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台湾竹枝词
介绍
。
《台湾竹枝词》是台湾民间流传的民谣,以描绘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 王光祈(1875-1946),字子耕,号雪樵。福建长乐人。
- 杨杏园(1883-1920):台湾著名教育家、作家和翻译家。
- 王光祈(1875-1946),字子耕,号雪樵。福建长乐人。
作品特点:
- 王光祈的《台湾竹枝词》主要描绘了台湾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出台湾人民的生活情趣。
- 杨杏园的《台湾竹枝词》则更多地关注于社会问题、政治变革以及个人命运等主题。
- 王光祈的《台湾竹枝词》主要描绘了台湾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出台湾人民的生活情趣。
作品内容:
王光祈的作品多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如
相关推荐
相思树底说相思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在相思树下诉说着无尽的相思,心中满是对郎君的思念和对他的怨恨,但郎君却浑然不觉。这句诗表达了深深的爱恋之情和无法传达给对方的无奈,反映了相思之苦与对方无知的矛盾情感。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相思树上结满了相思果,这是否意味着郎君在行走时总是在思念着妾呢?这里以果实为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郎对妾的深切思念。虽然相思果是因思念而生
诗句如下: 东宁西畔树降旗, 六月天兴震叠师。 从此东周遗老尽, 更无人赋采薇诗。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翻译和赏析: 台湾竹枝词(其一) 清·丘逢甲 东宁西畔树降旗,六月天兴震叠师。 从此东周遗老尽,更无人赋采薇诗。 注释: 1. 东宁西畔:指的是台湾东部沿海地区。 2. 树降旗:比喻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出现。 3. 六月天兴: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或事件。 4. 震叠师:形容声势浩大
北园荒草几经春,监国不亡国岂沦。 若究祸端肇亡国,九原应怨董夫人。 注释:北园里荒草长满了整个春天,如果国家安定就不会灭亡。如果追究到祸根是从哪个地方开始,导致国家灭亡的话,九泉之下的鬼魂一定会怨恨董夫人。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台湾竹枝词》中的一首,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深沉的情感。首句写北园中荒草覆盖了整个春天的景象,暗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不安
诗句释义: 1. 鼾睡他人未肯容 - 这里用“鼾睡”比喻别人对某事或某人的无视或不认可。“他人未肯”表示其他人并不认同,而“未肯容”则意味着不允许、不接受。整句的意思是说,尽管有人(可能是领导者或其他有影响力的人)鼾睡着(即对某事漠不关心或不重视),但其他人并不同意这种态度。 2. 开山新议达宸衷 - “开山新议”可能指的是新的计划或提议,“宸”在这里指的是帝王的宫殿,“衷”是内心的意思
注释: 教士:指天主教传教士;凭器识先:依靠自己的才能和见识,先于他人。海东:指海上的东方;旧院剧云连:旧时的戏剧、音乐和舞蹈等都像云一样连接着。岱云:指陈岱云;去作三山雨:指他将要离开这里去做“三山”(即福建泉州附近的三座小岛)的雨师;灯火荒凉四十年:指四十年来,这里的灯光已经变得昏暗,没有人烟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海外传教活动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传教士们凭借自己的才智和见识
【注释】: 峰头:山顶。寄语:嘱咐,告知。沸泉:指温泉。大维:指大佛湾。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清代诗人纪晓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的是台湾著名的景点大佛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慨和热爱之情。 首联“峰头烈焰火光奇”描写了大佛湾山巅的景象。这里用“烈焰”形容火焰的热烈与壮观,“火光奇”则突出了火势的猛烈与奇异。同时,“峰头”也点明了这是一处地势险峻的地方。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描绘台湾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紧密关系的认同以及对于台湾早日回归大陆的强烈愿望。下面将按照要求逐句解释: 1. 菊满东篱荷满池:描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田园景象,菊花和荷花在东篱(指东方的篱笆)旁盛开,池塘中荷叶茂盛。这里的“东篱”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田园生活,而菊花和荷花则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象征,代表着高洁和清雅。 2. 少寒多暖鹭洲诗
注释:任凭他(我)的容颜照映在银灰色的泥土之中,一样的朱唇黑齿整齐划一。美丽的头型和眉毛都容易办到,使人难寻是瓠犀之珠。 赏析:诗中通过比喻的手法,赞美了台湾女子的美丽,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人难求的感慨。首句“任他颜色照银泥”,以银泥比喻肤色之白,表现了女子肤色之洁白无瑕;第二句“一样朱唇黑齿齐”,以朱唇、黑齿比喻女子的红唇皓齿,形容女子的容貌之美;第三句“螓首蛾眉都易事”,以螓首
【注】 (1)台湾:今台湾省。竹枝词:一种民歌,多以七言四句为一韵,类似古诗绝句。 (2)鎗雷箭雨打围回:形容战斗的激烈。 (3)黍罂酒热朝餐早:指早上喝着热腾腾的酒。 (4)手擘奇柑:形容用手撕开奇异的大橘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台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热烈的画面。 首句“番社曈昽曙色开”,描绘的是清晨时分,太阳初升,照亮了整个台湾。这里的“晓”字表明了时间,强调了早晨的到来。
【解析】 此诗写于台湾。竹枝词为民间流传的一种曲艺,以七言四句为主,内容多是歌咏风物人情,也有一部分抒发政治感慨,形式上类似民歌小调,但比之更加灵活活泼。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台湾所见所闻的所见所感。“门栏惨绿蜃楼新”,意思是门栏上的惨绿色彩已经褪去,而新建的建筑却显得格外醒目。“道左耶稣最诱民”的意思是说,耶稣教传教士在台湾活动时,总是想方设法地吸引信徒。“痴顽齐礼泰西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鉴赏。注意要结合注释理解,不要断章取义。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诗中“盂兰胜会”即中元节;“鬼门”指的是地府。 【答案】 竹枝词 竹子高高百尺幡,盂兰胜会话中原。 寻常一饭艰难甚,粱肉如山饷鬼门。 译文:高高的竹子上挂满了幡旗,盂兰胜会是祭奠亡魂的日子。平常百姓生活很艰难,但有丰盛的供品供奉鬼神
罂粟花开别样鲜,阿芙蓉毒满台天。 可怜驵侩皆诗格,耸起一双山字肩。 注释: 1. 罂粟花:一种花朵形状像喇叭的植物,其果实被广泛用于制作鸦片。 2. 阿芙蓉:即鸦片。 3. 驵侩:指商人或买卖双方中的一方,这里特指鸦片贩子。 4. 诗格:诗歌的形式和格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地区罂粟花盛开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罂粟花因其独特的美丽而备受喜爱
【注释】 大东门:指台湾省台北县的大东门。小东门:指台湾省台北市的小东门。衾艳衣香:形容女子衣着鲜艳,香气袭人。多:此处是说“多”。花田:即花的田地,这里指台湾花田。重徵税:征收重税。排花串:花的串,这里指花灯或花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花灯的诗。诗中通过对比,赞美了台湾花灯的美丽和价值。首句“大东门接小东过”描绘了大东门和小东门相连的壮丽景象。次句“衾艳衣香羡此多”,则通过对比
盘顶红绸里髻丫,细腰雏女学当家。携篮逐队随娘去,九十九峰采竹芽。 注释: 1. 盘顶红绸里髻丫:描述的是女孩子头戴红绸帽,打扮成新娘的样子。 2. 细腰雏女学当家:指女孩学习做家务,开始尝试承担责任。 3. 携篮逐队随娘去:女孩拿着篮子跟着队伍一起去采摘竹子。 4. 九十九峰采竹芽:指的是女孩跟随队伍去到山上,去采摘竹子的嫩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经历
注释:铁笛吹来的竹外烟,是梅花的讯息素来牵动我的心情。瑶台的芳讯来得晚,我惆怅地站在溪桥上,天要下雪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思念远方之人的画面,通过铁笛、梅花、瑶台、溪桥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期盼。诗中的“惆怅”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后令人感慨万分
以下是台湾竹枝词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为怜归燕一开门,斜日红棉易断魂。 2. 燕子自双人自独,此情消得几黄昏。 3. 注释与译文:为怜(因爱)归燕(归来的燕子),一开门(打开门),斜日(夕阳)红棉(红花棉布)易断魂(容易让人感到悲伤)。 4. 燕子(比喻思念的人),自双(各自成对),人自独(独自一人),此情消得几黄昏(这种感情在多久的时间内才能消散?)。 5. 赏析:这首诗以“为怜”开头
【注释】 台湾:今台湾省。竹枝词:一种民间情歌,流行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双携:双双相随。雀嫂与沙哥:指新娘和新郎。鼻箫吹裂:指吹箫的声音高亢激越。前峰月:指月光照耀的山峦。齐叩:一起敲。铜镮:古时妇女头上的一种饰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在婚筵上欢乐情景的诗作。诗中写两位新人携手并肩,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又写他们吹箫奏乐,声震山谷,歌声嘹亮。全诗语言朴实流畅,形象鲜明动人
好的,以下是诗句: 白露满天蝙蝠飞,寒阶枯坐水生衣。竹丝闻续烧三丈,心烬待郎郎未归。 注释:清晨的白露覆盖了天空,一群蝙蝠在空中飞舞,寒风吹过枯黄的台阶,我坐在冰冷的石阶上望着水面,看到竹丝在微风中摇曳,仿佛燃烧着三丈高的温度,但我的心却被思念所燃烧,等待着你的归来。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白露”、“蝙蝠”和“寒阶”等意象
注释: - 平生未睹此中天:我平生没有见过如此的美景。 - 好向居人叩末颠:喜欢向当地人请教关于这个地方的事情。 - 遍地槟榔传几代:到处都是槟榔树,这些槟榔树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了。 - 从头乞为话便便:“话便便(音同‘花’)”是方言词汇,意指槟榔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台湾竹枝词的深深热爱和对当地文化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出台湾竹枝词的美丽风光和悠久历史。同时
【注释】: 1. 台湾竹枝词:在台湾的竹枝词。 2. 一年天气晴和:指一年的气候,气候宜人。 3. 四序名花次第开:四季花卉依次开放。 4. 手把酒杯酬徐福:以酒来酬谢徐福。 5.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仙境。 【赏析】: 这首《台湾竹枝词》,写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台湾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自然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陆的热爱以及渴望早日回到祖国的强烈愿望
唐山:即唐山市,今属河北省。流寓:寄居。话巢痕:比喻人或事物像鸟筑巢一样落脚于一个地方。 潮惠:潮州府和惠州府。漳泉:指漳州与泉州,都是泉州的别称(泉州为古地名,后因海上交通发展而成为商埠)。齿最繁:方言,这里指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二百年来蕃衍后:自明朝末年起。蕃衍后:指繁衍后代,人口增多。寄生小草:比喻外来移民。已深根: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个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以“唐山”起兴
台湾竹枝词原文如下: 印收监国剧堪嗟,泪洒孤坟日已斜。 城北城西千万树,哀魂应化杜鹃花。 译文: 监国剧已经结束,令人唏嘘不已。我独自一人在坟前哭泣,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城北和城西的千万棵树,都像是在向我表达哀悼之情,我的哀魂应该会变成杜鹃花吧。 赏析: 这首竹枝词是清代诗人李振唐的作品,以女性的口吻,表达了深沉而细腻的相思之情。诗中的“印收监国剧”指的是清朝时期的宫廷剧
《台湾竹枝词》是清代诗人梁启超的作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句与译文 1. 自设屏藩障海滨: - 注释:自行设立屏障保护海岸线,防止侵犯。 - 译文:自己设置的屏风和屏障来保护海滨。 2. 荒陬从此沐皇仁: - 注释:边远地区从此沐浴皇恩。 - 译文:边远地区因此受到皇帝的恩惠。 3. 将军不死降王去: - 注释:将军不死,而是选择投降。 - 译文:将军没有死去,而是选择投降
注释:师泉,指竹枝词中的诗人。拜后阵云屯,指诗人在拜谢之后,阵云聚集。夜半潮高,指夜半时分潮水高涨。鹿耳门,即今厦门的白鹭洲,是厦门港的一个港口。如此江山偏舍去,指如此美丽的江山却要离开。年年芳草怨王孙,指每年春天,芳草都会让人想起被抛弃的王孙。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离别的痛苦。诗中用“师泉拜后阵云屯”、“夜半潮高”等意象描绘了诗人与家乡的距离
浮槎真个到天边,轻暖轻寒别有天。树是珊瑚花是玉,果然过海便神仙。 注释:真正的木筏真的能到达天的边际,轻轻温暖或寒冷都有不同的境地。树木如同珊瑚花一样美丽,真的是经过海底的旅行就能变成神仙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真实的木筏在海底航行的场景,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海洋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水仙宫外,水潮与潮水相连接,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几阵好风吹得过来,碧桃花下听吹箫。 注释:水仙宫,指水仙庙。水通潮,潮水和溪河相通,潮涨时溪河水也上涨。暮又朝,一天又一天地,形容潮水的不断涌动。几阵,几阵风。吹得到,风吹过来。碧桃花,一种植物名。箫,乐器名。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水仙庙前水潮与溪河的相互连接和潮水的不断涌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水通潮”、“暮又朝”、“几阵好风”等
注释: 竹边竹接屋边屋,花外花连楼外楼。客燕不来泥滑滑,满城风雨正骑秋。 译文: 竹子旁边是竹林,竹子连接着房屋。花丛外面是花,楼阁外面也是楼阁。燕子不到这里来,是因为泥太滑了。整个城市都在下雨,就像骑着秋天的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竹、花、屋、楼等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句“竹边竹接屋边屋
【注释】 ①牛车:一种用牛拉的车。 ②辘辘:车轮转动的声音。 ③城东:指福州城内的乌石山,相传为晋王敦起兵时所筑。 ④红豆:即相思豆。 ⑤载过:装载着。 ⑥相思载出:无法从城里运出。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写情的小诗。诗人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入在描写牛车载货的情景中,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爱意。 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七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很富于音乐美
【注释】 明朝:明天。进香:指拜佛。翻新:即更新。花样:这里指服饰的样式和颜色。衣裳:衣服。低梳:把头发梳得低低的,表示谦虚谨慎的样子。双插:用簪子把花插在鬓角。时新:即新颖。上海妆:一种流行于上海一带的新式妆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台湾妇女打扮的诗。诗人描绘了一位妇女在明天要进寺庙烧香拜佛的情景。这位妇女穿着一身新装,脸上涂着粉脂,头戴花饰,显得格外美丽。她要把头发梳得很低
注释:唱完迎神的曲子,又送神回家。港南和港北的草地上都是茂盛的草丛。谁家的公子骑着马儿,只看人不看神仙。 赏析:这首诗是描绘了一幅热闹的节日场景图。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世俗繁华的向往
注释:好吟,擅长吟咏。太痴生,过于执着于诗歌。笔墨因缘记不清,指诗中的内容难以全部记录下来。谁把四弦弹夜月,指是谁在弹奏着四弦的琴,在月光下唱歌。新词唱遍赤嵌城,指新的诗词被唱遍了整个赤嵌城。 赏析:这首诗以台湾竹枝词为题材,通过对诗人吟咏诗歌的场景和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赞美之情。同时
鲲鯓香雨竹溪孤,海气笼沙罨画图。 衬出觉王金偈地,斑支花蕊绿珊瑚。 注释:在鲲鯓这个地方,香雨纷飞,竹溪显得格外孤单,海的气息弥漫整个沙滩,如同一幅被笼罩的画卷。这里的土地仿佛是觉王的金偈之地,斑支花蕊和绿珊瑚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鲲鯓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香雨、竹溪和海气的描绘,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觉王金偈之地的赞美之情
【注释】 1. 番檨:一种果树,其果实可食。 2. 又一年:指春天来临。 3. 不寒不暖:形容气候宜人。 4. 开正复喜:指春天到来时,人们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5. 开春宴:指春天里举行的宴会。 6. 赢:赢得。 7. 诗狂更酒颠:意谓饮酒作诗,尽情享乐。 【赏析】 本篇是写台湾春天景色的竹枝词。上片写番檨花开,下片写春天宴会和诗情画意。 首句写番檨花开之景。“番檨”,即番石榴、火把果
【解析】 1.“尝新”: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为“龙抬头”,民间有“龙抬头吃春饼”的习俗。2.“南坛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的“绿泥”即指“绿磁”。3.“玫瑰”:一种花卉。4.“一树”:形容数量多。5.“茶”:指泡好的茶。6.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的家庭图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 (1)“尝新”
【注释】 按:弹奏。茉莉花:指茉莉花茶,亦称香花茶、窨花茶。 一担:一筐。 【赏析】 晚凉新曲按琵琶,茉莉花开日已西。 一担香风满城送,深宵散作助情迷。 译文: 傍晚时分弹奏着新曲子琵琶,茉莉花已经开放了,太阳已经开始下山。 一篮子清香的风吹遍整个城市,深夜时分飘散出去,增添了许多浪漫情调
台湾竹枝词 半种花园半种田,儿家生计总由天。楝花风后黄梅雨,满地珍珠不计钱。 这首诗的译文是:在这片土地上,一半的土地被用来种植花园和农田,而另一半的生计完全依赖于自然。在风后,楝树的花落下,伴随着黄梅雨,地上的珍珠般的雨水仿佛不计其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台湾当地生活景象的诗。诗中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劳作与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依赖与感激之情。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
【解析】 “黑海”句:指黑海。黑海,位于亚速海和里海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草鸡”句:草鸡,即雉鸡。辟洪荒,辟除洪水。 【答案】 译文:黑海汹涌澎湃的大波涛,草鸡亲手去辟除洪水的灾害。一重苦雾一重瘴气,人在腥风蜑雨的异乡。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黑海惊涛骇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注释】: 风光绝胜说江城,树里湖容一片明。拟刺朱家船子去,万荷花里读书声。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福州任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时写的一首竹枝词。 诗的前两句“风光绝胜说江城,树里湖容一片明”,意思是“风景优美得胜过说不尽的江城,树荫掩映着一湖碧水清辉”。 后两句“拟刺朱家船子去,万荷花里读书声”,意思是“我准备乘坐朱家船只离去,在万荷池边读书听书音”。
【注释】 红罗:用红色的绸缎制成的罗衣。糖团:即“汤团”,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以糯米粉做成外皮,内包有芝麻馅、花生馅等甜料。馈(kuì)婿乡:赠送给女婿的家乡。槟榔:一种热带水果,产于南洋群岛。蕉果:香蕉的别名。高歌:唱歌。黄竹:一种竹子。女儿箱:指装有嫁妆的女子的箱子。 【赏析】 此诗描写了台湾姑娘出嫁时的情景。首句“红罗检点嫁衣裳”,“检点”是整理的意思。台湾姑娘出嫁时,要穿着红罗制的嫁衣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馆娃遗址许禅栖: 馆娃宫是吴王夫差为宠妃西施所建的宫殿,位于现今江苏省苏州市。此处的“禅”可能指隐居、静修。此句表达的是,在这座充满历史沧桑的地方,一个僧人选择在这里修行,寻求内心的宁静。 2. 云水僧归月已西: “云水”描绘了一幅山间云雾缭绕、水流潺潺的景象,而“月已西”则是指月亮已经偏西,暗示着夜幕降临。这句可能是描述一位僧人在夜晚返回寺庙的情景
【注释】: 一剑霜寒二十秋:诗人借指自己二十年的戎马生涯,在寒霜中磨练自己的志向和才能。 大王风急送归舟:比喻国家正需要人才,而诗人却急于离开。 雄心尚有潭边树:诗人自喻为潭边的一棵树,虽已长成参天大树,但仍有一颗未泯之心。 夜夜龙光射斗牛:诗人自比为天上的一条龙,虽然光芒四射,但仍然受到束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我的一种抒发。他以“一剑”、“霜寒”形容自己的经历和志向
在台湾的竹枝词中,李振唐的作品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情景。以下是对这首《台湾竹枝词》的逐句释义: 1. 冬残草尚绿成围:描述了冬天虽然已经过去,但部分地方的草地依旧保持了绿色。这里的“冬残”指的是冬季结束时的情景,而“草尚绿成围”则形象地比喻了那些即使在寒冷季节也依然生机勃勃的草地。 2. 广漠风中试袷衣:在广阔无垠的田野或海边
【注释】 四时:一年四季。 景物:景色,风光。 芳菲:香草花木茂盛的样子。形容美好的风景。 翠微:青翠的山色。 颓色:残败之色(指风帆)。 青布袜:青白色的布制袜子。 槟榔:植物名。 雨里掉船归:雨水打湿了船上的槟榔,船才靠岸。 【赏析】 《台湾竹枝词》,又名《台湾小调》、《台湾小曲》,是一种流传在台湾省民间的歌谣体民歌,是台湾省民间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台湾竹枝词,多以“一问三答”形式出现
斑鸠声里叫春晴,绿水如环抱画城。 闲步夕阳村上路,家家叠鼓赛延平。 【注释】 (1)斑鸠:即布谷鸟。 (2)画城:指福州城,因城周围有青山绿水环绕而得名。 (3)闲步:悠闲地走。 (4)家家:每家每户。 (5)延平:即延平郡王郑成功。郑成功的曾祖父是福建泉州人,所以这里以“家家”代指闽南人。延平郡王,是明末清初抗清名将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后所封的封号。 赏析: 这是一首竹枝词体七绝
【注释】 1. 竹枝词:一种流行在四川、湖北一带的民歌。多用竹枝调填词,歌词多七字句,有七言四句、七言八句等,也有少数七言六句、五字句和十字句等。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情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活泼。 2. 瓜皮艇子:用葫芦或木瓜皮做成的船。艇子:小舟。 3. 水如油:江水清澈见底,像油一样。 4. 山花:指插在妇女头上的鲜花。 5. 日日:天天。 6. 不识:不懂得。 【赏析】
台湾竹枝词: 年年春色到瀛东,爆竹如雷贯耳中。镇日消寒惟有赌,一声「恭喜」万人同。 注释: 1. 年年春色到瀛东:每年都能看到春天的到来。瀛东,泛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2. 爆竹如雷贯耳中:爆竹的声音震耳欲聋。 3. 镇日消寒惟有赌:只有通过赌博来消除寒冷。 4. 一声「恭喜」万人同:听到“恭喜”的声音时,万人齐声欢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时在台湾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注释:在台湾大南门外有三条路,二月份游春时人们欢声笑语。桂子山上有无数座坟墓,烧纸钱飞到棠梨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大南门外二月游春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淡然处之。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一句运用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中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台湾竹枝词
【释义】:在春天的夜晚,她穿着轻薄的罗衫,十分合体;买船二十天,渡过了平地;大旗簇拥着天后娘娘经过,茶果香花夹道欢迎。 【译文】:春天的夜晚,她穿着轻飘飘的罗衫,十分合体;买船二十天,渡过了平地;大旗簇拥着天后娘娘经过,茶果香花夹道欢迎。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台湾民间生活习俗的竹枝词。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台湾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民情风俗。 “春晚罗衫适体轻,买舟廿日渡安平
【诗句释义】: 1. 佛头港里斗龙舟,挤拥行人到岸头:在佛头港里举行龙舟赛,人们纷纷挤拥着来到岸边。 2. 曾记昔年逢骤雨,仓皇红粉跌中流:曾经记得从前遇到突然的大雨,匆忙中的红妆女子不慎跌入水中。 3.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头港里的龙舟比赛盛况,以及人们参与其中的情景。诗中的“佛头港”可能是一个地名,而“斗龙舟”则是指人们在港口里进行划船比赛
注释:台湾竹枝词 鲲鯓王(即南鲲鯓代天府):在台南市中西区,主祀福德正神。 小西门:在台南市区内,是台南市的古称之一。 回驾:指返回原地。 温:温暖。 城内外:指城内和城外的街道。 下船时节:指船只停靠的时候。 黄昏:傍晚时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夜市画面。诗人以鲲鯓王为主角,描绘了他入小西门、香烟不断、遍游城市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繁华景象的喜爱之情
注释:盂兰大会是台湾最有名的节日,人们会宰鸡鸭等家畜,做饭菜和羹汤。当锣声一响起来,有人奋勇冲上孤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盂兰大会热闹的场景,人们宰杀家畜,做饭菜和羹汤,然后锣声响起,有人奋勇冲上孤棚。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展现了台湾独特的文化传统
【注释】 屈指:算着手指头;佳期:佳节的日期。月饼:圆形的糕点。团圆:团聚,指中秋赏月。鸠钱买瓜果:用钱财买瓜果等食物。七层塔子:一种小塔状的香料名“七层宝塔”。火玲珑:一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清代著名诗人郑成功的诗作之一。这首诗以竹枝词的形式,描绘了台湾中秋佳节的风俗和盛况,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一句“佳期屈指到秋中”,意为佳期已经屈指可数,到了秋天的时候
【注释】: 策马出南郊:骑马走出城南郊外。策,驾驭;马,代指马。南郊外:城南的郊外,泛指城外。 小住竹溪萧寺好:在竹林溪边的小寺院里小住了几天,觉得非常好。竹溪萧寺:竹林溪边的萧寺。竹:指竹子。溪:指溪水。萧寺:古时寺庙中多用“萧”字作斋名。 淋漓佳句壁中钞:把精彩的诗句记在了墙壁上。淋漓:形容文词流畅,充满生气。佳句:好的诗句。壁中:墙壁中。钞:抄写。 【赏析】:
【注释】: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农历十一月中和冬至。 粉弹:指用米粉做的弹子。 龙凤:指端午节包粽子时用的彩线。 借看:借机观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台湾民间在端午节前做竹枝词的情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这一风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台湾的民俗文化,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诗人描述了台湾人在冬至期间制作竹枝词的情景。这里的“家家”指的是每家每户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1. “本来国宝自流通” - 这一句意味着国家的重要资源或宝物一直在流通中。 2. “每到年终妙手空” - 这里的“妙手”可能指的是技艺高超的人,而“空”则表示这些人在年末时似乎没有收获,即他们辛苦工作却一无所获。 3. “海外无台堪避债” - “海外”可能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而“债”可能指的是财务债务。这句表明在海外(可能是指国外)没有地方可以躲避债务。 4.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和主旨来分析。“郎捶大鼓妾打锣,稽首天西妈祖婆”意思是:丈夫擂起大铜鼓,妻子敲着小铜锣。在天之涯,遥拜妈祖婆。“今生够受相思苦,乞取他生无折磨”的意思是:今世相思苦,乞求来世不受苦。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痛苦。“今生”与“他生”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决心。 【答案】
手执柴刀入柴山,柴心未断做柴攀。 郎自薄情出手易,柴枝离树何时还。 注释:手里拿着砍柴的刀具进入山林里,柴火还未烧尽,就准备把柴禾砍下来。你既然这样无情,轻易就把我抛弃了,那柴枝离开大树后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赏析:这首诗是清末民初的诗人梁启超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手持柴刀进入柴山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和失望。诗中的“柴心未断”意味着虽然柴火还没完全燃尽
诗句原文: 教郎早来郎恰晚,教郎大步郎宽宽。 译文注释: - 教郎早来郎恰晚:意思是你来得这么晚,让我怎么教你呢?表达了对某人到来时间的不满或遗憾。 - 教郎大步郎宽宽:意思是你的步伐这么慢,让我怎么跟上你的节奏呢?表达了对某人行动迟缓的担忧或不耐烦。 赏析: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台湾竹枝词中的一部分,通过描绘一对恋人之间的日常互动,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微妙的关系
注释:在绿荫下打槟榔,蘸着蒟酱等着劝郎。希望你吃到口中不要嫌涩口,要仔细品尝其中甘苦。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人在种植与加工槟榔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付出。从“绿阴阴处打槟榔”开始,就展现了槟榔树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为下文的劝郎作铺垫。而“蘸得蒟酱待劝郎”则是槟榔汁的准备过程,通过“蒟酱”这一关键词,可以感受到槟榔的苦涩。接着,“愿郎到口莫嫌涩”表达了制作者对客人的关心和期待
这是一首台湾竹枝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对恋人的深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韭菜花开心一枝,花正黄时叶正肥。 - 韭菜花:这里指的是韭菜花,一种常见的蔬菜。 - 开心一枝:形容韭菜花盛开的状态,像心形一样。 - 花正黄时:指韭菜花盛开时的颜色是黄色的。 - 叶正肥:形容韭菜叶子茂盛。 第二句: 愿郎摘花连叶摘,到死心头不肯离。 - 摘花连叶摘:希望对方不仅摘取花朵
【解析】 此题考核对诗歌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理解,不要只对某一句进行简单的翻译。 译文:海外偏隅之地频频被掠夺,天意要我回归故土版图更新。经过澎湖之战如神灵的庇护,靖海军威震海滨。 赏析:本诗写诗人在台湾的遭遇,抒发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表达了对靖海军英勇战斗的赞美之情。 【答案】 海外偏隅窜夺频,天教归命版图新。 澎湖一战如神助,靖海军威震海滨
注释:这是一首台湾竹枝词,描写了渔民的生活。 1. 鹿耳开洋竞挂篷:鹿耳岛是台湾的一个大岛,这里指的是鹿耳岛附近的海域。"开洋"是指出海捕鱼的意思。"竞挂篷"是说渔民们争先恐后地挂起船帆,准备出海。 2. 长年把舵溯空蒙:"把舵"是指驾驶船只。"溯空蒙"是指逆着茫茫大海的方向前行。 3. 金鸡里妈经由惯:金鸡里妈是台湾的一种方言,"经由惯"是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4. 不论东西南北风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情感以及赏析。此诗为台湾竹枝词,描写了番女善雅音,私情深。“幽窗月色凉如水”句,以景语写人,以人衬景,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清雅,含蓄蕴藉。 【答案】 (1)《竹枝词》。竹枝词是唐代乐府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为代表作,后用为词牌名。竹枝词原为巴渝民歌,唐时传入中原。相传因屈原以湘灵为词,故又名湘灵词。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情调轻快
【注释】 1.客室醇醪(zhōu láo ):在客人的房间里,端上醇厚的美酒供客人享用。 2.香垆(lú):指酒坛。 3.槟榔:一种热带水果,用树头摘下的果实做成的果串可食。 4.分外鲜:格外新鲜。 5.赏析:诗写台湾人对槟榔的喜爱,以客室醇酒劝酌便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树头摘得槟榔献”,表现了台湾人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特点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及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重要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创作手法等进行分析。 “剪穗舂粮作午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收割稻谷,打来粮食做饭吃,是中午的饭食。“午炊”指午餐,即中午吃的饭。“家无宿米办临期”意思是:家里没有存粮,只能做临时的饭食
【注释】 台湾竹枝词:台湾民间歌谣,用竹枝词调写景咏物,风格与江南小令类似。 封邱:地名,在今河南封丘县。此处指作者的家乡,也泛指中原地区。 筼筜(wún dāng):一种高大的竹子,其皮可用来编篱笆。 逸趣:超俗的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时写的一首竹枝词。诗中描写了家乡的美景。首句点出“封邱”,次句写竹筏架起桥头通到对岸,第三句写出“门庭”景色,第四句写出两岸景色之妙处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比两岸的婚礼习俗,表达了作者对台湾当地风俗的认可和赞赏。 亲迎沿途鼓乐喧,采幡花轿樯盈门。 - 亲迎:亲迎是指新娘在婚礼当天亲自前往男方家迎接新郎,这在台湾当地是一种传统的婚俗。 - 沿途:指的是新娘从娘家出发,沿着婚礼的路进行。 - 鼓乐喧:指沿途有喜庆的音乐和鼓声,为婚礼增添欢乐的氛围。 - 采幡:一种装饰品,由彩纸制成,上面绘有各种图案和文字
【注释】: 1.七日旋车谒妇翁,中堂开宴礼偏隆——指诗人七天前驾车去拜访婆婆(即妻之父母),今天又来拜见。 2.绝怜竖月供帷帐——极爱新月下悬挂的帘帐。“竖”是“挂”的意思,“月”是天体名称。 3.款接兼旬不竖丰——殷勤接待了十多天,却连一顿丰盛饭菜都没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家庭生活的小诗。首联写自己到妻子家中拜见岳母。颔联写妻子对自己非常疼爱。颈联写自己殷勤招待妻子家人多天
演剧迎神远近哗,艳妆处处竞登车。 阿郎推挽出门去,指点红尘十里赊。 注释: 演剧迎神:表演戏剧以迎接神灵。 艳妆:浓艳的妆容。 竞登车:纷纷上车。 阿郎:年轻男子。 出门去:离开家门出去。 指点:示意。 红尘:尘世,人间。 赊:远、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民间风俗人情的竹枝词。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台湾民众在节日里表演戏剧、欢庆迎神的场景。诗中通过“演剧迎神”
【注释】 台湾:指台湾岛。竹枝词:古代民歌的一种,以七言四句为一联,多用民间歌谣体,以竹枝和杂曲的歌词为基础,描写爱情、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纤藤(qin téng):柔嫩的蔓藤。 袅袅(niǎo):柔软下垂的样子。 缠臂金:一种装饰品,即缠在手臂上的金银首饰。此诗是说,这种金银丝织成的手镯比闺中女子缠在手臂上的金银首饰还要珍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根纤细的藤绕在树枝上
积薪煨芋饱晨昏 山中傀儡番人语 诗句释义: - 积薪煨芋:用木柴烧火,将芋头烤熟。此处指通过勤劳和智慧获得食物。 - 饱晨昏:形容生活充实,不感到饥饿或寒冷。 - 人说山中傀儡番:在山中生活如同傀儡一般,没有自主权,但生活依旧充实。 - 果腹不须分甲乙: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无需过多追求。 - 淳风偏让野人敦:淳朴的民风倾向于让野人(普通百姓)保持质朴和诚实。 译文: - 在山中
【注释】: 1. 竹枝词:一种民歌,多用七言绝句形式。 2. 果称梨仔拔:即“称梨仔”,指荔枝。 3. 攒眉:皱眉。形容人因不如意而烦恼。 4. 番人:泛指少数民族的人民。 5. 甘如蜜:像蜂蜜一样甘甜。 6. 山中鲜荔支:指山上新鲜的荔枝(荔枝在台湾被称为“荔枝”),鲜指的是新鲜,荔支是荔枝的古称。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描写水果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将荔枝和山中的新鲜荔枝进行了比较
【注释】竹枝词:四川一带民间流行的一种民歌。 芦笛(lú duò):芦管制成的乐器,用芦管吹奏。调:曲调;音节。远扬:远去传扬;传播。凄凉:悲伤凄清;悲凉。客子:旅居他乡的人。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看到皎洁的月光,听到了悠扬的芦笛声,而感到的伤感情绪。 “清秋夜月皎如霜”,是说清秋之夜,月亮明亮,就像白色的霜一样。 “芦笛声声调远扬”,是说远处传来了芦笛的声音,声音悠扬。
注释:才过乞巧节就结缘天,好事的头家们随意凑钱。海口红灯燃上百盏,中元普度又喧阗。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乞巧节的热闹景象,通过描绘乞巧节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海口红灯燃百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乞巧节夜晚的热闹景象,令人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山云海气夜晚霏微,拂晓时分仍看露未干。任凭三春无雨滋润,不敢瓜果少生长生机。 注释:霏微:形容雾气飘渺而细小。晞:同“曦”,太阳初升的光芒。任凭:任由。瓜果:指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生机: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的夜晚景象和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心。首句“山云海气夜霏微”,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山峦、云雾、海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神秘而又幽静的氛围。次句“侵晓犹看露未晞”
独木舟,一叶扁担,两桨划水行船。 两岸沙石,水波连天,水流斜斜向东。 山居生活,乐趣无边,江湖之乐令人陶醉。 好家当,世代相传,子孙繁衍
诗句原文为: 潮生鱼扈得鱼多, 生小江头狎水波。 但愿终年风信少, 七鲲身里挂鱼蓑。 译文注释说明: - 潮生鱼扈得鱼多:描述潮汐中捕鱼的情况,强调收获颇丰。 - 生小江头狎水波:年轻时期经常在江河边玩耍,形容与水亲密无间。 - 但愿终年风信少:希望每年都能少一些恶劣的天气,意味着期望宁静的生活环境。 - 七鲲身里挂鱼蓑:用鲲鹏比喻自己,表示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鱼)
一径浓阴傍舍栽,亭亭森秀胜疏槐。从渠酷暑清凉甚,好作羲皇海峤来。 注释:一条小路旁的房屋周围种满了浓密的树荫,那树木挺拔秀丽胜过了稀疏的槐树。即使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凉爽,就像羲皇时代人们向往的海岛仙境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竹枝词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心境。首句“一径浓阴”形象地描绘出一条小路旁的树木茂密的景象。第二句中“亭亭森秀”则形容这些树木挺拔秀丽,胜过疏槐
【注释】 台湾:今指台湾。竹枝词:古代民歌的一种,多咏山川景物、风俗人情等。 璘斑古篆学红毛,符檄官书走驿骚。盛代同文渐染久,熟番也解习拈毫。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首联以竹枝词起兴,写台湾与大陆有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第二联写台湾人民在大陆文化的熏陶下,也懂得书写汉字,并善于学习汉族的文化知识。末联点明主题。 “璘斑古篆”句,是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注释】 攈蓘(chōuchǎn),把杂草拔起来并除去。清闲,悠闲自得。场工,打谷场里的活。牛车,用牛拖拉着的车。榨蔗糖,榨制甘蔗的糖。 【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民在秋收后的生活。诗中描绘了一幅丰收图:稻谷成熟,人们不忙收割,而是坐在仓房里庆贺;农事工作提前完成,他们可以清闲自在地理好牛车,准备榨出甘蔗糖来。 全诗以“播种无烦攈蓘忙”开篇,突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他们没有因为收获而感到烦恼
【注释】 兴观:兴起,感观。群怨总情移:指《国风》所反映的民间怨恨之情,因时代变迁而改变。溱洧(zhīwěi):地名,在今河南焦作市境内。淫哇:指淫荡的歌词。《诗经·卫风》中有一首《氓》。系思:牵挂。底事:何事,什么事。删篇馀十五:指《诗经》中被删去的诗歌有十五首之多。(1)“兴观”句:指《诗经》所反映的民间怨恨之情,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兴,起;观,见。情移:感情转移。②“溱洧”句
【注释】 1.轻飙:风力很小的旋风。2.二八:古代以二十八宿配属风向,二八即东南风。3.南汕潮来北汕过:南边潮水涌来,北边潮水退去。4.安平:地名。5.一:代指船。6.斜日:夕阳。7.蜑(dàn)船:水上运输船。 译文: 微风吹拂着小舟,水波不兴,南边潮涌而来,北边却潮退而去。我提着酒来到安平渡口,傍晚时分叫上一只渔船,在船头上高歌一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台湾安平渡口风光的竹枝词
注释:水仙宫外接近黄昏,迤北斜看是第几鲲。潮信来到特别在沙卤上显现白色的盐,乱星渔火簇拥着城门。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水仙宫夜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水仙宫,以及城门附近的渔船和星星,生动地展现了台湾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渔民的生活情景。同时,通过对潮信、沙卤、白等关键词的运用,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海洋和渔民生活的深深热爱之情
台湾竹枝词 里差经纬问周髀,合朔哉生有异宜。 廿八宵中明月影,弯弯初二见蛾眉。 译文: 在经纬间寻找周公和商高的奥秘,观察月亮的运行以寻求适宜。 夜晚,二十八个时辰的明月影子,在初二时弯弯曲曲地照耀着蛾眉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天文现象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首句“里差经纬问周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天文历法的好奇与研究。通过询问周公和商高,诗人试图理解宇宙间的奥秘
注释: 封家来去总无因,五两频烦问水滨。 暑月看人帆势好,西风吹上七鲲身。 注释: 封家:指的是封侯之家,指封家子弟或门客。 无因:没有原因,指没有机会。 五两:指五两银子。 频烦:频繁地。 问:询问,打听。 水滨:靠近水边的地方。 帆势好:风向好,顺风航行。 西风:西面的风,指偏东风。 鲲身:大鱼的躯体,指大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海上行船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
马迹牛洼辙路交, 草场墟市数衡茅。 分明一带邳州道, 杨柳年来换竹苞。 注释: - 马迹牛洼: 指马蹄踏出的轨迹,牛蹄在洼地留下的痕迹。 - 辙路交: 车轮压过的道路纵横交错。 - 草场墟市数衡茅: 形容草场上的集市和用竹竿搭建的简易房屋。 - 分明一带邳州道: 明确地显示了通往邳州的路线。 - 杨柳年来换竹苞: 比喻岁月变迁,杨柳每年都更换新枝,而竹子则每年长出新的笋子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轧轧车声搅梦残:描述了车轮轧轧作响的声音打断了诗人的美梦,意味着夜晚的忙碌和喧嚣。 2. 高城晓色迫人寒:描绘了清晨时分,高耸入云的城池在晨光中显得更加雄伟,而晨光带来的寒意也让人心有所感。 3. 朦胧客枕曾惊记: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朦胧的睡梦中被突然的响声惊醒,这种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4. 五月呼驴出泰安:提到了五月份的时候,诗人骑着驴子离开了泰安这个地方
诗句解析: 1. “泉漳一苇便行舟” - 描述了在泉州和漳州之间,只需用一根芦苇就能轻松航行。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的便利和简单感到高兴的情绪。 2. “客侣汀州及广州” - 表明诗人和他的朋友(客侣)从汀州(今福建宁化县一带)到广州(广东省会)。这展示了他们跨越广阔地域的旅行。 3. “聚水浮萍原是絮” - 使用了比喻,将聚集的水比喻为漂浮的柳絮,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柳絮的轻盈和飘渺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台湾竹枝词(其一) 指甲花香压髻鬖,蛮娘情语夜喃喃。 泥人梦里含鸡舌,一碗槟榔出枕函。 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指甲花香压髻鬖:这里的“指甲花香”可以理解为指甲上涂着的香花,而“压髻鬖”则是一种古代女性发髻上的装饰物,这里可能是形容头发被香花染香后的样子,整体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2. 蛮娘情语夜喃喃:这里的“蛮娘”指代的是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女子
注释与赏析: 1. 妹家门倚绿珊瑚:妹家门,指妹妹的家。门旁是绿色的珊瑚树。 2. 毒汁沾人合烂肤:珊瑚树分泌的汁液有毒,接触后会使皮肤腐烂溃烂。 3. 愁说郎来行径熟:意思是说,自从郎君来了,妹妹的家门就被踏烂了。"行径熟",比喻道路被踏破。 4. 丫斜卷口月模糊:月亮被珊瑚树遮住,所以显得有些朦胧不清晰,好像弯曲的树枝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妹妹家门旁的珊瑚树散发着毒性
【注释】 红灯罩壁掠宫鸦:形容夜晚的景色。红灯罩,红色的灯笼。掠,掠过。宫鸦,宫女的乌鸦,这里代指宫廷中的人。 一寸香藤浣齿牙:形容女子在晚上用香藤洗牙齿的情景。一寸,形容细小。香藤,一种植物,有香味。浣齿,漱口。齿牙,即牙齿。 二更呼买市头花:形容晚上叫卖鲜花的情景。二更,夜半时分。市头,集市上。呼买,吆喝着要买。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描写台湾夜市繁华景象的诗。全诗以细腻的笔触
【注释】 1. 竹枝词:唐以来流行于四川的民歌,后传至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歌词多以七言绝句形式写成,内容多反映人民生活。 2. 叠雪霏霏:形容雪花纷纷飘落的样子。 3. 轻衫团扇坠珠香:轻衫,即薄而柔软的衣料;团扇,圆形扇子;坠,指挂在颈上或衣带上的装饰品。这里指妇女佩戴的头饰和颈饰。 4. 儿家夫婿:指妻子的情人。 5. 怜温软:怜爱娇柔温暖。 6. 乱剪春纱含裤裆
【注释】: 1. 木棉:又称红棉、相思树,原产东南亚,后传入中国。2. 海边:指台湾的沿海地区。3. 纤纤:形容女子细长白皙。4. 姊妹:指妻子和女儿。5. 刀剪样:指用剪刀裁制的衣服。6. 侬:你。7. 红肉映轻罗:红色的肉色衬托着轻薄的罗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台湾妇女生活的竹枝词。诗中通过描绘她们种棉、做衣服、缝衣的情景,展现了她们勤劳善良的品性;同时也反映了她们的生活艰辛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反映清末民初台湾文化和风情的诗作,由梁启超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第一首诗部分:金钱花发为郎攀,落尽金钱郎未还。 - 金钱花发为郎攀:这里的“金钱花”可能象征着爱情或财富,寓意着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而“为郎攀”则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爱慕。 - 落尽金钱郎未还:这句话意味着女子已经接受了男子的追求,但男子并没有因此而回报她的感情,即所谓的“郎未还”
【注释】: 腥红苦李:指荔枝,因果实有酸味,故称。 出林迟:荔枝成熟晚。 钗朵盘:荔枝花。 小荔支:荔枝的别名。 番蒜摘残:摘去番蒜(葱)的茎叶。 龙眼熟:指龙眼(又名桂圆)已熟。 黄藜:黄米酒,这里泛指酒。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台湾盛夏时节的景色,通过写荔枝、龙眼等水果的生长情况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台湾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
午盘堆遍地波罗,粒粒鸡心已破窠。凤尾萧疏纤子落,一肩绿箬倩蛮婆。 注释:中午时分,满地都是菠萝,菠萝里的籽已经破裂,露出里面的果仁;菠萝的叶子稀疏,细小的叶子纷纷落下,一片凄凉的景象。一个壮年男子扛着一筐青竹笠子,在田间劳作,被娇媚的农妇所吸引。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农事生活的诗歌。首句“午盘堆遍地波罗”描绘了中午时刻农田里丰收的场景,“波罗”是菠萝的别称,象征着丰硕的成果
【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民歌体诗,以七字句为主,多用比兴、重章、双关等手法。本诗的作者没有留下姓名,从内容看,当是清代诗人所为。 台湾竹枝词共八首,其中第二首最为著名。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入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易记。 这首诗的第一句“豆荚花开落地生”,意思是说:在豆荚开花时,它就会落地生根生长。这里用花落生根的比喻,说明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
注释:蔗尾发出秋天的声音,万户人家的炊烟煮糖作糖饧。甘蔗枯萎也不怕,一整个春天的薪炭直到秋天的晴天。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台湾农村秋收季节的生活画面。首句“萧萧蔗尾起秋声”,以听觉形象地写出了甘蔗成熟时节的丰收景象;第二句“万灶甜浆煮作饧”,则具体描绘了农民们忙于制作糖饧的场景,突出了劳动的艰辛;第三句“枯槁莫嫌同嚼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艰苦生活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的坚韧和毅力
注释: - 港口船回海气腥:港口处船只往来,带回海的腥气。 - 参差鱼族有奇形:各种鱼类形态各异。 - 团头缩项浑难识:形容鱼的形状奇特,难以识别。 - 欲补人间五雅经:想要用这些鱼来补充《诗经》中的“五雅”。 - 五雅:《诗经》中指五种美好的事物,即“黍(黍米)稷(高粱)稻粱菽(豆类)”这四种农作物和“布帛”这两种生活物资。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台湾港口处的鱼群
【注释】 风味:指味道,这里指滋味。竹蛏:一种海产的贝壳类水生动物。江瑶:即江瑶柱,是干贝的一种,形如带壳的田螺。豆芽:豆芽菜的嫩茎。菉笋:绿豆芽。竹蛏、豆芽和菉笋都是台湾特产,所以用它们来比喻。 【赏析】 诗以竹蛏、豆芽和绿笋作为比喻,赞美了三种美味佳肴。诗人对这三种佳肴都赞不绝口。其中“竹蛏”、“豆芽”和“菉笋”,三字分别藏有“竹”字谐音。这种巧妙的用词手法,在诗中显得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诗句释义: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译文: 每天都能看到人们用香灰涂抹竹门,一对燕子在人们的视线中迅速飞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乡村的宁静生活场景,香灰是当地的一种习俗,用于驱邪和祈福。燕子在人们的视线中快速飞走,可能是为了避免被人们打扰。诗中的“村寮亦有评花处”一句,可能是指村里有人专门负责评选花种,而自己则负责春播紫薇,体现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日日香泥点竹扉,一双燕子避人飞。
《台湾竹枝词》是梁启超在清末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南郊的风光、斜阳和法华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句: - "南郊东转路丫叉," 描述了南郊的地理环境和道路状况。 - "斜日缘成到法华," 表达了作者在斜阳下到达了法华寺。 - "暂得托身无上地," 暗示了暂时寄托于此地的美好感受。 - "小西天外见昙花," 描绘了在法华寺附近看到昙花的情景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 (5) “深树丛篁踞石床”,竹荫密布,在竹林间有一张石头床,诗人置身其间,静享清凉,这两句是写景,写诗人独处幽林,远离尘世的惬意。 (6) “竹溪寺后午阴凉”,“竹溪”是竹溪寺的简称,诗人来到寺后,沐浴在一片阳光之下,这里写的是诗人在竹溪寺后沐浴着斜阳,享受着宁静的闲适。 (7) “山风响动祇园木”,诗人听到山风吹拂着寺院中衹园的树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
注释:不从事耕种,随意在田里插下竹子。溪涧的流水自然形成了一条条小河。夏天水云密布,鱼鳞般密集,六月的雨水像雨点一样密集。斗米的价格何尝值一百文钱? 赏析:诗中的“竹枝”是一种民间歌曲,多用于表达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台湾是竹枝词的一种流行形式。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状态。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同情
注释:台湾竹枝词,描述的是台湾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富饶美丽的台湾岛。诗中“东头地与士番联”一句,通过“东头”和“士番”两个关键词,形象地表达了台湾岛地理位置的特点。而“千章材木翠连天”则生动地描绘了台湾岛森林覆盖率高的特点,以及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注释:在这个寰中,还有另一个仙洲,多恐怕蹉跎未肯求。我想在阳光的照耀下寻找福地,鸡笼山在海东头。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台湾风光的竹枝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台湾岛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句“寰中更自有仙洲”,表达了诗人对台湾岛的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他不仅看到了台湾的自然美景,还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文气息。第二句“多恐蹉跎未肯求”,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台湾的美好向往。他担心自己的时间不够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圣人谋庶先筹富,此地全须用教先。 - 注释:圣人为了谋求百姓的福祉,首先要考虑的是富足。在这里,“此地”指的是一个地方,“全须用教”意为必须全面地教育。 - 译文:圣人为了谋求百姓的福祉,首先考虑的是让这个地方富裕起来。 2. 礼义分明廉耻重,海邦仓廪本天然。 - 注释:在这个地方(指台湾),礼仪和道义应当是明确且清晰的,廉洁和羞耻感是非常重要的
台湾竹枝词 频年海上寇张弧,香老芝龙总未诛。辛苦东宁贤太守,自捐资斧伐萑苻。 译文: 频繁的海上入侵,使得寇仇如影相随,然而像香气袅袅的老芝和龙一样强大的敌人,始终未能被铲除。我为这辛苦的东宁贤太守感到遗憾,他虽然自费人力物力去剿灭那些猖獗的盗贼,但终究无法完全消灭他们的罪恶根源。 赏析: 此诗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启超所作《台湾竹枝词》之一,表达了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好像一对恋人一样
【注释】呱呱:鸟叫声。赤子,指初生婴儿。勃溪啼:从溪中呱呱啼哭。求牧今难与古齐:现在牧童很难与古代牧童相比。五条街:即“五条巷”,为宋代成都的一条街名。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四川成都街头市井生活的竹枝词。上片前两句写街头市井中的儿童,在溪边嬉戏,啼哭不止,而他们的父亲却找不到人来喂养;下句写街头巷尾处处是弦管之声,热闹非凡。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把成都街头市井生活的真实情况生动地展现出来。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蹉跌游戎血战情 - 这句话描述了战场上士兵的牺牲和战争的艰苦。"蹉跌"意为跌宕,这里比喻战场的艰难和残酷。 2. 郎官念念为苍生 - “郎官”指的是古代的官员,而“念念为苍生”则表示官员们始终牵挂着百姓的安危。 3. 何妨塞却狼机口 - “狼机口”可能指的是某种可以攻击或利用的陷阱。这里的“塞却”意味着阻止或封闭。 4. 垒土新来变铁城 - “垒土”指用土堆砌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危难时刻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支持。 第1句“木城百雉海东隅”,描绘了一个坚固的城池,高大而雄伟,位于东海之滨。这里的“木城”指的是坚固的防御工事,而“百雉”则形容城墙的高度极高。这个场景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的地方。 第2句“危难方知伟丈夫”,意味着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英勇和伟大
【注释】: 1. 铁板沙:即铁板洋。 2. 到七鲲:指台湾南端的七鲲湾。 3. 巨舶难轻犯:指台湾海峡的风浪很大,船只很难靠近。 4. 鹿耳门: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是一个天然良港。 【赏析】: 此诗写台湾南部七鲲湾的景色和海战。诗以“铁板沙连到七鲲”起句,点明台湾南端七鲲湾的位置,接着用“激浪海天昏”、“巨舶难轻犯”等形象描绘出海峡的险恶。末句“天险生成鹿耳门”,是说七鲲湾之所以险峻
雪浪排空小艇横,红毛城势独峥嵘。 渡头更上牛车坐,日暮还过赤嵌城。 赏析 1. 诗句解读 - “雪浪排空小艇横”:描绘了海面波涛汹涌,小艇在海浪中摇曳生姿的场景,象征着生活的起伏与不定。这种动态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壮阔,也暗示了人生的多变与挑战。 - “红毛城势独峥嵘”:此处用“红毛城”暗指荷兰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通过“峥嵘”形容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历史价值
【注释】 台湾竹枝词:台湾的竹枝歌。 编竹为垣,取次增,衙斋清暇冷如冰:用竹子编篱笆作为围墙,随意增加,衙斋(官署)里清闲无事,像冰一样寒冷。 风声撼醒三更梦,帐底斜穿远浦灯:风声惊醒了三更的梦,在帐篷底下穿过远浦的灯火。 【赏析】 《台湾竹枝词》是一首咏物诗。首句点明作者写此诗的时间和地点。台湾地处热带,盛产竹子。竹子可用来编篱笆、盖房子、做农具等。作者以“编竹为垣”四字
``` 耳畔时闻轧轧声,牛车乘月夜中行。 梦回几度疑吹角,更有床头蝘蜓鸣。 赏析: 这首台湾竹枝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中首先描写了牛车在月光下行进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入自己的梦境,梦中多次被远处的号角声所惊醒,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最后一句则通过描述自己躺在床上听到的蟋蟀鸣叫声,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来看
诗句输出: 蔗田万顷碧萋萋,一望茏葱路欲迷。 译文输出: 蔗田覆盖了大片的土地,郁郁葱葱,让人一眼望去就迷失在这片绿海之中。 关键词注释: 1. 蔗田万顷:指大量的甘蔗地,面积广大。 2. 碧萋萋:形容甘蔗的青翠和茂盛。 3. 茏葱:形容甘蔗的茂密和生机勃勃。 4. 裍载:指甘蔗糖厂或甘蔗加工的地方。 5. 群犀:泛指食用甘蔗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郁永河的《台湾竹枝词》之一
【注】青葱:形容竹叶的颜色。枇杷,一种水果。黄:这里指花蕊。 译文:茂盛的竹林叶子翠绿,竹枝头长着白花。我看到花蕊像黄色的珠子一样晶莹透亮,家家户户都种满了竹树。 注释:竹枝词:古代的一种诗体,通常以竹、柳、桃、李等植物为题写景抒情。青葱:形容颜色鲜明。枇杷:一种果实。臃肿:形容竹子枝叶茂盛。著:生长在......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景象和竹枝头盛开的花朵
【注释】: 芭蕉、竹枝词:一种民间歌曲的名称。竹枝词,是唐代以来流行于巴渝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用七言绝句体写成。竹枝,即“竹枝调”。 植墙阴(植:种;阴:树荫):在墙下种上芭蕉,使芭蕉的叶子遮盖住墙头。 冷沁心(沁:渗透;心:指人的心脏):芭蕉叶上的水珠滴落在心口,使人感到寒冷。 临池(池,这里指水池)堪代纸(堪:可以;代:代替):在池边栽上芭蕉,用来代替纸张。 结子(结子:种子成熟后结出果实)
【注释】1.独干:指竹子的一枝。2.凌霄:攀附的树枝。3.青子:竹笋。4.任纷披:随意地长着。5.蒌(lóu):同“榴”,一种落叶灌木,果实可食。6.嚼:品尝。7.唇间尽染脂:形容口齿留香。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竹抒发诗人孤高绝俗之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新竹,后两句写吃新竹,以竹自喻。首句写新竹不攀缘其他树而生,直上冲天,不依附任何人,表现出一种孤傲的品格;次句写新竹垂垂而绿
注释 恶竹参差透碧霄:恶竹参差,形容竹子参差不齐地生长,参差即参差不齐。透碧霄,直通蓝天。 丛生如棘任风摇:荆棘丛生,随风摆动。 那堪节节都生刺:那些竹叶上长满了尖刺,令人痛苦不堪。 把臂林间血已漂:手被扎破流血,血流如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竹枝词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述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美丽与坚韧。同时,通过对竹叶尖锐
【注释】 哀梨:梨的一种;楂(cha):山楂,果实味酸。 酸香(xiang xiāng)滋味似甜瓜:比喻枇杷(pí páo)。 枇杷不见黄金果:枇杷虽好,但不如黄金果珍贵。黄金果:指黄金蜜(黄皮蜜),又名金弹子、金弹子蜜,是一种金黄色的水果,味香甜。 番檨(huáng hé):即“海棠”,一种落叶乔木。 何劳向客夸:何必去向客人夸耀它呢? 【赏析】 此为咏物诗。诗人把台湾的枇杷比作黄金果
【诗句解读】 1. 肩披鬓发耳垂珰:形容女子的装扮,披肩、鬓发和耳环都是古代女性常用的装饰品。 2. 粉面红唇似女郎:描绘女子的容貌,粉面指白净的脸庞,红唇则突出了女子的美丽。 3. 马祖宫前锣鼓闹:描述了一个热闹的场景,马祖是地名,宫前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场所,锣鼓声表明那里正在举行活动。 4. 侏离唱出下南腔:侏离可能是一个地名,唱出了下南腔意味着那里的人正在用一种特定的方言唱歌。 【译文】
台湾西向俯汪洋,东望层峦千里长。一片平沙皆沃土,谁为长虑教耕桑。 注释:台湾岛面向西面是汪洋大海,东面有绵延的山脉。广阔的沙滩都是肥沃的土地,谁会担忧耕种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