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仙人何所之①,古今题遍几多诗。
风涛如许相冲激②,栋宇屹然无改移。
但愿清风延世赏③,何妨流俗重民疑④。
江湄萍蓼年年换,不见楼前铁笛吹⑤。
登黄鹤楼
介绍
《登黄鹤楼》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登黄鹤楼为题,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美景以及自己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情感。
崔颢的《登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
①黄鹤仙人:传说中骑着黄鹤的仙人。何所之:到哪里去。 ②风涛:指江上的风浪。相冲激:相互冲击。 ③清风:清正之气。延世赏:使世人享受。 ④流俗:世俗之人。重民疑:对百姓产生疑惑。 ⑤铁笛:指黄鹤楼上吹过的乐曲,也指楼前的江水
诗句解读及翻译 1. 春早楼台共客临,风光占断此山林: - 解释: 春天的清晨,客人齐聚在黄鹤楼,观赏周围的风光,将这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 译文: 春天的早晨,我与朋友们一同登上黄鹤楼,欣赏着周围的风景,将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 - 注释: 春(春天),早(早晨),楼台(建筑物),风光(风景)。 2. 孤尊岩壑分高兴: - 解释: 独自站在高处,享受岩石和山壑带来的宁静与喜悦。 - 译文
①鹤去楼成不记秋:鹤飞走了,黄鹤楼也建成了。 ②云烟漠漠无常态:天空中的云雾渺茫无边。 ③市声近隔水中洲:市集的声音隔着江水传来。 译文: 黄鹤楼已建成多年,但鹤却不知去了哪里。我凭栏远眺,将胸中所有的愁绪都化成了云烟消散。 天空中的云雾缭绕飘渺,没有固定的形态;江水滔滔不绝地向前流淌。远处的山外有寺,近处的水中有洲。 登上高处就能体会到仙家的乐趣,何必非要到那里去寻找神仙呢? 注释: 登黄鹤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高耸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1. 重重轩槛与云平: 形容黄鹤楼上的栏杆层层叠叠,几乎与天边的云彩平齐。 2. 一度登临万想生: 每当登上高处时,心中涌现出无数的想法。 3. 黄鹤信稀烟树老: 黄鹤楼的传说中,黄鹤不再出现,而烟雾缭绕的老树也显得苍老了。 4. 碧云魂乱晚风清: 暮色中的云彩似乎在动荡,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5.
登黄鹤楼 赏析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 1. 作者简介 - 崔颢简介 - 生平与成就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展示 - 详细翻译 3. 诗歌内容解读 - 前四句诗意解析 - 后四句诗意解析 4. 意象与画面描述 - 描写黄鹤楼美景 - 汉江平原之景描绘 5. 主题与情感表达 - 吊古怀乡主题阐述 - 诗人情感流露与寄托 6.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七言律诗形式特点 - 对后世文学影响 7.
注释: 登黄鹤楼 西风吹我登黄鹤,白云半在阑干角。 题诗不见旧时人,惟见青山俯城郭。 萋萋芳草鹦鹉洲,江水衮衮来无休。 岁月俯仰成春秋,古人今人无限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全诗描绘了黄鹤楼的雄伟壮丽和诗人登临远眺时的感慨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和哀叹。 首句“西风吹我登黄鹤”,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登上黄鹤楼的场景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结合诗的内容来理解。解答时,要仔细阅读全诗,逐句进行翻译,并把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出来,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鹤去楼空岁月长,延袤山势伏还昂”,这两句写黄鹤楼的变迁和周围景色。黄鹤楼因“昔人已乘黄鹤去”而得名。传说这里曾有一位仙人乘黄鹤过此,故名黄鹤楼。“望”字表明诗人在楼上远眺,“延袤山势伏还昂”说明黄鹤楼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雨
登黄鹤楼 缥缈高凭崔氏楼,依微西眺祢生洲。 天容孤鹤排空上,水合双龙抱郡流。 一代真成春雪倡,千年谁识岁星愁。 老夫聊玩人间世,任遣浮云黯不收。 【注释】 缥缈:隐隐约约。崔氏:指崔颢的故居。祢(mǐ)生洲: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依微:隐约。天容:天空景色。 孤鹤:一只鹤。排空:腾空而上。 水合:水与陆地相接的地方。双龙:两条龙。 春雪倡:喻指诗人自己的遭遇。倡:歌辞。 岁星:指岁星君,即岁星君
【注释】: 迢迢:远。 江上楼:在长江南岸,即黄鹤楼。 飞构梯层穹:高峻的楼梯直上云霄。 黄鹤何年来:黄鹤何时来? 结巢白云中:在白云中筑巢。 仙人整羽盖:仙人把羽毛做成的车盖整理好。 一往无遗踪:去而不留痕迹。 瑶笙紫河车:指笙和车,都是仙家之物。 潇洒馀天风:洒脱超然。 启重关,呵守虎豹雄:打开重重门,看守着猛兽。 雕檐敞白日,阑槛标晴虹:雕花的檐头敞开了阳光。 我因驻旄节,登攀兴何穷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思。全诗语言凝炼,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危楼千尺势嵯峨”,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的雄奇景色。首句开门见山,直接描写了黄鹤楼的高耸入云,巍巍壮观。“危”字突出了楼之高;“千尺”则写出了楼之高大。这一句为后文的抒情蓄势。“黄鹤仙翁旧此过”,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的古迹。诗人以仙翁来代指历史上著名的仙人王乔、赤松子等人
登黄鹤楼 崔颢笔下古韵悠扬 1. 诗句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 译文 曾经有人乘驾黄鹤离去,现在这里只剩下了那座黄鹤楼。 3. 注释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著名景点,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 - 乘:乘坐 - 去:离去 - 空:剩下 - 余:留下 4. 赏析 - 诗句通过对比昔日黄鹤楼的热闹与今日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历史的深深怀念。 -
诗句释义 1. 登黄鹤楼 - 描述了登上黄鹤楼的场景。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顶,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2. 宦游岁月易蹉跎 - 表达了自己在外为官的岁月中,时光易逝,感慨岁月匆匆。宦游指在外做官,蹉跎则指时间流逝,岁月不等人。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3. 对景其如感慨何 - 面对眼前的景致,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注释】 黄鹤仙人: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不还。黄鹤楼:在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端,濒临长江。 层楼高入云端:登上高楼,直入云霄。 江天风景应无限:指登临黄鹤楼眺望万里江山景色。风景:自然风光;江天:指长江和天空。 好写图归取自看:指自己写好了的画图可以拿回去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抒情之作。诗人以“登黄鹤楼”为题,表达了自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如下: 登黄鹤楼 黄鹤高翔何处巅,尚留胜概亘长天。 星罗万户依峗郭,水汇三湘荡碧烟。 非借高人增绮阁,那凭远眺忆飞仙。 赏心会到忘言处,清籁稀微一笛先。 注释: - 黄鹤高翔何处巅:黄鹤鸟飞翔在高空,它的巢筑在高楼之上。 - 尚留胜概亘长天:它留下的胜景绵延到广阔的天空。 - 星罗万户依峗郭:星星点点像万户的灯火环绕在城垣之上。 - 水汇三湘荡碧烟
登黄鹤楼 偶寻仙迹共遨游,黄鹤仙郎去几秋。 山拥楼台空寂寞,天开人物几沉浮。 汉阳胜概横当面,荆岳鸿图据上流。 长笛一声何处起,片云飞度荻花洲。 注释: 1. 偶寻仙迹共遨游:偶尔寻找仙人的踪迹,一同遨游。 2. 黄鹤仙郎去几秋:黄鹤仙郎已经离开很久了。 3. 山拥楼台空寂寞:山峦环绕着楼台,显得空荡荡的,很寂寞。 4. 天开人物几沉浮:天空开阔,人事变迁,像水一样起伏不定。 5.
登黄鹤楼 黄鹤巍楼破紫烟,武昌天接汉阳天。 开樽且纵登楼目,说剑休论驾鹤年。 只鹿覆蕉真亦梦,五湖放舸骨疑仙。 无端好景难成咏,犹羡崔公笔似椽。 注释: 黄鹤巍楼破紫烟,武昌天接汉阳天。 开樽且纵登楼目,说剑休论驾鹤年。 只鹿覆蕉真亦梦,五湖放舸骨疑仙。 无端好景难成咏,犹羡崔公笔似椽。 赏析: 《登黄鹤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黄鹤楼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注释】 ①天近地逾远,霞飞拂睫红:天空和大地相隔遥远,霞光在眼睛边飘飞。 ②高明谁继武:高明的人谁能继承武侯的功业呢? ③虚旷自生风:空旷的地方自然产生风气。 ④八窗通鸟道:八个窗户都通向鸟道,这里指楼外有高台。 【赏析】 此诗为登黄鹤楼所赋。黄鹤楼是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三国时孙权曾在此建“黄鹤楼”,故又名“武昌城”。公元223年,吴王孙权称帝于武昌,又筑“乐府台”,与黄鹤楼相辉映
【注释】 登黄鹤楼:即《登黄鹤楼》。 一楼雄构:指黄鹤楼高峻的阁楼。 南封:南方的边界,这里指长江以南。 乘暇:趁着闲暇的时间。 冯(píng)栏:倚靠栏杆,借以远眺。 落日:夕阳落山的时候。 冯:倚靠。 空醉眼:醉意朦胧,看不清楚。 清风飞舄(xì):乘着微风飞到天上,仿佛踏着云彩飘然离去。 李白《秋浦歌》:“我欲因之梦江月,朔风吹堕洞庭波。” 吴楚:指长江以南一带,泛指江南。 吴:古国名
【注释】: ①“春早”二句:春天来了,黄鹤楼高耸入云,景色秀丽,风光独占全城。占断,独占。 ②“孤尊”二句:在岩壑间独自饮酒,高兴得分不清是酒还是山色。尊,酒杯。岩壑(hè),山间水边。 ③“一笛”二句:一曲笛声飘荡进江城,让人朗吟不已。 ④“南浦”二句:南岸的碧云与树影相连,东风中黄莺叫声隔枝花传。南浦,指长江边的南面水边,也泛指江边。碧云,青翠的白云。 ⑤“东风”二句:东风吹过
登黄鹤楼 黄鹤乘仙去,楼仍以鹤名。 窗分残日影,潮送隔帘声。 笛暗江城静,山连汉树明。 孤吟春共远,花鸟独关情。 注释: - 黄鹤楼因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乘鹤飞升而得名,崔颢在此诗中用“黄鹤”指代这座楼。 - “窗分”形容窗户将落日的余晖分割成若干片段,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潮送”描绘海浪声如同潮水般传来的声音。 - “江城”泛指长江边的城池,诗人通过听觉感受到了江水的宁静。 -
【注释】 ①春襟遥逐楚江开:指春天的江水,像人一样伸展开来。襟,衣襟。②山分大别狂波逝:大别山在湖北境内。③云净长安极目回:长安,今西安。极目回,极目远望,意谓长安在远处。④芳草怨空鹦鹉旧:鹦鹉洲,在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传说这里曾栖居过鹦鹉。⑤碧岗灵合凤皇来:凤凰,传说中的鸟王。⑥斜阳不尽东南客:东南客,指南北来的游子。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当时作者任夔州司马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其思想情感。 “青山如鹄欲飞翔”,青山仿佛一只雄鹰在飞翔;“昔有层楼倚翠冈”,曾经有座高楼倚靠着绿色的山坡;“霄汉遥连星斗近”,天河和星星都连接在一起了;“湖湘俯瞰海天长”,“湖湘”指洞庭湖和湘江,“俯瞰”意为远远地看,从高处往下看,“海天长”指长江水波浩渺。“千年胜迹传黄鹤”,黄鹤楼的名声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几代荒凉对夕阳”
①楚江:长江在湖北境内的一段,因楚地而得名。 ②历淙淙:形容水声潺潺。历,通“沥”,指水流声;淙淙,水声流动的样子。 ③仙人岩:位于今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相传为古仙人炼丹处。近:临近、靠近。花犹醉:形容花仿佛被仙气陶醉,颜色鲜亮,生机勃勃。 ④石镜亭连笛换腔:石镜亭是位于黄鹤楼西南面的小亭子,相传为仙人所建。笛换腔:形容笛声悠扬动听,变化多端。 ⑤隔岸晴烟来几席:隔着岸边的烟雾看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登黄鹤楼(凭栏俯瞰江水,眺望远方的黄鹤山): - 注释: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游览地。此处“黄鹤”指代黄鹤楼及其周围的美景。 - 译文:站在高处,我俯视着江面上的碧绿流水,心中不禁想起那传说中的黄鹤。 2. 拍手招黄鹤(想象中的黄鹤回应): - 译文:我情不自禁地拍手呼唤那只传说中能飞来听的黄鹤。 3. 黄鹤去不来(黄鹤已飞走而未归来): - 注释
①鄂渚:地名,指湖北黄石镇。 ②野色华:形容江边田野景色如花般鲜艳。 ③凌汉起:登上高处。 ④雉堞(zhìdié):古代城上防御敌人入侵的矮墙。带山斜:指城墙依山而建。 ⑤那忍听城笳(shā):不忍心听城中传来的笛声。 【译文】 登上黄鹤楼 鄂渚秋色暖洋洋,江城郊野景色美。 高楼耸立凌霄汉,雉堞蜿蜒傍山峦。 黄鹤一去不复返,神仙已经乘木筏。 凭栏远眺正伤怀,哪能忍受听鼓乐。 赏析:
注释: 1. 黄鹤楼头铁笛风:黄鹤楼是著名的古建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因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名句而闻名。这里的“铁笛风”指的是吹奏的铁笛声随风飘荡。 2. 登临此日情无尽:登上黄鹤楼,心情无比激动,感慨万千。这句表达了诗人在黄鹤楼登高远望时的豪情壮志和无尽的情感。 3. 捶碎何人气独雄:这里用“捶碎”来形容诗人对黄鹤楼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他对黄鹤楼的独特情感和深厚感情。同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黄鹤楼》。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昔人骑鹤去仙乡,翼翼危楼几夕阳。 注释:古人骑着仙鹤飞去仙乡了,高高的黄鹤楼在夕阳下显得有些孤零零。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人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远游的情感。 鸦闪晴光归古堞,雁拖暝色下横塘。 注释:乌鸦掠过晴朗的天空飞回古城墙,大雁拖着黄昏的余晖落入横塘。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晚霞图
【注释】 ①黄鹤楼:又名武昌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蛇山黄鹄矶头,面临大江,俯瞰三镇,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②乾坤:天地。③月夜:指旧时的梅花盛开的月夜里。④年光:岁月的痕迹。⑤忧乐:忧愁快乐。 【赏析】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景,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象;颔联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颈联以“旧日”与“眼前”作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是李白登黄鹤楼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句解析: 1. “江上高楼海内名”:描述了黄鹤楼在长江之滨的壮丽景象,被誉为海内名楼。 2. “登临此地古今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的情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人在此留下足迹。 3. “风前估客蒲帆影”:描绘了风起时,商船(蒲帆)和船上人的剪影,表现了商人的活跃和繁忙。 4. “夜半仙人玉笛声”
【注释】 ①山崥:山峰。 ②水合:指江流汇合之处。合:会聚,汇合。双龙:指江中两条大龙,即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 ③云外趣:指云外风光的情趣。 ④冯轩:指高车(古代一种有篷盖的马车)。徙倚:徘徊,留连。 【译文】 登上黄鹤楼,高处城头飞阁俯视群山。文人墨客登临此地,才感到自己真是幸运。长江、大河在这里汇合,流向远方,永不枯竭。天空中的孤鹤飞过蓝天,不知去往何方?晴川一带早已是前朝故地,芳草萋萋
【注释】 ①凭陵矫首:指站在高处,远眺。陵,通“临”。矫首,昂首。大荒:指辽阔的天地。 ②苍梧:山名,在今广西。汉丘:即汉山。 ③夜气半衔三楚阔:夜雾半裹着大地,笼罩着楚国的疆域。三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楚地。阔,广阔。 ④灵均:屈原的字,相传其人好游,曾游于江、汉之间。鼓瑟:弹奏古琴。 ⑤晴川烟水滑,片帆漠漠下扬州:晴朗的天空和水面交相辉映,轻风吹拂,一片片帆船缓缓驶出扬州城。 【赏析】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登黄鹤楼 - 危楼:高高的楼。 - 登览:登高远望。 - 楚天涯:指长江的尽头,楚地的天涯。 - 城郭千家:指城市的城墙和里面的房屋。 - 日色迟:天色渐渐晚。 - 黄鹤已归江浩渺:黄鹤已经飞回江里了,浩渺指宽广。 - 白云长在路参差:白云飘荡在道路上,参差指参差不齐的样子。 - 亭开石镜吕仙笛:亭子里有一面石头做成的镜子,传说是吕洞宾吹奏的笛声。 - 壁立岷碑崔颢诗
《登黄鹤楼》:怀古之思 万燝的《登黄鹤楼》中,首句“我欲乘黄鹤”,便将诗人与仙人乘鹤飞升的幻想紧紧相连。这种幻想象征着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的至高境界。在诗的第二句中,“飘然物外游”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超越尘世的自由状态,让人仿佛看到诗人在云端自由翱翔的身影。 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深入地表达了对古代人物的怀念。在颈联“槛前怀古泪,且为祢衡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城上高楼接翠微” - 解释:描述了黄鹤楼高耸入云,与青翠的山峦相接的景象。这里的“翠微”是指绿色的山峰和云彩,强调了黄鹤楼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融合。 - 译文:站在高处的黄鹤楼上,可以望见远处的青山如墨绿色般连绵不断。 第二句:“楼前山水净朝晖” - 解释:描绘了黄鹤楼前景色的美丽和清新。这里的“朝晖”指的是早晨的阳光,意味着在清晨时分,当阳光初照时
【注释】 登黄鹤楼:登上黄鹤楼。 吴楚:指今江苏、浙江一带。衣冠:指衣冠人物。 白云飞尽古今愁:古代的忧愁像白云一样消散了。 石亭:指江边的亭子,也指诗人自己。 湓浦:湓口(湓水流入长江的地方)附近的河流。西风:秋风。客舟:行旅之人的小船。汀洲:水边沙滩。 【赏析】 此作写于公元753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诗人仍漂泊在江南一带,心情郁闷。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体诗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 首联“月满秋江霜满天,提兵夜上武昌船。”诗人写登上黄鹤楼所见的景色,从“月满秋江”一句,可见是秋季;从“霜满天”可见天气之冷;而“提兵夜上武昌船”
《登黄鹤楼》 1. 危楼高耸捍荆襄,不见当时鹤再翔。 - 诗句解释:这座高楼高耸入云,屹立在荆州襄阳之间,但再也见不到当年那只鹤再次飞翔。"危楼"指的是非常高的楼房;"捍荆襄"则是指保卫着荆州和襄阳,形容楼的高耸能抵御外敌,象征国家的安全或守护。 - 注释: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绝岸之处,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另外两座是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 -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译文: 想要跨上栏杆摘取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西风吹动我那稀疏的鬓发,飕飕作响。神仙在哪里乘着黄鹤飞去?人们只能向着茫茫江天眺望自己苍老的白发。放眼万里眼空云梦之景,八方的天地都收纳洞庭秋色。相逢的人总是说波涛险恶,每天看见客船上的船只在东流。 赏析: 首联“欲跨阑干摘斗牛”,诗人以豪迈之笔
诗云: 黄鹤一去不复返, 江山犹自映江流。 气吞云梦泽,烟断汉阳天。 人家星散聚,鸟道水蹁跹。 登临问风土,客思感流年。 注释: 首句“黄鹤古时楼,江山今宛然”直接点明了诗人登临的地点——黄鹤楼。诗人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引出了对古代传说中仙人乘鹤归去的追忆,以及黄鹤楼历经岁月沧桑后的风貌。 颔联“气吞云梦泽,烟断汉阳天”则进一步描写了黄鹤楼周边的自然景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登黄鹤楼 - 注释:登上黄鹤楼。 - 译文:我和你一同在江边共饮美酒,兴致一起,我们便一同登高到楼上。 2. 情欢共醉江边酒,兴发同登山上楼 - 注释:情感愉快时一起喝美酒,兴致来了,便一起登高到楼上。 - 译文:当心情愉悦时,我们共同畅饮于江边的美酒之中;当兴致勃勃时,便一同登上高楼,放眼远望。 3. 鹤驾仙飞成杳杳,迹随名在水悠悠 - 注释:想象中的鹤驾着仙风翱翔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中“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全诗,找出关键句,根据题干的提示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答案】 示例:目尽千里看重楼,满地江湖日月浮。登黄鹤楼远望
诗句释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翻译: 仙人骑鹤离去了,只留下一座黄鹤楼在江边空荡荡地矗立着。 赏析: 此句通过描述仙人的离去,引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沧桑感和孤独感,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现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仙人子安:传说中的仙人,曾驾鹤过黄鹤山,遂建楼。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诗句输出:白云黄鹤俱陈迹,突兀乾坤见此楼。 译文:白云和黄鹤都已经成了过去的陈迹,现在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我看到了这座高耸入云的黄鹤楼。 关键词注释:白云、黄鹤、陈迹、乾坤、此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在白云和黄鹤成为过去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黄鹤楼这一历史建筑的深刻印象。首句通过“白云黄鹤俱陈迹”表达了历史的变迁,暗示了曾经的繁华已随白云黄鹤一同消逝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人从楼名之由来写起,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的情感。其中“昔人已乘黄鹤去”一句,既是对传说中仙人子安的怀念,也是诗人感慨世事无常、人事已非的写照。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汉阳树木、鹦鹉洲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江边景色的画面
【注释】 ①青骢客:即指诗人的朋友。②夏口:今属湖北武汉市。③天极北:指南面的长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登高临远之际,对友人的离去感到无限惆怅。 首联“湖南忽遇青骢客”,起笔突兀,以一“忽”字将相遇之突然与意外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青骢”,古代的一种骏马,此句说诗人在长沙忽然遇到一位骑着青骢马的友人(可能是指贾至)。“江上同登黄鹤楼”,点出地点,写出了送别时的特定场景
【注释】 ①撼:摇动。 ②岳震山摇万籁鸣:山震动,大地在摇晃,各种声响都响了起来。 ③黄菊雨过重九节:菊花被雨水打湿了,过了重阳节。 ④红楼人饮故乡情:在高楼里饮酒庆祝家乡的节日。 ⑤龙潭奋勇三千浪,鹏翮横翻九万程:形容江水奔腾不息,波涛汹涌。 ⑥日暮酒酣扶不定:天色将晚,酒喝得正欢,却扶不稳身子。 ⑦鳌背立蓬瀛:鳌是传说中的动物,有头和足,背上有一个肉瘤,能背负着山行走。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
登黄鹤楼 历史与美景交织,感悟时光流逝 1. 诗句原文 黄鹤千载去不回,独留飞观表崔嵬。 江流曲自三巴下,山势遥从五岭来。 明月吹箫高赤壁,雄风作赋胜兰台。 凭栏一啸空今古,试取汀鸥对酒杯。 2. 译文解析 - 首联:黄鹤楼历经千年依然屹立,只有飞阁依旧彰显它的雄伟。 - 颈联:长江的流水曲折地从三巴地区流淌而下,山势则从遥远的五岭山脉延伸而来。 - 尾联:站在黄鹤楼上远眺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所作,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 诗句翻译: 1. 当年驾鹤地,楼观出苍岑。 2. 冲驭已千载,危楼空百寻。 3. 昔人非俗骨,来者甫仙心。 4. 莫问登真事,江天云最深。 - 关键词注释: 1. 驾鹤地:传说仙人乘鹤飞去的地方。 2. 苍岑:形容山势高峻、连绵不绝。 3. 冲驭:指仙人的飞行或驾驭。 4. 仙心:比喻非凡的心境或精神。 5. 登真事
【注释】 ①千载:一千年。仙子:神仙。 ②数峰丹壑:几座山,丹红色的山谷。客怀秋:客中之秋。 ③乾坤台榭:天地间楼台亭馆。犹今古:仍然如此,依然存在。 ④泽国山河:泛指中原大地。自去留:自有去留。 ⑤长安直北:即“长安”二字直写在诗的下半部,是作者所在地,也就是洛阳附近一带。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所作。首联写景,以汉水为界,遥看对岸,黄鹤楼耸立江边,与汉江对景,意境开阔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赏析。此题的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无孤此上楼”,意思是没有孤单一人来这登上高楼,“无孤”是说“没有孤单一人”。 “万里驱驰客”,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这里指从家乡到黄鹤楼所在地。 驱驰:奔驰
【赏析】 此诗是一首登黄鹤楼的咏物之作,以“独鹤”自比,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首联点出“黄鹤楼”的名胜;中间两联写登楼所见之景;后两联写登高望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①暇(xiá):有空。谢尘氛:摆脱尘埃。谢,推脱。 ②苍浪:即苍翠波浪,此处指汉水。 ③陵园:陵墓。 ④屏:屏风。题:题诗。饶盛美:富有美好。 ⑤仙迹:仙人留下的遗迹。
诗名:登黄鹤楼 崔颢(7世纪) 首联:“黄鹤仙人天上游,几时为创此高楼?” 描绘了黄鹤楼的创建者——仙人,以及其乘鹤而上的传说,寓意着高远与超脱。 颔联:“檐牙高啄吞江汉,栋宇翚飞接斗牛。” 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的雄伟壮观,屋檐高啄如利齿,吞吐江汉;楼宇巍峨,与北斗斗宿相接。 颈联: “江汉两流相荡漾,乾坤万古自沉浮。” 以江河的自然流动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世事沧桑、永恒不变的哲理。
【注释】 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曾任荆州牧,故称“王粲”。②鹦鹉洲:在长江中流,武昌西南。③云里:指天空之中。三殿路:指黄鹤楼高耸入云的三重檐顶。④春来:指春天来到黄鹤楼时。⑤江舸:即船。⑥山衙:山间官署。⑦栏前:指栏杆之前。水中沤:水波中的浮萍。 【译文】 谁能怜悯王粲在荆州,千年空自悲叹鹦鹉洲。 云中依稀记得旧时路,春光到来独自登临黄鹤楼。 清晨乘着船顺流而去,傍晚却因雨停留不前。
登黄鹤楼 独立千寻渺,危楼四面吞。 楚山悬日月,汉水转乾坤。 寂寂虞巡远,茫茫禹迹存。 谁能跨黄鹤,吹笛下天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眼和心,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句“独立千寻渺”,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黄鹤楼高耸入云的轮廓,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座历史名楼之上,感受其巍峨与神秘。而“危楼四面吞”则进一步突出了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 黄鹤楼,位于江西九江,因唐代诗人崔颢曾登临此楼题诗而得名。崔颢是李白的好友,两人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以其雄浑壮美、飘逸超脱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这首诗的大意是:画栋璇题着黄鹤楼的景象,谪仙(指仙人)也避让三分,崔颢也能写诗。滔天巨浪直上洞庭湖,日日夜夜都在秣陵一带。古今人物都有相似之处,跌宕风流可作为借鉴。神仙杳茫难以求得,寂寞闲谈自得其乐。草衣木石兮碧海高秋
【注释】 ①简读:粗略阅读。阳春句:指唐初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烟花”即指江上景色。 ②荆、衡:均指南方地区,这里代指楚地。杳杳:渺茫遥远的样子。乾坤:天地。江汉:指长江和汉水。 ③直北长安:指京城长安所在方向。重回首:再三回顾。 ④楚天:指楚地的天空。燕月:指燕子南飞时的月亮,常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感时诗
诗句输出: 层楼孤耸战风霜, 槛外江声送夕阳。 译文输出: 黄鹤楼高耸入云,矗立在风雪中,栏杆外的江水声似乎在送别着夕阳的离去。 关键词注释: 1.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景观之一。 2. 风霜:指风和霜,形容天气寒冷,景象凄凉。 3. 夕阳:指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常用于比喻时光流逝,生命将尽。 4. 槛外:栏杆外面,形容景色开阔。 5. 江声
注释: 1. 登黄鹤楼:登上黄鹤楼。 2. 黄鹤西飞几度秋:黄鹤向西飞翔,已经过了几个秋天了。黄鹤:传说中的一种神鸟。 3. 江边犹有旧时楼:江边还有过去的高楼。 4. 高凌霄汉三千丈:高楼直插云霄,高达三千丈。 5. 俯视湖湘二百州:从楼上向下看,可以看到湖和湘两州的景色。 6. 往事已随流水逝,吾徒今得及春游:过去的事情已经随着水流逝去了,我们现在才有机会一起出去游玩。 7. 雪消巴蜀江波阔
【注释】 1.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之巅,相传为三国时期诗人崔颢所建。 2. 李白才:指唐朝诗人李白的才华,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 山月半窗仙已去:指在月光下,仙人已经离去。 4. 天风两袖客重来:天风吹过,仿佛又是一位高士重回人间。 5. 便可凌云游汗漫:意思是说,只要登高远眺,就可以游览那无边的天空,畅游无际的宇宙。 6. 不愁弱水隔蓬莱:意思是说
【注释】 ①眷:眷恋。三湘:指湖南。唐时以衡山为南岳,衡山在湘水之西,故称“三湘”。 ②巡行:巡视。周:遍。 ③品题:评赏。惭愧:自谦之辞。浪费:不珍惜。 ④拟招:想邀请。长日:长时间。上层楼:登高望远。 【赏析】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李白在湖北安陆(今仙桃市境内)隐居读书,曾游览过附近的黄鹤楼。此诗就是他在登临黄鹤楼时的即兴之作
【注释】 ①出层城:高出城郭之上。②小蓬瀛:小蓬莱、瀛洲,都是传说中的仙山。 【赏析】 这首诗是登黄鹤楼的即景之作,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黄鹤楼的高峻、春日里黄鹤楼周围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登楼观景时的感受。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精练,风格清新俊逸。 首句点明题意,写黄鹤楼高耸入云,凌驾于城郭之上。“危”,形容楼高耸入云;“百尺”,极言其高;“出”,突出其高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登黄鹤楼 天开图画遣登临,真觉奇观惬壮心。 - 天开图画遣登临:形容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如同天地间精心布置的画卷,使人有登临之兴。 - 真觉奇观惬壮心:真实地感受到这座楼阁的宏伟壮丽,让作者的心灵感到振奋和满足。 译文(对照注释) 在天空的映衬下,黄鹤楼显得格外壮观,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登上去欣赏那绝妙的风景。站在楼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让我的心情变得激昂和振奋
【译文】 白云缥缈,谁人建此楼,历经世间无此地。 明天的思绪会想起昨天的事,古人和今人一样在游赏。 晴川一带,鸟树相随,晚笛数声,天外秋色。 希望朗吟遍八极,东骑黄鹄西骑青牛。 【注释】 ①“白云”二句:意谓登览此楼,但见白云缥缈,不知何处是楼,历尽世间,无处可寻。无此洲,即“无处之洲”。②“晴川”两句:指晴空万里,江水浩渺,鸟树相映,天籁悠扬。③“安得”四句:意为希望能朗吟遍八极,东骑黄鹄
【注】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 ①江涵秋影落轩窗:江中倒映着秋天的景色,落在轩窗上。 ②吐吞江汉襟方阔:形容胸襟宽广。吐:吐出;吞:吞咽;江汉:指长江;襟:胸怀、心胸。③束缚峨眉气独降:形容心情压抑。④黄鹤盘来云里只:传说黄鹤能飞来在云里。⑤消沉事去随孤鸟:意指世事如烟云,一去不返,只有孤独的鸟儿还在空中飞翔。⑥都入长空侑酒缸:都进入天空陪伴酒器中的美酒。侑,同“侑”,助兴。 赏析
【注释】 ① 烟树渺:指烟雾迷蒙、树木苍茫。② 天汉:天河,即银河。③ 铁笛:古代一种乐器,用铜或竹制成。④ 公暇乐:闲暇中的快乐。⑤ 夕阳红:夕阳的余晖映照大地,景色绚丽多彩。⑥ 踏遍:漫步、漫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登上黄鹤楼,凭栏远眺,感慨万千,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思考。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充满了历史韵味和哲理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诗为登黄鹤楼之作。首联“昔有清尊约,言登黄鹤楼”,交代了诗人与友人相约登上黄鹤楼的缘由。颔联“鹤楼何缥缈,汉水自悠悠”写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眺望江面景色,想象中的长江之水波涛滚滚,一往直前。颈联“胜日群仙集,孤槎八月游”写诗人想象中的仙人聚会,并设想自己乘船游玩的情景。尾联“凭阑多感慨,时抱范公忧”是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的感慨:自己身在异乡,不能与友人相聚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赏析: 1. 原文: 江汉萦回鄂渚矶,先朝楼阁已全非。 暂携老子胡床坐,一听仙人铁笛归。 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 楼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与令威? 2. 注释: - 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带。 - 萦回:曲折环绕。 - 鄂渚矶
注释: ①鹤驭仙踪杳未归,江边楼阁势骞飞。鹤驭仙踪,指仙人的踪迹已经消失,无法寻找。江边楼阁,指黄鹤楼。势骞飞,形容楼阁的高耸入云。 ②千峰似挟灵妃雨,万派同朝帝子矶。千峰,指群山。灵妃雨,比喻细雨如美人的眼泪。万派,指众多的江河。帝子矶,古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水涛涛绕楼身”的名句。 ③石壁绣痕涵晚照,汀洲芳杜乱春晖。石壁上的花纹如同绣花般美丽,晚照映照在石壁上。汀洲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细节部分“黄鹤高楼日再登,古人好事亦何曾?”“西来江汉流千里,南接衡巫翠几层?”“此地胜游盈杯酒,平生高兴一枝藤”和“满天明月未归去,要看银河水作冰。”进行赏析。 【答案】 ①日再登:指诗人多次登上黄鹤楼②江汉:指南北方向的河流。③一枝藤:用“一枝藤”暗指王献之。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爱鹅,他常在庭院中养着数百只鹅
【注释】 ①登黄鹤楼:即《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荆州:今湖北江陵市。倦客:游子,指作者。赋:写,作诗。②不似吾今在鄂州:不如我此刻在鄂州(今湖北武汉)。③青山老去从今日:青山年复一年,岁月流逝,如今已到晚年。④定几秋:何时到来?⑤还约凤凰台上伴:在凤凰台上再次邀请你作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岳州司马后于公元763年(天宝二载)春,重游黄鹤楼时所创作的
诗句 1. 我生愿登黄鹤楼,偶见黄鹤旧矶头。 - 注释:我一生的愿望就是登上黄鹤楼,偶然间看到黄鹤的旧矶头。 2. 高楼已废黄鹤去,江山寂寂令人愁。 - 注释:黄鹤楼已经废弃,黄鹤也飞走了,江山寂静,令人感到忧愁。 3. 吕仙欲觅知何处,只有空亭琐烟雾。 - 注释:吕仙想要寻找的地方在哪里呢?只有空荡荡的亭子和缭绕的烟雾。 4. 凤凰山绕武昌城,鹦鹉洲连汉阳树。 - 注释:凤凰山环绕着武昌城
登黄鹤楼 俯瞰长江美景,抒发乡愁情怀 1. 诗句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译文解析 诗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远眺之情,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同时,诗作以“愁”字结尾,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日暮时分的乡愁与不舍。 3. 赏析
《登黄鹤楼》 城头山色晚崔嵬,往事惊心首重回。 仙子已乘黄鹤去,古楼空对白云开。 汉江秋水连天碧,楚客征帆逐鸟来。 莫向沧洲赋鹦鹉,祢衡自是古今才。 注释译文与赏析: 注释 1. 城头山色:指黄鹤楼所在之地的城头山,山色苍翠壮丽。 2. 往事惊心:回忆起过去的一些令人震惊或心绪波动的经历。 3. 仙子已乘黄鹤去:传说中仙人子安乘黄鹤飞升,留下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4. 古楼空对白云开
【注释】 ①高会:指黄鹤楼宴会。 ②深杯:指畅饮。 【赏析】 此诗为登黄鹤楼而作。首联点明题意,二、三联描写宴席盛况,四、五联描写宴席后景色,尾联抒发诗人豪情,全诗意境开阔,气象壮阔。 黄鹤仙人去,清风使节来。 黄鹤楼在湖北武昌的蛇山之巅,相传是古代仙人子安炼丹的地方。这里用“黄鹤仙人”暗喻诗人自己。清风是指江上的风,使节即使者,也代指朝廷官员。两句的意思是:仙人离去,清风吹拂
译文: 在黄鹤楼之上,我遥望天际,心中感慨万千。这座曾经见证过无数英雄豪杰豪情壮志的高楼,如今只剩下一片空荡荡的回忆。虽然它的名声已经远去,但它所承载的遗爱却依然如流水般绵延不绝。满壁都是唐代的诗歌,仿佛是一幅幅画卷,而一帘秋月则映照出高远的天空。在这里欣赏美景,正好可以清心寡欲,享受片刻的宁静。然而,我却常常被黄昏时分的乌鸦叫声所困扰,它们总是不停地鸣叫着,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 赏析:
【注释】 ①潦:积水,雨水。 ②帘卷西风何处楼:卷帘望去,西风阵阵。楼:指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 ③汉水北吞云梦入:汉江向北流进云梦泽,云梦泽在今河南、湖北两省北部一带。 ④洞庭南送楚江流:洞庭湖往南流到湘江,注入长江。 ⑤棋敲残月千山冷,笛落孤亭万里秋:棋声敲出的是残月的冷清,笛子吹落的是无边的寂寥。 ⑥大醉倚阑呼费祎:大醉后靠在栏杆上呼唤费祎。费祎,三国时吴国大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西山落日佳气来”,意思是说西山的太阳落下,美丽的气息从那里飘荡而来;“东阁白云飘满台”,意思是说阁楼上飘动着白云;“野老独游河汉杪”,意思是说一位年迈的隐士独自在天河之旁游玩;“仙源疑在潇湘隈”,意思是说好像仙人的源头就在那潇水和湘水交汇之处;“故邀月色净琴瑟”,意思是说故意邀请月光让琴瑟的声音更加清晰美妙;“谁遣江光浮酒杯”
注释: 登黄鹤楼:登上黄鹤楼。 谁骑黄鹤去何年,独是层楼尚翼然:是谁骑着黄鹤去了多久了?只有这座高楼还高耸着(好像在呼唤)。“黄鹤楼”即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因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而得名。此诗当作于元和十年(815)春。诗人以登临黄鹤楼为题,写自己对黄鹤楼的怀念及怀才不遇之感。 登眺愿偿悲鄂主:登楼远望,希望报答故友(指鄂州刺史)的哀痛之情。 牵缠障在愧岩仙
登黄鹤楼 古往今来叹离愁,湖山美景入诗中 1. 诗中意象解析 - 鹤踪一去古今愁 - 风景收来全楚月 - 大江秋吹裂笛声 2. 诗句意境与情感表达 - 空余楼中对远方 - 烟波江上令人愁 3. 诗歌韵律与格律分析 - 音节嘹亮而不拗口 - 律诗突破平仄束缚 4. 诗人背景及创作意图 - 崔颢生平与创作背景 - 诗歌主题与文化价值 5. 赏析与评价 - 唐人七律第一赞誉 - 历代影响与传播
登黄鹤楼 《梅花》声散笛悠悠,笛歇花残独上楼。 天远树连云梦晓,月明人隔洞庭秋。 千年事业英雄泪,万里烟波旅客愁。 我识蓬莱今有路,好随黄鹤御风游。 注释: - 《梅花》声散笛悠悠:声音飘散如同悠扬的笛音,笛子演奏完毕后,只剩下空荡的梅花枝梢独自屹立楼上。 - 天远树连云梦晓:天空遥远,树木与天空相接,仿佛连接着天际的梦境般宁静而清晰。 - 月明人隔洞庭秋:明亮的月光映照下
诗句翻译: 登黄鹤楼,不见仙人归 译文: 不见仙人黄鹤归,白云江上弄斜晖。谁吹玉笛阑干外,恐有梅花五月飞。 注释: 1. 仙人:古代传说中长生不老的人。2. 黄鹤归:黄鹤飞回。3. 白云江上:形容江面上的云彩飘渺如白色羽毛。4. 弄斜晖:在夕阳下摇曳生姿。5. 谁吹玉笛:谁在吹奏玉笛。6. 阑干外:栏杆之外,指楼上。7. 恐有梅花五月飞:担心五月份会有梅花飘落。 赏析:
【释义】 登上黄鹤楼,只见陆绝临无地,高楼进入窅冥。江水流向楚地的白沙洲,山势进入吴地的青翠峰峦。日月摩挲着窗棂,风雷吹拂着门户庭院。凭栏观赏清兴勃发,我真想叩问仙人。 【注释】 1. 陆绝临无地:陆地连接到了天际。 2. 杳冥:指深远广大,无边无际。 3. 吞楚白:指长江水向东流入大海。白,指白色。 4. 吴青:指长江上游的青翠山峰。 5. 日月摩:指日光和月亮照射在窗户上。 6. 榱桷:屋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大江东去向黄州”,点出诗人行踪,由东下江陵而入黄州作客。首句写诗人由东下江陵而进入黄州。 “黄鹤仙人此旧游”,写自己对黄州有深厚感情。诗人在登楼前想到,这里曾是自己多次游览的地方,不禁感慨良多。 “风色晓严犹禁渡,日华秋静独登楼”,写诗人登黄州赤壁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景,次句抒情。诗人登上高高的赤壁,放眼远眺
登黄鹤楼 东下万里水,此山横一楼。 岷峨大江堑,汉沔古时州。 仙者已黄鹤,野人空白鸥。 吾将携铁笛,吹破四天秋。 赏析: 崔颢的《登黄鹤楼》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意味的七言律诗。首联“东下万里水,此山横一楼”开篇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俯瞰长江,江水东流不息,而眼前的这座山峰横亘天际,形成了一种宏大的景象对比。颔联“岷峨大江堑,汉沔古时州”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视觉上的震撼,通过对四川岷山
【注释】: 太白:李白号。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昌。太白,李白自称。 仙谪:神人降职的谪罚。 骑龙任去来:骑着龙腾云驾雾。 鹦鹉句:指贾谊《吊屈原赋》中“鸾凤翔于天兮,鹑鹌集于地”之句。 凤凰台:相传为楚大夫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 豁双眼:形容视野宽广。 归一才:统一天下。 时平烽传绝:国家太平,烽火不再传递消息。 楚塞跨雄哉:楚塞(长江中游一带)跨过雄关。 赏析:
诗句翻译:黄鹄依然对逝波,倚栏千古一蹉跎。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时所作,通过对黄鹤楼、江水、落日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怀古之情。首联“黄鹄依然对逝波,倚栏千古一蹉跎”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象和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的心情。颈联“沧江势为高楼曲,楚客愁因落日多”则通过描写长江水的流动和夕阳下的楚地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乡之情。尾联“武汉上游自形胜
登黄鹤楼 前年我入诸侯幕,今年才访仙人鹤。 地上人乘天上云,此身知到三层阁。 江汉无声古水流,波澜不动春山幽。 遥岚远翠若争渡,一一卷上朱帘钩。 更衣不觉春寒小,凭栏但见春光好。 注释: - 前年我入诸侯幕,今年才访仙人鹤。 - 地上人乘天上云,此身知到三层阁。 - 江汉无声古水流,波澜不动春山幽。 - 遥岚远翠若争渡,一一卷上朱帘钩。 - 更衣不觉春寒小,凭栏但见春光好。 - 梅花吹罢柳条生
这首诗是诗人登黄鹤楼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依次为: 城上危楼俯大江,昔经崔灏咏无双。 我来欲作惊人语,扫壁题诗意早降。 万里平氛存姓字,一身归国望乡邦。 眼中水色收全楚,沔鄂烟波满碧窗。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城上危楼俯大江,昔经崔灏咏无双。 注释:登上了城上的高楼,可以俯瞰长江。这里的崔灏指的是唐代诗人崔颢,他曾经写过一首名为《黄鹤楼》的诗。 第二句
诗句原文: 江声已吞大别口,束之不住复东走。 万顷怒涛天风号,沙岸日斜鼍欲吼。 一叶剪过烟波湾,登楼凭遍十二栏。 忽飞凉雨溅衣湿,白浪高于黄鹄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上所见到的壮丽河景和自然景色。首两句描述了河流的巨大与奔放,仿佛要吞噬大别口一样,然后转向东部而去。第三句进一步描绘出江面上的怒涛和海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四句以“万顷”形容广阔的水面,第五句则以太阳西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赏析。 “谁知地老天荒后,犹得重登黄鹤楼。”这一句的意思是:“谁想到地老天荒之后还能再登上黄鹤楼?”“谁知”二字表明诗人对于能够重登黄鹤楼的惊喜之情。“重登”两字写出诗人对黄鹤楼的依恋之情。“地老天荒”,是说时间之长;“犹得”表示庆幸、珍惜。 “浮世已随尘劫换,空江仍入大荒流。”这一句的意思是
登黄鹤楼的诗句为:武昌三面临江水,横山如屏亘城里。西风蜿蜒欲入江,压以高楼半天咫。三层迥与三霄邻,八面平当八风起。遥看缥缈接蜃楼,近睇峥嵘叠霞绮。 译文如下: 1. 武昌三面临江水,横山如屏亘城里。 2. 西风蜿蜒欲入江,压以高楼半天咫。 3. 三层迥与三霄邻,八面平当八风起。 4. 遥看缥缈接蜃楼,近睇峥嵘叠霞绮。 5. 仙人远自清都来,下视尘土惊崔嵬。 6. 江山清旷殊可乐
【注释】黄鹄矶:黄鹤矶。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南黄鹄矶上,因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而名闻天下。载酒:携带美酒。闲临:随意登临游览。黄鹄矶:黄鹤楼所在地。日落:太阳落山。何依:何处栖息。金戟:指古代兵器,这里比喻权柄。狂醉拓金戟:豪饮如狂,挥舞着权柄。忽漫:忽然。赏心:心情愉快。来铁衣:来到盔甲上。汉代文章鹦鹉冷:汉代的文章,就像冷落的鹦鹉。吴乡消息鳜鱼肥:江南的乡村
【注释】 ①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濒临长江。传说唐代诗人崔颢曾在此题诗《黄鹤楼》留名。②鹦鹉洲: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的长江南岸,因洲形似鹦鹉而得名。③三湘:指湖南的湘江、资水和沅水。④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燃放的烟火,此处比喻战乱。⑤荆门镇:位于湖北省当阳市西北,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⑥陶侃垒:陶侃曾任荆州刺史,他在此地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⑦吕蒙营:吕蒙曾任荆州刺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登黄鹤楼》。全诗共八句话,每句话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内涵。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 1. 浪流滚滚大江东,鹤去楼烧矶已空。 - “浪流滚滚”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动态美。“东”指的是江水的流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迁。 - “鹤去楼烧矶已空”则描绘了黄鹤楼因战乱而荒废的情景。这里的“鹤”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曾经在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作品的内容、情感,并结合作者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作品的手法技巧等。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病句,注意诗句的意思。 (1)“登黄鹤楼”“十年心醉此楼名”:这两句写诗人在黄鹤楼下久久徘徊。诗人登上黄鹤楼,放眼远眺,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怀念十年前在此楼中饮酒畅饮的情景,感叹时光的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