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
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
关山月
译文
关山的月亮多么明亮啊,秋色照着孤城(指江陵)。
月影渐亏如汉阵渐弱,月轮日满如胡兵日盛。
天上的寒光渐渐地转为白色,寒风催月晕。
寄言亭上值守的官吏,我(游客)听到那雄鸡的打鸣,梁代难免败亡的形势已经无法阻止了。
介绍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而非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关山月的诗歌。这首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诗中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为开篇,描绘了边塞的壮丽风光,随后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主题。通过对战争中士兵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五古,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戍卒遭遇,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痛苦和思念,展现了诗人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注解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本诗八句取象取喩,均就题目着笔,逐次展示由明变晦之势,抒写出对国运衰微的忧患。
孤城:疑指江陵。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句:月影渐亏如汉阵渐弱,月轮日满如胡兵日盛。汉阵,指胡、汉交兵时江陵军事形势;胡兵,代指西魏军事攻势;以上两句以自然物象的变化,象徵梁之败亡。
亭上吏:边地岗亭的守吏。
游客:作者自指。
鸡鸣:《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用以象徵梁代难免败亡的形势。
相关推荐
关山月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注释: 关山:指边远的关塞和山川。秋色:秋天的景象。孤城:指孤独的城池。这句诗描绘了关山之夜,月光明亮,照亮了孤寂的城池。 译文: 在边塞之上,当夜幕降临,月光如洗。秋意浓郁,映照着这座孤立无援的古城。 赏析: 此句通过对月光和秋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 注释: 影亏:影子消失。同汉阵
【诗句注释】 兔月:月亮的形状像兔子。半轮明:月亮一半明亮。狐关:狐狸关隘,指边关、边塞。一路平:道路畅通无阻。无期:没有期限,没有约定。从此别:从这里分别。复欲几年行:想要再走几年。映光:月光照耀。书汉奏:写上汉文奏章。分影:月光的投影。照胡兵:照亮胡人的士兵。流落:流浪。今如此:如今是这样。长戍:长期驻守。受降城:接受降服的城市。 【译文】 月亮如兔子般半轮高挂,边关的道路畅通无阻
【解析】 此诗为边塞诗,写诗人在边关看到的景象。“关山月”是全诗的题旨。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首联写景:关山高峻,陵墓重重,霜月照耀着关山,徘徊不定。颔联写景:霜月照射林中,如璧似玉;侵扰边境的匈奴铁骑像摧轮破盖一般冲杀过来。颈联写事:天将明时,胡兵已经撤退;入夜以后,寒笳与归巢的晚鹊相互干扰,发出哀鸣。尾联抒情:将士们思念家乡,愁思满怀;而诗人却因身处边塞而无法回到故乡。尾联点明主题
【注】《关山月》为乐府旧题。 边城:指边远的城池。 俱在:都在一起。 焚烽:古代边防军点燃烽火,向远方报警,称为“焚烽”。别垒:边塞上的堡垒、营垒。 击斗:用兵器相拼杀,这里指守城的将士们挥剑搏斗,保卫国土。 婕妤扇:即“团扇”,相传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有才艺,善舞弄丝竹,她用团扇掩面,以示娇羞。后来成为美女的代名词。 纤纤:形容女子细长柔美。 秦女钩:即“团扇”,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关山月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 晕逐连城璧,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分花。 欲验盈虚理,方知道路赊。 注释: - 岩间度月华:在岩石间渡过月光,月光洒在岩面上。 - 流彩映山斜:五彩斑斓的光影映照在山峰上,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 - 晕逐连城璧:彩色的晕光追逐着连城璧的辉光,仿佛连城璧也在跟随彩色的晕光。 - 轮随出塞车:车轮随着出塞的车行驶,象征着旅行或者探索。 - 唐蓂遥合影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重关敛暮烟,明月下秋前。 - “重关”指的是重重的山门,“敛暮烟”表示傍晚时分,山门周围笼罩着一层轻烟。“明月”则指明亮的月光。“下秋前”可能是指秋天到来之前的某个时间点。 2. 照石疑分镜,临弓似引弦。 - “照石疑分镜”形容月光照射在石头上,好像能将石头分成两半,形成两个镜子般的影像。“临弓似引弦”比喻弓箭即将射出时,拉紧弓弦的瞬间,给人一种紧张和准备的感觉。
【注释】关山:指秦地的山河。月:月亮。桂树:传说中的月宫树,也泛指桂花。 徘徊:来回走动貌。 犯:开花。 晤:交谈。 衣单:衣服薄,易被风寒所伤。 裁:裁剪。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游子在月圆之时思念故土之情。 首句“朝望清波道”,写清晨站在清波桥上看日出的情景。“朝望”二字表明了诗人对清波桥的喜爱与留恋之情。“望”字又点出了时间是在黎明时分。“清波道”是地名,即今北京城东南的护城河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1. 关山月:指代边疆的景色和生活。 2. 明月出天山:指明亮的月亮从天山升起。 3. 苍茫云海间:形容天山的辽阔和云雾缭绕的景象。 4. 长风几万里:形容风吹过的距离非常遥远,达到几万里。 5. 吹度玉门关
关山月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注释: 1. 苍茫明月上:指一轮明月高悬在空旷的天空中。苍茫,辽阔、宽广的样子。2. 夜久光如积:指月光经过长时间照耀后变得昏暗。3. 野幕冷胡霜:指夜晚的野地帐篷被寒气笼罩着。4. 关楼宿边客:指驻守边疆的将士在关楼过夜。5. 陇头秋露暗:指在陇山之巅秋天的露水已经变得暗淡。6.
关山月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 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 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 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 何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 注释: 1. 关山月:指代边疆的月亮,象征着边关的孤独和遥远。 2. 离离天际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分布稀疏,与远方的边关遥遥相对。 3. 皎皎关山月:明亮的关山之月,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4. 羌笛一声来:羌笛的声音从远方传来,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 5.
【注释】关山:指边塞。玉塞:玉石砌成的边防墙,这里代指边塞。抵:接触。高阙:高耸的城楼或烽火台等军事设施。遥心:遥远的思念。三边:泛指边境地区。霜静:霜雪静止不动。晞(xī):晒干。光渐没:月光逐渐消失。思君:思念友人。不可见:看不见。空叹将焉歇:徒然叹息,何时才能停歇? 【赏析】《关山月》,是一首描写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怀念之情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望月”这一动作,表现了征人怀乡、思归的感情
关山月 裴回汉月满边州,照尽天涯到陇头。 影转银河寰海静,光分玉塞古今愁。 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 况是故园摇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注释: (1)裴回:徘徊、回旋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在天空中缓慢移动。 (2)汉月:汉代的月亮。 (3)照尽天涯:月光照耀到了天涯。 (4)陇头:陇山的顶端,这里指遥远的边疆。 (5)影转:月亮的影子转动。 (6)寰海:大海,这里指整个天下。 (7)玉塞
关山月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记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它通过对戍边将士与家乡妻室之间深切思念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关山月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 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 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注释: 关山月:指边疆的月亮。 月生西海上:月亮从西边升起。 气逐边风壮:随着边塞的风吹得更加强烈。 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形容关山之遥远,景象各异。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汉朝的军队打开了边关,而胡人的骑兵在边境上巡逻。 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每个夜晚都能听到悲伤的笳声
关山月 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 海边茫茫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军中探骑暮出城,伏兵暗处低旌戟。 溪水连天霜草平,野驼寻水碛中鸣。 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译文: 在秋天的月光下,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关山上,山中行走的行人马蹄声此起彼伏。 关山地区秋季到来时雨水较多,人们见到月亮便唱起边塞歌曲。
【注释】 关山月:指《关山月》曲,乐府横吹曲名。唐李益有《从军北征》,其词曰:“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故关: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因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而得名。 迢遰(tiáo ché):遥远的样子。 平芜静:平旷的原野上没有风,没有草,一片宁静。 孤城:一座孤零零的城池。 露浓:露水很多。 栖雁:栖息的大雁。 天远:天空很遥远
【注释】 关山月:唐代教坊曲名。 珠珑翡翠床:形容床铺华丽精美。 白皙侍中郎:指年轻的侍读郎,即侍读学士。 五日来花下,双童问道傍:指有位姓宋的年轻女子来访。 到门车马狭,连夜管弦长:言及宋女来访时的情景。 每笑东家子,窥他宋玉墙:指年轻女子与这位侍读郎调情的场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调情的诗。 前六句是写男子在华丽的卧室里等待女子的到来; 后四句则是写女子来到门前,两人相会的情景。
【注释】: 关山月:指边塞的夜景。关,关隘;山,高山;月,月亮,这里代指边关的夜景。 海上清光发:海在月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发,发出。 凄:悲伤、凄凉。 深闺此宵梦,带月过辽西:深闺女子今夜梦见了边关的夜景,带着月亮过了辽西(今辽宁西部)。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一首咏边关夜景的诗,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首句“海上清光发”,写月色之美,把月光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使人产生遐想。
【注释】 宕子:诗人自称。关山:指边关险阻重重的山岭。戍:守卫,驻守。辽西:泛指边塞。还:回家。佳人:美女。怨遥夜:怨恨长夜漫漫。浥朱颜:泪水打湿了红颜。兰闺:香花簇拥的内室。尘昏宝鉴闲:灰尘覆盖着明镜,静悄悄的。 【赏析】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关山”作为全篇的中心词,抒发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边疆戍卒与亲人分离的苦况,以及他们之间不能互通音信
关山月 戍楼炯炯关山月,白首征人数圆缺。 关山不隔四时寒,夜夜冷光沙如雪。 照破天崖万里心,闺中又是经年别。 雁飞唯愿得书归,月下有人魂断绝。 闺中月下不胜情,独戍关山更堪说。 一时北阙贺书多,万古西戎终不灭。 阳和待得活枯荄,东风洗尽征人血。 注释: 1. 关山月:指月光照耀的关山之景。 2. 戍楼炯炯:指戍楼上明亮的光芒。 3. 白首征人数圆缺:形容白发的人经历多次战事,月亮有圆有缺。 4
【解析】 此诗首句写月色,次句写月影,三、四句写月光,五、六句写月色,最后两句以“不信”收束全篇。 “玉门关外月,远接黑山明”。这是写月色从天边照到玉门关外,远远地接住了黑山的光亮。“远接”二字把月光铺洒的范围扩大了,显得辽阔无垠,而“黑山”又与月光遥相辉映,形成了一幅清冷幽美的画面。 “晃色同沙冷,飞光掩雪清。”这里诗人运用拟人和比拟的手法,将月光比作沙和雪,说月光在寒冷的沙地上闪烁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1. 和戎诏下十五年:皇帝颁布了和戎的命令,已经过去十五年了。 2. 将军不战空临边:将军没有参与战斗,只是站在那里观望。 3. 朱门沉沉按歌舞
【注释】 ①明月:指月亮。 ②裴回:徘徊,这里形容月光照射的边城景象。 ③中夜:半夜时分。 ④锦字:织有花纹的信笺。佳人:美好的女子。怨不归:埋怨自己不能回家。 ⑤开帏:拉开窗帘。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赏析】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明月”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和征人的感伤。全诗构思新颖别致,用典贴切自然,音韵和谐悦耳。 诗的起句“明月生海上”,描绘了一个宁静
【注释】 关山月:关山的月亮。关山:指边塞,边陲。征人:出征的人。胡笳声断塞鸿惊:指边塞的笛声中断,鸿雁因受惊吓而飞向远方。征人泪下思乡国:指出征的人因思念家乡而流泪。 赏析: 《关山月》(又名《关山月·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绝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在边关中与家乡相隔万里,只能通过月亮和胡笳的声音来感受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牵挂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明月
关山月 行人十年归不得,夜上戍楼看明月。 楼中星斗连太白,楼外关山雁飞绝。 雁飞绝,归不得,镜里青蛾怨离别。前年出幽燕,明月何团圆。 去年上祁连,明月复婵娟。月明照我长枕戈,胡儿未灭将柰何。 凭谁寄书问常娥,征衲不来霜霰多。 译文: 行人十年未能归来,在夜晚登上戍楼眺望明亮的月光。 楼中的星星连接着北斗七星,楼外的大雁已经飞到了天边。 大雁飞走了,回家的希望也破灭了,镜里的美人在怨恨离别
关山月 胡笳吹断朔风起,霜结层冰断辽水。 杀气横空月上迟,草色萧瑟边风悲。 万里征夫齐怅望,操兵初入沙场广。 将军樊哙勇敢儿,肉食万里班超相。 天兵乘障驱貔貅,宝剑欲断单于头。 轻生百战百胜罢,塞原积骨谁能收。 至今唯有关山月,乐府声中愁不绝。 注释: 1.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于表现边疆的战事。 2. 朔风起:北方的冷风开始吹起。 3. 霜结层冰断辽水:霜和冰冻住了大江,使得河流变得难以通行
关山月 霜降月色白,沙飞月色黄。 远征人在此,暴露无遮藏。 满野髑髅骨,依山鱼雁行。 祁连与瀚海,惨淡更苍茫。 释义: 霜降之后,月亮呈现出白色。沙地飞舞,月光显得黄色。 远征的人在这里暴露在外,没有遮蔽。 满野都是死尸的头骨,依山而行的是鱼和雁。 祁连山脉与瀚海相接,景色更加凄凉。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疆将士在恶劣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战争场景和人物心理
关山月,这首诗的标题,寓意深远。诗中通过描写明月照在征戍客马鞍上的情景,以及征戍客对故乡金闺里妻室的思念,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今夜关山月:这里的“关山月”是古代边塞诗词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边疆的宁静和辽阔。诗人以明月作为引子,为后续的抒情铺垫了背景。 - 偏能照马鞍:月光照亮了征戍客的马鞍,这个细节描绘出了征戍客孤独、坚毅的形象
注释: 关山月:指边塞的明月。 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大青山。 萧萧:形容树叶凋零貌。 木叶黄:指秋色。 胡儿:古代北方民族的泛称。 健弓力强:形容马好,箭法准。 铁衣:铠甲。 北去:向北进发。 鸿雁:指大雁。 身在边头:指身在边疆。 家万里:指家乡远隔千里之外。 呜咽悲笳:形容战地凄厉的哀鸣声。 壮心死:意气消沉。 汉爵侯:汉代的侯爵。 霜月圆:比喻团圆美满。 闺中少妇:闺中的少妇。
关山月 关山夜月明,分彩照胡兵。 将军拥节起,长戍受降城。 焚烽望别垒,欲验盈虚駃。 塞笳将夜鹊,战气今如此。 重关掩莫烟,云阵上祁连。 思妇高楼上,遥心万里县。 注释: - 关山月:指代边关的月亮。 - 关山夜月明:夜晚的边关被明亮的月光照亮。 - 分彩:分开的光。 - 照胡兵:照射着胡人的军队。 - 将军拥节起:将军握着符节(古代军队指挥的凭证)起身。 - 长戍受降城:长期驻守并接收降敌。
【注释】: 月从东海出,冷照玉门关。 东海是古代传说中的海名。《史记》中有“东海君”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中也有东海郡的记载。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代在此设关,与西域相通。 征人家万里,梦向月中还。 征人:指出征的人。万里:形容路程遥远。月中还:即“月夜还”,指梦中回到月宫。这里用“月中还”来表示思乡之情。 金闺亦有梦,却行玉关道。 金阁:泛指宫廷、官署。玉关道:指玉门关
诗句解读 1 关山月,关山月:这是诗的开篇,通过重复使用“关山月”这个词来强调主题。它可能是一个地名、自然现象或者某种情感的象征。 2. 东边来,西边没:描述了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东升西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3. 夜夜照关山,□□多战骨:这里提到“□□”可能指的是战场,而“战骨”则意味着无数士兵的牺牲。这句表达了夜晚月亮照耀着关山,见证了无数的战士牺牲。 4.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赏析: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将士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诗中“月出关山顶”一句,以明月为引子,将读者的思绪带到了那遥远的战场之上。“将军鼓角悲”则描绘了将军们在战场上的悲壮情景。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汉皇今夜宴,影落素娥池。 注释: 天山:即祁连山
关山月 落落汉时月,萧萧古战场。 释义:这是一首描绘月光的诗歌,通过“落落”和“萧萧”这两个词,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战场的怀念以及对月光的欣赏。 扬辉子卿节,逐影细君装。 释义:诗人用“扬辉子卿节”来比喻月光照耀着战场,为士兵们增添了荣誉;而“逐影细君装”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在战场上留下的美丽影子。 高映玉关外,低沉青海傍。 释义:这里将月光比作是玉关外和青海旁边的美景,展现了其高远
【赏析】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为伤离别的名篇。此诗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 首句“披青云”写登高望远,“见丹阙”即见到巍峨的京城。诗人身在塞下,仰望天宫,但见云层缥缈,玉宇琼楼,犹如仙境一般,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句“玉镜悬青天,几回圆又缺。”突然一转,诗人笔锋陡转,由天上回到地上,从天上回到人间。“几回圆又缺”,是说月亮的圆满和缺损,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
诗句解读 1 未久辞沙漠:表示很快就离开了沙漠。 2. 奉命讨祁连:接到的命令是去讨伐祁连山附近的敌人。 3. 后逐李飞将:后来追赶的是姓李的将军,这里的“李”可能是地名或人名。 4. 追蹑至燕然:继续追击直到到达了燕然(今内蒙古境内)。 5. 疾风飘沙砾:形容风急沙大的情况。 6. 雕弓不控弦:形容弓箭手因风沙太大而无法控制弓箭。 7. 黄旗开虎翼:比喻军旗如同猛虎之翼一样,具有强大的威势。
关山月 陇头流水何年别,戍客辞家心欲绝。横笛寒吹塞上声,春闺近对关前月。如花小妇翠眉低,览镜愁生玉面啼。十年征戍音尘断,不得云中半纸题。织成锦字空自叹,椷愁那到玉门西? 诗句释义 -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千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关山月 三五关山月,天空万里秋。 影含青海动,光度玉门流。 晓角传军垒,寒烽隐戍楼。 阴山方接战,且莫视刀头。 译文: 三五明月高悬,天空中秋意渐浓。 月光洒在青海之上,波纹荡漾如梦如幻。 光辉照耀着玉门关,犹如银河倾泻而下。 晨曦初露,号角声声传来,军营里灯火通明。 寒风中的烽火台,隐匿于山峦之后。 阴山脚下即将开战,此时休要轻举妄动。 赏析:
关山月 落日收风色,边城望月华。 年年随汉将,夜夜到胡沙。 貂帐流光冷,龙旗卷影斜。 此时正愁绝,那忍更闻笳。 注释: - 关山月:即关山月照,用来形容月亮照耀的景象。 - 落日收风色:傍晚的落日映照下,边城被晚霞笼罩,景色宁静美丽。 - 边城望月华:站在边城,抬头望明月,月光洒在城墙上,显得格外清辉。 - 年年随汉将:每年秋天,士兵们都会跟随汉朝将领出征,这是边城的传统。 - 夜夜到胡沙
关山月 汉月孤生瀚海头,迥临荒野照边州。 光残金柝声中晓,晕满雕弓影外秋。 漠北征人齐倚剑,城南思妇独登楼。 那堪今夜关山月,况有胡笳引泪流。 注释: 1. 漠海:指沙漠地区。 2. 迥临:远远地面对着。 3. 金柝(tuò):古代军用的铜制钥匙。 4. 雕弓:用象牙或牛角制成的弯弓。 5. 漠北: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6. 倚剑:手拿宝剑。 7. 城南:指南方的城墙。 8. 胡笳(xiē)
诗句解读: 1. 胡天云净无纤瑕,一轮明月关山赊。 - "胡天云净"指的是天空晴朗没有云彩,“无纤瑕”意味着非常清洁、完美。"一轮明月关山赊"中的"赊"字,在这里可能表达了月亮在边关显得格外的遥远和不真实,如同它与关山之间的距离一般远。 2. 青海城边笼白骨,黄龙塞上照寒沙。 - "青海城边"指的是青海附近的边关,而"笼白骨"描绘了战争带来的凄凉景象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关山月(第一句) - 注释: 这是一句诗的开头,通常用来点明主题或背景。此处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景象或者情感——关山之月,寓意深远。 - 译文: 关山之上,明月当空,令人伤离别。 2. 居人见月伤离别(第二句) - 注释: "居人"可能指的是边关的士兵或者守边之人。"见月伤离别"表达的是看到月亮引发的情感反应,即思念家乡和亲人。 - 译文:
诗句原文: 上谷风尘起,良人去不归。 青楼多涕泪,紫塞隔音徽。 月下秋砧急,庭前桐叶飞。 榆关万里道,何处寄寒衣。 注释解析: - 上谷风尘起:上谷指的是古代地名,风尘起指战乱发生。 - 良人去不归:良人即丈夫,去不归指丈夫出征未回。 - 青楼多涕泪:青楼为歌妓聚集之所,多涕泪指她们因丈夫远征而流泪。 - 紫塞隔音徽:紫塞表示边塞,隔音徽可能是声音传播受阻的比喻,形容消息传递困难。 -
《关山月》 赏析与翻译 1. 诗句原文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山,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2. 译文与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征人的情感体验,深刻地表达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明月”象征着家乡,而“苍茫云海”则表达了边疆的辽阔与荒凉。通过这些意象
【注释】 今夜关山月,:今宵。 何人不苦情:谁不感到愁苦。 只宜明汉国:只适宜于大汉的国土。 岂忿照边营:难道会愤恨照到边疆军营吗? 云阵迷兵阵:云彩像布阵一般遮蔽了军营。 风声乱鼓声:风声和鼓声搅乱在一起。 长安光满处:长安城(古都)上灯火灿烂。 闺思更难平:闺中女子思念之情更难以平静。 【赏析】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多写征戍之事。此诗为征夫在边地所见所感之辞,抒写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关山月:一作《关山月》,李白作,唐教坊曲名。 故园千里月:故乡的千里之月光,即故乡的月亮。 流照入秦关:月光如流水一般地照着进入秦国的关塞。 弓影同看曲:拉满的弓箭的影子与月光一起弯曲。 刀头未卜还:剑刃上没有鲜血,还没有定下胜负。比喻形势不明。 迷云度容与:云雾缭绕着,好像在徘徊。 映水咽潺湲:月光照射到江水上,声音如同呜咽。 莫遣青楼去,摧残少妇颜:不要派遣美女去
关山月 明月度关山,中天照蕃汉。 十万良家子,嫖姚甲待旦。 健儿秋牧马,天子晓射雁。 亦有王明君,独抱穹庐叹。 译文: 明月照耀着关山,照亮了中原与边疆。 十万家的士兵,等待天亮开始练兵。 战士们在秋天放牧马匹,皇帝清晨射猎大雁。 也有忠诚的君王,独自感叹草原辽阔无边。 注释: 1. 关山月:指月亮,也象征着边疆、战场。 2. 明月度关山:明月照耀着长城和山峦。 3. 中天照蕃汉
注释: 绝塞生秋早,空闺入夜愁。——在边塞之地,秋天来得早;独守闺房的妇女因思远戍之丈夫而愁苦。 光飞银阙上,影抱玉门流。——月亮的光辉照亮了银白色的宫阙;月光下,玉门关像一条银色的长带。 露气漙丝管,霜华拂锦裘。——露水滋润着乐器上的丝弦,霜雪覆盖着精美的锦衣。 征夫犹北戍,目断大刀头。——远赴战场的战士还在北方驻守,只能目送着家乡的方向,眺望着大刀山(即大刀口)。 赏析:
【译文】 秋月照寒山,照我独守空帷。忽起远道思,良人守秦关。近闻更移戍,舟上泸河湾。迢迢各千里,相望何时还。盛年叹零落,览镜凋朱颜。妾心徒自悲,月色长自闲。 注释: 关山月:即《关山月》曲。 秋月生寒山,照妾空帏间。 秋月照在冷清的山上,照我独自守着空帷。 忽起远道思,良人守秦关。 突然想起远方的人,他正守卫着秦关。 近闻更移戍,舟上泸河湾。 听说他又调往戍守之地,现在船行在泸河流域的湾中。
关山月 冰轮流辉天宇宽,长风吹度玉门关。 玉关无云秋万里,月色满空凉似水。 远客思归睡不成,况复边头来雁声。 楼中美人当此夕,坐对清辉应叹息。 译文: 冰轮在天上来回移动,天空显得非常宽阔。长长的风带着我穿过玉门关。 玉门关没有云雾,秋天的景色十分辽阔,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夜空,让人感到清凉如水。 远方的游子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何况还有边关传来的雁鸣声。 楼中的美女们在这个时候
【注释】长风吹:形容风势浩大。 关山月:指边塞的明月。关山,即“关山月”的意思。 登楼望:登上高楼远眺。 阵云:一种由云层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云团。晕:云层中因阳光照射而呈现的色彩或形状。缺:不完整,这里是指云层中出现裂缝。战马傍轮鸣:战马在车轮旁奔驰,发出声音。 刀头事:与战斗有关的事。长榆:地名,位于今天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境内。 【赏析】《关山月》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全诗以月为线索展开
关山月 诗句: - 关山今夜月,寥落远征人。 “关山”指的是古代边塞地区的山脉和关口,常用来象征遥远和艰难的边疆。这里的“月”象征着孤独与寂寞,因为月亮通常在夜晚升起,而此时是深夜,所以用“今夜”。 “寥落”意味着孤单、稀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 “远征人”则指的是远离家乡去边疆的人,强调了他们的艰苦和孤独。 - 塞上重圆缺,边头多苦辛。 “塞上”同样指代边境或边疆地区
关山月 青海城高寒吐月,白龙堆下沙如雪。 一镜明明圆复缺,长倚关山照离别。 胡笳声悲胡马嘶,五更影落阴山西。 铁衣寒重露凄凄,兰闺正掩残灯啼。 译文: 月光洒在青海城上,白龙堆下的沙漠如同积雪一般洁白。 月亮时圆时缺,就像一面镜子,它照亮了关山,映照着离别的哀愁。 胡笳的声音和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悲伤。 五更时分,月光已经落下,暗影笼罩着西边的山脉。 士兵们穿着寒冷的盔甲
关山月 汉月生银海,高秋几度圆。 清笳吹不堕,一半入明天。 远客牵归思,征衣徒自怜。 玉关回首夜,临望转凄然。 注释: 1. 汉月生银海:月亮从海上升起,像白银一样明亮。 2. 高秋几度圆:秋天的夜晚,月亮多次圆满出现。 3. 清笳吹不堕:清风吹过,笛声清脆悦耳,不会随风消散。 4. 一半入明天:月光的一半照亮了明天的道路。 5. 远客牵归思:远离家乡的旅人思念家乡。 6. 征衣徒自怜
关山月 注释: - 关山月:关山,指边塞;月,借代远方的家乡。 译文: 月光照亮了阴山以外的地方,秋风吹过瀚海之滨。 整个月亮像是一面镜子,半影更像琴弦在颤动。 戍守边疆何时才能结束,长征几度能够圆满成功。 望着远方的家园,心中满是思念之情,梦中依旧耿耿不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阴山和瀚海,展现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关山月 关山一片月,扬彩射金微。 胡马中宵动,天街七晕围。 将军横塞角,少妇捣边衣。 为有刀头望,长看破镜飞。 注释: 1. 关山月:即指关山的月亮,这里借代关山。 2. 扬彩射金微:形容月光明亮,如同五彩斑斓的光彩在天空中闪烁。 3. 胡马中宵动:描述夜晚时分,胡地的战马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活跃。 4. 天街七晕围:形容月亮周围环绕着七重云气,形成一种美丽的视觉效果。 5. 将军横塞角
【注释】: 1. 关山月:关山的月亮。关山,泛指边塞地区;清光,明亮的月光。 2. 故乡千里音尘绝:故乡在千里之外,音讯断绝。音尘,声音和书信。 3. 几回见月伤离别:几次看到月亮而引起离别之愁。 4. 草头霜:指秋草上覆盖着白霜。 5. 林间雪:指秋天树林里堆积的白雪。 6. 愁云茫茫塞草寒:形容边疆大草原辽阔无垠、荒凉凄冷的景象。 7. 羌笛: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此处泛指笛声。 8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关山月出早,地迥照还迟。 - "关山月"指的是月亮,这里特指在关山地区出现的月亮。 - "出早"表示月亮升起得很早。 - "地迥照还迟"意味着虽然月亮升起得早,但由于地势高远和环境的影响,它下山的时间比平时晚一些。 2. 圆缺蟾何恨,高寒兔得知。 - "圆缺"可能是指月亮的圆满与缺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关山月》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迢迢贱妾隔湘川,杳杳征人戌朔边。 —— 我(贱妾)远居湘水之滨,而你(征人)却驻守在北方边塞。 - “湘川”指湘江,古代中国南方地区河流之一。 - “戌”是军队驻防之意。 - “朔边”指的是北方边境。 2. 分弓营对珠龟缺,挂镜台临玉兔圆。 —— 我(贱妾)与你(征人)分别时,各自手持弓箭,面对不同的方向。 - “分弓”表示分离
注释: 关山月明风恻恻,万里黄云杂沙砾。夜深羌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古人以绥服奋武卫,耕战守御不外求。何人倡此戍边策,千载以贻中国忧。 关山月,圆复缺,何忍年年照离别。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边关月色的描绘与感叹,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忧虑。首先,“关山月明风恻恻”一句,描绘了月色明亮的夜晚,风声凄凉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气氛。接着
诗句翻译及赏析 第一句:“三秋空雾烟,万里吊婵娟。” - 解释:秋天的雾气和烟雾覆盖了整个天空。通过这些朦胧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情思念。 - 关键词:三秋、雾烟、吊婵娟 - 分别指代秋天(三季),云雾缭绕的天空以及被思念所围绕的人。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特有的景致,浓雾弥漫中带有一丝忧愁与哀思,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悲凉而深远的情感基调。 第二句:“寂寂闺中望
【注释】 关山月:指代边塞。 阑:尽。 影入胡天冷,光流陇水寒:月光映照在寒冷的沙漠和清冷的江水之上。 角声残:指战鼓声渐远。 辛苦楼兰戍,多因掩泪看:辛苦地守卫着楼兰(古郡名)的边防,常常因思乡而流泪。楼兰,位于今新疆罗布泊一带。 【赏析】 此诗写边地秋夜之景,抒战士思乡之情。全诗以月起兴,写边陲之夜的景色;“影入胡天冷,光流陇水寒”两句描写了胡天、陇水,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画面
【注释】: 上关山:登上关山。 前湾:关山前面的海湾。 贾客:指商人。 串珠还:指商贩卖完货物,把钱还给贾客。 沽酒追欢赏:买酒来庆祝欢乐的场合。 商歌夜未阑:夜晚歌声未停。 【赏析】: 关山月:明月照耀下,关山之上。 流影落前湾:月光如水,洒满关山之巅,又落入关山之湾的波涛之中。 风浪息,贾客串珠还:风浪平息,商贾们结束了一天的买卖,将钱款归还给贾客。 沽酒追欢赏,商歌夜未阑:买酒来庆祝欢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凄凉的边塞图景,充满了浓厚的边塞色彩和深深的乡愁情怀。 皎皎长空月,星河半有无。 “皎皎”一词形容月亮明亮洁白如玉,给人一种清冷、高远的感觉;“星河”则是指银河,象征着浩渺无边的宇宙;“半有无”则表达了银河虽然浩瀚却并不总是存在的景象,给人一种时隐时现的神秘感。 光连玉关静,寒傍雪山孤。 这里“玉关”指的是边防要塞,用来形容其坚固如玉
注释: - 关山月: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归来的期盼的古诗。 - 月向巫闾山上出:月亮从巫闾山(今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升起,这里的巫闾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升起的地方。 - 不照人间照死骨:月亮虽然照亮了世间万物,但它却没有照到死去的人的骨骼上,象征着对亡人的怀念和哀思。 - 死骨千年更不还: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的骨头在千年之后也难以回归,表达了对死亡、离别的感慨。 -
关山月 关山之月,何其惨凄。城上吹笛,乌复啼鸣,城下秋草,白如萋萋(一种茂盛的青草)。 安得长风,吹动此月,直向石洞,青松枝头。关山月,无尽时。 译文: 关山的月亮啊,为何如此惨淡凄清?城上的吹笛声,乌再次啼鸣,城下的秋草,白如细草。 如何能让长风吹起这圆月,让它直向石洞,青松枝条?关山的月光啊,何时才停止。 赏析: 这首诗以“关山月”为题,描绘了一幅关山月夜的壮美画面
【注解】 万里关山月:关山,即边远的山岭。月亮,这里指月光。关山月,指明月。万里关山月,形容月亮普照千里关山。 东西共一天:东西,指日月。共一天,意思是昼夜相同。 遥怜马上见:怜,怜爱。上一句说关山月,这句说月光。马在跑动中看到月亮,是因关山长年不雨,草木丛生,所以月亮显得特别明亮。 不是在家圆:圆,团圆。离家在外见到的月亮,与在家里看到的月亮不一样。 【赏析】
《关山月》:边塞之思 朔漠秋天高,微轮耀戟毛。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秋天的壮丽景象,微风中的战车和锐利的戟刀在苍茫的天地间显得尤为醒目。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战场的辽阔与冷峻,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让人不禁对那遥远的战场生出几分遐想。 沙场千里白,关塞一声号。这一句则转入更具体的场景,沙场的寂静与关塞的号角交织成一幅边疆战士生活的图景
诗句输出: 白杨风吹萧萧,胡笳楼上发。 译文输出: 白杨树下风声萧飒,楼上吹起了胡笳。 注释解释: 白杨树:一种树木,常见于北方边陲。 风吹萧萧:形容风吹过的声音。 胡笳楼上发:胡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在边疆或军队中使用。这里指的是在楼上吹奏胡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景象,通过风、树、乐器等元素,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寂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关心。 第二句输出:
关山月 【注释】:迢递关山道,凄凉霜露时。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切切胡笳怨,萧萧边马悲。高楼有思妇,苦乐讵相知。 【赏析】:此诗为咏边塞之景,写征人在异域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关山月,即边关之月。关山,泛指边关险要之地。这首诗以“关山月”为题,旨在抒写征人对家乡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迢递关山道,凄凉霜露时。”首句起笔便勾勒出关山的遥远,并点明了时间——霜露时
关山月 皎洁如清霜,流光犹得照故园。流光犹得照故园,征人见月徒伤魂。 赏析: 《关山月》是李白借乐府旧题而作的一首五古,诗中通过描绘明月映照边关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之间的深切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以“皎洁如清霜”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月色清冷、洁白如雪的景致。紧接着,诗人用“流光犹得照故园”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尽管身处异地,但月亮依旧能照亮家乡的山川田野,给予人们温暖和安慰。
诗句大意: 白兔跃过天边的明月,黄龙戍外城边烽火连天。 战马嘶鸣照亮了明扎的阵势,哨兵巡逻着回归营帐。 破碎的镜子无法阻挡佳期的到来,轮圆的月亮映出敌人的败落。 丈夫们要为国家而战斗,别想念我身轻如燕却多情善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边塞夜晚的景象,通过自然元素和战争场景,展现了边疆的苍茫与战争的紧张气氛。开头四句直接入题,分别写关、山、月
关山月 秋月开金镜,浮云散碧空。风吹榆戍北,露湿柳城东。 影满惊门鹊,光沈起塞鸿。秦关今夜色,应与汉宫同。 注释: - 秋月开金镜:秋天的月亮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 浮云散碧空:浮云消散在蔚蓝的天空中。 - 风吹榆戍北:风从北方吹来,吹拂着榆树守卫的地方。 - 露湿柳城东:露水沾湿了柳城的东边。 - 影满惊门鹊:月光洒满门前,惊扰了喜鹊。 - 光沈起塞鸿:月光映照在塞上的大雁身上
关山月 明月满关山,征人去不还。 深闺与边塞,万里月明间。 孤影照归梦,流光啼玉颜。 自怜娇小妇,不及大刀环。 注释: - 关山月:这是一首描绘关山河月的诗歌,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景色来表达征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明月满关山:明月洒满了整个关山,形容月亮明亮,照亮了整个关山。 - 征人去不还:指远方的征人们已经离开了家,不再回来。 - 深闺与边塞:形容女子所在的深闺和边塞之间的距离遥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关山月 - 主题: 表达对边关将士的思念之情。 - 情感: 表达了深深的别离之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 背景: 唐代,边塞战争频繁,士兵远离家园,诗中描绘了征人在边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 明月出天山 - 意象: 天山象征边远的战场,明月则象征思念和孤独。 - 情感: 明月照见征人的孤独和对家的渴望。 - 背景: 李白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关山月 注释: - 关山月:指月亮。 - 一片关山月,悲欢望不同:意思是不同的人看到同一轮明月,心情各异。 - 穹庐光照海,沙碛影连空:穹庐是指蒙古包,光照耀着大海,沙碛(沙漠)的影子连接天空。 - 轮满开秦镜,弦斜倚汉弓:轮满指的是月圆,秦镜和汉弓都是中国古代的乐器。 - 年年三五夜,魂断玉楼中:年年指的是每年,三五是农历的十五,玉楼中是某个地点或场所。 译文: 一片月光映照在关山之上
关山月 将士年年老,姮娥夜夜愁。 一轮天际月,万里塞边秋。 丹桂知谁种,清光每自流。 安能分鉴影,来照大刀头。 注释: 1. 关山月:指月亮照耀下的关山,这里用来象征戍守边疆的将士们。 2. 将士年年老:指士兵们一年又一年地在这里服役,逐渐变老。 3. 姮娥夜夜愁:指的是嫦娥(月之女神),在夜晚常常感到寂寞和忧愁,因为思念远在人间的丈夫——后羿。 4. 一轮天际月,万里塞边秋:形容月亮挂在天际
【解析】 此诗前四句描写了关山的月夜,后四句描写了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的情景。“泠浸剸犀剑”一句写兵器,“光翻翼虎营”一句写军营,“愁闻笳吹起”一句写战事。最后两句以“并是断肠声”点题,写出了边关将士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刁斗(一种古代军用铜壶)敲了半夜,关山月色正明。那堪元塞影映照,更添故园明月明。寒光射穿犀甲刀剑,光芒闪耀翼虎营。听到边地笳声响起,都是断肠人哭泣的声音。 赏析: 即关山月色
【注释】 关山月:泛指边塞的月亮。 良人:古时对已婚女子的谦称。这里指所爱之人。 长剑:长柄的剑,形容剑身长而锋利。 戎: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这里指边塞。 涕泪青楼里:泪水洒在青楼上。青楼:古代女子居住的楼阁。 音书:书信。 紫塞东:即“紫塞”,是边塞的意思。 动:动摇。 机栘:织机上摇动机心的动作。机栘月华空:指织女星(传说中织云霞为衣的神仙)在天上的光辉照耀着地上,但地上的人却不知其存在。
【注释】 月出东方天,月照关山地。明月照西关,月出东关地。 愁闻蟾兔满,愁见月亮圆。偏是月光明,偏使月亮亮。 玉露含光重,金风带影低。玉露重如油,金风低如丝。 讵令秋气爽,翻使戍心迷。岂让秋气凉,却使战士迷。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夜景的诗作。诗中写了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关山,而自己却远离故乡,在戍守边疆。诗人用“愁”字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士兵生活艰苦的现实
关山月 关山月:指明月。 关山:指西北边境的关隘和山脉。 上有关山月,下有陇头水:意思是从关山上望见的是月亮,从陇头边流过的是河水。 译文 在西北边关之上,是皎洁明亮的月光;在下的陇头,是潺潺流淌的河水。 月亮照在行人身上,却不让他想起故乡年事;流水不停地向前奔流,却不知道归去的路程。 月色凄清冷寂,水声呜咽悲怆,不是汉家也不是秦家的乡土,使人感到心肠断绝。 赏析
关山月 朝渡二阳水,夜上九仙山。 四月流清影,远照穆陵关。 月明几圆缺,游子何时还。 悠悠千里思,临风起长叹。 译文: 清晨渡过二阳水,夜晚登上九仙山。 四月的月光流淌着清凉的影子,远远照耀着穆陵关。 明亮的月光下,月亮时而圆满,时而残缺,游子何时才能返回家乡? 无尽的思念,让我在清风中长长地叹息。 注释: 1. 朝渡二阳水:指早晨渡过二阳水,即二阳河,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境内。 2.
关山月 关山明月夜,虏骑报祁连。 清光几万里,偏照玉关前。 雪归系雁帛,冰坚饮马泉。 鼓角凄凉后,愁看欲曙天。 注释: 1. 关山月:关山月即指月亮,这里代指月亮照耀下的关山。 2. 虏骑报祁连:虏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的是匈奴;报祁连则是指向祁连山报告消息。 3. 清光数万里,偏照玉关前:月光明亮如洗,照亮了万里之遥的大地,而只有玉门关前的月光最为明亮。 4. 雪归系雁帛
关山月 紫塞秋风劲,黄榆玉露寒。 可怜今夜月,还在异乡看。 注释: 紫塞:指边塞地区,泛指边疆地区。 秋风劲:形容秋风强劲有力。 黄榆玉露寒:形容秋天的天气寒冷,黄榆和玉露都是秋天的典型景物。 可怜今夜月:表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画角声偏惨:形容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时心情沉重。 刀环梦已阑:形容梦中的景象已经消失,只剩下现实的遗憾和无奈。 城头回首望,衰草白漫漫:形容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
关山月 月缺初拟雕弓弯,月满又比金刀环。 时缺时满惟此月,戍卒夜夜望关山。 关山以外银光烂,关山以内人肠断。 金波腾地倍加寒,屈指已觉流光换。 流光已换仍不归,暗处隐耀青磷飞。 中原那计边塞冷,秋深犹未寄征衣。 望衣不至空咄咄,扑面朔风砭肌骨。 忽听关前画角声,仿佛金闺砧敲月。 注释: 月缺初拟雕弓弯,月满又比金刀环。 月圆时,士兵们试图用弓箭和刀环来比喻月亮的圆满。 时缺时满惟此月
诗句解释 1 关山月:关山的月光,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2. 漏未歇:指时间的流逝,月亮依旧高悬,没有落去的意思。 3. 城头一夜戍角鸣:指在夜晚,守卫城墙的战士吹起了号角,表示警戒。 4. 大帅平明大纛行:形容将领清晨出发,旗鼓喧天,显示其威严和决心。 5. 斥堠千山烽火青:指烽火台在千山之间燃烧,传递紧急消息。 6. 昨从都尉下三山:指昨天跟随某位官员从三座山下来。 7. 复逐轻车出汉关
关山月 在辽阔的边塞之上,明月高悬,宛如一根紧绷的琴弦,使得离别的人们难以入眠。月光皎洁清澈,映照出彼此的深情,让这份离愁更加凝重。 明月无情人有情,心中的苦楚愈发浓烈。月光明亮如洗,泪珠如雨般滑落。月亮虽美却不因人的悲欢而改变,我内心的愁绪却难以平复。 你可知,故园中的月亮多么明亮?我在这里举杯畅饮,欣赏着那明亮的月光,直到深夜。新歌妙舞令人兴致勃勃,但每担心风雨来袭,破坏这美好的夜晚。
关山月 绣衣金络匝,宝马铁连蜷。出身誓向边场死,那能宛转妻儿前。 离家复见故乡月,见月思乡情不歇。天山飞鸟却向南,陇头流水分呜咽。 幕前健儿歌且悲,霜寒风劲胡马肥。闺中远不闻吹笛,塞上谁愁听捣衣。 可怜夜夜关山月,只照从军不照归。 注释: 1. 绣衣金络匝: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金色的络子。 2. 宝马铁连蜷:指骑着宝马,缰绳紧紧缠住马蹄。 3. 出身誓向边场死:指立志投身边防战场,誓死保卫国家
【注释】 关山月:指明月。 关山(qiān shān):指边远的山岭。 苦:辛酸。 如雪如霜:比喻其清冷、洁白。 照我羁人:指月亮照耀着我,使我心伤。羁人:被羁留在外地的人。 憯(cǎn)憯(cǎn):悲伤貌。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抒怀的小诗,写明月高悬,映照着诗人孤独的身影,表达了他因思念家乡而忧伤悲愁的情感。 “关山月苦,如雪如霜。”首句即点题,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是自己的思乡之情
注释: 关山月:关山,指戍守边疆的关隘;月亮。此题一作《月下关山行》。 戍鼓声沈:边塞的号角声低沉而悠长。 九秋霜:秋天的霜降了九次。形容天气寒冷。 多情唯有关山月:只有那关山之月才最富有情感。 一片清光似故乡:月光如故乡的光辉一样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它通过描绘边关的景色和戍楼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首句以“鼓声沈”起兴
关山月 关山月,一年十二度圆缺。平时不忍看,况是中秋节。 赏析: 关山月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塞夜景,明月当空,映照着壮丽的山河和辽阔的空间。这种美景让人感到宁静而深远,同时也让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产生敬畏之情。 关山月,玉宇绝纤尘。平沙明似水,矮树远疑人。 赏析: 关山月的第二句诗进一步描述了明月照耀下的边塞景象。明月如玉,洒下清辉,把天宫的洁净与大地的壮美融为一体。平沙如镜,清澈见底
关山月 关门挂璧月,吹角登戍楼。 此时边将乐,连城倚霜钩。 名王将系颈,都护欲封侯。 悬弓开宝帐,置酒拥貂裘。 蛮君杂座舞,羌女临觞讴。 那知闺中妇,泪掩金屏秋。 万户流砧思,千城落雁愁。 愿将一片影,移照海西头。 注释: 1. 关门挂璧月,吹角登戍楼。 - 关门:指城门或关口。 - 璧月:用玉璧装饰的月亮。 - 吹角:吹响号角。 - 登戍楼:登上瞭望台。 2. 此时边将乐,连城倚霜钩。 -
关山月 洛水千门月,流光满绮罗。 曈昽悬碧汉,潋滟濯金波。 远戍羁栖久,空闺怅望多。 关山遮不断,夜夜落交河。 注释: - 洛水千门月,流光满绮罗:洛水边的城门上悬挂的明月,月光洒满了华丽的丝绸。这里的“绮罗”指的是精美的丝绸衣服。 - 曈昽悬碧汉,潋滟濯金波:明亮的月亮高悬在清澈的天空中,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 远戍羁栖久,空闺怅望多:远离家乡驻守边疆的士兵,长久地居住在那里
【注释】 秦月:即关山月,指明月如秦代时的月亮。 更深:夜深人静的时候。 黑河:指黑水河,今名黑龙江,流经我国东北。 马上万人齐仰首:成千上万的士兵骑在马上仰望着明月。 乡思: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赏析】 “城头一片秦时月”:城头上一片秦时的月亮,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景啊!诗人以“秦时月”来描绘明月,既表明了时间的久远,又突出了月光的美丽和皎洁。 “每到更深照黑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注释】 关山月:指代边关的景色。大旗霞:大旗下,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彩霞。旋见:转眼间,忽然看到。玉盘:形容月亮圆如玉盘。鼓角:战鼓与号角声。霜气肃:寒意逼人。汉将:汉族军人。占星立:在月色中占卜星位。胡姬:胡人的女奴。倚马看:倚靠在马上观看。净扫:清除干净。烟尘:战场上的硝烟尘雾。天阙迥:天宫高远清冷。长安:指唐朝首都长安城。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边疆夜景图
【注释】 1.关山月:唐代大曲名,是唐玄宗时教坊所传的歌舞曲,后用为词牌。 2.辽海:指渤海,在今辽宁一带。 3.长城:指战国秦、汉两代所筑的万里长城。 4.羌管笛:羌族乐器,以竹制管身,用牛角制成吹口,音调凄清。 5.紫塞:这里泛指北方边塞,紫,暗喻其色;塞,指边塞。 6.渭桥:即长乐宫前的渭桥。 【赏析】 这首诗写边陲夜景。诗中描写了戍楼、月夜和羌笛声等景象。 首句写明月升起在辽海上方
关山月 一片关山接塞天,愁看白月迥临边。 寒侵古戍秦城远,晕逐连营汉阵圆。 少妇楼头鸾镜合,将军帐外玉弓悬。 金波尽入征人泪,回照乡园路十千。 注释: - 关山月:这是一首描绘边疆景色和战争情景的诗篇。它描绘了辽阔的边疆景象和征夫的思乡之情。 - 片:指一片景象。 - 关山:指的是边境地区的山脉和关口,也泛指边疆地区。 - 接塞天:形容关山与天空相连,形成一片连绵不绝的景色。 - 愁看
关山月 重关峻岭郁嵯峨,月色偏临绝塞多。 万里寒生玄菟郡,三秋光射白狼河。 黄榆风急传吹角,玉帐沙明照枕戈。 最是空闺音信断,中宵愁听《陇头歌》。 逐句释义: 1. 重关峻岭郁嵯峨:形容山势高大、连绵起伏,如同重重的关卡,峻峭的山峰显得尤为壮观。 2. 月色偏临绝塞多:指月亮的光芒在边塞地区特别强烈,给人一种孤寂而辽阔的感觉。 3. 万里寒生玄菟郡:玄菟郡位于今天的辽宁省东部,这里距离汉朝很远
关山月 关山月,秋倍明,塞枫碛草凉飔生。 皎皎悬空漠海白,沙蛩霜雁寒声并。 关山月,今异昔,烽烟久靖田畴辟。 不似当年戍卒忆家乡,亦或战场覆没孤魂魄。 关山月,昔异今,即今秋蒐乘兴惟闲吟。 前车堪作后车鉴,持盈保泰惕予心。 【注释】 关山月:指边塞的月亮。 关山:这里泛指边境地区。 倍:加倍。 碛(qì):沙漠。 凉飔(sī):凉风。 皎皎:明亮的样子。 悬空:高高地挂在天上。 漠海: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