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共僧渡,乡泪滴船回。
一夜吴船梦,家书立马开。
渡江
介绍
《渡江》是清代文学家文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而非长篇战争题材纪实文学作品。以下是关于《渡江》的介绍:
-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文点,字与也,江苏长洲人,晚自号南云山樵。他出身于文学世家,高祖为文徵明。文点隐居于郊西之竹坞,冲淡清介,不求闻誉。他工诗文,善画山水,有《南云诗文集》传世。
- 作品形式
- 诗作特点:作为一首五言绝句,《渡江》以其简洁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意境。《渡江》的首句“青山如故人”,将山川比作久别重逢的朋友,第二句“江水似美酒”,则以江水喻为美酒,寓意深远。第三句“今日重相逢,把酒对良友”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文学价值:《渡江》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是其成为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冲淡清介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历史意义
- 时代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渡江》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它记录了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通过对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
- 历史影响:《渡江》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在创作时都受到了《渡江》的启发,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 艺术特色
- 意境创造:在《渡江》中,诗人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创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更让人深思人生的哲理。
- 修辞运用:诗中的用词精准而富有韵味,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特别是“青山如故人”、“江水似美酒”这样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 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渡江》作为一种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教育意义:对于当代读者而言,《渡江》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古诗,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渡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历史背景。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学习《渡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
【注释】 渡江:泛指渡水、渡河。 秋江共僧渡:在秋天的江面上,和尚和僧人一起渡过江去。 乡泪滴船回:眼泪滴落在船上。 一夜吴船梦:一夜之间,吴地的船里做了一夜的梦。“吴”是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家书立马开:书信一到就拆开来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秋日送别图:秋日,江上,与僧人结伴而行,舟中洒下离别之泪;夜来,船中作一梦:梦见家乡;天明,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从家乡寄来的家信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渡江” - 指涉诗人欲渡过长江的壮志。 2.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 表达春天的江水汹涌澎湃,难以渡过。同时,指出时间已是农历二月,即春分之后,江上已有了强风和巨浪。 3.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 此句描绘出船只因风涛猛烈而颠簸不定,鱼和龙因江流急变而处于高悬的状态。 4.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 描述岸边的花朵如洁白锦缎般绽放
诗句释义 1 扁舟临朝阳 - 这是描述船只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水波闪耀的情景。"扁舟"指小船,而"临朝阳"则意味着船靠近太阳升起的方向。 2. 匹马渡江北 - 这里的"马"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随行的骑士,他们骑马渡过了长江向北行进。"渡江北"说明他们从东边向南边移动。 3. 志士岂怀居 - 此句表达的是志士(有远大抱负的人)不会因为安逸而留恋家乡。"怀居"即留恋于家乡。 4. 征夫乐行役 -
注释: 沿山的江水被断,水流湍急好像天。横渡江面,一叶小舟在奔流中穿梭。 身世如梦,自知自己和天地都是幻景。不应在此地茫然,应该有所作为。 赏析: 此篇写诗人渡江时所见之景及所感之情。首句写江山连绵,江水奔腾,以夸张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第二句则以“一叶船”为线索,写出了诗人乘舟过江的情景。第三句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他认为自己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虚幻的存在
诗句释义: 1. 山形虎脊高低去,帆影鱼鳞远近来。 这句诗通过比喻描绘了渡口的景致。"山形虎脊"可能是指江边的山脉,形状如虎背;而“帆影鱼鳞”则形容船帆如同水波中鱼的鳞片,在水面上留下一道道细长的倒影。 2. 已到江南望江北,更留青眼为谁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感。"已到江南望江北"意味着诗人已经到达了江南,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北方
注释 1. 桂枻兰旌楚泽东:指的是屈原在楚国时,乘坐着桂木做的楫(船桨)和用兰花装饰的旌旗。楚泽指屈原的家乡湖北。 2. 碧空如水水如空:形容天空清澈透明,如同镜面一样。"碧空如水"中的“碧空”指天空的颜色,“如水”比喻天空的广阔和明净。 3. 江湖落日浮秋橘:江湖泛指广阔的水域,落日意味着太阳即将落下。浮秋橘可能是指秋天的橘树或者水中的落日映照在橘树上的景象,增添了一份色彩。 4.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一部分。全诗如下: > 鹿门山人沧浪客,洒泪已枯眼见骨。 > > 风尘峥嵘万里空,不知何处营三窟。 > > 城中性命汤火近,路穷援断无消息。 > > 鼠窃狗偷何足忧,都将十指漫天日。 > > 大言阔步好公卿,三百年馀涵养成。 > > 已闻郑五但搔首,复道庞涓竖子名。 > > 平时肉食夸果决,谁信临危跋疐行。 > > 白头面皱牙齿落,万事已矣秋风生。 译文
渡江 浮天传自昔,万古一澄清。 月耿光犹烂,风号势欲倾。 滔滔原不竭,漠漠却无声。 便欲乘槎去,临风试濯缨。 注释: - 浮天传自昔:浮天,比喻江水流动的样子如同天空一般无边无际。自昔,自古以来。 - 万古一澄清:万古,形容时间久远。一,全部。澄清,清澈透明。整句意为江河之水自古以来一直清澈透明如一。 - 月耿光犹烂:耿,明亮。光犹烂,形容月亮明亮如常。整句意为月光依旧明亮如故。 -
渡江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馀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即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南部以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部分地区。这里的“非不好”表达了对南方景色的赞赏,认为其自然风光优美迷人。 - 楚客:指古代楚国的人,因为历史上楚国以水乡和楚文化著称,所以这里借指南方人。 - 摇楫:摇动船桨
注释: 白发的人惊讶于老人的变老,横渡江面借半帆风。却惋惜缚住的是穷孙皓,不如高歌醉于篷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渡江时的情景的诗歌。诗人以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感叹。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并在此基础上阐释诗人的主要观点。本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江神之怒,后两句写诗人之愤。首句“扬子江头渡晓风”中,“晓风”点明时间,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渡”字暗示着诗人此行的目的,也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行渡江兮吾无舟,荡荡东注兮褰裳不可以游。” - 关键词: 行渡、无舟、荡荡、东注、褰裳不游 - 注释: 我正准备渡河,却发现自己没有渡过的船。河水浩荡,我试图提起裙子去游泳,却发现无法做到。 - 赏析: 此句表现了诗人因无船而无法过河的无奈。通过“行渡”和“褰裳”的动作描写,传达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焦急与无助。 2. “渔横舟兮不即渡,夐万里以在前兮无家反顾。”
注释: 大江注入东溟海,十月的风涛壮阔而激烈。 船夫们制造船只以养生,挥舞双手冲破巨浪。 我劝你不要惊慌,世路艰难行不通。 如果说世路险阻,这水真是安平之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渡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渡江这一主题,通过不同的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首句“大江注东溟,十月风涛壮。”描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十月的风涛之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熟悉掌握诗歌的常见术语和鉴赏手法。此题要求考生赏析诗句“天地无情日夜流,树烟浓澹岸沉浮。浪花倏忽千堆雪,白似江南去客头”。 第一句中,“天地无情日夜流”是说大江之水奔腾不息昼夜不停,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无休止地循环往复的,这两句诗写出了江水流动不息的特点。第二句中,“树烟浓淡岸沉浮”,是说江边树上的树烟随风飘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句子进行分析,注意语言风格和作者情感,注意注释中的提示。 “渡江”意思是:在钱塘江渡口送别友人。 “残月晓犹在”,残月:即新月,指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出现的弯弓形的月亮;晓:早晨;犹在:尚且存在。意思是:残月还挂在天空,清晨的江面上还有凉意。这句是写景。 “微茫水气凉”
渡江 突起金鳌玉作围,天于设险出神机。 众流不息朝宗意,元气长浮落日辉。 云叶暗吹神女佩,浪花应湿定僧衣。 鱼龙不碍中流舞,鸿雁能忘北首归? 桃叶翠颦杨子渡,麦苗青茁蒜山矶。 不因慷慨投鞭众,自是艰危击节稀。 总会华夷民阜杂,分徵玉帛使舟飞。 射蛟人去空英杰,化鹤仙来叹是非。 西日柁楼仍浩浩,南冠鬓发故依依。 书生闭户堪终老,跋涉何劳与命违。 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渡江的情景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钓艇浮螺子,依依夕照前。 译文: 在小船上轻轻摇曳,仿佛是漂浮的螺蛳,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前行。 注释: 钓艇 - 指小船。浮螺子 - 形容水面上的倒影,好像螺蛳在水中浮动。依依 - 缓慢的样子,形容夕阳下小船的动态。夕照 - 傍晚的阳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上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夕阳下的江面、小船以及水中的倒影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表达效果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综合分析,重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及手法特点,并据此理解诗歌的思想主旨。 “渡江”一诗写江南景色,诗人在江南渡口,解缆过江,呼童不要挂帆。他放眼四望,山花红簇锦,堤柳碧拖蓝。诗人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之情。 “风景虽堪画,吾曹也不凡。投鞭与击楫,何必此时谈
【诗句释义】: 1. 岁暮天涯雨雪多,孤帆此去叹蹉跎。 - “岁暮”:指年底或年末时节,时间上接近一年结束的时候。 - “天涯”:泛指极远的地方,这里形容诗人所处的遥远之地。 - “雨雪多”:形容天气寒冷且降雪较多。 - “孤帆”:孤单的一只船,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 - “此去”:此处指的是离开这个地方去往远方。 - “叹蹉跎”:感慨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徒劳无功。 2. 故园回首千山外
渡江 片帆晴日乱江流,顾此茫茫万顷愁。 一夕悲欢真是梦,三年来往亦何求? 山如有意增萧索,风怪无情不石尤。 回首苍烟隐城郭,况堪重上仲宣楼。 注释: - 片帆:一片小舟的帆;晴日:晴朗的日子。 - 乱江流:江水波涛汹涌,小舟在其中飘荡。 - 茫茫:无边无际,形容江水辽阔。 - 此句意为:看到江水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感,心生无限忧愁。 - 一夕:一夜之间。悲欢:悲伤和欢乐。真是梦:像梦境一样虚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意象、表达的情感和诗人的观点立场等。“长江那可渡,白浪渺秋烟。”意思是:这江流宽阔,不可渡过;波涛滚滚,秋烟漫漫。这两句写景,以江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日江上浩淼无际,波涛滚滚,秋色迷蒙的画面。“歌后犹持楫,愁来一扣舷。”“歌”指《行路难》之歌,“楫”是船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海气空蒙杂晓曛(黎明时分,海雾弥漫,天空昏暗) 江南江北路初分(江与河在早晨开始分开) 空怀宝剑酬知己(心中满怀壮志和豪情,准备报答知心朋友) 再向金门谒圣君(再次前往京城拜见皇帝) 芳草随人寒自色(随着人的走动,草地也变得寒冷) 微风吹水漫成文(微风轻轻吹动水面,形成涟漪) 青山江上频回首(频频回首望向远方的青山)
渡江 秋风高不极,破浪片帆轻。 鸿雁冲沙起,蛟龙傍槛鸣。 愁人芳草远,落日一江明。 十载风波事,茫然空复情。 释义: 1. 秋风高不极:指秋风的气势浩大,无法测量。"不极"表示没有界限。 2. 破浪片帆轻:形容船帆在风中被风吹得轻轻飘起来的样子。 3. 鸿雁冲沙起:大雁在沙地上起飞时拍打着翅膀,显得非常壮观。 4. 蛟龙傍槛鸣:比喻江边水声轰鸣,如同蛟龙在低语。 5. 愁人芳草远
渡江神惨淡,去国意苍茫。 白首成遗老,青春过异乡。 山开京口阔,水落海门长。 战后黄云满,旌旗更几行。 注释: 1. 渡江神惨淡:形容渡江时的场景显得凄清而悲戚。 2. 去国意苍茫:表示离开故土的心情感到迷茫和无助。 3. 白首成遗老:年纪已老,成为过去的遗民。 4. 青春过异乡:年轻的时候在外地度过。 5. 山开京口阔:山势开阔,仿佛可以打开的门户。 6. 水落海门长:海水退去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题目是《瓜洲渡》。 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渡江 2. 瓜洲对峙玉嵯峨,指是金山十里过。 3. 着眼云容当夏异,撩人风物过江多。 4. 游情剩得收烟雨,诗料分将与月萝。 5. 稳记船经阊市下,方言细听谱吴歌。 译文: 渡江 在瓜洲,面对金山,景色如画。 目光所及,夏日的云彩别具一格,让人留连忘返。 游玩的心情,只有收住烟雨中的景象;诗歌的材料
斗酒醉初醒,长歌望海门。 晚山横北固,落日照中原。 沙白鸟双下,天青江独吞。 壮怀方激烈,危坐欲腾鶱。 注释: - 斗酒醉初醒:形容诗人在斗酒后刚刚醒来,意态轻松。 - 长歌望海门:诗人站在海边,放声高歌,遥望着远方的海门。 - 晚山横北固,落日照中原: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北方的山峰和南方的中原大地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清晰。 - 沙白鸟双下,天青江独吞
注释:一只小船在江中飘荡,随着波浪起伏。罡风刮来,吹得船帆鼓起,衣服也随风飘动,好像在战场上一样。即使有一天我回到家乡,梦见那滔滔的江水也不敢再回家。 赏析:诗人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江上行舟、狂风暴雨中的壮观画面。诗的前两句,作者以“扁舟逐浪飞”、“征衣被风吹”等词语,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幅急流勇进的画面,充分展示了他那种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明末清初的诗坛上,张弼的《渡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是这首诗: 别来能几日,不觉渐成寒。 风景他乡异,梅花两地看。 渡江人欲倦,临水路偏难。 尚笑絺衣在,听砧夜向残。 翻译与注释: 首联“别来能几日,不觉渐成寒”,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短短数句,勾勒出一幅离别之苦和季节变迁的画面。 颔联“风景他乡异,梅花两地看”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儒者北上中原,揽取英雄的赞赏。 - “尝闻五马一为龙”:我听说过“五马”,指的是古代官员所乘坐的马车,每驾有五匹骏马,它们奔驰如龙,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 “烟水迢迢日自东”:江南的水乡景色,烟雾缭绕,远处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那信江南业儒者”:那些真的相信只有读书人才是真正的儒者的。 - “也来中土揽英雄”:他们不仅在江南从事学术研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诗为七绝,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踪,“灵旗发画船”一句点明此行的目的。颔联写江边景物,“风细蛟龙卧,云开虎豹眠。”两句中,“风”、“雨”、“蛟龙”、“虎豹”等词语都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形象鲜明生动。颈联写诗人的所见之景,“夕阳京口闸”“吟兴酒尊前”,写出了诗人游历江南时的感受与体验。 【答案】 译文:几天前我踏上了江南水乡的路
注释: 桂楫兰桡江水生,前麾小队渡江行。 桂花的小船在江上行驶,前方是指挥小队正在渡江。 人生几度东风面,花信一番春雨晴。 人生的岁月中,有多少个春天,多少次看到春风拂面? 初日出林光欲动,丰泥逐马滞犹轻。 初升的太阳照进树林,光线闪烁着生机。泥泞的小路追随马匹,却仍然轻松前行。 少年游钓难忘处,莫怪丘园太有情。 曾经在河边垂钓过,那些难忘的地方让人难以忘怀。请不要责怪我的家乡太有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明正德年间任监察御史时写的。 “本有江南水竹情,谬持华藻谒承明。” 意思是说,原本我与江南水竹有着深厚的情感,却拿着华丽的文采去拜见朝廷的大臣,这是很荒谬的。 “渡江”是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渡口的江水、岸边的芦苇,以及江上渔人的笛声等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年五向金焦渡,万里重为晋冀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在渡口渡过了四年的时间
【注释】 1.渡江:作者在江南一带漂泊,多次过江,有感而发。 2.杨子江头:指长江口的扬子江边。 3.几问津:多少次向行人打听渡船的去处。 4.风波如旧:比喻世事变幻,人事不齐。 5.西飞白日:指大雁南飞。 6.忙于我:忙于归巢。 7.南去青山:指大雁向南飞。 8.冷笑人:指大雁嘲笑人间的纷争。 9.孤枕:单人枕头。 10.不堪(不能忍受):形容心情沉重。乡国梦:思念家乡的梦境。 11.敝裘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洪涛汹汹风飕飕,鸣笳击鼓渡中流。 - “洪涛汹汹”描绘了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风飕飕”则形容风势强烈而寒冷。这两句通过强烈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渡江的艰辛与挑战。 - “鸣笳击鼓”可能是指渡过长江时使用的鼓声和号角声,用以壮胆或鼓舞士气。 - “渡中流”指的是渡过长江的中间部分,意味着诗人正在经历一个重大且充满挑战的行动。 2. 今日老夫成大笑,瘦妻小妾□□游。 -
【注释】 渡江:指作者在江南的某地渡过长江。 几载:几年。几,表示不确定的数量词。 途中月:指旅途中的月亮。途中,泛指旅途之中或途中。 窥愁:一作“看愁”,窥,看,以目视之。愁,忧愁。 酒半酣:一作“酒半醺”。半酣,指饮酒到一半时的状态。 送人:指送别友人。杨柳色:形容春色。杨柳色,柳树的颜色。 今日:今天。江南:今江苏、浙江一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写。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解析】 “渡江”:诗人在十二月即将结束的时候,渡过长江。将“三千里外还”,理解为诗人在归途中的思乡之情,“船犹冲白浪”,以水喻人,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家已近青山”写出了诗人的欣慰之情。“暂罢穷途哭,难为故国颜。”是说自己暂时停止了悲伤,难以面对故土。“解装无长物,朔雪处囊间。”是说自己没有行李,只有一袋米。 【答案】 译文: 十二月将近尾声,我渡过长江回到故乡。 船儿仍然驶过波涛汹涌的江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首先理解诗句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渡江”是全诗的诗眼,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莽莽出轻艘,纷纷竟渡江”,意思是:茫茫的水面上,一艘艘小船驶出了江口;纷纷地争着渡河,竞相抢渡长江。“天宁残乐土,人欲愤遗邦”,“天宁”指南京,这里指沦陷区的南京;“遗邦”指留下国土。两句的意思是:南京沦陷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诗句释义: - 杨子奔腾到京口,惊雷激电更东走。 - 杨子:指扬雄,字子云,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京口:古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这里用杨子来指代诗人自己,因为扬雄也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 - 金山嵂兀砥洪流,铁瓮层城大如斗。 - 金山:即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郊。嵂兀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朝食大江南,午泊大江北。 - 注释:早晨在南方吃饭,中午在北方停泊。 - 翻译:早晨我在江的南岸吃早饭,中午则在江北的码头停留休息。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南北两岸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劳顿。 第二句:江流号天堑,我行才只尺。 - 注释:江水汹涌,好似天然的壕沟;我行走的距离只有一尺之遥。 - 翻译:江水波涛汹涌,就像天堑一样难以逾越
【注释】: - 日出江头春雪消,双鬟荡漾木兰桡。——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江边的美丽画面。太阳刚刚升起,江边的积雪已经融化,露出了一片宁静的春色。诗人站在江边,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慨。而“双鬟”是指两个女子的发髻,这里指代了两位美丽的女子。她们正在划着木兰桨(一种木制船桨),轻轻荡漾在江面上。 - 歌声唱入武陵去,人面桃花一样娇。——这句诗描绘了两位女子欢快的歌声传向远方
【诗句释义】 1. 褰衣涉江水:提起衣服,涉过江水。2. 相趁渡沙觜:你我并肩,共同渡过河滩上的沙洲。3. 沙水白茫茫:指江水与沙滩相接处,水天一色,一片茫茫白色。4. 不知江路长:却不知江边道路有多长。【注释】 白话译文: 提衣涉水过江水,携手共渡沙洲头。 江流与沙洲相接处,只见白茫一片无尽头。 不知江边有多少路程,只知眼前一片茫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的诗
【解析】 本诗为七绝。首联写景。“晓㴑龙江三百里”,点出地点,交代时间是清晨。接着写蒹葭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颔联承首联写景。“天连旧禁青云绕”是说,天与旧时皇帝居住的宫殿相接,环绕着青云。“日出中流白雾开”,是说太阳从江中升起的时候,江面蒸腾起白雾消散了。颈联转写自己渡江的情景。尾联抒情。“分明记得盘游地”,是说自己记得当年游玩的地方,“一抹苍烟是凤台”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诗人在渡江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慨。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天上仙人七宝幢,玉堂云雾隔晴窗。 - 注释:天上的仙人用七宝幢(七种宝物制成的旗帜)装饰,玉堂云雾(云雾弥漫的宫殿)隔着明亮的窗户。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神仙般的画面,天上仙人手持七宝幢,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诗人以“玉堂”为背景,将天空与云海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全诗的意思是:江心风雨挟龙还,击节中流照别颜。千片布帆如落叶,长空卷影下钟山。注释:①江心风雨挟龙还:江心风浪挟着龙似的巨兽回旋。②击节中流:在江中击节。③照别颜:映照离别的容颜。④长空卷影:长空中的云朵卷起的影子。 【答案】 译文:江心风浪挟着龙般的巨兽回旋,我击节于江水中央,映照着你的别离之容。无数片帆船像一片片落叶飘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练,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和主题等分析和概括。 “渡江”:渡江,即过长江。 “仪真北上念三年”,仪真,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北上”:指北行入京城。“念”:想念、思念之意。 “又上江南济渡船”,江南:长江以南,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济渡船:渡过长江的船只。 “清晓登舻望京国”,“登舻”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诗人杨万里。 注释: 1. 宦游三十载,不到此江头:我在外为官已经三十年了,却没有在这条江边停留。 2. 蜃气增吴润,云容带楚愁:海市蜃楼增添了江南的水气,云彩也带着湖北的忧愁。 3. 浪立星河近,鲸摇身世浮:波浪矗立在星光灿烂的银河旁边,鲸鱼摇动着它那飘荡的身躯。 4. 狂飙碧树陨,春老不如秋:狂风暴雨中,树木纷纷倒塌,春天已经逝去,秋天才是最好的季节。 赏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重点字词来分析作答。 “细雨江堤暝色黄,寺钟渔火雁声长。”这两句写景,描写了诗人乘船过江时的景象。“细雨江堤”,说明天气阴冷;“暝色黄”,点明了时间,黄昏时分;“寺钟”“渔火”是听觉的两种感受,写出了江上景色的宁静和幽美。 “客心似水中流急,驿路如年尽日忙
这首诗的原文是: 摇落长干道,凄凉枫叶丹。 残霞连海尽,细雨入江寒。 楚树帆前没,吴山梦里看。 乡关怅回首,长路正漫漫。 注释如下: - 摇落:指树叶纷纷飘落。长干道:长江边的道路,长干是地名。 - 凄凉:悲伤。枫叶丹:枫叶呈现出红色。 - 残霞:晚霞。连海尽: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与海洋相接。 - 细雨:小雨。入江寒:雨水渗入江水使江水寒冷。 - 楚树:楚地的树木。帆前没:帆在船前消失。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渡江 锦浪层层晓日生,丹枫历历带霜明。 扁舟欲泊芦花渚,万里西风落雁声。 注释: 1. 锦浪层层:形容江水波光粼粼,像美丽的锦缎一样。 2. 晓日生: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江面上。 3. 丹枫历历:丹红色(通常指枫叶)清晰可见。 4. 历历:清楚分明。 5. 扁舟:小船。 6. 芦花渚:一种小岛或沙洲,常在河流中生长芦苇。 7. 万里西风:形容秋风的广阔和寒冷。 8. 落雁声
【诗句释义】 1. 北客南归感壮怀:北地的客人,南归后感慨自己的壮年情怀。 2. 吴歌幽怨橹声哀:江南吴地的歌曲,声音悠远而哀婉,如同船桨划水的声音。 3. 秋深杨柳经霜落:秋天已经很深了,柳树已经经受住了寒霜的考验。 4. 江净芙蓉向晚开:江水清澈见底,荷花在傍晚时分开放。 5. 沙鸟乱啼山月上:沙滩上的鸟儿四处乱飞,月亮升上了天空。 6. 棹郎清啸水风来:船夫轻轻摇动船桨,发出清脆的叫声
【注释】 渡江:即《渡江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棹(zhào):船桨。空明:水波荡漾,清澈透明。 江南:这里指润州(今江苏南京)。 增客恋:客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依恋之情。 新晴:天气晴朗。润州城:今南京市,在长江北岸,古称金陵。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监察御史时,当时他正由润州往扬州赴任途中,经过瓜洲,写下了这首七绝。 “飘然一棹溯空明,日午春潮尚未生。”首句写诗人乘船溯流而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此诗首联“大江渺雪霁,波涛生远风”写江上所见之景:江面宽阔,水色苍茫。“生远风”三字,不仅写出了江面上的风,更写出了诗人面对茫茫江水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感受。颔联“帆带毗陵雨,棹辟冯夷宫”写船帆上所带的是毗陵(在今江苏宜兴)的雨水,船桨划破冯夷宫中的水浪。“冯夷”即河伯
渡江这首诗描绘了不趁东风不待潮,渡江十里九停桡的景象。其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刻画、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历史典故的引用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1. 诗句原文: 渡江 不趁东风不待潮, 渡江十里九停桡。 不知今夜秦淮水, 送到扬州第几桥。 2. 诗句译文: 在没有等待东风和潮汐的情况下,渡过长江需要十次停船调整桨位。 我不知道今晚秦淮河的水会汇流到哪座桥下。 3.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渡江” - 描述一个人或群体在江河上进行的活动,这里特指的是过河。 2. 杨子波涛阔 - “杨子”通常指的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此处用以象征波涛汹涌的江河。 3. 知津已有年 - “津”指渡口或桥梁;“知”意为知晓;“年”表示时间。这句话表达的是自从人们知道如何渡过江河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 4. 晴沙明鸟迹 - “晴沙”即晴朗的沙滩;“明”表示清晰可见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人。他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进士。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职。因事被谪云南永昌卫。后召还任修撰,又迁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因反对武宗南巡,触怒武宗,被贬为云南参议,卒于戍所。他是明代诗文三大家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词曲创作家,其诗才尤其出众。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气势磅礴
【注释】 解缆:解开缆绳。铁瓮城,即瓮城,是明代南京的城门之一。倚篷:倚靠船篷。云连:云层相接。极浦:极远的水滨。风转:风向变化。危樯:高大的桅杆。五两轻:形容帆上所系之帆很轻。淮甸:指淮河以北一带地区。日斜:太阳快要落山。草绿:草色青翠。海门:指长江入海口处的海门山,今称大通门。潮落:潮水退落。滔滔:浪涛滚滚的样子。 【赏析】 《渡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旅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他站在海楼之上,看着江水流动和草木生长。 渡江:诗人在江边看到的景象。 楼船:一种大型船只,用于运输货物或者人员。 金门客:指从金门来的客人,可能是商人或者官员。 凤节:古代官员的官帽,形状像凤凰。 铁瓮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用铁铸成,形如瓮。 屹屹海楼重拭目:形容海楼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 萋萋江草故含情:形容江边的草已经长满了大地
【解析】 此为七律,首联写“渡江”时所见景色。颔联描绘了一幅“烟树数峰团画稿”图景。颈联是说“鸥鹭盟秋水”,“鱼龙睡晚晴”。尾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抒发诗人的乐观情怀。 【答案】 ①长空雨过彩虹明:天空中大雨过后,彩虹出现,十分明丽。 ②艗艏迎潮自在行:船桨迎着潮水,轻快地行驶。 ③烟树数峰团画稿:烟雾笼罩的山峦,如一幅精美的国画。 ④风帆十幅破云程:帆船像破云一样,在水面上飞驰。
注释: 呼妇鸠声水一涯,鱼噞犹恐尚风霾。 痴儿不识波涛险,笑指船如水靸鞋。 译文: 呼妇鸟的叫声在江边回响,鱼儿在水里游动,却还担心会有风和雨。 痴儿不懂水的深浅,看着船像水鞋一样,笑着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诗中通过对呼妇鸟叫声、鱼的动作以及痴儿对船的看法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呼妇”、“鱼”等关键词
【诗句释义】 1. 鱼龙寂寞大江空,万里帆樯落眼中。 注释:鱼龙:指鱼和龙,泛指水中生物。寂寞:寂静无声。 译文:大江里,鱼龙寂静无声,一片空旷,远处的帆樯映入眼帘。 2. 北固夕烟连海白,南徐晓日彻天红。 注释:北固:指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南徐:指南徐镇,位于浙江宁波。 译文:傍晚时分,北固山上的烟雾与海面相连,形成一片白色;清晨时,南徐镇上的太阳穿透云层,照亮了整个天空。 3.
渡江 烽火何时定,我买船渡过长江湾。 水远天边分合开,层层波浪层层叠。 船桨声随着落日去,船帆的影子带云来。 看不尽世事变迁,流浪漂泊无悲哀
【注释】 恨杀:恨极。六朝:指南北朝,即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青雀:指书信。金焦:指南京的金陵。黑貂:指貂裘,代指功名。归潮:指江水东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首二句写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时的心情,恨极长江之水,恨极六朝之亡;次二句写春天到来之际,诗人思念远行的朋友,只见他乘着一只小小的木船,从金陵(今南京)顺流而下,而自己却无法随舟共济。第三
渡江 长风吹起蛟龙腥,日光荡漾菇蒲青。 金焦两点星如坠,石山突兀波中立。 岸上奇峰复险绝,水石击撞喷白雪。 诗人山水本所耽,还期幽蓟穷烟岚。 注释: 1. 长风吹起蛟龙腥:形容江风吹动水面,仿佛蛟龙在翻腾。 2. 日光荡漾菇蒲青:阳光照射下,水中的菰(一种水生植物)摇曳生姿,呈现出青色。 3. 金焦两点星如坠:比喻江面上两点灯火如同星星坠落一般。 4. 石山突兀波中立:形容岸边的石头形状奇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句的逐词释义,以及译文、诗句和译文的对照,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翩翩冠盖入中原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官员或士人骑马进入中原的情景。 - 译文:一群官员带着华丽的冠帽和车盖进入了中原地区。 2. 翠幕江头饮别樽 - 注释:这里的“翠幕”形容江边的景色如同绿幕一样美丽。 - 译文:他们在翠绿的江边,饮酒话别,气氛显得格外温馨。 3.
【译文】 高帆挟风色,我行凌长江。金焦碧相映,北固遥苍苍。 蛟龙跋怒浪,燕雀去未央。中流快雄览,客怀慨以慷。 大江限南北,终古阳侯狂。英雄昔割据,恃此为保疆。 本朝驭炎极,亲军留劲良。承平二百载,万里澄扶桑。 岛夷昔逆命,长风驱危墙。机船突淞口,炮火惊维扬。 当关万貔虎,昔壮今何恇。将军苦逃死,敛兵撄城隍。 遂令藩卫撤,开门纳豺狼。何来万鬼雄,啸笑钟山阳。 悬军入死地,兵法非所详。安得习流士
注释: 山月欲落鸡始鸣,西兴埭上行人行。 山中的月亮快要落下,公鸡开始打鸣了;西兴渡口的江边,人们开始行走。 争晓沙头候潮去,水乡八月秋风生。 争着在拂晓时到沙滩上去等待潮起;水乡八月,秋风已经吹起来了。 海水东连浙江渡,灭没寒烟不知处。 大海向东连着浙江的渡口,那里的寒烟淹没了,不知道它在哪里。 潮平击鼓下中流,回看苍苍故陵树。 潮水涨平的时候敲打着船舷,回头望去那苍翠的古墓树木。 赏析:
诗句注释: 1. 万里银涛险:描述了江水的广阔和波涛的壮观。 2. 千寻铁锁横:描绘了江面上巨大的钢铁桥梁或铁索,增加了视觉的冲击力。 3. 雨抛飞沫溅:形容风雨交加时,雨水四溅的景象。 4. 风急片帆轻:形容在风急浪高的环境下,船帆显得轻盈,反映了船只行驶的困难。 5. 破浪男儿志:表达了男儿应有冒险的精神和勇气。 6. 思家旅客情: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7. 故乡何处是,回首暮云平
【注释】 片帆双桨:小帆船上两只桨。 乞得天风送客舟:在顺风中,把船驶向远方。 昨夜江南今夜产:指扬州的梅花盛开。 玉箫声里上扬州:形容江面上飘荡着如玉般的乐声。 【赏析】 《渡江》一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在描绘景物时,善于抓住最富特征的东西,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感觉。“片帆双桨稳中流”这一句,用“片帆”和“双桨”这两个细节,表现出船在江中平稳地行进;“片帆”、“双桨”是静态的细节
诗句:江流九派尽朝宗 六代繁华怅旧踪 译文:所有的河流最终都奔向大海,六代的繁荣已经成为过去的痕迹 注释:江流——指长江水流,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尽朝宗——所有河流最终都奔向大海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长江的壮阔和源远流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辉煌的感慨与怀念。 诗句:千里云浮瓜步树 片帆风送蒜山钟 译文:云彩在千里之外飘浮,船帆承载着钟声在江面上行驶 注释:千里云浮——形容云彩的广阔无垠
【注释】 黑云如幄罩江口:黑色的乌云像帐幕一样覆盖在江口。 狂风怒卷潜蛟吼:猛烈的风把深潭里的蛟龙吹得怒吼起来。 垂垂天阔孤鸟断:天空越来越宽阔,一只孤单的鸟儿被风吹断了。 腾腾浪掀万马蹂:滚滚的波浪掀起了无数奔腾的战马。 岸东岸西好山色:岸边的东边和西边各有美丽的山色。 人见青山江上蹲:人们看到青山时站在江边。 不知江挟群山走:不知道江水是如何带着群山奔流而去。 江中之人狎于江
《渡江》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所作,这首五言律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国家经历风雨之后,迎接光明到来时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卧薪尝胆以图中原的决心。下面是对这首经典诗词的解析: 诗歌原文: 大江骇浪限东南,当日降帆有旧惭。 击楫空闻多慷慨,投戈毕竟为沉酣。 龙天浩劫馀孤塔,海岳书生别旧庵。 闻道佛狸曾驻马,岂因佳味有黄柑? 1. 大江骇浪限东南:描述诗人站在江边,面对浩瀚的大江,感受到自然的威力和自己的渺小
【解析】 本首诗写渡江所见,意境优美,语言平易。 “凉月漾中流,金山隐隐浮”意思是:清冷的月光映照在江面上,山影在水中时隐时现。 “和梦到扬州”意思是:仿佛还在做着美梦,梦见自己到了扬州。 【答案】 译文: 江上月色清凉,水中倒映着月亮。 隐约地看到金山寺的影子浮在水中间。 似乎还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仿佛在梦中到了扬州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远水平如席 - 描述江水的平静,仿佛一张平展的席子。这里的“席”不仅指物理上的覆盖物,也隐喻了江水的宁静与宽阔。 2. 远山高于枕 - 用比喻表达远处的山峦高耸,好似枕头一样。这种描述增强了读者对自然景观的直观感受。 3. 江水吞天来 - 形容江水浩大到能将天空全部吞噬的程度。这样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长江的壮阔景象。 4. 群山赴江饱 - 表示群山如同奔赴江河之畔
【注】: 青壁近迷山寺雨:江边山寺,在青壁附近。 石燕风多不避船:指海风大,石头上长着燕子,不怕船经过。 然犀照幽隐:燃犀角照见深山里的幽隐之物。 【译文】: 京江春树隔芊眠,咫尺神灵意惘然。 青壁近迷山寺雨,绿蓑遥入海人烟。 江鱼水阔难通市,石燕风多不避船。 我欲然犀照幽隐,梦魂犹自怯潺湲。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渡江二首》。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江边景色图,后两句写渡江所见所闻
【注释】 1. 酾(shī):斟酒。凌波:泛指在水上漂浮。也自豪:也自得。操舵(cáo jué):驾驭船桨。桃花簑(zhú)艋(měng):一种小船。青眼:形容人的目光,这里指对人的好感。落魄:失意、不得意。苦刁骚:苦恼烦闷。长竿:长长的钓竿。珊瑚树:珊瑚枝,比喻钓钩。倚:靠在。 2.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态度,认为只有超脱名利,才能找到真正的乐趣。他以江水为喻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五律诗之一。 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驿路长亭复短亭,柳花漠漠昼冥冥。 - 释义:驿路上的长亭和短亭交替出现,柳树的花絮在朦胧的白日中缓缓飘落。这里的“长亭”和“短亭”指的是古时候设在交通要道旁的驿站,用来供行人休息和等待的地方。“长亭”与“短亭”形成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而“柳花”则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漠漠”形容柳花飘落的景象
注释: 凉月在江水中荡漾,金山隐约出现在水面上。 我还有残留的醉意,和梦一起到扬州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船渡江时的情景。首句“凉月漾中流”,描绘了江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景象。第二句“金山隐隐浮”,则描绘了远处的金山山影在水中若隐若现。这两句诗通过视觉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 第三句“尚馀残醉在”,则是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
渡江 铁瓮城高落日沉,秋涛滚滚起层阴。 天教设险分南北,水识朝宗自古今。 风急江豚吹中浪,月明乌鹊绕空林。 千年销尽英雄气,留与吾侪击楫吟。 注释: 1. 铁瓮城高落日沉,秋涛滚滚起层阴:描绘了夕阳西下,铁瓮城高耸入云的景象,以及秋天的波浪滚滚,形成了层层的阴霾。 2. 天教设险分南北,水识朝宗自古今:意味着天地间自然形成的河流和地势,如铁瓮城这样的地形,是上天安排用来分隔南北、识别水流方向的
【注释】 晓霁:天刚刚放晴。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的门户——瓜州,在今江苏扬州南。 舟楫道斯存:江上的船只依然通行着。 榜人:船工。与言:谈论。 地吞三楚尽:大地已经把三个楚国全部吞没了。 水汨百川浑:江河之水已将百条河流全部淹没。 轻云飏:帆篷上像云一样飞扬。 舲船渴骥奔:快马奔驰着向大船靠拢。 烟姿媚南服:烟雾缭绕,景色迷人,好像在讨好南方地区(这里指中原以南)。 山意改中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渡江》,全诗如下: 大江泱漭去安之,人物神清又此时。 钟阜晓星随树转,秣陵寒雾辨山迟。 初怜鸥意萧闲甚,苦说龙蟠指点疑。 莫把新愁比春水,兰支流想降灵旗。 注释: 1. 大江泱漭去安之:大江宽广浩渺流淌而去。泱漭指江河水流宽阔的样子,安之即安然无恙,形容江水浩荡。 2. 人物神清又此时:人物显得神清气爽,这应该是指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时刻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3.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绝,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秋天的特点,着意渲染秋江暮霭、秋江夕照的景象。首句中“轻装”指舟上载着轻便物品的小船,船小而轻,便于渡河;第二句中的“秋水长天”是指秋天的水色和天空相连,浑然一体,无边无际。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霞光满天的美丽图景。 【答案】 译文:小船上装载着一些轻便的物品,像一片浮叶在水面上行驶;秋天的水与天空交融在一起,茫茫无边
渡江 春水轻漾,碧波微澜,岸边桃花盛开,柳枝摇曳。江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景色宜人。诗人乘舟欲渡,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纑塘三月三,指的是江南地区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以赛龙舟、吃鱼宴、插秧等活动闻名,是江南人民欢庆春天到来的时刻。 十幅蒲帆冲浪去,诗人乘坐的船只在江面上破浪前行,犹如十幅大扇子般展开,迎着风浪前行。这里的“蒲帆”指的是用蒲草制作的船帆,具有轻盈、坚固的特点。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译文:夕阳西下时船儿划动着木桨驶向邗沟,江面微风中飘舞着一叶叶帆。八月里,江上早行有早到的信风,荻花吹动白了钓人的头。 注释:鸣橹:用桨声作号子,使船只前进。邗沟:运河。叶叶:指帆影。风信早:指风向顺,利于航行。荻:芦草。钓人:钓鱼者。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渡江”,指诗人在皖公城附近渡江而归。“波平如镜晚风轻,舟似浮鸥一样轻”。首句写傍晚江水平静如明净的镜子,微风吹拂着,江面泛起微微的涟漪。次句写小船在江面上行驶时,像轻盈的白鸟一样,没有一点阻力。“行到故园三百里,月华初上皖公城。”第三句是说经过长途的行程,已经到达了家乡。尾句是说到了家乡,只见月光刚刚升起
【注释】 1. 渡江:诗人泛舟江上,从日落至日出。 2. 日落水昏岸气阔:夕阳西下,江面昏暗,江岸辽阔,空气清新。 3. 村屋黑:傍晚,村庄的房屋都变黑了,因为炊烟升起的缘故。 4. 树缝炊烟横束山:树丛中冒出的炊烟像线一样斜穿过大山。 5. 山顶天空照江白:太阳在山顶的天空照耀着江水,显得清澈明亮。 6. 一舟两桨江心行:小船划桨,在江中央航行。 7. 咿哑搅乱凫鸭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渡江》。以下是对各句的详细释义及赏析。 明霜投堰步,初日固陵城。 注释:清晨的霜落在了江边的堤坝上,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固陵城的城墙。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渡江时的清晨景色,明霜和初日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山远云相失,潮回天与平。 注释: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潮水退去后露出了天空的水平面。 赏析: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渡江时的自然环境
秋风生郡外,江汉合舟前。 霭霭列城树,摇摇长薄烟。 南州殊未极,西嶂正苍然。 不识临崖叟,垂纶复几年。 注释解析: - 秋风生郡外:秋季的风从远方带来凉意,使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清新和凉爽。 - 江汉合舟前:江水与汉水在诗人的船前行相遇,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 霭霭列城树:远处的城楼被树木环绕,显得格外清晰和壮观。 - 摇摇长薄烟:薄雾缭绕在山上,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 - 南州殊未极
渡江南下 又出横坍口,中流望渺然。 沙痕分断港,帆影落遥天。 风细晴云绉,江空落日圆。 仓皇争北渡,犹忆十年前。 注释: - 又出横坍口:再次从横垮的堤岸处渡过。横坍口,指河流上的一个危险的地方,可能是由于地形等原因造成的。 - 中流望渺然:在河中央看过去很渺茫。渺然,模糊不清的样子。 - 沙痕分断港:沙地上的痕迹将河道分开。 - 帆影落遥天:帆船的帆影映入远方的天空。 - 风细晴云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分析诗句的大意,并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击楫”“中流”“浩渺”等词的写法。 【答案】 译文:驾船渡过长江时,正对着江心高举起船桨,望着八方辽阔的天地。那滚滚江水,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奔腾而来。胸中充满着浩浩荡荡的壮志豪情;我自认为与江水一样浩瀚无边。 注释:击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的《渡江》。 首句“路尽鸟飞外,微茫一叶舟。”描绘了一幅江水浩渺、鸟儿飞越远方的景象。诗人通过“路尽”和“微茫”这两个关键词,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又遥远的感觉。同时,“一叶舟”也暗示了渡江的艰难与危险。 次句“月斜江岸晓,潮落海门秋。”则是对江边景色的描绘,月光斜照在江岸上,潮水退去,留下了一片秋意。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清晨的美丽景色
诗句解析 1 风打潮舂铁瓮城 - 这个描述可能指的是江边的城墙因为潮水和风力作用变得坚固或具有特殊性。"舂"通常指用石臼舂米,这里用来比喻城墙在风雨中显得更加牢固。 2. 禁江犹复剪江行 - "禁江"可能是指受法律限制的江流,而"剪江行"则表示尽管有限制,人们仍要穿越这条江。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尽管受限但依然努力向前的精神。 3. 片帆未可凭忠信 - 这一句表达了即使只是一叶扁舟(小帆船)
【注】吴越:指今浙江一带。巡方:巡视地方官吏。两月周:两个月的行程。长江回泛木兰舟:木兰舟顺长江回旋漂浮。北指瓜州渡,天朗西穷巫峡流:向北可以望见瓜州的渡口,天空晴朗时向西可以望尽巫峡。花有繁红识津口:江边花朵繁多,颜色鲜艳,可以辨别渡口的位置。嘉荫出城头:树木长势茂盛,枝叶茂密,可以遮蔽住城头的阳光。金山背拥苍岩迥,绿字曾题初度游:金山寺背靠着苍翠的岩石,曾经有人在这里题刻过“初度”二字
【注释】 云自孤飞:指月亮。 蒲帆十幅:即用蒲苇编的十张船帆。 金焦:山名,位于今南京市西长江北岸。 【译文】 江上的风,江面上的月,都是那么清亮,那么明净。 船帆如织,剪裁出一条条江行的道路。 听,那浊浪滔天,淘尽了英雄的壮志豪情。 【赏析】 诗题叫《渡江》,但并没有写渡江之景和动作,而是写了渡江之前江上的情景。首句写江上之景,以“云”衬月,表现了江上之空阔、清静;第二句写江上舟行之速
渡江 青山依旧如故人,江水仿佛是美酒。今朝再度与朋友重逢,举起酒杯对饮良朋。 注释: - 青山:指山,常作为自然景观的代称。这里指的是作者熟悉的、记忆中的青山。 - 如故人:比喻山依然如故时的朋友一样亲切、熟悉。 - 江水:指江水,常作为自然景观的代称。 - 美酒:比喻江水如同美酒一般令人陶醉。 - 相逢:指再次见面或相遇。 - 把酒:指斟满酒的动作。此处用“把酒”来形容相聚时的欢快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