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洒江声风又吹,扁舟正与睡相宜。
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
早行
介绍
。
《早行》是清代诗人郑燮的诗作,全诗如下:
远山如黛雨初晴,
晨风送爽入衣轻。
鸟鸣林间唤客起,
朝霞满天人未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清晨时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着,仿佛是黛色的晚妆刚刚褪去,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宜人,晨风轻拂而来,带来一丝丝凉意和清新的气息。
鸟儿在林间鸣叫,似乎是在唤醒沉睡的世界,它们的声音穿透了清晨的宁静,给这个早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当东方渐现朝霞之时,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染上了金色的光辉,但在这片金光之中,人们还未完全苏醒过来,依然沉浸在梦乡中。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充满
相关推荐
【注释】 ①扁舟:小船。②别却青山向晓时:早晨,山的东面已经升起了太阳。③戍鼓:边关的更夫所击之鼓,此处指边兵。④别:离别。 【赏析】 《早行》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全诗以“早行”为线索,描写了清晨江上景色及诗人的感受。首句写江声,次句写风声,三句写船行,四句写别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幽远,富有韵味。 “雨洒江声风又吹”,这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雨中江行的图画。诗人在江上行走,被雨水淋湿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歌哭俱在晓”:清晨唱歌,哭泣也在,形容早起忙碌或悲伤。 2. “行迈有期程”:行走时心中有了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意味着对未来有所期待。 3. “孤舟似昨日”:孤舟(孤独的小船)看起来如同昨日一样,比喻时间虽久而情感依旧。 4. “闻见同一声”:无论是听到还是看到,都发出同样的声音,形容声音、颜色等的相同,也暗喻心境的一致。 5. “飞鸟数求食”:鸟儿们频繁地寻找食物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旅途中早晨起床准备出发的诗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早行 - 开始新的旅程或任务 2. 家国三千里 - 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离家的距离之远(“家”指家乡,“国”指国家) 3. 中宵算去程 - 晚上考虑第二天的行程安排 4. 困才成蝶梦 - 形容自己感到疲惫,仿佛变成了一只蝴蝶 5. 行不待鸡鸣 - 行动迅速,无需等待天亮就开始出发 6. 马首摇残月 -
【注释】垂鞭:指马笼头。信马行:任凭马儿自由行走;数里未鸡鸣:早晨走了几里路,天还没亮;林下:指树林下;残梦:指梦中的景色;叶飞:指树叶飘落;霜凝孤鹤迥:霜气凝聚在高耸的山峰上;月晓远山横:月亮初升的时候,远处的山横卧在天空中;僮仆:仆人;休辞险:不要推辞危险的地方;时平路复平: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不平。 【赏析】《早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清晨出郊之景
【解析】 此为七言绝句,写诗人清晨早起行路所见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其一 早行(节选) 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 其二 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城。 译文: 早晨出发时,太阳尚未升起,几里地还笼罩着夜色; 只见云海茫茫、树木参差,却无法辨认出山中树林的颜色;
早行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认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释: 1. 诗题“早行”:描述早晨起床出发的情景。 2. 失枕惊醒:形容被早晨的光线或声音惊醒,非常突然和意外。 3. 家人间:指诗人所住的人家,暗示了与家人的分离。 4. 半梦半醒:形容诗人在旅途中的状态,既清醒又恍惚。 5. 闻鸡声: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6.
【注释】 敞朗东方彻:天色明亮,东方天空透出光亮。阑干:横斜的栏杆。北斗斜:北斗星倾斜。 地气俄成雾:天地间弥漫着雾气。天云渐作霞:天空中云彩渐渐变成红色。 河流才辨马:只有河流才能分辨出马来。岩路不容车:山路崎岖险峻,无法容下马车。 阡陌:田间小路。三岁:指三年。闾阎:里巷,泛指平民百姓。五家:指五户人家。 露文沾细草:露珠打湿了细草。风影转高花:风把花儿吹得倒垂下来。 日月从来惜:自古以来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 - 这句描绘了诗人清晨即起,准备开始一天的旅程。"早起"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工作的负责态度。"邻鸡尚未鸣"则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和平和,暗示着新的一天刚刚开始。 2. 主人灯下别,羸马暗中行。 - 这里描述了离别的场景。“主人”指的是即将远行的旅伴或亲人。在灯火通明的室内进行告别,象征着温暖和不舍。而“羸马”则形象地描绘出旅途中的艰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早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钟静人犹寝,天高月自凉。 - “钟静”意为寺里钟声已静,暗示时间尚早,人们还未起床。 - “人犹寝”表示人们仍在睡觉,没有人开始一天的活动。 - “天高月自凉”描绘了天空的高远和月亮的清辉,给人一种宁静凉爽的感觉。 2. 一星深戍火,残月半桥霜。 - “一星”指的是星星,虽然数量不多但足以照亮黑暗。 -
翻译版本: 在马上继续做着未完成的梦,马儿的嘶鸣不时地将我从梦境中惊醒。 心中孤独,常感到忧虑重重,僮仆们紧随其后,我行其间。 栖落的鸟儿并未四散飞离,月亮洒下的清辉映照着古老的城。 别羡慕那隐居的人们能享受闲适的时光,那些生活在墓地旁边,已经耕作的人。 注解与赏析: -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马上”表明了诗人正在旅途之中,而“续残梦”则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疲惫感。马嘶声时而唤醒他
早行 旅途乘早景,策马独凄凄。 残影郡楼月,一声关树鸡。 听钟烟柳外,问渡水云西。 当自勉行役,终期功业齐。 注释: 1. 旅途乘早景:在清晨的旅途中观赏美丽的风景。 2. 策马独凄凄:骑着马独自行走,心情凄凉。 3. 残影郡楼月:郡楼的月亮映照在地面上,形成了残月的影子。 4. 关树鸡:关塞上的鸡鸣声。 5. 听钟烟柳外:在烟雾弥漫的柳树旁聆听钟声。 6. 问渡水云西:询问渡口的云雾何时散去
《早行》 万类半已动,此心宁自安。 月沉平野尽,星隐曙空残。 马渡横流广,人行湛露寒。 还思犹梦者,不信早行难。 注释: 1. 万类半已动:万物大部分已经开始活动了。 2. 此心宁自安:我的心自然感到平静安宁。 3. 月沉平野尽:月亮落下,整个平原都变得黑暗。 4. 星隐曙空残:星星消失在黎明的天空中,留下了一些残存的光亮。 5. 马渡横流广:马儿渡过宽广的河流。 6. 人行湛露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早起赶路的情景。诗中描述了鸡叫时开始出发,前路充满忧愁;道路明亮,残月在天,山上的露水和云彩都随着太阳升起而消失。村店的烟火和渔家的灯火都显得格外幽暗。最后表达了对名利的追求和行役之苦的感慨。 译文: 鸡声唤我起床,前路充满愁绪。 晨光照亮道路,残月挂在天空,山间的露水和云彩逐渐消散。 村店炊烟袅袅上升,渔家灯火幽暗中闪烁。 追求名利的人啊,何时才能休息? 注释: 1.
【注释】 早行:早晨出发。棹(zhào):船桨。天文:指银河。槎(chá):木筏。 津:渡口。碧虚:碧空,指天河。客星:即牵牛星和织女星,古人以为天帝的男女二神。愁人:使人忧愁。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出使岭南时。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小舟早行。“水寒孤棹触天文”是说在寒冷的水面上,一叶孤舟划破长空,好像直上天河。“直似乘槎去问津”是说仿佛乘坐木筏,向天河探询渡口。这两句从正面写舟行之迅疾
诗句翻译:早晨的鸡鸣声中,天空渐渐明亮,井上的梧桐树也开始感受到一丝凉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早行的画面。诗人用群鸡鼓翼、天欲光、井上梧桐生微凉等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残星烂烂或出没,初日淡淡开青苍”等描写,展现了大自然清新、宁静的景象。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楚妃台边晓云碧、伏波庙前秋草黄等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在这首诗中
【注释】1.荆溪:即荆溪水,发源于贵州兴义县,流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市等。2.西风快似刀:形容西风猛烈。3.雪深埋树脚:指下雪了,雪把树根埋住了。4.岁序相将换:年复一年地交替。5.牧童牛背卧:放牛的牧童,坐在牛背上打盹儿。6.愧子曹:愧对儿子曹冲(曹操的儿子)。 【赏析】此诗作于公元208年(建安二十五年),诗人在荆州时所作。诗人以“早行”为题,描写了早春时节,诗人早起赶路的情景
早行 客程因太早,却费一更眠。 落月已归海,残星犹在天。 橹声荷叶浦,萤火豆花田。 隔岸谁家起,青灯远树边。 【注释】 1. 客程:旅途中行走的时间或距离。 2. 却:反而、反而。 3. 一更眠: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即第一更。 4. 落月:月亮落下。 5. 残星:指天边还留下的星星。 6. 橹声:船桨划水的声音。 7. 荷叶浦:荷叶丛生的水边。 8. 萤火: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 9
【注释】 早行:早起赶路。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 吠:狗叫。柴门:指农家小门。 荒鸡:野鸡,也叫山鸡。 河声空自急:指河水的波涛声在早晨特别响亮,像在催促着人快点赶路。 月影不曾浑:月亮的光辉照不到远处的树林里,显得有些昏暗不明。 木末星犹白:树枝上挂着的星星还清晰可见。 榛中露已繁:指在森林里露水已经很多了。 客心独惆怅:诗人因旅途劳顿而感到孤独和寂寞,心情十分忧郁。 四顾与谁言:四处观望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欣赏。“店远鸡声近,月斜人影长。”前两句写旅途之景。“店远”与“鸡声”对举,点出诗人是夜行客。“鸡声”又与“月斜”相映,渲染了夜行的孤寂凄清。 【答案】 ①早行。②旅途中听到店铺很靠近,而鸡鸣报晓的声音却很远;看到月亮已经西下,自己的身影却很长。③再三谢风露,感谢风露赐予的一天凉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古诗的能力。考生应先读懂诗句,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作答。本诗的译文为: 清晨在西郊,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近处树木,远处山峦,分辨难分。山脚下,有许多人迷路了;人间正处在大槐安国。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早晨出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远望之景——云起,“漫漫”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远行之人视野中那无边无际的晨雾。次句写近观之景——树、峰,远近高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晨风集微和”:清晨的微风聚集在一起,带来了柔和的气息。 2. “晓色动佳气”:清晨的景象令人愉悦,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3. “溟溟四郊烟”:四周田野上弥漫着薄雾般的烟雾。 4. “漠漠一川水”:河流蜿蜒,水面平静,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 5. “前村鸡犬喧”:在前方的村庄里,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6. “远树鸟雀喜”:远处的树木上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词义,最后结合全诗加以分析即可。“早行”是题目,点明写作对象和时间,“夙驾”“冒轻寒”交代了出行的时间和天气,“身劳意自闲”点明自己虽然身体劳累,但心情却很悠闲,“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水落滩沙白,林稀落叶殷”写眼前之景
【注释】晓鸡:公鸡。三唱已:天将亮时,鸡鸣三次。戒驭复长郊:清晨出发,又回到了郊外。残雪笼河岸,初阳射柳梢:残雪覆盖河滩,初升的太阳照射在柳树的梢头,形成美丽的光影。野人犹闭户:山野之人还在家中闭门不出。宿鸟或依巢:夜幕降临时,归鸟有的栖息在树上,有的筑巢于窝中。区区足自嘲:自己微不足道的行为,只能引起自怜和嘲笑。 【赏析】《早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之一。此诗描写了作者早起出城的所见所感
【诗句释义】 早行 鸡声喔喔似相催,秣马登途酒一杯。 海日欲升山顶赤,林霏初散岭头开。 自怜旅梦经千变,谁谓离肠祇九回。 苟禄奔驰还窃笑,未能容易赋归来。 【译文】 清晨鸡鸣声声催促出发,骑马上山饮酒一杯。 海上的太阳即将升起,山顶被染成红色。 林间的雾气刚刚消散,山岭开始明朗。 我自怜我的旅途经历千变万化,谁说离别的忧愁只有九回? 苟且偷生地奔走仕途,我还暗自发笑。 我尚未轻易归家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本题属于“理解型”主观题,要求学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 畏暑装行早,江村鸡未鸣。林庐相远近,河汉正纵横。(首联:描写了诗人清晨早起赶路时所见之景
早行 马上鸡初唱,天涯星未稀。惊风时坠笠,零露暗沾衣。山下疏钟发,林梢独鸟飞。远峰烟霭淡,迤逦见朝晖。 注释: - 马上鸡初唱:在马背上听到早晨的鸡叫声。 - 天涯星未稀:天边还亮着星星。 - 惊风时坠笠:被突然吹来的风吹掉帽子。 - 零露暗沾衣:清晨露水湿透了衣服。 - 山下疏钟发:山下传来稀疏的钟声。 - 林梢独鸟飞:树林里只有一只鸟儿在飞翔。 - 远峰烟霭淡:远处的山峰被薄雾笼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文内容,并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一作出判断。注意通假字、重点字的写法及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等。此诗是一首写景小令,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景色,渲染了旅途中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露侵驼褐晓寒轻”:清晨,露水打湿了骆驼皮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赏析的能力。 “早行”是诗的标题(或第一句),点出诗人要早起,这是此诗的主题。首联描写清晨出行的场景,用典写景;颔联写寻路、找路的情景,用典抒情;颈联写自己病体不适,心情抑郁,用典抒情;尾联写自己被双石笋笑,抒发感慨。 【答案】 ①“早行”为诗的标题,点出诗人要早起。②“笮马践槐影”,写清晨出行的景象。③“纱笼吹蜡香”,写出门时所见之景。④“凭鞭寻断梦”
早行 寒漏参差断,晨鸡次第鸣。 匆匆半枕梦,草草一杯羹。 泽国多逢雨,闲人不计程。 云间出寸塔,迎我有馀情。 注释 - 寒漏:指古代计时工具漏壶中的水银滴漏声,用以计时。 - 参差:形容漏壶中的水滴落下的声音不均匀。 - 晨鸡:早晨的公鸡打鸣的声音。 - 匆匆:匆忙的样子。 - 半枕梦:半睡半醒之间所做的梦。 - 草草:匆忙,简略。 - 草草一杯羹:匆匆忙忙地做了一顿简单的饭。 - 泽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早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1. 江路迢迢马首东,临川一梦又成空。 - “江路迢迢”形容江路漫长,距离遥远。 - “马首东”意味着马头指向东方,表示诗人正在启程。 - “临川一梦又成空”意味着临川的梦境已经破灭,再次成为空虚。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或失望。 2. 日高未泫晨霜白,风劲先消卯酒红。 - “日高未泫晨霜白”意思是太阳很高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平湖望不极,天垂作周遭。今朝春风暴,涟漪生微涛。 注释: - 平湖望不极,天垂作周遭:在平静的湖面上望去,看不到边界,天空似乎无边无际地伸展开来。 - 今朝春风暴,涟漪生微涛:今天春天来了,天气变暖,突然刮起了大风,湖面上泛起了细小的波纹。 2. 高杨明远村,黄花点青皋。可验去人远,乌鸢低作巢。 注释: - 高杨明远村:高大的杨树映衬着远处的村庄,显得格外明亮。
诗句解读: - 早行:早晨开始旅行。 - 朝来由气锐,前程入马蹄:早晨的气息清新而锐利,前方的道路似乎在马的蹄下延展。 - 天形随月见,斗柄傍人低:天空的形状随着月亮的变化而显现,星星的位置靠近人的头顶显得很低。 - 路转才萦白,沙平岂辨泥:道路拐弯处才出现白雾,沙地平坦时哪里还能分辨泥泞。 - 露零欺鬓发,犬吠隔蒿藜:早晨的露水打湿了我的头发,狗吠声透过蒿草传来。 - 恍惚南柯梦,参差逢氏迷
诗句解析: 1. 马入寒林惊宿鸦 - 描述早晨马进入寒冷的树林中,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这里的“寒林”和“惊宿鸦”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 2. 羸僮呵手怯霜华 - 瘦弱的僮仆因为害怕寒冷而用手呵气。这里的“羸僮”形容人的身体虚弱,而“呵手怯霜华”则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寒冷感觉。 3. 已经残月路数里 - 月亮已经只剩下半边,照亮了大约几里路。这句描绘了日出前的景象。 4. 知过安眠人几家 -
早行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释: 早行:早晨赶路 失枕(一作“失枕惊”):形容睡得很晚。 人家:指路上的行人。 午(wǔ)晏:中午。 占斗:观察星象以确定时间。 辔湿:马缰绳被雨淋湿了。 行露:行走在路上的露水。 衣单:衣服单薄。 秋阳:秋天的阳光。 弄影:照映。 赏析:
【注】 登舆:登上车子。 尚昏昏:还没有睡醒。 斗柄衔山月:北斗星的柄端指向南方,像一把刀,在南方挂着一轮明月(古人认为斗柄指向南方就是白天,所以用“衔”)。 潮半落:潮水的一半退去(潮水涨起来时,人站在海边可以看见一半;潮水退下去时,人只能看见另一半了)。 草虫声:草丛中蟋蟀叫声。 豆花村:豆子花开的村庄。豆花即豆苗上的花,豆苗是嫩绿的,开花时颜色也鲜亮,故名。 【赏析】 《早行》
【赏析】 这是一幅清晨赶路的画面。首句写鸡鸣,次句写月落,三句写行人,四句写驿站。 “村鸡已报晨”,是说天刚亮,村里的公鸡就打鸣了,说明时当清晨。诗人早起出门,听到鸡叫,知道已是早晨。 “晓月渐无色”,是说太阳渐渐升上高空,夜幕散去,月亮隐没了。诗人早起出门,看见天色渐明,知道已是黎明。 “行人马上去”,是说行者骑着马就要出发,开始赶路。诗人早起出门,看见行者骑马要出发,知道他要去赶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涉,题目为《早行》。 以下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plaintext 早行 虚舟却烦暑,初旦更清和。 尘襟暂轩豁,幽兴亦滋多。 黄鸟啭深树,良鱼跃层波。 岸花间红紫,村叟杂笑歌。 稍忘溯洄力,未悟岁时过。 侧肩市朝客,偃蹇奈予何。 ``` 译文 清晨的船在水面上飘浮,驱散了炎热的暑气,天刚亮又显得格外清新和煦。 我暂时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心情变得开阔
《早行》 雨息风亦止,落月犹在天。 舟人相呼起,稍出芦苇间。 暗中各纷拿,四听声正欢。 开户视所从,大江自漫漫。 众星若连珠,累累浮深渊。 津涯杳难知,势与天地宽。 俯见舟楫微,万牛一毛然。 虎豹嗥岸傍,蛟龙浮其涎。 兢兢抱危惧,忽忽忘食眠。 人生诚多忧,况乃行路难。 注释: - 雨息风亦止:雨停风也停了,天气放晴了。 - 落月犹在天:月亮依然悬挂在天空中。 - 舟人相呼起
早行 山鸟相呼曙,樯乌自指南。 健看帆席满,坐数舳舻衔。 水阔蛟龙舞,鱼肥鹳鹤贪。 阵云浓似墨,送雨向湘潭。 注释: 1. 山鸟相呼曙:山中的鸟儿相互呼唤迎接早晨的曙光。 2. 樯乌自指南:船上的乌鸦自己指向南方。 3. 健看帆席满:看着帆篷上满是风浪的痕迹。 4. 坐数舳舻衔:坐着数着船只接连不断。 5. 水阔蛟龙舞:水面宽阔,龙在水中翻腾。 6. 鱼肥鹳鹤贪:鱼儿肥美得让鹳和鹤都想贪吃。
【注释】 早行:早晨出行。紫:指朝霞的颜色。恻恻(cè):悲伤的声音。船人:船上的人。奋翼:振翅高飞。兼葭:芦苇丛生的地方。转旋:回旋、转动。岩:石壁。冥蒙:昏暗不明。生存古木数十围:指树木参天,枝叶浓茂。老死悬藤百馀尺:指树木因年代久远而枯萎。人生有为:指人应有所作为。事役:服劳役。羁人:被拘押的人。商歌:卖歌的。浊酒:浑浊的酒。聊慰怀:聊以自慰。仲尼:指孔子。《论语》中说“子在陈绝粮,从者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早行》。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 "店妪"指的是卖油的老妇人,这里用来形容一个卖油的老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邻居。"明灯送"意味着老人在为作者照亮前行的道路。"前村认未真"表示作者在前进中仍然无法确定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2.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 "山头云似雪"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山顶上的云彩如同雪花一般,美丽而神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逐句解释,最后给出赏析。此题属于全诗内容理解类题目,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诗的标题“早行”来看,应该是写旅途中的见闻感受。 首联“水馀枯蘖尚栖苴,催促征夫趁晓鸦
《早行》 旅枕罢残梦,明星悬屋椽。 不辞风露冷,欲了东西缘。 云驭方擎日,月轮犹印天。 波波定何事,羞死地行仙。 注释: 1. 旅枕罢残梦:旅枕,即旅途中的枕头,用来休息。罢,停止。残梦,未醒的梦。 2. 明星悬屋椽:星,指星星。悬,挂在。屋椽,房屋的横梁。 3. 不辞风露冷:不计较、不介意寒冷的天气。 4. 欲了东西缘:了,解决、了断。东西缘,这里指旅途中的各种困难或诱惑。 5. 云驭方擎日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早行所见之景。“脂辖行伤早”是说马的蹄声在寒冷的早晨显得特别凄凉;“扬旌兴莫穷”是说旌旗高扬,但远望不尽的山野风光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意犹未尽;“水遥天色共”是说水天一色,远望天边云霞映照水面,景色十分迷人;“巧舌争啼晓,香牙尽入风”是说鸟儿的叽喳叫声和花朵的芬芳扑鼻,使清晨的空气充满了生机;“纵吟殊未已,初旭放晴红”是说尽管诗人吟诵不已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诗歌,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诗句、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本诗是描写早行所见的景色的。首联“冒暑行宜早,修途不困人。”诗人写早行之景,点出时令,说明天气炎热,所以出发的时间应当是清晨,而且路途遥远。“冒暑”二字写出了天气的热,而“宜早”则写出了时间。这里用“修”字,表明旅途艰远,非比寻常
早行 修程避昼炎,中夜征夫起。 虫声荒郊迥,犬吠衡门闭。 行行月色淡,微霞露天际。 永怀高卧人,幽梦绕苍翠。 释义及赏析: 1. 修程避昼炎,中夜征夫起。 - 释义: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不得不推迟行程,直到太阳下山;深夜时,征夫们被叫醒开始工作。 - 赏析:这里描绘了夏日中午的高温和夜晚的劳作场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2. 虫声荒郊迥,犬吠衡门闭。 - 释义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早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客兴谓已旦,出视见落月”,起句点明早行时间,“客兴”二字交代诗人出游的目的,“谓已旦”说明诗人已经起来。“落月”指月亮落下。 “瘦马入荒陂,霜花重如雪”,写诗人骑着瘦弱的马进入了荒凉的水边泥泞之地,那地上的霜花像雪花一般密集地堆积着。 “海风吹万里,两耳冻几脱”,写海上的风刮得呼呼作响,吹得人耳朵冻得发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早行》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飞鸣屋上鸟,入我梦中听。(注释:鸟儿在屋顶上欢快地鸣叫,仿佛进入了我的梦境,听到了它们美妙的声音。) 2. 迟明月方昃,平晓风更静。(注释:月亮在天空中渐渐偏斜,清晨的微风更加宁静。) 3. 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注释:飘动的云雾如同四座大山般壮丽,静止的水波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万物的影子。) 4. 身如走空尘,南北了不定
《早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画卷。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曙色微分星渐稀” - 诗句释义:黎明时分,天空中的星光逐渐稀少,曙光初现,天色渐亮。 - 关键词注释:曙色,指天边刚刚泛起的红霞或曙光。微分,形容星光开始变得稀疏,不再那么密集。星渐稀,即星星变得越来越稀少。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日出前天空由暗转明的过程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子规声叫,灯下惊醒,看到马嘶。 浓雾笼罩着远山和近山,才辨清道路的高低。 鸡鸣犬吠遥遥相应,野草幽花自然参差不齐。 待到晨光普照,不知行道几人迷途。 【注释】 1、子规:即杜鹃鸟,又名布谷、杜宇等。 2、惊:惊动。 3、宿雾:指浓密的云雾。 4、肩舆:用肩膀扛着的车子。 5、霁色:雨过天晴后的天空颜色
早行 残月不肯吐,邻鸡殊未鸣。 已惊火星没,况值玄云生。 居人酣春梦,行客贪修程。 众愁春露冷,我喜旦气清。 小立著定眼,自觉归路明。 译文: 残月不愿意升起,邻近的鸡也没有鸣叫。已经惊恐火星消失,更何况是乌云降临。居民们陶醉在春梦中,旅行者急于完成行程。众人为春寒感到忧郁,而我却喜欢早晨的清新。我小心站立,凝视着远方,感觉回家的路变得明亮。 注释: - 残月:即新月,月亮不完整的样子。 -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杖锡无同侣,冲霜独自行。 - 注释: “杖锡”指的是拿着拐杖步行;“无同侣”表示没有同伴一起行走。“冲霜独自行”形容在寒冷的天气中独自前行。 - 译文: 我拿着拐杖,独自一人走在寒霜中。 2. 断桥残月在,孤店晓鸡鸣。 - 注释: “断桥”指桥梁的一部分或断裂的部分;“残月”是指月亮只剩下一部分,可能是被云遮住了;“孤店”意味着孤独的店铺。“晓鸡鸣”指的是天还没亮
注释: 1. 早行:早起出行。 2. 鹎鴂:一种鸟,春天时发出声音。 3. 戒趣装:提醒自己要准备好行李。 4. 瘦影:形容人或物瘦弱的样子。 5. 畏途:害怕的道路。 6. 政尔吴牛喘:意思是说像吴地的牛一样喘气困难。 7. 误把残蟾作夕阳:意思是把残月误当作太阳落山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早起出行,他听到了小鸟的叫声,提醒他要准备行李。然后他带着瘦弱的影子走过了重山。在路上
早行 早行理归装,残灯耿曙光。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 修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 【注释】 1. 早行:早上出行。理归装:整理行装。 2. 残灯耿曙光:夜幕降临时,残存的灯火在晨曦中显得更加明亮。 3. 开门半山月:清晨,我推开门,看到半山之上的月亮高悬。 4. 立马一庭霜:站在院子里的马,头上已经落满了霜。 5. 钟响知云寺:听到寺庙里的钟声响起。 6.
诗句释义 1 出门挂襆被:整理包袱,准备出门。 2. 客路寒溪早:旅途中遇到早春的溪流,感觉寒冷。 3. 团团雾中日:天空中有薄雾,太阳看起来很小。 4. 淡月隐林梢:月亮在树木的枝头显得朦胧。 5. 村巷驱饥牛:驱赶着饥饿的牛去村口吃草。 6. 枫林度飞鸟:在枫树林里飞过小鸟。 7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手法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作进行分析判断。“早行”意思是早起出行。“溽云敛徂暑,阴火炼金精”的意思是:浓密的云气收敛了炎热的暑气,阴冷的火光炼成了黄金一般的精华。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早起出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瞻彼河汉白,林园风亦清”的意思是:看那天河银河一片白茫茫
《早行》 马驼残梦过寒塘,低转银河夜已央。雁迹印开沙岸月,马蹄踏破板桥霜。汤寒卯酒两三盏,引睡新诗四五章。古道迟迟四十里,千山清晓日苍凉。 【注释】 1. 马:指骏马。驼:指骆驼。残梦:指梦中的景象。寒塘:形容水冷如冰。 2. 转:旋转,转动。银汉:银河。央:尽、完。 3. 雁迹:大雁飞行留下的痕迹。印开:像印子一样张开。沙岸:沙滩。月:月亮。 4. 蹄:马的脚。踏破:踏碎了。板桥
【注释】 1. 早行:早晨出发。 2. 寒鸡:天刚亮时,鸡就打鸣了。五更:指天快亮的时候。征旆:行军用的旗帜,借代出征。 3. 翩翩:飞翔的样子。征旆:行军用的旗帜。 4. 百年身世情如梦:一生的遭遇像做梦一样。百年:一生,泛指一生的时间。 5. 半纸功名醉不醒:功名利禄就像半张纸,醉生梦死。 6. 欲吐半吞残月淡:形容心情矛盾,想要说出却又咽下。半吞:吞一半吐一半。残月淡:残缺的月亮颜色很淡。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凉风满棹贺湖边,越上诸山尽可怜。 - 注释: 凉风:指秋天的微风。棹:船桨。贺湖:地名。越上:越过。诸山:许多山峰。可怜:可爱。 - 赏析: 这句描述了诗人乘船经过贺湖时,感受到凉爽的秋风和远处山峰的美丽景色。 2. 远汉片云承落月,长林疋练曳轻烟。 - 注释: 远汉片云:远方天空中的云朵。承:承接,承接月亮。长林疋练:形容树林如一匹白色的绸带。曳:拖动。轻烟
【注释】 拂曙:清晨;柔橹:柔软的船桨;溪山行几重:指经过几重山溪。 云昏:天色昏暗;不见寺:看不见寺庙;依约:隐约可辨;但闻钟:只听见打钟声。 “拂曙”两句,写黎明时乘船出发,经过几处山溪、村落,天刚亮,雾气还很大。 “云昏”两句,写经过几处山溪后,天色已渐明。由于雾气很重,看不见寺庙,只能听到隐隐的钟声。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的开头两句描写诗人早晨早起,乘船出发去旅行的情景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黄粱已熟梦初醒” -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醒来的场景,暗示着从一种梦境到现实的转变。"黄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梦,通常与虚幻和不实有关。"已熟"表示这种梦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或次数,而"梦初醒"则表明这种梦刚刚被打破或者结束。 2. “束担匆匆促去程” - 这个句子描述了行者急忙整理包袱,准备启程的情景。"束担"意味着把东西捆起来,"匆匆"表达了匆忙的样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凌晨问前路,晓色未全分。” - 注释:在凌晨时分询问前方的道路。黎明时分天色还不完全明朗。 - 译文:凌晨时我向前方探询道路,黎明的光线尚未清晰分明。 2. “带月马头梦,隔林人语闻。” - 注释:伴随着月光骑马前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听到远处树林里的对话声。 - 译文:伴随着月光骑着马,如同进入了梦境,能听见隔着树林传来的人说话的声音。 3. “树平连野雾
早行 孤馆惊残漏,登途竟若迷。 山形存隐约,地势失高低。 薄曙欺残月,哀猿和早鸡。 忽闻飞瀑响,已过石桥西。 注释与赏析: - 孤馆: 孤独的旅舍。 - 惊残漏: 感到时间的流逝,残夜将尽。 - 登途: 出发前往某处。 - 竟若迷: 好像迷失方向一样。 - 山形: 山峰的形状。 - 隐约: 模糊不清。 - 地势: 地形地势。 - 失高低: 失去原有的高度和高低起伏。 - 薄曙 (清晨的曙光):
早行 肃肃倦宵征,晨兴促驿程。 软风随去马,残月照行旌。 野店鸡三唱,谯楼漏五更。 车徒经数里,河汉尚纵横。 注释: 1. 肃肃: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也形容马嘶的响声。 2. 晨兴:早晨起来。 3. 驿程:古代传递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驿站之间的路程。 4. 软风:微风。 5. 残月:指月亮已经偏西,即将落下或刚落下去的样子。 6. 行旌:出行的标志,通常为旗子或其他标志物。 7. 野店:野外的旅馆
早行 驿馆披得起,鸡声唱乱茅。 露珠凝草尾,日彩吐山坳。 飞萤渐失照,梦鹤乍惊巢。 不为简书畏,微官容易抛。 注释: 驿馆披得起:形容早晨出发时,驿馆里的人们忙碌着整理行李。 鸡声唱乱茅:清晨的公鸡打鸣声打破了宁静的茅草屋,使一切都显得有些杂乱。 露珠凝草尾:露水在草叶上凝结,形成晶莹剔透的小珠子。 日彩吐山坳:太阳从山峰的凹陷处冉冉升起,洒下金色的光芒。 飞萤渐失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时,注意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前山树暗月胧胧”,意思是:天还没有亮,山前树木朦朦胧胧的,月亮也隐没在山后了。前一句写远望,描写了一幅静夜初晓、月上东山的画面;第二句是近景,写马色鸡声,点明时间是清晨。 “马色鸡声共晓风”,意思是:马儿嘶叫,鸡儿啼鸣,都融入了早晨的清风中。 “不为逢秋多感慨”,意思是:我之所以没有因秋天到来而感伤
早行 咿喔邻鸡唤早行,出门车马已纵横。 星河摇漾楚天阔,风露飘零秋气清。 厌树乱鸦催漏箭,傍人残月送钟声。 扶桑不远堪翘首,几朵祥云捧大明。 注释: - 咿喔邻鸡唤早行,出门车马已纵横:早晨的鸡叫催促人们早起出发,而出门时车辆马匹已经四散纵横。 - 星河摇漾楚天阔,风露飘零秋气清:银河在天空中闪烁,仿佛在荡漾;秋天的天气清冷,风和露水都飘洒在空中。 - 厌树乱鸦催漏箭,傍人残月送钟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早行》。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 河汉纵横月色低,朗吟飞过楚天西。 - 注释:“河汉”指天河,古代常用来比喻银河或星空。“纵横”形容河流的分布广泛而曲折。“月色低”形容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很低,仿佛要触及地面。“朗吟”指高歌、大声吟唱。“楚天”泛指楚国的天空,这里可能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 译文:夜空中银河横贯,月色朦胧如水。我在楚地上空高声吟唱着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等。本诗的关键词“斜”“凄迷”“崎岖”“霜风”“十里”,“渐近” “始闻”。 【答案】 注释: 月光斜坠:月光斜射。 凄迷:形容景物凄凉、迷蒙。 山路崎岖:指山路不平,多有坎坷曲折。 信马 :任凭马走,不加以控制。 扑面:迎面吹来,形容风大。 霜风行十里
【注释】 客子:指行旅之人。苦:辛劳,困苦。行役:旅行。暗流:湍急的水流。残月:一弯如钩的月亮。径僻:小路偏僻。鸡声渺(miǎo):鸡鸣声很微小。云连:云雾相连。敝裘修露肘(tuǐ):破旧的衣服露出胳膊肘。修:长。弄晨晖(huī):欣赏清晨的霞光。 【赏析】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的景色与感受,表达了旅途艰辛以及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致的向往之情。 首联“客子苦行役,驱车未晓时。”
《早行》 早行乘月晚乘风,残暑无烦苦若翁。 万里边关羸马底,一秋光景乱蝉中。 长安北望云何极,衡岳南来雁不通。 独有寸心堪百炼,乾坤随处是帡幪。 注释: 1. 早行:早晨出行。 2. 乘月晚乘风:形容旅途的辛苦和孤独。 3. 残暑无烦苦若翁:虽然天气炎热,但心中没有烦恼。 4. 万里边关:边塞遥远,难以到达。 5. 羸马底:指长途跋涉后的疲惫状态。 6. 一秋光景乱蝉中
《早行》 结束登程恨未裁,出门周览尚徘徊。 披星马首钟前动,带月鸡声梦里催。 两地宾朋愁再别,九天阊阖待重来。 相逢若问游人意,怀抱当春只好开。 注释: 1. 结束登程恨未裁:指结束了这次远行的行程,心中充满了遗憾。 2. 出门周览尚徘徊:走出门去环顾四周,仍然在犹豫徘徊之中。 3. 披星马首钟前动:形容早晨的曙光照亮了马头,钟声也随风而来,仿佛在召唤着出发。 4. 带月鸡声梦里催
早行 忙着征衣快着鞭,转头月挂柳稍边。 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 茅店鸡鸣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注释: 忙着征衣快着鞭:忙着准备出征的衣物,急忙催促着马鞭。 转头月挂柳稍边:回头一看,月亮已经挂在了柳树的梢上。 两三点露不为雨:地上的两三颗露珠并不是因为下雨而出现的。 七八个星尚在天:天上有七八颗星星,还在闪烁。 茅店鸡鸣人过语:茅草屋前的小店里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早行: 描述了作者早晨出行的情形,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1. 王事匆匆每计程: 描述了作者因公务繁忙而频繁地计算行程。"王事"指的是朝廷的公事,"匆匆"表示匆忙,"计程"则是指计划旅程的距离或时间。这一句反映了作者为了公务忙碌奔波的状态。 2. 疏钟未动促前征: "疏钟"可能指的是远处传来的钟声,"未动"表示钟声尚未响起,暗示着时间的紧迫
【注释】: 1. 鸡鸣客下床:鸡叫了客人就下了床。形容早起。 2. 出门天未曙:出门时,天色还不太亮。 3. 山黑不见人:天色渐渐变暗,连人影也看不见了。 4. 但闻马蹄去:只听见马蹄声在前进。 【译文】: 鸡刚打鸣,客人才起床,我就赶紧出了门。出门一看,天色还未亮透。周围一片黑暗,看不到一个人影,只能听到马蹄踏在雪地上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远。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晨出行的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全诗大意,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思想内容,这是赏析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如“联骑”“旌㫋”“移营”“乱垄田”等。 【答案】 译文: 骑着马载着旌旗,移动营帐在杂乱地长满禾草的田里。人行走时风露洒在身上,月亮从牛、斗星座旁边转动。涉过山涧泥土沾湿了衣袂,穿过树林草木遮住了马鞍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鸡声幽巷尽”: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鸡鸣声在安静的小巷中逐渐消失。这里的“鸡声幽巷尽”形象地展现了黎明时分的宁静与安详。 2. “桑柘展晨光”:随着天色渐亮,桑树和柘树的轮廓在晨光中变得清晰可见。这里的“晨光”不仅指的是自然的光芒,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3. “陌草明新露”:田野中的草木在早晨的新露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一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
【注释】 1. 畏途:指险路。兼岁暮,指一年将近结束之时。假寐怯宵征:假寐,即暂时小憩;宵征,夜里赶路。2. 高柳霜前短:高柳,指的是高大的柳树;霜前,指在早晨的寒霜中;短,指树枝因霜而显得枯黄。3. 残星晓后明:残星,指天空中残留的星光;晓后,指天将亮的时候;明,指星星因晨光而显得更加明亮。4. 板桥人度影:板桥,指木板搭成的桥梁;人度影,形容行人在桥上行走时的影子。5. 画角戍传声:画角
【注释】 蓐食:吃早饭。中夜:深夜。逐伴:相随而行。霸城亭:地名,古时驿亭名。瓦井邸:地名,古时驿舍名。四野:四方郊野。阒无人:静无一人。孤鸿:指孤独飞翔的鸿鹄。村、落:指村庄和村落。荆、杞:指荆条和枸杞子。假寐:假装睡眠。明发:天明。形役:身劳役役。已:止。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徐州任官途中。诗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抒发了旅途中的感受,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图卷。首句写“早行”,起笔不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诗人在深秋寒夜,乘船渡口时,写下此诗。首联写舟行所见,颔联写舟中所感,颈联写舟中所见,尾联写舟中所闻。全诗以“客”为主,通过舟中的见闻感受,刻画了一幅清冷的旅途图景。 早行 木叶堕寒溪,轩窗月已西。 客心惊吠犬,茅店乍鸣鸡。 渐觉人烟动,相看马力齐。 霜华前路滑,不住乱鸦啼。 【注释】 1. 早行:指早晨出行。 2. 木叶:落叶。 3. 堕:落下。 4. 寒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通晓全文大意,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早行”,即早起行走。“鸡号出村巷,凉飙欺宿酲。”“鸡号”句:早晨听见鸡声从村子小巷中叫起,寒风吹得人酒意全消。“凉飙”“宿酲”句:冷风袭来使人的酒意完全消散。“云开忽见斗,东方渐熹明。”两句写天晴后看见北斗。“斗”句:忽然看见北斗星,东方渐渐放亮。“落叶堕马前,舞意亦轻盈。”“落叶”二句
诗句解析 1. 东方犹未晞,残月挂高树: - 东方犹未晞:早晨的太阳尚未完全升起。 - 残月挂高树:夜晚的月亮挂在高高的树上。 2. 客子夜不眠,呼童问前路: - 客子不眠:诗人因为旅途的劳顿或心中有所思而难以入睡。 - 呼童问前路:诗人叫来仆人询问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3. 山深蹊径幽,蔓草被清露: - 山深蹊径幽:山路深远且幽静。 - 蔓草被清露:长满苔藓的草木上覆盖着清晨的露水。
【注释】 1. 早行:早晨出行。 2. 萧然:寂寞、凄凉的样子。 3. 客情:游子的心情。 4. 寒霜:清晨的霜。 5. 晓月:拂晓时明亮的月亮。 6. 栖鸦:栖息的乌鸦。 7. 紫霞:紫色晚霞。 8. 海外:远离尘世的地方。 9. 忘远近:忘记了远近。 【赏析】 《早行》是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早起行人在黎明时分踏上长途跋涉的情景。诗中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注释】 箭漏:古代以刻箭为计时工具,箭上涂有颜料,射到目标后即停。箭漏,指计时之箭已射下,漏尽。月轮低:月亮偏西。向野提鞭一望迷:向野外驱马上前,回头时看不见了。 鞍上续成残店梦:骑着马,继续做着旅途中的梦。 驿边惯听异乡鸡:在驿站旁,常常听到外地的鸡叫声,因为驿站是供行人途中投宿的地方,所以各地的旅店都有不同特色的菜肴,因此各地的鸡也各具特色。 寒飘露气侵人骨:早晨的露水寒气逼人,侵入骨头里
早行 曙色来自天外,征衫怯晓风。 马行残月下,人在乱山中。 石侧蚕丛险,烟开鸟道通。 思乡心更切,前路尚飘蓬。 注释: - 曙色来自天外:早晨的霞光从天空之外照射下来。 - 征衫:外出远行的衣衫。 - 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 人在乱山中:形容在山中的混乱景象中。 - 石侧蚕丛:指蜀地的险要之地。 - 烟开鸟道通:云雾散开,鸟道通畅。 - 思乡心更切:因为思念家乡的心情更加迫切。 -
以下是对这首诗《早行》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 描述早起赶路时,自己如同一片飘落的叶子在西风中摇曳,天色渐亮,催促着行程的开始。 - 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比喻水流带走了梦中的景象,而船帆带着星光飞翔,形容旅途中的忙碌和希望。 -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 表示鸟儿还未离开树巢,寒潮已经开始逼近岸边的岩石或石滩。 - 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解析】 1.野店(pàn):野外的客舍。更鼓:古代夜间打报时用的鼓。乌啼夜欲阑:乌鸦叫的声音使夜晚即将结束了,但天色还暗着。 2.催客起:催促客人起床。 3.斜月照人寒:斜着的月亮照着人感到寒冷。 4.知村近:知道村庄离自己不远了。 5.沙平觉路宽:沙地平坦,感觉到道路变宽了。 6.天欲曙:天快亮的时候。出林端:从树林里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情景的诗作
早行 天地寒雁唤梦醒,城柝声中月落残 相羊歧路怜目送,历鹿单影答形孤 今夕何处宿?出门先问几邮亭 译文: 天空中飞翔的雁群在寒空中鸣叫,唤起人们半梦半醒的状态。城中传来的更鼓声催促着月亮落下,村庄旁的灯火与星辉相互交织。我沿着岔路前行,风儿轻轻拂过我的双眼,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孤独地行走,只有影子伴随,仿佛在回答着孤独的身影。今晚我将在哪里安宿呢?出发前,我得先询问一下最近的驿站情况。
译文: 堤岸蜿蜒曲折八九回,击柝声尚能听见四五回。 凉风吹动衣襟怀抱着被子睡,残月挂在树头乌鸦在啼。 东方欲明天色还未亮,北斗星只有三点两点光。 穷愁困厄迫得我饥寒交加,驱车自唱行行行。 注释: 堤长已历八九折:形容堤岸曲折蜿蜒,走过了八九处弯道。 析击犹闻四五更:指深夜里敲击更鼓的声音仍然能听到四五回。 凉风吹衣抱衾卧:形容夜晚的凉风习习,诗人感到寒冷,抱着被子躺下休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的鉴赏和赏析。解答此题,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态度。 “衣上星河白,天低秋路明”的意思是:衣服上沾满了星星点点的白霜,秋天的天空显得格外清亮。“星河”指银河,“秋路明”则指秋天的道路。这两句写清晨早起,诗人在寒霜中行进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早行之苦。“戍烟生马首,村月落鸡声”的意思是:军营里升起袅袅炊烟,远处传来鸡鸣声。“戍烟生”指军营炊烟
【注释】:坞(wù):山坞。扃(jiōng):关闭。沈:同“沉”。清旷:指心境开阔,无拘无束。 【赏析】:这首诗描写诗人清晨出行的情景。首联写诗人早起出门,鸡鸣声刚响,人家已经关上门窗,一片宁静;颔联写诗人抬头远望天光沉沉,水色苍苍,霜气扑面,一片寒冷;颈联写诗人放眼四顾,只见大野迷蒙,寒空闪烁着星星点点;末联点出诗人的心境,认为这种境界才是真正清旷的,所以再不怕劳累辛苦了
【注释】 石磴:石阶。历:经过,越过。崟崎(yí qi):山岭重叠的样子。野花:指路边的野草和小花。泫(xiǎn)朝露:晶莹的早晨的露水。空际:空中。但:只。香:芳香。欲觅不知处:想寻找却找不到的地方。 【赏析】 《早行》是一首描写旅途景象的诗,诗人在黎明时分,踏上崎岖的山路,沿途欣赏着美丽的野花,感受着早晨清新的空气。然而,由于山路险峻,诗人只能从空中远远地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景色
译文: 清晨出发,寒冷的夜里醒来,旅途使人困惑。 野火烧毁了戍楼,荒芜的城墙环抱着冻溪。 月亮嘶鸣着在旅店前奔跑,寒霜报晓五更鸡啼。 冷灶里余烬仍在吹着,打开门来看到正西的太阳。 注释: - 驱人寒夜起: 让行旅的人从寒冷的夜晚中惊醒。 - 行役意如迷: 旅行的心情使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 野火烧残戍: 野火烧毁了废弃的军营或哨所。 - 荒城抱冻溪: 荒芜的城市环抱着结冰的小河。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行旅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先来看第一句:“早行晴野树如烟。”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在晴朗的早晨,太阳从东山升起,阳光照耀下,树木的影子如同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里的“烟”字形象地描述了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朦胧而美丽。同时,“早行”二字也预示了诗人即将开始一天的行程。 接着看第二句:“日出东山映绣鞯。”
早行 凉月尚在地,出门趁早行。 灯前骑马去,草里听鸡鸣。 涨水倾河岸,连山度土城。 劳歌相继起,仝有旅人情。 注释: 1. 凉月尚在地:凉月,即明亮的月亮。地,指地面、土地。意思是月亮还挂在地面上。 2. 灯前骑马去:在灯前(或说在月光下),骑着马去。 3. 草里听鸡鸣:在草丛中,听着鸡叫。 4. 涨水倾河岸:河水上涨,倾泻到河岸上。 5. 连山度土城:连绵的山脉穿过土城。 6. 劳歌相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