟瑟,如同琴声。 3. 琴心:比喻内心的感受或思绪。 4. 海上:这里可能指的是海边,也可能是指心情的开阔。 5. 客思:指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6. 馆谷:指招待客人的地方。 7. 新秫:指新收获的高粱。 8. 晚菘
【注释】 晓起:早晨起床。赋新诗:创作新诗。候早秋先觉,凉多夜渐迟:早上起来时,感到凉爽的风露已降临了;到了晚上,天气转凉,夜晚渐渐延长。开帏纳萧爽,随意检琴卮:拉开窗帘,迎着凉爽的秋风,随意地检查琴酒壶。长想北山下,看云倚杖藜:常常想到北山脚下,倚着拐杖观赏天上飘动的云彩。 【赏析】 此诗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佳作。开头两句写景,点明季节。“今朝风日好”是说今日的天气很好。作者认为
诗句释义: 1. 马首东隅曙渐高,回看残月挂林皋。 - 马首东隅:指的是马的头部指向东方,暗示早起的方向或活动。曙渐高:天渐渐亮,表明清晨或早晨。回看残月挂林皋:回头望向树林中悬挂的残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景象。 2. 城头雾宿鸦千点,桥畔冰衔绿半篙。 - 城头雾宿:指在城市的高处,雾气笼罩下的场景。鸦千点:形容乌鸦众多,形成一片黑点。桥畔冰衔绿半篙:描述冰上生长着绿色植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晓起”是题目,点出全诗的题材是“早行”。诗人在凌晨四更天就起床了,骑着疲乏的马,在中夜时分赶路。听那鸡声,知道时间已经不早了;看那寒星当曙白,知道黎明将临了。霜月入烟孤,是说月亮还没有升起,但已隐没在烟雾之中了。波静鱼初跃,是说大江水面很平静,鱼儿开始跳跃了。林鲜鸟乍呼,是说树林里鸟儿突然叫唤起来。山窗幽梦稳
【译文】 清晨醒来,我期待庭院里的树木,凉爽的风萧然吹来。 我怀想你啊,如何?只能独自徘徊。 幽鸟儿在早晨鸣叫,庭院里一片清明。 孟夏时,灌木丛中鲜花盛开,绿荫茂密却不开。 再次来到池边的亭子,酌酒于林下的酒杯。 美景不是我们的家园,岁月流逝催人老。 名胜之地惜美好景色,我漂泊何故? 三道小径自然寂静,落花覆盖着苍苔。 【注释】 1. 晓起:清晨起来。 2. 庭树:院里的树木。 3. 凉风萧然
【注释】 晓起:天刚亮就起床。 钩帘:拉起窗帘。 清气:清新的气息。 轩眉宇:舒展眉头和眼宇。 花雾绿蒙蒙:花的烟雾,绿色的迷蒙。 宵来有微雨:夜里有微微细雨。 【赏析】 《晓起》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首句点出“晓起”,次句写“无语坐钩帘”,“无语”二字写出作者清晨起床时的心情。他静静地坐在纱帘后,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风景,似乎要在这美景中寻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昨宵暖气如二月,晓起寒生杯酒中。” - 注释: 昨夜的暖气如同二月温暖。清晨醒来时,寒冷在酒杯中显现。 - 关键词: 暖 (昨日)、冷 (清晨)、酒 (饮品)、杯 (器具)、二月 (季节)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昨天的温暖和今天的寒冷,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和感受。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和深度。 2. “白云到门忽无树,黄雀入屋知有风。” - 注释: 忽然之间
【注释】 晓起:早晨起床。病日弄药,衾袂皆药痕:整天服药治病,身上都留下了药痕。 揽衾坐深馆:抱着被子坐在深院中。 窗楞流藻旭:窗户上流着朝霞。 平心匿窅眇:平心静气地隐藏在幽深的地方。 静息持初根:静静地休息并保持内心的平静。 养悦酌杯酒:心情愉悦时喝上一杯美酒。 散步当柴门:在柴门外散步。 青天照襟色:青天映照着衣襟的颜色。 影若闲闲云:人影如同悠闲的云彩。 老藓满庭石
【诗句释义】: 1. 晓起:早晨起身。 2. 高风竦倦吟:形容诗人早起时,感受到秋风劲吹的意境。 3. 厉吾秋思:表达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深感慨。 4. 最怜病鸟依凉日:描绘了病弱的鸟儿在温暖的阳光下栖息的情景。 5. 始识空山有住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领悟,发现自然之中也有生命存在。 6. 大象入荒归简率:描绘了大象进入荒凉之地后,变得简单而朴实的行为。 7. 壮怀投寂易消沈
《晓起》 明翠延晨旭,真天自在清。 恬风苏弱草,绵气惬流莺。 薄鬓飘烟软,春衣着腕轻。 游丝作憨态,婀娜若为情。 注释: - 明翠延晨旭(晨曦中的翠绿色):形容清晨的景色明亮而清新。 - 真天自在清(真正的天空清澈宁静):形容大自然的清新宁静。 - 恬风苏弱草(微风轻拂着柔弱的草丛):形容微风轻轻地吹动着草地。 - 绵气惬流莺(温柔的气流使流莺感到舒适):形容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
【注释】晓起:早晨起床。占晴凭老鹊,晓起拂苍苔:早晨起来站在窗前,看喜鹊在天空自由飞翔。老鹊:指喜鹊。苍苔:青苔。一蝶过墙去,飞花扑帽来:一只蝴蝶飞过院子的围墙,落在我的帽子上。闲踪须屐寄,静想与琴猜:闲暇时用木屐当鞋子,把脚放在鞋底上休息;静静思考和想象。煮笋招邻伴,相将话酒杯:邀请邻居一起烹煮鲜嫩的竹笋,一起喝酒畅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清晨醒来,看到窗外的老鹊在空中飞翔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晓起”是题目,点出了这首诗写的是清晨起床时的情景;“叶重花低晓露漙,枝梢春尽有微寒。”写早晨起床后看到的景象;“珠珠恰似离人泪,莫当宵来雨点看。”写诗人的感伤之情。 “叶重花低晓露漙,枝梢春尽有微寒”,描写了清晨起床后看到的景象。清晨,晨光破晓,露珠晶莹透亮,挂在枝头。此时
【注释】 晓:晨曦。少云色:天空中云朵很少。凉风翻送爽:清凉的风送来了凉爽。无望徒增悒:没有希望,只会增加忧愁。麦收已报歉:麦子已经收割并报告歉收的情况。禾黍苗方翼:稻谷和黍子的幼苗正在生长。长养资甘润,滋培要此刻:庄稼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现在正是浇水的好时节。切祈年心:迫切地希望今年有个好收获。惭乏致和德:惭愧自己无法达到和谐的境界。仰睎瞪发劳:仰望着太阳,觉得疲劳不堪。展转以反侧:辗转不安
【注释】 1. 晓起 :天明起床。 2. 冬夜难为晓:冬天的夜晚很难见到天亮。 3. 及晓转益驶:天刚亮时更显匆忙。 4. 卯牌 :古代以地支十二时辰计时,卯是早晨五点到七点的时间段。 5. 秉烛:拿着烛火。 6. 无何报辰矣:没有多久天就亮了。 7. 晏朝古所戒:早睡早起是古人的常规。 8. 宵衣:即宵衣旰食,意为勤于政事,形容为国事操劳。 9. 独是造朝人:只有上朝的人。 10. 每至五鼓起
【解析】 此诗是作者的咏物诗。首联“晓起”即写日出时,诗人早起观景;颔联“雀醒喧霜干”,描写清晨雀鸟唤醒霜降枝头的生动景象;颈联“栖迟待章奏”,以拟人手法,描绘了诗人对政事的期待;尾联“先登仰道岸”则表达了诗人志向高远、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答案】 ①晓:天刚破晓。②度:飞过。③鸦啼:乌鸦啼叫。④空宇:空旷的天空。⑤雀醒:鸟儿惊醒。⑥喧:喧闹。⑦霜干:霜冻的树枝。⑧怯寒:害怕寒冷。⑨未:没有
【注释】 晓起:早晨起床。 轩楹:廊,檐。 湖山恭净思:湖山清净洁净,思绪万千。 虚庭含万象:虚亭中包含万物。 游鱼唼藻来:游鱼在水草间游戏。 鸥鸟冲波往:鸥鸟在波浪中飞行。 岂惟净尘壒:难道只有清洁的尘世。 物物遂长养:万物得以养育。 万几犹未闲:政务还不曾清闲。 九有:九州,泛指天下。遐想:远大的志向。 安得胥还淳,共乐羲皇上:怎么能回到淳朴时代,一起享受上古时代的快乐呢? 【赏析】
晓起凭轩楹,林泉供静怡。 假山凝宿润,新花濯故枝。 洒然衣袂凉,九夏如秋时。 俯仰足适兴,何必登崇台。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晓起凭轩楹:清晨起床后,站在窗前欣赏风景。 2. 林泉供静怡:树林和泉水带来宁静和舒适。 3. 假山凝宿润:假山上的露水凝聚成珠。 4. 新花濯故枝:新花在阳光下照耀下,映衬着旧树枝条。 5. 洒然衣袂凉:衣服和袖子感觉凉爽。 6. 九夏如秋时:夏天像秋天一样宜人。
晓起 首夏晓犹寒,闲庭澹风露。 一轮初日上,红映东林树。 徘徊试瞻眺,云峦互吞吐。 莺声得得来,花事堂堂去。 念兹过隙阴,驭朽尤堪虑。 凭轩待奏章,玩物非所慕。 注释:首夏:即初夏,指夏季开始的时候。 晓犹寒:早上还很冷。 闲庭:宁静的庭院。 淡风露:淡淡的凉风和露水。 一轮:一轮明月。 红映:红光照耀。 东林树:东边的树林。 得得:形容莺鸟鸣叫声悦耳动听。 过隙阴:指时光飞逝。 驭朽:驾驭衰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闲云数片当晨散”: 早晨时分,天空中飘散着几朵悠闲游动的白云。这里的“闲云”可能象征着宁静与自由,而“晨散”则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景象。 2. “落叶一庭比昨添”: 院子里堆积的落叶比昨天更多了。这一句通过对比昨日和今日的落叶数量,表达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也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3. “涉猎诗书览秋景”: 在秋天
《晓起》 作者:佚名 庭树鸟声出曙窠,披衣试问夜如何。 挈壶已报晨星少,拥帚谁嫌落叶多。 绕户山岚轻送冷,入窗池影渐增波。 报章未至心馀暇,拈得清诗一晌哦。 注释: 1. 庭树鸟声出曙窠:早晨庭院里的树木上,传来鸟儿的叫声。 2. 披衣试问夜如何:穿上衣服去问问夜晚的情况。 3. 挈壶已报晨星少:提着酒壶已经可以听到晨星的声音了。 4. 拥帚谁嫌落叶多:拿起扫帚,发现地上有很多落叶。 5.
晓起 绿窗新暖爱朝晖,坐看茶烟绕户飞。 不向空庭芳草立,露珠容易湿春衣。 注释:清晨起床,打开窗户迎接初升的太阳,享受温暖的晨光。我静静地坐着,看着茶烟在空中缭绕,飘进屋里。我不会在空旷的庭院里让芳草随风站立,因为露水容易弄湿我的春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早晨景象。首句“晓起”直接点明了时间是清晨,诗人一觉醒来,迫不及待地拉开窗帘迎接朝阳
【注释】 晓起:清晨起身。 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 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 译文: 整夜的暴雨使山中的春光被淹没了,但春天的气息还没有完全散尽。 早上起来看到湖上的草,已经变得绿油油的,连洞庭湖的波浪也被染绿了。 赏析: 首句“连夜深山雨”描绘了一个夜晚,一场大雨在山中持续不停的情景,通过“连夜”这个词语,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这场雨的无奈和困惑。而“深山雨”则让我们联想到了山中的寂静和神秘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赏析能力。首先要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再根据注释和标题理解诗意,最后分析表达技巧、炼字特点等。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诗描写了诗人晨起时所看到的美景:初升的旭日透过帘楹,窗外莺啼声声;轻烟沾湿了柳树,露珠滴在花朵上显得分外耀眼。面对这美景,诗人不禁自叹不如,于是放下手中的笔,拿起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