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赞亦何辞,文为正学,武告成功,百世旂常,更无史笔纷纭日;
茹悲还自痛,前佐东征,后随北伐,八年戎幕,犹及师门患难时。
挽曾国藩联
介绍
《挽曾国藩联》是左宗棠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功过的高度评价。以下是对该联的介绍:
- 历史背景: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不仅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表现卓越,还参与了洋务运动,与沈葆桢在福州设马尾造船厂,制造轮船,对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做出了贡献。
- 文学价值:《挽曾国藩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书法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广泛传颂。它不仅是对曾国藩的纪念,也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 社会影响:《挽曾国藩联》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增强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记忆,还激发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各种媒介的广泛传播,该联已经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符号。
- 教育意义:对联这种文学形式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和启示意义,通过学习《挽曾国藩联》,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责任,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文化传承:《挽曾国藩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一联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挽曾国藩联》不仅展现了左宗棠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晚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这副对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研究清末民初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进行概括即可。“极赞亦何辞,文为正学,武告成功,百世旂常”,意思是说曾国藩的文章、武功都是正统之学;“茹悲还自痛,前佐东征,后随北伐,八年戎幕,犹及师门患难时”一句,是说自己虽然遭受了悲痛,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和信念,与老师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据此可概括出答案:曾国藩的治学之道和武功
【注释】 1.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晚号涤生。道光进士。曾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是清朝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清末最有成就的政治家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从科举考试到成为朝廷重臣,再到后来的政治改革,他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挑战。然而,尽管他在政治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也面临过各种困境和挑战。例如,他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内容主旨、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作答即可,还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诗的大意:我挽着曾国藩的手,一起走过了十年的艰辛岁月,我们用教书育人来培养士气;如今他已去世,他的遗物中还保留着那八百封孤苦无助者寄来的书信,让人伤心落泪;这些信件都是他为感念私恩而写的,现在想来,这难道不是在伤害自己吗?本诗是一首挽联
【诗句释义】 挽曾国藩联:禹皋相业,德在民安,即黼黻絺绣彰施,亦沐大贤惠政; 唐虞盛世,歌止击壤,论智名勇功勋伐,请观惇史成书。 【译文】 禹皋的功德业绩,体现在百姓的安宁生活,就像锦绣衣裳被广泛赞誉,也沐浴着大贤的恩惠政策; 唐尧和虞舜的盛世时期,人们歌颂和平幸福,谈论智慧名声勇武功勋,敬请观赏《惇史》成书。 【注释】 禹皋: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贤臣、政治家禹皋。 “德在民安”
这首诗是挽联,表达了对曾国藩的哀悼之情。 诗句解析: 1. "龙节起三湘":这里指的是曾国藩的号“曾文正公”,“龙节”即是指他。“三湘”是湖南的别称,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国藩从湖南出发,开始了他的事业。 2. "时雨飞来":这里的“时雨”指的是及时的雨水,象征着曾国藩的才能和功绩如同及时雨一般,滋润了国家和社会。 3. "半壁河山重洗涤":这里的“半壁河山”指的是中国的领土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深深敬仰和怀念。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相业匡时,武功定乱,经术名家,上下千古,轶后超前,我公不朽”。这句诗赞美了曾国藩在政治、军事和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他的相业匡时,即用智慧和政治手段纠正时弊,稳定国家。他的武功定乱,即用武力平定内乱,恢复社会秩序。他的经术名家,即精通儒家经典,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他的成就跨越了历史长河,影响后世,超越了前辈的典范
这首诗是挽联,用来哀悼曾国藩。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三朝扬历,百战勋威,几经盘错艰危,弼成圣代中兴业: - “三朝”指的是曾国藩三次担任重要职务或领导角色(具体是指哪三次未详细说明)。 - “扬历”意为显赫、显著。 - “百战”表示在军事上有许多战斗经历。 - “勋威”指功勋和威望。 - “几经盘错艰危”形容曾国藩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机。 -
诗句释义: “是豪杰,是圣贤”:这里的“豪杰”和“圣贤”都是形容人非常杰出、有道德的高尚品质。 “本一贯薪传”:这里的“薪传”是指传承,即学问或美德的代代相传,强调其重要性和连续性。 “亲民明德”:这里“亲民”意为关心人民,“明德”即弘扬道德,表示该人物以身作则,深受百姓的敬仰。 “有天爵,有良贵”:这里的"天爵"和"良贵"指的是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表明曾国藩不仅道德高尚
诗句解读: 1. “出师律以定中原” - 这句话描述了曾国藩决心使用法律手段来稳定和恢复中原的治理。"出师"可能意味着他开始实施法律或策略来处理国家的事务。"定中原"则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恢复中原秩序的愿景。 译文: - 出师(出征,开始行动) - 用法律(律法、法则)去稳定(安定、平定)中原(指中国的北方地区) - 想(期望)百战(多次战斗)后的辉煌成就 - 金瓯再巩(再次稳固金瓯
【注释】 挽:吊祭。异人:出类拔萃的人才。 【赏析】 此诗是为曾国藩而作的挽联,赞颂他为朝廷生异人。“不用口碑颂遗爱”一句,是说用不着口诛笔伐来歌颂他的遗留下来的爱民之心和政绩。“实为朝廷生异人”一句,则是说他的确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为朝廷造就了一位杰出的大臣。整副挽联言简意赅,既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崇敬与怀念,又寄托了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希望
挽曾国藩联 注释: - 举世托安危:指天下大事托于曾国藩,希望他能够安邦定国。 -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形容曾国藩的一生英勇无畏,死后也如英灵般永垂不朽。 - 痛此日白马素车,滚滚江潮日夜:指曾国藩去世时,人们悲痛欲绝,他的离去就像白马素车一样让人难以承受。 - 大儒作将相:称赞曾国藩不仅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大儒,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相之才。 -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表示曾国藩总是能为国家担忧在前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一贯衍心传: - 释义:这一句表达了曾国藩一生行事的一贯原则和思想传承。"一贯"通常表示某种固定或一致的行为准则,"衍心传"则意味着这些思想和行为准则通过曾国藩的心传达给后人。 - 注释:这里的“一贯”可能指的是他的治国理念,“衍心传”则是指这些理念如何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曾国藩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持久的影响力,他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或荣耀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挽,是哀悼的意思。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清末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理学大师,晚清中兴名臣。郭嵩焘和李元度都是曾国藩的亲信幕僚,范源赓则是其得意门生。韩文锦为翰林编修,也是曾国藩的弟子。此诗是为悼念这些前辈而作。 迈萧曹郭李范韩而上;“迈”字,有超过的意思;萧,指萧何;曹,指曹参;郭,指郭嘉;李,指李靖;范,指范增;韩,指韩信。 大勋尤在荐贤,宏奖如公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诗句分析: 1. 一个臣休休有容 - “一个臣”可能指的是曾国藩的谦称,表示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仍然保持谦逊和宽厚的态度。“休休有容”意味着他能够宽容大度,不计较小事。 2. 频年燮理余闲 - “频年”表示多年,“燮理”通常指协调治理国家政事,这里指曾国藩在多年中担任要职,处理国事。“余闲”则表明他在处理政务之余,还保持着一定的闲暇与修养。 3. 小队出郊垌
【译文】 二十年来矢忠勤勉,忧虑国家才深沉,哪还顾得上名垂青史; 三边需要保障,劳心未已,定会气壮山河。 【注释】 - 廿(mèi) - 一载(yè):一年,指20年 - 忧国方深:忧虑国家才深沉 - 遑(huáng) - 计(jì):考虑 - 竹帛(bó):书写在竹简和丝绸上的文字,泛指历史文献,此处指名留青史 - 三边:指西北、西南和东北边疆地区 - 劳心:费尽心机,此处意为忧虑、操心 -
【注】挽联:旧时丧事中悬挂的对联,用于赞颂或哀悼死者。夷徼:指边疆。 译文: 一个人的命运与天下安危紧密相连,面对边疆的战事和叛乱,没有完成晚年的心愿; 四海之内得到了英才的教育,他的功勋与道德声望,将被永远作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挽联,表达了对曾国藩这位伟大人物的深深敬仰。诗人用简洁的文字,将曾国藩一生的功绩和贡献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不仅致力于国家的安定繁荣
【注释】 三达尊:指三公。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八表风清:指四方太平无事。再造勋名:指曾国藩收复河外失地,使国家恢复元气,为国为民建立功勋。威仪贞百度:指曾国藩威仪端庄,一生行事光明正大。百寮长:指曾国藩曾任吏部尚书,百官之首。九重震悼:指皇帝悲痛万分。万民悲:指人民为之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藩的挽联,表达了人们对曾国藩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首句“开济历三朝,有三达尊,三不朽
这首诗是曾国藩的挽联,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 相节昔从征:相节是指忠诚,从前曾国藩以忠诚的态度跟随皇上征战。 志决匡时:决心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每饭不忘天下计:每天吃饭都不忘国家的大计。 鞠躬今尽瘁,精诚恋阙:鞠躬表示恭敬、忠诚,今尽瘁表示竭尽全力为国家服务,精诚表示忠诚之心永存,恋阙表示对朝廷的深深眷恋。 遗章难尽老臣心:遗章表示遗言
【原诗】 挽曾国藩联 矢志奋天戈,忆昔旅雁传书,道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竟历尽水火龙蛇,成就千秋人物 省身留日记,读到获麟绝笔,将汗马勋名、问牛相业,都看作秕糠尘垢,开拓万古心胸 【注释】 1. 矢志:立下坚定的志愿。 2. 奋天戈:拿起天平(比喻武器)战斗。 3. 旅雁传书:古代有传说,大雁能传递书信,因此常用来比喻远方的通信。 4. 精卫填海:传说中的一位女子,决心填平大海,后化身为一只鸟
【注释】 挽曾国藩联: 挽:挽留,挽留。曾国藩(1811—1872),字泽南,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联中“汾阳福泽”指唐初汾阳王李靖,因封汾阳郡王而得名。“诸葛经纶”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吐握贤劳”指西汉初年萧何为刘邦出谋划策,后任相国,封为酂侯(今河南永城)。“先忧后乐”语本《论语•述而》
【注释】 挽:慰问、哀悼。曾国藩(1811—1872年),湘乡县荷叶塘人。清朝大臣,湘军统帅,洋务派首领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中兴:指恢复中原。元老:指有德望的人,这里指曾国藩。壮猷:宏大的谋略。无双:无与伦比。高文:高明的文章。信史:真实的历史记载。人伦师表:为人处世的楷模,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赏析】 此对联是作者于1926年春吊唁已故友人时所撰挽联
【注释】: 武乡侯:指曾国藩。文中子:指王勃,因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故称他为“文中子”。 沧海横流:比喻社会动荡不安。资手障:指用武力镇压。 颓山坏木:形容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样子。心丧:形容内心极度悲痛。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联赞扬曾国藩的功德兼崇、文治武功,下联称赞他的人品与才能,并对其遭遇表示同情。 这副对联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深刻。上联“武乡侯”指曾国藩
【诗句释义】 挽联:旧雨相亲,叹卌年琴韵书声,顿成往迹;大星忽陨,合四海通才硕学,共哭元勋。 注释:旧雨,指的是老朋友。卌年,指的是四十年。琴韵书声,指的是读书的声音。顿成往迹,指的是忽然成为了过去的痕迹。大星,指的可能是某位有才华的人物,突然去世,就像一颗大星星突然陨落一样。合四海,指的是整个天下。通才,指的是博学多才。硕学,指的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元勋,指的是功勋卓著的人,这里特指曾国藩。
诗句解释: 1. 五百年名世挺生,立德立功立言:这句意味着曾国藩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他的品德、功绩和言论都被后世铭记。 - 五百年名世挺生:指曾国藩的名声在历史上延续了五百年。 - 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合起来形容曾国藩的品德、功绩和言论都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赞扬。 2. 数十载阖门衔感,教忠教义教战:这句描述了曾国藩在家庭和国家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数十载
诗句释义: - “有事君之小心”:指曾国藩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始终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 - “纬地经天,一代殊勋垂国史”:意为曾国藩能够治理国土,治理国家,留下了非凡的功绩,这些功绩被记录在史书中。 - “惟夫子能先觉”:意为只有您这样的君子能够洞察先机,预见未来。 - “周情孔思,千秋绝业在遗文”:意为您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深远,您的事业是永恒的,它保存在您的著作中。 译文: 在国家遇到困难时
诗句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吴楚本联疆,记义旗初指,时雨飞来,特为生民救水火。 注释: - 吴楚:泛指江南地区。 - 联疆:联合边疆。 - 义旗:指太平天国的起义军所持的“太平”旗帜。 - 时雨:比喻及时雨,此处比喻曾国藩的援军。 - 救水火:解救人民的苦难。 译文: 江南和湖北本是联合边疆,记得当初太平天国起义军高举“太平”旗帜,如同及时雨般来临,特意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 第二句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挽曾国藩联” - 注释:这里的“挽”指的是哀悼或纪念,通常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表达对已故者的怀念与敬意。 - 译文:哀悼曾国藩先生(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两江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第二句:“雅望驻江城,滕阁曾临,一瓣心香瞻棨戟” - 注释: - “雅望”指高尚的期望或志向。 - “江城”通常指的是位于长江之边的城市或者地区
【注释】 挽:挽留;曾国藩:清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湖南湘乡人。 箕尾: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属东方青龙。 社稷:古代指国家。 泽被:恩泽普施于百姓。 【赏析】 这是一幅挽联,用天上和人间的对比来表达对曾国藩的怀念,赞颂他的功绩和影响。 上联“天上大星沉,气壮山河,身骑箕尾”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大星沉落,代表着曾国藩已经离世,但他的气魄依然强大,如同山河一般坚固。身骑箕尾,象征着他的地位崇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并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具体分析。“秉节历三朝”,是说曾国葆在朝廷中任官职长达30年之久,他一生为官正直,清正廉明;“门下属僚多将相”,意思是说曾国葆的门下,属下的官员大多是高官、名臣;“违颜才两月”,“违颜”是指违抗皇上的命令,即被贬谪;“座中师傅竟神仙”
【注释】 活国:使国家恢复生机,振兴。拟汾阳:比喻效法唐代名相汾阳王郭子仪的功绩。形往神留:指郭子仪虽已去世,但其精神仍留在人们心中。路修:指曾国藩在世时,为官清廉,勤于政事。齿至:形容年高德劭,受人尊敬。西州:指长沙,曾国藩曾长期任湖南巡抚。 【赏析】 以郭子仪、曾国藩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对这两位先贤的崇敬之情。郭子仪是唐初名臣,一生忠于朝廷,为保卫唐朝立下赫赫战功;曾国藩则是清末重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该诗的感悟进行赏析即可。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挽曾国藩联”是题目,应先解释题目。“相业赞中兴,海宇澄清”意思是:称赞曾国藩相业,天下太平,四海澄清。“赖矢精勤廿一载”意思是:依靠曾国藩二十年的努力和刻苦学习。“师谟垂后世,廉勤砥砺”意思是
【解析】 “挽曾国藩联”是一道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每句诗的意思。 ①文能拊众,武能威敌,将相规模往古备:文官能安抚民众,武将能威服敌人,将军和大臣的格局符合古代制度。 ②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圣贤学问近今稀;向前想尽职尽责,向后想弥补过错,现在圣贤的学问已经很稀少了。 【答案】 译文
【解析】 “挽曾国藩联”是一道考查诗词鉴赏的题目。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思,并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分析。本诗中,“东南”指长江以南地区;“柱石”比喻国家重臣,这里指曾国藩;“中兴”指清朝的恢复。第一句的意思是:支撑着东南半壁江山,盼望大乱初平,长久倚仗支柱。后两句意思是:他是当世第一流人物,国家中兴全靠他,却突然逝世了。 【答案】 译文: 撑住东南半个中国,期望战乱早日平息
【注释】 1、挽曾国藩联:指挽联。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领导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此联是对其逝世时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其一生功绩的缅怀与敬仰。 2、化成立道:指通过修养和学习达到立身处世的境界。 3、绥动哀荣:指安抚民心,赢得赞誉。 4、在官在民:指无论是做官还是为民服务。 5、在乡党朝廷
【注释】: 维岳降神:意为只有高山之神能够理解。 伯仲伊吕:伊尹、吕尚,都是辅佐周武王开国功臣。 秉鞭作牧:指身任地方长官。 阀阅山河:指世代显赫,家世显赫。 【译文】: 只有高山之神才了解你的才能,你像伊尹、吕尚一样辅佐周武王开创大业。 你是地方长官,是世家子弟,家族世代显赫。 【赏析】: 此联出自挽曾国藩联,挽联的格式为“生不逢时死得其所”,曾国藩一生功业未就便病逝于军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先帝知人,早属东南大事”,这两句的意思是,先帝知道人才,早早把东南大任交托给曾国藩。“知人”是说先帝对曾国藩有知人之明;“属东南大事”是指先帝任命曾国藩为东南大任,即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定了内乱,使国家安定下来
【注释】 挽:慰问。曾国藩(1811~1872),湖南长沙人,湘军的创始人和首领,晚清重臣,近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曾国藩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他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注意整顿吏治。在洋务运动中,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潘是晚清最有影响的理学派大臣之一,他的思想对当时的政治生活有重要影响。 二十年:曾国藩自谦说自己在幕府服务了二十多年。 砥行:磨砺品行。 立名:建立功名。 贯
【注释】: 公今与皋夔望散同游,伊古元勋齐俯首:你今天与古代的功臣们一样,都仰视着高远的天空。公,指曾国藩;皋夔、伊古、元勋,都是古人的尊称。 我正溯江汉沱潜而上:我正在沿着长江、汉水、沱水、潜江而上。溯,逆流而上。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沱、潜,皆水名。 每经遗垒辄伤心:每次经过这些遗迹,总是感到伤心。遗垒,指历史遗迹。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感慨的口吻追忆往事。
【注释】: 1. 挽曾国藩联:为纪念曾国藩而写的对联。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清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理学家、诗人,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官至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2. 蓄道德能文章:积蓄道德和才能。 3. 是衡湘间气所钟:衡山与湘江之间地域的人所聚集。 4. 一代宗风更谁嗣:一代的正统风气由谁继续传承? 5. 以儒臣兼武略:作为文臣又具备武略
【注释】 挽曾国藩联:这是一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公真一代名臣,挽东南已坠山河,百战奇勋,论学术本原,犹为余事; 我是再传弟子,忆京洛叨陪杖履,卅年老友,每从容讲贯,咸服先生。 【赏析】 这副对联是一副赞美清朝末期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的楹联。上联“公真一代名臣”称赞曾国藩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挽东南已坠山河
【注释】 荆扬:指荆楚和扬州,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贾祠栾社:贾谊祠,在今湖南长沙;栾伯玉祠堂,在今河南洛阳。 门多将相:指曾国藩的幕府,其门下有众多武将和文臣。 维倾柱折: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曾国藩被迫离开两江总督之位。 北斗东山:比喻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挽的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名臣、理学家、诗人,湘军创始人之一。诗中“地复荆扬,喜频年物阜民丰”
【注释】1、联:对联。2、侯封:指侯爵的封号。3、羊叔子:即羊祜,晋朝大臣、名臣,因曾劝晋武帝灭吴有功而被封为公。4、范希文:范仲淹,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明著称。5、论相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共理国家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6、核名:核实名节。 【赏析】这是一副挽联,上联赞曾国藩有“侯封”,下联称颂他无愧于“范希文”。这两句话都用了典故
【解析】 这是一副挽联,由“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引出。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人、书法家、发明家,湘军首领,曾创办中国第一所新式陆军学堂,并倡导洋务运动,其一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入正揆席,出总师干,以其身系天下安危,真不愧元老壮猷,名臣硕画;”意思是说:你进入朝廷中的重要职位,担任军队的统领,由于你的一身之安危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你真不愧为国家元老
【译文】 一旅孤军只身,誓要此身荡平江湖,勋业最终能够补偿自己的志节; 片言只语曾经论及主帅,还记得当日流连诗酒,笑谈之间已见识到英雄豪杰。 【注释】 1. 一旅独勤王:指曾国藩率军讨伐太平天国运动。 2. 誓此身平荡江湖:决心用一生的努力去平定乱世,恢复国家安定。 3. 酬志节:报答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和气节。 4. 片言曾论帅:形容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的提示词语分析作答即可。 武纬文经,为汉唐后儒臣吐气:意思是说,曾国藩是汉唐以后儒者的杰出代表,他以经世致用之学而闻名于世。武纬文,即指曾国藩在学术方面成就非凡,能以经世致用之学而名垂后世;中兴媲开国,与顺康间元佐论勋。意思是说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诗句逐句释义: 1. 挽曾国藩联: - “海内外福宇偕依”:意指国内外的福气都依附于曾国藩。 - “入操庙算”:指进入谋划国家大事的状态。 - “出扫欃氛”:欃(yù)是传说中的一种凶兽,此句意指清除恶势力。 - “斡旋拓中兴”:斡旋(wò xuán)是调解、斡转而使事物恢复平衡或振兴的意思。拓是指扩展、发展。 - “允武允文资荩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诗,再进行赏析。“立德立功,超越古今名不朽”是全篇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赞扬之情。“立德立功”指的是立身行世以道德、才能为准则,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杰出的功业成就为标准。“超越古今”指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名不朽”即声名永垂不衰。“为将为相,乂安中外职无亏”意思是说:作为将帅,能够治理军队,安定四方;作为宰相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指为曾国藩所写的一副对联。曾国藩,字子涵,号涤生,湘乡(今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始人,平定太平天国的功臣。 安危:平安和危难,比喻国家的治乱。 社稷:古代指国家,也指百姓。 功名:功业和名声。 将相:指高级将领和宰相,泛指权贵。 接轸起群英:指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前来参加葬礼。轸,车轮下的支架。 大贤之门:大贤者的门第。 急流之退:指急流勇退。 忧患相从
【诗句释义】 圣朝:这里指的是清朝,因为清朝皇帝自称“天子”,而“圣”字在这里是尊称的意思。 养士:培养、供养人才。 二百年:指曾国藩所处的时代,从清朝建立开始,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 公辅:古代对宰相的尊称。 中兴:恢复国力,振兴王朝,这里是比喻曾国藩帮助清朝恢复了国家的实力和地位。 食报:这是对曾国藩的一种赞誉。食,这里指享受;报,报答。意思是说,曾国藩辅佐朝廷,为朝廷出力
【注释】 修谒:探望。 甫归来:刚刚回来。曾国藩是湖南人,以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而著称。 矍铄(juéshuo):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须臾:一会儿。 何期变出:没想到会改变。 柱折:比喻支柱倒塌。比喻国家的灭亡,这里指清朝的灭亡。 考终:指科举考试。 缘:因为。 福备:福气充足。 昭垂不朽:永远流芳千古。 独念恩承高厚:独自思念恩师的恩德深厚。 山颓:山崩,喻危亡。 【赏析】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考查学生古诗文翻译的能力。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应重点把握诗歌的大意,同时注意对重要字词进行解释。 本诗为挽辞,作者以曾国藩为例,赞颂了他在学问、事业上的功绩。“大经济从学问中来”是说国家大业是从学理中来的;“当年整顿乾坤,实惟伊训一篇、吕韬六策”是指当年曾国藩整顿国家大事,正是遵循《尚书·伊训》和《尚书·吕刑》中的六条策略
【注释】 无忝(tiǎn)所生:不要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病如考,殁如妣:指曾国藩在疾病中如同父母一般,去世时如同妻子一般。 厥德有常:他的德行是固定的、长久的。 更如王父:更加像祖父一样。 孝友式家庭:以孝顺和友爱为榜样的家庭。 千里奔临空自泣:千里迢迢赶来却只能对着坟墓哭泣。 以古为鉴:以古代的圣贤作为借鉴。 文似欧:文章写得像欧阳修。 诗似杜:诗歌写得像杜甫。 鞠躬尽瘁:竭尽全力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挽,是慰问的意思。联,是对仗工整、字数相等的诗词。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晚号文正公,清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乾坤:指天地万物。 经师:精通经书的人,即儒家经典学者。 人师:指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即儒者。 希文:指曾国藩。 郯城:地名,在今山东临沂市。 函丈:书信。古人以函为盛物之器,丈为长度单位,这里代指书信。
诗句释义: 1. 韩欧无武,郭李无文,集数子所长,勋华巍焕 - 韩欧:指唐代的韩愈(字退之)和欧阳修(字永叔),两人均为文学大家,尤其擅长散文。 - 郭李:可能指的是宋代的郭熙(字简夫,号中山)、李唐(字明远,号东阳)。 - 数子:即他们几个,意指这些人都有各自的长处。 - 所长:各自最擅长的地方。 - 勋华:形容他们的功绩辉煌、荣耀。 - 巍焕:形容壮丽辉煌。 2. 衡岳之高,洞庭之大
这首诗是挽联,表达了对曾国藩逝去的哀悼之情。 第一句“勋业佐中兴,何期天柱俄倾,九陛改容闻太息”中的“勋业佐中兴”指的是曾国藩的功绩和成就为清朝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天柱俄倾”则是形容他的突然去世,如同支撑天地的柱子倒下一样,让人感到震惊和悲痛。接下来的“九陛改容闻太息”则描绘了人们对他的哀悼之情,皇帝也为之改变面容,流露出哀伤。 第二句“讴歌遍南国,忍看江流不转
【诗句释义】 惟大学问,功高心愈下:只有伟大的学问,才能让人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谦逊。 是真淡泊,身没志益明:只有真正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在生命的终结时依然保持坚定的意志。 【译文】 只有伟大的学问,才能让人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谦逊; 只有真正淡泊名利的人,才能在生命的终结时依然保持坚定的意志。 【赏析】 此联以曾国藩的事迹为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道德修养的思考。诗人认为
注释: 惟大学问,功高心愈下:只有博学多才的人,才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是真淡泊,身没志益明:真正淡泊名利的人,即使生命消逝,他的志向和追求却会更加鲜明和坚定。 赏析: 这首诗以“挽曾国藩联”的形式,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大学问”、“真淡泊”等关键词的运用,展现了曾国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离世的惋惜之情
诗句解释 - 昭代完人:指曾国藩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 处为大儒:在朝廷任职时,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或官员。 - 出为元老:离开朝廷后,他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长者或顾问。 - 中兴佐命:在清朝的中兴时期,他曾是主要的支柱和支持者。 - 功在天下:他的工作对国家有着重要的贡献。 - 泽在江南:他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南方地区。 译文与注释 1. 挽曾国藩联 - 翻译: - 处为大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赏析。“德泽被东南”,意思是曾国藩的德泽遍及东南;“扫尽欃枪”,意思是清除了祸乱的根源;“位亚汾阳、名齐诸葛”,意思是曾国藩的官职仅次于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名声可以与汉代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大星沉江皖”,意思是巨大的北斗星坠入了长江边的皖城(今安徽合肥);“千里外闻归蓬岛”
【解析】 此对联出自挽曾国藩联。曾国藩为晚清名臣,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和两江总揽等职。他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洋务运动,又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中国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必须保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他采取先剿后抚、剿抚兼施的办法,并利用外国侵略者的力量来镇压太平军。因此,曾国藩在军事上是成功的,在政治上却是失败的。所以后人评价其功过时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联是“衡岳云兴,大泽及天下”,下联是“上台星陨,遗爱遍江南”。下面是逐句释义: - “衡岳云兴”:衡山的云彩开始兴起。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因山峰高耸、气势雄伟而得名。 - “大泽及天下”:大湖的水波覆盖了整个天下。这里的“大泽”可能指的是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 “上台星陨”:台上之星(指曾国藩,字伯涵)陨落。上台星是指曾国藩,他在清朝末年担任过重要职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即可。解答此题时要注意: (1) 理解诗句的内容; (2) 理解诗句的含义; (3) 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 (4) 理解诗歌的意境特点。 “挽曾国藩”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出曾国藩在湘乡、长沙、衡阳、岳州四地都有过重要的影响,颔联写曾国藩在湘乡、长沙、衡阳
【解析】 这是一副七言联。上联的“经文纬武”指《周易》和《尚书》,下联的“道随运往”指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因果”,儒家的“中庸”。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曾国藩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他精通《周易》和《尚书》,善于治理国家。曾国藩一生行止合乎道德标准,所以死后谥号“文正公”;他生逢其时,功在国家,所以死后谥号“忠襄”。 【答案】 挽曾国藩联 天挺人豪,经文纬武;道随运往,生荣死哀 译文 曾国藩天资聪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重点词句来分析。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赏析”,即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然后逐联进行概括,最后点明自己的看法。本题中“挽曾国藩联”是解题的关键,要紧扣该诗句展开赏析。 译文: 二十年来,你为国家和人民操劳,不愧为千秋的史册; 你离开我们后,湖南官场和民众都为之流泪,这岂止是为了八百个孤儿和寡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临履惕冰渊”是说临走时,曾国藩告诫弟弟要警惕深不可测的深渊,“百世同悲曾子箦”的意思是:你百代之后,世人也会为你感到悲哀。“功勋逾淝洛”,意思是他的功劳超过淝水之战、东晋王谢之门等。“千秋不数谢公墩”,意思是千年万代都不会与谢安相提并论。谢安是东晋名相,谢家世代为官显赫,而曾国藩却一生坎坷,不得志
解析与翻译 1. 诗句逐句释义 - 雷雨奋经纶,局启东征:这句描述的是曾国藩在面对困境时的决心和行动。"雷雨"比喻着困难和挑战,而"经纶"则表示策略和智慧。"局启东征"意味着他开始向东进军,展开军事行动。 - 万里金汤资巩固: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希望国家能够稳固如万里长城的金汤,即坚不可摧的防御。"资巩固"指的是增强国家的防御力。 - 勋名昭日月,神归南岳:这句话赞扬了曾国藩的丰功伟绩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挽词。挽歌,一种悼念亡者的歌曲。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清末重臣,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功高百辟,德被兆民。百辟指百官,兆民指百姓; 经济本文章,名世间生成相业。经济指经邦济世,文章指文治武功; 祀享千秋,侯封万祀,勋猷泐钟鼎,酬庸异数荷天恩。祭祀千秋万世,被封千载万代。 勋猷即功勋,钟鼎为古代祭器,引申为功业。 【赏析】 这是一首对曾国藩的挽联
【注释】挽:悼念。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名臣,曾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联:对联、对子。 【赏析】 “天祖有神灵”,上句写神,下句写人。 神是创造一切的主宰,人则是神创造出来的。神主宰一切,人是神创造的,这是宇宙间的一种普遍规律。所以,“天祖”一词,既是对神的最高称呼,又是对人的最尊称。 “生公特挽中兴局”,上句是说曾国藩(曾氏),下句是说曾国藩的去世。“特挽”一词,既指挽联,又指为死者送葬
【注释】: 1. 德冠乡邦(zhàng):在乡里或家乡享有最高的德行。冠:居首位。 2. 衡山并茂:衡山为湖南衡阳县名山,此指曾国藩的德行如山之巍峨。 3. 泽流天壤(rǎng):恩泽如水一样滋润了整个天地。 4. 湘水同长:湘水为湖南境内的一条河流。此指曾国藩的恩德如湘水流长。 5. 联:对联、对子,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 6. 赏析:这首诗是对曾国藩的赞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内容,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任兼将相,翊赞中兴”是说曾国藩的功劳;“彤廷十六字褒忠,尽瘁鞠躬应自慰”指曾国藩被朝廷褒奖,他为国尽忠,死而无憾;“鉴拔英贤,培成后进”指曾国藩提携后进,成就人才;“幕府万千人俯首,泰山北斗复安宗”指曾国藩的威望和影响;“任兼将相”与“辅佐君王”,“翊赞中兴“与“辅翼明圣”,“彤廷十六字褒忠”与“赞颂功德”
这首诗是曾国藩的挽联,表达了对他深厚的敬意和怀念。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披胸罗宿海,沉几默运,大度能容,廿载相依廉孟子:这里的意思是“披胸罗宿海,沉几默运,大度能容,廿载相依廉孟子”,意思是他像大海一样宽广胸怀,深沉内敛,有大度,能容忍,与君子廉孟子共事二十年。 只手挽银河,陶铸群贤,廊清九服,千秋共仰武乡侯:这里的意思是“只手挽银河,陶铸群贤,廊清九服,千秋共仰武乡侯”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立志迈千秋,何必论文媲韩欧、武超郭李: - 这句表达了诗人立志要做出超越古今的成就,不仅限于文学上的成就,而是要像韩愈、柳宗元那样影响深远。 - “媲韩欧”指的是效仿韩愈和欧阳修这两位古文运动的领袖,强调了文学上的卓越追求。 - “武超郭李”则是指超越历史上著名的将领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意味着在军事和政治成就上也要有所建树。 - 感恩逾廿载,最难忘扬帆入沪、持节导淮:
注释: 1 惟公至性过人 - 这是对曾国藩性格的赞美,意思是他的本性非常善良,超越了常人。 2. 看武功文德 - 观察他的军事成就和文治成绩。 3. 勋业懋昭 - 他的功勋卓著,事迹显著。 4. 卒弼亮三朝 - 最终辅助了明朝三代皇帝。 5. 终此生鞠躬尽瘁 - 直到他的一生结束,都在尽心尽力地为国事操劳。 6. 在我感恩犹后 - 我对他表示的感激之情还未能完全表达。 7. 惜外患边防 -
【注释】 贰,二。庭:家。慈颜雨霁,雅训冰清:指曾国藩在临终时教诲儿子的慈爱之言。沂水,地名,在今山东临沂市。弱龄,年幼。穷陟岵(hù zhì hù),穷尽登高望远。元老,指已故的曾国藩。国殇,国家遭受的不幸丧事。泉下:地下。有缘晤语:有机会见面交谈。明月江天:指夜深人静之时,月光如洗,照临长江之上。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挽联是挽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和内容,多用于哀悼死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赏析。 “今后仪型,吾将安仰”,这是作者对曾国藩的期许,也是对自己未来行为的期许。“仪”是“仪表、仪态”的意思,“型”是“榜样、模式”的意思,“吾将安仰”意思是说,我将来会如何仰慕你呢?“吾将安仰”的意思是说,我将来会如何仰慕你呢?“吾”指自己,“将”表将来时。 “生前功德,民不能忘。”这是作者对曾国藩生前功德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答案】 挽曾国藩联
【注释】 1. 七省被恩膏:指曾国藩所统辖的七个省份。 2. 三台望星象,烂然功业在人间:指曾国藩在天有灵时,能看见星象变化。他一生为国建树的丰功伟绩,就像天上的星斗一样璀璨辉煌。 3. 烂然:明亮的样子。 【译文】 曾氏家族七省的百姓都沐浴过他的恩惠,他的功勋名号传遍天下; 他仰望天空的星象,看到自己一生的功绩如同灿烂的星辰,闪耀在人间。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曾国藩的诗作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曾国藩的挽联。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伟业冠古今,满而不溢,高而不危,统求国计民生,先忧后乐; - 这句赞美曾国藩的伟大功绩和崇高品德。"伟业冠古今"意味着他的功绩在历史上无人能及,"满而不溢"表示他的才能已经达到了极致,但仍然谦逊不骄,"高而不危"则表明他虽然地位崇高,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稳健的态度。"统求国计民生,先忧后乐"则是说他关心国家的大事和人民的福祉
这首诗是曾国藩写给他的好友郭嵩焘的,表达了他对这位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他的高度评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挽曾国藩联 - 论交谊在师友之间,兼亲与长,论事功在宋唐以上,兼德与言,朝野同悲惟我最; - 此句表达了曾国藩对郭嵩焘深厚的友情和对他才能的认可。他认为郭嵩焘在师友之间的交往中,兼具了亲情、友情和尊敬的长辈,而在处理事务上,他的能力更是超越了历史上的宋、唐两位伟大的君主
【译文】 拔除奇难,超越艰难,史传千秋无愧色; 偃革辞轩,销金罢刃,辅星一夕忽韬光。 【注释】 拔:战胜、消灭;夷:平定,消灭;迈德:发扬美德;振民:使百姓振奋;史传:史书记载;千秋:指长远的岁月;无愧色:没有愧疚之色,意谓心安理得;偃革:停战;辞轩:告别车马;销金:停止铸钱;罢刃:停止杀伤;辅星:北斗七星中一颗最明亮的星;韬光:收起光芒,指不再显贵;一夕:一个晚上;忽:突然。 【赏析】
【注释】 挽曾国藩联: 1. 方资都咈庙堂:方才得到朝廷的恩宠。 2. 乍惊梁木遽摧:突然之间,梁木被折断了。指曾国藩的遭遇。 3. 笃念荩臣应震悼:深深怀念忠诚的大臣应震悼。 4. 十年从父执:跟随父亲学习十年。 5. 窃幸追随杖履:私下里有幸跟随在父亲的杖和履后面。 6. 何意巫阳赴召:不知道是谁召唤了他。巫阳是古代传说中的使者神,此处比喻曾国藩被征召进京的情景。 7. 伤心樾荫更谁依
注释:手挽着乾维,万里之遥的梯船瞻仰您的上相;身骑在箕尾之上,九重天都因失去了您这位纯臣而感到遗憾。 赏析:这首诗是曾国藩去世时的挽联,表现了他对曾国藩的深厚感情。诗中“手挽乾维”指的是手牵手,表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身骑箕尾”则是以箕宿和尾宿为象征,表达自己无法承受失去挚友的痛苦之情。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藩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注释】: 江左失元臣——指明朝灭亡后,曾国藩在清朝担任官职。 沐德怀仁,同向甘棠挥雨泪——意思是说,沐浴着朝廷的恩泽,怀抱着对朝廷的忠诚,像古代的忠臣一样,共同向朝廷表示忠心,并流下伤心的泪水。 齐东悲往事——指的是曾国藩过去的一些经历和遭遇,齐东是地名,这里用来代指曾国藩过去的一些地方和事件。 嘘枯吹朽,难将寸草报春晖——意思是说,尽管努力想要报恩,但就像春风中枯萎的树枝难以发出新芽一样
【注释】 挽:慰问、吊唁。累世托通家:指曾国藩与曾氏家族世代有交情。卌年:二十年。父子兄弟:即“父子昆仲”,兄弟。益友严师:即“益友良师”。中兴推佐命:在国家危难之际,曾国藩被朝廷倚为重臣,是“中兴名臣”。三代下旂常竹帛:指其功绩被载入《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三史之中。综论武功文德:即“综论武功文治”。几人能并大名垂:意思是说,只有像曾国藩这样,既有武功又有文治的杰出人才才能和周公一样
解析 1. 诗句翻译及注释 首句: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一身备圣教四科,又兼勋业崇高,李郭范韩谁与比” - 德行言语: 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语言表达。 - 政事文学: 指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 - 一身备圣教四科: 指的是一个人集道德、言语、政事、文学于一身,具备四种重要的品质或能力。 - 又兼勋业崇高: 不仅德行高尚,且功勋卓著。 - 李郭范韩: 李膺(东汉时期的名士)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名士名将名相,备之一身,衡岳溯钟灵,天为中兴降申甫: - “名士名将名相”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武将和政治家。 - “备之一身”表示他们各自的才华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 “衡岳溯钟灵”中的“衡岳”是五岳之一,这里可能寓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 “天为中兴降申甫”中的“中兴”意味着国家正在复兴
【解析】 ①“勋塞寰区”:功勋遍布全国。“神归河岳”:神往于黄河、华山,即归向黄河、华山的怀抱。②“天夺元老”:天意要除掉元老。“世失人师”:世人失去了老师的指导。 【答案】 译文: 功勋遍布全国,神往于黄河、华山的怀抱; 苍天的意旨要除掉元老,世人失去了老师的指导。 赏析: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时建立的军功显赫一时,成为清政府的重臣。诗中称颂曾国藩功勋遍天下,神往于他归向黄河和华山的怀抱
【注释】 论:评价、评论。 皋夔:指上古的尧和舜,相传他们都是圣人。 退之:指韩愈。欧阳永叔:《新唐书》作者欧阳修,他与韩愈并称“韩门二学士”。苏轼曾作诗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又称赞欧阳修:“文章西汉双壁”,“平生衣钵有谁继”。湜(shī):指苏洵,字子由,北宋著名文学家。轼(shì):指苏辙,字子由。 【赏析】 曾国藩是清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湘军统帅。他的一生是充满了矛盾的一生
【注释】 ①挽曾国藩联:为哀悼曾国藩而作的对联。曾国藩,字子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曾领导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朝廷重用,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同治帝死后,继位的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将大权交与恭亲王奕,并任命肃顺等人为要职,以图稳固政权。但肃顺等人野心勃勃,阴谋篡夺皇位,遭到朝内一些大臣的反对。1864年7月3日(农历五月初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语的含义,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挽曾国藩联”是这首诗的题目,由“联”可知,诗是四句一首的律诗。“秉业佐中兴”指的是曾国藩辅佐清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恢复清朝的统治。“方功高画日,名冠凌烟”,意思是他的功劳很高,如同画上的太阳一样,名声传遍四海。“从教衽席斯民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用来哀悼曾国藩。 其盛德非下吏所及知,但看回斡乾坤,陶成将相:这句诗表达了对曾国藩的尊敬和哀悼。"其盛德非下吏所及知",意思是他的德行之高尚,不是下属所能理解的。"但看回斡乾坤,陶成将相",意思是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培育出将相之才。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国藩的德行和才能,都是超乎常人的,他能够扭转乾坤,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将领和官员。 惟贻谋待后人之嗣事,方慰廿年吐握、四国锜斨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知我十年前,问客何能,门下滥竽常自愧: - 注释:指自己十年前(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问来客你有何才能? - 译文:我十年前在湖南巡抚幕府中担任幕僚,询问来客你的才能如何? - 赏析: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意和认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的谦逊态度。 2. 论才三代后,如公有几,江南爱树已难忘: - 注释:谈论才能与德行,三代之后的典范,如您有几人
【注释】 1. 神仙福分:指曾国藩的功德。将相经纶:指曾国藩的才能和功绩,曾担任过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清操凛然:指曾国藩的品行高洁。身后只余桑八百:比喻曾国藩去世后,只有八百棵桑树作为他的纪念。 2. 佛子衷肠:指曾国藩的佛教信仰。书生面目:指曾国藩的儒者形象。忽前修邈矣:意为曾国藩的学问与前代圣贤相比,相差甚远。心丧还有客三千:形容曾国藩死后,仍有众多门生故旧前来吊唁,人数众多。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进而分析作答。注意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名宰相”是说曾国藩的名声;“真将军”则是说他的才能像郭子仪一样;“梁木坏”指梁柱倒塌,比喻国家的危机到了极点。“宋公序”,是宋代诗人宋祁写的一篇序文,文中有句:“为天下悲,为后学惜”,意思是说为国家感到痛心,为后辈感到惋惜。“伤心宋公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解答时明确每一句的意思,然后理解全诗大意。 (1)首联,“承国家二百年教养”句中“承”“养”是关键,“国家二百年教养”是曾国藩所受的恩惠,所以“承”,接受;“翊赞中兴,济艰难”是曾国藩为国分忧,为国出力的功绩,所以他“赞”。 颔联,“资倚畀,欃枪迅扫,瀛海胥恬,伟绩炳千秋,锡爵允宜隆帝眷”句中“资倚畀”指曾国藩辅助皇帝
【注释】 挽 : 哀悼;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联:对联。潞国丰仪、汾阳福泽:指潞国公张仁愿和汾阳王郭子仪的丰仪。皋夔事业、韩柳文章:指唐代名相皋繇(yáo)和张九龄的政绩,北宋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采。 【赏析】 全词是一副挽联,上联“当代一人,是潞国丰仪、汾阳福泽”,意在赞颂曾国藩的丰功伟绩,并以此表达作者对其去世的哀思之情。下联“大名千古,有皋夔事业、韩柳文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求考生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注释及提示信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考虑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具体分析。此诗是挽联,挽联一般用于吊唁死者,故第一句“福迈武乡侯”应为哀悼曾国藩之死。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进行翻译,确保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格式。 1. 挽曾国藩联:这是对曾国藩的挽词,意在纪念他的成就和贡献。 2. 其功业卓乎李郭之杰:其,指曾国藩;功业,成就;李郭之杰,古代杰出的人物;卓乎,超过、卓越的意思; 3. 其文章总乎韩欧之长:文章,这里特指文学才华;韩欧,即唐代大诗人韩愈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总乎,总结、推崇之意; 4. 名世钟灵,一代栋梁宗岳麓:名世,声名传于世;钟灵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衡岳纪钟英,忠勤智勇,发于性天” - 衡山(位于湖南省)是著名的文化和历史名山,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峰峦,此处指代曾国藩。 - 纪钟(记录钟声),古代用以记事的铜钟,象征历史的记载。 - 忠、勤、智、勇,这四个形容词都是对曾国藩品德的描述,表示其忠诚、勤奋、智慧和勇敢。 - 发于性天:出自本性,意味着这些品质是与生俱来的。 2. “我公力挽乾坤,勋业焕千秋史册” - 公
【诗句解析】 - “将相一身兼”:这里指的是曾国藩身兼将相,即他既是将领也是朝廷的重臣。 - “恩眷方隆”:表示曾国藩受到皇帝的高度宠爱和信任。 - “惊看剑气归天,星芒坠地”:描述一种震撼的场景,仿佛看到剑气冲向天空,星星坠落在地面上。这暗示了曾国藩去世后,他的英名和影响力仍在继续影响人们。 - “华夷齐下泪,春光忽暗”:表示无论是国内的人还是国外的使节,都为曾国藩的去世而流泪
【注释】 中兴将相出其门:中兴的将相从门中走出。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至国,太上皇曰:‘诸将之有异者,吾子房也。’即拜为大将。” 合武乡汾阳之功:合武乡和汾阳两处功业。武乡即今山西壶关县东南一带地方;晋武帝时曾置武乡郡;汾阳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并为一手:指两人共同主持天下大计。 半壁东南失所恃,问王导谢安而后:半边江山失去了依靠,向王导、谢安两位名士询问之后才知道。王导
【注释】 中兴:指恢复国家,使国力强盛。将相:指军事和行政方面的高级官职。武乡、汾阳:均指唐代名臣裴度的封号。合武乡、汾阳二公之功:意即把唐裴度和唐代名臣郭子仪、李光弼等的功绩都集于一身。半壁东南:指宋朝的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失恃:失去依仗。问:询问;有几人:有多少能人志士。后:指宋代名臣谢安。王导、谢安:都是东晋时的大名人。 译文: 中兴名将和功臣出自裴度门下,他们合裴度和郭子仪
【解析】 ①“功在社稷,泽在生民”两句,是写曾国藩为国为民的功绩。“功、泽”都是指功劳、恩泽。“社稷”指国家。“生民”即百姓。“社稷”和“生民”都指国家,这是从空间角度而言;“功、泽”和“生民”又都是指人,这是从时间角度而言。 ②“尽瘁历三朝”句,是说曾国藩为国家、为百姓竭尽心力,历经三个朝代。“三朝”指清朝的三个朝代。“瘁”指劳累、辛苦。这两句诗写出了曾国藩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百姓的热爱
【解析】 “挽”即作挽歌,为哀悼死者而作的歌。“曾国藩”,字伯涵,号湘乡老人,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答案】 译文: 任重道远辅佐中兴事业,学问功绩,共同仰慕老师的典范; 厚待故旧并抚慰孤儿弱小,饮食教诲,剧恩施于他人。 赏析: 此诗以悼念曾国藩为主,赞扬他任艰钜以佐中兴,敦故旧而抚孤弱,其功德卓著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挽,挽留。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之一。联句赞扬曾国藩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一生。成德达材,多将相器;克己励行,以功名终。成德达材,多将相器;指曾国藩有成就德业、才能和器度,能胜任将帅职位。克己励行,以功名终:指他能够自我克制、勤奋自勉,以获得功名。 赏析:此联语意深刻,寓意深远。它既赞颂了曾国藩的卓越才华与高尚情操
挽曾国藩联 注释: - 位冠百僚而劳谦自牧:职位崇高,在百官之中,却始终保持谦逊和自律。 - 威加四海而盛德若愚:威严如四海,但德行却如同无知的婴儿(即“若愚”)。 - 不震不腾,隐几独居勋业外:没有惊动世界,没有张扬自己的成就,隐居在荣誉与功绩之外。 - 年垂大耋而神观勿衰:年纪已高,精神状态依然强健。 - 病至弥留而鞅掌靡息:病情严重到临终时还在忙碌,但内心并不感到疲惫。 -
翻译与注释 诗的原文: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译文: 我追随曾国藩学习将近三十年,他的教诲如同灯火相传,让我得以在门下成为一员。 他声威远播,震动了九万里江山,内外兼施,抵御外敌,堪称千古难寻的英才。 关键词注释: - 师事:跟随学习 - 近三十年:表示时间之长 - 薪尽火传:比喻学问、技艺或精神的传承延续不断 - 筑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砥柱仗元侯”意思是:依靠着像砥柱一样坚如磐石的元侯。“边徼未安”意思是:边境边疆还没有平定。“泰岳将颓”意思是:泰山就要倒塌了。“绝笔不忘依北阙”意思是:在最后关头也不忘向朝廷请示。“箴规垂下吏”意思是:告诫和规劝官吏。“帡幪久戴”意思是:长期受庇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题解答时可从内容、手法和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生要熟悉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抑扬顿挫等)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联想、衬托等)。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并赏析。考生在作答时要首先明确每一句诗的含义,然后分析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最后再对全诗进行分析。 “只手挽乾坤,至今日生荣死哀,公真无恨”
【注释】 士倾广厦:指曾国藩的部下众多,如栋梁之才。天胡不吊:指上天对曾国藩失去慈爱的船只感到痛心。天胡不吊,是说天公也不保佑他了。 勋震华夷:指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建立的功勋。名垂宇宙:指他的声名远播。公实长存:指他永远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对曾国藩功业与人品的赞美。全诗用“挽”字起头,意在表达对曾国藩的哀悼之情。 首联“士倾广厦”,“士”,指士人。“倾”,倾倒。“广厦”,指高大的建筑
【译文】 辅佐皇帝的元臣,突然之间神仙般地惊扰了皇帝的美梦; 任用的贤人真宰相,普天之下的桃李都为之哭泣。 【赏析】 “翊运仗元臣”:指曾国藩辅助朝廷、治理国家,如《清史稿》中评价他:“曾国藩深得军情、吏治之要,而于夷夏防闲之道,尤所注意。” “蓦地神仙惊帝梦”:意指曾国藩在关键时刻能够扭转乾坤,使局势大为好转。这里用到了“蓦地神仙”这个典故,表示曾国藩的出现如同神仙降临一般,给皇帝带来了惊喜。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指对已故的曾文正公曾国藩的哀悼。曾国藩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两江总督、北洋水师提督等职,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五百年:指从宋朝开始到清朝,共经历了500年。 武功:指战争、武力。 文德:指文化、道德。 震耀:震动、照亮。 上相:即宰相。 先觉:先知先觉者。 二十载:20年。 依恋师门:指追随曾国藩左右学习。 坛坫:指讲学的场所。 微夫子
【注释】 忧乐在心头:指心中忧思和快乐。 足媲希文事业:足以与周文王的事业相比美。 勋名垂宇宙:功勋名望流传于天地之间。 并传丞相祠堂:一并流传到丞相祠堂。丞相祠堂,即宰相祠堂,供奉有辅佐过国家大政的大臣。 【赏析】 这首诗是挽诗。曾国藩为湘军统帅,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起了重要作用。诗中称赞其功业,希望他的精神永存。 “忧乐在心头”,是说曾国藩忧国忧民之心,如在心头
【注释】 ①联:对联;挽,哀悼。联:对联;联,对。联:对联。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清朝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军政重臣,湘军首领。 ②丹扆(yǐ):帝王坐处。扆,屏风。陈谟:陈述谋略。苍生:百姓。③梓乡:故乡。④槐府:宰相府。⑤饮泣:流泪。⑥吞声:不敢说话。 赏析: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和湘军的创建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译文】 嘉惠士林,四部菁华皆授梓; 周知民隐,百工技艺尽沾恩。 【注释】 嘉惠:对人或事物加以恩惠、好处。 士林:指读书人,也泛指知识分子。 四部:这里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和道家经典《春秋》、《庄子》。 菁华:比喻精华。 梓:古代用木头刻字做书籍,后来泛指书籍。 周知:广泛地知道。 民隐:人民的隐情,即民生疾苦。 百工:各种工匠。 沾恩:受到恩泽。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藩去世时,好友左宗棠为他写的挽联。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教我两言,与元气侔(móu),又入无间:意思是让我用两句话来概括他一生的成就和精神,与他的气质相匹敌,同时又超越了生死的界限。“两言”指的是两句诗或两句话,“元气”指的是人的精神和气质,“无间”在这里指超越生死的界限。 2. 别公几日,为天下恸(dǒng),且哭其私:意思是分别您几天了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能够对诗歌进行鉴赏。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把握全诗内容,然后结合注释,逐句翻译。最后,在译文的基础上分析诗人的情感,并加以赏析即可。 “二十年患难相从”,是说与曾国藩共同度过二十年的艰苦岁月。“深知备极勤劳”,是说对曾国藩的辛劳深有体会。这两句话是说曾国藩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元老重臣。 “五百里仓皇奔命”
这首诗是挽联,旨在悼念曾国藩。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武乡淡定,汾阳朴忠” - 武乡:指曾国藩,字子诚,号武乡侯。 - 淡定:指曾国藩处事冷静、从容不迫的性情。 - 汾阳:是指唐初名将郭子仪,以忠诚著称,有“汾阳王”之称。 - 朴忠:指曾国藩为人朴实、忠诚。 第二句:“洎于公元辅奇勋,旂常特炳二千载” - 洎:及,到。 - 公元:指清代,也指曾国藩。 - 辅奇勋:辅助建立奇功
【注释】 挽曾国藩联:这是一副对联,用以吊唁曾国藩。 挽:祭文。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洋务派首领之一,曾创办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湖南自强学堂、长沙矿务学堂及翻译《万国公报》等。 真儒:有真才实学的儒者。 大匠:指能工巧匠。 裁成:加工制作。 庸:平庸。 赏析: 上联“真儒事业今无匹”意谓当今世上没有比得上的儒者。 下联“大匠裁成我最庸”是说曾国藩在治学做人方面
诗句解析: 1. 生民拟山海凤麟 - 这一句表达了对曾国藩一生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将他比作具有卓越才能和美德的人。"生民"指的是人民,"山海"和"凤麟"分别是自然界中极为珍贵的生物,用以象征曾国藩的非凡品质和卓越成就。 2. 应五百年名世 - 这句话暗示曾国藩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其地位和名声历经数百年的考验,至今仍然显著且受到人们的敬仰。 3. 历廿四考中书 -
【注释】 挽:慰问;曾国藩(1811—1872):清朝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洋务派首领,湘军创始人,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忠君爱国”、“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共佐:辅助;中兴:复兴;柱石:比喻国家栋梁。 屈指:算一算时间;谁堪:何人可与相匹敌。 后劲:后来者的势力或潜力;荷:承担;甄陶:选拔培养。 【赏析】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字伯涵,号涤生,晚号澹庵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挽联。美谥媲希文,指曾国藩的谥号“文”。一身忧乐关天下,意谓其忧国忧民之心,可与天下人共之,影响及于后世。高门重元礼,指曾国藩出身于名门望族,世代相传的礼仪传统。三世渊源及不才,指曾国藩家族代代传承的学问和家风,以及他的才华横溢。 【赏析】 曾国藩(1811-1872),字宗武,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将领,创立了湘军。曾历任内阁学士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对整首诗词进行理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首先,从“忠”“明”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其次,从“元辅”可知是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再次,从“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生平”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勉励友人的赠诗。最后,从“挽曾国藩联”可知这首诗是在为曾国落送行的挽联。 【答案】 译文: 为国家出力尽忠,为了解人而明察,我自愧不如诸葛亮
【注释】 挽曾国藩联: 用众行师,伟略欲过新建伯; 集思广益,虚怀实继武乡侯。 译文: 使用众人的军队去征战,你的宏伟战略超过了新建的王世充。 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听取意见,虚心学习,实际上继承着武陵侯杨俊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李鸿章为挽曾国藩写的对联。上联“用众行师”,意指用众人的力量来征战。下联“集思广益”则是说广泛吸纳他人的见解和意见。两联相映成趣,寓意深远
【注释】 挽曾国藩联:挽联。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1859年中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军机大臣。 完人:完美无缺的人。 道德勋名:道德和功劳。 学文:学问和文章,指经史子集等。 立体只从诚意积; 立体:立身。指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坚定的信仰。 运世:影响世界或时代。 诚意:真诚的心意。 具全神:具备全部的精神。 立体只从诚意积; 立体:立身。指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坚定的信仰。
挽曾国藩联 【注释】郭令:郭嵩焘 再造之勋:指平定太平天国的功劳。 规模非三代下苟且侥幸功名:规模指治学、做官的规模,非指治学、做官的方法。苟且:不认真、敷衍塞责的态度。侥幸:投机取巧,以偶然得利为能。 尚友古人:以古人为榜样。允矣方叔壮猷、召公维翰:方叔(方兴)是周文王的弟弟,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召公是西伯昌之子,周初大臣,封于燕,建都于蓟,称召公。这里指曾国藩与二人相比,都有大功。
【注释】 武乡侯:指曾国藩。 望隆新建伯:指曾国荃,湘军将领,封新建伯。 一代儒宗:指曾国藩,他不仅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文学家,被时人称为“一代儒宗”。 【赏析】 这首楹联是赞颂曾国藩的。上联说曾国藩尽心竭力为国效力,功高震主;下联说他希望曾国藩能继续建立新的功勋,成为一代儒宗。此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注释】 挽:慰问。联,对偶的诗句。文潞国,指曾国藩。武乡侯,指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曾国藩逝世而作挽诗。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洋务派重要领袖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封一等侯爵。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招募湘军与太平军相抗。 首联“末职荷裁成,北斗山高,方欣大厦瞻依”,意思是说,我这个职位被裁掉了
挽曾国藩联 功德在人间,实至名归,相业千秋怀太傅; 英灵返天上,山颓木坏,心香一瓣吊乡贤。 注释: 1. 功德:功劳和恩惠。 2. 实至名归:实际达到了名声应该达到的标准。 3. 相业:指辅佐帝王的政绩或功绩。 4. 太傅: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5. 英灵:指英雄的精魂。 6. 山颓木坏:指山体崩塌,树木折断。 7. 心香一瓣:指心中充满敬意,用一片花瓣代表。 赏析:
【注】 皋、夔:都是传说中的帝王贤臣。召之俦:指召伯,即周代的邵公,他善于辅佐君王。佥:通“皆”。允无惭德:意谓自己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修:勤勉。自惕:自我警惕。用答深恩:意谓报答朝廷的厚恩。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藩写给好友郭嵩焘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郭嵩焘的深厚友情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全诗充满了对郭嵩焘才华和品德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前途的美好祝愿。
【注释】 衡岳:即南岳衡山,在湖南省。 云开天柱峻:衡山高耸入云,故称天柱。 大江星陨石城寒:指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势低平,冬天寒冷。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前两句写衡山高耸入云,形势雄伟壮观;后两句写江南水乡的景色,以景喻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诗句原文: 苫块剩馀生,九原无伴应招我; 斗山今失望,四海何人不哭公? 译文注释: - 注解1:苫块剩馀生(苫块:指用草和泥制成的覆盖物) - 解析:这句话描述的是曾国藩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晚年生活简朴,与世隔绝。 - 注解2:九原无伴应招我(九原:指黄泉或死后的墓地) - 解析:表达了曾国藩在逝世后无人相伴,孤独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哀愁。 - 注解3:斗山今失望(斗山