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中秋
介绍
《中秋》并非一个公认的文学作品,而是可能是指中秋节相关的文学作品或主题。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许多文学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以下是对该主题的相关介绍:
- 文学背景:中秋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情感色彩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例如,唐代杜牧的《汉宫秋》就以中秋节为背景,展现了宫廷中的哀愁与别离之情。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国情怀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
- 传统习俗:《中秋》作为中秋节的主题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方式,也是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情感方式。这些习俗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中秋》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共鸣。
- 文学作品:《中秋》可以指代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词、经典小说、现代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美景、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反映社会的变迁等手法,将中秋节的美丽与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独特韵味,也让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秋》作为一个概念,可能指的是以中秋节为背景或主题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或相关元素。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家庭亲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
注释: 1. 闲吟秋景外:闲适地吟咏着秋天的景色。闲吟,悠闲地吟诵。秋景,指秋天的风景。 2. 万事觉悠悠:感觉一切都很渺茫,没有目标和方向。 3.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在这个夜晚如果没有月亮,那么一年的时间就会白白度过,就像没有过秋天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之夜,闲适地吟咏着秋天的景色,感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
【诗句】 月圆年十二,秋半每多阴。 此夕无纤霭,同君宿禁林。 未高知海阔,当午见宫深。 衣似繁霜透,身疑积水沉。 遭逢陪侍辇,归去忆抽簪。 太液池南岸,相期到晓吟。 【译文】 中秋之夜,月亮圆满如盘,年已十二,此时正是秋分时节,天气渐凉。这个晚上没有细薄的云彩,我们一同住在皇家园林里。我虽不高,却能远望大海之广阔,太阳正午时,宫殿显得更加深邃。衣裳像繁霜般洁白透亮,身体好像被水包围一样沉重
注释: 蟾宜:适合。 天地静:宇宙宁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也指月亮的满月。 阶蓂:古代传说中每月初一和十五,月宫中有两棵蓂草,初生者为初一,落者为十五。此处指蓂草。 照耀:光芒四射。 超诸夜:超出所有时间。 掩众星:掩盖其他星星的光芒。 影寒:水波因月光而显得更加清澈。 树销青:树木因月光而显得更加青翠。 枉值:白白等待。 长乖:常常违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景象
中秋节的诗句及译文: 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时期,月亮特别圆,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中秋节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 清香:指的是荷花散发的香气,清新而宜人。 - 晓莲:早晨开放的莲花。 - 水国:泛指水域之地,如江南水乡。 - 雨馀天:雨后晴朗的天空。 - 赏析
注释: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这是对中秋之夜的期待,希望这个节日能像往常一样明亮。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这是对中秋节的感慨,一年的一次,却担心会有乌云遮住月亮。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露水洗去尘埃,月光照亮万物,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清新明亮。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这是在欣赏明月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让人感到惆怅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象
注释: 晓入云堂已起单,病留法喜太无端。 当涂月拟中秋见,建邺水仍江上寒。 与世不供三笑别,暮年转觉四并难。 鸬鹚杓有铜花绿,最负今宵白玉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节时所作。首句“晓入云堂已起单”,描述了诗人清晨时分就已经进入云堂的情景,暗示着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期待和喜悦。 第二句“病留法喜太无端”,表达了诗人因病留在家乡的无奈和遗憾。这里的“法喜”可能是指佛教的欢喜
诗句 1. 黄尘茫茫行野马:描述在广阔的沙漠或原野上行进,尘土飞扬。"黄尘"通常指沙土的颜色,"茫茫"表示广阔、无边无际。"行野马"则形象地描绘了行走的状态。 2. 白发混混争蜗牛:这里"白发"指的是老年人的发色,可能因为年岁增长而变白。"混混"形容头发凌乱的样子。“争蜗牛”可能是比喻,意味着人们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如同争夺微不足道的东西。 3. 老心如水夜声寂:形容人的内心平静如水
诗句释义与翻译: - 中秋 月出未出山苍苍,明毫倒射生寒芒。 - 译文 :中秋之夜,月光尚未完全升起,但已足以让人感到寒冷和明亮。 - 中秋:光摇林彩已奇怪,月时犹在青山外。 - 译文 :月光摇曳着树林的色彩,显得异常美丽,但月亮仍然隐藏在远处的青山之外。 - 中秋:一杯两杯呼出来,仰天喝云云未开。 - 译文 :我举起杯子畅饮,仰头看着天空中云彩尚未散开。 - 中秋:冰轮碾上何人推
诗句释义: 1. 中秋:指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 不教收骨瘴江边:不让人在瘴气缭绕的江边死去。瘴气是一种湿热的疾病,常常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出现。 3. 驱向胡沙著去鞭:将人们驱赶到荒凉的沙漠中。胡沙是指沙漠,象征着贫瘠和荒凉的环境。 4. 旧夺宫袍空独步:曾经拥有华丽的服饰,现在已经失去了一切。 5. 新餐官饭饱孤眠:新的食物已经吃饱了,却只能独自睡觉。形容生活的贫困和孤独。 6.
注释:中秋时节,天气如同重阳节一般晴朗,庆幸的是庭前的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书册旁边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处理,任凭风雨送来凄凉的感觉。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中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独自赏月、品茗、读书的情景。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优美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审美享受
注释: 中秋: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印透山河影:月亮如镜,映照出大地的影子。 照开天地心:月光照亮了天地万物的心。 人世有昏晓:人间的昼夜更替,有白天也有夜晚。 我胸无古今:我的内心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月亮高悬天空,照亮大地,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大地的影子。同时,月光也照亮了天地万物的心,让它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在诗中
注释: 风卷青天落大江,江风江水自舂撞。 这句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江风和江水的景色,风卷青天,江水奔腾,仿佛在撞击着什么东西一样。 万千人看中秋月,十二楼开八面窗。 这句诗描绘了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而那座高楼也开放了八个窗口,迎接着月亮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风卷青天、江风江水
《中秋》 秋来长是病,不易到中秋。 欲赏今宵月,须登昨夜楼。 露浓梧影淡,风细桂香浮。 莫做寻常看,嫦娥亦解愁。 注释: - 秋来长是病,不易到中秋:秋天一到总是生病,很难度过这个中秋节。 - 欲赏今宵月,须登昨夜楼:想要欣赏今晚的月亮,必须要登上昨晚的楼。 - 露浓梧影淡,风细桂香浮:露水浓重时梧桐树叶影子淡薄,微风吹过桂花飘散出香气。 - 莫做寻常看,嫦娥亦解愁:不要把它当成平常的事物去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依据试题的提示圈出诗句中的意象,再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手法及其效果。本题要求赏析的是这首诗的内容,所以答题时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及手法。 本题中,首句“雨云初霁放晴空,乍卷珠帘望月宫。”写雨过天晴,云层散去,一轮明月当空照映的景象
注释: 泱泱秋水,水面宽广。荻芦,芦苇。徙倚楼头,徘徊地站在楼上。待月明,等待月亮明亮。红烛烧残,蜡烛燃烧殆尽。白堕醒,被蜡烛的光亮惊醒。秋风飒飒,秋风呼啸。独关情,独自感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作者独自在楼上等待月亮升起的情景。首句“泱泱秋水”描绘了宽阔的水面上,荻芦轻舞的美景;第二句“徙倚楼头待月明”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期待和思念
赏析 1. 诗句解析 - 皓魄当天晓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描述中秋之夜,天空如明镜般清澈,月光如银辉洒向大地。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连天上的仙乐都无法打破这份宁静。 -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月亮圆满无缺,如同秋天的景色一般完美,它照亮了千里的道路,使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道路。这两句诗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明亮的月光,以及它们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 -
注释: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中秋之夜的美景和欢乐氛围。首句"秋景今宵半"描绘了秋天的夜晚,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意味着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第二句"天高月倍明"则形容了中秋之夜,天空高远,月亮明亮,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第三句"南楼谁宴赏"描绘了人们聚集在南楼,欢庆中秋的热闹场景。最后一句"丝竹奏清声"则描述了人们在南楼上欣赏音乐的场景
注释:中秋时节,月华圆满,正是秋天的时候。天上人间都在这个时候共度佳节。桂魄(即月亮)十分明亮,像澄净的浪花在海洋中荡漾,冰轮(即月亮)千里之行,辗碎了霜空。 赏析:此诗以“中秋”为主题,描写了中秋节夜晚的美丽景象。首联写景,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圆而明的景象;颔联写人,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之夜欢聚一堂,共赏明月的情景;颈联写物,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水中的浪花和霜空中碾碎的冰轮
注释: 中秋:即中秋节的月亮。 须交夜半时:必须等到深夜。 当中明朗朗:指月亮正中明亮的时候,也就是月圆之夜。 直下净离离:月光直接洒落下来,显得清晰而纯净。 地只馀风露:大地只有风和露水。 天何有斗箕:天空中哪里有北斗七星和箕宿星呢。 虚灵昭彻性:月亮本身是虚幻而清晰的。 开眼几人知:能看见月亮的人有多少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注释: 1. 旧时相识惟明月,三五而盈盈又缺。 释义:旧时的相识只有那明亮的月亮,三三五五地明亮又时隐时现。 2. 盈时常少缺常多,恰似人间足离别。 释义:圆满的时候很少,残缺的时候很多,这就像人间的离别。 3. 我今一别已三年,中秋三见望舒圆。 释义:我现在已经分别三年了,但今年中秋节可以看到圆月了。 4. 乌衣燕子尚得返,鸿雁正尔翔幽燕。 释义:乌衣巷的燕子还回来了
注释:读书读到一半时,我向耕牛问道:“你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播种?”耕牛回答说:“等到了收获的时候,我会死掉的。” 我站在空荡荡的村子中,看到社庙里祭拜用的肉,就决定举行一次祭祀活动。 赏析: “中秋”是中秋节的意思,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期盼。诗中的“问耕牛”、“待得时来死便休”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一带空村无润屋
【注释】: 1. 绣江:指江西。 2. 中秋月:中秋节的明月。 3. 岁去月圆人尚缺:岁月流逝,但人们却依然孤独。 4. 相望千里共婵娟(chánjuān):虽然相隔千里,但仍然共同欣赏月亮的美好。 5. 苦恨亭亭照离别:因为离别的痛苦,所以只能仰望月亮来缓解心情。 6. 今夕一尊谁与同:今晚我们一起去喝酒庆祝,但无人与我同饮。 7. 孟光举案对梁鸿:孟光是古代的一个贤妻,她用手中的案板举起酒杯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的把握和赏析,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阴云不见日,何处有秋天”“今夕复何夕,青山满檐前”两句是写中秋月夜,诗人以“阴云不见日,何处有秋天”表达了对中秋节日的喜爱,又以“今夕复何夕,青山满檐前”表达了对明月的喜爱,“青山”是作者眼中的明月,是中秋月夜的象征。“况是中秋夜,玩月不知眠”,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中秋之夜,赏月玩月而乐得忘了睡觉,突出了中秋月夜的迷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重点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还要对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分析. “中秋添月色”一句写景,中秋之夜,月光皎洁如洗,增添了秋夜的清幽和宁静;“金台”,这里指京城长安.“携酒上金台”一句写登高赏月.诗人登上高楼,举杯遥望明月,饮酒赋诗. “世事无穷尽,江山入句来”两句是说
注释: 1. 中秋:即中秋节。 2. 灏气才中兔魄圆:浩渺的天宇,只有明亮的月光才能映得如兔月般圆满。 3. 众躔韬彩独娟娟:其他的星辰虽然璀璨,但都不如月亮美丽。 4. 魏宫乌绕空枝上:在魏宫的树梢上,黑色的乌鸦盘旋飞翔。 5. 汉苑桐凋露井前:在汉朝的园林里,桐树已经枯萎了,露井边也覆盖着落叶。 6. 金液万重涵渤海:金波涛汹涌,宛如万重波浪,仿佛在海洋中翻滚。 7. 玉沙千里对江边
【注释】: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气之一。 漙:水激荡的样子。 生香:指花香。 湓浦(fén pǔ):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湓城镇。 元亮:陶潜字元亮。 鄜州:地名,今陕西省富县东南鄜州镇。 牢落:萧条冷落貌。 吟:吟咏诗篇。 蟾蜍(chán shī):月亮。 【赏析】: 《中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中秋节。此诗首联写景,颔联点题,颈联用典
诗句释义 1. 阴晴无远近,独有此宵看。 - 注释: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无论距离有多远,今夜的月色是最引人注目的。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月亮的深深喜爱,即使在变幻莫测的天气中,他/她依然专注于这轮明月,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高度赞赏和情感投入。 2. 写尽山河影,想添蟾兔寒。 - 注释:月亮的光辉仿佛将山峦的影子都映照出来,同时在寒冷的夜晚,想象着那如玉兔般皎洁的月亮增添了一份寒意。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寓意。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天惨严霜厚,神清宿雨微。 - “天惨严霜厚”描绘出一幅寒冷的景象,天空中厚重的寒霜让人感到凄凉。“神清宿雨微”则表现了雨水虽然已经停止,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淡淡的水气。这里的“神清”指的是空气清新,而“宿雨微”则暗示着昨夜的雨水还未完全散去。 2. 枝空蝉拟脱,巢冷燕谋归。 -
这首诗是苏轼的一首《中秋》。 下面是每句的翻译和注释: ``` 中秋 亲朋关河阔,一岁几合并。 回思十载我,大半短长亭。 我发日已白,我心日以惊。 尚喜淡泊资,于世少经营。 五日过三县,山川知我情。 吟诗自娱悦,俗子徒我评。 忆我们会心友,与我同死生。 取我尘化衣,濯我沧浪清。 我归已数日,我友各有行。 百川我友朋,五岳我弟兄。 我酒难独饮,我怀谁与倾。 今夕我中秋,我自看月明。 ```
《中秋》 岁岁当秋半,人人待月明。 绝怜今夜赏,更胜去年晴。 光彩澄高露,氛埃廓太清。 众心方闵雨,却望暮云生。 注释: 岁岁:每年 当:面对、面对 秋半:秋天的中间时节 人人:指每个人、每个人 待:盼望 明月:明亮的月亮 绝怜:非常喜爱(怜:怜悯) 今夜:今天晚上 赏:欣赏、观赏 更胜:更加胜过 去年:上一年 晴:晴朗的日子 光彩:光亮的光芒 澄高:清澈明亮 氛埃:烟雾尘埃 廓太清
注释: 1. 中秋: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也是秋季的正中,因此被称为中秋。 2. 寂寂:形容非常静,没有声音。 3. 含情出玉闺:含情,指充满情感,玉闺,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 4. 河长看雁远:河长,即河流很长,可以一直延伸到远方。看雁,即观察大雁飞行。 5. 月皎觉云低:月皎,即月亮明亮,可以照亮整个大地。觉云低,即感觉云彩变得很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景图
中秋 得月山房夜夜秋,仲秋既望岂常俦。狡移三穴虽明见,圆印千江恐暗投。于我覆盆虚镜面,为谁飞辙碾云头。吴儿不管团如璧,只唱弯弯照几州。 译文: 中秋之夜,我独自坐在山房中,看着窗外的明月,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和仲秋的气息。月亮在天空中移动,虽然位置明显,但它却像是故意改变位置一样,让我难以捉摸。月亮的光芒映照在江面上,如同一个圆圆的印章,但它却似乎被黑暗所吞噬,无法投下光芒。对我而言
译文 今夜中秋月,相看异楚江。 侵阶如有雪,透屋欲无窗。 鹊为无枝绕,钟因得句撞。 不知风露冷,吟到影成双。 注释 1. 今夜中秋月:指中秋之夜的月亮。 2. 相看异楚江:比喻这轮明月与楚江之水相似,都显得格外清亮和明亮。 3. 侵阶如有雪:月亮的光芒似乎渗透到台阶上,给人一种如雪覆盖的感觉。 4. 透屋欲无窗:月光透过房屋直透,仿佛连窗户也不存在了。 5. 鹊为无枝绕
《中秋》 满目依然明镜流,无家空折大刀头。 人间动是经年别,客里尤深此夜愁。 牢落关河还出塞,萧条江国更登楼。 不知何处风砧发,添得诗人两鬓秋。 注释: - 诗句一:“满目依然明镜流”描述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流水般清澈明亮,仿佛能照见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 诗句二:“无家空折大刀头”表达了一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好像在中秋节这样的团圆时刻,自己却如同失去了归宿一般。 - 诗句三
中秋 素丸东溟来,飞上玻璃盆。 聊挥五轮手,拨去万里阴。 印透山河影,照开天地心。 人世有昏晓,我未尝古今。 释义: 素丸:月饼,中秋节时食用的传统食品。 东溟:东海,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玻璃盆:透明的器皿,这里指月亮。 五轮手:指月亮的五个主要部分,即月亮的明亮、半明半暗的部分。 万里阴:形容月亮在高空中,遮挡住了大地的景象。 印透:月亮的影像映射到地面。 山河影:指月亮照耀下的大地。
中秋 天风吹河汉,明月悬清光。 清光不可掇,流影入杯觞。 吸此风露魄,洗我芥蒂肠。 向来功名心,一笑冰沃汤。 人生几中秋,弹指三万场。 胡为置冰炭,不使心清凉。 此心如秋月,虚明洞八方。 此身万化中,太山一毫芒。 尚无物与我,何者为彭殇。 推琴黄叶落,搔首白云翔。 解衣一盘礴,清境堕渺茫。 注释: 1. 天风吹河汉,明月悬清光。清光:明亮的月光。河汉:银河。这句描述中秋节夜晚的美景。 3.
注释: 去年(今年)我有酒却无月,今年(去年)我有月却无酒。 睦斋在杭州的宅邸里度过两个中秋夜,依靠朋友怀念的人,到了夜晚便忍不住要搔首(指用手挠头皮)。 有酒无月犹自可,有月无酒愁杀我。 余生归老紫阳山,无酒无月都等闲(意思是说:只要自己能清心寡欲,无论有酒无月还是无酒无月又有何妨)。 赏析:《中秋》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赏月、饮酒的渴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
【注释】 1. 中秋:指阴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 2. 虚空流玉洗:比喻天空如洗,洁白无瑕。 3. 世界纳冰壶:形容天地间一片清寒。 4. 明月几时有:出自唐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意思是月亮什么时候出现?是问月亮何时能出现在人世间。 5. 清光何处无:意喻普照万物,无处不有。 6. 人心但秋物:意喻只有秋天的景物才能表达人的心志。 7. 天下近庭梧:意喻天下的万物都像庭前的梧桐树那样
注释: 中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风露平分洗太清:风和露水都平分了天空,洗净了清澈的月亮。 团团顾兔又东生:圆圆的月亮上有一只兔子,它又从东方升起。 一年独爱今宵好:每年这个时候我最喜欢这一天,因为它特别美丽。 万里同看此夕晴:无论多远的距离,人们都能在同一时间看到这天的晴朗。 大地山河由仰照:大地和河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中天星斗只微明:天上的星星只有微微的亮度。
【赏析】 这是一首赏月诗。作者在中秋夜宴上赋闲,见一轮圆月高悬于夜空,便吟咏此诗。 首句“露下天街一气凉”,写秋露初降,天街一片清凉之景,为全篇定下了清冷、宁静的氛围。“露下”二字点明时间是在秋季,而秋天正是天气凉爽的时候,所以诗人说:“天街上的露水都凉了。”接着写到月亮明亮,没有被云遮掩,这两句诗把一个皓月当空、云彩稀疏的秋夜写得十分生动。 第二句“月明不复被云妨”,是写月光皎洁,照彻云天
{"中秋":共对青天好举觞,从前三五是寻常。 "译文":一年佳节秋将半,万里清辉夜未央。 才向缺时舒窈窕,欲从盈后敛光芒。 姮娥曾得长生药,我欲停杯问此方。 赏析:"共对青天好举觞,从前三五是寻常。"出自李俊民的《中秋(其二)"。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中秋之夜,我们共赏明亮的月亮,感叹月亮的圆缺变化。"一年佳节秋将半,万里清辉夜未央"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祝愿。 "才向缺时舒窈窕
中秋 三百六旬岁周,一十二度月圆。 试问姮娥甲子,和闰到今几年。 译文: 月亮在夜空中圆满如盘,照耀着大地,照亮了人们的心房。 我想起了古代的嫦娥,她曾在月宫中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而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中秋节,让我们一起品尝月饼,赏月,祝福彼此。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为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团圆、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象征性的词语,如嫦娥、甲子等
注释: 待月滦水上,天寒月无魄。 重云委城隅,秋色连径白。 北邻有嫠妇,南邻足愁客。 昏灯照梦魂,风雨满沙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夜晚的景象,诗人在滦水上等待着月亮的升起,但天气寒冷,月亮似乎失去了光芒,无法照亮整个天空。周围的云层厚重,遮住了城市的角落,使得秋天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和清晰。诗人观察到北方邻居是一位寡妇,她的丈夫已经离开,她独自一人生活;南方邻居是一位充满忧愁的人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月夜。 “红蠡”句:用典,《庄子·外物》:“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后用以比喻虚幻、空灵的境界。卷:展开。碧:青色,这里指月亮。应:应当。无分:没有份儿,无缘。 “白发”句:化用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句。自支:自己支持不住。 尊前:酒樽前面,指酒席上。桂影:月亮之光。桂树是中秋时常见的植物,此处代指月亮。伸眉:展眉,即舒展眉头
《中秋》 圆月秋方皎,凉天夜逾澄。杯怜娼女劝,楼看美人登。 皓气浮金界,遥光转玉绳。彩鸾招不下,箫管竟无凭。 注释: 1. 圆月秋方皎:圆月在秋天显得格外明亮。 2. 凉天夜逾澄:凉爽的夜晚天空格外清澈。 3. 杯怜娼女劝:杯子里装着酒,似乎在可怜那些卖艺的女子。 4. 美人登:楼上有美女登高赏月。 5. 皓气浮金界:明亮的月光照亮了金黄色的天空。 6. 遥光转玉绳:远处的月光闪烁
【注释】 秋气:秋天的气候。 □(chùn)花课:指菊花盛开时观赏。 赢得:得到、赢得。 赏析: 这是一首赏月诗,写于诗人隐居黄山谷期间。首句描写了中秋之夜雨过天晴后,天气转凉,秋意渐浓;次句点出“残云”尽敛,天幕放晴;三句是说:“野人”不赶在菊开之时去赏菊,而是抓住这个好时机欣赏明月。最后两句,诗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构思独特,意境幽远清丽,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 中秋:即中秋节,是一年中月最圆的一天。 揽云凭结构:指登高揽取云霞。 步月上林皋:在林中小路上散步赏月。 金尊竭:指酒喝光了。 玉宇高:指月亮高悬天上。 神清存夜气:指人的精神爽朗。 天阔数秋毫:指天空广阔无垠,能数尽秋天里最后一根草尖上的白露(秋毫)。 百尺楼如在:指高楼好像还在。 卧汝曹:指你们坐着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颂中秋月色的七律。诗人在中秋之夜,登上高楼,观赏明月
【注释】 又此中秋百恨生:又逢中秋佳节,心中充满了百种的愁恨。又,再一次,再次。生,产生。 频年骨肉尚飘零:多年来亲人离散,骨肉分离。频年,连年。骨肉,指亲属或兄弟。尚,还是。 独援北斗酌明月,闲看银河感客星:独自一人手持北斗柄,对着明亮的月亮饮酒自酌;悠闲地观赏天河,为游子思家而感叹。 极目关河归白昼:远望祖国的山川大地,只见白日已归入大地,不见月色。 满怀风露立青冥:满胸间充溢着清冷
【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为组诗之冠,起句“秋气平分月正明”一句,就全诗的意境作了总括性的概括。 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第一联写秋天的景象:秋意浓重,秋气平和,天空中明亮的月亮与天宫相接。“蕊珠宫阙”即月宫,“蓬瀛”指传说中的蓬莱、瀛洲二山。这两句写天上的月亮和人间的中秋佳节。第二联写人间景象:急风驱散了暑雨,使暑热消除
【解析】 此诗为中秋观月之作,全篇写景,但无一字直接点明“中秋”,而是通过“青天”、“白玉盘”“七宝玻璃觞”等物象的描绘,以及月亮的比喻,来表达诗人对中秋之夜美景的喜爱之情。首联“青天化作白玉盘”,“青天”喻指夜空,而“白玉盘”又暗指明月,是说那轮明月如同天上的白玉盘中的一轮圆月,形象贴切生动。“捧出七宝玻璃觞”,这里用“七宝”来比喻月亮,形容其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同时“玻璃觞”又是盛酒器
中秋 梦远霓裳世外音,汉宫天老桂香沈。 黄埃欲出飞鸢上,白骨犹如落叶深。 万国砧声离别泪,中宵月色太平心。 晋公相业何时见,目断天津益苦吟。 注释 1. 梦远霓裳世外音:梦见遥远的霓裳羽衣曲,仿佛来自世外的声音,充满了超脱与梦幻。 2. 汉宫天老桂香沈:在汉朝的宫殿里,桂花的香气浓郁而深沉,象征着皇家的气息和历史的厚重。 3. 黄埃欲出飞鸢上:黄土飞扬,仿佛有一只鸢鸟欲从天际飞升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今夕知何夕,南轩景趣幽。” - 诗意解读:诗人表达了对今夜的珍惜和感慨,觉得今天特别珍贵,南轩的景色格外迷人。这里的“今夕”指今晚,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特殊性;“何夕”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珍惜。 - 关键词:今夕(今夜)、何夕(何时),南轩(南方的窗户),景趣(美景)。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今夕”和“何夕”,表达了对当前时刻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解析: 1. 诗句解读: - “去年中秋阴复晴”: 这句描绘了去年中秋节时的天气状况,从“阴”变为“晴”,可能意味着天气的变化,也可能寓意着某种希望或者转机。 - “今年中秋阴复阴”: 重复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这种持续的阴天状态,可能是对去年天气变化的延续,也可能是在暗示当前或未来的不顺利。 - “百年好景不多遇”: 此句表达了珍惜难得机会的情感,暗示好的自然景观或生活条件不易得见。 -
中秋 今夕为何夕,平分一半秋。 月明梧影乱,风细桂香浮。 碧落茫无际,银河烂不收。 凭谁招庾亮,携酒共登楼。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晚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感受和内心的思考。 - “今夕为何夕”表达了诗人对于中秋节的特殊感受,他感到这个夜晚与众不同,充满了特殊的意义。 - “平分一半秋”意味着中秋节象征着秋天的一半,即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秋季的中期
中秋 风尘悲海内,满月对长安。 闻道王侯第,中宵晏未阑。 遏云催玉管,生水弄金盘。 独念南征将,关山此夜寒。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风尘:这里借指战乱。 悲海:悲叹国家动荡不安。 海内:指天下、国家。 满月:指月亮圆满。 长安:唐朝国都,今陕西省西安市,当时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闻道:听到。 王侯第:贵族的府第。 晏(yàn):晚。 遏云:吹奏乐器,这里指笙箫等乐器。 玉管
中秋 千家疏柳送鸣蝉,秋霁长空月正圆。 山势北连平楚外,海门东望片帆前。 坐闻戍角临城起,愁听邻砧闭阁眠。 借问淮南丛桂树,何人还赋小山篇。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千家疏柳送鸣蝉:稀疏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着,发出阵阵蝉鸣。 2. 秋霁长空月正圆:秋雨过后天放晴,天空中的月亮显得格外圆满明亮。 3. 山势北连平楚外:山脉延绵至北方,与平原相接。 4. 海门东望片帆前:站在海门向东远眺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秋高云静渺烟霏”,描绘了一幅秋天高远、云朵安静且飘渺、烟雾缭绕的画面,展现了中秋时节的宁静与美丽。 第二句“璧月澄空澹素辉”,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清澈,如同一块美玉般纯净,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第三句“万里关河应入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无论身处何方,都希望能够看到那熟悉的山川河流。
注释: 中秋:中秋节甲子:古代纪年法,指农历八月十五日。 吹笛星桥意最关:意思是说在中秋之夜,我在星桥上吹起了笛子,思念之情最为深切。 七宝已修天上月:意思是说我已经用七种宝物(金银珠宝)修好了天上的月亮。 三神不隔海中山:意思是说三位神灵(嫦娥、吴刚、玉兔)不会因为距离而无法相见。 故人此夜知何处:意思是说今夜的我不知你在哪里。 狂客经年且未还:意思是说我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 小队羽衣新按曲
中秋节的夜晚,我乘兴品尝着美酒,南方的战事并未结束。 在吴地作客时,我常看月亮,现在却因为忧心国事而哭泣。 远处江水连天如星河一样湿透,高树吟唱风声露气稀薄。 放眼望去沧州,终归是一片好风光,百年时光只够我在钓鱼矶钓鱼。 注释: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一年秋季的中心节令。 酒盏:酒杯。 南国: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机:时机,机会。 作客:做客,此处指远离家乡在外作官。 吴地月
中秋 平楼时步,身虚欲翩翩。明日秋始半,中天月最圆。 武昌书未返,督府句堪传。衡岳那能去,罗浮何处烟。 注释:在平楼上散步,身体感到虚弱想要翩翩起舞。明天是秋天的开始一半,此时中天的月亮最为圆满。武昌的书还没回来,但有值得传颂的诗句。衡山和岳山我都要去,但不知该去哪里找罗浮山的烟雾。赏析:诗题中的“平楼”,指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内的平江台,为赏月胜地。首联点明时间是中秋之夜
诗句释义 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这里的“中秋”指的是这个特定的节日和相关的风俗活动。 广寞天自然 “广寞”可以理解为广阔无边的天地,而“自然”则是指自然界的状态或景象。整句的意思是形容天空广阔,自然的景色一览无余。 浮云任飘翩 这里描述的是天气的变化,浮云随风飘动,轻盈飘逸。 随时有忧乐 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受
释义:中秋月色冷冽如同霜,水面白净仿佛成了路。 飞鸟静静地不再鸣叫,羽毛细密可以数出。 注释: 1. 中秋月色冷冽如同霜:中秋的月亮明亮而寒冷,如同霜一样清冷。 2. 水面白净仿佛成了路:月光下的水面非常清澈,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小路。 3. 飞鸟静静地不再鸣叫,羽毛细密可以数出:夜晚的鸟儿都静悄悄地不再鸣叫,它们的羽毛细腻,可以清晰地数出数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中秋夜景图
【注释】 中秋节,又称月夕、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日人们赏月饼、吃团圆饭、观月亮等活动,以示庆祝丰收和团圆。“明月几时有”中的“月”指月亮,“把酒问青天”中的“酒”指酒杯,“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指抬头,都是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之情。 昌期: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汉武帝赐给他的封爵。圣主:指英明的君主。昌期逢圣主:即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得到了圣明君主的赏识和重用。
注释: 梦见关山,意味着我正在梦中期待着与你重逢; 愁闻风雨时,意味着我在忧愁中等待你的归来。 羁人新荡样,意味着我是一个被囚禁的人,正在尝试摆脱这种束缚。 月影下波迟,意味着月光洒在波浪上,使得波纹显得缓慢而沉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梦境,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他梦见自己在关山等待爱人的到来,却又因为听到风雨的声音而感到忧虑。他作为一个被囚禁的人
注释:游人已经把凡尘世俗都看透了,历历在目,都是神仙的居所。但恐怕神仙离去之后,只有冰雪覆盖的天地了。 赏析:这首诗以“月”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远离俗世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注释: 中秋: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国节日中秋节。 心与鸥俱白:我的心和鸥鸟一样都是白色的。 琴将鹤共弹:我的琴想要和鹤一起弹奏。 忽闻松子落,微听水流潺:忽然听到松果落下的声音,轻轻地听着水流潺潺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中秋节时的心情和所见所闻。首句"心与鸥俱白",诗人说自己的心和鸥鸟一样都是白色的,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纯净。第二句"琴将鹤共弹",诗人说他的琴想要和鹤一起弹奏
注释: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无计留月住,孤城绝域看:无法留住月亮,只能远望着孤城和远方的土地。 居延击刁斗,闺梦到城难:在居延(地名)敲击刁斗(古代的警钟),闺中的人却梦见自己回到了那片遥远的土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遥望家乡的情景。首句"无计留月住,孤城绝域看",表达了诗人无法留住月亮,只能远望着孤城和远方的土地的心情。第二句"居延击刁斗,闺梦到城难"
【诗句释义】: 1. 秋气变人天:这里的“秋气”指的是秋天的气息,而“人天”则是指人间。整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气息使人变得像天上一样,即秋天的气息使人的心境和气质发生了变化。 2. 烟云胜昨年:这里用“烟云”来形容秋天的景色,而“胜”则表示胜过、比去年更好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今年的秋天的景色比去年的要更加美丽壮观。 3. 能教肌骨换,人似鹤翩跹: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改变人的肌肤和骨骼,使人变得更美
【注释】 几:几次;况:况且;秋:秋天的月色。忧勤:忧虑勤劳,这里指思念家乡、为官清廉。宵旿:夜晚。穷愁:穷困潦倒之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有感而发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天空,看到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中,又恰逢秋季,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后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问贫富、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词正文】 乾坤海岳总虚明,照得心胸莹水精。 月色只逢今夕好,酒杯聊对异乡倾。 素娥耿耿怜人独,邻唱腾腾按鼓轻。 如此中秋能几度,儿曹千里各凝情。 【注解与赏析】 乾坤海岳总虚明:指天地之间、四海之内都明亮如空。 月色只逢今夕好:今夜的月亮特别美丽。 酒杯聊对异乡倾:在这里用酒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素娥耿耿怜人独:嫦娥仙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邻唱腾腾按鼓轻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赏月诗。诗人在中秋佳节,登高远眺,观赏着明月皎洁的光辉,抒发着自己对美好人生和友情的向往。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等。这首诗就是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风、云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闲云四散天宇清”,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景。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空中的白云飘散开来,显得格外清爽
中秋 月上潮来夜气清,近瞻南斗最分明。 市豪纵饮轻千盏,诗老行吟过五更。 光景易来还易去,世情相取亦相轻。 闾阎万室空生白,冻馁何时乐太平。 注释:月光普照,潮水涌起,夜晚的天气格外清新;抬头仰望,可以看到北斗星最为明亮。那些豪商贵族们大口喝酒,喝得痛快淋漓,一杯接一杯,仿佛能一口气喝上千杯;而那些诗人则在深夜里低声吟咏,度过漫长的五更时分。时光容易流逝,就像这明亮的月光一样短暂
【注释】 ①南郭履行歌:南郭,指齐国的隐士淳于髡。履,音lǚ(古代的一种礼法,即行拜礼)。行,音háng(行走)②黄垆酒嗜:黄垆,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③何未平:何,疑问代词;仄,平声调;何未平,意为如何能平息呢? 【赏析】 《中秋》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中人自况,表达了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领悟和理解。 全诗共五句,前两句写景,后三句抒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注释】 南土:指南方。中秋阴雨多:指中秋时节,江南地区经常阴雨连绵。几回清赏梦中过:几次在梦里赏月。清赏:赏心悦目的景色。梦:梦游。 月明今夜能如此,星散同寅可奈何:今夜的月亮明亮得让人难以忍受,星星分散后,就像同寅官员那样各自为政了,我有什么办法呢?同寅:同僚,同事。 李牧提兵应我念,韩翃得句共谁呵:李牧带兵来响应我的请求,韩翃得到诗作,又该和谁一唱一和呢?应我:答应我的请求。念:思念,牵挂
注释: 四壁:四面墙壁,形容房间狭小。蛩吟:蟋蟀的鸣叫声。白露:指农历八月天气转凉,空气中水汽凝结成露珠。团:凝结。西园:泛指庭院。清夜为谁欢: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有谁在欢庆?欢庆,庆祝。千门:众多的门户。独看:独自一人欣赏月色。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节的诗,描写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水,人们欢聚一堂,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孤独地欣赏着这美好的月色。 首句“四壁蛩吟白露团”,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环境
诗句解释 1 皓魄澄空秋满林:“皓魄”指的是明亮的月亮,“澄空”意味着晴朗的天空。“秋满林”描绘了秋天的树林被月光照耀的景象。 2. 清樽何处不同斟:这里的“清樽”可能指一种酒器,用来盛放美酒。“不同斟”表示在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时刻,人们会有不同的饮酒行为。 3. 停杯无奈他乡意:停下手中的酒杯,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问月其如此夜心:询问月亮为何在这样的夜晚照亮我的心灵。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月、高楼、山河、宫殿、生厌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年年秋月年年新,独向高楼照老人。 注释:每年秋天,月亮都是新的一轮,我独自站在高楼上,仰望着这轮明月照着我这个老人。 赏析:诗人通过“年年”和“年年新”这样的词,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仰望着月亮,这个动作象征着诗人对人生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敬畏
【注释】 绛河:银河。 帖帖星:指星星点点,如在天上。 玉露:晶莹的露珠,比喻秋天的雨露。 仙家:神仙之家,指月宫。 五城十二楼:月宫中有十五个宫殿,每座宫殿都有十二层楼宇。 冰壶秋:比喻清澈透明、洁白无瑕。 龙宫:神话传说中龙居住的地方。 莲:此处指莲花,即荷花。 豫章沟:地名,今江西南昌附近。 举觞:举起酒杯。 月少留:月亮停留的时间较短。 月不解饮令人愁:月光无法让人解忧。 绿发:黑发。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色和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下面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桂魄风清散夜氛,人间秋色正平分。 - 诗句释义:明亮的月亮如同桂树一样,其光芒清澈明亮,驱散了夜晚的阴霾。此时,人间的秋天景色也显得格外清晰,秋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分布得均匀。 - 关键词注释:桂魄,即月亮,这里比喻为明亮的桂树;夜氛,指夜晚的雾气或阴影;人间秋色,指人世间秋天的景色。 2.
注释:在何处人登上庾亮楼?痴情的云朵特地嫉妒中秋。不能忍受羁旅之客多愁,谁说嫦娥也懂得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中秋佳节的感慨。首句通过“何处人登庾亮楼”这一设问,引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痴云特地妒中秋”这一诗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痴云比作嫉妒的人,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期待和喜悦之情。然而,接下来一句“不堪羁客多愁思”,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由于身处异乡
夏日的余热尚未完全消散,中秋之夜已悄然降临。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诗人马任远用他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这一时刻的美丽和情感。 “斗酒持螯漏几更”描绘了一种饮酒赏月的宁静场景。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而“西风妒月片云生”则表达了西风对月光的羡慕之情,似乎这片云朵也是为了欣赏月亮而来。这里的“妒”字,既表现了西风对月亮的喜爱,也暗示了中秋节特有的浪漫氛围。
. 诗句:年年今夜月,双影照西楼。 - 注释:每年中秋之夜,明亮的月亮都会照亮西楼,形成一对影子。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总是如期而至,照亮了西楼,形成了一对明亮的影子。 2. 诗句:今夜流云乱,天应亦解愁。 - 注释:今晚的流云变得混乱无序,这或许让天空也感受到了忧愁。 - 赏析:这句诗通过流云的变化来比喻人的心情变化,暗示着天空可能也在为人间的忧愁而感到忧虑。
诗句释义 - 中秋: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 娟娟:明亮的样子。 - 照客愁:月亮照亮了客人的忧愁。 - 光涵金镜出:月光像黄金镜一样照射出来。 - 色傍玉珂流:色彩伴随着玉制的马饰(珂)流动。 - 病骨思灵药:生病的身体想念着灵丹妙药。 - 羁栖叹敝裘:羁绊中的人们感叹破旧的衣服。 - 关山无限意:关山之间充满了无尽的意味。 - 怅望陇西头:怅惘地望向陇西的方向。 译文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 烟霞:这里泛指天空云霞。 遐思:远大的思念。这里指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九秋:一年中秋季,即农历九月。 强半时:一半的年华。 好月照怀何皎皎:美好的月光照耀着我,多么明亮啊! 西风:秋风。 百岁于吾强半时:活到一百岁,还有一半的时间。 肮脏(jīnɡzānɡ)知何处:肮脏是形容人品行不端或行为放荡的词语,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为人不端。 清光酌一卮
注释:中秋,是农历八月十五日。 赏析:诗中表达了词人对于中秋节的感慨之情。首句“空教罗绮上西楼”意思是说,即使穿着华丽的衣饰登上了西楼,也无法消除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次句“白雾蒙蒙意未休”描绘了西楼外的景色,白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词人的心情却依然未能平静,因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仍在心中萦绕。第三句“千里不能知变态”表达了词人无法了解故乡在中秋节的变化和变化,可能是因为距离的原因
中秋 秋光长与翠华连,况是中秋更可怜。 城阙影高云里见,芙蓉露冷沼中妍。 谁家笛弄江南曲,几处鸿飞塞北天。 此夜清辉应莫负,人生能见几回圆。 注释: 1. 秋天的光辉一直和翠绿的羽毛相连,何况是在中秋这样特别的日子,更觉得可贵。 2. 在城楼的高处,可以看到云彩的影子,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池塘边芙蓉花上的露珠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异常清冷,显得尤为美丽。 3. 哪家的笛声在江南吹起了曲子
诗词解释 第1句:水瓜山枣薄成筵,尘鬓萧萧桂影前。 - 水瓜: 可能是指一种水果或者某种植物的名称,具体需要上下文来确定。 - 山枣: 指山中的枣子,通常用于制作食品或药材。 - 薄: 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简陋,也可能表示数量少。 - 成筵: 摆满了一桌的宴席。 - 尘鬓: 指头发因长时间不修剪而变白。 - 萧萧: 形容风声,这里可能是形容桂花树下的风声。 - 桂影: 指的是桂花树的影子
注释: 中秋之夜,我独自站在江边的村庄里,心中充满了对这美好时刻的思考。桥平如镜面,水面平静如镜,没有波纹,仿佛是空中的楼阁在倚靠着。明亮的月光映照下,湖面的景色清晰可见,就像明镜一样反映着山河的美景。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我有幸与贤人共饮美酒,享受着难得的清福。我心情愉快,忍不住开始吟咏孺子歌,表达我的欢愉之情。 如果明月能够陪我度过这个漫长的夜晚,我愿意接受它带来的清凉
注释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 桂白河光净:形容月光明亮清澈如水般洁净无瑕。 - 琳宫景物新:形容宫殿内的景象焕然一新,宛如仙境。 - 尊前:指酒席前的酒杯或酒杯旁边。 - 笛里未归人:意指在笛声中未能归来的人,可能暗示诗人的某种思念或期待。 - 塞迥:边疆辽阔,远离尘嚣。 - 天籁:自然的声音,如山风、溪流等。 - 山高控月轮:形容山峰的高耸能够控制月亮的光芒。 -
注释: 中秋:指中秋节。中秋节时,月亮圆而明亮,所以叫“月圆”。 每逢佳节倍多亲:每当遇到喜庆的节日就倍感亲人可贵。 况乃潇潇风雨时:何况这时正逢秋雨绵绵。 山顶欲携弦管去:想拿着琴管登上山顶欣赏美景。 乱云高处不胜吹:乱云在高处飘动,风太大吹得人受不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以中秋佳节为背景
【注释】 六载:六年。 南交:指今广东、广西一带,因古时南方多少数民族,以交趾为南方之交,故称此地为“南交”。节序:节令。更:改变。良宵:美好的夜晚。管弦声:指音乐之声。年年:每年的每年。思家切:对家乡的思念非常深切。岁岁:每一年的岁岁。他乡:他乡异土。醉酒频:经常借酒浇愁。人易悲欢:人的悲喜无常。人易老:人容易衰老。月恒圆缺:月亮总是圆缺。月恒明:月亮总是明亮。不须感事吟秋兴,且向闲中咏太平
【注释】 露湿空阶翠袖寒:露水打湿了台阶,使得衣袖上感到凉意。翠袖指女子的衣服。 醉馀慵倚玉阑干:酒醉之后,懒洋洋地倚在玉石栏杆上。 迟眠为惜清光好:因为担心天明时月光会消失而睡不着觉,所以珍惜这美好的月色。迟眠指夜深了还未睡觉。 此景人生几度看:这种美景已经经历了多少次了呢?几度看指多次观赏过这样的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绝句,是作者赏月有感之作。首句写月色,次句写赏月,三句写留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再仔细阅读全诗,逐联概括出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题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因此需要考生对每句诗的内容都理解清楚,然后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 第一联“雀炉烟穗袅黄昏,月过回廊乍掩门。”描写了中秋之夜,家人团聚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中秋月下赏月时的情景。开头两句写“秋气中天净”,即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无云,一轮明月高悬,月光如水,照得大地一片明亮;“愁人独夜看”,是说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夜晚赏月,不禁感到寂寞和凄凉。 第三句“停桡江愈阔”写诗人站在船头,看着江面越来越宽。第四句“却扇月初寒”则是说随着月亮升高,秋风也吹得更冷了。第五句“霜入桐阴薄”描绘出秋意渐浓,树叶上的白霜已经积得很厚了
《中秋》 碧天云净水烟微,砧杵无声一镜飞。 画饼香中人尽醉,嫦娥亲自夺元归。 注释: 碧天:指天空湛蓝如碧玉。水烟:指水汽蒸腾而上,化作轻烟弥漫在空中。微:轻轻飘动。砧杵(zhen zhù):古代妇女用杵击物声来打更报时或捣衣。一镜飞:像镜子一样在天空中飘飞。画饼:指月亮。画饼香:比喻月光的明亮。人尽醉:人们都陶醉了。嫦娥:传说中月宫中的仙女,也称为“姮娥”。亲自夺元归:嫦娥偷吃了仙丹,奔月而去
【赏析】 《中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为追思去年中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年老体衰、流落异地的感叹。 首联“去岁中秋节,高堂依老亲”,回忆去年中秋时的情景,当时高堂之上有父母亲人陪伴。颔联“团栾明月夜,来照白头新”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老人的新发,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怀念之情。颈联“此日孤成子,良宵望里身”表达了诗人自己孤独的处境以及在良辰美景中思念家乡的心情
中秋 云意深阴失月明,始知兵气满秋城。 十年北客惟伤乱,双柝南街不断声。 娇女别期方细数,故园安问更无程。 可怜万里清辉夜,不见良时鼓乐生。 注释: 1. 云意深阴失月明:乌云密布,月光被遮挡。 2. 始知兵气满秋城:才知道城中充满了战争的氛围。 3. 十年北客惟伤乱:已经十年的时间,作为北方的客人只感到悲伤和混乱。 4. 双柝(tuò)南街不断声
中秋节 一样的圆月,今夜觉得格外明亮。 登楼怀念谢脁,泛舟思念袁宏。 镜中映出菱花的清澈,车轮转动着桂子的丰满。 家家户户在这个时刻都吃着瓜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首联写明月与中秋,“团圞”指月亮团圆的样子;“倍明”是加倍明亮的意思。颔联写作者在月光下登楼远望,怀想谢朓;又泛舟游赏,思念袁宏。颈联写自己看到菱花中的清晰倒影,想到车轮中满载的丰硕果实。结尾两句写人们欢度佳节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题干要求对“中秋”一诗逐句释义,并分析其赏析。 【答案】 (1)注释: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亮圆;煞人形容看月的人很多;沧桑指世事的变迁。译文:古往今来,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都仰首望月,赏心悦目。岁月变迁,世事沧桑,但皎洁明亮的月光却始终如新。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代表作《中秋》。全诗共四句,内容如下: 问取天香信若何,桂枝摇曳漾金波。 一年月色此宵最,四海秋光何处多。 安得长绳羁玉兔,可无佳句侑红螺。 遥闻隔院儿童语,连臂街头去踏歌。 注释与赏析 第1句:问取天香信若何 - 注释:询问天上桂花的香气如何,是否真实存在。 - 赏析:这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敏感和细腻。
中秋 冰轮圆此夕,华彩耀寰瀛。云雾长空净,乾坤一色明。金波帘影动,玉露桂香清。海内同欢节,家家笑语声。 译文: 中秋之夜,月光如冰轮般明亮皎洁,照亮了整个宇宙。云雾消散,天空变得清澈,整个世界一片光明。窗帘上的金色花纹在月光下摇曳生辉,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欢笑和祝福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歌
赏析 第一句:“云敛星疏净碧穹,月圆今夕正秋中。” - 注释:天空的云彩渐渐散去,星星稀疏地点缀在清澈的蓝天中。月亮此时圆满无缺,正值秋季的夜晚。 - 赏析:首句描绘了中秋之夜天空的宁静与明亮。云彩的消散和星星的出现为夜空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而“月圆”则点出了中秋节的主题。秋天的夜晚通常较为清冷,因此这样的描写也带有一定的季节氛围。 第二句:“十分明照三垣彻,一片光含万象同。” - 注释
【注释】 满:指月亮圆。分:这里指农历八月十五日,即中秋佳节。纤云:细云。征鸿:远行的大雁。游子:离家在外的人。似从军:像出征打仗一样。 【赏析】 《中秋》是唐朝诗人李峤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中秋”为中心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在佳节倍思亲的情怀。 首联“今夜月轮满,秋期此恰分”中,“月轮满”指的是中秋节这天,月圆如镜,象征团圆和美满
【注释】 万里清光:指月光皎洁,普照大地。万里,形容辽阔广大。 天:指月亮。 一年几见月华圆:一年的光景里,有几回能看到月亮圆满呢?(月圆,比喻人团圆) 东家歌管西家酒,不到天明不肯眠:每家每户都有歌声,每家每户都有美酒,一直唱到天亮,还不想睡觉。(歌,唱歌;管,吹笙笛之类乐器;酒,喝酒) 【赏析】 《中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共两首,其中第一首为绝句,第二首为七律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明月几时有? - 这句问的是“月亮什么时候出现?”表达了对中秋节月圆之夜的期待和好奇。 - 注释:明月,即月亮;几时有,何时出现;此句询问月亮何时会出现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上空,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节日的特别期待。 2. 黄州无此哀?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未能与家人团聚的哀伤。 - 注释:黄州,指位于中国湖北省的黄梅县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很特别,它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首句写草下有虫鸣,草上有一人咏;次句说四周的山没有云,只有一轮明亮的月光送走了孤独的身影。诗中的“草”指茅草屋。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夜的幽静、空寂。“四山云亦无”,是点明时间是夜晚,四周没有云。“白月送孤影”,是说月亮明亮,把人的影子也照得很亮。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却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注释: 1. 六街人静碧天高,匝汉无云露自飘。 - “六街”指的是京城的街道。“人静”指街上没有行人。“碧天高”指天空是清澈的蓝色。“匝汉”指的是环绕着整个天空。“无云”指天空中没有云彩。“露自飘”指露水从空中飘落下来。 2. 万里秋光同此月,五年客里度今宵。 - “秋光”指的是秋天的风景。“此月”指的是这个月亮。“客里”指的是旅途中的我。“度今宵”指的是度过这个夜晚。 3. 只看迢递飞关雁
中秋 桂魄圆时秋正中,彩云销尽出长空。 五更欲满人人望,四海谁知处处同。 绕地楼台皆似水,沸天弦管不因风。 况逢江楚波涛静,烂醉何烦蜡炬红。 注释: 1. 桂魄圆时:指中秋时节月亮圆满如镜。 2. 彩云销尽:形容秋天的云彩已经消失,天空变得清晰可见。 3. 五更:指深夜时分。 4.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5. 绕地楼台:指环绕大地的楼台建筑。 6. 沸天弦管:形容音乐声震天动地。 7. 江楚
注释: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 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 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 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之际所创作的。他首先描绘了月亮的美好景象,然后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繁华时代的感慨。接着,他提到了湖山的美景,但也被后人所遗弃。最后,他以一句“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结束了他的诗作。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怀念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节的诗。诗中的“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节,即中秋佳节。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中秋节的主题,通过描绘中秋节的景色和人情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首两句“中秋昨岁度皇州,今岁中秋塞景遒”,意思是说去年中秋节时我在皇州过节,今年中秋节时我在边疆欣赏壮丽的自然景色。这里的“度”是度过的意思,“皇州”指的是京城或首都,而“塞景”则是指边塞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